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寫地方的歷史的書叫什麼名字

寫地方的歷史的書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3-05-21 23:51:32

Ⅰ 記載地方情說的史書叫什麼

一般來講這叫做縣志,就是用來記載本縣歷史,或者是出過什麼名人,或者有幾個中舉了之類的事情

Ⅱ 有哪些詳細介紹中國各個地方歷史文化的好書請大家推薦下。。。

1·中國歷史文化尋蹤游 書作者: 成有子 許志宇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本書中所描寫到的文化尋根之旅是一種意味深長的旅行,陪哪可謂是漫遊於山水之間敬槐,卻追尋一種生命的輝煌和消逝了的靈性
2·歷史文化名城讀本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本書涵蓋了現有全部109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分導讀篇、精讀篇、泛讀篇三個部分。導讀篇概述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全貌;精讀篇選擇古都名城、地方文化中心名城、傳亮亂友統工商業名城、民族地區名城、近現代名城、山水風光名城六種不同類型名城的典型代表31座,對其歷史文化內容與特色進行詳細論述;泛讀篇對其餘78座名城的特色進行簡明扼要的論述。正文中穿插快速閱讀篇,包括20篇近年有關名城的文化背景、名城保護內容的短文,以增強讀者對名城特色的認識和提高名城保護意識。本書不僅滿足一般讀者了解名城的需求,同時也可作為從事導游、旅遊管理、城市管理、城市規劃相關人員參考。

Ⅲ 說說,有啥子講台灣的歷史書可以推薦

《我們台灣這些年》,一個台灣青年人從自己出生那年開始寫起的「歷史書」。之所以加引號,第一,時間跨度較短。第二,作者並非歷史學專業人士。這本書仍舊是一年一章的節奏,結合當年重大事件描述尋常百姓家的感受、細節,想了解台灣百姓生活,這本書很值得推薦。

Ⅳ 求基本關於介紹寧夏歷史的書,提供作者等一些相關資料

寧夏得名,始於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滅西夏後,改名「寧夏」,含有平定西夏、穩定西夏、西夏「安寧」之意。

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悠久的歷史。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遠在距今3萬年前後,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晚期的「水洞溝文化」。解放後,在寧夏境內陸續發現了較多的「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寧夏南北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會進人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並與中原地區有了密切的聯系。商、周時期,境內有稱為胡(北狄)、羌(西戎),後又稱為鬼戎、獫狁(熏育、葷粥)的游牧部落活動。周宣王時,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帶)調查戶口,表明當時不僅已有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春秋戰國時期,固原南部屬秦,其餘地區分別為義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兼並六國後,建立中央政權,寧夏屬北地郡。

西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勃於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權,自號夏,以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境)為都城,寧夏屬其管轄范圍。

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寧夏屬關內道。唐王朝在靈州(今靈武市西南)設大都督府和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於756年在靈武登基。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國號大夏(因其位於宋王朝西面,故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國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余里」,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滅西夏後,設寧夏府路,開始遷入回回人。

明朝設寧夏衛,大批回回以「屯戍人戶」的身份被安置在靈州、固原一帶。
清朝建寧夏府。乾隆年間,銀川發生大地震,原址受損嚴重,乾隆帝撥下巨銀用於重建家園,在城郊建新城,稱新滿城。乾隆以後,「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悉回庄」,成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民國初年設朔方道,1929年改為寧夏省,轄除固原以外的現有市、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

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仍沿用寧夏省原稱,轄區范圍與民國時相同。1954年,撤銷寧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地區並入甘肅省。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轄原屬甘肅省的銀川專區、吳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涇源、隆德2縣。1969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個公社並入寧夏。1979年,這些地區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黃振華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分外陌生的名字,不過這倒也真切地符合先生那種不求聞達的處世精神。他一生與語言文字結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風華正茂之時,在人民大學協助吳玉章先生,為漢字改革工作貢獻良多;此後二十多年身為「右派」,在呂叔湘先生關心之下依靠多語種的翻譯工作為生;七十年代末重新投入正式工作,雖輾轉於多個工作單位之間,仍然在中國北方民族古文字如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的解讀方面成果倍出;九十年代初從北京圖書館敦煌資料中心退下來以後仍然筆耕不輟,在自己書籍匝地的斗室中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立意新穎、論證充分的文章,尤其是對漢字式文字的溯源和漢缺哪藏共同語的構擬見解發人深省。可惜的是,他的羸弱身體不允許他本人把這些思想一一付諸身體力行的實踐,他的治學經驗也因為沒有正式的學生繼承而難以為人熟識。
黃先生原就學並畢業於民國時期的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這所後來並入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的學校造就了他極為出色的俄語功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疆博物館推出的《新疆探察史》、《蘇聯中亞考古》內容翔實准確,文字洗練暢達,即是先生的盛年佳譯;而他隨即發表在《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二期)上的《評蘇聯近三十年的西夏學研究》一文,就是在彼時西夏研究漢文資料還相當缺乏的國內對西夏學水平遙遙領先的蘇聯學者工作的一個總體評價。該文全無時下流行評論文章一味追捧的俗氣,大量的篇幅是一針見血地指出蘇聯學者雖有1929年沙伏頃碼俄軍官科茲洛夫中國西北邊陲黑水城西夏書庫發掘的巨額收藏之便利,但因漢學功底欠佳和某些意識形態的影響而導致了西夏研究中不容忽視的缺憾和疏漏。這些都是主要倚仗黃先生所立足的深湛俄語功底,可稱得上是新時期中國西夏研究對國外先進成果的奪胎換骨第一文,同時,這篇文章也體乎段現出黃振華先生一以貫之的學術風格——嚴於律己也嚴於待人,字里行間的文字火葯味隨處可見,即便是同當時還頗有痕跡的大小字報作文風格相比也難分軒輊,只是黃文並不針砭個人而完全針對學術建設,並且對他人錯漏「一抓一個准兒」的特點使內行的對手看了只有心折的份兒。在他的文章《西夏語同義詞詞源研究芻議》、《西夏語同義詞詞源研究再議》(分別見《民族語文》2002年第五期、2003年第五期)中,老先生對自己參與的《〈文海〉研究》一書中的失誤深表懺悔,並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己當時急於送交出版社「實際上是整理稿已五易寒暑,正值需要研究成果以資提升職稱」之時;現在我們自然理解這種現實的際遇和需要,因而也就更為欽佩先生這種無情解剖自己行為中的心態。
這位老先生,實在也稱得上是個學習語言的天才。俄語自不必說,他對英、法、德、日等常用外國語運用也很嫻熟;除此之外,他還校譯過羅馬尼亞某政要在中國發行的羅語文集漢譯本。值得一提的是,先生還精通不少稀奇古怪的古代語言和文字:像在中世紀曾享國一個世紀有餘、並與當時地處中原的宋王朝對峙過的遼、夏、金政權都創制過自己的官方文字,此即今已湮沒不傳的契丹文、西夏文和女真文,這是黃先生用力的重點,他對這幾種文字的認識自是非同一般的深刻;而另外幾種曾經流行於中亞地區和中國西陲的古文字——記錄東伊朗語的粟特文、於闐文和記錄印度西北方言的佉盧文,他也有過相當深入的研究,八十年代出版的幾種綜述中國民族古文字的《圖錄》和相關期刊、論文集中這方面的文章如《粟特文及其文獻》、《於闐文賢劫經千佛名號考證》、《鄯善佉盧文書所見王號考》零零星星,卻都顯出黃先生在這方面的篳路藍縷之功。據說當年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時,別人不認識的古怪語文都找他辨認,他也總是不會令人失望;遙想此情,面對斯人,「活字典」一詞忽然顯得格外栩栩如生。時至今日,佉盧文在中國據說也只有少之又少的學者認識,而粟特文這種曾經流行於盛唐時期長安城胡商之間的「國際性語文」在黃先生身後幾乎又成了一片空白,無人可識呵!
在當代的國內,一個外語(含民族語)研究者最怵的,恐怕就是對自己母語文字的深刻認識和精湛掌握。黃先生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例外,這尤其有助於他釋讀與漢字關系密切的中國北方民族古文字。譬如對西夏人自編的《廣韻》式字書《文海》的校勘和在此基礎上對西夏語音的構擬,他就是完全採用了清代陳澧《切韻考》中系聯《廣韻》反切上下字總結出中古漢語聲紐、韻部、調類的傳統方法對西夏文字進行類似的分析處理,這種方法西夏研究前賢從未嘗試過,但卻又同西夏人襲用漢字小學研究成果的實際軌跡絲絲入扣;這是黃先生熟諳傳統國學經典的生動表現。而先生在二十一世紀初連續發表的一系列論文(《漢字的傳播及其借用模式》、《納西哥巴文字源流考》、《古體彝文字源考》)集中論述了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乃至納西哥巴文、彝文、韓文、日文等漢字式文字的共同點之根本就在於對漢語俗字的大量借用,這體現出他對漢語俗文字文獻的熟悉也非常人所及。想像我們自己對其中某一方面的掌握還欠深入,而黃先生卻在多方面齊頭並進且都不嫌膚淺,我們不得不欽服於他幾十年如一日同書齋為伴的執著和切實!
我去過老先生家兩次,一踏進門的唯一印象似乎就是四面八方頂天立地的書架和其間滿滿當當的書。與一般人的收藏多以中文古籍或國內出版物為特色迥異,這里的藏書以外文資料為主,其中覆蓋相對常見的俄、英、法、德、日、希臘、拉丁、希伯來、阿拉伯語,也有多數人並不熟悉的粟特語、於闐語、薩莫耶德語(與芬蘭語、匈牙利語相近的語言)資料,許多國內根本無法覓見的外語資料,在這里卻可以信手而得。所以,據說季羨林先生深為器重的當代倆學人「南徐北黃」,其中之一就是這位老黃先生(另一位是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的徐文堪先生,以東方印歐語如伊朗語、吐火羅語的研究為特長);而我們都知道,季先生的專業是研治語系歸屬為所謂印歐語系的梵語、吐火羅語等,而他的這種惺惺相惜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與黃、徐二位都深得印歐語這一語言研究重鎮的三昧不無關系吧。
語言學在近現代的巨大飛躍,正是仰仗十九世紀歐洲學者對日耳曼語、羅曼語、波羅的—斯拉夫語以及處於東方的印度—伊朗語的形態比較而歸納、總結出系統、嚴整的印歐語系理論並由此奠定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學科這一點。雖然從《馬氏文通》開始這一套方法論就由我國的語言學先賢源源不斷地引進,但是真正切實掌握幾種印歐語並及時汲取這套完整理論不斷完善成分的艱苦行為,在語言氛圍完全不同的中國,時至今日卻難以發現,比如我們就很少了解分布位置偏東的阿爾巴尼亞語和亞美尼亞語在二十世紀中葉被西方研究者最終劃歸印歐語系的細節,而阿爾巴尼亞語同巴爾干諸語言的混同、亞美尼亞語長期受伊朗語的浸潤,其間的演化模式其實極可比擬於發生在東亞土地上藏緬語和南島語的相互融合以及漢語對南方壯侗—苗瑤語言的質變影響。當我們在慨嘆域外的成功經驗常常難以及時有效地促進國內相應研究領域的突破之時,老黃先生通過自我鑽研而在印歐語言學這種「樞紐性絕學」方面的深入就尤其令人矚目——他的努力最終仍未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則是孤掌難鳴的結果呵!
先生不輕易見客——我也是有幸通過他的一個摯友從中說合才得允進門的,然而他對待後學卻頗為熱情。在得知我有心研習閃米特語言時,他就贈送我一本國內難覓的攜帶型希伯來文—英文對照舊約全書;而在給我講一些問題需要例證時,他不顧自己嚴重的心臟病,還常常爬上爬下找尋書稿指點我閱讀,我於心不忍卻又無法阻止,只好看著他一頓忙活後抓起氧氣袋猛吸一氣。我同先生雖然就只有兩次會面,但那兩個熱情似火、放言恣肆的下午,卻令我久久回味不止。記得其時先生談得最多的,是漢藏語言語源學的突破問題。把握一種語言內具體語匯的來龍去脈,實質上就是在為語言系屬的建立和完善奠基,由此才有可能催生出更為一般的學科方法論,前述印歐語系的建立和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誕生軌跡正是如此。今天漢藏語系假說在求證道路上進展的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我們又何不安安心心冷靜下來、實實在在地研究印歐語系完善的歷程呢?黃先生因有多種印歐語研習的切身體驗,因而在這方面已有了一些獨到的想法。他就認為,散見於卷帙浩繁的漢文古籍中對一個語義要素的多重文字表述,實際上正反映了在不表音的漢字外殼之下隱藏的現今多種民族語言的古代形態,漢字的「書同文」功能遠非秦始皇欽定的那麼晚近和自覺;而後來遼、夏、金三朝仿漢官方文字的出現,實際上也只是基於政治原因和民族意識的一種暫時性刻意凸顯——與黨項語言密切吻合的西夏文字在夏亡後仍繼續使用於河西走廊直至明代中期這一事實,正從反面表明漢字所具有的這種超語言功能。先生對漢藏共同語的研究,就是得益於這樣一把「逢鎖必開」的鑰匙,他在納西哥巴文、古彝文等方面的研究才剛剛開了個頭;只可惜,天不假人呵!就像我們的另一位「國寶級人物」——終身矢志譯介希臘文獻的羅念生先生那樣,「希望老天再給半年時間,用詩體譯完《伊利亞特》」——然而,由於住所供暖的提前中斷誘發急性肺炎,剛剛掙脫癌症魔爪的羅先生只能帶著三分之二事業未竟的遺憾,在1990年悵然離開人世——這種遺憾實際上也就不是他個人的,而成為我們整個民族的了。
黃先生對語言的恢宏研習,也並非僅僅停留在個別語言的孤立攻克之上。早在他供職於人民大學語言研究所之時,就編寫出《比較文字學講義》、《西方語言結構介紹》等油印本教授學生。而先生的壯年譯作《十九世紀末以前的語言學史》(科學出版社,1960年)譯筆流暢、行文簡凈,體現出譯者對原著理論的深入了解和對原文語言的熟練掌握,既得到了呂叔湘先生的高度贊揚,也成為很多人進入語言學殿堂必經的門檻;清華大學中文系已將此書列入學生的必讀書目之中並准備再版,然而老黃先生已不能——似乎也無須——對其再作校定並看到它的重新問世了!
去年冬去拜謁先生時,先生就指點我在處理具體語匯比對時,一要注意所用語詞時代可比性與民族文化交融歷史一致性的相互吻合,二要牢記歷史語音演變時「寧求由繁至簡」的不二法門。先生平生所至誠服膺的,似乎只有法國漢學大師伯希和,他曾親口對我說:「十個黃振華捆在一起也打不過一個伯希和。」——這話不由得令人想起「反右」時有人提出全國人民一人一條史料從而超越陳寅恪先生對中國史籍非凡熟諳程度的「逸聞」來。依我的粗淺體會,伯大師師從法國漢學大家沙畹,通曉多種東西方語言,長於精微考證中准確的感悟,這種悟性——既不拘泥於瑣碎材料的完全准確,也與東方哲學精神內核相通——正是建立在大師本人浩博厚實的中西學基礎之上、而在大師身後卻是吉光難再的了,放眼國內,境況尤艱——或許,這也是老黃先生難得共鳴的真正原因吧。
黃先生在漢藏語研究方面最大的貢獻,是在至今普遍成就極為薄弱的語源學領域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方法並對其作了初步的展開應用,他的不少未刊手稿中深刻體現了這一目前尚不為更多人知曉的思想。當時我還接受了一項任務,就是整理先生關於西夏文字結構剖析的一份手稿,這份稿件是用寫過的字紙裝訂起來的,上面用粗粗的毛筆痕跡謄抄了六千多個西夏字,字里行間則是其他細痕筆跡的逐字解剖演示和相應的注釋,其篇章的簡陋掩飾不住內容的一目瞭然和發人深省。今日想來,此舉既含讖語,又甚有「託孤」之意,我是後學,才智鮮及,唯當盡心竭力,既不辜負老先生拳拳囑托,亦勿使此思此想從此湮沒而真的沉寂下去。

2003年7月20日初稿
2003年11月24日改訂

附錄:黃振華先生主要論著簡目

1.《評王靜如先生的西夏學近著》;載《考古》1974年第6期。
2.《評蘇聯近30年的西夏學研究》;載《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2期。
3.《女真文國信牌的發現》(合作);載《社會科學戰線》1979年第2期。
4.《契丹文「山」、「山』」考——契丹文字結構新探》;載《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2期。(註:此處第二個「山」字右上角的單引號表明這是一個類似的契丹字,非筆誤)
5.《於闐文及其研究》;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81年第3期。
6.《粟特文及其文獻》;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81年第9期。
7.《於闐文》;載《中國民族古文字》,北京: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1982年。
8.《女真文》(合作);載《中國民族古文字》,北京: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1982年。
9.《明代女真文奴兒干永寧寺碑新釋》;載《中國地方史志》1983年第2期。
10.《女真字奧屯良弼詩刻石初釋》(合作);載《民族語文》1983年第2期。
11.《〈文海〉研究》(合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12.《西夏文字典〈文海〉、〈文海雜類〉及其研究——兼談從西夏文文獻看西夏社會概況》;載《中亞學刊》第一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13.《蘇聯的烏孫考古》(合作);載《烏孫史料匯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14.《西夏文賣地文書考釋》;載白濱[主編]《西夏史論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
15.《論西夏語音系統的構擬》;載白濱[主編]《西夏史論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
16.《日本的西域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載《考古學參考資料》1984年第3、4期合刊。
17.《契丹文〈郎君行記〉新釋》;載《宋遼金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8.《契丹文天干名稱考》;載《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4期。
19.《蘇聯的敦煌學研究》;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通訊》1985年第4期。
20.《法國敦煌學研究述略》;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通訊》1985年第5期。
21.《吐蕃文化對西夏文化的影響》;載《藏族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22.《西夏文字典「音同」的版本和校勘》(合作);載《民族古籍》1986年第1期。
23.《契丹文地支名稱考》;載《民族古籍》1986年第2期。
24.《黑誠新出西夏文音同初探》;載《文物》1987年第7期。
25.《黑水城出土西夏本類林考辨》;載《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2期。
26.《番漢合時掌中珠》(合作整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
27.《明代重刊漢藏合璧西夏譯經題記》;載《藏學研究文選》,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
28.《西夏本類林譯文試釋》;載《固原師專學報》1990年第2期。
29.《寧夏新出帶梵字密宗器物》;載《文物》1990年第2期。
30.《西夏語詞》部分;載黃布凡[主編]《藏緬語族語言詞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1.《明代〈河西譯語〉試釋》;載《固原師專學報》1991年第4期。
32.《西夏文孫子兵法三家注管窺》;載李範文[主編]《西夏文史論叢(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33.《西夏文音同序跋考釋》(合作);載李範文[主編]《西夏文史論叢(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34.《西夏文天盛律令進律表考釋》(合作);載李範文[主編]《西夏文史論叢(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35.《類林研究》(合作);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36.《鄯善佉盧文書所見王號考》;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
37.《西夏語詞彙》部分;載《藏緬語語音和詞彙》,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
38.《於闐文賢劫經千佛名號考證》;載《中國民族古文字》,北京: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1993年。
39.《契丹文字新釋》;載《文史》第卅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40.《佉盧文貴霜王號研究》;載《西域考察與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41.《清抄明代〈河西譯語〉再釋》;載《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1996年)。
42.《白狼王遠夷樂德歌新解》;載《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43.《歲陰歲陽名義考》(合作);載《燕京學報》1999年新第6期。
44.《漢字的傳播及其借用模式》;載趙麗明、黃國營[主編]《漢字的應用與傳播》,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年。
45.《納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載《燕京學報》2000年新第9期。
46.《西夏語同義詞詞源研究芻議》;載《民族語文》2002年第5期。
47.《古體彝文字源考》;載《文津學志》2003年第1期。
48.《西夏語同義詞詞源研究再議》;載《民族語文》2003年第5期。

Ⅳ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Ⅵ 關於「城市歷史」的最好的書是什麼

我認為這是關於城市的世界上最好的書。必須以多種語言來理解。這本書本身就像一個充滿生機,智慧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城市。

任何想對城市採取全面灶備而深入的方法的作家,無疑都應該遵循《歷史城市》的文學模式這本非凡的書提供了對歷史上城鎮歷史分析的全面而輝煌的見解。路易絲·芒福德(Louise Mumford)竭盡全力在城市和城市主義的各個方面著眼於這本書。廣泛的全球背景使本書成為分析城市思想的歷史,哲學,身份,建築,技術和應用的全球背景。

對於Mumford而言,這座城市的含義與對民間社會的含義相同-實際上,這座城市是「文化建設」的平台。正如他所說:「城市是榮耀人類精神的地方。」本書很好地描繪和分析了城市中審美尺度和與自然力量相統一的重要性。本書將城市介紹為一種有機氣候,將人類轉變為有機整體。

Ⅶ 有誰能提供幾本關於廣東或者佛山歷史文化風俗的書籍名字,還有關於歷史的文化書籍名字,謝謝

·據《南海縣志》記載: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立南海郡,隋文帝開皇10年(590)成立南海縣,屬廣州府。南海素有廣東「首府首縣」的美譽。·唐代貞觀二年(628年),南海縣季華鄉人在塔坡崗上掘出東晉時期印度僧人在此傳教的三尊銅佛像,此後季華鄉定名為「佛山」。佛山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宗教中心,故又稱「禪城」。明清時期,廣東的佛山鎮與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湖北漢口鎮並稱為我國「四大名鎮」。當時全國商品集散中心北則北京、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並稱「四大聚」。清代,廣州、佛山、順德陳村、東莞石龍並稱「廣東四大名鎮」,舊稱「省、佛、陳、龍」。·佛山祖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位居南海諸廟之首,故稱「祖廟」。所奉真武為道教司水之神,歷代備受生活於水網地帶的佛山人尊崇,建築裝飾集嶺南三雕兩塑(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藝術精華於一體,被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嶺南建築藝術之宮」。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佛山市禪城區推選祖廟東華里、南風古灶、梁園為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街區;推選石灣鎮街道、黎涌村、羅南村為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村。·東華里原名「楊伍街」, 清代乾隆年間改為今名。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區,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築史以及居住習俗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兆祥黃公祠原是佛山著名中成葯「黃祥華如意油」始創人黃兆祥的祠堂,是禪城區內現存規模最大、設置最完整和裝飾最華麗的祠堂建築群,具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002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廣東粵劇博物館館址所在。·佛山孔廟舊稱尊孔會,是清宣統三年(1911)戴鴻惠等一批尊孔士紳集資所建,屬小型紀念性尊孔活動場所。現存的孔聖殿內鑲嵌的《孔子廟堂碑》石刻,原是李可瓊「七十二窗樓」家藏之物。· 西樵山的書院,盛於明代而繼起於清代。明正德以後,山上有四間書院,即雲谷書院、大科書院、石泉書院和四峰書院。清朝時期,南海西樵主要有三間書院,即三湖書院、雲溪書院和雲瀛書院。· 2006年6月2日,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佛山六個項目入選,獅舞、廣東粵劇(合並入選)、龍舟說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合並入選)、石灣陶藝。·粵劇戲行有雲:「未有八和,先有吉慶;未有吉慶,先有瓊花。」瓊花會館是粵劇最早的行會組織,明代末年建立於佛山大基尾。·紅船是清代粵劇戲班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及演員住宿的場所,因船身塗以紅色,稱「紅船」,粵劇演員故稱「紅船子弟」。· 木魚歌是以佛山一帶為中心並在嶺南地區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說唱形式,盛行於明清時期,木魚歌的唱本稱為木魚書。乾隆年間,在木魚歌的基礎上產生了龍舟歌,到嘉慶末年,木魚與龍舟又衍生出南音。木魚、龍舟、南音是粵劇粵曲形成發展中的本土元素。清代光緒以前,木魚書以佛山、東莞兩地出版較多,民國後逐漸轉向廣州、香港。佛山出版木魚書的書坊有:芹香閣、近文堂、天寶樓等。·「佛山秋色」是佛山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形式,「秋色」,是秋天豐收景色的意思。在表現形式上分為:燈色、車色、馬色、 地色、水色、飄色、景色七大類。1982年,由佛山市政府主辦舉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秋色活動。· 佛山是廣東音樂的搖籃,十九世紀30及70年代,是廣東音樂在佛山繁榮發展的兩個高峰期,名家輩出,粵樂「四大天王」之一的何浪萍,音樂世家中的楊榮耀、楊榮照、楊紹斌等均出自佛山,楊紹斌創作的《織出彩虹萬里長》風靡全國,享譽海內外。·佛山剪紙在明代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主要有: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大類。既具粗獷、豪放、樸拙的風格,又有細膩、纖巧、華貴的特色。郭沫若先生曾贊譽:「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清代,洪家拳、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被稱為「廣東五大名拳」。·佛山鴻勝館創辦於清咸豐元年(1851),原稱「佛山蔡李佛館」。光緒初年,由蔡李佛拳創始人陳享的弟子張炎(字鴻勝)任館長,改稱鴻勝館,培養了大批武林英才,是中國成立時間最長、人數最多的武館之一,也是中國最早走向世界的武術組織之一。· 佛山是南獅的發源地,舞獅相傳源於明朝初年,佛山醒獅扎作工藝採用擬人的裝飾手法,紅面白須稱為「關公面」、黑面黑須稱為「張飛面」、黃面白須稱為「劉備面」。·佛山年畫包括門神畫與神像畫,統稱為年畫,有工筆原畫、木板套印、工筆套印三種。明、清兩代,佛山木版年畫的製作進入高峰時期,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並稱「四大木版年畫」。佛山木版年畫吸收了佛山剪紙、銅鑿金花、木雕等傳統工藝技術,多以紅、綠、黃、黑四色木版套印,部分運用繪彩渲染、勾金描銀等技法表現,其中門神畫的顯著特色是使用佛山著名特產「銀朱」製成的紅丹作底色,色彩強烈富麗,有「萬年紅」之稱。· 2003年3月,國家啟動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廣東的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和雷州的石狗三個項目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搶救和保護試點項目。·順德鄉間有一種傳統活動,每逢神誕或重大節日,把精緻的木櫃抬出,一邊行走,一邊奏樂,熱鬧非凡,這種演奏方式稱為八音鑼鼓櫃演奏。·歷史上佛山最著名的行業有紡織、陶瓷、鑄造、中醫葯四大行業。·佛山成葯業素有「嶺南成葯發祥地」、「廣東成葯之鄉」的美譽,名鋪產品多不勝數,較著名的有:梁仲弘「萬應抱龍丸」、馮了性「風濕跌打葯酒」、敬修堂「烏雞白鳳丸」、梁財信「跌打酒」、陳李濟「蘇合丸」、馬百良「七厘散」、黃祥華「如意油」、阮時和堂「午時茶」、陳善勝「疳積散」、李眾勝堂「保濟丸」等。·順德著名特產香雲紗,中國歷史上身價極高的織物,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黑色閃光珍珠」。·鴉片戰爭後,西葯傳入中國,順德人梁培基第一個將西醫中化,把西葯製成中國人慣用的膏、丹、丸、散,開創醫葯製造新天地。1908年,勒流黃連老中醫阮盛祥開辦「華天寶」葯行,是順德最早的中成葯制葯廠。·順德百藝發達,黃連風爐、大良梳篦、順德刺綉名揚嶺南。此外,順德容桂馬崗的鏤刻書板,婦孺皆能為之,連江蘇商人也入粵訂制。·「煎堆碌碌,金銀滿屋」中的煎堆原產地是順德龍江。·1873年,陳啟沅在故居南海西樵簡村創辦了中國第一間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陳啟沅善於微書,可以在一粒米上寫七言絕句或五言絕句。·有一種順德美食,是用麵粉拌和豬油、南乳、白糖等配料製作而成,形似金黃色蝴蝶,這款美食叫大良蹦砂。·「桑葉飼蠶,蠶沙養魚,塘泥肥桑 ,桑茂蠶肥,蠶壯繭多」,桑、蠶、魚循環利用,三者相互促進,保存生態平衡的環境,是世界罕見的人工生態系統工程,它是桑基魚塘耕作模式。·西樵山特產:佛手瓜、雲霧茶、無督(底)螺、石鰂(煎 鰂魚)、西樵大餅、四方竹。·佛山濃厚的陶文化氛圍培育了一批傑出的陶藝美術人才,7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分別是:劉傳、莊稼、劉澤棉、廖洪標、梅文鼎、曾良、黃松堅;4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分別是:劉炳、霍家榮、潘柏林、鍾汝榮。·「梵鈴王」尹自重出生於順德,是著名粵樂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粵樂「四大天王」 之一。·葉問是佛山詠春拳一代宗師,為詠春拳在海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其子葉准、葉正與門徒李小龍、黃淳梁、徐尚田、梁湘等不僅在港、澳、台地區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更將詠春種子播於世界各地。·清末譴責小說代表作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吳趼人是佛山人,其著作常用別號也稱「我佛山人」。·吳榮光是清代嘉慶四年進士,歷任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撫等職,政事之餘而工於書畫,精研金石,愛好收藏鑒賞,晚年,他在佛山大樹堂宅第內修築「賜書樓」,收藏嘉慶皇帝賞賜的善本書籍。·隋唐開科舉取士以來,廣東共出了過九位文狀元。其中五位是佛山人,他們分別是:簡文會、張鎮海、倫文敘、黃士俊、梁耀樞。·佛山歷史上出現的兩位武狀元分別是:明代崇禎元年(1628年)順德人朱可貞;清代嘉慶四年(1799年)南海人姚大寧。·佛山祖廟三門前一幅對聯「鳳形湧出三尊地,龍勢生成一洞天」,是明崇禎戶部尚書李待問所撰,他是佛山人。·區適子是順德南宋末年人,他創作的《三字經》是自宋元以來在社會上流傳最廣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 清順德籍兵部侍郎溫汝適對家鄉事業十分熱心,其中以籌備修築桑園圍基金一事澤惠最大,被南海、順德人民譽為「功德無量」。·以個人名字為新發現的行星命名的順德籍女天文學家是葉叔華。·早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加入同盟會,歷任國民政府秘書長、海外部部長、鐵道部部長的是順德籍鐵道耆宿連聲海。·中華武術名揚世界,順德出了位名揚海內外的武打明星,他創立了著名的截拳道,這位武打明星是李小龍。·「嶺南機軸先模」,順德龍江人薛廣森於1915年成功製作出第一台國產柴油機。·中國近代科學先驅鄒伯奇是南海泌沖人。鄒伯奇是我國近代科學先驅,他在吸收國外科學知識的基礎上融會中西,對於天文學、測繪學、力學、光學、數學和儀器設計製造等方面都進行了研究,並遺留下不少著作和儀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鄒伯奇研製了中國人自己創制的第一架照相機。·南海歷史上計有宰相四人:南宋大瀝大圃顏峰人葉顒、明成化平洲石 人梁儲、明嘉靖丹灶良登鄉人方獻夫、清光緒西樵大同人戴鴻慈。戴鴻慈是南海西樵大同人。生於咸豐三年(1853年)3月。官至禮部尚書,法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清朝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之一,為清朝二百餘年以來,廣東惟一由軍機入相者。1905年清朝政府派載澤、戴鴻慈、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史稱「五大臣出洋」。·武林宗師黃飛鴻祖籍是南海西樵嶺西綠舟村。·香港啟德機場的創始人之一是南海西樵人何啟。· 1913年,南海疊滘人陳彥赴馬尼拉參加第一屆遠東運動會,獲跳遠冠軍,成為我國在國際體育比賽屢次奪得金牌的第一人。·民國時期首任南海縣長盧諤生是一位思想進步、才華橫溢的辦報高手,他曾創辦過《群報》、《二十世紀軍國民旬報》和《天民報》。·農歷正月十六,佛山人有「行通濟」的習俗。以祈求「行通濟,無閉翳」。·珠江三角洲過去有三種聞名的會景,包括佛山秋色、番禺沙灣飄色和順德大良魚燈。·順德廚藝一直享有很高的榮譽,俗語說,「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曾有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女子梳起發髻,誓不婚嫁,這種社會現象叫自梳女。順德一些自梳女在絲業衰落之時,為求生計到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地打住家工為生,她們是操持家務的能手,帶小孩、烹調樣樣精通,人們習慣將她們稱為順德「媽姐」。·古代順德祠堂一般在祭祀活動完畢後,便在祠堂分豬肉,一般見者有份,也有的地方只分發給男丁,60歲以上可獲雙份,俗稱為「太公分豬肉」。·張貼門神是佛山傳統的風俗,講究的是門神面部必須相對,不能錯貼為相背,兩人互不理睬,否則被稱為「貼錯門神」,家無寧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佛山傳統風俗是家家戶戶要殺雞宰鴨,備好酒肉、果品、糕點、湯圓等進行冬至祭祖,所以有「冬至(冬)大過年」的俗語。·順德舞龍風氣濃厚,明末順德籍狀元朱可貞將武術融入舞龍中,以板凳為工具,合則為龍,分則為兵。這種舞龍形式稱為「板凳龍 」。·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民俗節日——樂安花燈會每年正月初九在南海羅村樂安盛大舉行。·每年正月十五官窯「生菜會」都極為鼎盛,有醒獅表演,食生菜包等傳統節目。·農歷四月十四日是大仙(呂洞賓)誕,西樵山雲泉仙館內香客絡繹不絕,還有商販賣藝雲集官山圩,擠擁異常。·農歷新年期間,南海鹽步有一民間習俗就是在正月十一舉辦舞龍盛會,以祈求新年五穀豐登。·中國首家民族資本創辦的火柴廠,是祖籍肇慶的日本歸國華僑衛省軒於1879年在佛山文昌沙建成的巧明火柴廠,生產「舞龍」牌火柴, 火柴盒封面「舞龍」圖案是中國第一枚火花。·1988年,新華社記者王志綱仿照「亞洲四小龍」,把南海、順德、中山、東莞命名為「廣東四小虎」。·無葉井位於西樵山碧雲村口,地質學上稱為「上升泉」。此井水源充沛,自流外溢,任何掉落水上的樹葉都會隨即被水流帶走,井水永遠保持清潔無葉。·抗日戰爭勝利後,由西樵山碧雲村村民發動建立一座「南海縣西樵山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豎立在百步梯頂上的平崗面。

Ⅷ 描寫歷史的書籍

推薦幾本關於歷史的書籍

那要看你看歷史書的目的了。如果是單純想獵奇、或者滿足一些休閑娛樂愛好的話,以上的這些建議都不錯,比較通俗吧。不過,如果你想真正的研讀、長學問的話,就要看真正的史書。

也不知道你的古文知識達到什麼程度,或者你對歷史的基礎如何。如果這兩點都不是很好的話,建議先看一些基礎的書,比如《文心雕龍》,提升一下古文水平,此外,可以看漢書、史記、資治通鑒,看完這些書,估計你的下半生也快過完了,呵呵。

總之,如果你想有自己真正獨立的思想,應該看原著,古文。如果你只是為了摭拾文采,就晌此看一些上面的人介紹的書。要增長才幹嘛,還是讀原著比較好點。

如果是讀中國古代史的教材的話,公認的是翦伯贊編的《中國古代史》,比較好點。

跟歷史有關的書籍有哪些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

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尚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考證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3、《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4、《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宴遊迅「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5、《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磨咐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有什麼書是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具體歷史的如題.就是有什麼書是具體

西周滅亡於公元前771年,從公元前770年開始進入東周時期.東周基本上又可分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前475-前221年).有關這550年的歷史書很多,不過你要的是「歷史文獻」,而「歷史文獻」是指歷史上關於歷史事實的記載,通常稱為「史料」,後人研究歷史的著作就不能稱「歷史文獻」.據此,我提出以下書單供你參考:(一)主要歷史文獻:1、《史記》;2、《左傳》;3、《戰國策》;4、《國語》.(二)重要文獻:1、《資治通鑒》;2、《通典》;3、《通志》;4《文獻通考》.(三)諸子著作:1、《論語》;2、《孟子》;3《墨子》;4《莊子》;5、《管子》;6、《商君書》;7、《荀子》;8、《韓非子》;9、《呂氏春秋》.(四)文學著作:1、《詩經》;2、《楚辭》.(五)考古文獻:1、《戰國縱橫家書》: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2、《睡虎地秦墓竹簡》:「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根據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發掘的戰國末至秦代墓葬中竹簡整理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上為研究這段歷史的主要文獻依據.當然,近現代歷史學家的研究著作反映了後人對這段歷史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認真閱讀.。

古今中外介紹歷史人物事跡的書以及作文語言問題①寫作文老師說我

第一個問題不答了,樓上的已經很全面了……第二個問題:首先說談談如何寫出好文章……古代時節有科舉制度,時任科舉題目多為以一個題目寫出一片文章…… 正所謂:十年寒窗苦,一舉得功名!其實這些書生平時都幹嘛?他們就是整天的讀書,看書,讀前人的作品,從中學習寫文章的精髓.所以,想要寫好文章,首先要多讀文章!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抄的妙不妙!這是寫作的第一要素~~還有一個要素是「創意」 何謂創意? 古今多少名言警句流芳百世~~這些句子為什麼會流傳下來?其一,言詞合理,符合時世~~ 其二、往往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者!如果你有什麼創意的思維可以加入文章中,也許會一反昔日寫作的特點,但是只要合情合理,也許這些話不久後就會成為新的名言!還有一點補充:比如我有些朋友他們最頭痛的就是文言文、古語系列~~ 一篇文章需要很久才能讀懂其中的意思,更別說深入意境了!對於這點我採取的是培養相關愛好,漸漸深入……比如古語很難學,我首先由看電視開始~~我喜歡三國、喜歡春秋、看原版的電視劇漸漸了解一些古語的大概含義,說此話的環境等……其次慢慢發展到看古代著作典籍!一些英雄人物自傳等(對你描寫人物特點有很大的幫助)~~相對肯定要比看什麼四書五經容易的多,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以上為個人心得,希望能對LZ有所幫助~~~(本人熱衷於古代文學、更對描寫人物有著獨到見解,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歡迎回信)。

歷史的選擇徵文急~~~~800字左右緊扣題目根據《歷史的選擇》這本書

歷史的選擇 「沒有 *** ,就沒有新中國……」聽到這首歌,我想起了這幾天看到的《力史的選擇》這本書.《歷史的選擇》這本書講述了中國改革30年來,經歷的苦寒和風霜.這就像那梅花呀,在風欺雪壓面前,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為它有一雙能夠凌空飛翔的翅膀;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為它有一條能夠游水的尾巴;駿馬選擇了馳騁千里,因為它有矯健的身姿;歷史選擇了中國,因為他的民族有團結的力量.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多年的古老民族,現在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是何原因讓他如此強大?那是因為他選擇了中國 *** !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為什麼歷史選擇中國 *** ?為什麼人民選擇 *** ?那是因為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為了實踐國家的富強,多少志士仁人曾經上下求索,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道路和力量.然而,一個一個辦法都試過了,都不靈,這才找到了中國 *** . 果然,從此中國的面貌,中國的命運就開始了翻天覆地的大改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實現了獨立自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 *** 也曾經犯過不少錯誤,然後又不斷自己改正錯誤,開創新的局面,奪取新的勝利.它的領導地位卻始終沒有其他 *** 能夠取代. 這就是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都選擇了中國 *** . 六十年過去了.六十年,光輝歲月彈指瞬間,六十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竟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六十年過去了, *** 給了國家真正的解放,給了人民尊嚴和幸福,這些無不源於黨的成熟,黨的進步和責任感.而我,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祖國未來的希望,將會把六十年後的祖國建設的更美好,因為「少年強則國強」!。

Ⅸ 有一套書是介紹河南各個市歷史文化的叫什麼啊

應該叫做《記憶河南》,這套書還是我們給排版印製的呢

Ⅹ 清朝有人寫了一本有關地圖疆域的書,那本書叫什麼名字

《海國圖志》是魏源受林則徐囑托而編著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它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不足九萬字的《四洲志》為基礎,將當時搜集到的其他文獻書刊資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論文進行擴編,初刻於道光二十二年,為五扮皮物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補刊刻為六十卷。隨後,又輯握飢錄徐繼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環志略》及其他資料,補成一百卷,於咸豐二年刊行於世。全書詳細敘述了世界輿地和各國歷史政制、風土人情,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廳液劃時代意義的巨著。

閱讀全文

與寫地方的歷史的書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