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製作歷史大年表

如何製作歷史大年表

發布時間:2023-05-17 07:07:57

① 求知各位大神歷史年表應該怎樣做,怎樣的格

一、如圖:
先輸入部分空格,再輸入「項目」,按「Alt」鍵+「Enter」,再輸入部分空格後輸入「成績」,按「Alt」鍵+「Enter」,輸入「姓名」;
二、再點進行劃線,效果如圖:

② 怎樣做大事記年表啊,《史記》做大事記年表的格式是什麼,急,謝了

1.《三代世表》

此表起黃帝、迄共和。《自序》曰:「維三代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本於茲,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司馬貞《索隱》:「其實敘五帝、三代,而篇唯名《三代系表》者,以三代代系長遠,宜以名篇;且三代皆出自五帝,故敘三代要從五帝而起也。」後人大都肯定這一解釋。本表明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帝王世國號」為經,以顓頊、俈、堯、舜、夏、殷、周的世屬為緯,歸結到周武王代殷。從黃帝至武王十九世,明三代皆黃帝之後,表明了黃帝乃百世之本、各屬皆為黃帝子孫的大一統思想。後半部分從周成王開始,以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厲、共和的帝王世號為經,以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燕各諸侯為緯,表明在周王朝大一統的局面下開始分封諸侯。諸侯不列於《十二諸侯年表》前而列於《三代世表》之末,「明諸侯亦皆黃帝後也。」【4】概而言之,此表展示的是從黃帝到三代天下一統時代的歷史。汪越認為「讀《三代世表》以黃帝為主」【5】,是有一定道理的。

2.《十二諸侯年表》

《自序》:「幽厲之後,周室衰微,諸侯專政,《春秋》有所不記;而譜牒經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後之意,作《十二諸侯年表》。」此表起共和迄孔子卒。表分十四欄,以周的正朔為經,其餘十三欄為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吳十三國。《索隱》雲:「篇言十二,實敘十三者,賤夷狄不數吳,又霸在後故也。」大多數學者則以為魯象徵以《春秋》當一王之法,不在十二數內【6】。此表所要展現的是諸侯專政、五霸更盛衰的春秋時代歷史,社會如何由大一統而走向分裂。表序也明確指出:「厲王遂奔於彘,亂自京師始」,「是後或力政,強乘弱,興師不請天子。然挾王室之義,以討伐為會盟主,政由五伯,諸侯恣行,淫侈不軌,賊臣篡子滋起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孔子作《春秋》,「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此表序言非凡強調《春秋》之義,以顯天下一統之旨。因此,盡管周天子名存實亡,但本表仍以之為天下共主,這是繼續《春秋》的大一統思想。故汪越說讀此表「以周為主」。

3.《六國年表》

《自序》:「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強國相王;以至於秦,卒並諸夏,滅封地,擅其號。作《六國年表》。」此表起周元王,迄秦二世。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八欄,第一欄周,尊天下共主;第二欄秦,實際上是天下的主宰者,且此表依《秦記》而作,故秦不計在「六國」之內。其餘六欄依次為魏、韓、趙、楚、燕、齊,六國以外的侯國歸屬於滅亡它的國家欄內。從周赧王卒後,第一欄暫時空格,因秦未並天下。從秦始皇元年開始,此表進入第二階段,共七欄,第一欄為秦,其餘六欄為六國。從秦始皇二十七年開始,此表為第三階段,六國滅亡,通欄記秦歷史,至秦滅亡。此表展現了戰國時代歷史。而更突出地表現秦國由微弱到強大、到一統天下、到最終滅亡的全過程,故汪越說「讀六國表以秦為主」。司馬遷在表序中著重分析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原因,對秦國統一中國的歷史功績予以充分肯定,指出「世異變,成功大」,並對當時詆毀秦朝的不良風氣進行批評:「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概而言之,此表的三個階段是社會由分裂走向大一統的真實寫照。

4.《秦楚之際月表》

《自序》:「秦既暴虐,楚人發難,項氏遂亂,漢乃扶義征伐;八年之間,天下三嬗,事繁變眾,故詳著《秦楚之際月表》。」此表起陳涉發難,終於劉邦稱帝。從表的體例來看,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秦表,共九欄。第一欄為秦,時為天下主宰,其餘為楚、項、趙、齊、漢、燕、魏、韓。第二部分為楚表,共二十欄。第一欄為義帝,示為天下共主,其餘為項羽及其所分十八王。義帝被殺,第一欄內容空缺,因項羽未稱帝,不能升入第一欄。本表直到劉邦稱帝結束,表明天下由分裂到一統的歷史。尤為注重的是,此表的序言著重闡明了天下一統的道理,追敘了三代以來天下一統的艱難歷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蓋一統若斯之難也。」而秦楚之際:「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國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社會經過大起大落,終於走向漢家的一統天下,因此,序言結尾對漢的一統天下予以熱情歌頌:「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5.《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自序》:「漢興已來,至於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明,有司靡踵,強弱之原雲以世。作《漢興已來諸侯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終武帝太初四年,以高祖、惠帝、呂後、文帝、景帝、武帝歷年為經,以楚、齊、荊、淮南、燕、趙、梁、淮陽、代、長沙等諸侯國為緯,展示漢興百年之間諸侯王的廢立分削情況。表序論述了自周至漢武時封建制度的變化,主旨在於肯定景武之世的削藩政策。「輔衛王室」、「承衛天子」、「蕃輔京師」是諸侯的基本責任和作用。汪越說讀此表「以天子為主」。很明顯,本表的作用是擁護漢王朝的大一統,反對諸侯分裂。

6.《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自序》:「維高祖元功,輔臣股肱,剖符而爵,澤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殺身隕國。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此表在體制上有了新的變化,以高祖所封143個侯國為經,以侯功、高祖、孝惠、高後、孝文、孝景、孝武的年號、侯第諸項為緯,以見侯國分封的原由、次第以及在某帝時諸侯國的存亡廢立情況。表序的主旨十分明確:第一,總結失侯的原因。古代所封侯國,有的存在長達千餘年,而漢興以後所封百有餘人,至武帝太初時僅一百餘年,現存之侯只有五人,其餘「皆坐法隕命亡國」,究其原因,除了漢代法網嚴密外,更主要的在於諸侯國自身方面,即「無兢兢於當世之禁」;第二,此表目的是為當代提供借鑒:「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以諸侯的興衰為大一統的社會提供一面鏡子,避免再蹈復轍。

7.《惠景間侯者年表》

《自序》:「惠景之間,維申功臣宗屬爵邑,作《惠景間侯者年表》。」此表仍以所封侯國為經,以侯功、孝惠、高後、孝文、孝景、建元至元封六年、太初已後為緯,展示了惠景間93個侯國的存亡興廢情況。表序首先從長沙王起論,劉邦所封異姓八王多因謀反罪而相繼被誅滅,唯獨長沙王保全,後禪五世,以無嗣方絕,「為藩守職」,忠於漢室。表序接著總結惠景間所封侯國的類別:一是高祖時遺功臣,二是隨文帝從代來者,三是平定吳楚之亂的功臣,四是諸侯子弟,五是外國歸義者。五類人封侯的共同點也是忠於漢室。因此,此表的主旨仍是維護大一統政治。

8.《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自序》:「北討強胡,南誅勁越,征伐夷蠻,武功爰列。作《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此表以所封侯國為經,以侯功、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已後為緯,表列武帝時所封功臣73人。讀此表「以誅伐四夷為主」。從《自序》和表序明顯看出,此表所記侯國絕大多數是征伐匈奴、東越、南越等四夷的功臣。表序明言:「中國一統,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捲四海,內輯億萬之眾,豈以晏然不為邊境征伐哉!」盡管本表有譏武帝好大喜功之意,但主旨仍在於歌頌漢代大一統的政治,顯示了大一統社會向外輻射的強大威力。

9.《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

《自序》:「諸侯既強,七國為從,子弟眾多,無爵封邑,推恩行義,其勢銷弱,德歸京師。作《王子侯者年表》。」表序也十分簡短:「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慶,天下賴之。』」此表仍以所封侯國為經,以王子號、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為緯,表列武帝所封王子侯162人。前幾表中「侯功」一欄改為「王子侯」,說明這些人因王子而侯,也說明無功可言。從《自序》和表序來看,本表的主旨在於歌頌武帝採取「推恩」的方法,削弱諸侯勢力,鞏固中心集權。本表記王子侯不從高祖開始而斷自武帝建元,「以大封諸王支庶實始於主父偃策也」【7】。汪越說讀此表「以天子為主」。概言之,目的仍在於大一統政治。

10.《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自序》:「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唯見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賢者記其治,不賢者彰其事。作《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迄成帝鴻嘉元年。據《集解》、《索隱》,武帝天漢以後為後人所續。此表以高祖、惠帝、高後、文帝、景帝、武帝之年為經,以大事記、相位、將位、御史大夫位四欄為緯,展現漢興百年之間國家大事以及將相變化情況。「大事記」一欄是整個漢代社會歷史的一個縮影,要了解漢代社會,不能不讀「大事記」。此表雖無序言,但《自序》已說明此表目的在於頌揚賢相良將。因為賢相良是代替天子執行命令,是「民之師表」。《匈奴列傳贊》曰:「欲興聖統,唯在擇任將相哉!唯在擇任將相哉!」《陸賈傳》中陸賈說:「天下安,注重相;天下危,注重將。將相和調,則士務附;士務附,天下雖有變,即權不分。」可見相、將是國家安定的關鍵所在。鞏固大一統天下,內要靠相,外要靠將。因此,本表雖然沒有直言大一統天下政治,但從總體上看,「大事者,天子之事也」【8】,「以大事為主,所以觀君臣之職分」【9】,也體現了大一統的政治社會。

此表還有一大疑案,即「倒書」。凡將相名臣之死、罷、薨、卒、抵罪、免、自殺、斬等內容,均提升一欄倒寫於欄目內左下方。司馬遷為什麼要倒書,歷來有不同意見,本文暫不論述。

以上分別說明了《史記》十表的主旨,可以看出,每個表的設立都是與大一統的政治有關。下面再將十表綜合起來加以分析,更看出它們的共同主旨。

首先,從十表的歷時性來看。

十表總的時間流程是從黃帝到漢武帝。黃帝是作為大一統的象徵,被列入開篇。隨著這個時間流程,我們看到,社會發展的總趨向是由分裂到統一。《秦楚之際月表序》總結三代至秦統一天下的歷程:「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德洽百姓,攝行政事,考之於天,然後在位。湯武之王,乃由契、後稷修仁行義十餘世,不期而會孟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可,其後乃放弒。秦起襄公,章於文、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以德若彼,用力如此,蓋一統若斯之難也。」此後又經過滅秦、滅楚等劇烈變化,迎來了漢代的一統天下。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盡管統一的歷程十分艱難,但中華民族有著頑強的毅力,經過血與火的戰爭,最終還是走向統一。「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10】,天下一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假如把三千年的歷史比作一條河流的話,那麼,黃帝是站在河流的起點,標志著大一統的開始;此後雖有許多曲折,但總的方向不變,秦始皇時,掀起了一個大的波瀾;到漢代時,尤其是武帝時進入大一統的鼎盛時代。司馬遷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極目遠眺,渾觀其一派落九天的壯闊景象。他審閱河流的來源、寬窄、流向,相信它永遠朝著大一統的方向流去。

其次,從十表的階段性來看。

十表在總覽天下大勢的同時,還非凡注重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特點。《三代世表》,將春秋以前歷史劃為一個階段,這是第一個統一時代的歷史。夏商周雖為三代,但其源出自黃帝,因此可稱為一個時代。《十二諸侯年表》將春秋歷史劃為一個階段,這是第一個分裂時代,但仍以周天子維系著天下。《六國年表》是將戰國歷史劃為一個階段,這是第二個分裂時代,但最終走向秦的統一。《秦楚之際月表》將秦末到漢建立劃為一個階段,這是由統一走向分裂,又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時代,是社會變動最劇烈的時代。漢興以來的六表,將當代歷史劃為一個階段,這是天下一統時代,同時也是中心集權逐步戰勝地方割據勢力的時代,到武帝時達到真正的一統天下。因此,十表可說是展現了五個階段的歷史。這五個階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總的看,五個階段又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四個階段為一部分,屬先秦時代,歷史的發展是朝著一統方向;後一階段為一部分,屬當代歷史,目標也是朝著大一統方向。需要說明的是,漢代六表集中體現的是漢代中心集權制形成的歷史過程。試看:劉邦削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呂後封呂氏的王侯以培植勢力,最終被徹底鏟除;文帝時同姓王勢力強大:「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11】。這種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導致了景帝時的七國之亂。賈誼、晁錯都提出削弱諸侯勢力的主張,但未受重視。七國之亂的教訓,使武帝清醒過來,於是,採納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政策,「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為王,王子支庶為侯」【12】。讓諸侯國劃整為零,這才完全控制了局勢。因此,漢代政治的重要問題就是諸侯國的問題,而這也正是大一統的關鍵所在。

第三,再從表中的人物來看。

《史記》十表,前四表屬大事年表,如同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經,以侯國大事為緯,某年某國發生什麼事,一目瞭然。但漢代六表卻有重大變化。假如依照前四表的體制,完全可以以帝王之年為經,下列各侯國的變化。司馬遷除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這樣編年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採用大事記形式外,其餘四表則採用「國經而年緯」的方式,以諸侯國為經,以在帝王之年的廢立變化為緯,重在展示侯國的歷史情況,展開一表,某侯的侯功、在某年的存亡變化也一目瞭然。

總的看,這十表的主要人物無非就是「天子」、「王」、「侯」、「將」、「相」。因為這些人物關系著國家政治的是否安穩。「天子」是天下一統的象徵,「王侯」起外蕃作用,保護京師,「將相」為內臣,國家的大權把握在他們手中。因此,這些人物體現著大一統的政治風貌。

按照《史記》體例,天子進入本紀,是天下共主,故不用多說。王侯貴族進入「世家」,請看司馬遷在《自序》中對「世家」的熟悉:「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司馬遷自述三十世家創作原因時,用了20個「嘉」字,這是值得玩味的。試舉幾例:

嘉勾踐夷蠻能修其德,滅強吳以尊周室,作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嘉鞅討周亂,作趙世家第十三。

嘉厥輔晉匡周天子之賦,作韓世家第十五。

嘉威、宣能撥濁世而獨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交為楚王……為漢宗藩。……嘉游輔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嘉肥股肱,作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七國叛逆,蕃居京師,唯梁為扞……嘉其能距吳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明顯看出,無論是周代分封的諸侯,還是漢代的諸侯,作用都是要維護中心統一。以他們為「表」的主要對象,體現了司馬遷對大一統政治的關心。吳王劉濞、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帶頭作亂,因此,司馬遷放入列傳而不入「世家」,並在贊語中對他們的叛逆行為予以批判,也表示了對大一統政治的擁護。

至於將和相,亦是國家統一的關鍵人物。《陳丞相世家》陳平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自序》對《將相年表》的創作意圖亦有明確表示。我們在上文已說過,將和相仍與大一統政治有關。概言之,《史記》十表以天子和王侯將相為主要人物,亦是大一統政治思想的表現。

我們再結合《史記》全書體例及司馬遷時代來看,亦證實十表是大一統政治的體現。

首先,結合全書體例來看。

《史記》五體是一個整體系統,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在整個體系中,「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這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從人事系統來看,記載天子的本紀在上,中間是記諸侯的世家,下面是記載各個階層的人物傳記,這本身就明顯體現了大一統的封建等級秩序。再說,在這個整體系統中,本紀是最高層次,是全書的綱領。《自序》明言:「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於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本紀是「科條」綱領,展現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歷史,體現了「通古今之變」的歷史觀,更為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司馬遷大一統的政治觀,黃帝是第一個統一天下的人物,此後,社會不斷發展變化,但走的方向是朝著大一統的方向。「十表」則是本紀等其他各體內容的再次展現和補充,又一次證實社會發展的趨向是向著大一統的方向。十二本紀編年記正朔,與十表互為經緯。這種縱橫交錯的結構方式,使《史記》具有網路化的體系。

再從《史記》創作的現實意義來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認為:「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自鏡」說白了,就是歷史要為當代的社會現實服務。司馬貞《索隱》解釋道:「言居今之代,志識古之道,得以自鏡當代之存亡也。」這是十分正確的。司馬遷把《史記》創作看作第二部《春秋》,他在《自序》中對《春秋》有明確的熟悉: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夫不通禮義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這段話,足以看作司馬遷的「春秋觀」。宋代熊方《補後漢書年表》自序雲:「臣聞昔司馬遷、班固之為史皆謹於表年,從《春秋》之法大一統,以明所授,蓋天子之事也。」【13】《春秋》的主旨在於維護大一統。司馬遷以此為准則,使《史記》創作也明顯具有大一統的政治思想,十表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

再從《史記》創作的時代背景來看。

《自序》寫司馬談臨終遺言:

今漢興,國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③ 歷史大事年表怎麼做

建議你買本圖說天下,後面給你說的很詳細,當然,你不用全抄上,挑幾個重要的,但皇帝都要寫,有的一筆代過,這樣兩張16K紙一般就夠了

④ 製作中國古代史時間軸

製作中國古代史時間軸如下:

⑤ 初一上學期歷史大事年表怎麼做

搜索一些歷史大事 及其對應的時間
做出一條直線 然後按順序標出
再配些圖畫,一張完美的年表就做成了
~ 其實我以前做過
~

⑥ 歷史列表怎麼做

介紹幾種常用的歷史列表方法�

中學歷史教材內容龐雜,同學們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列表可以使所學歷史知識通過歸類、概括,提煉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歸納重要知識點,使所學知識簡約化、條理化、系統化、完整化,幫助同學們從錯綜復雜的歷史事實中,認識歷史縱的發展規律和橫的普遍聯系,培養同學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歷史列表法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好的歷史簡表可以起「歷史教具」的直觀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一、歷史列表法的種類�

(一)大事年表:

課後大事年表中的歷史知識,是要求同學們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重點內容。但僅靠掌握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習需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對重要的歷史知識進行篩選、細化,重新排列組合新的大事年表,對課後大事年表中的歷史知識進行補充。

1、綜合大事年表:

以時間為序,將課本提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重要歷史事件排列在一起,列成一表,即綜合大事年表。如中學歷史課本每冊課後的大事年表。

例1: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宋朝建立,南朝開始�

439年 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北朝開始

485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例2:世界史部分大事�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2、中外綜合大事年表: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近年高考增加了大量中外歷史對比的內容,列中外綜合大事年表(在某個同一時期內的發生的中外歷史大事),可以起到中外歷史比較作用,從中探索中外某個歷史階段的規律性和特殊性。�

例:1920——1922年間中外歷史綜合大事年表�

時間
中國史大事
世界史大事

1920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爆發

1921
中國共產黨成立
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2年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

全國代表大會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結束

華盛頓會議結束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二)專題歸納表:

圍繞某一歷史事件或將散見於歷史教材中的同一類別或具有相同性質的歷史事實,按照歷史的諸要素(時間、地點、內容、結果、性質、意義等)列專題簡表。它要求歷史事件的完整性,不一定按照時間順序列表。�

1、圍繞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列表。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按戰爭發展的進程分成三個階段以時間為序列表。第一階段(1939年大戰爆發——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意、日、法西斯暫時處於優勢階段;第二階段(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戰爭進一步擴大和德、意法西斯被迫轉入防禦階段;第三階段(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潰滅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勝利階段。如歸納李鴻章歷史活動的幾個方面,可從創辦洋務、賣國投降、鎮壓革命等方面歸納列表。(表略)�

2、將散見於教材中的同一類別或具有相同性質的歷史事實列成表。如中國封建社會歷朝(代)農民戰爭;中國古代土地賦稅制度的變化;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文學藝術;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共產黨召開的重要會議;世界近現代史上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國際社運史中的三個國際等等。�

例1: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簡表�

名稱
頒布時間
主要內容
結果和意義

初稅畝
前6世紀初
按畝收稅。
促使耕地由國有轉向私有。

編戶制度
西漢時期
編戶齊民依據資產多少承擔賦稅、徭役、兵役,征稅項目有田租、人口稅和更賦。
加重了農民負擔,養肥了統治階級。

租庸調制
始於北魏,發展於隋,興盛於唐
每年交納一定穀物叫租;交納定量絹、布,叫調;不服徭役的可納絹、布代役叫庸(唐起)。
客觀上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國家強盛,但未觸及地主階級的利益。

兩稅法
唐朝�(780年)
每戶按資產交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一年分夏秋兩次收稅。
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是我國賦稅制度和一次重大改革和進步,使唐朝收入有所增加,農民負擔相對減輕。

方田均稅法
北宋

(1069年)
按照每戶佔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
增加國家田賦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一條鞭法
明朝�(1581年)
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合起來,折成銀兩,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多寡分擔。
是我國賦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農民負擔相對減輕,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攤丁入畝(地丁銀)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
1712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數作為徵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的辦法,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
廢除人頭稅,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鬆弛,隱蔽人口現象減少。對我國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表2:�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中的三個國際簡表

名稱
主要

領導人
成立時間
地點
意義

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
馬克思

恩格斯
1864年
倫敦
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推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新階段。

第二國際
恩格斯

列寧
1889年7月
巴黎
推動歐美工人政黨的合法斗爭,促進歐美工人運動的發展。

第三國際

(共產國際)
列寧

斯大林
1919年3月
莫斯科
指導並推動了世界各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的發展。

3、國別史簡表:

為了弄清某個國家的歷史發展線索和規律,將世界各國的歷史按主要事件,以表格的形式歸納為簡要國別史。這種表格只需列出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主要內容及在本國歷史上發生的影響即可,要求簡單,一目瞭然。(表略)�

(三)比較對照表:

把性質相同或相反的歷史事實分成若干歷史要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即比較對照表。

1、橫向比較對照表:把同一時期發生的中外歷史事實或世界各國之間的史實進行比較,即橫向比較對照表。�

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特點簡表�

國別
帝國主義特點

美國
托拉斯帝國主義

英國
殖民帝國主義

法國
高利貸帝國主義

德國
軍閥的、容克的、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

俄國
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日本
帶有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2、縱向比較對照表:

把處於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的有密切聯系的歷史事實進行比較對照。如世界史上幾次大改革,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比較等等。�

例: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比較對照表�

名稱
起止

時間
爆發形式
爆發根本

原因
作戰范圍
戰爭性質

一戰
1914—1918年
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
帝國主義為了爭奪世界霸權殖民地
主要在歐洲
帝國主義戰爭

二戰
1939—1945年
突然襲擊
與一戰基本相同
歐、亞、非洲同時進行
初期主要是帝國主義戰爭,但戰爭具有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性質,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使戰爭演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四)統計表:

生產經濟發展情況,物價變化,戰績等可用數字統計的方式列表,它使某個歷史問題具體化。如解釋戰爭時期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次戰消滅敵人的人數;國統區「法幣」貶值的情況、中國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等等。目前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類別的統計表成為高考的重點和熱點,應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表略)��

(五)圖示表解法:

以簡明扼要的圖示方法說明某一歷史問題,有時不必標明歷史年代。�

例: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構成:� / 御史大夫

皇帝 — 丞相 —— 郡縣(郡守縣令)�

\ 太尉

(六)比例年表:

將時間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表示的圖表。如中國歷史第一冊和第二冊課後附的《中國歷史紀年表》就是這種情況。(表略)��

二、列表的要求

1、列表要類目明確,系統聯貫,類目不清,分不出重點與非重點,也不能體現某一事件的完整性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的表格列得是不成功的。

2、簡潔明了,重點突出,切忌符號繁雜,語句羅嗦,只有這樣表格才能起到它的「直觀教具」的作用。

總之,歷史列表法是一種具有很多優點的學習方法,它著重培養同學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創新能力及在高考中的應變能力,它能將散見於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更加系統化,易於掌握,不易混淆,有利於培養同學們形成清楚、完整的歷史概念,從而提高同學們的歷史素質和學習水平。

⑦ 歷史時間軸怎麼做wps

用WPS製作大事記時間軸方法: 材料:WPS office word 打開word,點擊插入,形狀,選擇右箭頭 點住左鍵拖動,畫出右箭頭 把右鍵頭,滑鼠點住左邊的黃色點向上移動,改變形狀 點擊插入形狀,畫幾根豎線 點擊插入——文本框(橫向)

⑧ 如何自己製作一份歷史重大事件年表

我是利用數學上的數軸法,每一年對著一個事件,再按順敘排列下來,這個是我們歷史老師教的,看起來很清楚,希望能幫倒你。

⑨ 如何寫高中歷史大事年表 包括必修一到必修三和選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跪求。。。

高中歷史大事年表,一般有參考書和自己製作兩種。
好一點的參考書主要是外研社的無敵系列,比較精緻也很實用。
自己製作相對繁瑣。首先,必修一二三 三冊教材,根據三冊教材的單元安排,首先翻一遍教材,用鉛筆圈出有時間表述的點。其次,根據教材的標題,或改編、或照抄,作為大標題,例如:
標題: 新中國的外交關系
主要事件:1949年 中蘇建交
1950年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953年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
像這樣把時間按大標題羅列,基本上可以按順序與邏輯梳理大事時間。
至於選修教材,裡面的時間較必修要多,不過時間順序更為明顯,不知道提問者使用的是哪個版本教材,如果補充提問,可詳細回答。
至於時間表中是否要記錄不太重要的事件,就要看提問者自身的要求了,高考中要求的絕大部分主幹時間,如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1942年10月阿拉曼戰役、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等都必須納入大事年表中。當然了,選擇題中會出一道細節題,這里有時會有對時間細節的考察,例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試卷中選這題13題出現對一牛挽犁時間的考察,很多同學在這里失分,因此,如自我要求較高,時間細節也需納入大事年表中。
綜上所述,作為參考。

閱讀全文

與如何製作歷史大年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