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人從哪裡來中國歷史

中國人從哪裡來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2-03-05 03:13:33

Ⅰ 在人類歷史上,我們中國人究竟起源於哪裡

眾所眾知我們人類是從遠古時期的古人猿進化而來,那麼,我們中國人到底從哪裡來的呢?據目前的古人類學研究表明,我們現代人不論白種人、黃種人、非洲人都是由同一種祖先進化而來。而我們中國人的起源之地更是在十萬八千里之外,其真相令人吃驚不已!

據目前的古人類研究表明,300萬年前的東非猿人很有可能是人類的直系祖先,當然包括我們中國人。這個結論的形成是基於人們通過古人類化石和基因科學的研究,而形成的一種在當今普遍認可的人類起源的觀點。

考古學家認為這種所謂的基因研究,與古人類化石相比,還是古人類化石更具有說服力。我國的研究者堅信我們中國人起源於我們本土,絕非是非洲智人,只是我們缺乏有效的古人類化石的證據。這就需要進一步的考古發現,讓古人類化石來做最好的證明。各位,你們說呢?

Ⅱ 最早的中國人從哪裡來

中國文明西來說。這只是一種證據較完整的假說,至於真相如何,我們無法還原歷史。這種假說認為,中國最遠古的文明,不是本土生長起來,而是來源於西方。具體說來,來源於埃及或西亞。不只是中國文明,全人類文明都是如此。文明起源不是多點開花,而是從埃及或西亞發源,再流播到全世界。

另外,依據化石形象得出的結論也非常不可靠,因為其中山頂洞人是明顯的歐洲人相貌,「北京人」則更是猿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地質學證據支持「非洲遷移說」,第四紀冰川期結束於12萬年前,「非洲遷移說」顯示的時間圖譜與冰川後退時間非常吻合。

據美國《國家地理》介紹,地球大冰川期時,由於冰川對陽光反射往強,導致如今的南亞是戈壁和沙漠,還有火山爆發,因此百萬年前,西方人類無法往東遷徙,而人類有條件至西向東和至東向西遷徙的自然環境形成於二十萬前左右,而中國人類化石在五十萬往後一直沒中斷過,且時間連貫,所以本人認為中國人源於中國本土的可能性很大!

有一點可以確定人類有記錄的歷史在7000年前都有一個斷層,7000年前人類在做什麼,幾乎沒有記載,在往前推根本就沒有記錄文獻,只有中國有部分文字記載,但世人都認為那是神話。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Ⅲ 中國人從哪裡來的我們的祖先長啥樣呢

在古人的想像中,天空就象一口大鍋倒扣在大地之上,所謂天圓地方。並由此引發很多哲學思維,比如做人,要外示圓融,內修方正。比如古幣,也是外圓內方的,美其名曰:孔方兄。

西學東漸,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讓人類更加困惑:廣袤大地竟然圍繞一個炭火盆子打轉,真真不可思議外加無法接受。然而科技不因人類的郁悶而停滯,後來的發現就更讓人類大跌眼鏡。卻原來不止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也不是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更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之於宇宙不過是茫茫沙灘上的一粒沙子,渺小到足以忽略不計,它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種偶然。

(晚期智人)

沿海支和內陸支在分道揚鑣萬余年後,又一次碰撞融合,兩種文化交流的結果便是在中國大地上造就了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

後來便是五帝時代的部落大聯盟,此時,在領導人的產生上,部落酋長以世襲制為主,部落聯盟大酋長以禪讓制為主。

堯、舜、禹之後,啟廢禪讓,制訂法律,建立軍隊與監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Ⅳ 古中國的發源地在哪兒

古中國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俗語稱其為「母親河」。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石器時代,就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龍山文明出現在山東半島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

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它部族,形成「華夏族」,因此說黃河是中國古老文化的發源地。

(4)中國人從哪裡來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古中國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燦爛果實。產生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黃河和長江莫屬了。

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

Ⅳ 中國人最早的歷史發源地在哪裡

中原。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范圍: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5)中國人從哪裡來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五大文明發源地:

1、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發源地:西亞的兩河流域,孕育整個阿拉伯文明。

2、古印度

古印度——發源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個南亞文明。

3、古希臘

古希臘——受兩河流域及古埃及文明影響,發源於南歐的愛琴海諸島,孕育整個歐洲文明。

4、中國

中國——發源地:東亞的黃河流域,孕育整個東亞文明。

5、古印度

古印度——發源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個南亞文明。



Ⅵ 最早時期的中國人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人類起源,包括中國人的起源,既是一個被世人無限揣測、幻想科學之問,更是一個宏大的哲學問題。古代民眾多沉溺於浪漫的宗教故事,認為是神創造了人。

西方人幻想出上帝創世的場景,中國人則建構出了女媧造人的傳說。

當歷史進入啟蒙時代之後,人類開始嘗試著用科學態度去探索自己的起源之謎,一時間各種學說疊出,其中以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影響最大,並成為最為世人所普遍接受的理論。

此後在很長的時間內,人們形成了一種普遍的認知:現代人是從古猿人發展而來的,中國人也遵循著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現代人這樣的演進路線,然而新近發表的一系列科學研究卻指出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人類是分別獨自演化而來的,但新近一系列的跨學科的研究,提出了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擴散至全球的新論斷。

該新論斷認為:東亞族群自六萬年前才來到中國境內,很快取代了本地原有的各種古人類,並迅速擴散到東亞全境,成為今日東亞的主要族群的祖先。



在黃土高原孕育出農業文明之後,我們的先民們又向西南遷徙,繼而形成了現在的漢語、藏語和緬甸語的群體。

除向南遷徙之外,黃河流域西部的粟作農業族群還有向黃河流域東部擴張的表現,是為黃帝炎帝的傳說。

在整合北方之後,來自於黃河北方的粟作農業族群又與來自南方的稻作農業族群進行了長達數千年的爭斗,最終混一而成為「華夏」。

Ⅶ 中國人究竟起源於哪裡

在人種識別方面:中國人屬於蒙古利亞人種,典型特徵是鏟形門齒的存在。20世紀20年代,古人類學家對出土的北京人、河套人化石進行研究,又對比了藍田人、元謀人化石,發現中國人種屬於典型的蒙古利亞人種。

我國著名人類學家賈蘭坡先生對此進行了多年研究,經過對現代蒙古利亞人種和其他人種的對比研究,發現有鏟形的上門齒在蒙古利亞人種中所佔的比例佔到了絕大多數,中國、日本等地的男女鏟形門齒比例為91.5%,漢人男性比例為89.6%,女性則為95.2%。

這一顯著特徵在170萬年前的元謀人身上就已經出現,因此說中國人於公元前2282年從埃及或者巴比倫遷來中國是站不住腳的,元謀人170萬年的歷史遠遠在前。


母親河源遠流長

因此,中國人起源於西方是本末倒置,除了當時的革命派將其作為攻擊清王朝武器外,就是西方人一貫以來的西方文明優越論、種族優越論在作祟。除此之外,一切皆為囈語。

Ⅷ 中國人習慣說中國的歷史是「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歷史的起始源頭在哪裡 ——飛鳥

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里發現了標志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估計 "陶文"距今約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這個是最俱權威的官方網站有問題的答案:

Ⅸ 中國人的祖先是從哪裡來得

第一部分:人對世界的初始認識性崇拜

原始初民不僅相信自己祖先的亡靈存在著,而且相信它們具有保護自己的超自然能力,因而加以崇拜,這種崇拜是在有了靈魂不死觀念和血親敬仰觀念以後,兩者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由於人類最先出現母系氏族社會,所以最先獲得崇拜的是女性祖先,後來才是男性祖先。
在中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這些民族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處於哪一個社會發展階段,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祖先崇拜的風俗,而其祖先崇拜的對象依其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具有層次性,如氏族祖先崇拜、家庭祖先崇拜、家族祖先崇拜和民族祖先崇拜等。
這些祖先崇拜對象,有的是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的人,有的則是傳說中的創世人物。例如,湘西麻陽一帶的苗族對盤瓠十分崇拜,把他當作自己的始祖和至高無上的尊神來加以崇拜。納西族則把傳說中的崇仁麗恩稱為始祖而加以崇拜。中華民族則以黃帝、伏羲和女媧作為民族始祖的象徵,還有燧人氏、神農氏、有巢氏等,實際上都是傳說中的人物。白族人所共同崇拜的祖先段宗倒是實際存在過的,他是南詔的一位將軍,是大理國段思平的先祖。據歷史記載,段宗曾帶兵幫助緬甸驅逐了入侵者,回國後又鏟除了圖政謀篡的奸臣。段思平建大理國後,封他為白族各村本主神中的「中央本主」,在大理慶洞村建聖源寺,為他塑像。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四前後,大理及附近幾個縣的白族人,成千上萬,載歌載舞,到聖源寺朝拜這位民族祖先。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家族觀念是十分濃厚的,祖先崇拜的表現也十分突出。《荀子·禮論》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禮記·郊特牲》說:「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因為有祖先才有子孫,有天地,子孫才能享用萬物而生存,祖先和天地在「生殖」方面的功勞一樣大,所以要祭祖。在神州大地,祠堂、祖宗牌位幾乎到處都是,人們在危難時刻,常常祈求「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保佑。「挖祖墳」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這不僅壞了風水,更因為這種行為破壞了人們最神聖的祖先崇拜和信仰。「家祭」是中國歷史上最普遍的一種風俗,南宋的愛國大詩人陸游的《示兒》詩雲:「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就說明了人在死後和兒孫還要息息相通。現代中國人在父母忌日還要祭拜父母,這當然不是迷信,而是為了紀念,但其中也許還有祖先崇拜這一觀念的殘余吧!

圖騰崇拜是一定的民族認為一定種類的動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親屬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而產生的信仰。「圖騰」一詞源出北美印第安人的奧季布瓦語Totem,意思是「他的親族」。被一個氏族稱作圖騰的物(多為動物,如熊、狼、鹿、鷹等)就成為這個氏族的標志,而且認為它對氏族可以起到庇佑和保護的作用,作為圖騰的動物或植物成為全氏族的忌物,一律禁殺禁食,並且對它舉行崇拜、祭祀的儀式,以促進這種圖騰的繁衍。
在中國古代,《禮記·郊特牲》中有一段論述,說明了要祭草木、昆蟲、禽獸,表現出對動植物的崇拜:
天子大蠟八。伊耆氏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輟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逐也;迎而祭之也。祭坊,與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土歸其澤。
圖騰崇拜方面也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存,如我國賀蘭山岩畫中就有大量的反映,而且圖騰崇拜曾流行於世界各地,至今在世界一些科技欠發達的民族中還存在著。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海南島黎族人把貓當作自己的圖騰,稱雄貓為祖父,稱雌貓為祖母,嚴禁捕殺。鄂倫春族人則以熊作為圖騰,他們稱公熊為「合克」,這是對最高輩男祖先的稱呼;稱母熊為「鄂我」,這是對最高輩女祖先的稱呼。彝族普遍信奉虎圖騰,他們稱虎為「羅」,同時以「羅羅」作為自己的族稱。雲南哀牢山的彝族男子自稱「羅羅頗」,女子自稱「羅羅摩」,即公虎與母虎的意思;他們以十二生肖記年記日,但是為首的不是鼠而是虎;他們每三年一次的祭神大典要選在虎月的第一個虎日舉行。雲南克木人的圖騰很多,據調查有二十五種,其中以動物居多,也有植物。克木人不僅每個氏族都以圖騰命名,而且各個成員也以圖騰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
不同的圖騰往往還伴隨著不同的神話傳說。例如,雲南怒江州碧江縣的白族支系勒墨人中有個虎氏族,他們認老虎為自己的祖宗。有神話說,他們的女始祖與虎交配,生下了後代就是勒墨人。他們說,在虎的眼睛裡,勒墨人都是老虎,所以虎不會傷害勒墨人。他們凡有大事要辦,必選擇在虎日舉行,因為他們認為虎威無比,一定可以保佑他們成功。怒族的斗霍人則稱為蜂氏族,相傳其始祖茂英充是天上飛來的一群蜂變成的女人;又說天上的蜂歇在怒江邊,與蛇交配生了茂英充,茂英充長大後又與虎、蜂、蛇、馬鹿、麂子交配,其後代就是虎氏族、蜂氏族、蛇氏族,等等。
目前還信仰這些圖騰的少數民族並不是落後,而只是一種傳統風俗的延續,它給人以美麗的、神秘的記憶和遐想。現代中國人不是還稱自己為「龍的子孫」嗎?這也並不是什麼迷信。
圖騰崇拜在現代社會還有不少痕跡,岩畫記載是一個方面,中國人繁多的姓氏是另一個方面。查閱《中國人名大辭典》,姓與動物有關的有牛、馬、羊、虎、鹿、駱、龍、貊、貂、鳩、駟、駒、禽、鳳、狼、狐、燕、雕、熊、魚、蟲、蟒、麒麟、、鶻、鰲、騶、麋、鴻、鸚、鸞等;和植物有關的有葉、蒲、谷、柏、楊、柳、豆、米、桃、李、果、花、栗、草、瓜、麥、梅、桑、麻、、桂、桐等,這都和古代的圖騰崇拜有一定的聯系。

性崇拜是原始初民對自身的性結構、性功能和性愉悅不能理解時所產生的一種崇拜和信仰。可以說,它是前面所述的三種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的綜合體。性器官、懷孕、分娩本來都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原始人把它看得十分神秘,不可思議。原始人崇拜祖先,可是祖先是從哪裡來的呢?古人供奉一種陰莖狀的陶制物、石制物、玉制物或銅制物,分別稱之為「陶祖」、「石祖」、「玉祖」、「銅祖」,「祖」就是祖先的意思。古人還稱陰莖為「男根」,「根」即指人類之始。這樣,性崇拜就和祖先崇拜結合在一起。圖騰崇拜中也有一些性的含義,例如蛇、龜、鳥、蜥蜴等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物,花、魚、桃等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物,古人把這些動植物看成是魔力無邊又往往是和生殖器崇拜聯系在一起的。
原始的性崇拜可以分為生殖崇拜、性交崇拜、生殖器崇拜這三個主要內容。現代的學者們常常討論在這三種性崇拜中孰先孰後、孰主孰次的問題,莫衷一是。從這幾種崇拜觀念所產生的時間上來看,性交崇拜和生殖崇拜應該是同時出現的,在原始人感受到性交產生動人心魄的快樂的同時,也就感受到了從女人的腹中鑽出一個孩子來的神秘。但是,他們最初還沒有把性交和生育聯系起來。而當他們的認識進一步地發展,把男女生殖器和性交聯系在一起,又把性交和懷孕、生育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形成了性崇拜的完整的內容。
如果從對性崇拜這三個內容的重視程度來看,應該認為,生殖崇拜是遙遙領先了。性交所獲得的快樂,不論它多麼神奇,如果不和生殖聯系在一起的話,那隻是一種個人感受;男女生殖器的接觸(性交)只不過是獲得這種感受的一種手段。可是生殖就不同了,它涉及整個群體的利益,關繫到一個氏族、部落、社會、國家的興衰存亡。所以在人類歷史的任何階段,人們無不對生育後代予以極高度的重視,即使在禁慾主義盛行的年代,那些最最保守的人可以否定性交,卻否定不了生殖,最終還是要以性交來服從生殖。特別是在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生存環境惡劣的原始社會,人類面臨著自然的災難、瘟疫和野獸的傷害,就必須以「生」的力量來戰勝災難和死亡。災難越是深重,對生殖的願望就越是強烈,這是一種遍及世界的歷史文化現象。
趙國華在《生殖崇拜文化論》中指出:「人口的增加意味著人手的增加,從而,人類自身的繁殖就成了原始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出於對作為社會生產力的人的再生產的嚴重關切,原始人類中出現了生殖崇拜。換句話說,生殖崇拜深刻反映了一個絕對庄嚴的社會意志——作為社會生產力的人的再生產。」[2]
由此看來,生殖崇拜應該是性崇拜的核心內容,在原始社會以及以後許多代人們的觀念中,性交要服從於生殖,把生殖器推崇為「祖」、為「根」,也是和生殖密切聯系的。有人甚至提出,性文化實際上就是生殖文化,也許在這二者之間還不能完全畫上等號,但生殖以及生殖崇拜的重要意義卻是應該予以充分認識的。
愛德華·泰勒說過:「日常經驗的事實變為神話的最初和主要原因,是對萬物有靈的信仰,而這種信仰達到了把自然擬人化的最高點。當人在其周圍世界的最細微的詳情中看到個人生活和意志的表現時,人類智慧的這種絕非偶然或非假設的活動,跟原始的智力狀態是不斷地聯系著的。」[3]
但是,不論原始初民的智力狀態是多麼蒙昧、低下,不論「萬物有靈」觀是多麼荒唐、可笑,人類終於在思考、在探索世界了。性崇拜的的確確是人類性文化的起步與萌芽。

以上不論是什麼崇拜,都是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相互關系的認識。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實際上是人們對自然萬物的認識,祖先崇拜和性崇拜實際上是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古人提倡「天人合一」,就是認為人和自然萬物、人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是融合在一起的。
正是基於這些觀念,古人把女子的肚腹看成是土壤,把男人的精子看成是種子,把性交譬為「雲雨」。春風化雨,點滴入土,這是使種子生根、發芽、生長的重要手段。他們把性和季節聯系起來,例如把少女有了性興趣、性需求稱為「懷春」,把性交稱為「春風一度」,還有所謂「野貓叫春」等等。同時又從「春華秋實」出發,認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女子分娩的最佳時機。女子分娩最好在野外進行,因為得天地之氣可使分娩順利,而分娩又有利於使土地肥沃,得到豐收。古人也提倡野合,認為在野外性交,可得天地之氣而有益健康,同時有利於穀物生長。
歷史上有許多傳說與故事也證明了這種觀念的存在。例如,孔子的父親與母親野合於尼山之上,從而懷孕生了孔子,後人就評述說如果不是野合而得天地之氣,很難生大聖大賢。史書還記載,春秋時鄭國久旱不雨,國君問其故,大臣說這是因為全國曠男怨女太多了,陰陽不調,所以風雨不順。於是國君就採取了一些措施,諧調婚嫁,男歡女悅,於是天降甘霖,旱象解除了。這個故事是很典型的。
日本古代有一種民族節日,一直流傳至今,叫「豐年祭」或「豐田祭」。這種節日多在每年春天舉行,以祈求當年的穀物豐收。奇怪的是,人們居然把這種農業節日和性聯系在一起,把性的快樂、人的繁衍和穀物豐收聯系在一起。例如大山市的「豐年祭」除了敲鑼打鼓、載歌載舞、車載許多大年糕遊行以外,還要有許多盛裝的新嫁娘出現,以象徵結婚——人的繁衍和大自然結合在一起。據說過去有女子全裸體的遊行,後遭官府禁止,所以改為著裝或半裸裝。小牧市的「豐田祭」則是抬著大大小小的木製陽具遊行,以陽具象徵有生命力,播種、繁衍,人們撫摸,親吻陽具,甚至對它頂禮膜拜,象徵人和大自然的共同興旺發達。

Ⅹ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不知道從哪開始

從周代開始是最好的,因為就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而言,周是個承前啟後的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先秦時代,它上承商(夏朝目前資料太少,更多的是以傳說而非史實記錄而存在,記錄不但難找,而且凌亂且不系統,目前受國際承認的中國最早朝代依然是商朝),下接中國封建社會的起始朝代秦朝。

這一時期,不但是中國古典文明的形成時期,更是一個重大的轉型時期,決定後世中國文明的一切元素的源頭基本上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可以說,了解了周代之後,你去了解其後與先前的歷史,都能有個基本點,中國文明的最大特點就是連續性,我打個比方,中國人親戚多,這個親戚關系,或者說宗族理念就是起源於周代,所以,了解了周代,可為你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其他階段的文明特徵提供一個極好的資源庫,讓你構架起一個比較清晰的知識脈絡。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從哪裡來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