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初中家鄉歷史論文如何寫

初中家鄉歷史論文如何寫

發布時間:2023-05-15 09:43:54

A. 歷史鄉土論文怎麼寫

古江南河,吳國在闔閭、夫差時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區陸續開鑿的運河之一。水出吳都平門(今江蘇蘇州北門),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過梅亭(今江蘇無錫東南梅村)、入楊湖(今江蘇常州、無錫之間)、出漁浦(今江蘇江陰利港)、入長江而抵廣陵(今江蘇揚州蜀崗)。吳都以南,於今海寧境內開「百尺瀆」會古錢塘江,以運送糧秣。古江南河和百尺瀆,系江南運河的前身。

邗溝,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王夫差築邗城(古廣陵),並於側近開溝,引江水北出武廣(今邵伯湖)、陸陽(今江蘇高郵南)兩湖之間,下注樊梁湖(今高郵湖),東北流至博芝、射陽兩湖(今江蘇寶應東),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糧道。這條運河利用當時江、淮之間的瀉湖加以聯綴而成,運道曲遠,是今里運河的前身。

菏水,又名深溝。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於今山東定陶東北開深溝引菏澤水東南流,入於泗水,因其水源來自菏澤,故稱菏水。其故道相當今山東西南成武、金鄉北之萬福河。菏水的開鑿使原來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濟四瀆得以貫通,成為中原地區東西往來的主要航道。

鴻溝,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陽縣北開大溝引黃河水南流入圃田澤(今河南鄭州、中牟之間),又自圃田澤引水至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城北,繞城趨南,經通許、太康,注入沙水,再南至陳(今河南淮陽)東南入淮河支流穎水。鴻溝的開鑿聯結了河、濟、濮、泗、菏、瞧、潁、汝、渦等數條河道,形成黃淮平原以人工運河為幹流,以自然河流為分支的水運交通網。鴻溝水系的形成是先秦運河草創時期的總結。

先秦的運河大多藉助當時平原地區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較密,便於人工開鑿連通的有利條件,其工程雖未臻完善,卻對後世運河的發展影響深遠。

秦漢

秦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重新整治、改造先秦留下的運河,並開鑿靈渠,將運河水系推展到嶺南地區。

丹徒水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刑徒三千人自今江蘇鎮江至丹陽,順應丘陵地勢,開鑿一條彎曲的河道,東南通吳王夫差所開之古江南河,而至會稽郡(今江蘇蘇州)。又自今浙江崇德向西南開鑿新水道抵錢塘(今浙江杭州)。經過改造整治的人工水道奠定了隋代江南運河的基本走向。

靈渠,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今廣西興安境湘水上游開鑿靈渠,分湘水一支西流,經今興安溶江注入大溶江,溝通湘、漓二水,今稱興安運河。靈渠使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接通,從此黃、淮、江、珠四大水系皆有運河相連,黃河流域的船隻可以由水路直航嶺南地區,這是中國水運史的一大發展。

西漢建都長安,「河、渭漕天下、西給京師」,但是渭水流淺沙多,河多曲折,船行不便。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發卒數十萬開關中漕渠。自長安城西北(今陝西西安市郊魚王村附近)引渭水東流,截灞、沋諸水,經今西安、臨潼、渭南、華縣以北,至華陰縣東北之三河口以西注入渭河。全長三百餘里,歲運四百萬石以上。

蒗盪、浚儀渠,西漢重整鴻溝水系,自河南郡滎陽(今河南鄭州西北)引黃河水東流分為兩支,南支為蒗盪渠,東南入潁水而注淮;東南支自陳留南分流至陽夏(今河南太康)入渦水。又疏汳水為汴渠。在黃、淮之間組成扇形漕運水系。因同受黃河水補給,屢遭河患侵害。東漢漢明帝劉庄永平十二年(公元69)遣王景治河以後,又修汴渠,自浚儀(今河南開封)分蒗盪水東流至徐州入泗水,時稱浚儀渠。積石為堰,壘石門作渠口,使浚儀渠逐漸變成維系黃淮間漕運的骨幹水道。

陽渠,東漢為解決雒陽供水及聯系黃河、洛水的水成,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雒陽城西開渠引雒水一支繞城而東,納谷、瀍二水,至偃師復注雒水以通漕,時稱陽渠。使山東漕船由黃入濟,經陽渠直抵都下。

邗溝東支,西漢初年,吳王濞開通沿海一帶航運,自今揚州茱萸灣向東至如皋幡溪開鑿一條新運河,亦稱邗溝,系今通(南通)揚(揚州)運河的前身,為當時重要的鹽運水道。

魏晉南北朝 建安七年(202)起,曹操陸續在華北平原上開鑿了六條運河。

①睢陽渠,七年正月曹操治睢陽渠。渠自浚儀西至官渡,東下睢陽(今河南商丘),官渡以上利用鴻溝水源,浚儀以下疏拓睢水河床,唯官渡至浚儀段為新開渠。睢陽渠修成,漕糧有濟,曹軍遂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②白溝,又名宿胥瀆。九年,曹操欲攻袁紹據點鄴(今河北臨漳鄴鎮),下枋木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糧道。

③平虜渠,十一年,曹操東征烏桓,為解決漳河、滹沱河與泒河、潞河之間的水運聯系而開平虜渠。自平虜城(今河北青縣西南木門店),南接滹沱水,北通泒水而入潞河。

④泉州渠,同年,曹操為解決泒、潞河與東北方泃河之間的水運聯系,又開泉州渠。自今天津市區以東海河下游北穿窪澤而接泃河、鮑丘水。因渠近古泉州縣(今天津武清上村)而得名。

⑤新河,同年,曹操為解決泉州渠以東至灤河間的水運聯系,再開新河。自泉州渠北會鮑丘水東側的鹽關口(今天津寶坻林亭口一帶)引水東絕庚水(今州河)、巨梁水(今還鄉河)、封大水(今陡河)、緩虛水(今沙河)、素河(今溯河)、清水(今清河),會於濡水(今灤河)。此運河橫截數條自然河流,必築堰閘方得通過,開鑿工程比較復雜。

⑥利漕渠,十八年,曹操為解決鄴都的漕糧和交通,開利漕渠引漳水入白溝,自今河北曲周縣南至館陶縣西南。此渠開通,白溝水量增加,漕船可溯漳水直駛鄴城城下。

曹操主持開鑿的六條運河有利於北方統一和社會經濟發展,導致河北平原海河水系的形成,並為後世隋煬帝楊廣開鑿永濟渠和通濟渠奠定部分河段的基礎。

曹魏代漢,遷都洛陽,又以許昌、譙、鄴、長安為陪都。為便利交通,陸續改造舊水道,開鑿新運河。魏文帝曹丕在黃初年間開鑿溝通汝、潁二水的討虜渠,以及溝通洧(今潁水支流)、汝水系的賈侯渠。景初二年(238)開溝通漳水、滹沱水和泒水(今大沙河)的魯口、白馬二渠。正始四年(243)開溝通潁水和汝水的廣淮陽、百尺二渠。

此外,東晉太和四年(369)桓溫北伐前燕,率水軍溯泗水至金鄉,值大旱,菏、濟水斷流,命毛穆之開渠三百餘里,南接菏水(今山東魚台附近),北通巨野澤,引汶水入渠,使泗、汶、濟三水相連,史稱桓公溝。江淮流域船隻藉助桓公溝可自濟水(又稱清水)入河,西去陝洛。故義熙十二年(416)劉裕北伐姚秦、元嘉七年(430)宋將到彥之率水軍攻魏皆取此水道。淮南和江南地區在魏晉六朝時期也陸續開鑿整治了一些運河。

破崗瀆,三國時,孫吳遷都建業(東晉改稱建康),為避長江風濤之險,加強首都與主要經濟區太湖流域的聯系,於赤烏八年(245)發屯田將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以通吳(今江蘇蘇州)、會(今浙江紹興)艦船,號破崗瀆。這條運河起自句容小其(今江蘇句容西南),橫越高阜,東通雲陽西城(今江蘇丹陽延陵),與原丹徒水道銜接;西連淮水(今秦淮河),直抵建業城下,沿途修建十四埭用以蓄水。南梁時,因破崗瀆每值冬春,行船不便,又在其南另開一條「上容瀆」,採取「頂上分流」,沿途築二十一埭,以改善通航條件。至陳朝,上容瀆亦堙,轉而更修破崗瀆。隋滅陳以後,二瀆皆廢。破崗、上容瀆的開鑿,使太湖地區船隻一度不需經京口入長江而直至建業。

丹徒水道,今江蘇鎮江至丹陽間的運河。秦朝始鑿,初無閘壩設施,地勢高仰,河水易於走泄,航行不便。孫吳末年修治丹徒至雲陽水道,因杜野(今江蘇鎮江東)和小辛(今江蘇丹陽北)間「皆斬絕陵襲,功力艱辛」而罷。西晉惠帝時,陳敏遏馬林溪,引長山八十四溪之水蓄為練湖;東晉元帝時,張闓又建新豐湖,皆為調劑運河水量。晉元帝司馬睿子司馬裒鎮廣陵,為運江東糧出京口,建丁卯埭於今鎮江東南,使丹徒水道通航條件得到改善,為隋代修治江南運河北段打下了基礎。

浙東運河,古代錢塘江和姚江之間幾段運河的總稱。紹興地區河道縱橫,越王勾踐時即「以船為車,以楫為馬」。西晉惠帝時,賀循至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主持開鑿水道,疏浚舊河使其連接,自紹興城下東連曹娥江,西通蕭山縣錢塘江。南朝於西陵(今浙江蕭山西興鎮)建牛埭,挽舟過堰以入江,浙東運河已初具規模。

揚口運河,西晉初,杜預鎮襄陽,在先秦運河基礎上,利用江漢多湖盪的便利條件,開揚口(今湖北潛江境內),穿渠西至荊州(今湖北江陵)城下,連通江、漢二水,使零、桂(今湖南廣西一帶)地區物資北運免去繞行漢水下游的迂遠和風險。

江都新河,東晉永和年間(345~356)長江主河道南移,江都(今揚州西南)水斷,向西開渠六十里置歐陽埭,引江水至廣陵城下,與中瀆水相聯,此渠為今征(儀征)揚(揚州)運河前身。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運河多為分裂時期的產物,它促進了交往,使割據不致成為閉鎖的地方系統,也為統一創造了條件。

隋唐

隋唐時稱運河為漕渠或漕河、運渠。包括廣通渠、通濟渠、山陽瀆、邗溝、江南河、永濟渠,至宋代始稱運河。

隋朝建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關中雖號稱沃野,但地狹人眾,所產不足以供京師,要依靠東方諸州(郡)的賦稅。隋文帝楊堅以渭水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常阻塞漕運,故於開皇四年(584)命宇文愷率領水工另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三百餘里,名廣通渠。自此漕運通利,關中賴之,故又稱富民渠。仁壽四年(604)改名永通渠。

開皇七年,隋為平陳作準備,開山陽瀆,北起山陽(今江蘇淮安),東南經射陽湖與邗溝相接。從而溝通了山陽、江都(今江蘇揚州)之間自淮河入長江的運道。

大業元年(605)隋煬帝楊廣營建東京(今河南洛陽),又征發河南、淮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開鑿通濟渠。通濟渠西段自東京西苑引谷水、洛水,循東漢陽渠故道東流,至偃師東南入洛,由洛入河;東段從板渚(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牛口峪附近)引黃河水東流,循汴水故道至浚儀(今河南開封)東,折而東南流經陳留、雍丘(今河南杞縣)、襄邑(今河南睢縣)、寧陵(今河南寧陵東南)至宋城(今河南商丘南),東南入蘄水故道,經谷熟(今河南虞城西南)、酇縣(今河南夏邑南)、永城(今河南永城北)、蘄縣(今安徽宿州東南)、夏丘(今安徽泗縣)至徐城(今江蘇洪澤湖西鮑集附近)東南今盱眙對岸處入淮。同年,又征發淮南民工十多萬疏浚,並改造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所鑿溝通江淮的邗溝,取代山陽瀆。通濟渠、邗溝是隋所開運河中最重要的兩段,渠廣四十步,煬帝多次乘坐高大龍舟,率領著龐大船隊由此往返於東都洛陽和揚州江都宮之間。

大業四年,又征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又在沁水下游東岸鑿渠引沁水下接清、淇水,略循白溝、清河故道東北至今德州(自內黃至武城,渠在衛河之西;武城至德州,渠在衛河之東),沿今南運河抵今天津市,然後利用沽水上接桑乾水(即今天津至武清的白河與武清至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故道)至涿郡(今北京),全長兩千餘里。大業七年,煬帝准備親征高麗,自江都坐船取道邗溝、通濟渠渡黃河入永濟渠,直達涿郡;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里」。

大業六年,煬帝在江都欲東巡會稽,又開鑿了自京口至餘杭(今浙江杭州),溝通長江與浙江間航運的江南河。大致利用六朝以來舊運渠而加以疏導,略同今大運河江南段,唯崇德以南一段在今運河之南。全長八百餘里,寬十多丈,使可通龍舟。但「東巡會稽」的打算並未實行。

在運河兩岸,築有寬闊的御道,種植成行的柳樹。從長安至江都,修建離宮四十餘所。此外,沿運河還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之所。其中著名的有黎陽的黎陽倉(今河南浚縣東南大伾山麓),洛陽的興洛倉(後改名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北,周圍二十餘里,有窖三千,每窖可容糧八千石)、回洛倉(回一作回,隋唐洛陽城北七里,周圍十里,有窖三百)、含嘉倉(隋唐洛陽城北部,倉城總面積約四十三萬平方米,有窖四百以上),河陽的河陽倉(今河南孟縣南、黃河北岸),陝縣的常平倉(今河南三門峽西南),華陰的廣通倉(後改名永豐倉,今渭河入黃河處),京師大興城的太倉和山陽的山陽倉(今江蘇淮安西北運河東岸,貯糧達百餘萬石)。隋末,到處鬧飢荒,百姓餓死無數,而這些倉庫里卻堆滿了糧食。

隋代開鑿的這一系列運河,西自京師大興城,北抵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並把京師、東都、涿郡(幽州)、浚儀(汴州)、梁郡(宋州)、山陽(楚州)、江都(揚州)、吳郡(蘇州)、餘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聯綴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當時運河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它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都起了促進作用。

隋各段運河至唐代通稱為漕渠或漕河,通濟渠東段則稱汴渠、汴河或汴水,邗溝、江南河被稱為官河。永濟渠名稱依舊,但已與沁水隔絕,專以清、淇二水為源。各段中仍以連接長安、洛陽與江、淮地區間的漕渠、汴河和淮南漕渠最為重要,構成了唐朝的生命線。高祖、太宗之時,每年從江淮地區漕運到長安的糧食約二十萬石。自高宗以後,國用日增,至天寶中,每年運米達二百五十萬石。肅宗以後,中原殘破,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地區。因而這條運河的通阻,直接關繫到皇朝的存亡。永濟渠仍為河北地區運輸要道,沿渠的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開元時在城西建樓百餘間,「以貯江淮之貨」,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在天寶時被稱為「天下北庫」。

隋唐運河並不能長期全線順利通航,除有時因戰亂被阻斷外,自然因素也給航運造成許多困難。例如關中的漕渠,至唐初就淤塞而廢棄了。漕運改由渭水達長安。自洛口西赴關中以黃河為運道,中間有三門砥柱之險,經常會發生沉船翻船事故。因此從洛陽到陝州這一段路有時不能不改用極為勞費的陸運。汴渠、淮南漕渠則常因淤積而影響漕運。同時,運河路程既遠,沿線各地氣候又不一致,或雨或旱,漕運常因運河水淺和黃河水大浪高而停留。

為了解決長安糧食和國用的危機,玄宗時,裴耀卿提出變東都至陝州的陸運為水運,在黃河三門山北岸開一條長十餘里的山道,來進行短途車運以繞過砥柱險道。於汴河入黃河口處置一倉,江淮漕米納入此倉後,即放船歸江淮。由此倉入黃河、洛水,由政府雇船載運。於三門山東、西各置一倉,漕舟輸米至東倉,然後陸運至西倉,再用船轉運到關中各倉。水通即運,水細便止,以免浪費時間和減少損失。開元二十二年(734)八月,玄宗採納他的意見,下令於汴河口置河陰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河陰故城西三里),三門山東置集津倉,三門山西置鹽倉;在三門山北開十八里山道,進行陸運。漕糧從江淮運來的都納入河陰倉;自河陰倉送東都的納入含嘉倉,送關中的先納太原倉(即隋常平倉),然後運至永豐倉(即隋廣通倉)、渭南倉、太倉。耀卿被任為江淮、河南都轉運使,三年共運米七百萬石,節省陸運費四十萬貫。但中間三門峽北十八里仍需以車代舟,峽兩頭都要起卸轉搬,還是很艱苦。二十九年至天寶元年(742),陝郡太守李齊物在三門峽的人門以東岩石中開鑿了一條人工渠道,史稱三門運渠或「開元新河」、「天寶河」。又在山頂上鑿成纖路,候河水漲,使纖夫挽舟通過渠道,從而開創了從江淮至關中全程水運之局。但這條渠道不久還是因山石崩塞而罷廢。天寶元年,韋堅為水陸運使,開浚關中漕渠,自苑西築堰(今咸陽西南)引渭水,攔截灞水、滻水,循隋漕渠故道而東,至永豐倉與渭水合。又於長安城東鑿廣運潭(在隋唐長安城東北九里),以為漕船停泊之所。於是江淮漕船直抵長安,運米達四百萬石及其他錢貨,創唐代最高紀錄。

安史之亂時,黃河南北地區和長安附近遭到嚴重破壞,唐政府更加依賴江淮的賦稅,而當時運河被切斷,江淮地區的租米與庸調錢貨改自長江、漢水而上,經漢中轉運入鳳翔。這條路線迂迴險阻而且勞費。等到亂事平定,欲從運河漕運,而汴渠因為年久失修,所在淤塞,千里無水,無法通航。代宗即位時,長安斗米千錢,宮中無隔夜之糧,京郊農民搓谷穗來輸官。廣德二年(764),以劉晏為河南、江淮轉運使,晏請疏浚汴渠,並改革法制:造船二千艘,每船載米千石,十船為一隊,每隊三百人,篙工五十人;用鹽利的一部分僱用船夫,不徵用民工。沿途派屬吏監督,自揚州至河陰遣軍隊護送。河陰以上,組織專人用竹、麻繩拉船。又根據江、汴、河、渭各段水情的特點和船夫對各段航道熟悉的不同,實行分段轉運。規定「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運積揚州,汴河之運積河陰,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入太倉」。這既保證了行船安全和提高了運輸效率,也大大減少了運費和損耗。其時江淮漕渠每年北運百一十萬石,四十萬石貯河陰倉,三十萬石貯陝州太原倉,四十萬石運抵長安。劉晏之後,包佶、元琇等繼任,皆遵其法。

德宗時東南漕運屢因藩鎮叛亂而被阻斷,關中倉廩為之窘竭,引起朝野的極度恐慌。貞元二年(786),在經過歷時四年才平定的李希烈之亂後,江南漕米又運到陝州時,德宗高興地對太子說:「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六軍軍士得知這一情況,「皆呼萬歲」。於此可見運河對維持唐朝統一政權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反過來說,正是由於運河的存在和通航,唐朝中央政府才能夠對廣大東南地區進行竭盡脂膏的搜刮,所以李方敬在《汴河直進船》一詩中寫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唐末,由於農民戰爭和藩鎮割據,汴渠失於維護,自埇橋(一作甬橋,今安徽宿州城南古汴渠上)東南盡成污澤;埇橋以上至汴口也相繼淤淺。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四代未予浚治。至後周顯德二年(955)由於准備用兵南唐,才因故堤而疏導汴渠,自埇橋一直抵泗州城。五年、六年又繼續予以浚治,東京與江淮間才通行無阻,從而奠定了北宋運河和東京繁榮的基?#ǔ驢晌罰?

宋金

北宋定都開封,改變長期以陝、洛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格局,隨著長江流域經濟地位日漸提高,宋遼、宋夏對峙局面形成和北宋政權「守內虛外」政策的實行,南北水運意義重大。京師開封平疇萬里,四方輻輳,在改造、疏浚前代原有水道的基礎上,形成以首都開封為中心向四圍輻射的人工水運系統。

汴河,「漕運四河」之一,即通濟渠,線路基本未變。開封以西,自河陰縣汴口(今河南滎陽劉溝村北黃河灘)引黃河水東流,入開封府外郭汴河上水門(今河南開封鄭門口村北),穿內城,由外郭汴河下水門(今揚門村北)出城。開封以東河段大體沿今惠濟河大勢,至泗州城南入淮(今江蘇盱眙東北,已沉於洪澤湖)。北宋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汴路而進,故汴河乃建國之本。但汴河因與黃河相接,受其漲落不寧和泥沙的影響,需不時維修。北宋一百七十餘年間進行的汴河建設包括:

①水源建設。汴口因黃河向背不常,每歲變易,北宋改永久性閘門為人工控制汴口深淺寬狹以節制流量:汴河水漲,則墊高塞狹汴口,以減黃河進水量;汴河水落,則挖深浚闊汴口,以增加進水量。設主監官、役卒歲常興作。此工程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因此不得不再尋找新水源。太祖建隆二年(961)疏導索、須諸水注汴河。神宗元豐二年(1079)又始導洛清汴工程,自鞏縣任村沙谷口至河陰汴口開河五十里引洛水入汴,斷閉引黃水源,十餘年間,由於洛水含沙量小,對改善汴河通航起到一定作用。汴河沿線還陸續建造陂塘(「水櫃」)以濟運。

②河道工程。汴河因長期引黃濟運,泥沙淤積,河床漸高。浚河清淤工程頻繁。其中包括:人工清挖,幾乎每歲一次,河床底置石板石人,以記其地里深度准則。狹河工程,開封城東南汴河下水門至應天府段汴河岸闊淺漫,水澀而淤,嘉佑元年(1056)始沿岸置木束狹河身,加速水流,減緩淤積。固護汴堤,北宋遣軍士日夜巡護汴堤定為常制,工程要求「沙盡至士為限」,以大錐試堤之虛實,臨河岸築短牆為限隔,以防人馬跌落,沿堤植柳以固護堤腳。汴河沿線開減水河置閘控制以備泄減漲水,所有工程盡歸提舉汴河排岸司管理。

北宋汴河的年運額隨朝廷靡費與日俱增。從宋初的數十萬石猛增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1008)的七百萬石,以後大體維持在六百萬石上下,宋朝採用每十至三十隻漕船為一綱的「綱運」法組織運輸。每年汴河成千上萬艘公私船隻往還,帆檣如林,不僅溝通全國政治中心同經濟重心的聯系,促進物資交流和沿岸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擴大中外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宋後期,汴河淤淺抬高日益加重,開封東水門下至襄邑,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多,自汴堤下瞰,居民如在深谷。金滅北宋以後,汴河失去漕運價值,任其淤塞。靈璧以東尚能行水,宿州以上河床成陸行大道,維持五百多年的中原水運動脈終於堙沒。

惠民河,北宋開封西南閔水、蔡河諸運河的統稱。「漕運四河」之一。宋初,用兵東南,方隅夫一,京師倉儲需取財於京西諸州縣。建隆二年(961)始鑿閔河。起自今河南新鄭縣,導洧水(今雙洎河)東北流,經宋樓(今河南尉氏洧川鎮南)、朱曲(今尉氏朱曲鄉)二鎮,至開封城西十里注琵琶溝(即蔡河上源),由東京開封府外郭南垣普濟水門入城,復由廣利水門出城南流。以下河段利用蔡河,即古蒗盪渠、鴻溝。蔡河南流貫穿洧、潩二水,至蔡口鎮(今河南淮陽豆門集至項城一帶)入潁水。乾德二年(964)又自長社(今河南許昌)北開渠引潩水(今清潩河)分流入閔,以廣水源,閔水的開鑿不僅增加了蔡河的水源,而且將許、汝州的物資輸往京師。開寶六年(973)改閔水為惠民河,其後又作為閔、蔡二水的統稱。

北宋為開通西南襄、漢漕路,兩次開鑿方城運河,欲壅白河回入沙、潁,接合惠民河,終因地形高仰復雜而失敗。轉而三次開修溝通汝、潁水與蔡河中游的運河,自合流鎮(今河南西華逍遙鎮)引汝水支流商水(今名沙河)北入潁水,復東流經西華縣長平鎮注蔡河,使豫西南地區與開封間水運不再繞行蔡口,省迂路五百里,此運河亦屬惠民河系統。

惠民河是北宋維系京師與西南地區的重要運河,歲輸陳、潁、許、蔡、光、壽諸州漕糧六十萬石,兼錢帛鹽茶雜物,尤以京師薪炭多取此路。金滅北宋以後,汴河淤塞不通,惠民河卻繼續作為金朝通淮右的重要航道。元明以降,在黃河不斷奪蔡入淮的影響下才漸次堙沒。

廣濟河,一名五丈河,北宋「漕運四河」之一。五代時,為加強京師開封與山東北部濱海地區的物資運輸,後周世宗柴榮疏汴水北入白溝(南濟水故道),東流入濟水,以通齊魯之漕。河床被展拓至五丈,俗稱「五丈河」。北宋立國,東南未平,繼續規度齊魯水道,西引京、索諸水橫絕於汴,入開封城東匯於五丈河,以增水量。歲調夫役疏浚河道,沿流置壩牐以助運。開寶六年(973)改名為廣濟河。

廣濟河西起汴京外郭東北咸通門,東流至濟州合蔡鎮(今山東鄆城西南)入梁山泊,下接濟水。北宋立國之初,廣濟河漕運曾發揮重要作用,歲漕運量由十幾萬石增至六七十萬石,東京十七州粟帛皆自廣濟河運至京師,東南既定,廣濟河所運只給太康、咸平、尉氏等縣軍糧。北宋中期以後,黃河多次南泛,廣濟河水道淺澀,運力大減,金代堙廢。

金水河,北宋開封城西人工引水渠。建隆二年(961)開渠導滎陽黃堆山京、索二水東過中牟,凡百餘里,抵京城西,架槽橫絕汴渠,入城東匯於五丈河,名金水河。此渠水清,一則入宮苑,濟京師飲水;二則補五丈河水量,漕運意義不大。史稱:汴、惠民、金水、廣濟河為漕運四渠,或以汴、惠民、廣濟、黃河合稱漕運四河,從而形成以京師開封為中心的運河系統。

北宋運河除以京師為中心的「漕運四渠」之外,黃河以北還有御河。

御河,北宋時隋唐永濟渠之別稱。河道走向基本未變,北段因宋遼對峙,自乾寧軍(今河北青縣)入塘泊、界河。御河主要負擔宋朝河北邊防軍糧之送達,江南漕糧由汴入黃,運至黎陽(今河南浚縣)轉入御河,至大名府東、西濟勝倉下卸存儲分配,再自大名順御河轉入胡盧、滹沱河及新開鑿的深州新河、定州嘉山新渠、保州漕河諸運河分別送至沿邊州軍。歲運近百萬斛,乃備邊之命脈。慶歷八年(1048)以後,黃河北流多次侵奪御河,致河床淤積,不堪承運。

北宋「國家根本,仰給江南」,為集運江南漕糧,重點整治江南運河同天然河流相交的結合部及補給運河水源。

①淮南運河(即邗溝、山陽瀆)北端,雍熙年間(984~987)自楚州(今江蘇淮安)末口至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甘羅城)磨盤口之間,開鑿四十里沙河;又自淮陰西至洪澤鎮開四十九里洪澤渠。元豐元年(1083)再自洪澤鎮傍淮水開渠五十里,西南至龜山鎮(今江蘇盱眙東北),稱龜山運河。這三段運河使汴河與淮南運河的聯系可免遭楚州山陽灣和長淮風濤之險。江南、淮南、兩浙、荊湖諸路租糴悉由淮南運河沿岸真(今江蘇儀征)、揚(今江蘇揚州)、楚、泗(今江蘇盱眙東北)四州置倉受納,分船入汴而抵汴京。
這里有不少形式的論文範文,不知道有沒有你要的歷史鄉土論文,參考一下吧,希望對你可以有所幫助。

B. 歷史論文怎麼寫 初中生

初中生歷史論文寫法:

方法一:

首先,選題——或者說,確定你的中心論點。例如:論秦始皇的功過。

接著,論述——詳細陳述具體史實、事件。你可以單純敘說史實,也可以夾雜議論。注意分條,就是保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要寫出與主題相關的歷史知識影響內容的,要寫出與此相關的歷史啟示。注意一定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歷史與個人相結合,歷史與內容緊密結合。

C.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首先要擬定標題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能畫龍點睛。標題要准確、簡潔又富文采,不妨擬幾個標題,反復推敲,擇優選用。在重視科學性的前提下,論文命題要新,要有創意,切忌平淡無奇,要力爭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論文命題還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戲或故弄玄虛,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為自己的論文命題,以達到文章能引人入勝的效果。再者論文標題,宜小不宜大,特別是剛剛學習寫作的中學生更是不要選大題目,選大題目的結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亂,想把文章寫得面面俱到,卻往往因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會一面都不到。

2、接著進行組織材料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應當慎重:

①要圍繞主題選材。

②材料要真實准確。

③精心選擇富有創意的材料。一份新穎材料,能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④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適當運用一些給出的資料,對材料也要進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組織起來,才能寫出文章。

3、開始正文寫作

好的歷史論文的正文結構需要具備四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結論。論點是論文闡述的具體觀點,相當於文章的小標題;論據服務於論點,一般用歷史事實或作者自己的立論來說明論點;論證是用理論來闡述論題,可以引經據典或自我闡述;結論是對全文進行扼要概括或總結。一篇好論文,必須做到:

①論文論點明確新穎,富有創意。

②論文論據充分真實又恰倒好處。

③論文論證有力。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論證過程科學准確,邏輯嚴密。

④論文結論正確。能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抓住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

⑤論文語言風格要有史學之一般特點。切忌文學之朦朧浪漫,要真實准確又頗具文采,要講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意則期多,字則唯少」;字斟句酌,一絲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簡潔、准確,使人讀之心中波瀾起伏。

⑥論文正文寫作前應擬寫提綱,搞好謀篇布局。以材料為基礎、觀點為軸心,科學地安排文章的層次和布局,內容詳盡、構思嚴密。

4、進行修改與潤飾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寫文章的技巧,真實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復修改,才能定稿。修改初稿;一是對內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對文字的加工和潤飾。

要寫一篇好的歷史小論文除了在寫作、觀點上符合題目的要求以外,還要做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這些要求決定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除必須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扎實歷史基本功以外,還要培養自己的材料閱讀、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做到運籌帷幄。學生是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篇幅中進行寫作的,這就限定了學生的思考、構思的時間,要在短時間內寫出一篇好的論文,必須掌握好寫作技巧,這樣才能在寫作中做到落筆有神。

;

D. 歷史論文怎麼寫 初中生

初中生歷史論文先確定選題、撰寫正文、修改完善。

一、確定選題。

題好一半文,因此寫論文之前需要明確要寫的主題,並根據主題確定文章題目,初中生歷史論文的選題可以從課本中選取,可以是對鴉片戰爭、虎門銷煙等某一特定歷史事件的分析研究,也可以是對南北朝的分裂、五代十國的割據狀態、宋與西夏、遼、金的戰爭等某一特定的歷史階段的分析研究,學生根據自己專業能力或老師要求進行選擇即可。

三、修改完善。

最後便是對論文初稿的內容和布局的修改,以及對論文文字的加工和潤色。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反復修改完善直至滿意為止,就可以最終定稿了。

E.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歷史論文的標准格式⑴ 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語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應避免使用的不常見的省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元,代號和公式,字數一般不宜超過20個題名用語. ⑵ 作者姓名和單位,兩人以上,一般按貢獻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責自負;②記錄成果;③便於檢索 ⑶ 摘要:是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中文摘要一般不會超過300字,不閱讀全文,即可從中獲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實詞.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內容,使用方法;③總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見解,闡明最終結論.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⑷ 關鍵詞.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般3-7個,有專用《主題詞表》. ⑸ 引言.回來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布局,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 ⑹ 正文 ⑺ 結論:是指全文最終的,總體的結論,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要求准確,完整,明晰,精練. ⑻ 致謝:是對論文寫作有過幫助的人表示謝意,要求態度誠懇,文字簡潔. ⑼ 參考文獻表(注釋),文中直接引用過的各種參考文獻,均應開列,格式包括作者,題目和出版事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頁碼)連續出版物依次註明出版物名稱,出版日期和期數,起止頁碼. ⑽ 附錄:在論文中註明附後的文字圖表等.

如果是一個話題或者是討論一個小課題的話,可以從引用書本加以分析,另外,採取以探討問題的方式作為一種手段,論文格式就是指進行論文寫作時的樣式要求,以及寫作標准。直觀的說,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於眾的標准樣式和內容要求。歷史小論文要一針見血,針對問題的前因後果,結合歷史情況加以分析。希望採納。

F.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初中歷史小論文的寫法如下:

論點:再選取論點時,一定要具備角度意識,也就是說你必須要保障你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論述你的觀點 例如 政治 經濟 文化 或者多方面的史實。選題過於狹窄 一是難寫 二是不好得分。在寫論點時 簡潔具體,並且一定要明確(類似於誰影響誰 誰推動誰)

論述:記住四個字:史論結合。既原因 史實 評價,在史論結合時要記住:史實選取以材料優先並結合所學知識、要直白具體、注重史實的邏輯關系 比如朝代的順序

結論:回扣觀點並進行總結升華

閱讀全文

與初中家鄉歷史論文如何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