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泰州千禧家園小區周邊配套怎麼樣
千禧家園小區地址:海陵區揚州路。點擊查看更多:千禧家園小區詳細信息
② 招賢鎮的歷史面貌
招賢鎮:位於城西26公里處。北通閣頭寺,丈八寺。據傳,唐貞觀時,在此設館招賢,故名「招賢」。清乾隆時,有店鋪、作坊數十家。擾派民國初年,街坊遭匪焚燒了大半,剜民國十九年(1930)重建集市,次年又建立糧食集兩處,相繼辦起葯橘李段鋪、雜貨鋪、油坊、燒坊等,到民國三十年(1941),鎮上有街坊200多間,葯鋪5家,客店4家,布匹百貨兩家,油鹽雜貨鋪4家,還有飯館,酒店,肉架子,籮籠圓譽,鞍場,鐵業鋪子,油坊,豆腐坊,糧食集等。
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一直是區、鄉地方政權機關的所在地。近年來,逐步建設,街道向南延伸了一里多,大橋西段又增建了學校,郵電所,食品站等單位,街道呈「人」字形,佔地面積380畝,房屋建築面積11720平方米,其中磚木結構6680平方米,磚土木結構5040平方米。1978年通了高壓電,抽水、磨面、榨油、修理業等用電作動力。1984年全鄉群眾集資六萬元,在鄉政府南側修建舞台一座,鋼混梁,磚體牆、馬賽克瓷片貼面,建築面積320平方米。先後辦起了木器廠,磚瓦廠,修配廠,糕點加工廠,貿易貨棧,油坊,豆腐坊,縫紉,理發等服務行業。有幼兒班,小學,中學(六十年代到七十代設有農業中學、高中),文化站,電影隊,放大站,有地段醫院,診所,葯材商店,派出所,郵電所,食品站,獸醫站等20多個單位,半農半商的個體戶開有鐵業,木業,修理,小百貨,飯館門面12家。常住總人口736人,其中農業人口535人。
③ 泰州詳細的公交線路。有誰有嗎
1
泰州東站-江都宜陵
東站、三人租啟腔醫、西壩口、西站、九龍橋、九龍副食品市場、周家樓、王家河、張倪庄、宜陵
2
景光小區-蘇北廣場弊衫
景光小區、海光新村、招賢橋、揚橋鋼廠、東站、斜橋、師范、七里橋、蘇北廣場
3
泰州東站-野徐鴻泰集團
東站、三人醫、西壩口、肯年橋、陵園路、電視塔、二人醫、張家堡、客運中心、周山河、許伍、寺巷鎮、湯聯
4
響林庄-麒麟村
省牧校、春蘭賓館、迎春小區、東站、三人醫、月城廣場、沈毅中學、五一商店、森南菜場
5
西壩口-田河
青年橋、陵園路、電視塔、二人醫、客運中心、寺巷鎮、刁鋪、立交橋、許庄鎮、田河鎮政府
6
迎江橋-世紀聯華
迎江橋、揚橋、鋼廠、東站、三人醫、西壩口、青年橋、電視塔、濟川路、世紀聯華
7
西壩口-江都東野村
月城廣場、東河公園、梅園、一人醫、二職中、西門橋、景光小區、安居苑、九里溝、鮑徐、大壽、西壽
8
客運中心-省泰中
客運中心、電信大廈、人醫南院、升仙橋、二職中、航海、景光、海光新村、西站、招賢橋、西壩口、大蓮橋、城東小學、城東中學、省泰中
9
世紀聯華-茶庵橋
世紀聯華、一人醫、石油公司、青年橋、西壩口、東車站、東進小區、師范學校、七里橋、溫泰市場、蘇北廣場、泰東鎮政府、泰東收費站
10
客運中心-蘇北廣場
花園假日、市政府、沁蓮小區、人醫南院、電視塔、二人醫、城東小學、梅園、省泰中、春蘭賓館、東站、師范學校、溫泰市場、蘇北廣場
11
客運中心-口岸站
周山河、寺巷鎮、三旗、刁鋪、高港區政府、口岸加油站
12
西站-石橋
西站、招賢橋、沈毅中學、西壩口、青年橋、電視塔、新高橋、人醫南院、客運中心、寺巷鎮、小王村、大華村、大王村
15
交通局-九龍鎮
西站、招賢橋、沈毅中學、西壩口、青年橋、電視塔、新高橋、人醫南院、客運中心、寺巷鎮、小王村、大華村、大王村
16
西站-野徐鴻泰集團
西站、招賢橋、沈毅中學、青年橋、電視塔、科技大廈、塘灣鎮、白馬鎮政府、姜寺路口、野徐鎮
17
口岸鎮政府-白馬農場
口岸中學、口岸車站、口岸加油站,虹雨商城、刁鋪新大街、解放路、旭光、大豐、屠橋、太平、蔣庄
18
高港區政府-北沙
口岸車站、向陽南路、龍窩、永正、福勝、堂圩、上橋、永安村、永安大橋、勝利村、盤頭、永福、北沙
19
口岸鎮政府-蔣庄
口岸中學、口岸加油站、刁鋪虹雨商城、刁鋪新大新、解放路、旁陪旭光、大豐、屠橋、太平、蔣庄
20
高港碼頭-揚灣港
向陽路、口岸車、北揚橋、合樂、天如小學、高港大工業橋、揚灣閘
21
田河大橋-田河大橋
加油站、口岸車站、向陽路、高港區政府、虹雨商城、立交橋、許庄、南馬、西徐、田河
26
錦綉花園-東進小區
錦綉花園、一區、蓮花菜場、世紀聯華、國泰賓館、一人醫、喬園、、大林橋、青年橋、西壩口、東站、斜橋、東進小區
28
交通局-客運中心
交通局、人民法院、蓮花小區、市黨校、國泰賓館、區政府、月城廣場、青年橋、西站、海光南村、華林裝飾城、明珠小區、二人醫、客運中心
④ 什麼叫斷橋來相會
斷橋相會的典故出自白蛇傳也就是連續劇白娘子傳奇。斷橋在杭州的西湖,許仙和白素貞在斷橋上相會。
⑤ 泰州西站的姜堰班公交車沿途經過那些站點啊
泰州-姜堰專線 (泰州西站->姜堰汽車總站)
從泰州西站乘坐 泰州-姜堰專線 (經34站、2小時05分)至 姜堰汽車總站
途徑35站:
泰州西站、招賢橋、沈毅中學、西壩口、金鷹、泰州老東站、斜橋、師范學院、試采大隊、溫泰市場、蘇北廣場、泰東醫院、民興中學、西石羊、航星公司、東石羊、蘇陳賓宴兆館、蘇虛碧陳中學、大家會、宋燈、馬寧、汽配城、溱潼灣口、華東五金城、揚州路、溱湖大道、馬晌譽租廠小區、姜堰市政府、恆盛小區、皮研所、農工商超市、新市民廣場、人民橋、姜堰賓館、姜堰汽車總站
⑥ 泰州森南新村小區周邊配套怎麼樣
森南新村小區地址:海陵區江州北路。點擊查看更多:森南新村小區詳細信息
⑦ 招賢鎮的介紹
招賢鎮的浙江省常山縣的一個下轄鎮。地處常山縣東部,屬衢州中部地帶,東與柯城區航埠鎮,柯城區溝檔磨溪鄉交界,南靠江山市大陳鄉,西與本縣青石鎮接壤,北與大橋頭鄉、東案鄉毗鄰,320國道、杭金衢高速、黃衢南高速、衢常鐵路穿境而過,素有常山「東大門」之稱。自古以來招賢人傑地靈、商賈雲集,更有千年古鎮之美譽。境內有「樊氏大宗祠」、「古縣遺址」、「箬溪泉水」、「招賢古渡」等名勝古跡。鎮內水陸交通便捷,集鎮距衢州市區16公里,320國道、衢常鐵路穿境而過,黃衢南高速公路經過招賢,掘棗並與杭金衢高速公路形成對接,常山江水運為四級航道。文化、教育、衛生、通訊、金融等各項功能齊全。截止2009年底,全鎮農戶10097戶、人口32620人,鎮黨委下轄3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34名行散斗。全鎮勞動力19834人,耕地面積14332畝,林地面積41893畝。2009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50元。
⑧ 泰州有什麼靈異的地方嗎
泰州七大「鬼地方」
一、龍王廟
不知道泰州人為什麼把殯儀館叫做「龍王廟」,這個地方跟龍王有什麼關系?但把它排在「鬼地方」之首應該沒什麼懸念。圍繞它發生的離奇故事也不勝枚舉。
二、人民公園
眾所周知,那裡原來是亂葬崗,由於開發商都不肯買這塊地,所以才建了公園的。而且公園建得也很奇怪,在高處看下去,就像兩個連在一起的墳包,什麼時候都顯得很蕭條。不要說晚上,就是大白天走在這里都覺得怪怪的。
三、東城河宴源
東城河邪門得最真實。每年都有一兩個人葬身河底,而且都是血氣方剛的青年,傳說是祭了河底的那口大鍾了。城河兩邊樹木陰森,更烘託了恐怖氣氛。
四、招賢橋
這座橋因為靠近龍王廟,是靈車的必經之地。橋面上經常散落著冥紙、元寶之類的東西。那時候早上上學從這走,空氣中都彌漫著紙錢的氣味。98年的時候,這里還發生了一件真實的恐怖事件:幾個踢球的小孩把球踢到橋下草坪里去了,於是就下去撿,棚伏結果發現一個黑色旅行包,打開一看,裡面一個怒目圓睜的死人頭!此事在當時的小城引起過極大轟動,各種版本的傳說一時風起雲涌。
五、西門橋
雖然在烈士陵園附近,但並不十分邪氣,大概烈士們生前都很正氣吧,關於烈士陵園的傳說並不很多。我僅聽過一個版本,說景光小區一個老頭晚上睡不著就出去散散步,走著走著就到了陵園路,看見昏暗的路燈下有人在下棋,就湊上去看,其中一人就讓給老頭下,老頭是個棋迷,也就沒有推辭。也不知道下了幾盤,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坐在陵園裡面的一棵樹下,手裡還拿著顆石子,地上畫著棋盤。散落些石頭瓦礫,儼然是昨晚的殘局。
六、蓮花三號區
好像這個小區剛剛建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多傳聞,流傳最廣的是這樣兩個:一是四樓主婦發現樓上老是燈火通明很吵雜,怕影響孩子學習,就想跟樓上人協調一下,可白天從沒遇到過樓上的。有一天晚上她實在忍無可忍就跑到樓上去敲門,一敲裡面就安靜了。她想,也算自覺,就下樓去了。可是幾天之後又是如此。她很生氣,心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啊?就悄悄躲到門口,朝防盜門的縫隙里一瞧:天!四個沒頭的人圍成一桌打麻將!
還有一個故事是,一個小女孩晚上在家寫作業,書桌對著窗口,突然看見一個老太太看著她笑,她就把這事告訴了媽媽,媽媽正忙著做家務,就說:「窗外有人對你笑有什麼奇怪的?大概是過路人吧。」等她到廚房才想起來,她們以前的房子拆遷了,現在住的是5樓!
七、師范學校
十年之前,師范學校南面是一片美麗的桃花林,樹下是一個個年代久遠的墳塋;西面是黨校,文革期間不少人在這里成了冤魂。組建大市後,黨校遷到了鼓樓路,師專吞並黨校的地盤,連同那片桃林。接著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先是拆了那邊的一座炕坊(專門孵小雞小鴨的地方),挖出幾百條各種各樣的蛇來。然後在桃林那邊打地基,挖出幾百具發黃的骸骨,我表弟放學從那邊走,還撿了根大概是腿骨回家,冷不丁塞到我衣袖裡,當骨頭接觸皮膚的那一瞬間,陰冷的感覺讓我脊背發麻。姑姑狠狠地揍了表弟,給我們一人一個護身符並且燒了很多紙錢,我還是連續做了很多天惡夢。
後來,那地方成了操場晌和態,一個男孩和女朋友晚上在橡膠跑道上散步,當他低頭准備吻那女孩時,卻看見了一張陌生的、蒼白的臉,他嚇得撒腿就跑,後來……後來也不知怎樣了。
⑨ 關於紹興的橋文化,還有紹興橋的故事
纖道橋:
橋在紹興縣柯橋鎮阮杜間,與蕭紹運河平行,俗稱百孔官塘,又稱鐵鏈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長達386.20米,共有115跨,每跨凈垮2米左右,橋面用三條石拼成,寬1.50米,橋墩用條石干砌,墩厚1.5米,橋底一般都接近水面,只有東端第四十五垮較高,以通小舟。該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橋頭兩端各設茶亭一座。這種橋全國其他地區未曾發現過,紹興該橋頗多,有長達1--2公里的,目前還有樊江的貫虹橋和二處殘跡,一處在錢清附近,一處近紹興城。
1983年紹興市文管會己把該橋整修一新。
八字橋:
位於紹興城區八字橋直街東端,處廣寧橋、東雙橋之間。
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南宋寶佑四年(1256)重建,「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 橋以石材構建,結構造型奇妙,八字橋陸連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鑒湖之水,北達杭州古運河,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這里位處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點,橋呈東西向,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橋,三向四面落坡,共中二落坡下再設二橋洞,解決了復雜的交通問題。橋面條石並列,長4.85米,橋高5米,凈跨4.5米;橋面寬3.2米,橋東西長27米;橋東的南北向落坡各為12.4米、17.4米,橋西的南向落坡為l4米,西南落坡17米。橋上置欄,望柱頭雕覆蓮。橋合石壁式,高4米,東西兩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時寶——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橋下石壁轉角處被纖繩磨出的痕跡,至今歷歷在目,可見當年舟楫之盛。
八字橋附近一帶,古民宅保存較為完整,政府巳作出保護規劃。八字橋作為我國最早的「立交橋」,越來越被海內外遊客所青睞和贊嘆。
廣寧橋:
該橋位於紹興市區廣寧橋直街東端,南北向,單孔拱形石橋、橫跨漕河,相傳此處本無橋。鄉人集資建橋,來往百姓,廣受其惠,故名廣寧橋。
廣寧橋始建於南宋高宗以前,至明萬曆二年(1574年)重修。站在橋上可見城南諸山。橋心正對大善寺塔與龍山,為極好的「水上」對景。自南宋以來,一直是納涼觀景之處。明修潔士朱亢宗曾作詩懷古惆悵:「河粱風月故時秋、不見先主枯游曳杖游。萬疊遠青愁對起,一川漲綠淚爭流。」
橋為七邊形拱橋,全長60米、寬5米、高4.6米,凈跨6.10米、兩邊備有20級石階。24根橋柱都雕以荷花。雄健厚實。柱板花紋,幽雅大方。橋洞頂拱石上,刻著「鯉魚跳龍門」沒派銷等六幅石刻,甚為精緻,橋拱石上刻有招賢修橋的姓名。《紹興具志余輯》記有:「橋,方向東西,一圓洞,高三、四丈、長十餘丈,橋面廣度為二丈,上有石欄甚堅,有碑亭、是越中大工程」。
夏履橋:
據《吳越春秋》記:禹「乃勞身焦思,以行七年。聞樂不聽,過門不入,冠桂不顧,履遺不躡。」此遺履之處,後人感念。謂之「夏履橋」。
光相橋:
該橋在城西北,環城公路旁,因橋畔原有光相寺而得名。橋始建於東晉、清乾隆與嘉慶年間均重修過,靠橋端一根蓮花瓣望柱上刻著「隆慶元年(1567年)吉日重修。」(註:某系拱石上所缺之字)
該橋南北向,橫跨老城河,兩頭銜接上大路和下大路。系單孔半圓形石拱橋,全長20米,橋寬6米,高4.20米。橋兩端置垂帶,上設工字形座欄,每邊座欄均以羨鬧六隻覆蓮望柱相隔、未端置石鼓,石級橋面,兩邊各有21石級。每級均厚O.12米,寬0.50米。拱圈似縱向並列砌築(因縱向縫並不對直),似宋、元代橋梁。拱石有蓮花座圖案,上刻有「南無阿彌陀佛」,一塊拱石上還刻有「古有光相……至正某年五月吉日…·等等。橋拱四分之一處有獸頭橫系石兩根。在杜春生《越中金石記》中載有「光相橋題記」。
該橋為紹興保存得較好的石橋之一。對研究水鄉石橋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在紹興市區北海橋直街。
春波橋:
為清代重建的單孔石拱橋,拱圈為縱聯分節砌置,橋面縱坡很小,採用兩根石樑做橋欄。原為石拱橋,玲瓏雅緻。20世紀50年代改成水泥板橋。水泥粱板連接擱在兩岸石勘,細鐵桿作欄。長約5—6米,寬約3米。
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紹興人)曾有「惟有門前鑒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之句,故名春波橋,該橋座落在紹興市區都昌坊路魯迅紀念館不遠的禹跡寺前。
另說----又名傷心橋。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與前妻唐琬重逢於沈園,放翁感慨萬分,題下《釵頭鳳》一詞。40年後,年近古稀的陸游又到沈園,而唐琬早已憂郁去世,陸游觸景生情,賦詩兩首,其中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詩句,凄涼悲傷,令人斷腸。傷心橋也因此得名。
太平橋:
該橋在柯橋鎮的阮杜與管墅交界處,跨蕭、紹運河是一座一孔凈跨10米的石拱橋與九孔凈跨3.04米高低石粱橋相結合的多跨橋梁。總長24.20米、高7米,橋面寬3.40米,拱橋在南,為通航主孔,石粱橋在北,橋建於明天啟二年,清乾隆六年,道光五年相繼重建,現存橋建於咸豐八年(1858年)。橋頭有《重修碑記》等四塊,附近建有石亭,石牌樓。(已拆毀)。拱橋頂部「太平橋」三字清晰可見。拱圈為縱聯分節並列砌築的半圓拱,纖道沿拱腳貫穿而過,拱橋南端落坡中設平台,經平台折向東西兩面下橋。靠著拱橋的三跨粱橋較高,跨度較大,然後以三孔一組逐次下降,至北端與船碼頭相接,以便水運與陸運較好地銜接,全橋布局既利於排洪和兼顧眾多的大小船隻通航,也便於陸上交通,工程上省工省料。望柱,欄板,抱鼓上圖案雕琢精緻美觀。
周圍良田萬頃,水波漣漪,頗具水鄉特色。
都亭橋:
橋在今魯迅紀念館西南側,為紹興古橋之一,據《越絕書》記述,秦始皇東游(公元前210年)至會稽時,曾駕臨都亭,位於都亭附近的這座古橋,就取名為都亭橋。
題扇橋:
橋在今蕺山南面,長10米、寬3米、高7.8米的古石橋,相傳有一位窮苦的老婦曾在此賣六角扇,生意清淡。書聖王羲之見了,就在每把扇上都題了詞,並囑老婦提價出售,一時競相爭購,老婦也因此發了財。現在橋上還豎著「右軍題扇處」的石碑。
在宋嘉泰《會稽志》的「戒珠寺」條目中,載有「寺南百步有題扇橋,蓋賣扇老姥所居雲」,以此橋的由來說明該橋在晉時已存在。
迎仙橋:
迎仙橋位於新昌縣桃源鄉104國道邊,長29米,寬4.6米,凈跨15.6米,為近似於懸鏈線拱的古亂石拱橋。該橋在明萬曆《新昌縣志》有載。清代道光時,丁天松重修。
該橋的橋名源於當地的民間傳說。相傳東漢時吳縣青年劉晨和阮肇入天佬山采葯迷路。在劉門塢遇見了二位仙女,雙結伉儷。不幾日,劉、阮回鄉,世上已是其七世孫時代。此橋因劉、阮在此遇仙得名。真可謂:劉阮迎仙留橋名,懸鏈奇拱落夢境。茅公伏筆語驚人,有心圓夢天佬徑。
古橋專家茅以升在《中國古橋技術史》一書中預言:我國古代可能存在超時代的梁橋技術。迎仙橋填補了中國古橋技術史的空白,懸鏈線拱橋是二十世記六十年代世界先進橋梁科技。
玉成橋:
位於嵊州市谷來砩頭村,該橋與迎仙橋同屬近似懸鏈線型古石拱橋。該橋長12.15米、寬4.7米、高6.7米,拱高5.7米,建於清道光丙申(1836年),坑舉馬正炫建造。此橋系羅關洲繼迎仙橋後發現的第二座近似懸鏈型古石拱橋。據當地村民介紹,當時橋建成後,村民認為此橋拱曲線平坦,恐有坍橋之慮,提出妄作觀些,而拒付工錢,現存谷來馬氏家譜中,記有建橋史料。
咸寧橋:
位於題扇橋北,雙層石樑橋,橋名咸寧,可能此橋建於西晉咸寧年間。橋名寧字無丁,系宋朝以前的寫法。此橋在嘉泰《會稽志》有載。可定為宋朝以前的古橋。
杏賣橋:
橋在偏門外陸放翁的故里三山附近,橋名是附會放翁「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句而來。
虹橋:
橋在今西廓門外,曾有一名人少時曾在這里游泳,故又名浴龍橋。
雲門橋:
志書中記有淳化寺原名雲門寺,建於東晉義熙三年(408),寺門外有橋亭名麗句亭。嘉泰《會稽志》中的「雲門橋」條目中記有「雲門橋在縣東南三十五里,若耶溪南有仙翁鉤磯。宋考功之總詩雲:雁塔騫金地,虹橋轉翠屏。謂此自橋東百餘步又有小石橋,架亭其上,扁麗句亭。」這說明此寺前有二橋,橋可能與寺同建,到北宋淳化時二座橋肯定存在。同時指明了此橋為虹橋,即石拱橋。
跨湖橋:
馬太守廟在跨湖橋南,跨湖橋是通往該廟的必經之橋。馬太守廟建於唐開元年間,跨湖橋在唐開元時必然存在。此橋現已改建為現代橋。
謝公橋:
紹興謝公橋是單孔七折邊拱橋,全長28、5米。明代重修時保持原型,至今完好。嘉泰《會稽志》記有「謝公橋在新河坊,以太守謝公 囗 所置,故名。」嘉泰以前的紹興謝姓太守有:謝惠連(397——433)南朝宋代會稽太守。謝公橋當始建於南朝。因謝惠連在東晉末年只有21歲,不可能當太守,橋不可能建於東晉,謝惠連當太守應在南朝的宋代。所以謝公橋可定為始建於南朝宋代的古橋。謝公橋的橋拱上的捐款刻石文字的風格為晉代隸書風格。
蘭亭橋:
此橋在會稽通往諸暨的古道上,橋以蘭亭為名。現在原址建現代橋,橋頭的宋朝古道已被發掘,作為文物展示。
廟橋:該橋是通往錢武肅王廟的必經之橋,廟存在於五代,橋在五代時必然存在。此橋已拆建為現代橋。
龍興橋:
以龍興寺得名。該寺建於漢太始元年,唐代神龍二年稱龍興寺,橋與寺當同時建造龍興橋當建於其時。
楊橋:
曹操與楊修讀書處,橋因楊修得名。此橋應為三國時代的橋梁。
學堂橋:
朱買臣讀書處,當為漢橋。
司馬悔橋:
此橋現存,位於新昌縣桃源鄉。該橋名出自「唐司馬子微隱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的典故,橋在唐時已存在。
孟宅橋:此橋在上虞縣豐惠鎮。嘉泰《會稽志》載:「在縣東南一里三十步,漢孟嘗所居也。」此橋又稱還珠橋。北宋詩人華鎮有《還珠橋》詩:「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橋可能建成於漢,在北宋時仍在。此橋橋面已改為現代式,橋礅仍為古橋原物。
拜王橋:
建於唐、乾寧三年(896)的紹興拜王橋系單孔五折邊拱橋。據《越中雜識》記:「唐末,錢(繆) 武肅王平董昌,郡人拜謁於上,梁太祖即位於後封吳越王,故橋以拜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