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寒山寺是在哪裡
寒山寺,在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梁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大唐貞觀年間,名僧寒山和拾得來此擔任住持,改名寒山寺。立於楓橋橋頭,抬眼便可以見到碧瓦青牆的寒山寺坐落在一片鬱郁蔥蔥間,青松翠柏,禪意深深。
唐、宋時期,蘇州寺院便有半夜打鍾的習俗,稱之為「無常鍾」或「分夜鍾」。夜半時,鍾聲響起,彷彿來自亘古,悠遠蒼涼。
而今,寒山寺的鍾聲已成為了最具特色的一景。每年除夕之夜,中外遊人雲集寒山寺,聆聽鍾樓中的一百零八響鍾聲,在悠揚的鍾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寒山寺的結構及景觀
寺院坐東朝西,佔地約1.06萬平方米。大雄殿正中設須彌座,上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阿難、迦葉脅持。兩側沿牆列坐鎏金鐵羅漢十八尊,神態各異,侍鎮為明代成化年間所鑄。左右設鍾鼓,鍾系仿唐式青銅乳頭鍾,是日本人士於光緒三十二年送來供奉的。
藏經樓在殿後,面闊三間,兩層,硬山造,下層左右各接單坡頂禪房一間,並前伸作卷棚鍵卜歇山頂,相稿談穗對似兩廂。樓下額寒拾殿,供寒山、拾得塑像,扇面牆嵌千手觀音像碑,為清嘉慶年間物有蘇州狀元石韞玉題字。
左右壁面嵌石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38方,南宋,1246年張即之行書,後有董其昌、林則徐、俞樾等11人題跋。寺內有俞樾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以及歷代名人如唐寅,文徵明,康有為,鑼聘等的詩問石刻等。
B. 寒山寺的敲鍾活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至今有多少年
您好。至少在唐代就已經開始了。寒山寺,古代又稱楓橋寺。唐代詩人張繼《伏笑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點出了吳中一帶寺院半夜撞鍾的習俗。而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約502)年,而張繼生活的時間為約715~約779,則寒山寺敲鍾的歷史,至少有1200年了。
以上基凱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搏廳喚幫助!
杭州圖書館
C. 蘇州的寒山寺始建於那個朝代公元多少年
蘇州市姑蘇區的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毀游漏蕭梁磨段代天監年間纖爛,公元502--519年間。
D. 寒山寺簡介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寒山寺山門前面的石拱圈古橋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牆稱照壁。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黃牆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鍾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寺院布局並不追求左右均衡,照牆和山門基本是一線相承,後邊的大雄寶殿、藏經樓,並不在一條中軸線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則按南北向中軸線布局。寺中處處皆院,錯落相通。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
(4)寒山寺距今約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世界之最: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最大詩碑和最大佛鍾在蘇州寒山寺正式落成開放。據了解,今年12月初寒山寺大鍾、大碑均已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創「世界記錄」。
其中「寒山寺大佛鍾」重達108噸,高8.608米,最大直徑5.242米,鍾面刻有七萬多字的《大乘妙法蓮花經》。「寒山寺大碑」總高為16.9米、重約400噸,其正面刻有唐代張繼所詩、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背面則刻有乾隆御筆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E. 寒山寺是什麼類型的景點
寒山寺屬於蘇州人文景觀的著名景點。
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於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雹昌寬碑廊、鍾樓、楓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源亮友人送來的銅鍾,它是1906年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此鍾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迅臘
F. 蘇州寒山寺始建於哪年間,有多大面積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改歷「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核和搜平方米。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棚衫所書碑文殘片等。
G. 舊相冊——蘇州 寒山寺
寺院坐東面西,西門隔古京杭大運河與楓橋景區相望。建於公元508至519年的六朝時期的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初時稱「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時改稱寒山寺,為我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寺之一。當年,張籍的一首《楓橋夜泊》:「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使之聞名天下,家喻戶曉。1500年間,寒山寺曾多次遭到火毀,也多次重建,現在寺內的殿宇大多為清代所建。
門廳一側,是古鍾陳列室,碑廊地面上也放置著古鍾。
天井中的大鍾
觀音峰,因狀若觀音臨駕,而名。其高達7米,重約35噸,人稱「姑蘇之最」,為蘇州靜思園園主陳金根花百萬元從安徽購得,並無償贈給寒山寺的。
寒山禪房
慧和樓,門前懸掛兩塊條匾,分別是:寒山寺弘法部、寒山寺佛學編輯部。
寒山丈室
《楓橋夜泊》詩碑,位於寒山丈室門前,為清代俞樾所書,碑身高133厘米,寬86.5厘米。寒山寺的張繼《楓橋夜泊》詩碑共有六塊:第一塊,北宋翰林學士、珣國公王珪所書,1996年重刻,現立於普明寶塔旁;第二塊,明代文徵明所書,現為不足十字的殘碑,展示於殲拆碑廊牆內;第三塊,即俞樾所書;第四塊,為河北滄州人、原民國國史館館長張繼所書,現在普明塔院內;第五塊,1993年所刻李大釗所書,現立在寒山別院;第六塊,1995年春刻、畫家劉海粟86歲時所書,現立於碑廊牆內。
普明寶塔,1996年10月30日新建成,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42.2米,5層,呈正方形;塔剎為銅鑄鍍金,高9.6米,重12噸;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東南西三面塔上掛著「拈花微笑」、「無量壽佛」、「明心見性」、「無上菩提」、「佛光普照」、「如入禪定」等牌匾。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欣賞吳中美景。寒山寺始建時的「妙利普明塔」後毀於戰火,北宋重建,後又毀於元末,此後600多年寒山寺一直無塔。
普明寶塔座基平台四角上的銅雕(我覺得是獅子,但理論上應該是諦聽)
法堂,坐北朝南,典型的唐代佛殿建築風格。堂前池水環繞,池中錦鯉游弋,池水上凌空架露台,露台有橋與寶塔相通。現法堂作為寺內佛教圖書館所用。
寒拾殿,是我國寺廟中唯一供奉和合祖師寒山和拾得的殿宇,寒山、拾得二人也被稱為「和合二仙」。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寒拾殿的二樓為藏經樓,佛像庄嚴,兩旁巨型朱紅漆經櫃整齊排列,內藏許多經書和佛教著作。
藏經樓屋頂上裝飾有《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西核改清天取經的雕塑像,四大天王的雕塑也栩栩如生。
寒拾泉,相傳為寒山寺祖師寒山拾得所挖之井。為紀念寒山拾得,後人稱此井為「寒拾泉」。寺僧曾長期飲用這口古井的水,並用井水向過往路人施捨茶水。
大雄寶殿,正中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阿難、迦葉近侍。兩側沿牆列坐明代鎏所鑄的金鐵羅漢十八尊,神態各異,是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佛像背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
山牆上鑲嵌的和合二仙塑像。
和合祖庭照壁
寒山寺西門照壁,此為寒山寺正門。
寺院外牆上裝飾著由歷代詩人所詠關於寒山寺的詩,其中有唐·張籍、唐·寒山子、清·王小禎、清·陳夔龍等多人的詩。
江村橋,古運河上單拱石橋,迎對寒山寺山門,為唐朝詩人張籍在《楓橋夜泊》詩中提到的「江楓」二橋之一。楓橋位於距此不遠的鐵鈴關旁,江楓二橋形制基本一樣。當年張籍夜泊之處的古橋今已不存,二橋均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
寒山寺對面的楓橋景區,不過當時在封閉整修,無法入內游覽,僅能隔河相望
漁隱橋
吳門古韻戲台,是楓橋景區中部的主建築,以精緻的雕鏤為特色,頂部為龍鳳雕刻棚頂,垂透雕花籃掛柱,門窗皆雕刻成花窗。
寒山寺南牆外有近些年新修的和合大道,道北的普明塔院,門廳上方懸掛「無上清涼」金匾,門廳內的漢白玉照壁上則刻著「普明塔院」。
寒山寺東端新建的山門,中門匾額:寒拾遺蹤;左右則是:鍾聞鷲嶺、路開天台。山門楹聯:尋跡一千年甁缽遁形石壁寒巖於閶閭門外別開勝境;化身三百首詩篇飛錫西天東土豈宋明之間杯渡瀛洲。
抄和合大道記中一段文字作為結束語: 夫寒山古寺,地處姑蘇城西,領運河一線,鎖江楓兩橋,妙利宗風,其來遠矣。南朝梁天監年間草創,名妙利普明塔院。唐改前貞觀年間,寒山子來此縛茆以居,與拾得詩文唱和,享譽四方。嗣後,希遷來建伽藍,題額寒山寺,寺名遂彰。而後旅人騷客,感賦良多,不獨有懿孫《楓橋夜泊》也。黃童白叟,皆知鍾聞鷲嶺,路接天台,瓶缽千載,澤被廣生。至於天人合一,貴和尚中,所謂一義和合者,其功首推寒、拾無疑,豐干即雲文殊、普賢化身。逮至有清雍正十一年,敕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順扣民間「和合二仙」,三教歸一,和諧好合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