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的時候,為什麼每逢亂世,淮河流域為何總有君王出現
我國五千年歷史中出現過無數的帝王,這些帝王出自於全國各地,而有一個地方可謂是帝王高產區,那就是淮海地區。淮海地區大致范圍就是如今的淮河流域,以徐州為中心的蘇、皖、魯、豫四省交界地帶。
淮河兩岸是我國歷史上自然災害發生最頻繁的區域,看幾個數據你一定會有更直觀的感受。據相關數據統計,1948年之前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發生水災27次。16世紀至新中國初期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發生水災94次。不但有水災,往往伴隨而來的還有旱災,從1400年到1900年的五百年間,淮河流域內發生較大旱災280次。基本上就是三年兩淹,兩年一旱,在頻繁的水旱災害下,淮海地區的老百姓面臨的將是良田浸沒、房舍傾覆、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淮海地區的老百姓面臨的御坦不僅僅是天災,還有人禍。淮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東瀕黃海,西連中原,北接齊魯,南達吳越,土地肥沃、盛產糧食,且人口眾多。位置重要、有兵源、有糧食,夾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的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誰拿下淮海地區,誰就有爭霸中原的本錢,是典型的四戰之地,歷代動盪時期這里都會爆發激烈的沖突。在南北分裂對峙時期,淮海地區更是如此,南方勢力堅守「守江必守淮」的生存准則,是將淮河一線作為生命線來反復爭奪的。但凡戰亂,最遭殃的還是老百姓,農田荒蕪、流離失所,慘不忍睹。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呢。但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下,要活下去並不容易,要和天斗、和人斗,淮海地區歷來民風彪悍,爭強鬥狠是環境所迫。當王朝末期天下大亂,疊加水旱災害時,老百姓活不下去就只有一條路可走,揭竿而起是最後的選擇。
歷史上淮海地區總是率先出現義軍,不是沒有道理的。如秦末在大澤鄉吹響反秦號角的陳勝吳廣、西漢末的綠林赤眉、唐末王仙之黃巢、北宋末宋江、元末紅巾軍、清末太平天國十八股捻首之一的張樂行等都是從這個地區燃起星星之火的。
② 論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貢獻有多大
濟南戰役時,中央軍委任命許世友為攻城總指揮,粟裕為打援總指揮,其結局是濟南城被解放,打援計劃落空.粟向中央軍委建議,華東野戰軍南下二淮地區尋找戰機,中央軍委批准這一建議,史稱小淮海.為配合華東野戰軍南下,中原野戰軍向鄭州守敵展開攻擊,國軍不戰而退.於10月23日鄭州解放.這樣一來,人民解放軍就可以從東西兩面夾擊徐州國民黨集團,有了大決戰的態勢.粟粉津津樂道粟是怎麼把小淮海演變成大淮海,這種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在劉鄧沒有拿下鄭州之前你就大談決戰,那隻能是痴人說夢,不切實際.
所以,在華東地區人民解放軍與國軍形成決戰態勢的有功之臣是許世友和劉鄧,基本上和粟裕沒有什麼關系,頂多也是間接的關系,僅是保障濟南攻城部隊的安全而已.
在粟裕指揮下圍殲黃伯濤.
鄭州在10月23號就被劉鄧大軍拿下,大決戰條件已經形成,但粟並沒有很好的把握這一戰機隱蔽調動部隊.而是讓黃伯濤成功的從新安鎮逃脫至碾庄地區,碾庄離徐州僅距離50公里,在這一地區決戰對國軍而言是絕對有利,因為這時徐州已有三個兵團.只可惜的是,徐州國軍在無能的劉峙指揮下徹底喪失了這一優勢.
圍殲黃伯濤在粟的指揮下沒能在新安鎮地區將其圍住,這和粟的指揮風格有很大的關系.粟大將的有比較強的組織大兵團運動戰的能力,但其動作過大,他幾乎每一次重大行動都被國軍捕捉到.並能迅速准確判斷其企圖.如孟良固戰役,華野一行動,張靈甫就做好了准備,坐等進攻.圍殲黃伯濤也是如此.正因為是這樣,所以粟大將打仗很辛苦,幾乎每一次都是硬碰硬,傷亡也比較大.人民解放軍中如彭德懷,林彪等在隱蔽自已的真正企圖方面就做的很好,在沒有正式進攻之前,國軍很難捕捉到共軍主力動向.往往是在國軍認為最不可能的地方忽然出現,打國軍一個措手不及.
但不管怎樣,黃伯濤被華野吃掉了.接下來就是吃掉黃維以及杜津明集團.粟大將在其中有多凱橋鄭大貢獻呢?
為了網住徐州集團,中野南下拿下宿縣,徐州國軍南下撤退的鐵路線被切斷,為吃掉徐州集團立下第一功.當然也使中野陷入國軍四個兵團的圍攻.為打破僵局只能吃掉進攻最為積極的黃維兵團.中野為了能吃掉黃維向華野借了幾個縱隊.但不能因此認為吃掉黃維粟在其中盯頌起了多大的作用,因為吃掉黃維的指揮者是劉司令而非粟,當然粟同里也在指揮華野對徐州集團進行牽至.
粟對杜津明的撤退方向判斷錯誤,但這一錯誤被蔣介石給糾正了,結果是國軍55萬大軍被消滅.
從淮海戰役整個過程來看,從戰略指揮方面來說,劉鄧和陳是第一功臣,淮海戰役中的幾個關消或健點拿下的最多,一是鄭州,二是宿縣,三是吃掉了黃維兵團.二是許世友成功的拿下濟南,如濟南沒拿下,國共的太極還不知要玩多久.三是粟,吃掉黃伯濤,只所以把吃掉黃伯濤放在後面,是因為吃掉黃伯濤華野是被動冒了很大的風險,如果當時徐州是白崇喜或是杜津明坐鎮指揮的話,黃伯濤不但不會被吃掉,而且還很有可能華野會遭受重創.雖然中野拿下宿縣也冒了很大的風險,但中野是主動的.
③ 江蘇地區歷史上出了哪些名人
江蘇,處於我國東部沿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優勢,成為我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文化底蘊、宜人的氣候、遼闊的平原優勢使得江蘇一度成為我國古代經濟富庶之地,更是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
江蘇的 歷史 上豪傑輩出,劉邦、項羽、韓信、祖沖之皆是出自於此,近現代史上也涌現出不少的風雲人物、開國名將。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周總理出生在江蘇省淮安市,作為我國無處階級先驅者,他的事跡仍然為世人津津樂道。
周恩來年幼時,家人便安排跟隨伯父到了奉天求學,天資聰慧的他常常以獨到的見解讓老師同學們吃驚。
1917年,終於完成了國內的學業,而此時的他面臨一個嚴峻的選擇:是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找一份工作還是選擇繼續鑽研深造。當他看到同胞飽受帝國主義欺凌、華夏大地遭到列強無情踐踏的那一刻,下定決心到日本學習。
兩年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他認識到要想救中國,必須喚醒民眾的反抗思想,自己要踐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志。
回國之後周恩來先後參加、領導了五四運動、天津學生運動等一系列的反帝愛國運動。1924年是他人生中起到決定意義的一年,進入了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職務,並建立起了第一支由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也就是之後參加起義的葉挺獨立團。
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備,他們不能再看著國民黨反動派肆意妄為、殘害愛國同胞。周恩來參與領導葉挺獨立團在南昌的軍事行動,打響了反抗的第一槍。在之後的時間里,他和革命隊伍輾轉各地,並成功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周恩來同毛主席、朱德等革命先驅制定了精密的作戰計劃,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靠自己的一腔熱血為新中國的建立添磚加瓦。
開國中將:王諍王諍,是黃埔軍校第六期學院,畢業之後進入國民黨第九師電台工作。
1930年,國軍發起了對革命根據地的「圍剿」,王諍作為報務員也到達了戰場。紅軍積極抵抗,取得反「圍剿」勝利,王諍被俘虜後,被我軍的優良風氣影響,加入了紅軍。後來根據自己所學知識,為總部搭建起了無線電台,負責電台的管理。
抗日戰爭爆發後,王諍活躍外後方,指導我軍戰士的通信作業。通信在戰場上十分重要,一支部隊有暢通的通信,才能與各部保持時時聯絡,方便戰略的部署調整。
1949年新中國成立,王諍擔任通信部部長兼電信工業局局長,負責我國通信的發展。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開國少將:周文在提起周文在,就不得不說曾經熱播的電視劇《雪豹》,主角周衛國與之神似。
1925年,19歲的周文在經人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內學習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之後又進入到黃埔軍校。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周文在由學入軍,擔任學兵營指導員,觀摩作戰。由於後來國民黨的打擊行動,不得不隱姓埋名從事地下工作,在上海等地聯軍各界人士,為籌建新的武裝力量做准備。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文在籌備的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常熟等的游擊戰鬥成功牽制住了日本侵略軍。到了解放戰爭時,又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成功解放了全中國。
1955年授銜大會上,周文在被授予少將軍銜。
還有諸如朱啟祥、肖劍飛等也是江蘇走出來的名將。南京(2人)
曹雪芹(清): 文學家,著《紅樓夢》
林散之(近代):書法家,近代草聖
蘇州(25)孫武(春秋):軍事家,著《孫子兵法》
伍子胥(戰國):軍事家
陸績(漢): 天文學家,著《混天圖》
張旭(唐): 書法家,草聖
韋應物(唐):詩人,並稱王孟韋柳,著《韋蘇州集》
張籍(唐): 詩人,著《張文昌集》
陸龜蒙(唐): 文學家
范仲淹(宋):學者,詩人,政治家,著《範文正公集》
范成大(宋): 詩人,南宋四大家之一
沈括(宋): 文學家,科學家
黃公望(元): 畫家,元四家之一
陸機(晉): 文賦家
顧愷之(晉): 畫家,著《畫論》
祖沖之(南北朝): 數學家,著《九章算術》
柳如是(明):文化名人,文學家,著《柳如是詩》
沈周(明): 畫家,明四大家之一
祝枝山(明): 畫家,吳中四才子之一
唐寅(明): 畫家,吳中四才子之一
文徵明(明): 畫家,吳中四才子之一
仇英(明): 畫家,與文征名齊名
馮夢龍(明): 文學家,著《春秋衡庫》
歸有光(明): 散文家,著《歸震川先生集》
顧炎武(明):思想家,明末清初偉大的思想啟蒙者
曾樸(清): 文學家,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孽海花》作者
葉聖陶(近代):文學家
柳亞子(近代):文學家
無錫(6人)劉半農(近代):文學家,五四文學先驅之一
徐悲鴻(近代):畫家,
榮毅仁(近代):政治家,近代民族工業開拓者之一
劉天華(近代):音樂家,近代民族音樂開拓者之一
錢鍾書(近代):文學家,國學大師
薛福成(近代):思想家,外交家
常州(4人)瞿秋白(近代):革命先驅
劉海栗(近代):畫家
華羅庚(近代):數學家
李公僕(近代):革命烈士
鎮江(4人)劉義慶(晉):文學家,著《世說新語》
劉勰(南朝):文學家,著《文心雕龍》
蕭統(南朝):文學家著《文論》
劉鶚(清):文學家,著《老殘游記》
南通(1人)張謇(近代):實業家
揚州(3人)鑒真(唐):東渡和尚
秦觀(宋):詩人,婉約派詞人
朱自清(近代):文學家,散文家(連雲港人,自稱揚州人,那沒辦法)
淮安(6人)韓信(漢):軍事家
枚乘(漢):漢賦大家,漢賦的開拓者之一
梁紅玉(宋):巾幗英雄
吳承恩(清):文學家,著《西遊記》
關天培(清):軍事家,民族英雄
周恩來(近代):共和國開國總理
宿遷(2人)項羽(秦):軍事家,西楚霸王
魯肅(三國):軍事家
徐州(8人)劉邦(漢):漢代開國君主,軍事家
蕭何(漢):軍事家
劉秀(漢):東漢的開國君主,軍事家
張道陵(漢):道教創始人
劉備(吳):軍事家
李煜(南唐):文學家,南唐後主
朱元璋(元):元朝開國君主
李可染(近代):畫家
鹽城(1人) :柳敬亭(明):說書藝人
泰州(2人)梅蘭芳(近代):京劇表演藝術家
鄭板橋(清):文學家,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江蘇有名的地方有名的人太多了,數不勝數,我就簡單,說一個城市的一個巷子吧!
江蘇常州的青果巷,歷代名人有 末抗元名將 劉師勇、明代文豪唐荊川(唐順之)、清代書畫家錢維誠、惲鴻儀、湯貽汾,洋務運動先驅盛宣懷、民初譴責小說家李伯元、模範縉紳汪作黼、故宮博物院開創者吳瀛、劇作家吳祖光、語言學家趙元任、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革命先驅瞿秋白、七君子之一史良、民族工業開創者劉國鈞。
青果巷原來是叫千果巷,巷子在運河附近,交通發達,有很多商人雲集於此,當時巷子附近有很多賣水果的,後來「千」與「青」發音混淆了。就被人叫做:「青果巷。」
下面介紹幾個青果巷出來的 歷史 人物。
唐順之,能文能武, 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數學家,抗倭英雄。明史上面是這么說的:「順之於學無所不窺。自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極原委。」
談文學史,不得不說唐宋派,而唐順之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而,他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最後就是死於抗倭,不過是染病去世。有些人是軍事理論家,未必能沙場真刀真槍的打一場。唐先生已經年齡不小了,用自己槍法打敗過年輕的戚繼光(戚繼光是武將世家,而且那時候還比唐年輕),後來還傳授戚繼光武功與韜略。當過戚繼光老師,就是這是這么牛逼。
下一個是趙元任,也是網路全書人物,什麼都會,什麼都懂。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
中國科學社
他是中國近代語言類的祖師級的人物,中國著名語言學家 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也許你不了解他教的學生多厲害,不管是比較權威的古代漢語字典還是現代漢語字典主編都是趙元任的學生。
他在音樂方面造詣頗高,跟劉半農搭檔,劉作詞,趙作曲,兩個人創作了許多著名歌曲,比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她字第一次出現現就此出)廈大,雲南大學,東北大學校歌都是他創作的。
趙的語言天賦的故事不少,不贅述了。附送他的一個繞口令: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
十時,適十獅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石室濕,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最後一個周有光,周老前幾個月才去世。早年搞經濟,後來建國後半路出家搞漢語拼音改革,做出了很大貢獻,(碼字的我在想是不是沒有他們那些人,現在我是不是用五筆打字法碼字)
老人晚年針對 社會 ,對於人文社科領域,他的言論與文章能看出有不少真知灼見。
青果巷走出去的 歷史 人物還有不少,我就不一一敘述他們的經歷了。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
周恩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 1976)。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 歷史 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顧愷之(348—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今江蘇焦溪)人。工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 歷史 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外還有瞿秋白,華羅庚,餘光中,曹雪芹,鑒真,吳三桂,吳承恩,關天培,韓信等很多名人志士。
江蘇 歷史 名人列寫成文,共同分享!無排名順序。
周恩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之一,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
瞿秋白——中共中央代理總書記、總書記。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文學家,翻譯家,首譯了《國際歌》。革命先烈。
孫子(孫武)——春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先祖,著有世界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岳陽樓記》千古名篇。
梅婷——著名影視劇演員。
吳承恩——明朝著名作家,著有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梅蘭芳——近現代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
錢鍾書——近現代作家,學者。著有長篇小說《圍城》。
劉邦——西漢開朝皇帝——漢高祖。
祖沖之——南北朝時期南朝偉大的數學家,其圓周率計算值領先世界一千多年。數學專著《綴術》被列為學校教材,並被日本、新羅(朝鮮)引入作為教材。他還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
項羽——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西楚霸王,一代梟雄。
榮毅仁——傑出的工商界領袖之一,全國工商聯主席,國家副主席。
沈括——古代傑出科學家,著有《夢溪筆談》。
顧炎武——明朝著名思想家、學者。
劉嘉玲——著名影視演員,亞洲媒體名星。
張謇——近代傑出的民族工商實業家。
華羅庚——世界傑出的數學家,中科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李沁——影視演員,歌手。
朱自清——大學教授,散文家,作家,學者,民主愛國人士。
葉聖陶——近現代作家,教育家,語言學家。
陶虹——著名影視演員。
曹雪芹——清代偉大文學家,著有世界文學名著《紅樓夢》。
——※12月17日於長春※——
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名人輩出。皇帝出生於江蘇的有:漢高祖劉邦 出生於 江蘇沛縣(徐州豐縣), 開創了四百年的大漢江山。 東吳 孫權 籍貫在浙江富陽, 據說出生於江蘇邳州。 南北朝時的南 宋 劉裕 ,出生於江蘇鎮江 。南 齊高帝蕭道成 出生於江蘇常州 。南梁武帝蕭衍 出生在江蘇丹陽 。南唐烈祖李昪,出生於彭城(徐州)。
另外政治家、軍事家有孫武、伍子胥、項羽、韓信等,科學家有祖沖之、沈括、徐光啟、徐霞客等,文學家有劉勰、李煜(南唐後主)、范仲淹、秦觀、范成大、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吳敬梓、馮夢龍、劉鄂等,藝術家、書畫家有顧愷之、張旭、米芾、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和以鄭板橋為代表的「揚州八怪」,還有思想家顧炎武等,天師張道陵的家鄉也是徐州豐縣。
敬愛的周總理,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准安,周總理是我國的偉人與領袖,也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 周總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周恩來總理的卓著功勛、崇高品德、光輝人格,偉大貢獻,輝煌人生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中國共產黨因為有周恩來而增添了光輝,中國人民因為有周恩來而增強了自豪感。周恩來總理是中國共產黨的楷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中國共產黨的一面旗幟、是中國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的化身,密切聯系群眾的光輝典範、是人民的好總理、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周總理 一生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一生;一生勤勤懇懇,為人民奉獻一生。一個人如果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一個人如果全都無私奉獻給自己的國家,一個人如果好到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那麼這個人就該享有最高榮譽,就該擁有最高敬意。敬佩總理、緬懷總理、感恩總理!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自古以來都是人傑地靈之地,同時這片沃土也孕育了一大批能人甚至是偉人
如果說中國 歷史 上最完美的人,我覺得非周總理莫屬。 1898年3月5日,周總理生於江蘇淮安 。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都是靠長輩都口述和文獻來了解。和父親看《海棠依舊》時,周總理出現的鏡頭就會伴隨著父親的贊嘆,在我父親心中,周總理是值得尊敬的人,百姓是打心眼裡的愛戴周總理。
高中 歷史 書上有一張照片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圖片源自周總理步入日內瓦會議,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周總理代表新中國出席了這場會議。
周總理著西裝大步邁入會場,眼神中滿是堅毅。那是1954年,新中國剛成立5年,百廢待興,國家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但是西方人看不起我們啊,認為我們弱後輕視我們。周總理作為外交部部長與到會的十六國進行談判,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對西方各國的咄咄逼人,周總理據理力爭,讓西方各國啞口無言,極大打擊了西方各國的囂張氣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周總理是我心中的英雄。
這是一張十三陵水庫建設時期拍攝的照片,不是我們現在的擺拍!周總理真的帶領北京機關幹部前往勞動。水庫的工程指揮回憶道,周總理說話很親和,直接說: 給我們下命令吧,這里你是指揮。 就這樣北京的普通民眾紛紛前往十三陵水庫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終十三陵水庫才得以按時完工,這就是人民的力量!
到了後來,周總理身體不好依舊沒有放下工作,圖為周總理主持會議。
為了國家的發展周總理操碎了心,一輩子沒有養育孩子,全中國人民都是周總理的孩子,周總理就這樣一直思考,思考著中國的未來。一生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一生,鞠躬盡瘁,我們為有這樣一位好總理而驕傲。
任時光飛逝,周總理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
江蘇地主江南,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這里自古都是名人輩出之地。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江蘇也出了太多的名人了。
今天我們重點說一下,為新中國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黨人和開國將軍們。他們才是江蘇最為著名的 歷史 人物。
周恩來(1898-1976年)
周恩來於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淮安市,原籍浙江紹興。
他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實的馬克思主義擁護者,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黨和國家的主要的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後,擔任總理一職,人民親切的稱呼他為周總理。
早在1921年,周恩來就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一職。
周恩來於1927年8月1日,領導指揮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就這樣屬於中國人民的一支革命隊伍,在中國 歷史 上誕生了,為中國的革命掀開了新的篇章。
王諍(1909-1978)開國中將
王諍江蘇武進縣人,1930年開始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時期任紅軍總部無線電台大隊長一職,在反圍剿革命戰爭中,王諍屢立奇功,多次破譯國民黨反動派重要文件。即使的把第一消息傳遞給我黨,為反圍剿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王諍破譯了武漢的日本海軍遣外艦隊司令部與上海的日本海軍司令部及華中派遣軍司令部的一些往來密電,接著又成功地破解了日寇蒙疆駐屯軍司令部與華北派遣軍司令部的幾份密電。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周文在(1906-1994)開國少將
周文在江蘇常熟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黃埔軍校。
土地革命時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參加過周恩來總理領導的南昌起義,並且常年往返於常熟,上海等地從事信息傳遞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在常熟組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武裝革命斗爭。
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過黃橋戰役,壞漢戰役和渡江戰役。
江蘇籍的開國少將還有梅嘉生、任茂如、張雷平、朱啟祥、李光軍、王紹淵......總之江蘇地處江南,是極其著名的魚米之鄉。這里人傑地靈,是最合適居住的城市之一,當然了江蘇也是中國最為有名的 旅遊 聖地。開國皇帝劉邦就是江蘇人,三國時期孫策,孫權兄弟也是江蘇人,還有明代的四大才是唐伯虎等人他們還是江蘇人。
所以說江蘇的名人真的是太多了。
誰識他是誰自後人?
④ 何基灃簡介,何基灃生平
何基灃(1898-1980)曾用名何芑蓀,河北藁城人。1933年春,赴喜峰口抗擊日軍,以戰功升為第110旅旅長。盧溝橋事變前夕,率部駐守盧溝橋一帶,多次挫敗日軍。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直接指揮駐軍抵抗。以機智頑強的作戰贏得時人贊譽,成為一代抗日名將。1938年春秘密赴延安,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國 *** 。 詳述: 何基灃(1898-1980),河北省藁城縣人。青年時期參加了北伐戰爭,後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任旅長、師長等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 *** 協助下主持培訓班培數睜槐訓抗日骨幹。 日軍侵略華北時,參與指揮了著名的喜峰口戰役,並取得了勝利。1937年任宋哲元部二十九軍旅長,駐守盧溝橋一帶。日軍進攻盧溝橋時,指揮部隊奮起反擊。後來秘密前往延安,1938年加入中國 *** 。後受黨派遣回到原部隊工作,同新四軍第四師、第五師建立了聯系,多次參加了抗擊日軍的戰斗。 何基灃入黨後,仍回到 *** 第七十七軍任副軍長。同新四軍四師、五師建立了聯系,為 *** 派遣打入 *** 方軍隊中從事兵運的卧底,在新四軍向鄂、豫、皖等地的發展和建立大別山根據地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何基灃在黨的領導下,將這支舊軍隊引導到抗日救國進步的道路上來。1948年淮海戰役時任 *** 軍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的何基灃,和張克俠一起率率第59軍全部,第77軍大部共兩萬多人於11月8日清晨在賈汪、台兒庄地區臨陣投向 *** 一方,直接導致國軍黃百韜所部在奉命西撤途中遭到 *** 粟裕所部的阻截和合圍,正式揭開了淮海戰役(徐蚌會戰)的帷幕。何、張的起義,使得 *** 軍的運河防線出現了大缺口,為 *** 的三個縱隊迅速渡過運河,切斷黃百韜兵團與徐州的聯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爾後他們又率部參加渡江戰役,直取南京,為解放全中國立了新功。 1948年12月10日, *** 、朱德向在淮海戰役中舉行起義的 *** 軍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 *** 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發出賀電,祝賀他們起義成功。 解放戰爭時期任 *** 第三綏靖區司令官。1948年11月,同張克俠一起率領 *** 第七十七軍和第五十九軍共兩萬餘人在賈汪、台兒庄駐地起義,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 *** 第三十四軍軍長、南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局局長,水利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等職。早仔是第一、二、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80年病逝於北京。 生平大事薯友年表: 何基灃1918年考入北京清河陸軍軍官預備學校。 1923年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在馮玉祥部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第五師旅長、副師長。曾參加北伐戰爭。 1929年在北平入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並加入中國 *** 。 1932年起,在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任三十七師副旅長、旅長。 1933年長城抗戰中,曾參與指揮喜峰口作戰。 1937年率所部一一�旅駐防盧溝橋地區,七七事變中,他指揮部隊抗擊日軍。後任第一七九師師長。 1938年春秘密赴延安,曾受到 *** 等 *** 領導人的接見,後仍回原部隊。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國 *** 。 1940年任 *** 軍第七十七軍副軍長兼一七九師師長。 1943年任七十七軍軍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 *** 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副司令。 1946年任徐州綏署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與新四軍第四、第五師建立聯系,並對 *** 領導的軍隊向鄂豫皖邊地區發展和建立大別山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 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與張克俠率 *** 軍第五十九軍、第七十七軍2萬余官兵於賈旺、台兒庄防地起義。 1949年2月任人民 *** 第三十四軍軍長,參加渡江戰役。南京解放後,兼任南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第一副司令員。 1952年任華北行政委員會水利局局長。 1954年起,任水利部副部長、國務院水土保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勛章。 1958年任農業部副部長。 曾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逝世後,按照他的遺願,骨灰分別撒在盧溝橋和淮海戰場。生平
⑤ 淮海戰役的歷史意義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里規模最大,國共雙方都知道這場戰役的重要性所以先後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一百多萬人。那麼最後的死亡人數是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淮海戰役的死亡人數,希望大家喜歡!
淮海戰役的 歷史 意義
淮海戰役作為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條件最苦,我軍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是一場對於雙方整體戰局具有 決定 性意義的決戰,國民黨正是因為在這次戰役中全軍覆沒,使其失掉了在大陸與解放軍勢均力敵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是淮海戰役的勝利決定了我軍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在歷史上具有極大的意義。
其一,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損失慘重,骨幹將領喪失殆盡,王牌主力兵團也被打得全軍覆沒,這場戰役的失敗對於蔣介石來說無非是致命的一擊,他已經失去了戰斗的本錢,輸掉了在大陸的半壁江山,沉重深刻地影響了國軍的戰斗全局。
其二,在這場淮海戰役中戰敗的結局,加劇了國民黨內部勢力的進一步分化以及矛盾的加深。得到美方勢力支持的桂系集團加速逼迫蔣介石下台,這樣的形勢導致了蔣介石提出與中共和平談判的主張,使自己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終宣布引退,蔣家王朝已經成了風雨飄搖中的落日王國。
其三,中國共產黨在淮海戰役中取勝,加速了中國社會的革命進程,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大范圍地區得到了解放。中國人民得到了喘息吐氣轎迅睜的機會,解放軍們做好了全力以赴解放全中國的准備,這次戰役也為解放軍取得渡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正是我軍在淮海戰役中取得的勝利,打響了解放全中國的禮炮。
淮海戰役解放了哪幾個地區
從四八年的十一月開始一直到四九年的一月,國民黨和共產黨開展了歷史上最長久的戰爭,其中傷亡慘重,規模宏大,無數的人民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雙親,同時這也是中國歷史轉折的重大的一次戰役,這就是淮海戰役。
關於淮海戰役解放了哪個地區的問題要看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淮海戰役本來佔地就非常的廣闊,最後共產黨勝利,淮海戰役的中心點主要是在江蘇的徐州,隨之擴散,以至於整個長江中下游,在戰爭勝利之後,淮海戰役解放的地區也是非常的大,四周伸向了閉歲深圳、河南以及山東,由此可見當時的戰爭是有多麼的激烈,以及也成為了歷史上重要的一筆。
淮海戰役為何又是以徐州為中心而發展的呢?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徐州是作為國家的重點發展城市之一,如昌伍果徐州被拿下,影響力還是頗為重大的,國民黨與共產黨幾乎一起下達了攻打徐州的 命令 ,國民黨從一開始就被共產黨圍剿殲滅,順著長江中下游至北移動;其次,共產黨和國民黨還有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他們統一認為這場戰爭的勝敗就在於位於河南省的淮河,攻下那裡是至關主要的,最後共產黨勝利,蘇北地區一代也就解放了。
而被解放的主要地區徐州現如今也成為了江蘇省的第二大城市,經濟在全國都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開展成了全國先進文明城市。
⑥ 請問,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急!!!原因越多越好,具體些 !!!
淮海戰役我軍勝利的幾個原因
郭汝槐,佩劍將軍,是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時國民黨軍隊的總參謀部的作戰部長兼第三廳廳長。作戰部長是做什麼的呢?大部分國家的軍隊都有一個總參謀部,總參的首長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是僅次於最高統帥的軍事指揮官,總參謀長負責為每一次戰役製作作戰計劃,而他手下的作戰部長就把這些計劃記錄下來,下達作戰命令。基於保密的原則,完整的作戰計劃通常只有一套,就放在作戰部長的皮包里。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時顧祝同是國民黨軍的總參謀長,而郭汝槐就是他手下的作戰部長。
在國民黨將軍中,「徐州剿總」前敵總指揮杜聿明是頭腦比較清醒的一個,他一開始就懷疑郭汝槐是共產黨,但由於郭是顧祝同的親信而一直不敢提出,後來遼沈戰役失利。而國民黨軍幾次重大錯誤的軍事決策都與顧祝同和郭汝槐的參與。後來杜聿明忍不住地直接向蔣介石明述他懷疑郭汝槐是共產黨。蔣驚訝地問杜聿明有何根據,杜說我自己已是比較清廉的官了,可郭小鬼(罵郭汝槐)更是清廉的讓人難以理解: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貪財,甚至連自己家裡的沙發都是打上補丁的!
蔣由於對郭過於信任,在杜聿明走後大罵杜說:難道我堂堂國民政府的官員都要到處去撈銀子才不是共產黨,笑話!
遺憾的是,事實證明杜聿明是對的。據回憶錄和台灣關於國共第二次內戰的文章指出尺腔他在擔任國民黨軍總參作戰部長期間,很方便的將整套整州斗套的作戰計劃交給聯絡員(當然方便了,就在自己的皮包里),由於南京不方便建立秘密電台,聯絡員把情報帶到上海,由上海的中共秘密電台發送給中共中央。以前有部電影叫《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說發送情報的報務員的,不知大家還記不記的?電影最後報務員被捕前,軍統特務已經在砸門了,報務員沒有想到逃跑,而是拚命毀掉發送的電文,為什麼?就是要保護打入敵人核心取得這些情報的人。當時中共在上海當然不只一個秘密電台,那報務員犧牲以後,情報依然源源不斷的送往西柏坡!
杜聿明也曾當著郭汝槐的面大罵:「你郭小鬼定是共諜,發的命令都是把我們往共軍包圍圈裡趕!」郭為了脫身,反指國防部少將作戰處長劉斐有「共諜」之嫌。後來不了了之。五幾年政協開會,郭劉重逢,才知道劉斐真是貨真價實的「共諜」,只是分屬不同的系統。郭直屬共軍總部冊困磨,劉則屬華野敵工部。有此二人在其作戰指揮中樞「卧底」,國軍焉能不敗。據說後來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國軍諸將,至今對此二人耿耿於懷。七十年代國民黨戰犯們被特赦後這伙人也入了政協,與郭劉「共事」,但見面之時無不怒目相向。後來這些國民黨戰犯們寫《國民黨將領淮海戰役親歷記》,仍是恨恨不已,不時流露不服之氣。
更有甚者,郭汝槐病逝前,身為政協委員的杜聿明去探望。他抓住郭汝槐的手說:「我最後再問你一次,你當時是不是共產黨?」。郭汝槐斷斷續續地說:「光亭(杜聿明)啊,我們是屬於政見不同。。。」郭汝槐死了,杜聿明臨死也沒搞清楚郭汝槐的「政見不同」是指的是不同的政黨還是不同的政治觀點?
一個國民黨高級將領在敵人內部那樣的環境下,都能做到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所要求的:「我們共產黨人要以身作則,做到不請客,不送禮,。。。少敬酒,警惕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
而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員們能做到嗎?!
⑦ 70年後再次回味「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歷史上規旅橘猜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雙方參戰人數共達到140萬(共產黨60萬,國民黨80萬),而中國上一場能有這樣規模的戰爭可能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此戰參戰人數是一百萬左右,最終以秦將白起圍殲趙軍40萬告終。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共持續66天,共產黨以13.6萬人犧牲的代價殲滅國民黨55.5萬人,被斯大林稱為戰爭史的奇跡。
1948年,蔣介石在以徐州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布置了80萬兵力,而共產黨華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加起來只有60萬。此時,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原野戰軍在挺進大別山到國民黨的嚴重打擊。在此背景下,毛主席做出讓粟裕帶領10萬大軍渡江南下的決定,一來可以避開國民黨在中原的80萬主力部隊,二來可以在江南開辟根據地,把國民黨部隊吸引到江南,從而緩解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壓力。
此時華東野戰軍副司令粟裕三次致電毛主席,認為南下並不合適,因為國民黨部隊很可能不會南下去跟共產黨打游擊戰,如此一來,共軍勞師遠征江南就會前功盡棄。因此粟裕強烈建議,在江北(徐州、蚌埠地區)展開大規模殲滅戰,然後再南下。毛主席起初是反對這一提案的,因為在人數和武器裝備都落後於國軍的情況下,正面打硬仗是很冒險的。最後粟裕親自到西柏坡面見毛主席,陳述利害,最終毛主席拍案而起,同意了粟裕的意見,並強調,再中原消滅國軍6至12個旅後,再南下。此時的粟裕,相當於在毛主席面前立下了軍令狀。
其實粟裕作為戰區司令,考慮軍隊是否南下本不是他的本職工作,而粟裕卻「越權」考慮了這一問題,並在兩次建議被毛主席駁回的情況下,仍然有第三次提議的勇氣。如果沒有粟裕的遠見和勇氣,也就沒有後來被載入世界軍史的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第一個目標是殲滅黃百韜兵團(約12萬人)。黃百韜是真正憑借戰功而升任總司令的將軍,曾在一次與共軍對抗中,在軍隊被包圍的情況下,作為總司令的他身先士卒,帶兵沖陣,極大地鼓舞了國軍士氣,最終成功擊退共軍,因此獲得了蔣介石的青天百日勛章。
淮海戰役剛開始,蔣介石命令所有軍隊向徐州靠攏,准備在此集中優勢兵力黃百韜兵團奉命向徐州進發,粟裕此時的目標是追擊並包圍黃百韜兵團。而黃百韜當時也感覺到了危險,搶先向徐州撤軍。粟裕帶軍窮追不舍,士兵們一邊奔跑一邊吃飯,日行百里。另外粟裕分兵佯攻徐州總部,讓蔣介石不能判斷共軍真正的攻擊目標。就在此時,蔣介石給黃百韜下達命令,原地休整兩日,目的是為了讓黃百韜兵團在此地掩護國民黨第44軍向徐州撤退。黃百韜雖知危拆型險,但也不敢抗命。正是這兩天的等待,讓粟裕大軍追上並包圍了黃百韜兵團。戰役打響後,蔣介石連忙從徐州派兵增援,但為時已晚,因為粟裕已安排大軍在途中阻擊國民黨援軍,援軍根本無法接近黃百韜兵團。最終黃百韜兵團共12萬人全軍覆沒,黃百韜開槍自殺。
如果沒有蔣介石的這個命令,或許黃百韜兵團能成功抵達徐州和總部40萬大軍會合,淮海戰役的歷史可能會改寫。但蔣介石犯下了致命錯誤,第一他不知道共軍真正的攻擊目標是黃百韜兵團,第二他為了保護一個軍,競將一個兵團(相當於6軍)原地等待,置於險境。最終因小失大。
在黃伍唯百韜被包圍的過程中,蔣介石派出黃維兵團(約10萬人)前去支援。黃維是黃埔軍校畢業,他的兵團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蔣介石親自為黃維兵團制定了行軍路線,但蔣介石沒有想到他制定的路線是黃河泛濫區,道路濘泥,而黃維兵團都是重型機械武器,因而進軍速度十分緩慢。而在此時,劉鄧大軍極速行軍,包圍了黃維兵團。其實包圍剛開始的時候,只包圍了三面,還有一面並沒有完成包圍,此時黃維很有機會帶軍沖出去,但黃維不敢更改將蔣介石制定的行軍路線,因而猶豫不決。當他下定決心突圍的時候,為時已晚,劉鄧大軍已完成了對黃維兵團的四麵包圍。最終蔣介石之子蔣緯國親率坦克部隊前來營救也無濟於事,只能眼看黃維兵團全軍覆沒。
黃維兵團被滅,我覺得第一是蔣介石行軍路線規劃錯誤,路線雖是一條直線,看起來很快,但不知地理常識。第二他沒有給黃維隨機應變的權利,致使黃維錯失突圍良機。當然,黃維本人的猶豫不決也要付很大責任。
黃百韜兵團被殲,黃維兵團被圍之後,徐州徹底成為一座孤城。國民黨決定從徐州撤軍。淮海戰役國民黨總指揮杜聿明施用了反間計,讓潛伏在蔣介石身邊的中共地下黨員給粟裕傳了假消息,從而成功從徐州撤軍。(註:杜聿(yù)明是抗日名將,深知兵法)。粟裕率大軍趕到徐州時發現這里已是一座空城,於是連忙追擊杜聿明。杜聿明的計劃是帶部隊到淮河之後北上,從外邊把劉鄧大軍包圍起來,和裡面的黃維兵團里應外合,從而殲滅劉鄧大軍。這一計劃剛開始得到蔣的同意,但在杜聿明行進途中,蔣派空軍給杜聿明送了一封信,讓他更改行進路線,返程去救援黃維兵團。杜聿明知道返程的危險,但也不敢抗命,只好令大軍返程,正好遇到了在後面追擊的粟裕大軍,最終被粟裕大軍包圍,無法實現蔣營救黃維的計劃。
黃維兵團被滅後,毛主席對杜聿明集團(約40萬人)圍而不打,主要是怕杜聿明集團突圍,然後北上與傅作義大軍會合,這樣就給中共造成不利局面。在杜聿明集團被圍困的日子裡,國民將士飢寒交迫,鬥志全無,紛紛投靠中共。最終只用3天時間拿下杜聿明集團,杜聿明被俘。淮海戰役宣告結束。
對於國民黨在淮海戰役的失利,我總結以下幾點原因。
(1)蔣過於自負。因為蔣一直處在南京政府,遠離戰場,卻迷之自信。在這里指揮戰場,無異於閉門造車。戰場上變幻莫測,只有處在戰場的將軍才能准確感知戰機和危險,而實際上國軍大將都沒有指揮權,全場都是蔣一人全權指揮。也難怪毛主席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說,我們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蔣介石。
(2)蔣沒有棄車保帥的勇氣。為了掩護一個軍而搭上黃百韜兵團,為了救黃百韜兵團又搭上黃維兵團,為了救黃維兵團又搭上杜聿明集團,一直陷入戲劇性的惡性循環中。在黃百韜兵團被包圍後,如果蔣當時能採用杜聿明的計策,暫不營救黃百韜兵團,而是先讓徐州的杜聿明集團和黃維兵團合兵一處,然後共同援救黃百韜兵團。但蔣過於害怕失去黃百韜兵團,不敢冒險,結果不但沒有救出黃百韜兵團,反而讓黃維兵團也被包圍,最終雙雙覆滅。
(3)國民黨內部政治矛盾。在國民黨有著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本想指揮淮海戰役,但蔣擔心他擁兵自重,故而拒絕。蔣最終任命對他忠心耿耿的庸才劉峙作為總指揮。淮海戰役即將打響時,國民黨感覺到危險,蔣此時請白崇禧出山,但白崇禧見國軍兵力分布過於分散,幾乎是直線分布,要想在短時間集中這些兵力已經非常困難了,故白崇禧拒絕了擔任淮海戰役總指揮的任務。如果白崇禧在最初就能接手淮海戰役,或許會有不同的結局。
(4)共產黨得民心而國民黨失民心。共產黨實行土地改革後,打到了地主,每個農民平分土地,從此翻身做主。而國民黨軍隊管教不嚴,甚至有國軍干出偷雞摸狗、強搶民女的無恥行徑,這和日軍並無兩樣。因此在淮海戰役中,幾十萬農民自發挑著自家糧食去支援共產黨,為共產黨在淮海戰役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5)粟裕將軍的過人膽識和超凡軍事才華。在毛主席做出渡江的決定之後,粟裕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即使被中央軍委拒絕了,依然固執己見。正是這種固執,讓共和國解放至少提前了兩年。在淮海戰役中,粟裕帶兵圍殲了黃百韜兵團和杜聿明集團,並在劉鄧大軍殲滅黃維兵團時成功牽制了前來支援的國軍,從而讓殲滅戰順利進行。所以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說粟裕立了第一功。而粟裕也被公認為國內最有能力指揮大兵團作戰和大規模圍殲戰的將軍。因此後來毛主席選擇攻打台灣和抗美援朝總司令的第一人選是粟裕。但由於粟裕當時重病而未赴朝鮮作戰,實屬遺憾。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只剩在北京的傅作義集團,共50萬大軍。但此時已經被林彪率領的百萬東北野戰軍包圍了,已無力回天。所以淮海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已經失去了和共產黨爭奪天下的資本。
70年後,淮海戰役的硝煙已經散去,今天中國的繁榮和安定離不開當年數百萬將士的浴血奮戰。生在這個祥和的年代是當今每一個中國人的幸福。
假如時光回到70年前,如果我是一名士兵,就要在淤泥深坑中賓士,要在槍林彈雨中穿行,對我來說,如果能吃一頓飽飯,還能活著就是幸福;如果我一名將軍,我的決策決定著數十萬將士的生命,我不能有一絲鬆懈,要在前線一直研究軍情指揮戰斗,甚至幾天幾夜不能合眼,如果能贏下一場戰爭,能在午後安逸地散步就是幸福。
70年後,我的條件已經達到了在那個年代對幸福的定義。但如今我已經感覺不到這些就是幸福了。環境的改變使我對幸福的定義也發生了變化,現在認為擁有更多的財富和名望才是幸福,如果真的當我擁有了這些,或許對幸福的定義又會發生變化,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所以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以什麼樣心態來面對你所擁有的。
如今,當我們感到鬱郁寡歡、平生不得志時,你需要的是乘坐時光穿梭機,參與一場說打就打的大規模戰爭。
⑧ 淮海戰役的簡介是什麼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喊慶源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鄭態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8)淮海地區歷史上為什麼出明將擴展閱讀
軍事意義
淮海戰役的失利,軍事上使蔣介石在南線的精銳主力損失殆盡,尤其是嫡系部隊中的骨幹,黃維的第12兵團和邱清泉的第2兵團全軍覆沒,其中還包括被稱為「五大主力」的第5軍和第18軍。
(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隊分別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殲的整編第74師、1948年10月在遼沈戰役中被殲的新1軍和新6軍)從而也就失去了蔣介石賴以支持戰爭的中堅力量。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為解放軍所控制,江北只剩一個重要城市安慶在國軍控制下,解放軍已直逼長江,下一步攻擊矛頭直指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地區——江浙滬地區。
淮海戰役的意義就如毛澤東在戰役結束後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差孝14日發表的關於時局的聲明中所說:「現在,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數量上士氣上和裝備上均優於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殘余軍事力量。
至此,中國人民才開始吐了一口氣。現在情況很明顯,只要解放軍向殘余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攻擊,國民黨統治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亡」。
淮海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⑨ 誰被譽為昆侖雄師抗日名將,淮海戰場折戟沉沙呢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中國大地上爆發,作為國民黨與共產黨較量的最後一個環節,為新中國的成立掃清了障礙。在遼沈和平津這兩場戰役中,解放軍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較為容易的擊潰了敵軍;淮海戰役我們兵力和裝備都不佔優勢,想要取勝尤其困難。國民黨軍隊認為我們的野戰軍需要長時間去修整,大意低估了我軍實力,我軍將士損傷不小,但是這場偉大的戰役還是以國民黨的失敗告終,為解放軍南渡長江提供了條件。我們也知道,淮海戰役中蔣介石還是投入了很多高級將領,馬上就會給大家介紹,有哪些高官參戰了,在戰役中戰況如何。
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史稱三大戰役,是解放戰爭的決勝之戰,共產黨在這片大地上獲得了更多中國人民的支持和信賴,解放軍的任務就剩下了解放被國民黨統治著的地區,把國民黨的身影從中國徹底消滅掉,這樣中國才能迎來新生。在這次戰略總攻里,以東北為中心的遼沈戰役、以北平天津為中心的平津戰役、肆禪嘩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使三個地區獲得了解放,從國民黨的統治下獲得新生。都為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積極影響,在淮海戰役里,國民黨的軍隊比我發多出了二十萬人,加上國民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就為了守住這塊陣地,於是淮海戰役成為三大戰役中贏的最艱難的一場。
淮海戰役是決定執政黨是誰的關鍵一戰,國共雙方誰都想拿到這場偉大戰役的最終勝利,戰場上雙方士兵人數都在不停增加。其中中國共產黨集結了60萬人到淮海地區,國民黨更是下了血本,派了80多萬士兵到戰場,這場戰爭打了兩個多月,打擊掉國軍55萬餘人,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意義之深遠,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國共造成的損失都是無法挽回的,但是戰爭的意義是好的,中國共產黨佔領了國軍的絕大部分地區,實力大大增強。為日後解放南京奠定了基礎,完全扭轉了當時的局面。為解放全中國提供了現實條件。這場戰役給國民黨造成了致命的打擊,決定了他們的敗局,也與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並稱為三大戰役。
⑩ 三大戰役哪個最難打淮海屬第一,看看參戰將領都是誰
三大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我黨給蔣介石集團的致命一擊。但是要是說三大戰役哪個最難打,那可就眾說紛紜了。實際上,三大戰役都有其各自的意義。但是真要說哪個最難打,那還真是淮海戰役最難打。大家不要急,聽小編慢慢說。
真正難打的是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國民黨八十萬大軍真正的裝備精良。而且無論是哪一方都沒有想到戰役規模竟然變得這么大。看看淮海戰役參加的將領就知道多難打。國民黨部隊基本全都是名將:杜聿明,孫震,劉汝明,馮治安,李廷年,黃百韜,黃維,胡璉,李彌等人。面對這個陣容,華野和中野只有六十萬人。雖然有著百萬民眾在後面推小車支前,但是並不是戰斗部隊。而且國民黨黃維兵團有骨幹十八軍,尺則邱清泉兵團有第五軍。而且從地理上說,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一說。失去淮河縱告橡深,長江漫長的防線根本就是處處漏洞。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