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主觀題的特徵怎麼回答

歷史主觀題的特徵怎麼回答

發布時間:2023-05-14 04:01:48

㈠ 歷史特點類答題技巧

歷史特點類答題技巧:從歷史事物的要素角度(背景、時間、目的、過程、內容、程度、范圍、性質、影響、)來回答。

回答歷史特點類問題時,首先應明確問題涉及的主體,然後根據材料中的信息及問題賦分的多少,決定是從某一方面還是從某幾個方面思考並總結特點。

特點考慮方面:

(1)背景,某事件發生前是否產生了新的經濟因素、階級力量,是否採用特殊的方式作準備,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響等。

(2)時間,發生時間的早晚、經歷時間的長短等方面。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相比,具有爆發時間早、經歷時間長的特點。

(3)目的,為某個階級或某部分人服務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4)過程,相關准備、發生的變化(領導力量、力量對比)、是順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5)內容(措施),產生依據、體現某種思想、最突出的特點、包括的方面、側重的方面、實行的辦法等。

(6)程度,完成或實現的情況、是不是徹底、局限性等。

(7)范圍,包括地域、領域等。

(8)性質,是否具有時代特徵、雙重性質、性質發生變化等。

(9)影響,影響的廣度、深度,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等。



㈡ 如何解答歷史主觀題

第一.中考歷史主觀題中經常出現類似於這樣的設問:「讀了以上材料後,你有哪些感想?」,「這段材料對我們有哪些啟示?」。我們姑且把這類題型稱之為「啟示類」歷史主觀題,這類問題往往要求應試者呈現對於歷史材料的主觀感受或要求應試者對歷史素材進行理性規律的提煉。
第二.啟示是指從歷史中所總結出來的可供後人借鑒、少走彎路的認識。啟示類主觀題通常是通過「啟示」、「借鑒」、「經驗教訓」、「認識」、「對策」等引導詞來提問,要求學生就某一個特定的歷史問題總結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它一般出現在主觀題的最後部分,來檢測考生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知水平、歷史感悟能力。啟示類主觀題是歷史學科中最能體現「以史為鑒」、「學以致用」原則的題型,它雖然所佔分值不大,但是非常吻合新課程理念、符合新中考方向,很有生命力。
第三.1、「啟示」一般由「經驗教訓」而來,因此,回答「啟示」,就答「經驗與教訓」
2、談「認識」,有如下幾情況:
(1)對問題的總體掌握,實際就是對教材知識、所給材料的高度概括;
(2)對問題作出簡要的分析評價,對這類「認識」教材中往往有現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時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關評述,然後再依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進行適當的補充;
(3)由某一具體問題,談對某一類問題的看法;
(4)通過歷史問題對相關的現實問題作出預測;
(5)經驗教訓、啟示。
第四.解答的基本步驟是:
1、從材料中擷取有價值的事例或現象,2、由具體事例或現象抽象提煉出一般規律,3、把從材料中提取的一般規律和學生實際生活及國家、社會的現狀結合起來,提出對解決現實問題有益的做法或思路。
第五.在復習和應考中,要抓住重點,緊扣題意發揮,簡練概括,多角度思考,注意與時政熱點問題相結合,以提高解答這類題目的有效性。
例1問答類啟示題:
近現代探索史的感想 :1.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中國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的歷史事件有哪些?你從中國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答:(1)特點:中國的近代化與挽救民族危亡相合;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方案;學習的過程從學習科學技術、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2)歷史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 (3)啟示:中國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具有憂患意識,進取精神,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靠借鑒別人的成果,照搬別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須結合中國實際走中國特色的近代化之路。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要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要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例題2:材料類啟示題:
閱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商鞅變法剝奪舊貴族的特權,損害他們的利益,舊貴族無不痛恨商鞅。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是守舊人物。他們一面誹謗商鞅,一面唆使太子觸犯法律。商鞅詳細調查了公子虔和公孫賈的罪行,並根據法令割掉了公子虔鼻子,在公孫賈臉上刺上圖紋,保證了新法的貫徹。
材料二:……商鞅率軍多次擊敗魏國軍隊,奪回了魏國佔去的土地。……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守舊派誣告商鞅謀反。商鞅被捕後車裂而死。
材料三:商鞅被殺後,法令並沒有廢除,強大的泰國最終一統天下。
請問你能從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案:(1)最高當權者的支持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2)改革必然會碰到守舊勢力的阻撓和破壞,因此改革者要具有不怕困難、不怕阻撓決心和勇氣;(3)改革措施的貫徹執行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證;(4)能否順應時代潮流,能否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改革是否成功的最終決定因素。
另外在初三年級進行總復習的時候,老師最好以專題的形式對這類題進行歸類,比如戰爭類的認識與啟示、近代史探索的感想、發達國家經濟如何迅速發展的啟示、改革的啟示等。

㈢ 歷史主觀題答題技巧

歷史主觀題答題技巧:背景原因類、內容措施類、特點特徵類。

1、背景原因類設問呈現的方式有寬泛性和限姿帶磨定性兩種。寬泛性的設問,如分析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產生的歷史背景、原因、條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設問,行雀如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麼,或這一現象產生的歷史、經濟、政治、社會根源是什麼等。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㈣ 高中歷史的主觀題如何回答

一、做好高中歷史主觀題,要從以下二個方面著手
(一)審題:
將審題訓練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因為審題本身也是一種提取信息的過程。在審題訓練中,我們強調審時間、地點、關鍵詞、提示語、材料來源,審問題(根據材料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又可以反過來給人以提示),這些都可以作為培養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閱讀材料不僅要讀正文或表格內數據、圖片的主體,還要讀提示語(含表內提示語、表外提示語)、注釋、材料來源、標點符號、圖片的背景等,不要放過任何細節;既要考慮顯性信息,又要注意聯系所學知識分析隱性信息;既要重點突破,又要兼顧全局。審題必須把握「一、二、三」:
「一」是指「一個前提」,即「讀懂讀透材料(尤其是圖表與數據)」,必須明確其中主要概念,說明的主要問題,而後弄清楚圖標與數據是怎樣展示概念、說明問題的。
「二」是指「兩個原則」,即「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聯系課本」。首先是「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指與設問相關的內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沒有被發現,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問題的要求而影響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聯系課本」。材料所展示問題的角度不一定與課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個歷史事件,課本可能主要敘述其積極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聯系課本是必要的,應該把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課本所學的相關知識掛上鉤,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評論和解析。
「三」是指構思答題的「三個步驟」。即「一看」,看有幾個設問;「二找」,找出設問中的求答主題(或項目)和限制條件;「三答」,根據設問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最好採用「序號化」,如:①②。
(二)根據設問做答:
在考試的時候,很多學生經常沒有明確設問就答題,所以往往出現漏答丟分的現象。非選擇題一般有四種設問:一是「根據材料回答」。一般可分根據一段材料或幾段材料提問,這種問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間接得出。對於這種試題考生可以根據分數值逐條從材料中找出並適當歸納,一般一分一點,不必妄加論述;二是「根據(或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一般有根據一段材料和所學知識提問與根據幾段材料和所學知識提問兩種,這類問題和答案不能全部從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須要結合所學相關知識來回答。考生要根據材料中時間、關鍵詞判斷出要考查的知識范圍,再結合這部分知識進行回答。三是「根據以上材料和問題回答」。這種提問方式是將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來當作有效信息處理,既提供了題目的思考方向,又設置了新的情境,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關鍵。四是「根據所學知識回答」。這種提問方式就是從所學知識出發去探尋問題的答案。此類問題中材料只是起到創設情境的作用,完全要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根據設問做答的「五字訣」──述、論、析、比、評
「述」,即敘述。答題時一般按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表達,但要注意的是:(1)題目要求的知識點一定要涉及,不必展開,更不可遺漏。(2)對於概括性較強、時間跨度較大的,要先劃分歷史階段,再按階段回答問題。
「論」,即論證。論證首先應該判斷觀點和論題的正誤,標准有兩個:一是實踐的標准,二是理論的標准。論證要擺事實,講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實證明觀點和命題的正確或錯誤,然後要做出相應的說明、結論或總結。答題強調列舉史實要充分和全面,說服力強。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回答「為什麼」。要求考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歷史現象、時間、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質,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歷史作用、影響和歷史地位,從而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比」,即比較。對於有比較項目的問題,可以按照要求進行比較;對於沒有給出明確比較項目的問題,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麼、怎樣比,答題無從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則就可以比較完整的進行比較。
方法:以一個事件或者人物為中心,列出相關的項目;然後與另一個對比。
原則:(1)比較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背景、歷史條件和目的。(2)比較歷史現象的內容、特點、特徵、性質、實質。(3)比較事物成敗的原因、歷史作用、地位、影響、經驗和教訓等。
「評」,即評論、評價、評析等。要想評論正確,要做到以下幾點:(1)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問題。(2)評論問題的觀點立場要正確。(3)評論要以事實做論據。
二、答題失誤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學生應試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審題能力弱、提取信息不全面、提取信息不準確、不能剔除無效信息等。閱讀材料不夠冷靜、細心,慌亂中沒有發現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別是圖表題,經常出現這樣的錯誤,丟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閱讀中把材料徹底讀通讀懂讀明白,正確完整地回答問題才會有保證。
2、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課本學習相結合,只用課本知識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題,不能兩者互補,致使思維不夠辯證,答題內容不全。
3、答非所問或者遺漏知識點。答題中要注意問題的設問,有幾個設問就回答幾個問題,一問一答,要層次清楚。不要把幾個設問混起來回答,要知道,判卷給分是各個設問分別給分的。
4、觀點的錯誤,立場的錯誤,使答題出現較大的偏差。常出現的錯誤是:不實事求是,按現在的社會情況和意識去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不是客觀地按歷史發展規律評價事物,而是憑個人的感情和主觀臆斷評價。
5、答題針對性差,東拉西扯,不著邊際。因此,在答題中要仔細審讀題目要求,問什麼就答什麼,緊扣題目,逐層作答。
6、空發議論,缺少史實論據,或者只列舉史實而沒有評論。切忌答題只擺史實不講道理,更忌空講理論而沒有史實做依據。
7、論述雜亂無章,前後無序。克服的辦法是要按順序答題。在回答每一設問的過程中,或按時間順序,或按事物的因果關系順序,或按邏輯關系順序答題,要做到邏輯嚴謹,層次清楚,條例清楚,語句通暢連貫。
8、文字書寫潦草,使閱卷人無法辨認。因此在答題中一定要書寫工整。
三、高考歷史規范性答題指導
答題重在答案的知識正確性,但每次考試後總有考生埋怨閱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確卻得不到滿分。其實,原因很簡單.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觀」,缺乏親和力和嚴謹性,征服不了閱卷的「判官」。考試「四到位」能有效地解決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考試失分。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圓珠筆也少用;客觀題目前都採用塗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筆塗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塗得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准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每個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准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並列自然段去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爭。所以,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採用教材中的標准概念、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簡潔,語言要精練。
四、來自高考閱卷老師的建議
參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不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爭,還要注意制定與高考閱卷老師的心理相符的對策。因為閱卷直接關繫到考生的分數的高低,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關鍵所在。
1.給閱卷老師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評卷工作是一項任務很重的工作,除了要保證評卷質量外,評卷速度對評卷任務的完成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一些考生答得啰啰嗦嗦,拉拉雜雜,就會給評卷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認為你可能不太懂,從而影響到你的得分。為了閱卷老師能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除了做到卷面要整潔,字跡要工整,讓人一看就舒服外,答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答案要點化。為提高速度,在實際評卷操作中,評卷老師一般只注重「關鍵詞」,對學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讀」或「念」。一般情況下,評卷老師一邊簽名(除第一份簽全名,其餘只簽姓),一邊瀏覽考生的答案,一邊作翻頁准備,在做上述動作的同時寫出所改題目的得分。所以,你的答案決不能像寫作文那樣,大段大段的一氣呵成,下筆千言,不切要點。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號化、要點化。如果某題不止一問,你應該一問一答,將每一問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並在每段前簡要標明你回答的是什麼問題,千萬不要把幾個提問混起來回答;如果某一問答案要點不止一個,你應該把答案分成若干個小的要點,並在每一要點前標上序號,如(1)(2)(3)……①②③……或者abc……;如試卷空間允許,最好能將這些序號上下排列,沿左側照齊,讓評卷老師一目瞭然。
(2)答案要點要醒目。有的考生組織答案時寫的文字很多,甚至長篇大論,但不得要領,命不中「得分點」。你應該把你答案的每層意思都總結出關鍵詞,並盡可能把關鍵詞「要點」寫在最前面,然後再進行解釋。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改卷時,評卷老師看的只是「關鍵詞」,如果你的「關鍵詞」寫得過於「隱蔽」,沒有讓評卷老師在「瞬間的一眼」看到,你極有可能失去本來應該得到的分數。「把金子擺在老師最醒目的位置」,「把得分點作為隊長站在隊伍的最前面」,改卷老師想不給你分都難。
(3)合理安排答題空間。有的同學寫答案時習慣從所給空間的中間寫起,寫到最後甚至寫到密封線內。密封線是要「密封」起來的,評卷老師根本看不到。如果答案寫到密封線以內,不但密封線以內的文字無效,露在密封線外的文字因為缺了後半行,語句不通,想給分都十分困難。由於空間不夠,有的同學寫到最後幾行字體越來越小;或者從答案末端畫一大箭頭轉再到左側,繼續補充答案,給老師十分不好的印象,以至老師給起分來對你十分「苛刻」。所以,組織答案時,一下筆就應該盡量從左側開始,把空間留在右側,用不完可以空著;若檢查時靈感再現,想起好的要點可以繼續補充。
2.答出技巧與水平,讓人滿意,讓自己多得分
主觀題的得分,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考生所寫的答案要點,二是閱卷老師的印象,這里的印象除了上面所講的第一印象外,還有老師通過考生所寫的答案內容可獲得的此考生是一個優秀學生,還是不理想的學生的信息,這些印象直接影響著具有彈性的分數。主觀題的得分一般都有彈性,為了操作起來方便,每個評卷老師每道題都有1分內的拍板權,因此,要想拿到這1分,就必須讓評卷老師滿意(如果主觀試題多,加起來就是好幾分了,故應當予以重視)。要想盡量多得分,除了做好攻略一中的幾點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答案要點要全面。評卷時「采點給分」,即用標准答案與你的答案相對照,照上幾個「得分點」給幾個相應的要點分。在評卷點,一般都要制定一個更為詳盡的評分細則,比如同義詞替換、新增要點等。為得到更多的分數,你組織的答案包含的「要點」一定要多。為做到這一點,答題可適當採取「多多益善」的原則。注意,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點」多,而不是「文字」多。當然,「要點」多可能「文字」也會相應增加,但絕不是長篇大論。比如關於圓明園「維持現狀」還是「重新修建」問題,讓你選擇一種觀點,並給出理由。你的答案應該是給出盡可能多的理由(要點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個理由敘述的多麼充分(文字多)。因為改卷時,老師看的是你給出了幾個合理的理由—每一個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數;如果你只闡述某一個理由,即使你論述的再充分,評卷時也只能給一個要點分。所以,在不知道確切答案的情況下,你的答案包含的要點應該「多多益善」。
(2)答案內容「廣度第一,深度第二」。如上所述,評卷時「采點給分」,而不是按深度給分(深度至多加1分,一般考生得不到)。如2005年全國文綜卷Ⅰ第37題「簡要評價民族主義的歷史作用」,評卷時凡是知道「一分為二」的,首先就可以得到4分;對積極和消極作用稍加說明,即可得滿10分。如果只回答積極或消極其中一個方面,理由闡述的再詳盡,評卷細則說「至多給6分」。實際操作時,評卷老師在標准答案和評分細則以外一般不隨意新增分數;而只要答案全面,思路開闊,只要包含「要點」,老師對闡釋部分都顯得十分寬容。如本題對積極和消極作用只要有所說明,即使解釋的不夠准確、全面,根據「可給可不給的分盡量地給分」的評卷原則,一般都會給滿分或大部分分。所以,在組織答案時,「廣度」比「深度」顯得更為重要。
3.按分作答、自信得分
(1)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內容。有同學會問,面對一個問題,回答多少內容算是「正好」呢?答曰「一分價錢一分貨」,「給多少分回答多少內容」。高考試卷每一個小問題後面都標有相應的分值,標10分分值的題目需要回答的內容一定比標4分分值的題目需要回答的要點多。根據近幾年的經驗,一般每個要點1-2分。但是,有一個情況你必須清楚,就是你回答的要點不可能和標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你組織的答案應該盡可能詳盡,如果把你組織的答案看做數學上的「集合」,那麼你的「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點)」一定要多,評卷其實就是求你的「集合」與標准答案「集合」的「交集」。如果把標准答案比作「魚」,你組織的答案就應該是「魚網」,為了多捕「魚」,你的「魚網」是不是應該應適當大一些呢?
(2)寫在試卷上的文字不要輕易劃掉。有人曾把高考改卷工作形容為「錯誤裡面找正確」,其實一點也不過分。評卷老師「相當」寬容,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點,只要你的答案能讓老師「發現」,老師就會給分。試題內容無論你會還是不會,一定要敢於回答。回答錯了一般也不要劃掉,因為錯誤部分不影響你正確部分的得分。何況,你認為錯誤答案的,說不定裡面還包含「得分點」呢。評卷老師是來「給分」的,不是來「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點,不會因前面的錯誤而受到「株連」。即使你對某一題目十分陌生,也要盡量答上幾點,因為閱卷老師給0分是十分謹慎的;更何況每個評卷老師都有1分內的決定權,只要答案不是太不像話,一般都會多少給點分。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你有幫助!

㈤ 如何答歷史特點類主觀題

一、問答題的種類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喚滑,材料式。

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經過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

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鎮凱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御鏈喚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

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

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

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評價。

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的融合。

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左用: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

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

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

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

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

㈥ 歷史考試主觀題答題技巧

話說,這種題關鍵還是對關鍵詞的把握,跟政治主觀題有些類似。例如你說的這個新三民主義的作用,正確答案是「國共合作的基礎」,就單從字面上說,關鍵詞在「基礎」二字,「的」字之前的部分看起來是必背的部分,但「的」後的詞更要牢記。而你的答案「促進了國共合作」,可以理解為國共合作的動力。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遇到較真的老師,可能不會得分。

㈦ 如何回答初中歷史主觀題(閉卷)

一、首先必須准確把握主觀題的評分標准,做到心中有數:

主觀題表面上看沒有標准答案,似乎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往往使學生陷入答題的誤區,答起題來雖想像力豐富但卻漫無邊際。這里必須注意的是,主觀題雖然沒有標准答案,但卻有一定的評分尺度,並不是寫得天花亂墜就能得高分。一般來說,主觀題答題時必須圍繞一定的中心,結合所學的相關歷史知識,用較規范的學科語言做答,也就是要逐步走向中心化、規范化。

分析近年來學生答主觀題的情況,大體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找不中問題的中心,答題時猶如天女散花,漫無邊際。(2)不能結合學過的相關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言之無物。(3)語言不夠簡潔,不能使用較規范的學科語言。

其實每一道主觀題都有它的答題中心,在答題過程中無論想像力多豐富,形式多靈活多樣,都必須扣住這個中心不能離題。 例如:某編輯部為滿足青少年的要求,假定將《水滸傳》中的108個好漢擴寫為109個,並要求青少年積極投稿。請你以北宋末年的歷史為背景,描寫這個新增英雄的一段人生經歷。 這道題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和創作餘地,但必須扣住問題的中心是「以北宋末年的歷史為背景」,因此答題時應該聯系北宋末年的歷史背景,把這個新增英雄的人生經歷和北宋末年的混亂、衰弱局勢以及金兵進攻、靖康之變等史實結合起來描寫。這樣才能言之有物,得到較滿意分數。

二、面對題目認真細致,掌握解題三部曲,即審—憶—寫:

主觀題在考試中往往占的分數較多,所以要對它抱以充分的重視。拿到題目後不要急於下筆,應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盡可能地拿到理想分數。我認為答主觀題時可以按照以下的「三部曲」來完成,即:審——憶——寫:

第一步,審:即審題。要反復讀題,通過題目的關鍵詞句找出作答的中心及格式要求。例如要求的朝代、人物身份、事件、體裁等等。通過這些確定做答中心。

例如:假如你是生活在清朝都城的青少年。一日,在河邊散步時遇到年老的康熙。他要你對他的一生作個簡單的評價。老年人一般都喜歡聽奉承話,老年的康熙更是如此。在他的期待中,你稍作思考,便慷慨陳詞。聽了你的評價,他既高興,又羞愧,也深感後生可畏。請你把你與老年康熙對話的情況記述下來。 這道題目文字雖長,但我們可以通過審題找出關鍵詞句,從而確定答題中心。這些關鍵詞句包括:清朝(時間);你與康熙(人物);對康熙一生作個簡單評價(事件);記述對話情況(體裁);另外還應注意,康熙聽後「既高興,又羞愧」,這說明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有功又要有過,應抱著比較客觀的態度,不能一邊倒。當審清了這些組織答案的關鍵所在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第二步,憶:即回憶學過的相關知識。目的在於找出與題目有關的內容,找得越多越好,動筆時盡量聯系。

例如:岳飛為何能流芳百世,秦檜為何遺臭萬年?談談你的看法。 這道題關鍵詞很明顯,就是圍繞岳飛和秦檜兩人來作個評價,因此必須找出與這兩人相關的史實。回憶所學過的相關知識,能令岳飛流芳百世最主要的業績就是岳飛抗金,阻止了金兵南侵,促進了南方經濟發展,因而岳飛作為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流芳百世。而秦檜陷害忠良,在岳飛抗金取勝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因此遭到人民唾罵,遺臭萬年。

再如:現在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走進唐朝開元時期,而你是生活在唐都長安的一個少年,某日,有一批日本遣唐使來訪,朝廷請你當一個導游,請你向日本客人介紹一下唐都長安的景象。 很明顯,這道題的關鍵詞是「唐都長安」。回憶課本中學過的唐都長安的相關內容,可以從長安城的結構和布局特點入手,再展開來描繪長安城的繁華景象,描寫居民的衣食住行,並且結合長安城的開放性,描寫外國遊客穿插其中的情景。通過這種多角度的描繪來展現整個唐都長安的景象。

當然,要做好「憶」這一步,就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基礎知識,否則腦中無物是不可能憶得出來的。因此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應注意積累基礎知識,胸有成竹,答題時才能從容應對。

第三步,寫:即動筆寫。要求大家發揮寫作水平,盡量生動、詳細。這里要注意的是,組織答案時,語言應規范化,多使學科語言,並且結合學過的相關歷史知識寫,使答案的組織更加規范化。

例如:史稱「得人者昌,失賢則亡」。請你結合唐代前期百餘年用人方面的史實加以說明,從中你有哪些感悟? 這道題關鍵詞句是「唐代前期百餘年用史實」;與此相關的知識點主要是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代君主的治理。在動筆寫的時候應該運用一些專有名詞,給人一種規范化的感覺。如:唐太宗的「虛心納諫」、「任人唯賢」、「貞觀之治」;武則天的「武周政治」、「承前啟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等等。

綜上所述,歷史主觀題考查的是學生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歷史學科的分析歸納及思維能力,而且題題有變化,題題有新意。但不管怎樣變化,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依託於課本知識。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對課本知識的落實至關重要,同學們必須做好對基礎知識的積累掌握,這是答好歷史主觀題的前提條件。而歷史主觀題解題能力的提高,決不能急功近利,它是一個尋隙漸進的過程。只要掌握其中的規律和解題技巧,並通過日常訓練去不斷體會,不斷總結,歷史主觀題就會成為有助於同學們考試得高分的題目!

從一定意義上說,問答題是歷史考試主觀題的核心題型。這種題型考查能力相對全面,提問方式靈活多樣,對考生答題的評價有較大彈性。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高考,不但不會改變這一題型的核心地位,反而它的功能還會進一步加強。因此,有必要對問答題的類型、基本要求、提問方式等進行梳理,在明晰相應特點的基礎上,注意答題事項,掌握答題方法,實戰中才能從容應對,游刃有餘。

一、敘述題

特點:敘述題的特點是「敘述」。要求考生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產生與發展過程或者消亡(結果)以及歷史人物的重大活動作系統的歸納敘述。

提示語:敘述題的題目中常會出現「簡述」「概述」「綜述」「試述」「指出」「列舉」「如何」「怎樣」「是什麼」「有哪些」等一類詞語。

答題注意事項:一般按時間順序、因果關系表達即可。第一,圍繞題目要求的基本知識要點作答,不必展開,講述明白即可。第二,題目中有「簡述」「概述」「綜述」之類詞語的,一般時間跨度較大,因而必須先劃分階段,然後再按階段回答問題。第三,概括性一定要強,時間、條理也要清楚。

例1. 簡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回答這一問題時,可從三個方面進行簡單敘述,不必展開。第一,從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來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工場手工業時期、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電子信息時代等幾個階段;第二,從生產關系變革來分析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經歷了商業資本、工業資本、私人壟斷資本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等幾個階段;第三,至於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要縱觀新航路的影響,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等,並據此作出認真分析。也就是說,要對這幾個階段進行有機的聯系、概括和提升。

此類題目的時間跨度大,所以概括性要強,階段劃分要清晰,然後再逐一回答。

例2.2006年全國文綜試卷I第39題「(1)根據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點。」

考生只要結合課本知識就可以得出其特點:第一次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第二次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各省和中國內地(或長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此類題目的能力要求較低,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答題技巧,也有得不到高分的可能,必須引起注意。

二、論證題

特點:論證題的特點是「論」。要求考生運用歷史知識和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對史實透徹分析、對觀點或結論進行論證,以說明道理,得出結論,來論證某一觀點或者結論的正確與否。

提示語:論證題的題目中常會出現「說明」「論證」「證明」「試論」「為什麼」等一類詞語。

答題注意事項:就形式言,第一種是題目中直接給出觀點或者結論的,第二種是給出一些材料讓考生閱讀、分析而得出觀點或者結論,再用史實加以說明論證的。回答論證題的關鍵在於掌握判斷觀點或論點正確與錯誤的標准,一是實踐的標准,二是理論的標准。同時,論證要擺出史實,得出結論,即「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還要做出相應的說明、結論或總結。

第一種形式,題目中直接給出觀點或者結論。

例1.近代前期,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陳獨秀認為經歷了「學術(技術)·政治覺悟·倫理覺悟」三個時期。請說明三個時期的事件及結果。

這個題目的觀點非常明確,直接用史實說明即可。第一,學術(技術):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開展了洋務運動,但是,只學習技術,不學習制度,最終破產。第二,政治覺悟: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革命派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領導並發動了辛亥革命。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結果失敗。第三,倫理覺悟: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資產階級實行民主政治的要求增強,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了一場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例2、有人認為《資政新篇》是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補充和發展。這種觀點是否正確?為什麼?

此題有一個判斷觀點的過程,先判斷正確與否,然後再用史實分析論證即可。

第二種形式,給出一些材料讓考生閱讀、分析而得出觀點或者結論。

例3.(材料略)閱讀材料回答:(1)A國聯、聯合國成立時標榜的共同目的是什麼?B兩個組織成立初期是否達到了這一目的?C為什麼?(2)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聯合國作用得到改變的必然性。(3)結合材料分析,你是否同意日本成為「聯合國安全常任理事國」?理由是什麼?

由此觀之,(1)中的A、B是典型的簡述題,其共同目的回答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是否達到目的的回答是:「沒有達到目的。」(1)中C的「為什麼」要用史實簡述,回答是:「國聯成立後一直被英、法所操縱,成為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聯合國在成立初期一直為美國所操縱。」而(2)與(3)問,則是典型的論證說明與分析題。第(2)問重說明,題目要求必須用史實來說明聯合國作用得到改變的必然性,回答是:「美國憑借其雄厚的綜合實力,在全世界范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其做法不得人心;第三世界國家力量的崛起,取得了聯合國的多數席位,和平民主力量大大增強。」第(3)問,難度加大,首先必須亮出觀點,用史實說明並分析其觀點,即「不同意」或者「同意」,然後說明其理由。如:「不同意。日本迄今為止不能對待歷史,甚至還極力美化侵略戰爭,企圖重溫軍國主義舊夢。」或:「同意。經濟決定政治,作為經濟大國的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後,可以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類題目能力要求較高,如果把握好答題技巧,得分一定會再上一個層次。

三、分析題

特點:分析題的特點是「析」。重在要求考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特徵或者它們的某些方面進行剖析並得出相應的結論。

提示語:分析題的題目中常會出現「辨析」「解析」「分析」「探討」等一類詞語。

答題注意事項:就步驟言,首先明確「是什麼」;然後回答「為什麼」。就目的言,一是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內涵外延的掌握;二是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即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把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去分析,分析其背景、原因,以揭示事物的本質,總結歷史作用、影響、歷史地位,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例1.2006年高考江蘇歷史試卷第28題: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時期,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孫中山『平均地權』的思想,中國共產黨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線,都提出了改革土地問題的主張。請分別分析三者的性質和影響。你從中獲得的啟示是什麼?

這一題目解答的技巧是解決好「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首先要明確上述三者關於土地主張的內容和結果分別是什麼,然後再解決「為什麼」和「啟示」的問題。其回答是:「《天朝田畝制度》是農民階級的土地綱領;它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但它主張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種空想,根本無法實現。『平均地權』是資產階級的土地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運動的發展,但是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線是無產階級的土地革命綱領;它使廣大貧雇農獲得了土地,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和啟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只要中國共產黨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綱領,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四、比較題

特點:比較題的特點是「比」,有「類比」和「對比」之分。要求考生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式,將在屬性上具有可比性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等進行比較,進而得出其異同點或者區別其本質特徵。

提示語:比較題的題目中常會出現「比較」「對比」「與······相比」等一類詞語。

答題注意事項:比較有單一性比較和綜合性比較之分。單一性比較題直接導出了要比較的要素,如背景、原因、目的、性質、結果和影響等,指向性較強,容易把握。綜合性比較題沒有指出比較的內容或項目,要求考生用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去綜合分析,確定比較內容,因而不易把握,有一定難度。好多考生考試時十分茫然,不知道比什麼、怎樣比,感覺是無從下手。如果我們掌握了比較的原則和程序,答題時就會輕松切入。就比較的原則和程序言,一是比較歷史現象發生的背景、原因、歷史條件和人為目的的相同和不同;二是比較歷史現象的內容(主要過程)、特點、特徵(表現形式)、性質、實質等方面的相同與不同;三是比較事物成敗的原因、歷史作用、地位、影響、經驗和教訓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就完成比較的條件言,一是基礎知識要熟悉,必要的敘述不能少;二是比較雙方要清楚,分析也要深刻。

例1. 請對資本主義經濟狀況、政治特徵進行比較。

這一題目沒有確定的比項內容,需要考生從經濟、政治方面入手,綜合分析後才能確定。經濟發展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跳躍式發展的美、德、日;漸進式發展的英、法;一定程度發展的俄國。其原因可以從政治、經濟(資金、勞動力、技術、市場等要素)上逐一分析與比較。

例2、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性質、特點有何異同?各自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什麼?結果有何差異?指出結果不同的根本原因。

這是一個單一性比較題,只要有牢固的基礎知識,即注意基本史實的記憶、熟練掌握教科書的內容就能夠完滿解答。

五、評價題

特點:評價題的特點是「評」,即評判、估價。要求考生依據所學知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給予中肯的評價。

提示語:評價題的題目中常會出現「試評」「評價」「你的看法如何」「認識」等一類詞語。

答題注意事項:首先要注意區別,即區別評價題與論證題之第二種形式的近似與不同。論證題的觀點和結論明擺在題目中,而評價題的題目中是沒有觀點和結論的,是要求考生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提煉出觀點和結論,觀點和結論需要考生自行得出,屬於考生的見解(即創造能力),因而評價題是開放式試題的最好呈現方式之一。其次是圍繞正確的觀點(結論)用史實論證,予以肯定。當然,評論是否正確的依據也很重要,一是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問題;二是觀點立場要正確。與此同時,還要以史實為依據,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評價題是問答題中最具研究性學習的試題之一,有一定的難度;也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規律性的東西,與敘述題結合起來,能夠檢測學生歷史知識的實力和功底。考生如果能把握其解題技巧,同樣也能將成績提到一定高度。傳統的典型題目太多,例如對拿破崙的評價問題;對辛亥革命或成果或失敗的評價問題;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問題;前面談到的「你是否同意日本成為『聯合國安全常任理事國』」的問題等,都具有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近年來,評價題的答案在由惟一性走向開放性。

例1、2005年11月13日13時40分,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連續爆炸。這次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蹤,60多人受傷。導致了哈爾濱市有史以來長達4天之久的停水,並引起松花江下游地區嚴重的水污染。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也給今後的進一步發展准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以大自然主人的身份,好像對其進行長期大規模的資源掠奪是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的。然而,這種掠奪方式的產生,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環境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已經亮起了紅燈。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協調一致。這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需要代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結合前幾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以及對人類社會影響的史實,談談今天我們應如何利用科學技術來為人類服務、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服務。

就答題言,史論結合、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用詞准確這是必須的。具體到本題,條理清晰很重要:首先是解決利用科技的態度問題,不同的態度,會給人類帶來不同的結果;其次要談到前三次科技革命被人類利用而產生的巨大作用;最後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角度談科技開發,既要看今天,還要看未來。這是一道基礎知識與思維創新能力的結合,具有研究性學習價值的范題。

六、綜合題

面對當今高考命題改革的逐年深化,綜合題設計無論形式和內容都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在一個材料閱讀題中,往往會涉及多種形式的提問,從簡單到復雜,難度逐漸增大,形成一定坡度,要求考生認真分析、理出思路、組織內容、解答問題。敘述題中既要「簡述」,又要「說明原因」;分析題中的提示語,既有敘述題的「指出」,也有論證題中的「說明」和分析題中的「分析」;比較題中,既要「比較」,又要「分析」,等等,一句話,綜合題的形式和內容都是比較復雜的。因此,我們要加強基本史實的記憶與理解,按照大綱的要求熟練掌握教科書的內容,以不變應萬變;在方法上,掌握各類題型的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靈活應對各種問答題的提問方式。綜合題是上述五類題型的集合,明白了各類題型的特點,抓住了各類題型的答題關鍵與解題技巧,無論難度多麼大的綜合題也能迎刃而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笑對高考,穩操勝券。

㈧ 歷史主觀題答題技巧

主觀題(材料題為主)
1、總體思路:聯(聯系課本、筆記內容,尋找是否有依託的內容和觀點,然後迅速簡單記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證材料是否有課本提及的觀點,逐一標示出)→→聯(對材料與課本吻合的觀點,答題時盡量聯系用上課本觀點、專有名詞)
2、具體步驟:明(明中心)→→審(審問題)→→劃(劃材料)→→聯(聯答題)
(1)明(明中心):無論題目有多少問,都總是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明確中心後,每問都必須環繞此中心作答,不能脫離。明確中心方法有四:①瀏覽全部的問題,看從哪一板塊、哪一具體問題設題;②緊盯材料的出處:標題、注釋(尤其是時間、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據材料大意自己提煉。
(2)審(審問題:三審一挖不分割):
①審清題目能力要求(論?述?比?評?析?尤其是比,技巧性最高)
②審全求答項及分值,依此定分點及觀點(答點≥分值)。尤其要注意結合**(如背景)列舉(或評價)**(如措施)此類問法,別忘記要答結合後的求答項;
③審准答案來源及答題的范圍(如時間)、方向(政治?經濟?文化?),以防止答非所問。答案來源有以下三種情況:a、根據材料﹡﹡回答,則答案從材料中即可提煉完整;b、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則答案既要從材料又要結合課本所學提煉;c、請回答,則答案來源同②。
④挖:盡量挖掘題乾的有效信息,答題時務必將之變為答案。例:07年廣東高考29
要求用不同的符號將求答項、能力要求、答題范圍及方向在題干中一一標示出。
⑤不分割:要將各問當作一個有機整體思考,因各問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
(3)劃(劃材料):根據問題中的求答項,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號及線條將各求答項觀點分別標示出來。要求:必須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煉觀點,尤其是短材料更應該如此,一句話往往包含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觀點。(一般以句號、分號、省略號為依據;尤其是要注意省略號兩側的語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縮寫)
(4)聯(聯答題)
①運用好「聯→→找→→聯」公式
②因各問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所以注意前後問是否有遞進關系,前面的問往往為後面的問提供答題的思維方向(或許,回頭就是答案)
③簡潔作答:點多、面廣、話短(答案組織:a、擇錄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詞,但不宜過多抄襲長句;b、聯系利用課本的經典結論或觀點;c、自己歸納、提煉,盡量用上專有名詞、習慣用語。)
④先概括(多用專有名詞、習慣用語),後分析;史論結合;
⑤注意格式及版面:點化,標號,求答項等;整潔
⑥不要串題(隨意對換題號);不要留空。

㈨ 怎樣准確全面解答初中歷史主觀題

怎樣准確全面解答初中歷史主觀題 在歷年的中考文綜考試卷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在歷史
主觀性試題上答題缺乏針對性,失分較多。所謂歷史主觀性試題。 是指除選擇題外,必須用文字表述的試題,它包括材料題和探究問
答題兩種,是各地中考中常見的題型。就其考查的內容而言,主要 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思維能力、歸納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從平常的初中歷史考試中可以看到,學生對主觀題的解答普遍感到 棘手。因為它不像客觀題那樣有標准答案,表面看起來似乎想寫什
么就寫什麼。而實際上有著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得分率偏低。那麼 怎樣才能答好主觀題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首先必須准確審題
准確審題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要明確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是 要看回答的問題,三是弄清限制的條件,四是把握同教材知識的結
合點。面對試題,解答前都應該把題目認真地讀幾遍,搞清楚題目 一共有幾問,每問中有幾個關鍵詞語,通過題目的關鍵詞句找出作
答的中心詞及格式要求。這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然後帶著問題看 材料或思考。無論什麼題目,都會包含一些關鍵性的詞語。這些詞
語就是我們解題的關鍵,常見的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背景 (如前提、條件、原因等)、經過(如過程、內容、措施等)、結果(如
意義、影響、作用等)。在解題前一定要仔細分析,找出其中關鍵 性的詞語。進一步明確該題含義,為正確作答奠定基礎。 二、找齊材料,列出提綱
不管是哪類問答題都源於教材,它們同教材總有著密切的聯系。 因此,在解題時除了認真閱讀材料或題目外,還要聯想教材相關內
容,把與本題相關的一些內容聯系起來,以備答題所用。材料包括 三大部分,一是與題目相關聯的基本歷史事實,二是答題所需要的
歷史基本理論,三是答題所必備的基本知識。作答時要圈定作答所 要用到教材中那些章節的內容,對材料的收集要全面,對與題目有
關的任何內容都要想到。同時,還要做到不啰嗦,對材料的搜尋只 能是綱要性的。然後列出提綱,一般包括兩大方面內容:第一,明
確共有幾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分幾個層次去噦表述,包含幾個要 點,有哪些關鍵詞語。第二,合理利用卷面,巧妙設計答案,為下
一步的規范作答奠定基礎。要針對所提的問題多角度地作答,不能 漏掉要點,分析要全面。 三、要注意表達規范
規范作答是基本要求。首先是組織答案要規范。層次分明,有條 理性;二是行文有序,或先分說後概括,或先概括後分說:三是要
標明序號,字跡清楚工整。解答問題要嚴格對應試題的提問方式。 做到一一對應,不錯亂。組織答案必須注意使用學科語言,用最簡 潔的語言來表達基本觀點。
書寫規范則要注意用字規范, 合理布局。 字跡清晰,不亂塗改,保持卷面整潔,所作的答案就能讓閱卷教師 一目瞭然。
在明確了相關材料及要求之後,要結合題意,聯系有關內容,理 清思路,在自己的頭腦里進行一下簡單加工,然後列出作答提綱,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做既可以保證要點齊全,同時層次分明,卷 面整潔,不要因為粗心和書寫的問題扣分。我們知道,教師不可能
講盡所有的主觀題,學生也做不完所有的主觀題,但只要掌握主觀 題的解題思路與技巧,以不變應萬變。就能最有效地解決問題。下
面舉例就作答主觀題的思路做一說明: 例題:伴隨著工業文明的擴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得到豐富發
展。它促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了現實,從一國走向了多國。請結 合所學知識回答: ①指出馬克思在 1848 年和 1867 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主觀題的特徵怎麼回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