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記錄歷史的方法是什麼樣的

記錄歷史的方法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3-05-22 21:32:07

① 史官是怎麼記錄歷史的

古代史官是如何記錄歷史秘聞的?

老K談歷史
06-24
我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喜歡看那些歷史秘聞。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既然是密聞,那麼在當時都是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一些事情,那麼史官是如何知道並且記錄下來的呢?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史官是指那些專門負責記錄和撰寫歷史的官員,雖然每個朝代對史官的稱呼和分類不怎麼相同,但他們大體上都將史觀分為記錄型和撰寫型兩種類型,在很長的時間里,人們不怎麼區分這兩種類型。後來又細化出了專門記錄皇帝言語行為,與政治主張的起居注史官和專門撰寫前代王朝歷史的史官。那麼古代的史官是怎麼知道別人密謀的聊天詳情的呢?

其實一件事,只要真的在歷史上發生過,那麼必定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而史官們進行了仔細的訪談查詢之後總是能找到一些線索的,再結合只言片語的文字記載也就不難得知歷史事件的真相了。從商朝開始就會有專門的人記載統治者的言行或重大行動。這些人會隨侍左右,將帝王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甚至罵人的話也不放過,這就給後人修史提供了方便。歷朝歷代都有起居注,並設置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職被編寫皇帝的一言一行。有人評價說,中國古代史就是帝王將相史。在唐朝以後先皇駕崩之後,丞相都會組織官員編寫實錄,結合起居注等材料,成為「編年體史書」,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明神宗實錄」。當然寫史書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咨詢歷史人物的後人,比如太史令寫「鴻門宴」的時候自己不可能在現場,那麼他是怎麼記載的呢?他就咨詢了樊噲的後人,所以才將樊噲喝酒吃肉的場景描寫的維妙維肖。很多大人物都喜歡在後輩面前講述自己的光輝歷史,這些資料也都會被採集下來。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後人記錄,雖然當事者本身沒有意識留下著作,不過學生後代將他們的言行記錄了下來,「論語」就是這種情況。另外,岳飛的很多言行也是根據其子孫後代的作品,而是採集的。寫史書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需要作者自己來腦補了。比如戰爭前夕的戰前對話或者叫陣等等,不可能有史官在旁邊記錄,這個時候史官就會根據傳說、背景以及氛圍和主角的性格等等自己補充,主要還是突出人物形象為准,那麼這個就考驗書寫者的想像力了。

所以一個好的史官,同樣是一名好的小說家,有強大的故事構建能力。史官只在歷史上佔了一個小角色,但是我們從中窺到的,這是所有史官的高尚情操和不屈的靈魂。雖然到了最後,封建王權常常壓制這些政治的史官,使歷史成為了王侯將相的家世,但是我們從不能否認這些勇敢無畏的史官,為我們的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

② 古代人用那些方法記錄信息

1、奇普

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2、干支紀日法

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為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世界上迄今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

3、古代計時法

西周開始,中國的歷法逐漸穩定了一歲十二個月的概念。以日比作歲,也採用十二時辰劃分一日、並將日期切分點(換日點)固定在夜半。

十二時辰的十二個時間節點(起點),為十二時。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漸詞不達意,遂改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晚上十一點為子時、凌晨一點丑時、凌晨三點寅時、早晨五點卯時、上午七點辰時、上午九點巳時、中午十一點午時、下午一點未時、下午三點申時、傍晚五點酉時、晚上七點戌時、晚上九點亥時。

(2)記錄歷史的方法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古代起源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華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聯合,融化和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

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華祖先的文化。

③ 早期歷史記錄有哪些形式

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系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鏈差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易·系辭下》)。 雖然目前末發現原始先民棚清皮遺留下的結繩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制網墜等實物均提示出先民結網是當時正碼漁獵的主要條件,因此,結繩記事(計數)作為當時的記錄方式具有客觀基礎的。

④ 歷史的敘述方式有哪幾種

編年體:是一種按時間順序記載歷史事件的文獻形式,通常以年份為單位,記錄一段時期內的重大事件。編年體多用於記載古代歷史,如《左傳》、《史記》等。
紀傳體:是一種把歷史事件按照人物模念順序進行敘述的文獻形式,主要記錄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跡和傳記,對於歷史人物的性格、言行等進行描述,如《資治通鑒》等。
國別體:是一種按照國家或地區順序敘述歷史事件的文獻形式,通常以國家為單位,敘述該國在一段時間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國別體通常用於記載中古和近代史,如《三國志》、《新唐書》等。
這些不同的敘述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劣勢。編年體以時間為軸心,能夠清晰地反映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但對於人物和事情的細節描述相對較少;紀傳體則可以深入描寫歷史人物的性格和行為,但對於整體歷史的敘述可能會缺少連貫性;國別體則可以提族歲供更為旦穗困詳盡的地區性歷史資料,但可能會缺少全局性的視角。

⑤ 古代的史官是怎麼搜集資料記錄歷史的

根據記錄和從其他地方收集回來的資料

顧名思義一種是緊跟著皇帝或者是其他人身邊一直追隨的記錄,另一種就是通過收集各種資料來進行記錄。在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獨特的史官體系,如果有一些歷史涉及到了秘密的事情。就會有一個「保密期」,這個保密期可能會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秘密就會被公布出來,當然有一些秘密可能永遠都不會說出來。那些時光,每經歷過一段,時間都會把記錄的事情編輯成冊,保存下來。

有一些比較種植中性的時光,即使遇到皇帝做的不對的事情,也會嚴格的進行記載。只不過那些史書資料,一般情況下都會經過皇帝過目之後才會被同意製成史書,所以即使那些政治的史官將真實的事情記錄下來之後,也不能保證可以被世人所看到。

所以如今很多研究歷史的人,不單單會從一些正規的史書上去研究當時所具有的事實。也會從一些其他方面進行研究。

⑥ 歷史有幾種記錄方法

通史、斷代史、專題史、人物史
編年體、傳記體
現場閉敬記錄、回憶錄、旁述、資料首態扮整理、綜合編寫
語者灶言傳說、文字記載、實物保存、照片-影像記錄

⑦ 古代沒有攝像頭記錄人的一言一行,史官是通過什麼方式記錄歷史的

每個朝代都設有起居注官,他們的職責就是記錄當朝皇帝每天所做的事情,這樣一朝一代的事就會被記載的很清楚。

⑧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

有很多的高中生的歷史是非常的不好的,只知道死記硬背,不知道怎樣去學習歷史,我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怎樣去學習歷史呢?

預習

預習是一個好習慣,對任何一門學問都是,沒有任何例外。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讓你對文科歷史有個提前的理解,更加有學習興趣、更加高效地去學習歷史,收獲歷史的真正意義,讓歷史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

了解歷史

很多人都對文科歷史有所一絲的不屑,他們都認為歷史不就是一個事兒嗎,記下來就好了。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歷史真的就這點意義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歷代國家又為何那麼大的力度去記錄歷史呢?只有了解歷史,你才可以真正有了人生收獲。

記憶有方

記憶歷史,畢竟歷史太多了,我們需要高效的去學習歷史,就必須掌握好的學習歷史的方法。要准確的形成歷史的時空觀,建立三維乃至四維的歷史思維導圖來架構歷史,搞清楚歷史頭緒。

歷史比較法,把歷史上幾個相似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較他們的歷史背景、時間、人物事件、性質、結果、影響……讓我們在漫漫的對照中慢慢養成比較歷史的意識,建立理解歷史的思維。

學習歷史的方法

1、不建議死記硬背。

大家都知道文科的科目基本都是需要背的,但是有的同學即使是背下來也不太理解,導致考試的時候答不上,所以我們在背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理解記憶,分析裡面所講的內容,把各個部分的知識框架聯系起來,這樣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才能更加的歷史題目中做講的問題。

2、不可以本末倒置。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不要只是把歷史學好,如果你的其他科目不好,那麼你在高考中也是沒有什麼用的,學習歷史其實是需要過程的,不要急於一時,沒有任何科目是速成的,我們在學習歷史的同時一定要把主科成績打好基礎。

3、學會觀察書本上的圖片。

高中的歷史書上的每個內容都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同學認為老師讓背的才是重點,其實歷史的整本書都是重點,歷史教材當中是有很多的圖片的,我們一定要去觀察圖片, 在結合本節課的內容,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圖片給你的時候,你就知道它講的是哪課的內容,這樣非常有利於我們答題。

我推薦: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結構框架圖

4、書上的知識點盲區不要有。

我們在讀歷史教材的時候,經常有一些簡短的詞語,它可能是描述的一個事件,但是我們不知道,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去咨詢老師,歷史教材上的所有注釋都要記住,因為這在考試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出題老師都會選擇很多的同學不太注意的地方出題。

5、學會駕馭歷史的大綱。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看歷史大綱,知道歷史每年都出來哪些題型,今年的題型有沒有什麼變化,然後把往年的高考歷史試卷拿出來做一下,看看自己欠缺的,及時的去改正,這對我們提高歷史成績是非常的有幫助的!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

1.要先理解文字內容。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

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那麼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後,掌握年代與世紀換演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後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後的都是公元後;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後的都是公元後。

第二,聯想記憶法。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經歷時間相同,如隋統一全國(581—589年),安史之亂(755—763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都經歷8年時間,所以只要記住其開始(或結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結束(或開頭)年代,這樣只要記住一頭就行了。

第三,對比記憶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紀)有時會發生幾件大事,我們如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就便於記憶了;如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雅典梭倫改革;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第三國際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數字特徵來記憶。有些年代的數字很特殊,若將它編排在一起,就容易記住。

閱讀全文

與記錄歷史的方法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