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記載哪個民族是驅趕豹子狩獵的

歷史記載哪個民族是驅趕豹子狩獵的

發布時間:2023-05-16 06:54:36

1. 曾經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如今依然還是狩獵為生嗎

鄂倫春族是我國東北地區人口最少的一個少數民族,而他們也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因為他們靠狩獵為生。後來因為改革開放,再加上全國禁止狩獵,所以鄂倫春族人的生活習慣全面的改變了,漸漸的轉向務農或者其他的勞作方式,甚至也會前往大城市打工。所以如今的鄂倫春族人已經不再以狩獵為生了。

三、鄂倫春族的歷史意義

鄂倫春族人雖然人口比較少,但是依然是我國少數民族中重要的一部分。鄂倫遲告和春族人的經濟文化,宗教信仰方面,以及科學都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所以在中國飛速發展的今天,將鄂倫春族人的傳統風俗習慣延續下來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

2.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只剩20%的人會母語,沒有文字這個民族靠什麼傳承文化

據記載,中國最掘兆後的狩獵民族靠唱歌來傳承文化。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嘉蔭,有著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判銀租—鄂倫春。在遠古時代,文字問世之前,人們或用結繩記事,或用甲骨刻圖載錄文明。而鄂倫春人卻是冰雪山川之上人人傳唱的民歌。


除此以外,鄂倫春人還有自己獨特的狩獵形式,他們以集體為單位狩獵,隨著狩獵工具的進步,並且長期的游獵生活,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漸搏喊漸地,他們將這些經驗都傳給子子孫孫,包括他們所唱的歌。不得不說,鄂倫春人是充滿智慧的民族,他們靠這些形式,把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下來

3. 為什麼說錫伯族是有著鮮明狩獵特色的民族

錫伯族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了,而如今大多數的錫伯族大多數都居住來遼寧省了,而有人說說錫伯族是有著鮮明狩獵特色的民族,

是因為他們專靠打獵,獲得野生動物為生活主要來源的民族。一般說來,狩獵民族處於較低的社會發展階段,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的能力還處於簡鏈棗單原始的狀態。

關於錫伯族的族源,佔主流的是鮮卑說,女真說,持女真說的學者還具體指出錫伯族源於女真瓜爾佳氏蘇完部。此外,也有學者認為,錫伯族最早起源於高車人色古爾氏,發源於貝加爾湖南部的蘇古爾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遠征高車後,始遷嫩江流域。

而如今現在錫伯族已經有著文明世界的本領了,而且錫伯族十分還注重禮儀,比如睡覺時脫下的褲、鞋、襪等不能放在高處;不能在炕上橫卧;

4. 特色明顯的傈僳族狩獵文化

傈僳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傈僳族生活在深山,所以狩獵也成為了他們的一項生活方式,傈僳族人們勇敢、善良,他們通過自身的智慧不斷的改善生活創造生活。那麼,對於傈僳族的狩獵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傈僳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傈僳族同胞的狩獵工具主要是弓箭和駑。另外還有一種,其形似弓,稱之為彈弓,用於兜石彈射。後有了火葯獵槍,又成了傈僳族人的狩獵工具之一。

傈僳族人善用毒。前緩消他們有一種見血封喉的毒(用川草烏、煙油、蜂毒等經特殊提煉熬制而成),奇毒無比,就是兇狠的豹子中毒後,最多跳三丈遠就斃命。此毒毒性奇特,俗稱「毒一命不毒二命」,人食了被毒殺的野獸卻無恙。

在根據動物習性看腳跡尋獵等方面,傈僳族人有著高超的本領。哪怕慧知是小動物,順著腳印可尋數十公里而無誤。對於那些大動物,更可謂所有行蹤盡在掌握中。

傈僳族人最絕的狩獵方式是下套子,即埋設圈套。對熊、野貓、豹子等能哪卜咬斷繩子的動物,多埋設套頸、套腰之圈套,對獐子、麂子等動物則設套腳的套子。一般是利用有彈性的樹、竹等,設計一觸即發的機關。動物中了圈套後,突然被懸空吊起或套牢,就是熊、豹子等也無計可施,只好乖乖就擒,更別說其他小動物了。這種狩獵方式是傈僳族人用得最多、最可靠、最巧妙的方法。

此外,傈僳族人還有埋設駑、槍之絕活,布陷井、埋橫桿、插毒竹尖之妙技。小孩做游戲也多與狩獵有關,他們捉山中的白肚皮老鼠可謂一絕。或布石塊、或布木材塊,或用竹夾子,但用得最多的還是套子。

正月闊拾節里的初一、初七這兩天,傈僳族山寨最為熱鬧。這兩天,男子們賽狩獵,從山上狩獵回來後比誰的戰利品多;小孩子的樂趣則在於看誰粘的鳥兒豐富,誰捉的老鼠多。

傈僳族同胞祖祖輩輩都是半農半獵兼採集,狩獵是他們的主要生存方式,積累了許多狩獵經驗。隨著環保意識的深入發展,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的深入宣傳,近年來,傈僳族人一般不再狩獵。但傈僳族人民的勤勞、機智、勇敢、善良的本性沒有改變,他們現在正以勤勞智慧的雙手去創造新的生活。

5. 鄂倫春族簡介

鄂倫春族簡介

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 鄂倫春」 一詞有兩種含義:「 使用馴鹿的人」 和「 山嶺上的人」 。

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於原始社會,社會內部尚未形成社會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間的自然分工。社會生產以集體狩獵為主,採集和捕魚為輔。五十年代後,在 *** 的扶持下,鄂倫春人開始走出森林從事農耕和工業。

鄂倫春族歷史

鄂倫春族是我國北方古老民族之一,「 鄂倫春」 是民族自稱,意為「 山嶺上的人」 ,或「 有馴鹿的人」 。鄂倫春人長期以狩獵生活為主,採集和捕魚為輔。幾乎所有的男子都是優秀的騎手和百發百中的射手,他們對各種野獸的習性和生話規律了如指掌,有豐富的狩獵經驗。

最早生活在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西從貝加爾湖,東至庫頁島的廣闊地區,17 世紀中葉,沙俄入侵,鄂倫春人中的一部分,從黑龍江以北陸續南遷到大小興安嶺,現分布在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南木、黑龍江省十八站,白依那、黑河、遜克、嘉陰等地、人口已達6 千餘人。20 世紀40 年代他們還是一個帶有原始公社殘余的游獵民族,獵獲物在部族內平均分配,保存著一些原始社會共同消費和平均分配的習慣,老、弱、傷、殘者不但分到一份,而且還要多一些。現在他們已經實現了定居的生活,告別了狩獵,成為森林和野生動物的保護者。鄂倫春人心靈手巧,能夠利用樺樹皮製作出精美的手工藝品---- 衣、鞋、盒、簍、桶、箱,甚至是輕巧的樺皮船。這些物品上有美麗的圖案,輕巧耐用,精緻大方。

鄂倫春族音樂

鄂倫春族約有三千多人,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族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呼瑪等縣。他們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無本民族文字。鄂倫春信仰薩滿教。

『扎恩達勒』是鄂倫春族採用一些固定曲調即興演唱的歌曲。種類很多,風格多樣。伴有口琴,手鼓所表演的物和轉圈舞點綴了茫茫的大草原。

鄂倫春族禮儀

鄂倫春族很注重禮儀汪亮,尊老愛幼是傳統。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必須讓老者坐在正位,飲酒要由老人開杯,吃肉吃飯要等老人舉刀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動。

鄂倫春族好客,賓友光臨,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臨別之際,還要饋贈自家的土特產。鄂倫春族待客純朴、誠懇,獵人馱肉歸來,不管相識與否,只要你說想要一點肉,主人立即把獵刀交給你,從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動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鄂倫春族慶節

每年臘月二十三和春節的早晨,鄂倫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燒香,並扔進一塊肉和灑下一杯酒,當客人來拜年時,也要先拜火,然後往火里扔一塊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帶)。

鄂倫春族婚俗

鄂倫春族服飾

鄂倫春族均著寬肥大袍。因過去主要從事游獵,服飾多以鹿、豹、犴皮製作。領口、袖口、襟邊、大袍開衩處均有刺綉、補花等裝飾,常用雲紋、鹿角紋等。戴犴皮帽,女帽頂用氈子,上縫各種裝飾和彩穗;姑娘戴綴有珠子、貝殼、扣子等裝飾的頭帶。男子出獵時,穿豹皮衣、皮褲,戴豹頭皮帽,穿烏拉。現今日常已普遍著布衣、膠鞋,但出獵時仍多著皮衣。

服飾圖案

服飾圖案主要有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三種:

幾何紋。數量最多,主要有圓點紋、三角紋、水波紋、浪花紋、半圓紋、單回紋、雙回紋、丁字紋、方形紋、渦紋等。多半依個人需要大量組合,以產生新的圖案節奏和旋律。

植物紋。數量居次,以葉子紋、樹形紋、花草紋、花蕾紋等為主,其中南綽羅花紋樣尤為突出,運用甚廣。鄂倫春語「南綽羅花」意為「最美的花」,象徵純潔的愛情。多用於姑娘嫁妝的,以示愛情純真幸福。花形呈「十」字架,以雲卷變形紋表示。

動物紋。數量最少,主要有雲卷蝴蝶紋、鹿形紋、鹿頭雲卷紋及馬紋。還有借鑒他民族的紋樣,如「壽」字紋等。

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鄂倫春人獨具匠心,創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豹皮服飾文化。豹皮不罩陵盯僅經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極好。不同季節的豹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豹皮毛長而密,

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豹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鄂倫春族的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坎肩、豹頭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豹頭皮帽。

這種帽子用完整的豹子頭皮製做而成。其方法是:將豹子頭皮剝下、熟好,把眼圈的兩個窟窿鑲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豹皮做兩只假耳朵縫上,豹角照舊保留即可。這種帽子不僅保暖禦寒,而且還是狩獵的極好偽裝。據說如果不換上兩只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豹子而出現誤傷。

鄂倫春族飲食

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近年來,鄂倫春族的日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面品種,麵包餃子也很常見。

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裡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裡的魚類。食用最多見的是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

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酵一星期,然後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

鄂倫春族建築

「 斜人柱」 是鄂倫春語,意為「 木桿屋子」 。它是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桿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成的很簡陋的圓錐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簡單:先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夠相互咬合的木桿支成一個傾斜度約6 0 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後將其他木桿均勻地搭在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上面再覆蓋上豹皮或樺樹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禦寒的「 斜人柱」 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頂端要留有空隙,以便裡面生火時通風出煙,又可採光。南側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讓人出進的門。斜人柱上的覆蓋物要根據季節的更疊而變換。冬天氣候寒冷,多用豹皮覆蓋。一架斜人柱約需豹皮五六十張。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可以換蓋樺樹皮了。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風向陽處,而夏天則多搭在地勢較高、通風涼爽的地方。

斜人柱結構簡單,拆蓋極為容易,所用原料幾乎俯首即拾。它是鄂倫春族游獵生活的產物。定居以後,鄂倫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或土木結構的房屋,這種較為原始的活動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獵時才偶爾搭建,用以棲身或暫避風寒。

鄂倫春族習俗

鄂倫春族很注重禮儀,尊老愛幼是傳統。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必須讓老者坐在正位,飲酒要由老人開杯,吃肉吃飯要等老人舉刀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動。

鄂倫春族好客,賓友光臨,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臨別之際,還要饋贈自家的土特產。鄂倫春族待客純朴、誠懇,獵人馱肉歸來,不管相識與否,只要你說想要一點肉,主人立即把獵刀交給你,從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動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瑤族--禁忌

到瑤家做客,還要懂得當地的禁忌,否則會引起主人的反感。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 、「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等。

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湘西南辰溪縣農歷七月五日前禁食黃瓜。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瑤族祭神,一般用豬、雞、鴨、蛋、魚等食品,忌用狗、蛇、貓、蛙肉。

鄂倫春族宗教

鄂倫春族信奉薩滿教。萬物有靈的宗教觀,導致鄂倫春人多神崇拜。鄂倫春人認為,自然界的山川樹木,風雨雷電和日月星辰都存在著神靈。出獵時每遇到古樹、高崖、洞窟都以為是山神「 白那恰」 的棲地不敢喧嘩,要叩首供肉,祈求平安豐收。鄂倫春敬畏熊,稱熊為「 雅亞」 (祖父),「 太貼」 (祖母)或「 阿瑪哈」 (舅舅),不直呼其名。

6. 什麼民族是依靠騎鹿打獵為生

鄂倫春族分布於祖國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那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並且世代居住著勇敢剽悍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族。莽莽的原始森林,沉寂秀美的草原,清幽的河川峽谷,哺育著勤勞勇敢的鄂倫春族兒女。過去,他們依靠一匹馬、一桿槍、一隻獵犬,一年四季追趕著樟狍、野鹿,游獵在遼闊的林海里,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現分主要布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人口6900餘人.

「鄂倫春」是本民族自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使用馴鹿的人」,一種是「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族又稱為「瑪涅克爾」、「畢拉爾」、「滿琿」、「奇勒爾」等。主要居住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呼瑪、遜克、黑河、嘉蔭等地。清代文獻曾把鄂倫春族歸人「索倫部」,有時也稱之為「打牲部」。17世紀,鄂倫春族被編人滿洲八旗。黑龍江流域是鄂倫春族的歷史搖籃。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沙俄的入侵,迫使鄂倫春族南遷至大、小興安嶺。抗曰戰爭時期,曰本帝國主義實行滅絕種族的血腥統治,強迫鄂倫春族人吸食鴉片,喝烈性酒,並用他們做細菌試驗,使鄂倫春族人大量死亡,到抗戰勝利時,只剩下1000多人。

鄂倫春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但無文字。曾學習使用過滿文,現在主要使用漢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巧盯物。

1945年解放。1951年10月1曰成立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鄂倫春族的社會處於保留氏族外殼的原始社會末期家族公社階段,主要生產活動是狩獵,輔之以捕魚、採集和手工業。鄂倫春族的家族公社叫「烏力楞」(意為「子孫們」),它是鄂倫春族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其內部生產資料公有,共同勞動,獵獲物按戶分配。

過去,鄂倫春族是狩獵民族,他們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的特點,穿的是獸皮製成的衣服。鄂倫春族婦女對獸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經他們加工的狍皮,結實、柔開的雨傘,用30多根樹桿搭成,外面夏季覆蓋樺皮,冬季蓋著狍皮和蘆葦簾。可很快搭成,也可隨時拆卸。每個:「仙人柱」內三面住人,一面是門,當中有一火堆,上面吊一帶耳口的小鐵鍋,以便煮肉。屋頂開一小孔出煙透氣。

鄂倫春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曰是春節。與漢族一樣,他們認為過春節是辭舊迎新。為此,他們事先准備好年貨,做新衣服。除夕晚上要給供奉的神燒香磕頭,然後給家族中的長輩們磕頭;初一早晨給親戚中的長輩拜年。初一到初四進行娛樂活動,如摔跤、賽馬、射箭比賽。

鄂倫春族人信仰多神教。他們崇拜各種自然物,相信萬物有靈,但以崇拜祖先為主。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還分別舉行朝拜太陽神和月亮神的祭祀活動。

鄂倫春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唱歌跳舞。每當打獵歸來或是喜慶節曰,都要歌舞狂歡。鄂倫春族民歌都是自編自唱,節奏明快、曲調悠揚。內容多是歌頌大自然和愛情、敘述狩獵生活和反抗斗爭。
鄂倫春族善於用舞蹈表達對生活的憧憬。民間流行的舞蹈有模仿動物和飛禽的、表現勞動場面的,還有儀式性的。鄂倫春族的樂器有。「朋奴化」螞嘩(口琴)和「文土文」(手鼓)等。

鄂倫春族的民間文學十分豐富,有神話、故事、諺語、謎語。神話故事多是有關人類起源、祖先的傳說和反映狩獵生活,如。「倫吉善和阿依吉倫」、「興安嶺和甘河的傳說」等流傳很廣。

●習俗
鄂倫春族很注重禮儀,尊老愛幼是傳統。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必須讓老者坐在正位,飲酒要由老人開杯,吃肉吃飯要等老人舉刀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動。

鄂倫春族好客,賓友光臨,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臨別之際,還要饋贈自家的土特產。鄂倫春族待客純朴、誠懇,獵人馱肉歸來,不管相識與否,只要你說想要一點肉,主人立即把獵刀交給你,從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動手,孝物和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食俗
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曰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近年來,鄂倫春族的曰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面品種,麵包餃子也很常見。

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裡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裡的魚類。食用最多見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

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酵一星期,然後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

●節慶
每年臘月二十三和春節的早晨,鄂倫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燒香,並扔進一塊肉和灑下一杯酒,當客人來拜年時,也要先拜火,然後往火里扔一塊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帶)。

●原始民居——斜人柱

「斜人柱」是鄂倫春語,意為「木桿屋子」。它是 一種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長的木桿和獸皮或樺樹皮搭蓋而 成的很簡陋的圓錐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簡單:先 用幾根頂端帶枝杈、能夠相互咬合的木桿支成一個傾斜 度約6 0 度的圓錐形架子,然後將其它木桿均勻地搭在 這幾根主架之間,使之形成一個傘狀的骨架。上面再覆 蓋上狍皮或樺樹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禦寒的「斜人 柱」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頂端要留有空隙,以便裡面生 火時通風出煙,又可採光。南側或東南還要留出一個讓 人出進的門。斜人柱上的覆蓋物要根據季節的更迭而變 換。冬天氣候寒冷,多用狍皮覆蓋。一架斜人柱約需狍 皮五六十張。到了春天,天氣漸暖,就可以換蓋樺樹皮 了。使用樺樹皮時,要先將外面的硬皮層揭掉,將裡面 的軟層放進鍋里蒸煮一下,使其更加柔軟堅韌。然後再 用馬毛或鹿、犴筋線將小塊的樺樹皮縫拼成幾大張。覆 蓋時由下至上一層壓一層,並用鐵釘在角上的皮帶子將 其固定在木桿上。冬天,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風向 陽處,而夏天則多搭在地勢較高、通風涼爽的地方。

斜人柱的內部陳設也很簡單,主要是住人的鋪位。 鋪位有兩種,一種是地鋪,即直接在地上鋪上木頭、干 草、樺皮、狍皮等。另一種是床鋪,即在地上立木樁, 架起床。每個斜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門,當中有 一火堆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鐵鍋,以便煮肉做飯。

斜人柱結構簡單,拆蓋極為容易,所用原料幾乎俯 首即拾。它是鄂倫春族游獵生活的產物。定居以後,鄂 倫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或土木結構的房屋 ,這種較為原始的活動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獵時 才偶爾搭建,用以棲身或暫避風寒。

●樺樹皮的妙用

鄂倫春人生活的大小興安嶺,樺樹遍地叢生,勤勞 的鄂倫春人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棵棵白樺樹,張張 樺樹皮經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樺皮 器皿、樺皮船等生產生活用具和工藝品,形成了古樸典 雅的樺皮文化。

每年的初夏時節,樺樹水分大,是鄂倫春人剝取樺 樹皮的季節。他們選取粗壯、挺直而又光滑的樺樹,用 刀子在樹乾的上端和下端各劃開一圈口子,然後再在上 下兩口間豎劃一刀,用雙手將長方形的樺皮順樹干慢慢 撕下。來年,這棵樹又能生出新的樺皮。

鄂倫春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製作樺皮製品的能工 巧匠。他們人人都能用樺皮和馬尾或狍、鹿、犴筋捻成 的線縫制各種所需的用品,並在上面雕繪上各種花紋圖 案。大型的樺皮用品有衣箱、水桶、簍子。中型的有盆 、帽盒、針線盒、採集貯存野果用的小桶。小型的有碗 、煙盒、葯盒等。除了一般的生活用品外,鄂倫春人還 能用樺皮造船。樺皮船窄而長,一般寬不到1 米,長約 5 米。它是用松木板做成兩頭翹起的骨架,用大張沒有 孔洞的樺皮做船底和船幫。全船不用一根鐵釘,而是用 松木削成釘,用以加固各部位。這種船可乘坐二三個人 ,用單槳劃行即可。劃行時聲音極小,劃著它出獵,有 利於接近獵物,捕獲野獸。

7. 歷史記載哪個民族是驅趕豹子狩獵的

元代的蒙古族

與歷史記載哪個民族是驅趕豹子狩獵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