㈠ 我國種植蘋果有多少年歷史了
我國種植蘋果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別名有:奈、林檎、里檎、來檎、頻婆果等。栽培的品種有100個左右,適宜沙壤,陽光充足的地方。所以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種植,但大部分集中在南方區域。
==================
It's
never
really
easy,
but
it's
OK.
胡峻源
==================
㈡ 我國栽培蘋果多少年歷史了
蘋果是世界「四大水果」望族(葡萄、柑桔、香蕉、蘋果)之冠。我國明代即有栽培,當時稱為「奈」,由於其果肉鬆綿、果汁較少、品質不佳,通稱「綿蘋果」。19世紀末,日本及歐美蘋果品種相繼引入我國。
㈢ 蘋果的栽培歷史是怎樣的
蘋果原產歐洲中部、東南部,中亞細亞至我國新疆。歐洲在紀元前300年,M.P.Coto已記載了蘋果的品種。其後,古羅馬人開始栽培,並用嫁接繁殖。18世紀J.B.蒙氏(1765-1842)及T.A.奈特氏(1759-1838)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逐步推廣栽培。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歐洲移民把蘋果傳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了蘋果,乃傳入亞洲。此後,澳洲、非洲也都相繼引入蘋果。近百年來,世界五大洲都先後有了蘋果栽培。
原產我國的綿蘋果,在漢代已有記載。在魏晉時代已有栽培。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有關於柰和林檎的詳細闡述。柰就是現在的綿蘋果,包括檳子在內;林檎即沙果。故蘋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蘋果的繁殖、栽培和加工等方面的豐富經驗。甘肅河西走廊成為綿蘋果的中心產地。現綿蘋果在陝西、甘肅、青海和新疆仍有廣泛分布,並有100~150年生的老樹。新疆還有蘋果原始森林,它是可供利用的蘋果自然資源。
19世紀中葉以後,國外大蘋果品種通過西方的傳教士引入我國,經過當地群眾的選育、繁殖、推廣,已有一定的規模,盡管栽培歷史短,但發展速度很快。1952年,我國蘋果產量只有11.8萬t;2001年蘋果栽培面積發展到206.62萬km2,產量2001.5萬t,分別佔到我國水果總面積和總產量的25%和33%。1984年國家放開水果市場以後,極大地調動了果農的積極性,1984-1994年10年間,年均增產蘋果80萬t,1994-2000年年均增產蘋果150萬t。
從1997年開始,蘋果生產進入調整階段,非適宜區和適宜區內的老劣品種以及管理技術落後、經濟效益低下地區的蘋果栽培面積大幅度減少,蘋果優生區及經濟效益較高的地區蘋果面積穩定發展。到2001年我國蘋果栽培面積由歷史最高水平1996年的298.68萬km2調減為206.62萬km2,5年間平均每年減少84000km2。蘋果生產開始由數量擴展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栽培面積漸趨合理。
㈣ 栽培蘋果有多少年歷史
蘋果原產歐洲中部、東南部,中亞細亞乃至我國新疆。歐洲在紀元前三百年,M.P.Cato已記載了蘋果的品種。其後,羅馬人開始栽培,並有嫁接繁殖。十八世紀J.B. 蒙氏及T.A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逐步推廣栽培。當發現美洲新大陸,歐洲移民把蘋果傳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蘋果,乃傳入亞洲。此後,澳洲、非洲也都相繼引入蘋果。近百年來,世界五大洲先後有了蘋果栽培。
蘋果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相傳夏禹所吃的「紫奈」,就是紅蘋果,可見中國有蘋果已經很久遠了。
㈤ 蘋果栽培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蘋果樹起源地在北緯34°-42°的歐洲中部、東南部和中亞細亞以及我國的新疆一帶。據記載,蘋果在歐洲栽培至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但是,在紀元前300年時,已知的栽培品種僅有7個。後來,在長期的自然和人工選擇作用下,蘋果的品種變異百出。特別是近代,人們採用雜交育種、芽變選種和輻射育種等先進育種方法,創造了許多新品種。目前,在全世界,蘋果品種已達到1萬個左右。其中,生產上常用的栽培品種有20多個。
我國是蘋果的原產地之一。現在,在新疆新源縣的交託海山區、鞏留縣的莫庫爾山區、霍城縣的大西溝山區等,還分布著大片的野生蘋果林,湖北江陵戰國時代的古墓中還發現了蘋果及其種子,這說明我國蘋果栽培的歷史也相當長久。據古籍記載,原產我國的小蘋果類,如沙果、檳子、海棠等小蘋果和大蘋果中的綿蘋果,早在魏、晉時代已有栽培。在古代,我國人民稱蘋果為「柰」。據公元三世紀《廣志》寫道:「柰有白、青、赤三種,張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為脯,數十百斛,以蓄積,如收藏棗栗」。這表明當時在我國的西北,特別是甘肅河西走廊的張掖、酒泉、武威等地,蘋果栽種已相當盛行。公元六世紀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一書中也談到「柰」和「林檎」。這里所指的「柰」,就是今天的綿蘋果(包括香果、檳子);「林檎」就是指現在的花紅(包括秋果、紅檎等)。書中還詳細記述了當時蘋果栽培、繁殖、貯藏和加工等技術。到了明代,《群芳譜》中載有:「柰,一名頻婆,與林檎一類而二種」,「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接用林檎體,樹身聳直,葉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圓滑。生青,熟則半紅半白或全紅。光潔可愛玩,香聞數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又沙爛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還記述著蘋果的收貯方法:「取略熟者收冰窖中,至夏月味尤甘美,秋月切作片曬干,過歲食亦佳。」明代的植物名實圖考中也說:「柰,即蘋果」。從上述可見,我國古籍中所論述的「柰」、「頻婆」等就是今天所說的蘋果。它在我國的栽種歷史,至少已有1600年以上。
現在,我國各蘋果產區所栽培的蘋果樹,除了原產我國的綿蘋果以外,絕大部分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這些品種的栽種歷史,最長的只有百餘年的時間。就地區而言,山東煙台是我國最早引入國外蘋果品種的地區,大約於1871年由美國傳入,最初引種的品種有緋之衣、伏花皮等,後來又引入青香蕉、倭錦、元帥等品種。在當地勞動人民的辛勤培育、繁殖、推廣下,煙台逐步發展成為今天我國蘋果的主產區之一。其次,是青島,於1893年前後由德、日引入,輸入的品種有伏花皮、紅魁、黃魁、紅玉等。再則,是遼寧南部的旅大市,於1905年從日本、朝鮮引入苗木栽植,主要品種為國光、紅玉、雞冠、倭錦等。此外,四川成都栽培的西洋系蘋果,是1920年由英、美、加拿大引進;雲南昆明所栽培的蘋果,是1926年從法國輸入;新疆伊犁地區栽種的大蘋果品種,則是由蘇聯引入。由於西洋系蘋果具有果形美觀,色澤艷麗,風味甜香,特別是易運耐藏的優點,因而傳入我國以後,迅速傳播開來,現已遍及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廣大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溫帶水果之一。
㈥ 蘋果的歷史有多久
中國是蘋果的起源地之一,在湖北江陵戰國古墓中發現的蘋果種子表明,中國種植蘋果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蘋果具有補心益氣生津止咳、健胃和脾的功效,對於緩解高血壓眩暈、急性腸胃炎、腹瀉、習慣性便秘、妊娠嘔吐等症狀有明顯效果。
蘋果(Apple),是最常見的水果之一。蘋果樹屬於薔薇科,落葉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其果實球形,味甜,口感爽脆,且富含豐富的營養,是世界四大水果之冠。蘋果通常為紅色,不過也有黃色和綠色。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只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份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其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㈦ 我國栽培蘋果有多少年的歷史
蘋果栽培史
中國蘋果即綿蘋果,古稱柰,從有文字記載起,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栽培歷史;沙果作為果樹栽培大致也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海棠栽培則較晚。
一、柰的栽培歷史
柰最早見於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18)中:"梈柰厚朴"。其中"柰"多數學者認為就是後來的綿蘋果,即中國蘋果的古稱。據《西京雜記》(公元3-4世紀間)記載:當時"上林苑"中的各種果樹,都是"初修上林苑時,群臣遠方各獻(的)名果異樹……"其中有"柰三:白柰、紫柰、綠柰"。柰既然以名果貢獻,則在原產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公元3世紀20年代,曹植有《請白柰表》和《謝賜柰表》,《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記述當時內地已大面積生產的幾種果樹,但並沒有提及柰。總之,根據漢代以來柰的名稱與內涵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綿蘋果也存在一個發展的過程。
二、西洋蘋果栽培歷史
19世紀中葉後,海禁開放,西方文化大量輸入,果樹資源交流更加頻繁。蘋果屬果樹也隨之引入。
1、早期蘋果引進概述 早期引種蘋果的途徑是多方位的。其中以山東最早,據煙台的地方史志記載,1861年美國長老會成員約翰·倪維思(John L.Nevius)受長老會派遣,由上海來山東登州(今蓬萊市)。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1871年倪氏夫婦重返煙台時,帶來西洋蘋果、洋梨、美洲葡萄、歐洲李及甜櫻桃等果樹品種,在煙台毓璜頂東南山麓建園栽植,取名"廣興果園"。
2、20世紀前半期蘋果引種及生產概況 20世紀初,遼寧、山東蘋果發展較快。1909年旅順最大一處蘋果園(後改為旅順農場)中有國光96株、倭錦550株。日俄戰爭後,旅順、大連的租借權轉歸日本後,1909年在熊岳建立苗圃(1913年改為農事試驗場),再從日本引進一些主栽品種,1910年引入紅魁、祝光、旭和國光等;1914-1921年間又引入玉霰等3個品種。
3、蘋果生產恢復時期 從1950-1952年,國家採取了一系列休養生息政策,扶持農業生產,對果樹生產發放無息貸款,減免果業稅收,同時還在重點果區建立果樹技術指導機構,通過供銷社組織果品運銷,提高果農收入,促進了果樹業的復甦。在老蘋果產區,殘存的蘋果老樹迅速恢復了樹勢,主要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並開始組建第一批國營園藝場(其中北方以蘋果為主),因此,產量急速回升。
4、50-60年代蘋果業的興起 從l953年起,中國農村互助合作運動興起,大大地鼓舞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l955年農業部提出了"以互助合作為中心,大力提高現有果樹的產量和質量,有計劃地積極向山區、荒山擴大墾辟新果園",新建果園一律免徵農業稅,並相應改善購銷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與發展 從1985年起,由於蘋果收回投資快,效益高,除廣東、廣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適於商品生產栽培外,其他地區都把發展蘋果生產作為開發山區、脫貧致富或積累資金支持農業生產的重要手段,其中陝西省發展尤為突出,在渭北地區建立25個優質蘋果基地縣,秦冠、富士等品種佔了絕對優勢,產量也迅速上升,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從1992年達到年產8.429×105t,僅次子山東、遼寧。1993年超過了遼寧,居全國第2位。1995年全國各省的面積與產量。
㈧ 蘋果在我國種植歷史有多少年
而在中國,古代蘋果被稱為奈、沙果等,在明代後期,才被統一叫做蘋果,我國人工種植蘋果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早在西漢文獻中就有記載,漢武大帝在花園中種植蘋果。
蘋果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植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大約2000萬年前,蘋果就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歷史十分悠久,其中最主要的起源地在中國的新疆地區,野生蘋果繁衍達到鼎盛時期。
有學者研究研究表明,在伊朗、俄羅斯、義大利、中國都有蘋果果實的碳化標本。
生長習性
蘋果能夠適應大多數的氣候。在南北緯35-50度之間是蘋果生長的最佳選擇。蘋果需要1000-1600的單位熱量和120-180天的無霜凍天氣。白天暖和,夜晚寒冷,以及盡可能多的光照輻射是保證優異品質的前提。蘋果能抵抗零下40°C的霜凍。
開花期和結實期,如果溫度在-2.2℃至-3.3℃之間,會對產量造成影響。與其它落葉作物相比,蘋果開花較遲。因此減少了遭受霜凍的概率。然而對於某些品種和地區,那裡的霜凍影響則更為明顯,因而一套有效的抗霜凍體制是必要的。最適合pH值6.5,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