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博物館有哪些文物
山西博物館有哪些文物? 山西博物館文冊散物有:獸形觥、鴞胡姿族卣、彩繪蟠龍盤、彩陶罐、青釉托盞等。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濱河西路北段13號,前身為1919年創褲弊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此後屢次更名。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
獸形觥
商代,高21.5厘米,長24厘米,1976年靈石縣旌介村出土。酒器,整體狀如蹲獸。前有寬流,下承高圈足。蓋前端為龍首形,與上翹的流口扣合為頸,高浮雕粗角、尖耳,眉目突出,頸部起扉棱至蓋面中部;蓋後部作獸面,雙耳高聳;器腹前、左、右起扉棱,後有獸首形鋬。蓋部以雲雷紋襯托兩個獸頭,器身則以三條扉棱為中軸組成獸面主紋,口沿下飾昂首卷尾夔龍紋,圈足飾夔鳳紋,均以雲雷紋襯地。三層花紋。商代晚期青銅器精品。
鴞卣
商代晚期,高19.7厘米,口長徑12厘米,短徑8.6厘米,1956年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盛酒器,形如兩鴞相背而立。蓋為雙鴞首,環目,尖喙,彎眉,蓋中央置四阿頂方柱鈕,飾雷紋。腹作雙鴞身,子口微斂,垂鼓腹飾捲曲羽翼紋。身下為四爪,兩兩相背。蓋腹相合,兩鴞昂首背立。
彩繪蟠龍盤
新石器時代,口徑40.5厘米,高8.8厘米,1984年襄汾縣陶寺遺址出土。泥質黃陶,敞口,折腹,平底。內壁磨光,塗褐色陶衣,在其上以紅、白彩繪制蟠龍圖案。頭在外圈,圓眼,頭兩側突出如耳似鰭,張口露齒,長信外吐如麥穗。身向內卷,尾部在盤底中心,周身飾雙排鱗紋。該龍形實際以蛇為原型,綜合了許多動物的特徵為一體,表現出沉穩、神秘與威嚴,頗具禮器性質。屬廟底溝二期文化遺物。
彩陶罐
新石器時代,高45厘米,口徑35厘米,腹徑43厘米,底15.6厘米,1989年芮城縣金勝庄村出土。泥質紅陶,器表磨光。侈口,圓唇,短頸,寬肩,上腹突出,下腹內收,小平底,上腹部以黑彩繪以弧線和圓點等組成的花卉圖案。體型碩大,器形完整無缺。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典型遺物。
青釉托盞
北魏,通高6.7厘米,盞口徑9.1、足徑3.3厘米,托口徑15.3、足徑6.4厘米,1957年山西省太原市東太堡村出土。盞口微斂,圓弧壁,小餅足,足外撇,底略凹。托為淺曲腹,矮餅足,底內凹,施釉至下腹,托中心有托口。赭灰色胎,胎質較細。施青綠釉,密布大小不等開片。
山西博物院 佔地面積1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1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0000平方米。總平面採用了中國傳統的軸線對稱的構圖手法,東西軸線為主軸線,南北軸線為次軸線。4層高的主館位於主次軸線的交會處,形成對稱的格局。4座角樓襯托著主館。主館4層方正規矩,逐層向外斜挑,體現了古人「如鳥斯革,如羽暈斯飛」的審美取向。主館的主題形象,被賦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徵豐收喜悅,「鼎」象徵安定吉祥。
『貳』 山西博物院有什麼看點
山西博物院在當地乃至全國都很有名氣,它薈萃了山西文物的精華,藏品豐富,以歷史文化與藝術專題展為主題,貫穿了從遠古時期到現代文明的歷史,以獨特的布局和燈光,使展品顯示出獨特的色彩和光澤,質感十足,五彩斑斕,演繹出獨有的古韻色彩。
這里擁有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屬於小而精的博物館,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石刻、壁畫、彩塑等文物,應有盡有。尤其是四樓的壁畫,古色古香,擁有濃厚的歷史氣息指肆,當您置身於其中,猶如穿越到古代的歷史長河中一般,令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叄』 晉城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晉城博物館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城區鳳台東街與文博路交叉口西北角,是一伏段圓座地方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原稱晉城市古建築藝術博物館修建。博物館外觀設計為現代建築,採用傳統燃運建築的重檐、翼角模式,四角攢尖玻璃屋頂。總佔地面積1.6公頃,建築面積10282平方米,總投資1641萬元。博物館共有四層,被分為陳展區、庫區和設備區。館內有展廳10個,面積三千平方米。
晉城博物館的正立面,由上到下全部採用了高透光性玻璃幕牆做裝飾,強調了主入口,隱射了建築的晉城博物館功能分區,豐富了室內中庭的空間,隱喻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黃河文明,讓建築進一步滲入了文化的內容。
晉城博物館的空間高級設計上也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基本利用了已形成的地貌,利用環境再造環境。建築總體採用了院落遞進的手法,逐級向上,一步一景。
除展廳之外,博物館還有前廳、序言大廳、貴賓接待廳、學術報告廳、青少年教育課堂、休息吧等其它公共設 施。庫區設文物庫房12間,面積800多平方米,還有功能完善的文物管理、保養和修復等技術用房10間,館內現設辦公室、保缺塌衛部、群工部、保管研究部和展覽服務中心等機構,由晉城市旅遊文物局管理。
『肆』 山西博物院二樓文明搖籃是什麼意思
山西博物院二樓文明搖籃是文明發生發育之處,特點是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地方人文特色突出。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濱河西路北段13號,前身為1919年創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新館於2001年8月10日奠基開工,2004年竣工,定名為山西博物院。
山西旅遊景點介紹
五台山位於山西東北部五台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門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台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鬧羨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逗彎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王家歸來不看院名副其實,無人不被它精湛山行的雕刻藝術,大氣的空間格局深深吸引。這座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的晉商大院,是由靜升王氏耗費半個世紀修建而成的豪華住宅。王家大院由高家崖紅門堡組成兩個相對封閉的院落,兩院之間由一座細長的橋騰空連起,其餘又由無數四合院組合而成。
『伍』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山西博物院門票預約山西博物院開放時間
太原是擁有著2500年的建城歷史,深厚的人文歷史積累,太原文化底蘊深厚。想要了解過往的太神好原,自然是走向城市的博物館,今天來跟大家走進太原市內最值得游覽的,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山西博物館。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後停止入館)
每周一、農歷臘月三十、下月初一閉館
市民憑身份證領取門票,當日、當次有效
團體參觀可提前電話咨詢:0351——8789555
停車場:由北門或東門進入,西門只允許行人和自行車進入
講解:可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或是租賃導覽機器(100元押金)
20人以上團隊參觀須提前預約,電拿瞎正話0351—8789555。
山西省博物院陳列以消悔「晉魂」為主題,由設文明搖籃,夏商遺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七個歷史主題展館組成。
博物館中都是實物展示,這非常的考驗博物館的設備以及保存方式。
山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西周時期的兩件「鳥尊」青銅器。
非常珍貴的寶物,風格迥異。
接下來每一層都去看看。
一層常年是臨時的展廳,主要是一些別的地區的文物展覽。
二樓,基本陳列都是以「晉魂」為主題的。
裡面還會涉及到商夏晉國以及明清時期的內容,其中涉及到7個歷史文化專題以及5個藝術專題。
在博物館中還有仿品的鳥尊,是花瓶鳥尊,感覺非常有歷史價值的。
山西博物館本身建築就恢宏大氣,設備先進,裡面還有微信語音導覽,晉國霸業的青銅器和佛國遺韻以及土木章華部分超級推薦去看看。
主館共有四層,一層大廳設有總服務台,第二、三層設有歷史文化專題展,第四層設有藝術專題展。
進入二層,站在晉國霸業幾個大字前,歷史古樸感非常強烈,就是電影大片的感覺。彷彿進身入於若千年前禮樂那樣的時代。
單個的青銅器上都可見到雕刻精美的圖案,看著那些象形的東西,感覺最近曾經的生活圖景。
佛國遺韻,千手觀音,青銅製作,嘆服,古代匠人的完美鑄造。
此為鳥尊,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
以鳳鳥為主體造型,在鳳鳥的腹背上有一隻小鳥,用作鳥尊器蓋上的捉手。
有時候館內還會舉辦臨時展覽,具體展覽內容和時間可以關注官網:http://www.shanximuseum.com/exhibition/。
『陸』 山西博物館十大藏品
山西博物館十大藏品: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新石器時代陶鷹鼎、商後母戊鼎、西周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九龍九鳳冠、四羊方罐、鳥尊。
山西,一個歷史尤其悠久的地方,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前棗
最早可以追溯到「女媧補天」的傳慧絕拆說,女媧補天正是發生在山西這塊中宏旁原之地上;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山西則是黃帝、炎帝兩者活動的主要地區,毫無意外的是堯、舜、禹也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
大唐王朝時期,唐太宗認為山西是「龍興」之地,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沒錯就是「北京」。山西博物院作為山西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據統計,山西共有國寶級文物12件(組),其中10件(組)藏於山西博物院。
藏品鳥尊:
高39,長30.5厘米。出土於山西省曲沃縣和翼城縣交界處的天馬。古代祭祀禮器中有所謂的「六尊六彝」,「鳥尊」即為其一。尊作佇立回首的鳳鳥形,頭微昂,圓睛凝視,高冠直立。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緻豪華,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
『柒』 山西博物館二樓展品的意義
山西省博物院像一個倒置的指盯金字塔,一層層的。展品從二樓開始。二樓是"文明的搖籃" 、 分享自「美篇」 2020年5月2日 山西唯念和博物館高物三樓展品,山西博物館展品介紹當日...
『捌』 都說「五千年中國看山西」,最近想去山西博物院,哪些展品值得看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五千年中國看山西」。作為國內地上歷史保存最為完整的省份之一,從古人類文化遺址到帝都古城,從寶剎禪院到石窟碑碣,山西有兼備古今、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
如果想一日之內看遍華夏五千年,一定要去山西博物院!
除了上面說到的兩個博物院、博物館,太原市內還有很多個不錯的博物館、美術館值得一逛,列出幾個推薦大家去看。
太原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館、太原晉商博物館和太原老車文化博物館。
『玖』 山西省博物館
山西省博物館是是我國建館時間較早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之一,位於太原市東南隅的文廟。1918年籌建,1919年正式開館。原名山西省教育圖書博物館,1933年改稱山西省民眾教育館,1949年改為山西省圖書博物館。1953年與太原市文物館合並,正式定名為山西省博物館。
館舍占據太原文廟和純陽宮兩處明、清古代建築群,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館本部太原文廟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佔地31000平方米。中軸線完整地保留了文廟原有建築格局,院心寬廣、古木參天。展區佔地18000平方米。 星門內東、西展廳用於引進或自辦各類臨時展覽。大成門內設有館藏書畫陳列廳、館藏青銅器陳列廳和館藏精品陳列廳等,輪換陳列館藏文物精品。
該館收藏有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自然標本10萬余件。其中一級品 443件,著名的有侯馬東周盟書。侯馬盟書主要記載晉國貴族趙孟在戰勝政敵以後,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利用盟誓來約束戰敗黨羽的情況,對研究春秋晚期政治斗爭、宗盟制度具有重要價值。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的平斛是除嘉量以外僅有的莽量標准器,容水19300毫升,比嘉量僅少容797.5毫升。重要藏品還有商代青銅龍紋觥、戰國錯金豆、漢代胡傅溫酒樽、北宋開寶藏和福州鼓山大藏經、宋代抗金文獻、元代王淵桃竹錦雞圖和明代水陸畫等。
基本陳列設在文廟東西展廳和大成殿內。有山西古代史、山西近代史和山西革命史陳列,陳列面積約2000平方米,陳列文物1000 件。古代史陳列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部分,比較系統地反映者鋒出山西歷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概況。陳列有襄汾丁村舊石器文化,侯馬出土的東周盟書、陶范工藝、青銅器和三晉貨幣,北魏木板漆畫、陶俑,北齊武士俑和青釉壺等文物。
近代史陳列主要反映山西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事跡。陳列中有太平軍北伐路經山西和義和團在山西的活動,有山西人民的爭礦運動,有交文慘案和辛亥山西起義等。
山西革命史陳列分第一、二次國悉芹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主要內容有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政治家高君宇受李大釗指派在山西建立黨團組織和促進山西國共合作的史跡;有黨中央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山西創建晉察冀、晉冀魯豫和晉綏三大革命根據地,並取得首戰平型關、粉碎九路圍攻、百團大戰和沁源圍困戰等重大戰役的勝利事跡;有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創建犧盟會和決死隊抗日團體和武裝的革命斗爭事跡以及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徹底摧毀閻錫山反動統治的事跡。陳列的珍貴文物,主要有山西人民聲援「五四」、「五卅」運動的宣言和傳單,紅軍東征時贈送洪洞白石小學的風琴,民兵自製的榆木炮、擔架和雲梯,以及太原戰役中參戰軍隊集體榮獲的錦旗及革命烈士劉胡蘭和尹靈芝的革命斗爭事跡和遺留文物。
該館在市內五一廣場西北隅純陽宮還有一個歷史文物專題陳列。純陽宮俗稱呂祖廟,是供奉唐代道士呂洞賓的地方,創建年代不詳,明萬曆年間 (1573~1620年)重修。館內設陶瓷、青銅器、貨幣、琉璃、雕塑、書畫、刺綉、琺琅、碑帖、漆器等10個專題,分21個展室,共800多件展品。該館還經常舉辦一些有關歷史、考古、文物和自然標本等方面的專題展覽。
該館出版的大型圖冊有《太原壙坡北齊張肅俗墓文物圖錄》、《山西石雕藝術》、《傅山書法》、《右玉水陸畫》和《山西出土文物》等。
山西省博物館是以古代建築為依託的現代博物館,展區在充分保留其特有的古建築風貌的同時,力求內部設施的現代化。多種功能的展廳照明系統,嚴密安全技防網路,文物檔案資料的計算機管理,完備的觀眾服務設施等,極大的方便了觀眾的參觀需求。館內多功能報告廳配備有各類電教設備,是開展學術交流的理想場所。2500平方米睜嫌畢的國家文物庫房,根據不同質地文物的不同要求,進行人工溫、濕度監測,為收藏和保管各類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護環境。
山西省博物館保管收藏了山西省社會徵集、捐贈和出土文物10萬余件(組)。其中,以龍形觥為代表的殷商北部方國文化的石樓銅器群、晉國鑄銅器、候書盟書、北朝造像、宋金山西窯燒制瓷器、國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代水陸畫、明清民間藝術品和三大抗日根據地的抗戰文物等均為國內重要收藏品。 山西省博物館建館80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50年,始終堅持博物館的徵集收藏、科研保護和宣傳教育職能 ,努力服務社會。先後舉力了各類陳列展覽160餘個,成功地組織或參加由國家文物局組編制的出土文物展覽20餘個,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館藏的文物珍品也曾作為山西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後在美國、日本、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加拿大、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展出,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山西省博物館目前已經遷址至太原市汾河公園西岸、濱河西路中段的新址。
『拾』 走進山西博物院——海量硬核瑰寶,把山西的歷史從史前看到明清
能保存文化和故事的地方,就是博物館。
到一個城市 旅遊 ,必須要抽時間去看下這個城市的博物館。俗話說「地下文物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早就對山西博物院神往已久,前一段時間去太原,第一站就去了山西博物院,在山西博物院里,對於山西的 歷史 和人文,能夠得到最全面的了解。
憑身份證取票,免費參觀。
博物院主館外觀如斗似鼎。
這是從中央大廳仰視看到的穹頂。
去年央視的《國家寶藏》播出了「根系三晉,貫通5000年華夏文明」的山西博物院。展現了侯馬盟書、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木板漆畫三件國寶。
山西博物院主館共有四層,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第二、三層設有 歷史 文化專題展,第四層設有藝術專題展。
我逛博物院可是認真做記錄的,藏品非常豐富豐富,下面就跟著我從第一層開始,把每個展廳看一看,完整地了解山西博物院吧。
按照時間順序來,第一個展廳是「文明搖籃」。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華夏腹地,山川秀美,氣候適宜,是中國遠古人類和文明的搖籃。
這是鎮館之寶——鳥尊。
鳥尊出土於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內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據考證,這件國寶的擁有者,是改唐為晉的第一代晉侯——燮父。
鳥與象,是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尤為晉人鍾愛。大鳥回眸,小鳥偎依,巨象縮首,構思奇特,想像卓絕,華美的造型藝術和精巧的實用功能組合於此尊,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晉侯鳥尊高39厘米,長30.5厘米,寬17.5厘米。自出土以來,它就備受人們關注,因為當時晉侯墓地114號墓曾經被盜墓者破壞,而鳥尊出土的位置比較接近盜洞,出土時鳥喙出現殘缺,鳥尊尾部大象鼻子的中間部分也出現缺失。正是因為這關鍵一段的缺失,自鳥尊出土以來,關於象鼻究竟應該是向內卷還是向外翻,爭論從未停止,為鳥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山西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之一,戲曲舞台遍布村鎮,戲曲文物豐富多彩,有著「中國戲曲藝術故鄉」的美譽。直到今天,我們仍能通過磚雕領略到異彩紛呈的戲曲文物遺存和經久不衰的戲曲藝術傳承。
其中最具有代表的社火表演磚雕十分生動活靈活現。
「晉商」稱富海內名聞天下,成為中國明清時代最重要的商幫之一。清末,晉商作為封建王朝體制下的民間經濟集團,隨著 社會 政治經濟體制的巨變而走向衰落。
清道光年間(19世紀),晉商創辦「票號」,構築起了四通八達的金融匯兌網路,使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為一體,執金融界牛耳近百年。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兩漢之際傳入中國 。
南北朝 社會 動盪,佛教成為亂世百姓的精神寄託,經帝王顯貴推崇,熾烈傳播,隋唐達到極盛。與之相應,佛教藝術發展迅速,輝煌迭現鍵畢。佛教作為中國雕塑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歷時漫長。石雕和彩塑佛像,金銅造像,經久不衰。
山西古代的佛教雕塑作品,大多是石窟和摩崖石刻,最典型的代表是享譽中外的雲岡石窟,還有很多隱於鄉間古剎的各種佛像。山西博物院為了營造讓觀賞者如穿越千年,如站在石壁下看佛之感,一部分展廳就將佛像放置在人造的石窟中,加上柔和的燈光,讓遊客得見千年的風霜,世道的變遷,難以磨滅人類永恆的追求。
這里展出的的中國古代錢幣,品類豐富,綿延有序,再現了棚伏中國古代貨幣產生與發展的 歷史 軌跡,從最早的貝幣到銅幣、鏟幣、金餅,窮人看不懂這紛亂的方圓世界。
這里展出的是從春秋戰國至明清,在山西出土的各種精美玉器、珠寶飾品、蜜蠟、瑪瑙等。
山西素有「中國建築寶庫」的美譽,現存歷代古建築18000餘座,成為 歷史 變遷的見證。中國古代建築以土木結構為主體,無論是單體建築還是園林傑作都凝聚著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精華,是全人類的珍貴遺產。
土木華章展示了大量結構稿和芹精巧製作精細的古建築模型,其:東如大殿、南禪寺大殿、魚沼飛梁、華嚴寺大雄寶殿、崇福寺彌勒殿、邊靖樓、懸空寺、佛宮寺釋迦塔。
接下來要造訪恆山懸空寺,看到這個模型內心還有點小激動。
應縣木塔,也叫釋迦塔,是這趟山西之旅的必去景點。
逛山西省博物院,三晉大地歷經數千年所沉澱的文化藝術瑰寶竟如此豐富,無愧於民族之魂 。這里幾乎把山西的 歷史 從史前講到了明清,不要門票,如果對 歷史 很感興趣或者想帶小孩前來是個很不錯的打算。所有展廳仔細看一遍,得用上半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