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世界歷史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世界歷史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15 12:13:20

⑴ 怎樣理解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黑格爾世界歷史思想的聯系與區別

世界歷史概念在黑格爾哲學的總體框架內的含義是:在邏輯層面上,黑格爾認為世界歷史是絕對精神的自我呈現過程。

「世界歷史在一般上說來,便是『精神』在時間里的發展一樣,這好比『自然』便是『觀念』在空間里的發展一樣。」

[6]黑格爾把世界理性看成是世界歷史的基礎,而世界歷史則是絕對精神通過自我精神呈現的過程,普遍性是其重要的品格。

在時間層面上,黑格爾吵粗頌用世界歷史概念特指「法國大革命」和「地理大發現」以來的歷史。

這一歷史在黑格爾看來有三個重要的特徵:一是整體性,二是互動性,三是凳大過程性。

一般說來,馬克思是在兩種意義上使用世界歷史范疇的:其一,在歷史學的意義上用來指人類歷史的整體發展過程,「整個所謂世界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7]在馬克思看來,世界歷史首先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世界史不是過去一起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8]他用「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的命題表達了這一思想,這一命題在升鄭馬克思那裡至少有兩層相互聯系的內涵:一是這一轉變有深刻的生產力基礎,是生產力發展和各民族交往普遍化的產物,歸根結底是人類實踐發展的結果。

二是這一轉變開始了「一體化」的歷史,它的完成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各個民族、國家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全新歷史階段。

其二,在馬克思看來,世界歷史還是一個歷史觀范疇。

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首先是從個人的解放開始,而每一個單獨個人的解放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序是一致的。

共產主義是馬克思為自己和實踐的唯物主義者設定的價值理想,同時它又是那種消除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

這樣,世界歷史的完成也就標志著實現個人解放和產生共產主義。

⑵ 關於馬克思「世界歷史」的思想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而由此帶來的全球性問題也日益凸顯,面對著新的形勢,學者們將目光投向了馬克思,希望能在馬克思這里找到應對問題的良方,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思的“世界歷史”被充分“挖掘”了出來。如今,縱觀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眾多,但也分歧眾多,這樣就不免讓這一理論顯得“撲朔迷離”,基於此,筆者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就現今學術界對於這一思想的研究提出幾點思考。

一、“世界歷史”理論概述

“世界歷史”,作為一個概念,從古至今都在被人們所研究,古希臘的“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從對於希波戰爭歷史的研究,論及了近20個國家的文化生活圖景,漸具了一種“樸素的世界歷史眼光”;而近代“歷史哲學之父”維科將“世界歷史”的研究從史學領域初步提升到哲學領域,並通過構思一種“理想的永恆的歷史”概念來揭示世界歷史的法則。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家聖西門、傅里葉則通過對“世界歷史”發展分期和發展動力的揭示,來表達對於未來社會的嚮往和描述;而在德國古典哲學集大成者黑格爾筆下,“世界歷史”則是作為一種“絕對理念”的邏輯發展,是“絕對精神”不斷實現自我的過程。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創立於19世紀40年代,雖然馬克思並沒有系統的表述過他的這一思想,而是散落於《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以及後來的《資本論》和《人類學筆記》中,但是馬克思通過對於前人特別是黑格爾“世界歷史”思想的批判和繼承,指出:“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宇宙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怪影的某種抽象行為,而是純粹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確定的事實,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一事實。” 同時,他進一步論述:“各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悶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而螞局蠢消滅得愈來愈徹底,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例如,如果在英國發明了一種機器,它奪走了印度和中國的無數勞動者的飯碗,並引起這些國家的整個生存形式的改變,那麼,這個發明便成為一個世界歷史性的事實。”[1](p.46)這樣,馬克思就從現實的、物質的前提出發考察世界歷史,形成了科學的世界歷史思想,同時,馬克思還強調:“每一個單個人的解放的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其將人的全面發展看作是社會發展的最終和唯一目的,這體現了馬克思對於“現實的人”的關注,再者,在著作中,馬克思通過“世界歷史”的論述,闡明了世界歷史發展的動力—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普遍交往的發展,世界歷史誕生的標志—世界市場的形成,以及由此導致的“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代替了”的世界整體化,最後,馬克思在晚年還集中論述了落後民族國家的發展道路以及資本主義世界歷史向共產主義世界歷史過渡的必然性等問題,漸漸揭示出“世界歷史”發展的真正奧秘,真正將“世界歷史”從玄虛的“天國幻境”拉到現實的人間。

二、“哲學的世界歷史”與“史學的世界歷史”

對於“世界歷史”的研究,起初只是從歷史學的角度進行研究的,主要是指與國別史相區別的人類誕生以來的所有歷史,也是指對這種歷史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的名稱。對於馬克思筆下“世界歷史”基本含義的界定,國內學界分歧很多,多數學者認為此概念包含四層意思:第一,生產力、交往和分工的發展促成了歷史向世界歷史的發展;第二,資本主義的全球臘談聯系所形成的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為將來共產主義的世界歷史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第三,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中蘊含著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第四,各民族融入世界歷史的道路是不一樣的。也有學者認為世界歷史理論概括為世界歷史成因論、世界歷史時代雙重後果論、世界歷史時代論、世界歷史性個人論等[3]。同時,國內眾多學者認為馬克思是在哲學意義上規定世界歷史的基本內涵,是與以前史學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相區別的,這一點,筆者持懷疑態度,因為經過對馬克思文本的閱讀以及國內各學者的研究,筆者發現,馬克思本人以及其後的馬克思研究者都認為“世界歷史”不是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具體而言,它指的是16世紀以來建立在大工業和各民族普遍交往基礎上日益形成一個整體的世界歷史,它強調的是各民族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體性聯系以及人的發展和最終解放。[2](p.119)可以看出,這一基本含義的如此界定是建立在史學的世界歷史意義上的,並沒有脫離開史學意義上的研究,可以說史學意義的研究是馬克思整個世界歷史理論研究的基礎,同時馬克思後來對東方社會歷史研究的著作,如《人類學筆記》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他的“世界歷史”思想。可以說他的“世界歷史”思想是史學和哲學意義上的結合,史學意義的研究讓他排除了16世紀以前各民族國家相對隔離,孤立還沒有形成有機整體的歷史,同時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東方國家的跨越式發展理論等。而哲學意義上的研究,是從邏輯上進行提升,從歷史主體的存在與發展的角度揭示出人類實踐活動的進程,並且將之與“現實的人”的活動緊緊相連。

三、“世界歷史”與“全球化”

縱觀現今學術界對於“世界歷史”思想的討論,大多數學者將世界歷史與全球化劃上等號,或是說世界歷史是全球化思想的源頭,筆者對這樣的言論持懷疑態度,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先分析什麼是“全球化”。

據考證,“全球化”這個術語最早是由萊維在1985年提出的,他試圖用這個術語來說明日益緊密聯系的世界經濟發展的狀況。同時,對於全球化,如今學界仍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哈貝馬斯在其1998年發表的《超越民族國家?——論經濟全球化的後果問題》中所界定的“世界經濟體系的結構轉變”。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所謂的:“全球化是指一個把世界性的社會關系強化的過程,並透過此過程而把原本彼此遠離的地方連接起來,令地與地之間所發生的事業相互影響,全球化指涉的是在場與缺席的交叉,即把相距遙遠的社會事件和社會關系與本土具體環境交織起來,其目的就是考察它如何減少本地環境對人民生活的約束。”[4]諸如此類的界定不勝枚舉,這也說明了,全球化是一個復雜的概念,而且更多的是指稱一種經濟上的全球化,同時對於“全球化”的態度問題,國內外學界有三種基本態度,一種是樂觀態度,認為全球化是一種不可抗拒的事實,給世界帶來一種新的發展,每個民族國家都無法不面對他。第二種是悲觀態度,認為全球化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推行“西化”和“分化”的戰略新手段,是西方國家推行其霸權主義的新工具。最後一種是中間派,認為全球化有利有弊。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全球化與世界歷史之間有很多相同點,即都將歷史看成是一種進步的發展過程,都將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看作為世界歷史運動的必經階段,同時兩者都將人類相互依存,突破地域性存在,民族國家聯系更加緊密作為自己的理論內核。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二者之間存在的不同,一個方面就是二者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不同的,馬克思的世界歷史其最終的發展目標就是共產主義作為一項世界歷史性的事業而存在,但是,對於全球化的最終發展去向,理論界多有分歧,特別是在西方學界,更多的人主張的是一種“全球化的資本主義”,如學者雅克·阿達就主張:“全球化,就是回顧資本主義這種經濟體制對世界空間的主宰”,美國學者阿里夫·德里克也認為當今的全球化意味著資本主義進入了“全球資本主義”的新階段等。另一方面,馬克思眼中的世界歷史,其發展的主體是“現實的人”,目標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時他也看到資產階級在開創世界歷史時的作用,稱其為“不自覺的主體”,而“全球化”理論的主流更多強調的還是商品,資本,技術的世界性流動,在其中主導其發展的是資產階級。

因此,可以看出,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豐富性,全球化理論的復雜性勢必要求我們不能將二者簡單等同,而應該理性對待。

四、“世界歷史”與“歐洲中心論”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具有重大價值,這在國內外學界應該說是認可的,但在國外一些學者看來,馬克思的“世界歷史”具有一種歐洲中心主義的傾向,例如法國學者米歇爾·勒維在美國《社會主義和民主》雜志(2000年春—夏季號)上發表文章認為,馬克思有封閉的和開放的兩種歷史進步觀,所謂封閉的歷史進步觀實際上是黑格爾主義的、目的論的觀點,“它表現了一種歐洲中心論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或封閉的辯證法“可以在馬克思的若干著作中找到。在這些著作中,馬克思似乎把源於歐洲都市的生產力發展歷史進步等同起來,因為生產力發展必然導向社會主義。”[5]類似的觀點還存在於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家中。這里,我們不禁要替馬克思“鳴冤”,馬克思的“世界歷史”關注的是全人類,其批判的正是黑格爾眼中那種將世界歷史看作是“世界精神”的自我展現,並將“世界精神”從東方游歷到西方最後在日耳曼達到了那種所謂充滿活力、實現了“客觀真理與自由”統一的“日耳曼民族主義”。馬克思的“世界歷史”並不承認世界體系有特定的中心,或者由某個民族來主導,同時,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新的對華戰爭》,《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等文更是表現了他對東方國家反殖民斗爭的由衷贊賞以及對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正如美國學者奧古斯特·尼姆茲在題為《所謂歐洲中心論的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相關的無稽之談》的所認為的那樣,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很早就以共產主義是‘世界歷史性’進程作為自己的根本觀點,從未將眼光拘限於英國或歐洲。”[6]因此,馬克思的“世界歷史”不能被定位為“歐洲中心論”,反而,他是把人類的解放與世界歷史的形成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作為唯物史觀重要組成部分的“世界歷史”理論,其本身充滿著豐富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世界歷史性眼光”和“人學”的新視域去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正因為這樣,更需要我們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思維去研究,不能過分神話這一思想,也不能對其做簡單化研究。

⑶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及其當代意義是什麼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包括對世界歷史的本質特徵、發展動力、歷史主體、基本路徑和必然趨勢等諸多方面的深刻闡述,內容極其豐富而嚴整,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

今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和作用顯著增強,但是話語權嚴重缺失。全球治理體系僵化滯後,機制封閉化、規則碎片化,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夠,未能反映全球化進程這一新變化和新格局。我們應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規則導向,堅持主權原則,堅持法治原則,堅定不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⑷ 世界歷史時間軸是什麼

世界歷史時間軸是什麼。世界歷史時間軸是世界歷史的變遷,指社會由分散、孤立走向統一、聯合的過程。也可以這樣說,所謂世界歷史,是指人類社會由低級走向高級、由分散和孤立走向統一和聯合的過程。這里所謂的世界,是指整個人類社會。因此,世界歷史就是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

世界歷史時間軸

大約三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人類。

約5000至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約4000至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瑪雅在中美定居。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2700至2500年埃及興建金字塔。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約4000多年前,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公元前2070年,禹傳予啟,夏朝建立,(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門,考拉夫婦立像。

公元前2500年埃及獅身人面像石雕,也稱為《斯芬克司像》。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殷。

約公元前1792年至1750年古巴比倫制漢謨拉比法典石雕,「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⑸ 歷史是什麼意思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慎缺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樂,所以說,所看到的歷史文字,是夾雜著人的情感的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⑹ 歷史一詞的含義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廣義狹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人類歷史在社會的演變過程稱之為「歷史」。神人記丑,燒給冥界,一般是指人物所發生過的事。
歷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
自然史。
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引證解釋
1.過去事實的記載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吳書》:「﹝ 吳王 ﹞志存經略,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2.指已過去的事實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使資本主義絕種,要使它……變成歷史的東西。」
3.經歷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這便是野雞道台的歷史了。」
清 黃人《序》:「其文乃雄奇變化,隨其一生之歷史而自為風氣。」
老舍《駱駝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會留著個知道她的歷史的僕人。」
4.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金一《文學觀》:「從古帝王之業,真能赤手開創而無所憑藉者,歷史上,多不過三四人。」
毛澤東《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 中國 的歷史,從此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菡子《源遠流長》:「歷史在發展著,豐富著。」
5.指歷史學科
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 學問,待從新整理者甚多,即如歷史,就該另編一部。」

⑺ 歷史是什麼意思

1. 過去事實的記載。2. 指已過去的事實3. 經歷4. 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5. 指歷史學科。
史學評價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的含義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