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一生都有哪些豐功偉績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皇帝,也是封建王朝歷史中,大家公認的明君。他一生的豐功偉績,有平定三藩、挫敗沙皇俄國,同時還有三征葛爾丹。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為後世子孫開辟盛世局面,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
封建王朝歷史上,擁有眾多帝王,這些帝王中,既有昏庸無能皇帝,也有精明能幹,將國家治理很好皇帝。康熙皇帝就是清朝一位厲害帝王,他的豐功偉績,直到今天一直為人們稱頌。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於民生上也有很大發展;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一步步走向強盛,百姓也能夠安居樂業。
Ⅱ 歷史上康熙是個怎麼樣的皇帝>
康熙帝,滿族, 全名愛新覺羅·玄燁,廟號清聖祖,「康熙」為其年號,清朝習慣以年號稱呼皇帝。康熙系滿清入關後第一皇帝順治皇帝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於1722年11月13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執政長達61年。康熙穩固了滿清開國時的統治,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封建統治,並大大加強了君主集權,以文字獄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來的地位。 康熙8歲即位,16歲時鏟除了權臣鰲拜,開始親政。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從鄭成功的孫子鄭戚坦克爽手中收復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從此建立會盟制度和避暑山莊外藩朝覲制等,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滿清初年殘酷的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並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種種措施初步恢復了滿清開國大屠殺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破壞,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文化上康熙帝重視對漢族知識分子的優遇。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同時他對西學也有濃厚的造詣,在天文學、數學(特別是幾何學)、物理學、化學、葯學(曾在宮中推行可治療瘧疾的金雞納(現書籍多記載為金雞納神簡霜,誤,金雞納霜到十九世紀才被提游仔褲取出來))、醫學(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種痘,以預防天花)等方面都畢生的學習,但是這一對西學的愛好僅限於其個人,出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治國理念,康熙並未採取推動西學的措施。康熙為了孤立台灣,先後實行海禁,但也首開閉關鎖國之始。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文件專制達到了頂峰。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於暢春園。 謚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葬於今河北遵化清東陵 「景陵」。
Ⅲ 如何評價康熙帝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從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螞旦穗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悶卜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遲斗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Ⅳ 康熙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康熙如果真的能再活500年,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不會由他改寫,而是他會改寫自己創造的歷史。如果康熙繼續執政,最大可能是,大清的衰敗起點不會延緩到咸豐,而是由康熙起始導致大清的速朽。
康熙再活500年的話,照樣被列強欺辱,歷史不會改變,以康熙晚年看,甭說活500年,就是活到80歲時,清朝會不會被推翻都難說。原因在於一個人活著不可能脫離自己存在的歷史背景。一個朝代的興衰是:替換前朝——平滅內外政權生存威脅——和平時期的吏治——動亂時期。
總體來說,康熙確實是一位明君,但卻不能將其神話為一心一意的為國為民,特別是大多數人福祉而艱苦卓絕地進行著戰斗的勇士。在清朝所有皇帝、掌游差權的統治者中,他們首先維護的都是自身、本民族特別是本民族中的皇族、貴族的利益,其次才是所謂的天下百姓。
康熙朝最大的問題是吏治。康熙幼年登基,親政前後中央有鰲拜,地方有三藩,兩方都是可奪愛新覺羅家族天下的勢力。,吏治的重點在於重才,誰能幫助愛新覺羅家保住天下,誰就是忠臣良將。對於品行如何,則不是真正的重點。由此,在這一階段,斗磨咐康熙對吏治抓得並不嚴,大多屬於光說不練的地步。在康熙為政的五十一年內,一二品高官(不包括索爾圖、明珠等政治斗爭過於明顯的案子)發生的貪污案共有20起33人。除了一個被罷了官的總兵外,沒有一人被殺。
康熙朝對於貪污的處決限額,開始為60兩,其後改為100兩到200兩空純,甚至到最後不公開的潛規則是千兩死罪。康熙二十年到康熙四十五年共解職、降級總督、巡撫48人,其中6人因貪污致罪。
但是這種好的形勢到了晚年產生了變化,到了康熙老年時期,由於國庫充盈以及年齡對貪官的消極態度日益嚴重。康熙五十年二月(1711年3月)說:「今天下太平無事,以不生事為貴。興一利,即生一弊。古人雲:『多事不如少事』。職此意也。馭下宜寬,寬則得眾。為大吏者若偏執己見,過於苛求,則下屬何以克當。」
在此情況下,貪官的膽子越來越大,比如百姓交稅糧1兩,有的貪官竟然加派到十兩十幾兩。向山西巡撫蘇克濟貪污四百多萬兩,按照千兩者死,夠死4000次了,但康熙卻「暫免其司」。表面是暫,只不過因為危害太大,康熙不過是照顧情緒而已。
Ⅳ 對康熙皇帝的評價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櫻察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遲兆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
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日本人對康熙帝極為尊重和推崇,翻譯了《聖諭十六條》,並且稱呼康熙帝為「上國聖人」。
二戰時期日本人研究異族征服中國的歷史,對康熙更加欽佩,認為:「清朝三百年的政績,也是靠它擁有像康熙帝那樣以衛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範帝王的地位,成為鞠躬盡瘁的賢能天子,才爭取到那樣難治民族(指漢族)的全面信任和擁護。
康旭皇帝後世紀念:
康熙帝死後葬於景陵。景陵位於清孝陵東側一公里處,建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景陵建築規制以孝陵為藍本,局部脊旦茄又有創新,如聖德神功碑亭內立雙碑。景陵的建築風格和喪葬形式為後世所效仿。
景陵內葬康熙皇帝、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後和敬敏皇貴妃,共6人。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愛新覺羅·玄燁
Ⅵ 我們知道《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那麼歷史上的康熙帝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康熙帝,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兵入關後的第二位帝王。我們看過《康熙王朝》,康熙帝在位期間,他平定三藩和西北之亂,平定西藏、青海、外蒙葛爾丹之亂,收服外蒙全境各部落,奠定清帝國的最大疆域。甚至在位期間七次下江南,體察民情,鞏固各民族間關系等等,印象中他是一位好皇帝。那麼在歷史上,康熙帝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第三,好學博聞,志向遠大。康熙帝一生苦研儒學,諸子百家、呂律、數理、醫學、自然學、佛教經論、道書,無不涉獵,推崇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編撰《古今圖告仿書集成》《全唐詩》《康熙字典》。不僅如此,康熙對西方傳播過來的文化也十分感興趣,並且好奇心特別重,也願意去學習,比如系和天文等方面的知識,他都有涉及。康熙還曾聘任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和張誠力科學顧問,為他講解自然科學、在清廷從事科學活動。
Ⅶ 歷史上的康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皇帝,中國古代最深遠想產物之一,他是一個人,也是一群人,在那個年代,以個人的意志能夠決定一群人的意志,那這一個人的意志裡面又包含著多少超越一群人的智慧,皇帝到底是難做還是好做,最後一任盛世的開創者康熙皇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親情方面十分缺失,是一個可憐的孤兒,所幸沒有失去祖母的愛。
作為一個國家的天子,是很難處理好自己子嗣之間的關系的,因為他們既是父子又是君臣,一方面皇帝希望自己的兒子快快成長好繼承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又害怕他們會篡權奪位。 康熙後期諸位皇子成年之後就構成了這個局面,親情在他們眼中已經盪然無存,更多的是為了皇位的你死我活,康熙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總的來說康熙不失去為一個好皇帝,但是他不是一個好父親,不是漢文化的完全繼承者,對漢族百姓的殘暴政策使得國家政權動盪不安,反清復明也是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