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制度化的含義是什麼
一、形式化教育
即定型的實體化教育。形式化教育指教育活動已從社會生產、生活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專門社會實踐活動的形態,有固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場所和比較規范的教育內容。學校教育就屬於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也就相當於我們通常所說的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違背自然發展規律,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現。
二、制度化教育
即正規教育。典型的特徵是學制的建立。隨著教育與社會的互動發展,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認識到教育的重要價值,投入巨大的社會資源發展教育,使教育成為一種復雜的立體化的網路體系。為使教育有條不紊地高速啟畢運轉,許多國家通過法律對教育的內容、形式皮扒、方法等進行規范。這就是制度化的教育,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之後,隨著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和復雜化,教育開始進入制度化的形態。學校教育制度(簡稱為學制)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現。
三、異同點
根據教育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不同,即教育存在形態不同,可將教育分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3種。其中,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又統稱為非制度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是指認為教育應該重視訓練功能和發展能力,傳授知識無關緊要。主要通過文法、語言、數學等方面的學科度學生進行記憶,邏輯思維、感知能力的培養,忽視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是一種片面的教育模式。
制度化教育:以班級教學代替個別教學,教育系統的形成,教育事業的普及,推動教育「制度化」的進程,教育研究的進展與教育經驗的積累。為杜絕教育活動的失范,只要有可能,制度的制定者傾向於制度中所包含的規則、悄握芹規范更為密集,並使制度配套,這就是「制度化」的傾向。制度化教育注重的是分數,追求的是升學率,在課堂教學中通行的是教師的灌輸,強調的是學生的服從,在「科層化」的教育中,追求的是教育的權力。
❷ 什麼是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一、前制度化教育:最早的在生產生活中的教育,到奴隸社會後逐漸出現的定型的形式化猜旁教育(即實體化教育),都稱為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形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育主體確定,出現了以教育作為職業的教師;
2、教育對象相對穩定,學生出現(統治階層);
3、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
4、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
5、由以上要素結合而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二、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並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於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許多多專業課程和機構。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統的各級各類學校。
三、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沒有能形成相對獨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形態(其實也是一種具有客觀存在的教育形態),它沒有從日常的生產或生活中分離出來的,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機構及其制度化、組織化行為,是與生產和生活緊密結合、高度一體化的「教育」,如庫姆斯的非正規教育觀念、伊里奇的「非學校化社會」理念。
拓穗山橡展資料: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並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於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許多多專業課程和機構。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統的各級各類學校。
隨著制度化教育趨於成熟。制度化教育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影響已近滲透到社會的各角落各方面。制唯粗度化教育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對於政治、文化乃至個人的發展的影響,已近為社會所普遍接受。庫姆斯等人陳述的非正規教育概念,伊里奇所主張非學校化觀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表現為社會組織由非正式系統發展到正式系統、社會制度從不健全到健全的過程。制度化的具體過程可概括為:
①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通過宣傳教育,促使群體與組織的成員認清其利益,樹立一致的價值取向,建立規范體系,加強個人對組織的認同,並將其人格融合於組織之中,以增強群體的凝聚力。
②制定規范。共同的價值觀需要有規范來支持。根據共同的價值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把人們的行為納入相同的固定模式之中,它注重的是標準的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
③建立機構。規范的實施要由組織機構保證,制度化過程也是組織機構建立和健全的過程。
在政治研究中,制度的核心含義就是指由憲法規定而創設的機構。制度分析假定各個組織行構著其成員的行為,制度化則是指各個組織藉此而獲得這種影響力的過程,制度化(影響其成員)的手段包括創設明確規定的角色(例如通過提出期望的方式)、標准化的操作程序、共享的文化以及控制行為的各種規則。
❸ 教育公平包括哪幾個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教育公平的觀念源遠流長,追求教育公平是人類塌衫社會古老的理念。從歷史上看,古希臘的大思想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亞里士多德則首先提出通過法律保證自由公民的教育權利,在兩千年前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
中國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舉考試制度同樣也體現一種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現代的西方社會,又在不同的時期大致出現三種不同的教育公平觀,它們就是保守主義的教育公平觀、自由主義的教育公平觀和激進主義的教育公平觀。
多重含義:
1、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
可分為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起點上的公平是指每個人不受性團肆腔別、種族、出身、經濟地位、居住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均有開始其學習生涯的機會。過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觀兩個方面以平等為基礎的方式對待每一個人,結果公平即教育質量平等。
2、從教育公平的結果來看
是根據一定的公平原則進行操作而產生的這一角度來看,教育公平可分為原則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結果的公平。教育公平原則是教育結果公平的前提雹槐條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驟合理化,固定下來,形成公平的程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