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三歷史怎麼學可以拿高分 有什麼方法
歷史屬於文科類的知識,其知識框架比較系統,所以切不可死記硬背,而要理解性的去記憶。掌握其中的知識體系,然後一層層的展開,在理解中掌握知識的要點,從而獲取高分。下面是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多看歷史書籍
除此之外呢,還要多看其他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籍,歷史故事、人物傳記、事件介紹。如果你想學好中國古代史,必需學好古文,牢記實詞、虛詞的用法,這對於以後想學中國古代史的你相當有用!平時多看歷史臘掘豎有關的書,最好是貫穿時段較長、涉及面較廣的通史,有利於建立知識網路和興趣。
2、養成輪大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課前認真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新課里要講到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等有一個大概地了解。另外,學生可以在預習的時候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後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進行解疑。
上課認真聽講,這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在聽講時還應學會記錄一些重點內容,將這些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如重復多次的內容,課本中一些思考題的答案等等。
3、圖文結合的方法
對於歷史這門學科來說,特別是初中歷史,基本停留在對歷史根須念和定義的認識節段,在這個節節段,有大量的歷史圖片供同學們欣賞和參考,要具體結合地圖,人物圖片,時代背景圖片。
這樣才能對做出一個全景展現,極有利於歷史的學習方法,並且在學習這些地圖或圖片的時候,也就基本了解了這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散知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
縱觀歷年中考歷史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歷史知識的前後聯系。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回歸」時,我們應聯系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
Ⅱ 如何學好初三歷史
1、初三歷史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Ⅲ 初中歷史成績不好怎麼辦 靠這些方法可以提高
初中學生有很多歷史成績總是提不上去,甚至還有同學覺得學習歷史很難。及時平時記住了,考試卻不會回答。那麼,歷史成績不好怎麼辦呢?
歷史成績差怎麼辦
1、注意前後聯系,學會歸納整理。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系。經常注意前後聯系,我們就能弄清楚初中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於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
2、及時復習鞏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復習鞏固,初中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 畢,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懶散拖沓,所學的知識不及時掌握,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這樣怎麼能把學習搞好呢?如果覺得以上內容不夠詳細,可以點擊查看 如何學好初中歷史 相關文章,了解更多!
初中歷史成績怎麼提高
我建議同學們可以形成一個大的知識框架,構建一定的知識體系來幫助自己一邊記憶一邊學習。那麼,又有同學會問了,如何確立一個知識框架呢?我建議同學們不妨從考試大綱和課本目錄入手,反復瀏覽和背誦考試大綱或者高中教科書里的目錄,就可以幫助我們形成一個整體的歷史框架了,然後考試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框架想起相應的知識點都在什麼地方。
其次,我想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並不是說一次性記住考試大綱和教科書的目錄就可以了,同學們還需要隔幾天就空出十幾分鍾的時間來回憶以下這些內容,多抽時間反復瀏覽和背誦,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在腦海里有一套完整的歷史知識框架的。
最後,我還想建議同學們能夠藉助一定的「線索」去學習和記憶。因為歷史學科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而且太過於零散,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線索」把我們所學的內容貫穿和聯系起來。比如:同學們在學習世界歷史時,可以把某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作為線索,然後把與這個事件有關的國家都列出來。
Ⅳ 初三歷史成績差如何逆襲
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我已經為大家找來了學習方法,大家快來看看吧。
學習政治和歷史不能僅僅是囫圇吞棗似的死記硬背,要學會歸納總結。對於初中的歷史,可以以時間為線索把所學的歷史事件串起來,然後拓展,拓寬自己的歷史知識面,進而牢牢掌握課本的內容。對於初中的政治,可以把類似的熱點話題總結到一起,比較他們的不同點,比較他們反映事實的差異。把政治和歷史知識點用自己的方法歸納總結起來,有助於學習和掌握。
結構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亂的頭發一般,就是將看似散亂的知識進行梳理,使其有一定的頭緒。
即抓住每個專題的歷史知識提綱挈領的進行高度歸納概括,使其在對本部分內容系統學習掌握之前,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輪廓,給人一種一目瞭然之感。
這樣以來,就會在學習時抓住根本,同時也會消除畏難發愁的心理。然後只要本著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進行學習,所有具體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找來的初三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Ⅳ 中考歷史如何快速提高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中考歷史重要考點快速記憶,趕緊收藏吧!
八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鴉片戰爭:
(1)概況: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2年,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2)影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英《南京條約》:
(1)主要內容: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2)地位: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3.第二次鴉片戰爭:
(1)概況:1856年—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條約。
(2)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1.洋務運動:
(1)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期。
(2)領導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奕䜣等。
(3)主要內容:
創辦企業
①「自強」——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求富」——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軍事
①建立新式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採用西式兵操練兵
②建立新式海軍:組建福建、廣東、南洋、北洋等海軍,成立海軍衙門
(4)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
(5)作用: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
(6)局限性:只學習西方技術,不改變政治制度。
2.戊戌變法:
(1)時間: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
(3)主張:變法圖強,建立君主立憲制。
(4)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3.《辛丑條約》:
(1)概況: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
(2)主要內容:
賠款
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禁止反帝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毀炮駐兵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劃使館界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設外務部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辛亥革命:
(1)時間:1911年爆發。
(2)高潮:武昌起義。
(3)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4)重要成果:成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第四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新文化運動:
(1)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口號:「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
(3)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魯迅、蔡元培。
(4)作用: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2.五四運動:
(1)導火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
(3)意義: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3.中共一大:
(1)概況:1921年7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後轉入浙江嘉興南湖遊船),參會人員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
(2)意義: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4.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1.北伐戰爭:1926年7月,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實現了全國統一。
2.紅軍長征:
(1)概況: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開始。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2)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標志著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開始。
2.西安事變:
(1)概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實行「兵諫」,逼蔣抗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
(2)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2)意義:①國內: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②國際: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八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一五計劃」:
(1)時間:1953—1957年底。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等。
(3)主要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製造廠;寶成、鷹廈等鐵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
(4)意義: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並發表《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九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
1.文藝復興:
(1)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2)代表人物或作品:①《神曲》:但丁;②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3)意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辟:
(1)重大事件: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2)影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工業革命:
(1)概況:18世紀60年代開始於英國。以瓦特改進蒸汽機為標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2)重要發明:①「珍妮機」: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②蒸汽機:瓦特改進,1785年投入使用;③鐵路: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④現代工廠制度:19世紀最終確立。
(3)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①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②為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奠定了基礎;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④社會日益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的階級;⑤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促進了城市化。
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
1.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美國內戰: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美國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3.明治維新: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開始實行改革。採取廢藩置縣、「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等措施,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
(2)領先國家:美國、德國。
(3)重要發明:①電的利用:耐用的白熾燈泡、發電機、電動機、電話、電報等問世,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②內燃機與汽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製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③飛機: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製成飛機。
(4)影響: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初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戰
(1)時間:1914年—1918年。
(2)主要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
(3)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改變了舊的國際關系,戰後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2.新經濟政策:1921年春開始實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3.社會主義工業化:1928—1937年,蘇聯先後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1)時間:1939年全面爆發,1945年結束。
(2)主要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東方主戰場。
(3)主要戰役:百團大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日本偷襲珍珠港、諾曼底登陸、第三次長沙會戰等。
(4)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五單元 二戰後的世界變化
1.美蘇「冷戰」:1947年3月,美國杜魯門主義出台,冷戰開始;1947年,美國提出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約」成立,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2.歐洲聯合: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3.蘇聯解體: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使得兩極格局終結,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
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1.聯合國:1945年10月成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國際組織。首要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
2.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1月1日成立,主要職能是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3.「冷戰」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聯盟或國家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4.計算機網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
Ⅵ 中考歷史如何快速提高
歷史知識點不僅多而且瑣碎,但作為歷史學科的基礎,考生們往往會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與歷史課本「搏鬥」。這種方法不見得有錯,但的確不利於科學記憶以及興趣的培養。今天 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不用死記硬背也能提高歷史基礎的方式。
1.緊抓史綱,明確知識框架
史綱就是主幹知識線索,即那些反映歷史發展趨勢,可以按照縱向或橫向線索加以整合的知識點集合。對史綱的梳理在二輪復習就已經完成,由於這些知識點是考查的核心內容,因此有必要再次進行系統的梳理,進一步提煉重點,明確知識線索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和本質特徵。
譬如,按照縱向線索,我們可以梳理出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創新、中外經濟政策的調整、民本思想及其實踐、人文主義思想 的發展、古今中外民主與法制的發展、中國現代化歷程等若干線索。以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經濟全球化趨勢這一線索為例,可以將必修二的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 單元、第八單元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
通過梳理,進一步明確近代以來世界市場的發展趨勢有:經濟交流范圍不斷擴大、交流程度不斷加深,並且逐漸形成制度化、 體系化的世界市場。
再如,按照橫向線索梳理重要的社會轉型期。明清之際的中國與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下的中國、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1949年至1956年的新中國等都可以從社會轉型的角度進行梳理。梳理時,一定要明確其經濟、政治、思想的階段特徵,並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
2.落實史實,查補細節知識
史實是歷史學習的基礎,基本史實的識記和理解是 的關鍵。因此,考生需要在這十幾天內對《考試大綱》明確的知識點進一步落實。根據近年 的統計分析,下列知識點是常考考點,需要強化復習:
必修一:分封制與宗法制、皇帝制度、郡縣制、行省制、三省六部制、選官制度、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抗日 戰爭、新中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新中國的外交、古希臘民主政治、羅馬法、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聯邦共和制、兩極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極化趨勢。
必修二: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古代中國的商業、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近代中國物質生活習俗的變遷、20世紀50年代至70年 代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探索與失誤、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新航路開辟、兩次工業革命、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 成、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必修三:百家爭鳴、董仲舒的新儒學與儒學成為正統、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學、維新思想、新文化運動、三民主義的形成與發展、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近代以來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
在進一步落實基本史實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再次認真閱讀五本教材。一方面,查漏補缺,復習主幹知識之外的枝節知識;另一面,在閱讀中,學生可以進一步明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即三本必修之間的聯系,必修與選修、選修與選修之間的聯系,做到復習無盲點。
3.強化史法,提升應試技巧
在將基本知識點和主幹知識線索高效復習一遍甚至多遍的基礎上,學生還需要調整心態,認真整理、分析以前做過的典型試題及前幾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