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昭平出現過歷史上哪個人物

昭平出現過歷史上哪個人物

發布時間:2023-05-15 03:18:51

A. 夏侯嬰的人物生平


汝陰侯夏侯嬰是沛人。開始在沛府的馬房裡掌管養馬駕車。 每當他駕車送完使者或客人返回的時候,經過沛縣泗水亭,都要找劉邦去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 後來,夏侯嬰擔任了試用的縣吏,與劉邦更加親密無間。 有一次,劉邦因為開玩笑而誤傷了夏侯嬰,被別人告發到官府。當時劉邦身為亭長,傷了人要從嚴判刑,(劉邦)申訴本來沒有傷害夏侯嬰,夏侯嬰也證明自己沒有被傷害。後來證詞又被推翻 ,劉邦被關押一年多、受鞭笞刑數百下,終歸還是憑借(夏侯嬰的證言)幫劉邦免除更嚴重的罪責。 當初劉邦帶領他的徒眾准備攻打沛縣的時候,夏侯嬰以縣令屬官的身份與劉邦去聯絡。就在劉邦降服沛縣的那天,劉邦立為沛公,賜給夏侯嬰七大夫的爵位,並任命他為太僕。
在跟隨劉邦攻打胡陵時,夏侯嬰和蕭何一起招降了泗水郡郡監平,平交出胡陵投降了,劉邦賜給夏侯嬰五大夫的爵位。
他跟隨劉邦在碭縣以東襲擊秦軍,攻打濟陽,拿下戶牖,在雍丘一帶擊敗李由的軍隊,他在戰斗中駕兵車快速進攻,作戰勇猛,劉邦賜給他執帛的爵位。
夏侯嬰又曾經以太僕之職指揮兵車跟從劉邦在東阿、濮陽一帶襲擊章邯,在戰斗中駕兵車快速進攻,作戰勇猛,大破秦軍,劉邦賜給他執珪的爵位。
他又曾指揮兵車跟從劉邦在開封襲擊趙賁的軍隊,在曲遇襲擊楊熊的軍隊。在戰斗中,夏侯嬰俘虜六十八人,收降士兵八百五十人,並繳獲金印一匣。 接著又曾經指揮兵車跟從劉邦在洛陽以東襲擊秦軍。他駕車沖鋒陷陣,奮力拚殺,劉邦賜予他滕公的封爵。 接著又指揮兵車跟從劉邦攻打南陽,在藍田、芷陽大戰,他駕兵車奮力沖殺,英勇作戰,一直打到了灞上。 項羽進關之後,滅掉了秦朝,封劉邦為漢王。劉邦賜予夏侯嬰列侯的爵位,號為昭平侯。又以太僕之職,跟隨劉邦進軍蜀、漢地區。
秦朝末年,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韓信離楚而改投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夏侯嬰,說:「漢王不想得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士?」 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推薦給蕭何。
蕭何多次同韓信交談,也十分賞識他,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不知道他與眾不同的地方。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 。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蕭何又說了一大堆勸他回去的話。 韓信仍差物不吭聲。這時候,夏侯嬰也策馬趕到;兩個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韓信回去不可。他們說:「要是大王再不聽我們的勸告,那我們三個人一起走,好不好?」韓信只好跟著他們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鄭。劉邦聽蕭何說韓信是舉世無雙,才拜韓信為大將。
後來劉邦回軍平定了三秦,夏侯嬰隨從劉邦攻擊項羽的軍隊。進軍彭城,漢軍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因兵敗不利,乘車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嬰遇到了劉邦和呂後的一對子女,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他們收上車來。 馬已跑得十分擾大疲乏,敵人又緊追在後,劉邦特別著急,有好幾次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去,想扔掉他們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嬰下車把他們收上來,一直把他們載在車上。夏侯嬰趕著車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兩個嚇壞了的孩子抱緊了自己的脖子之後,才駕車賓士。劉邦為此非常生氣,有十多次想要殺死夏侯嬰,但最終還是逃出了險境,把漢惠帝、魯元公主安然無恙地送到了豐邑。
劉邦到了滎陽之後,收集被擊潰的軍隊,軍威又振作起來,劉邦把祈陽賜給夏侯嬰作為食邑。 在此之後,夏侯嬰又指揮兵車跟從劉邦攻打項羽,一直追擊到陳縣,最後終於平定了楚地。行至魯地,劉邦又給他增加了茲氏一縣作為食邑。 劉邦立為皇帝的這一年秋天,燕王臧荼起兵造反,夏侯嬰以太僕之職跟從劉邦攻打臧荼。 第二年,又跟從劉邦到陳縣,逮捕了楚王韓信。 劉邦把夏侯嬰的食邑改封在汝陰(安徽阜陽),剖符為信,使爵位世世代代傳下去。 又以太僕之職跟從周勃,攻打代地,一直打到武泉、雲中,劉邦給他增加食邑一千戶。
接著又跟隨劉邦到晉陽附近,把隸屬於韓王信的匈奴騎兵打得大敗。當追擊敗軍到平城時,被匈奴騎兵團團圍住,困了整整七天不能解脫。後來劉邦派人送給匈奴冒頓單於的閼氏好多禮物,冒頓這才把包圍圈虛李液打開一角。劉邦突圍剛出平城就想驅車快跑,夏侯嬰堅決止住車馬慢慢行走,命令弓箭手都拉滿弓向外,最後終於脫離險境。 以此功,劉邦把細陽一千戶作為食邑加封給夏侯嬰。 又以太僕之職跟隨劉邦在勾注山以北地區攻打匈奴騎兵,獲得大勝,在平城南邊攻擊匈奴騎兵,多次攻破敵陣,功勞很多,劉邦就把奪來的城邑中的五百戶賜給他作為食邑。 又攻打陳豨、黥布的反叛軍隊,沖鋒陷陣,擊退敵軍,又加封食邑一千戶。最後,劉邦把夏侯嬰的食邑專定在汝陰(安徽阜陽),共六千九百戶,撤消以前所封的其它食邑。 夏侯嬰自從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長期擔任太僕一職,一直到劉邦去世。之後又作為太僕侍奉漢惠帝。 漢惠帝和呂後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名為「近我」,意思是說「這樣可以離我最近」,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格外尊寵。
漢惠帝死去之後,他又以太僕之職侍奉高後。 等到呂後去世,代王劉恆來到京城的時候,夏侯嬰又以太僕的身份和東牟侯劉興居一起入皇宮清理宮室,廢去了少帝劉弘,用天子的法駕到代王府第里去迎接代王劉恆,和大臣們一起立代王為皇帝,夏侯嬰仍然擔任太僕。
八年之後去世,謚號為文侯。

B. 漢武帝期的兩個人物

歷史上是有東方朔這個人的,《史記》一篇叫《滑稽列傳》里有記載的。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現代文翻譯):

漢武帝時,齊地有個人叫東方朔,因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愛好儒家經術,廣泛地閱覽了諸子百家的書。東方朔剛到長安時,到公車府那裡上書給皇帝,共用了三千個木簡。公車府派兩個人一起來抬他的奏章,剛好抬得起來。武帝在宮內閱讀東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閱時,便在那裡劃個記號,讀了兩個月才讀完。武帝下令任命東方朔為郎官,他經常在皇上身邊侍奉升尺則。屢次叫他到跟前談話,武帝從未有過不高興的。武帝時常下詔賜他御前用飯。飯後,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懷里帶走,把衣服都弄臟了。皇上屢次賜給他綢絹,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他專用這些賜來的錢財綢絹,娶長安城中年輕漂亮的女子為妻。大多娶過來一年光景便拋棄了,再娶一個。皇上所賞賜的錢財完全用在女人身上。皇上身邊的侍臣有半數稱他為「瘋子」。武帝聽到了說:「假如東方朔當官行事沒有這些荒唐行為,你們哪能比得上他呢?」東方朔保舉他的兒子做郎官,又升為侍中的謁者,常常銜命奉使,公出辦事。一天東方朔從殿中經過,郎官們對他說:「人們都以為先生是位狂人。」東方朔說:「像我這樣的人,就是所謂在朝廷里隱居的人。古時候的人,都是隱居在深山裡。」他時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暢快時,就爬在地上唱道:「隱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馬門。宮殿里可以隱居起來,保全自身,何必隱居在深山之中,茅舍裡面。」所謂金馬門,就是宦者衙署的門,大門旁邊有銅馬,所以叫做「金馬門」。

當時正值朝廷召集學宮里的博士先生們參與議事,大家一同詰難東方朔說:「蘇秦、張儀偶然遇到大國的君主,就能居於卿相的地位,恩澤留傳後世。現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國御臣的方術,仰慕聖人立身處世的道理,熟習《詩》《書》和諸子百家的言論,不能一一例舉。又有文章著作,自以為天下無雙,就可以稱是見多識廣、聰敏才辯了。可是您竭盡全力、忠心耿耿地事奉聖明的皇帝,曠日持久,累積長達數十年,官銜吵棚不過是個侍郎,職位不過是個衛士,看來您還有不夠檢點的行為吧?這是什困冊么原因呢?」東方朔說:「這本來就不是你們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時是一個時代,現在是另一個時代,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張儀、蘇秦的時代,周朝十分衰敗,諸侯都不去朝見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奪取權勢,用軍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並為十二個諸侯國,勢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強大,失掉士人的就滅亡,所以對士人言聽計從,使士人身居高位,恩譯留傳後代,子孫長享榮華。如今不是這樣。聖明的皇帝在上執掌朝政,恩澤遍及天下,諸侯歸順服從,威勢震懾四方,將四海之外的疆土連接成像坐席那樣的一片樂土,比倒放的盤盂還要安穩,天下統一,融為一體,凡有所舉動,都如同在手掌中轉動一下那樣輕而易舉。賢與不賢,憑什麼來辨別呢?當今因天下廣大,士民眾多,竭盡精力,奔走游說,就如輻條湊集到車轂一樣,競相集中到京城裡向朝庭獻計獻策的人,數也數不清。盡管竭力仰慕道義,仍不免被衣食所困,有的竟連進身的門路也找不到。假使張儀、蘇秦和我同生在當今時代,他們連一個掌管舊制舊例等故事的小官都得不到,怎麼敢期望做常侍郎呢?古書上說:『天下沒有災害,即使有聖人,也沒有地方施展他的才華;君臣上下和睦同心,即使有賢人,也沒有地方建立他的功業。』所以說,時代不同,事情也就隨之而有所變化。盡管如此,怎麼可以不努力去修養自身呢?《詩》說:『在宮內敲鍾,聲音可以傳到外面。』『鶴在遙遠的水澤深處鳴叫,聲音可以傳到天上。』如果能夠修養自身,還擔憂什麼不能獲得榮耀!齊太公親身實行仁義七十二年,遇到周文王,才得以施行他的主張,封在齊國,其思想影響留傳七百年而不斷絕。這就是士人所以日日夜夜,孜孜不倦,研究學問,推行自己的主張,而不敢停止的原因。如今世上的隱士,一時雖然不被任用,卻能超然自立,孑然獨處,遠觀許由,近看接輿,智謀如同范蠡,忠誠可比伍子胥,天下和平,修身自持,而卻寡朋少侶,這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你們為什麼對我有疑慮呢?」於是那些先生們一聲不響,無話回答了。

建章宮後閣的雙重欄桿中,有一隻動物跑出來,它的形狀像麋鹿。消息傳到宮中,武帝親自到那裡觀看。問身邊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曉經學的人,沒有一個人能知道它是什麼動物。下詔叫東方朔來看。東方朔說:「我知道這個東西,請賜給我美酒好飯讓我飽餐一頓,我才說。」武帝說:「可以。」吃過酒飯,東方朔又說:「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陛下賞賜給我,我才說。」武帝說:「可以。」於是東方朔才肯說道:「這是叫騶牙的動物。遠方當有前來投誠的事,因而騶牙便先出現。它的牙齒前後一樣,大小相等而沒有大牙,所以叫它騶牙。」後來過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帶領十萬人來歸降漢朝。武帝於是又賞賜東方朔很多錢財。

到了晚年。東方朔臨終時,規勸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武帝說:「如今回過頭來看東方朔,僅僅是善於言談嗎?」對此感到驚奇。過了不久,東方朔果然病死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後來班固的《漢書》里也有《東方朔轉》,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歷史人物,並非虛構。

東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東北)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武帝時大臣、文學家。 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贊賞他的氣概,命令他待詔在公車署中,俸綠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 過了一段時間,他不滿意目前的處境。一天出遊都中,見到一個侏儒,恐嚇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問他為何,他說:「像你這樣矮小的人,活在世上無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說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戰。像你這樣的人,無益於國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糧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殺掉你們。」侏儒聽後大哭起來。東方朔對他說:「你暫時不要哭,皇上就要來了,他來了你去叩頭謝罪。」一會兒,武帝乘輦經過,侏儒號泣叩首。武帝問:「為何哭!」侏儒說:「東方朔說皇上對我們這些矮小的人都要殺掉!」武帝問東方朔為什麼要如此說。東方朔回答道:「臣朔活著要說,死了也要說這些話。那矮子身長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卻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那矮子飽得要死,我餓得發慌。陛下廣求人才,您認為我講的話對的,是個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罷退我,不要讓我在這里浪費糧食。」皇上聽了哈哈大笑,任命他為待詔金馬門,這樣見到皇帝的機會就多了些。 一天武帝在宮里玩耍,把一隻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們猜是何物。大臣們都猜不出。東方朔上前猜道:「它是龍吧,沒有角;是蛇,卻有腳,它跂跂脈脈地會在牆壁上爬行,這不是壁虎,就是四腳蛇!」皇上說「是的」,便賜給他十疋緞子。接連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賞賜。 武帝身旁的寵優郭舍人有些不服氣,把一個長有菌芝的樹葉放在盂盆下讓他猜,如猜出他甘願受笞一百。東方朔說:「生的肉叫膾,較的肉叫脯;生在樹上寄生的東西叫芝菌,盂盆下就是這個東西。」一聽東方朔又猜對了,漢武帝叫人打郭舍人一百下。郭舍人被打得哇哇直叫。東方朔又說:「咄!口上沒有毛,聲音謷謷叫,屁股翹得半天高。」郭舍人怒道:「東方朔膽敢譏笑皇帝身旁的近臣,罪當棄市。」武帝問東方朔:「為何要笑他?」東方朔說:「臣並未笑他,只是與他作個謎語罷了!」武帝說:「謎語是怎麼說的?」東方朔說:「那口上沒有毛的,是狗洞,聲音謷謷是烏在哺他的小烏,屁股翹得很高的,是仙鶴低頭在啄食。」郭舍人仍不服氣,說道:「我要再問他一個謎語,他如果猜不出也應受打。」接著他用諧音作一謎:「令壺齟,老柏塗,伊優亞,狋吽牙。這是什麼?」東方朔想了一會兒說:「令,就是命令。壺,是盛東西的器具;齟,是牙齒長得不整齊;老,是人們對他的敬重;柏,就是鬼廷;塗,是慢慢浸濕的路;伊優亞,是說話不定;狋吽牙,是兩只狗在爭斗。」凡是郭舍人出的謎語,沒有能難倒他的,大臣們對東方朔的思路敏捷,幽默風趣都很驚訝,漢武帝也非常喜歡他,任他為常侍郎。 一天,大伏酷暑,武帝下詔官員到宮里來領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員還未來,東方朔就自己拔出劍割了一大塊肉,並對同僚們說:「大伏天,肉容易腐爛,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對東方朔說:「昨天賜肉,你為何不等詔書下來,擅自割肉歸家,這是為什麼?你要自作批評!」東方朔說:「朔來!朔來!受賜不等詔書下來,為何這樣的無禮!拔劍割肉,為何這樣勇敢!割得不多,為何如此廉儉!帶回家給細君(妻妾),又為何表現得如此的仁愛!」漢武帝聽後說:「要你自作批評,倒是表揚起自己了!」又賞賜給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孝敬老婆。 武帝喜歡微服出巡,恣意游獵。常率衛隊西到黃山,南到長楊宮,西至宜春宮。一路上帶了一幫武騎浩浩盪盪,他們騎馬射鹿,追逐狐兔,甚至空手格鬥熊羆,在游獵過程中,馬隊踐踏莊稼,百姓怨聲載道。有人建議武帝搞一個皇家苑囿。武帝命吾丘壽王等人設計,南至阿房宮,東至盭厔,西至宜春宮的一大片土地內圍造上林苑,專供武帝游獵、休憩。要用這么大的一片土地築造苑囿,東方朔上書力勸武帝。他說:「如築造這樣的苑囿,破壞了陂池水澤的環境。侵佔了百姓膏腴的土地。這上對國家無用,下對百姓無利。這是第一個不能造的理由。其次,它破壞了百姓的冢墓,拆黎民的室廬,使百姓死無所葬,生無所居。其三,造這樣的苑囿,用馬東西跑著,用車南北走著,還要挖深溝大渠,這是勞民傷財的事,以陛下一日之樂,來損害皇上無上的聖名,這是萬萬不可的。」東方朔的諫阻上林苑書寫得真切感人,武帝讀罷奏疏後,任東方朔為太中大夫,給事中,賜黃金百斤。然而武帝仍按吾丘壽王所上奏的那樣,建造了上林苑。 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個驕奢淫逸的公子哥兒,娶了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其母怕自己死後,兒子闖禍犯罪,於是預先拿出黃金千斤、錢千萬給政府,贖他的死罪。隆慮公主去世後,兒子果然日益霸道,一天酒後殺了夷安公主身旁的僕人,被拘系在內官那裡。因為他是皇親國戚,不能隨便懲處,廷尉於是把他交給武帝處置。武帝身旁的大臣都為他求情,說「他母親已為他出了一筆錢,贖了他的死罪,陛下也答應過」。武帝說:「我那可憐的妹妹,年紀很大了才有這個兒子,生前還託付給我。」說看流下了眼淚。過了一會兒,他擦幹了眼淚,又說:「法律是先帝制訂的,如果是妹妹的關系破壞了先帝的規矩,我有何臉面進高帝的宗廟呢!如何去下對黎民百姓呢?」於是核准了對他外甥的懲處,同時武帝又悲傷地哭了起來。這時東方朔上前高高舉起酒杯獻酒道:「臣聽說聖王為政,賞賜不避仇家,誅罰不分骨肉,如今您陛下遵循古訓,所以四海之內兆民百姓都能各得其宜,這是天下的榮幸。今天,我捧了這杯酒,為皇上敬酒,冒著死罪,再拜萬歲、萬萬歲!」武帝對他說:「古書上講『該說話的時候才說話,這樣人們才不會討厭他』,今天的情景,是你應該上壽酒的時候嗎?」東方朔說:「臣聽說快樂過度了,陽氣要溢滿;悲哀過度了,陰氣要減損。陰陽變了,心氣就要動;心氣既動,精神澳散,邪氣乘虛而入,能夠消憂解愁的最好是酒。所以我奉上壽酒,一來表明陛下公正無私,二來要解除你的悲哀。我不知忌諱,真是罪該萬死!」這時東方朔已喝得酪盯大醉,在殿上小便,大臣們彈幼他「大不敬」罪,被下詔罷官,貶為庶人。後待詔在宦者署中,因對策有功,任中郎,賜帛百匹。 武帝的姑媽館陶公主,亦叫竇太主,其夫堂邑侯陳平去世後,守寡多年,已五十多歲。一個賣珠寶的女子經常到她家去,還帶了個十三歲的兒子董偃。董偃長得很漂亮,竇太主就把他留在身旁,教他御射術數。到了十八歲他已是個儀表堂堂的英俊少年。他與竇太主出則執轡,入則侍側,關系非同一般,整個京師都知道他與竇太主的關系,叫他董君。 一天武帝到竇太主家做客,公主激動萬分,親自下廚做菜。武帝坐定後對姑媽說:「希望見見你的主人翁。」竇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來。只見董雇頭戴綠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後面,對武帝說:「臣董偃,公主家的庖人,冒死叩拜皇上萬歲!」武帝見他長得很美貌,也很喜歡,賞賜他很多東西,並喊他「主人翁」。從此,董偃經常與武帝斗雞走狗,游獵踢球。由於他與武帝關系日趨親熱,董雇名聲大噪,京城王公貴戚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一天,武帝在宣室設酒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當他們要進入宣室時,東方朔執戟上前阻攔,對武帝說:「董偃有三個罪名可殺:他以人臣的名義,私侍公主,這是第一條死罪。敗壞男女風化,搞亂婚姻禮制,有傷先王的制度,這是罪二;陛下正當壯盛之年,須積思放六經,留心於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卻不知依經書勸學,反而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這是國家之大賊,社會之大害,這是他第三條死罪。」武帝聽後,默不作聲,過一會說:「我已經擺好酒宴,下次再改吧!」東方朔說:「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議論正當的國事,不能進去!正是這樣,淫亂的事情才漸漸消除下去。不要弄到這樣的境地:豎貂教桓公淫亂,後來終究和易牙一同為患;慶父縊死於莒國,魯國方得安寧;管蔡誅滅了,同室方得治安。」武帝聽罷說:「是的。」便下詔停擺酒宴於宣室,改擺在北宮。讓董雇從東司馬門進去,後又把它改稱東交門。賞賜給東方朔黃金三十斤。從此,董偃逐漸失去了寵愛,三十歲就去世了。過了幾年,偃太主也去世,董偃與她一起合葬在霸陵。 東方朔還是一個文學家,他的散文賦《答客難》,假設客人向作者問難,嘲笑他雖有「博聞辯智」,卻難與蘇秦、張儀的地位相比。然後便辯解道:「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戰國之時,諸侯並爭,「得士者強,失士者亡」,談說之士,身處尊位,而如今天下一統,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權,賢與不肖沒有區別。文章表達了知識分子在漢代大一統局面下才智無所施展的壓抑感,暴露了統治者隨意抑揚人才,致使賢愚不分的現實。作品採用說反話的形式,充滿了牢騷不平之氣。他的另一篇《非有先生論》,假託非有先生之口,發表「談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寫懷才不遇之情的作品。 東方朔的散文賦以上述兩篇最著名。現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諫》、《答客難》最著。《七諫》借屈原的身世寫自己的不遇,表白對國君的誠貞。《答客難》用滑稽口吻說明了專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戲,反映了當時政治上的混亂。兩篇雖不以賦標題。實際上卻是賦體。屬於神話傳說的《神異經》、《海內十洲記》,雖題為東方朔撰,實際上是偽托。

--------------------------------------------------------------------
王恢

【王恢】 西漢將軍。燕人。數為邊吏,熟悉匈奴情況。建元元年(前140)匈奴請和親,他與韓安國廷爭,反對和親。元興元年(前 134),他陰使馬邑(今山西朔縣)豪帥聶翁壹為反問,誘匈奴入塞,單於信之。不久,單於率師l0萬人武州塞(今山西朔縣北至大同市西一帶)。時漢軍30萬已伏馬邑。後,匈奴因得悉有伏兵,急退。王恢率軍追擊,又慮為所敗,引用罷歸。漢武帝怒其不出擊匈奴輜重,欲誅之,恢自殺而死。

元光元年秋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匈奴來請求和親。大行王恢是燕人,認為匈奴反復無常,主戰,御史大夫韓安國則認為到千里之外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上作戰難以勝利,就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一樣,主和。當時朝臣多附和韓,武帝同意和親。

到了元光二年夏,雁門馬邑豪民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向武帝進言,利用匈奴剛與漢朝修好,信任邊民這一點來引誘軍臣單於。武帝聽從了王恢的建議,於馬邑城伏兵三十萬,開始了對匈奴的第一場戰爭,事瀉未果。對這場戰事,太史公在《韓長儒列傳》中有詳細的描述。

(註:雁門是郡名。治所在善無,今山西省右玉南,大約是山西北部和內蒙南部交界地。馬邑是縣名,今山西朔縣。)

首先是聶翁壹逃進匈奴做間諜,對單於說自己能斬殺馬邑官吏,獻城投降。單於貪圖財物,信以為真。聶翁壹返漢後斬殺了幾個死罪囚徒,把他們的頭懸掛在馬邑城上,告訴單於的使者說馬邑的高級官吏已經死了,可以發兵。軍臣單於果然統率十多萬騎兵,入侵武州塞。(註:武州,縣名。山西左雲。)

武帝派出五位將軍連同車騎步共三十萬在馬邑設伏。這五位將軍是衛尉李廣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輕車將軍,大行王恢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護軍將軍。各位領軍都隸屬韓安國,約定在單於進入馬邑時縱兵出擊。其中王恢、李息、李廣三部從代郡(治所在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出兵,主要攻擊匈奴後勤部隊。

可惜漢軍偽裝得太過火,單於一路搶劫到馬邑一百里外,看見牛羊遍地,卻不見一個人,就起了疑心。於是攻打漢軍衛所,捉到武州尉史(匈奴傳說是雁門尉史),問出了伏兵實情,引兵北還。王恢聽說單於跑了,想想自己帶兵不過三萬人,萬一匈奴合兵一處,肯定抵擋不了,就沒去打匈奴的輜重部隊。這場大規模的伏擊戰就這樣窩窩囊囊地夭折,雙方都白跑一趟。武帝以王恢首發戰爭卻臨陣脫逃將王恢下獄,廷尉判處王恢畏敵觀望死刑。雖然王恢辨說自己是想保存漢朝三萬精兵,且買通田蚡通過太後求情,武帝依然不肯饒他,說單於雖然逃了,但是王恢如果敢擊匈奴後勤部隊,還是可以有所斬獲,以慰將士之心。於是王恢自殺。而武州尉史被單於封他為天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漢奸。

(評:這場戰爭,王恢固然有畏戰之心,卻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武帝不饒王恢,一是因為他能擊而不擊,弄得武帝高高興興出兵卻灰頭土臉回來,更重要的理由還是殺一儆百,給眾將樹立了一個靶子。後來李廣幾次倒霉地碰上匈奴大隊,寧可拼到剩下一個人也不敢稍稍避敵鋒芒,不能不說有這件事的影響。這一仗,李廣也是從代郡出兵攻擊匈奴輜重,估計領兵也是三萬左右,既然無功想來是沒有遇上匈奴軍隊。李廣的官職衛尉位列九卿之中,掌管宮禁宿衛,應該說漢武帝和李廣的關系不會太差。公孫賀是衛青的姐夫,是個比較圓滑的人物,在與衛家有關的一幹人等中算是活的比較長的了。另外,衛青這時候大約18至21歲,五年後初次出戰。漢武喜歡用年輕的將領,比如18歲的小霍。不用衛青,可能是需要一個親信在京中替他管理軍隊,更可能的還是衛青年齡小,還不到20。)

C. 昭平近現代史介紹,歷史文化介紹。急急。。。

昭平,古為百越地,亦稱南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置桂林郡,縣地屬之,史來首次納入中國版圖。

朝代更迭,縣地一度隸屬臨賀縣;至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置靜州,屬之;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受桂州總管府監察,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州為郡,屬始安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置靜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靜州為富州,歷五代十國,直至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廢之,撤馬江、思勤兩縣,並入龍平縣,改屬昭州。

因宋時國亂,反者四起,治者平後任用土官統治土民。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宋徽宗改龍友胡平縣為招平縣,謂招撫平定之意,「招」好陵攔字不雅,改用光明、明亮的「昭」字,始得名「昭平」。考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復稱龍平。元大德五年(公元1306年)昭州改為平樂府,屬之。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撤龍平縣改昭平里,歷近200年民亂,至萬曆四年(汪衡公元1576年)重設昭平縣,此後,昭平縣建制基本穩定至今。

清因明制。民國初,屬廣西省桂林道。解放初,隸平樂專區屬廣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7月,撤平樂專區改屬梧州專區,1971年改專區為地區,屬梧州地區。1997年設賀州地區,屬賀州地區,2002年賀州撤地設市至今,屬賀州市。

D. 滇人閑話吳三桂

吳三桂是雲南 歷史 上屈指可數的風雲人物,其生平事跡寬友游,孰是孰非史家留筆不勝枚舉,今就吳三桂據滇時市井小民街談巷議,坊間流傳軼事收錄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滇人傳:吳三桂耳垂肥大,鼻樑挺直,隆上印堂,上唇胡須稀少,眉毛長而眼睛小,當他往遠處看或環顧左右時,儼然像神靈一般的威嚴。吳三桂每天雞叫起床,半夜入睡,卻精神抖擻,活力四射,看不出有一絲絲的倦容。其鼻樑上有一道傷痕,左低右高,稍有一點黑紋,不細看還瞧不出來。吳三桂有個習慣,心情不好的時侯常用手不停地撫摸自己的鼻子,與他談論大事時,一定要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不得途中轉換話題,若你不知其意,便閉口假裝咳嗽,聲從鼻孔中發出來提醒你。無論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吳三桂都願意收留。吳三桂對待身邊的人,就像對待家人一樣親切。你有疑問,向他討教,他會反反復復向你解釋,直到你弄明白為止。

吳三桂心胸開闊,氣度恢宏,不計新仇,也不念舊恨,且極重交情,在他飛黃騰達的時侯,凡是與他有交往的人都樂意投奔他。吳三桂年輕時曾是毛文龍部將,降清後便與毛氏後人斷了往來。其手下有個姓李的將帥,依仗權勢搶奪了毛氏老宅,毛氏有個老僕人,以前經常戲弄吳三桂,如今毛氏遇到這樣的困難,只得自告奮勇到告此雲南求吳三桂幫忙,吳三桂二話不說,直接命令李帥退還毛宅,並責令賠償一定的錢財以謝罪,老僕臨走的時侯,吳三桂還送他五萬金助行;傅宗龍也是吳三桂的舊帥,他把傅宗龍的兒子傅汝良視如兄弟,藩王府戒備森嚴,但傅汝良隨時可以出入,侍衛均不敢盤問;湖南永州寧遠人曾應遴曾有恩於吳三桂,他的兒子曾傳燦來雲南遊玩,回去時,吳三桂送他十四萬金。由此可見,吳三桂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有個叫馮甦的官員,為了證明自己效忠吳三桂,便立下賣身契給吳三桂,證書上寫到:「楚雄府知府馮甦,本籍浙江寧海縣人,今同母某氏,賣到平西王藩下,當日得授身價銀二萬七千兩。」牽線搭橋賣身證人藩王府總管胡國柱。當時,凡是願意賣身給吳三桂的人,皆有求於吳三桂的女婿胡國柱。雲南人常說滇中有三好:吳三桂好為人主,士大夫好為人奴,胡國柱好為人師。

吳三桂手下的士兵受他的影響,大多爭名逐利,不擇手段。有個士兵叩見一位剛認識的富翁,謊稱自己從小便是孤兒,現在還年少不懂事,想拜富翁為父,讓其教他做人。富翁也想效仿吳三桂廣收義子,招賢納才,便欣然應允。於是選了個好日子行收子之禮,起初該士兵知書達禮,為人恭敬,富翁非常滿意,慎銷彷彿自己就是他的親生父親,隨時在錢財方面資助他。沒過多久,士兵就帶著自己的老婆來了,過了幾天,士兵又帶著一幫狐朋狗友投奔到其門下,富翁漸感費用難支,攆他們走吧,顏面盡失,不攆他們走吧,自己實在供養不起,最後只能大出血,贈送一筆錢後,求他們離開。那時候,滇中有錢人都熱衷於收干兒子,可最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甚至居山裡的少數民族殷實之家,也有不少人吃虧上當。

蹇而泰,字文定,是昆明的一介書生。大西軍張獻忠手下佔領昆明後,被孫可望所閹,孫可望戰敗降清後,蹇而泰在安寧虎丘寺出家為僧。後來,被吳三桂延聘到藩王府從事內務管理工作,蹇而泰博學而幽默,吳三桂發火的時候,只要他妙言幾句,吳便火氣頓消。平定吳三桂叛亂後,大將軍趙良棟把他帶進宮,說這就是吳三桂的大管家了,經審訊後,清兵所掠奪藩王府財物,蹇而泰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人敢於藏匿。

江蘇有個商人叫王四,依仗與吳三桂的老鄉關系,在貴州做了不少非法之事。雲貴總督甘文焜負責審理王四的案子,讓他退還所搶房屋、美女、玉帛等,然後驅逐出境,吳三桂雖貴為一方之王,對此亦愛莫能助。

雲南鹽法道趙廷標喜歡作詩,城南西寺落成時,吳三桂大宴賓客,犒勞駐滇頭面人物。吳三桂請趙廷標現場作金剛詩一首,趙隨口而出:「金剛本是一團泥,張牙舞爪把人欺。你說你是好漢子,你敢同我洗澡去?」吳三桂聽後哈哈大笑,裝著若無其事,其實內心知道趙廷標此詩是暗諷自己。有個舉人自告奮勇獻詩一首,其中有「力窮楚覆求秦效,身為韓亡受漢封」之句,吳三桂聽了非常稱心,命令重賞他。吳三桂作《白牡丹》詩,雲南巡撫朱國治和上一首,朱國治強求按察使李興元也和上一首,李興元無法推辭,便勉強道:「公之不能文,無異於王。我之不能武,亦無異於公。」朱國治聽了滿臉通紅,知趣而退。

吳三桂藩王府有三件寶貝,一是虎皮,二是大理石,三是寶石頂。虎皮白色的質地,黑色的花紋,在湖南永州寧遠縣獲得,是號稱神獸「騶虞」的虎皮;大理石屏風兩面,一面高六尺,山水木石,渾然天成,有元代畫家的風格,一面稍小點,石上山巔有隻鷹,山下水邊有隻虎,虎視鷹,鷹注虎,神氣活現;吳三桂有頂官帽,上系一顆大紅寶石,寬一寸許,長約一寸六,放在陽光下,數丈之內光芒四射,彷彿熊熊燃燒的烈焰。

吳三桂兒子吳應熊,由清王室扣押在京做人質,每次由京回雲南看望父親,吳三桂均要出城外迎接。吳應熊是吳三桂原配妻子張氏所生,張氏為關東人,一生勤儉持家,奉約節約,時常感嘆:「我當初出嫁的時候,我媽一條紅裙子都捨不得買給我呀,今天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吳三桂十分尊重她,也很懼內,與當時一起共事的雲南布政使崔之英同病相憐,兩人在殿上每每談起家事時,常哽咽失聲,相對落淚。

吳三桂有個妃子叫八面觀音,是南昌已故大師李宗睿家的歌妓。李宗睿聲色犬馬,在南昌臭名昭著,他最寵愛八面觀音。八面觀音歸吳三桂後,與陳圓圓平分秋色,被他奉為二寶,憐香惜玉,嬌柳寵花。還有一個妃子叫四面觀音,其寵愛程度不及八面觀音,盡管如此,當時親眼見過四面觀音的人,都說四面觀音貌美如花,傾國傾城。四面觀音也是李宗睿的歌妓,李老後把她送給同事高安,高安又把她呈奉吳三桂。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平定吳三桂叛亂時陳圓圓已死,八面觀音歸綏遠將軍蔡毓榮,四面觀音則被征南將軍穆占霸有。

至於陳圓圓的死,雲南本地人傳說陳圓圓比較聰明,知道吳三桂叛亂必將失敗,早就作好了防止自己再次被人擄走的准備。她安排人在昆明城內外建築尼姑庵十多座,其中就包括今天留存的金蓮庵、妙法庵、白衣庵、紫衣庵等。諸庵建成後,到處挑選與自己長得相似的女子若干,為各庵的主持。吳三桂不在寵愛她後,陳圓圓便離開藩王府,藏匿於各庵,今天住這兒,明天住那兒,久而久之,誰也不知道她身居何處,在眾多貌似陳圓圓的尼姑中,誰都辨不清哪個才是真正的陳圓圓。說陳圓圓死了,沒有一個熟人親眼看見她的屍身,還有一種說法陳圓圓投蓮花池而死,其屍體被村人撈走埋葬,那又埋在何處呢?這些流傳都沒有說服力,陳圓圓之死始終是個迷。

吳三桂鎮守寧遠時,有個叫吳國貴的將領作戰時受重傷,但卻不流一滴血,回到兵營即仆倒在地,人事不省。老兵郭八能占卜吉凶,大家都叫他郭見鬼,戰前幾天,獨自往河邊走,挑回石頭十多擔堆在營房內,眾人大惑不解。看到吳國貴傷勢嚴重,郭八將其身體翻過來躺在地上,再把石頭壓在他身上,過了兩天,吳國貴傷口始流血,人也蘇醒過來。吳國貴是吳三桂手下的悍將,手下兵馬不多,僅二三十甲,每甲設正甲一人,副甲七、八、九人不等,正副甲士都是年齡在二十以外,三十五歲以內的人,除非大風雨,天天操練。這支部隊所配的皮盔皮甲,刀箭及火槍彈均無法穿透,可見吳三桂對此部隊的重視程度。

佴千斤,名字壽壽,是麗江夷民,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能把八十斤重的鐵棍舞得虎虎生風,所以眾人叫他佴千斤。大理知府黎某把他推薦給藩王府,吳三桂測試他的體力,佴千斤能把藩王府門前的一對石獅子左右拋接,接連三四下,吳三桂大喜,封他為勇士,佴千斤一時洋洋得意,認為老子天下無敵。閑來無事,常目空一切在街上瞎逛,一天逛街時,衣服被一挑菜農婦的竹籃掛破,千斤大怒,伸手向少婦的臉頰扇去,少婦舉手一擋,千斤便跌倒在地,千斤估計今天是遇到高人了,站起來問她是哪裡人,少婦說是北門外殷家箐人,大家都叫她殷娘娘。千斤提議要與殷娘娘比試一下,殷娘娘爽快答應下來,並說好在自家門前等他。第二天,佴千斤來到殷家箐尋找殷娘娘,村裡的小孩把他帶到殷娘娘家,殷娘娘早已靠在自家門前候他了,見佴千斤如約而至,殷娘娘指著地上已插好的兩排木樁對他說:「讓你先選擇一排木樁用腳踢倒。」佴千斤一看,每排為十三根,木樁露出地面約七八寸。於是問道:「地下埋多深?」殷娘娘回答:「三尺。」佴千斤信心滿滿,舉腳用力掃去,僅踢出九根,其它的安然無恙。殷娘娘笑著說:「太差了,太差了!」千斤不服氣地對她說:「那你試試?」殷娘娘一抬腳踢去,十三根木樁齊刷刷浮出地面,佴千斤始才認輸。後來,佴千斤隨吳三桂征戰湖南,自告奮勇過河,深陷淤泥中,被清兵亂箭射死。

吳三桂有個堂弟叫吳樹良,年少缺少管教,成為一個無賴。吳三桂鎮守雲南後,趕來投奔他。吳樹良喜歡結交偷雞摸狗之人,滇中小偷大盜紛紛來投靠他,一時鬧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吳三桂多次勸說,吳樹良均惡習不改,不得不強行把他趕回老家。

有個湖廣會元,名叫曹石霞,到雲南雲龍州探親。回去的時候,吳三桂委託他把督學何宏中的遺體運回湖北,並贈給曹石霞金三千,又資助何宏中的兒子千金,讓其護送父親靈柩回鄉安葬。

倪如彪,貴州六盤水郎岱縣苗族,曾經是毛文龍副將,力氣蠻大,曾經因為瑣事而毆打過吳三桂。年老了返回老家,因遭水災而傾家盪產,沒過多久,老婆及兒子相繼離世,窮得實在沒有辦法了。親戚和鄉鄰都勸他去投靠吳三桂,倪如彪認為自己往昔與吳三桂有仇,害怕見到吳三桂遭報復,大家告訴他,說平西王從來不記仇。倪如彪走投無路,只好厚著臉皮徒步至雲南,投藩王府,吳三桂見到他非常高興,熱情邀請他入殿,並親切詢問他離開部隊後的生活狀況,然後設宴款待他,得知倪如彪如今一貧如洗,孤身一人時,就把他留在府內做事,待遇頗高。倪在滇工作數月,水土不服想回老家郎岱,吳三桂送他五千金,並安排專人護送他回到老家。

吳三桂在雲南的時候,滇中大小官員大多都得到過他的饋贈。雲南巡撫袁懋功因父親死亡,要辭職回家奔喪,吳三桂來告別時,送他五萬金,袁懋功盡數笑納。巡撫李天洛有病,吳三桂登門探視,對他說:「李先生清貧,不可以口腹累。」往後凡是去看望李天洛,吳三桂都要自帶伙食,不讓李破費。康熙九年,李天洛告老還鄉,吳三桂送他三萬金,李不授,吳三桂也不勉強,直到抵達貴州鎮沅,侍衛才把三萬金強留在船上,然後策馬揚鞭而去。

朱國治起初在江浙任巡撫,以貪婪殘酷迫害人出名。貶到雲南任巡撫後,舊習不改,任意侵蝕或消耗公私財物,無論軍民,對他的意見都很大。對朱國治貪得無厭的做法,吳三桂曾委婉地勸說過他,但朱國治仍我行我素,吳三桂非常鄙視他,到後來起事時不得不把他殺掉。

平西府規模宏大,屋宇眾多,千門萬戶,林木蒼郁,適宜藩王居住。吳三桂在府邊的翠湖中修建亭台樓閣,起名近華浦,西郊建一公園,名安阜園,園中花草,多至千種,內植神女花一株,形似芙蓉,一天中花色能變化出七種顏色,子、丑時白色,寅、卯時綠色,辰、巳時白色,午、未時紅色,申、酉時白色,戌、亥時紫色,花開十多天後,始自調謝,吳三桂把它當作鎮園之寶。安阜園中有一樓,名叫萬卷樓,裡面收藏古今典籍若干,吳三桂命開館招聘文人修書,讓他們歌頌自己的豐功偉績。然後,又在報國寺塑自己的雕像,位於正殿左側布袋和尚塑像下面,頭頂松花色頭巾,身穿綠色錦袍,右手置於膝上,左手持書,從左面看就像美關公秉燭看《春秋》的神態。當時,湖北人呂尚奇以進士身份到昆明做官,呂尚奇以擅寫詩詞而聞名,吳三桂要他為自己的塑像題詞,呂尚奇把吳的功勞大書特書,吳三桂看了非常滿意,作為回報,特把自己的歌伎賞給他。

吳三桂到雲南做藩王時,路過陸良,順道進普濟寺遊玩。普濟寺大殿前有紅山茶一株,不同於其他品種,是茶花中的寶珠紅。吳三桂非常驚奇,認為是特殊花種。安阜園建成後,命人把它挖來移栽在園中。樹因換了環境,三年不開一朵花,吳三桂認為這花是故意怠慢自己,又把它貶回陸良普濟寺。樹一再遷移,不易存活,未到一年便枯死了,當地的老百姓說這花是因為受到吳三桂貶謫而氣死的。

吳三桂有一個族弟叫吳耀恆,長像非凡,身材高大且相貌英俊。使用超強硬弓射箭,百發百中;身體強健,善於奔跑,可攆上快馬;聰明出眾,邊聽邊誦,過目不忘。吳三桂非常偏愛和看重他,常對人說:「這個弟弟將成為吳家的驕傲。」後來因病死亡,吳三桂氣得幾天吃不下飯。

王公良,曾經在遼東幫人賣菜討生活。起初在吳三桂手下任小隊長,吳三桂降清後,被清政府授予仁威將軍,後來與劉昆善、劉勸率兵反正。王公良時常感嘆:「我自己知道早晚都要死,只是因為我遇到的人對我太好了,從忠從義來說都不能背叛他。」後清兵入滇,王公良登樓自焚而死。

吳三桂修南城外玉皇閣時,挖出埋藏在地下的窖金五十餘萬。又挖掘傾圮的老君殿,重新建置神座,挖出窖金一百多萬兩。十萬兩以內的窖金,在地下或木製品中發現的也很多。

大清王朝入關定鼎中原,論功勞吳三桂最高。繼而論三藩,也要數吳三桂最強,領兵最多。吳三桂平滇時,率五十三佐領,綠旗兵一萬二千人,外加軍人家屬達數萬人。吳三桂降清後,制定以五丁出一甲,甲二百設一佐領,合計五十佐領,由左右都統管轄。設前、後、左、右援剿四鎮,分十營,每營兵一千二百人,以吳應麒、吳國貴、夏國相、胡國柱等為統領,以馬寶、王屏藩、王緒等為總兵。吳三桂率兵鎮壓各地農民起義軍,先後平定陝西、四川、雲南,把南明王永曆帝從緬甸抓回,又鎮壓貴州水西土司安氏,所以四方精兵強將,大多攏絡到他門下。吳三桂剛進攻雲貴時,清庭給他的權利很大,雲貴總督、巡撫均受他的節制。用兵上,吏部、兵部不得干涉,財力方面,戶部不得稽查和推遲。吳三桂所委任的官員,叫西選,西選的官員遍及雲南全省。康熙六年,吳三桂以眼睛有病辭去總管職務,清庭按他的主動申請罷免其權力。此時,吳三桂已晉封親王,其子吳應熊已成為附馬了。

吳三桂擅權雲南十多年,每日操練兵馬,可謂兵強馬壯。在各個交通要道、水陸港口,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各省的提督和總兵,大多為其心腹,兒子在宮中當附馬,朝庭有什麼大無小事,吳三桂都能夠探聽到。

康熙十二年三月,尚可喜想回遼東老家養老,提出留他的兒子尚之信鎮守廣東的要求。兵部商議,提出撤銷藩王的稱號。耿精忠和吳三桂聽說後,心裡惴惴不安。當年七月,吳三桂也上疏申請撤去其兵權,以此來試探朝庭對他的真實意圖。康熙皇帝召集朝中群臣商議,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刑部尚書莫洛等力請削藩,康熙帝遵照大臣的意見同意吳三桂的要求,決定把吳三桂安排到山海關外。吳三桂本來希望康熙帝能把他繼續留在雲南,獲得明王朝黔寧王沐英家族世守雲南一樣的殊榮。可命令一下,讓吳三桂吃驚不小,私下暗中召集部下,陰謀舉兵反叛朝庭。於是禁止外界與滇中的郵件往來,人只許進不許出。直到侍郎哲可肯、學士傅達禮到雲南親授詔書,吳三桂才不得不表面裝著遵命,私下一拖再拖赴關外行期,緊急策劃舉兵反叛事宜,吳三桂認為,當時朝中大將還沒有哪一個能與自己相提並論的。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末,吳三桂舉兵起事,殺掉巡撫朱國治,抓捕按察史以下所有不同意起事的官員,向各地發出檄文,自稱「天下都招討大元帥」,以第二年為「周」元年。下令全滇人士換衣帽,養長發,舉白色旗幟。誓師大會時,吳三桂向部下陳述滿清政府背信棄義,以武力侵略中原領土等罪證,說著說著悲傷至極,泣不成聲。隨後,騎上馬在軍校場馳騁三圈,並揮舞長刀三下,此時,吳三桂已經六十二歲了。

吳三桂叛亂,貴州巡撫曹申吉、提督李本深、雲南提督張國柱皆齊聲響應。雲貴總督甘文焜在貴陽聽說吳三桂兵變,想用兵拒守,而提督以下將士都不聽他指揮,率隊跑到鎮沅,凡是反對吳三桂的人都被他們抓起來處死。兵部郎中黨古異、戶部員外薩木哈在貴州處理吳三桂移藩關外事宜,聽聞此事,於十二月十二日趕至京城報告,此時,湖廣總督蔡毓榮上報的奏摺也到了,這一晴天霹靂的消息傳到京都,舉朝震驚。大學士索額圖主張對建議撤藩者定罪,康熙帝沒有同意,僅是通知趕快阻止傳達福建、廣東兩地撤藩詔書。接著向中外宣布撤銷吳三桂的一切職務,並派遣大軍到湖北荊州抵禦吳三桂的進攻。

吳三桂舉兵時,定其年號為「昭武」,其軍隊幕僚中有個官員名叫徐良騤,向吳三桂上書說:「昭武兩字不足取,昭為刀口近斜日,武為止戈,宜變易之。」吳三桂看了他的來信,喟然長嘆說:「聽天命之所在也。」

湖南衡山嶽神廟有隻小白龜,大如銅錢,養了多年不見長大,本地人認為是岳神派出的使者,便把它藏在神龕中虔誠祭拜。吳三桂冒用帝王的稱號後,來到湖南衡陽,選擇皇道吉日祭祀諸神,一時興起,決定用白龜占卜今後的進軍方向,於是把地圖放置在桌上,讓白龜在圖上蹣跚前行,白龜走來走去,就是不越過岳州、常德、澧州界線,反而折返在雲南位置停下來,吳三桂率領諸臣三次朝拜和禱告,三次均是如此。所以,吳三桂叛亂後,只稱「都招討大元帥」,以「大周」兩字紀年,一直不敢稱帝。

康熙十四年八月,吳三桂親率大軍至湖南,並入住長沙。十六年秋七月,才到達湖南衡陽。十七年春初,屬下爭相奉勸吳三桂稱帝,以順應全國各地反清復明人士的要求。大家認為衡陽是兵家必爭之地,應該把都城遷到衡陽。吳三桂採納了眾人的建議,於康熙十七年春 三月初一日,在衡山腳下建築祭祀神壇,在衡陽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後稱帝,改元「昭武」,改衡陽為定天府。添置百官,分封諸將,頒布新歷,舉行雲貴鄉試,吸引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吳三桂稱帝時,因時間倉促,皇宮屋頂來不及更換黃色琉璃瓦,便用黃漆粉刷而就。又建蓋房屋上千間,暫作朝房,防止風吹雨淋時文武百官行君臣拜見之禮。

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後,立即召集馬寶、王緒、胡國柱等率領精兵強將趕赴湖南,進攻永興,湖南都統伊裡布、副都統哈克山等相繼戰死。簡親王及征南將軍穆占,均被王緒、馬寶、胡國柱等窮追不舍。眼見情勢危急,康熙帝決定親征,以督促提振軍威。可誰也想不到,正當清兵軍情緊急,面臨生死存亡之際,馬寶等將領忽率大軍向衡陽奔去。原來是吳三桂於八月十五日病死在衡陽,於是才把諸將召至衡陽,共商大事。經此一變,叛軍形勢急轉直下。康熙十七年十月,吳三桂孫吳世璠趕到衡陽發喪,並繼承帝位,改元「洪化」。十二月,吳世璠迎吳三桂遺體返回雲南。

吳三桂舉兵反叛時,有的將領說要趕快打過長江,揮師北上;有的將領說要直下南京,憑長江天險,截斷長江、准河水運;有的將領說要出兵漢中和關中地區,守住崤山及函谷關與清軍抗衡。吳三桂以自己年事已高,萬全之策乃堅守滇黔根據地。一開始攻下湖南,便下令部隊不得渡過長江,自認為即使不能光復全國,也可以劃江而治,所以,用兵數年均不能由南向北驅進。等到清兵四面圍來,吳三桂卻突然抱病身亡,諸將合謀,也論不出個所以然。夏國相主張棄滇北向,以爭天下,馬寶不同意。大家一致認為時下之策只有固守湖南,倚洞庭湖天險而與清王朝一較高下。在兩軍對峙中,清軍將領使出反間計,使吳應麒錯殺了不少將領,部分總兵偷偷乘船去投靠清軍,澧州方面也出現將士乘船去投降的情況。清王朝統帥王公、將軍等,接二連三收復岳州、長沙、常德、永州,吳世璠只得退守貴州,接著貴州、四川又被清軍攻佔,吳世璠不得不退回昆明。清朝大軍進攻雲南,吳世璠令郭壯圖以象陣在曲靖防禦,清兵五次進攻均取得進展,郭壯圖象陣反過來踐踏自家軍隊,叛軍大敗,郭壯圖逃回昆明。此戰以後,吳世璠再也沒有與清軍較量的本錢了。

清軍逼近昆明,吳世璠趕快把吳三桂的棺槨轉移,除了郭壯圖等幾人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吳三桂棺槨具體埋葬在什麼地方。蔡毓榮、穆占與趙良棟等,齊心協力在雲南尋找挖掘吳三桂墓,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凡滇人說有可能是的墓葬均被挖掘,一天挖出十三具屍體,並把屍體火化後四處拋灑。傳聞,吳三桂真正的骸骨,其實埋藏在銅壁關外。

吳三桂祖墳在關東,有地師說,吳家墓地風水非富即貴,但玄武山有三處斷節,甚是可惜。說來也怪,吳三桂家自父親明朝錦州總兵吳襄以下,僅有吳三桂一人是因病而自然死亡,其他的均死於非命,地師斷言這就是祖墳玄武斷節的緣故。

註: 羅養儒,名繼春,字兆熙,廣西昭平人,前清附生。其父羅實夫因與雲貴總督岑毓英有姻親關系而被延為幕僚,故從小在昆明長大,並隨父親任職地方的更換而到處雲游,對雲南本土見聞頗廣。本文參考其《吳三桂軼事》翻譯整理。

E. 被稱為「智聖」的東方朔,真實歷史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被稱為「智聖」的東方朔在歷史上並沒有多大的政治作為,而且一生都沒有被重用,影視劇以及民間之所以把他傳得神乎其神,都是被後人加工過的結果。真實歷史上東方朔的人生並不出彩,一起來看看。

東方朔的出身並不高,是漢武帝即位後征戰四方能人異士時通過自薦書進入政治舞台猛褲兆的。可以說他本身沒背景,全靠出色的文采才能夠接近漢武帝,


說東方朔厲害那也確實厲害,自古伴君如伴虎,但他都安然無恙,雖然多次失禮也沒有枝租性命之憂。但是說他不厲害也能夠說得通,雖然智慧過人但一生的政治生涯並不出彩,都沒擔任過重要職位的官,以至於後面活生生成了段子界的祖師爺。有大才,但為人還是缺乏變通,不給皇帝面子哪裡來的升遷。

F. 客家人的著名人物

參考詞條:客家
客家歷史源遠流長,培育了大批對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的出類拔萃的人物,如: 江西客家人物代表性人物:魏禧、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肖華
(宋)鄭獬;張鳴岡;郭聲琨;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王太華
井岡山英烈:袁文才、王佐
中國科學院院士:賴遠明
中國國民革命軍將官:陳大慶、賴名湯、沈發藻、黃埔軍校首任教育長胡謙、原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王升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
上將:陳奇涵、蕭華、賴傳珠、吳昌德
中將:鄺任農、朱明、劉浩天、邱會作、康志強、黃志勇、溫玉成、謝有法、曾思玉(信豐籍)、廖容標、張國華(永新籍)、吳法憲(永豐籍)、黃新
少晌宴族將:曹德連、丁盛、丁榮昌、馬澤迎、方槐、王屏、毛會義、鄧經偉、葉蔭庭、葉運高、曹光琳、巫金鋒、袁淵、劉涌、劉玉堂、劉世洪、劉耀宗、江學彬、呂黎平、李士才、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漢、楊卓、楊漢林、邱先通、邱會魁、鄒衍、張英輝、陳熙、陳坊仁、陳遠波、陳美福、歐陽平、周彬、鍾人仿、鍾文法、鍾生溢、鍾發宗、鍾國楚、鍾炳昌、黃文明、黃玉昆、黃有鳳、黃朝天、龔興貴、曾美、曾克林、曾昭墟、曾新泮、謝良、謝立全、謝國儀、雷永通、魏洪亮、謝彬、蔡世民、謝名苞、朱耀華、劉錦平、江擁輝、孫文采、嚴慶堤、楊力、楊俊生、鍾發生、張雄、鄭旭煜、鍾輝、謝家祥、梁達三、盧文新、劉友光、黃萍、劉大煜、許誠、伍生榮、興中、宋玉琳、李致遠、張耀祠、張光華、楊思祿、陳力、陳士法、吳保山、何家產、餘光茂、鄭三生、羅有榮、羅亦經、鍾賢文、鍾輝琨、鍾元輝、段德彰、祥賀徐光華、黃經耀、黃作珍、黃徑琛、黃思沛、黃振棠、曹丹輝、曹傳贊、康林、梁玉振、彭壽生、童國貴、溫先星、游好揚、曾征、曾凡有、曾慶良、曾保堂、曾雍雅、謝明、謝正浩、謝振華、謝鏜忠、賴達元、廖昌金、廖冠賢、廖鼎琳
文學藝術:李漢陽、羅晉(銅鼓籍)、吳德鈺、危敬姮 福建代表性客家人物:伊秉綬、胡文虎、楊成武、朱大可
姓名加粗者為入選《福建省志·人物傳》的客家人物。 彭孫 (生卒年不詳)連城人。宋神宗朝官至萊州防禦使,封隴西郡侯,食邑1600戶。 張顯宗(1363-1408)寧化人。明成祖朝交趾左布政使,追贈工部尚書。 黎士宏(1618-1697)長汀人。清康熙朝因功進布政使參議,仍管巡道事。 劉國軒(1628-1693)長汀人。清康熙朝天津衛左都督總兵,贈光祿大夫、太子少保。 藍理(1649-1720)漳浦縣赤衛鄉人。畲族。接授宜化府總兵官、浙江定海總兵,升福建陸路提 督。 藍廷珍(1663-1729),漳浦縣湖西人。澎湖水師協副將。 上官宴弊周(1665-不詳)長汀人。清朝著名民間畫家。尤以《晚笑堂畫傳》為傳世之作。 藍鼎元(1680-1733)漳浦縣赤嶺人。 華喦 (1682-1756)上杭人。清朝畫家。花鳥畫尤為突出。 藍元枚(?—1787)漳浦人。提督藍廷珍孫,清朝將領。 黃慎 (1687-1770)寧化人。清朝畫家。以人物畫成就最大。詩與書也獨具風格。 伊秉綬(1754-1815)寧化人。其繪畫、篆刻、詩文均為世人所重,尤長於書法,有「南伊北鄧」之譽。 鍾寶三(1834-) 上杭人。 丁錦堂(1846-1902)上杭縣人。有「過江武狀元」的美譽。 張起南(1878-1925)永定人。一生制謎萬則以上,被譽為現代「謎聖」、「謎語大師」。 胡文虎(1882-1954)永定人。南洋著名華僑企業家、報業家和慈善家,被稱為南洋華僑傳奇人物。 盧衍豪(1913-2000)永定縣人。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默涵(1913-2008)武平人。中國文藝理論家、藝術教育家、原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執行副主席。 江一真(1915-1994)連城縣人。第四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 楊憲益 鄭小瑛:1929年生,永定人。中國著名女指揮家,建國後第一位女指揮家。 游寧豐:1945年生,上杭人。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楊東明:1949年生於北京,長汀縣人。楊振武之子。2005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 姜成康:1950年生,永定縣人。高級經濟師。原國家煙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 蘇增添:1954年生,永定縣撫市鎮人,原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朱大可:1957年生於上海,祖籍武平縣。在中國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認為是中國最優秀的批評家之一。 謝穎穎:1978年生,長汀縣人。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林丹:1983年生,上杭人。羽毛球運動員。 何雯娜:1989年生於龍岩。祖籍廣東梅州大埔。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 上將:劉亞樓、楊成武 中將:劉忠、張南生、羅舜初、袁子欽、傅連暲、丁甘如、 少將:張廷發、王直、盧仁燦、劉永生、劉祿長、吳岱、何廷一、張雲龍、張元培、陳茂輝、塗通今、黃鵠顯、熊奎、王貴德、孔瑞雲、劉彬、蘇啟勝、李平、林偉、林接標、羅斌、塗則生、黃煒華、彭勝標、熊兆仁、王勝、王奇才、王香雄、王集成、邱子明、邱相田、楊尚儒、陳海涵、范陽春、羅洪標、闕中一、王全珍、葉青山、張新華、張雍耿、陳忠梅、翁祥初、王平水、孔俊彪、盧克、劉昌、劉振球、張力雄、張日清、張水發、張宜步、邱國光、鍾池、賴光勛、藍文兆、廖步雲、廖成美、楊俊生 註:以上為1955-1965年間授銜的閩西籍將軍 廣東代表性客家人物:李光耀、李顯龍、何子淵、黃遵憲、葉劍英、葉挺、張發奎、薛岳、廖仲愷、林風眠、王佛松 古成之(947-1007)原籍河源縣回龍古嶺。後遷居增城縣。「力學不怠,淹貫群籍」,文譽傳四方。 藍奎,生卒不祥,蕉嶺縣人,宋元祐三年(1088),藍奎赴京會試,中進士,官文林郎郡博士。 古鳳儀,宋朝梅州人。 羅孟郊(1092-1153年)循州府興寧縣人。宣和六年(1124年)探花,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掌制誥。 蔡蒙吉(1245—1276)梅州明賢、抗元民族英雄、社會活動家、愛國詩人。 古革(生卒年不詳),祖籍江西省,後遷梅州。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的曾孫。 明清時期:洪秀全、丁日昌、洪仁玕、馮雲山、葉夢熊、葉高標、張慎、張天賦、盛端明、陳璘、李士淳、張璉、林朝曦、劉公顯、何南鳳、楊纘緒、藍欽奎、楊黼時、楊演時、李威光、賴鵬翀、顏容端、顏檢、顏伯燾、顏希深、顏以燠、顏鳴漢、羅芳伯、吳元盛、吳六奇、黃香鐵、劉起龍、賴信揚、賴恩爵、江童茂、魏大斌、李南馨、凌十八、溫生才、何如璋、胡曦、潘祥初、溫仲和、黃遵憲、宋湘、徐華清、張弼士、張鴻南、葉亞來,等等。
黨政軍界、將軍:薛岳、葉挺、葉劍英、廖仲愷、謝非、何子淵、肖揚、刁作謙、姚雨平、謝良牧、丘哲、羅福星、鄧仲元、張文、何天炯、何貫中、羅翼群、羅策群、李振球、鄧演達、繆培南、張發奎、吳奇偉、趙公武、羅卓英、范漢傑、阮嘯仙、黃梅興、黃慕松、黃琪翔、黃百韜、黃鎮球、黃延楨、黃濤、黃國梁、黃任寰、趙公武、鍾彬、李振、李潔之、陳郁、羅明、肖雋英、郭翹然、楊士達、羅雄才、王越、李伯球、李鐵軍、謝晉元、刁沼芬、連貫、曾天節、朱雲卿、溫鳴劍、林初耀、廖慷、張中、廖承志、鄧文釗、黃友謀、肖向榮、曾生、曾國華、譚甫仁、陳坦、伍晉南、何寶松、廖似光、李偉、張偉烈、鄧逸凡、饒彰風、陳伊林、陳明紹、徐明、袁庚、呂志先、劉復之、羅范群、彭光涵、鄧秀芳、王維、鍾明、曾定石、曾近義、蘭天民、劉兆倫、鄭群、楊應彬、楊奎章、黃甘英、葉選平、葉選寧、楊泰芳、楊資元、張漢青、張展霞、肖耀堂、何訪拔、李世濟、田華貴、黃浩、鄔夢兆、曾慶申、楊偉光、鄧浦東、張偉超、肖揚、鍾啟權、湯維英、羅又倫、廖暉、黃華華、鍾陽勝、李容根、謝強華、鄭德濤、黃龍雲、何立峰、潘逸陽、萬慶良、張立群,等等。
科教文、社會經濟界知名教授:熱帶醫學奠基人鍾惠瀾、腫瘤學和放射療學先驅吳恆興、橋梁大師李國豪、數學皇帝丘成桐及黃旭華、潘毓剛、梁伯強、黃子卿、李國平、張如心、楊遵儀、楊簡、黃秉維、黎尚豪、張作梅、鍾世鎮、曾毅、汪懋華、王佛松、張楚漢、饒芳權、鄭度、古德生、江歡成、廖萬青、梁春廣、劉煥彬、楊文采、邱冠周、陳志傑、蒲慕明等院士;鄒魯、凌道揚、李善邦、林士諤、徐華清、張資平、羅九香、鍾敬文、羅清楨、馮憲章、謝發、蒲風、杜埃、黃石華、詹伯慧、何子淵、楊之光、張其彬、陳煙橋、黃葯眠、何其莘、吳蘭修、林風眠、羅香林,等等。
藝術表演界:劉惜君、何杜娟、譚傑希、林好、「棋聖」楊官璘、鍾彩媚、饒威、吳亞春、譚傑希,等等。
工商實業界:李河君、林立、郭東林、朱孟依、葉澄海、繆壽良、姚德勝、張鴻南、張榕軒、賴霖楓,加拿大華人首富李秦等等。 廣西代表性客家人物:馮子才、劉永福、李天佑、王力。
廣西客家人物列表 馮子材(1818-1903)欽州沙尾村人。祖籍玉林市博白縣。 蕭朝貴(約1820-1852)來賓武宣縣人。 楊秀清(1821或1823-1856)貴港桂平市人。祖籍梅州。太平天國左輔正軍師東王。 秦日綱(1821-1856)貴縣(今貴港市)人。 韋昌輝(1823-1856)貴港桂平市人。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 李秀成(1823-1864)藤縣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國著名將領。封忠王。 林鳳祥(1825-1855)貴港桂平平沙人。太平軍將領。封天官副丞相。 賴文鴻(?──1864)貴港桂平金田村人。賴文光的胞兄。封匡王。 賴文光(1827-1868)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太平天國將領,封遵王。 石達開(1831-1863)貴縣(今貴港市)人。祖籍廣東和平縣。太平天國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 黃文金(1832-1864)玉林博白文地人。太平天國將領。1862年封為堵王。 陳玉成(1837-1862)藤縣(一說桂平)人。祖籍廣東翁源縣。封英王。 劉永福(1837-1917)欽州人。清朝民族英雄。 黃文英(1839-1864) 玉林博白人。太平天國將領。堂兄為黃文金。 徐啟祥(1865-1936)貴港桂平市人。 李德山(1868-1911)中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沈鴻英(1870-1938)柳州鹿寨縣人。舊桂系將領。 劉古香(1873-1913)柳州柳江縣人。廣西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 盧殿林(1879-1948)貴港平南縣安懷鄉谷塘村人。 林虎 (1887-1960)玉林陸川縣人。同盟會會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 朱錫昂(1887-1929)玉林博白縣人。原廣西省臨委書記。 林翼中(1887-1984)北海合浦縣人。國民黨政要,曾任香港崇正總會理事長。 陳銘樞(1889-1965)北海合浦縣公館鎮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將領。 呂煥炎(1890-1930)玉林陸川縣人。新桂系將領。 陳濟棠(1890-1954)防城港市防城區人。國民黨高級將領 香翰屏(1890-1978)北海合浦縣人(今屬廣西浦北縣石埇鎮坡子坪村)。 廖磊 (1891-1939)玉林陸川縣人。原籍廣東化州。新桂系高級將領,國民黨陸軍上將。 李明瑞(1896-1931)玉林北流市人。民主革命家、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革命烈士。 黃士韜(1899-1927)賀州蓮塘鄉新蓮村人。 鄧無畏(1900-1931)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人。祖籍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 李運華(1900-1971)貴港東龍鎮冠志塘村人。1944年秋,任廣西大學校長。 王力 (1900-1986)玉林博白縣岐山坡村人。語言學家兼詩人。 徐松石(1900-1999)玉林容縣浪水鄉人。世居廣東梅州蕉嶺縣。明末清初,遷居於廣東肇慶府新興縣。 寧培英(1901-1928)陸川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員,廣西農民運動先驅。 江應梁(1901-1988)賀州市人,教授。 羅爾綱(1901-1997)貴縣(今貴港市)人。著名歷史學家、訓詁學家、晚清兵志學家。 黃一平(1903-1980)賀縣(今賀州市)人。原廣西區委常委、區政府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朱光 (1906-1969)玉林博白縣人。原安徽省副省長。 周鋼鳴(1909-1981)河池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作家。 鍾夫翔(1911-1992)玉林北流市人。原中國郵電部原黨組書記、部長。 梁威林(1911-2008)玉林博白縣人。廣東省第五屆政協主席、原副省長、新華社香港分社原社長。 鄒侖 (1912-1997)玉林博白大壩鄉久福村人。原中共中央調查部副局長、國家安全部咨詢委員。 葉馥蓀(1913-)廣西壯族自治區五至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李天佑(1914-1970)桂林臨桂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原副總參謀長。上將軍銜。 秦似 (1917-1986)玉林博白縣人。作家、語言學家。 葉浩 (1917-1995)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橋頭街人。 劉毅生:1917年生,玉林市陸川縣沙坡人。廣西區原黨委常委、秘書長、區黨委黨校原校長。 鄒瑜:1920年生,陸川縣人。中國司法部原部長兼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李光前:(1889-1945)原名李培先,漢族客家人,籍貫廣西博白縣,印尼中華會館原董事長。 丘文懿:1927年生,陸川縣人。廣西壯族自治區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鍾家佐:1930年生,賀縣(今賀州市)。廣西區原黨委常委、區政協原副主席。 李京文:1933年生,陸川縣人。 技術經濟學家及數量經濟學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龐為強:1938年生,博白縣人。1990年6月任湖南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陳輝光:1938年生,玉林市人。廣西區原黨委書記、區政協原主席 ,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會長。 劉慶貴:1943年生,博白縣人。高級工程師,少將。1997年4月擢升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司令員。 陳仁:廣西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 (1986~1993)、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 陳詠:省部級領導。 黃繼濟:廣西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原主任、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 呂梁:廣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長、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 陳仕金:廣西師范學院原黨委書記、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丘棟霖:1929年生,鍾山縣人。原地下黨工作者、廣西區檢察院原檢察長 丘小雄:1952年生,陸川縣人。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溫卡華:1955年生,陸川縣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綜治委主任。 邱小琪:1956年生,陸川縣人。 黃道偉:1957年生,博白縣人。廣西區黨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李達球:1953年生,昭平縣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區總工會原主席。 葉喬波:1964年生於吉林長春,祖籍賀州。中國女子速滑運動員。1992年獲第十六屆冬奧會兩枚銀牌 備註:姓名後所列軍銜者,均為1955年授予。 陳奇、張誠忠、鍾怡雯、黃健翔(重慶),等等。
註:括弧信息為人物籍貫。
客商代表人物:張弼士、胡文虎、張煜南、張鴻南、謝樞泗、姚德勝、徐錦榮、葉亞來、彭雲鵬、姚美良,侯芳伯、伍淼源、伍竹林、伍班超、丁家駿、鄭明如、李金松、溫惠仁、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熊德龍、古潤金、張旋龍、羅田安、朱孟依、朱拉伊、葉澄海、葉煥榮、繆壽良、溫純青、曾憲梓、田家炳、梁亮勝、何僑生、何冬青、余國春、余鵬春、葉春榮、葉聯禮、葉樹林、葉新民、葉桂材、黃華、鄒錫昌、羅桂祥,湯錫霖、羅煥昌、劉宇新、劉皇發、楊釗、黃澤蘭、李新炎、林立,葉遠西、葉華能、郭東林、李東生、陳景河、林光如、藍鏵纓、黎次珊、葉鋼書、張鑫善、姚良松、連鋒、吳惠權、曾震宇、楊欽歡、羅活活,曾智明,楊漢軍、庄兆祥、鍾奇可、鍾偉良、李有權、吳德芳、黃德新、梁世楨、劉金華、陳彩銀、陳梅冰、黃明智、李東浩、藍瑞明、陳志明、李彬蘭、劉偉、張新輝、卓定華、楊榮義、廖曉霞、林苑如、蔡鴻文、馮小華、劉年新、塗輝龍、周國輝、李建華、梁俊豐、楊祥波、朱世瑞

閱讀全文

與昭平出現過歷史上哪個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