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意義是什麼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意義是:
1、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2、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3、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1)秦統一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統一的歷史條件:
秦統一前,國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戰爭頻繁,嚴重阻礙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難。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時,具備實現統一的三個客觀條件:
1、社會經濟發展,民族、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為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基礎。
2、人民苦於戰亂,渴望統一。
3、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具備進行統一戰爭的條件。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封建經濟和軍事力量增強,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封建國家,因此,在七國中秦國最有條件實現統一。
⑵ 秦始皇統一中國有什麼歷史意義
秦始皇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戰亂紛爭;書同文,車同軌,使中國的文化、經濟得以進一步交流,秦始皇的統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戰亂局面,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2)秦統一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秦始皇滅六國後,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設守、尉、監(監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並典兵事。郡監掌監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
縣,萬戶以上者設令(縣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長)。縣令、縣長領有縣丞、縣尉及其他屬員。縣令、縣長主要管政務,縣尉掌握軍事,縣丞掌管司法。
⑶ 秦國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意義: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4、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
(3)秦統一歷史意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秦國當初是一個很不顯眼的偏僻小國。
從秦襄公驅逐犬戎開始,在歷代君主的領導下,不斷開疆拓土,秦穆公稱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大增,從秦孝公的兒子秦文公開始全面擴張,最後秦始皇統一中國。
在秦始皇發動大規模的統一戰爭之前的130年時間里,秦軍殲滅六國軍隊160多萬,到公元前23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對手能夠與秦軍抗衡。
十年統一戰爭期間,六國軍隊的傷亡總數超過了200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公元前221年,齊國不戰而降,最後滅亡。
秦國三十幾代君主前仆後繼、不懈努力,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秦王朝,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⑷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意義是: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做出了積極貢獻。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完成統一大業,功不可沒。
秦始皇雕像
⑸ 秦朝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1、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2、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慶困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3、統一有利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實現全國統一,結束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跟著,那種因分裂割據而造成的攻城爭地的屠殺,「以鄰為壑」的糾紛,交通來往的障礙,以及許多制度的不同,文字的異形等等,都可以避免和消除了。
4、在統一的環境下社會經濟和文化,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發展,盡管這種有利條件在秦統一後沒有被很好的利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統一對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作用,卻越來越顯現出來。
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文化,所以一開始就能迅速發展,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居世界文明的前列,這與秦的統一是分不開的。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埋差橋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彎猛,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⑹ 秦統一全國的意義是什麼 有哪些歷史意義
秦統一全國有利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實現全國統一,結束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秦的統一,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奠定了鞏固的基礎。
(1)秦的統一是我國歷史的必然產物。
春秋戰國之際,我國是分裂割據的局面下進入封建社會的。各個統治集團利用割據奪取政權,在內部進行改革。但是,隨著封建生產力的發空橡展,農民與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展開,統治集團為了維護和擴大自身的利益,要求打破這種割據狀態,實現封建國家的統一。
(2)實現全國統一,需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這樣的條件,在戰國後期逐漸成熟了。
戰國中期以後,秦國的社會改革比較徹底,自商鞅變法以來,繼續提倡耕戰,鼓勵發展生產,小農經濟得到穩定和發展,社會經濟一直向上,使秦國很快國富民強,無敵天下。
1、政治方面
第一,確立至高無斗配旁上的皇權。其中包含三層意思:
(1)皇帝稱號的由來及為何稱「始皇帝」;
(2)皇帝的權力:凡行政、軍事、經賣裂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一切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
(3)皇帝制度為此後歷代王朝所沿用。自秦開始至清末,延續了二千一百多年。
第二,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
(1)中央設「三公」「九卿」(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三公」的名稱、職責;「九卿」及分掌的事務)。
(2)地方實行郡縣制(理解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的意義在於打破西周以來分封割據的狀況,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同時要了解郡、縣、鄉、里這些機構的職責)。
(3)三公、九卿和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夠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權力。
第三,頒布通行全國的秦律。
(1)秦律制定的基礎是秦國自商鞅以來的律令。
(2)秦律集中體現了地主階級的意志,影響了後世封建律令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