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考古改寫了多少歷史

考古改寫了多少歷史

發布時間:2023-05-23 07:35:35

Ⅰ 16000年前的人頭骨被發現,中國5000年文明,是不是要改寫了

個人覺得還是不會改寫。

01、發現16000年前的人頭骨。

9月14日網上一則關於人頭骨的新聞瞬間引起網友熱議,網友紛紛稱顫改大這是歷史的一刻。主要便是這個人頭骨很可能是16000萬前的。

其實這個人頭骨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發現了,只不過是現在才被大家所知道罷了。2015年6月,考古隊開始對隆安婭懷洞遺址進行考察研究。

從此華夏文明就在中原這塊地拉開序幕,黃帝讓當時華夏的部落慢慢走向統一,那是華夏文明的雛形,這也為國家的開始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黃茄豎帝讓華夏四地之人慢慢往中原靠攏,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慢慢的產生了一種歸屬感,人類之間的碰撞形成了文明。

Ⅱ 哪些考古發現推翻了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1.人們認為的周王陵,考古證實是秦王墓 。

在咸陽市城北,有南北兩座古墓,相傳南為周文王之陵,北是周武王之墓。墓陵前有清代畢沅立的石碑和明清兩朝所立石團喚氏碑四十多座。那它們是真正的周王陵嗎?其實不然,考古結果證明傳說是錯塌散的,周王陵其實是戰國晚期的秦王陵墓。

4.《孫臏兵法》的出土。

一直以來歷史學界認為孫臏和孫子可能是同一個人。除了史書記載以外,看不到關於孫臏的任何著作。還有人認為《孫臏兵法》其實就是《孫子兵法》。但在《孫臏兵法》出土後,確定了兩人、兩書是完全分別存在的。

Ⅲ 有哪些考古發現推翻了原有的歷史記載呢

2008年,2500多枚出土的竹簡被捐贈給清華大學,經測定這些竹簡書寫於戰國時期。整理後發現,其中有編號的138支竹簡拼仿畢出了一部前所未見的戰國時代楚國人編寫的史書。整理小組將其命名為《系年》。

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相傳為戰國時魏國史官而作。這是史上唯一沒有經歷秦始皇「焚書」而倖存下來的戰國古書。

然而,這兩本古書中均無「烽火戲諸侯」的記錄。

孫臏和孫子其實是不同的人,《孫臏兵法》≠《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孫子,原名孫武,是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

孫臏,本名孫伯靈,傳言說他是孫子的後代。馬陵之戰後,孫臏辭官歸隱,潛心軍事理論研究,終於寫成了流傳千古的軍事名著——《孫臏兵法》。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臨沂銀雀山發掘西漢前期的兩座墓葬中,發現了著名的《孫子兵法》和已經失傳1000多年的《孫臏兵法》等竹簡,共編7500多號。

Ⅳ 改變歷史的十大考古發現 70年前巨型建築連一張紙都穿不透

考古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研究,有助於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歷史。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進行考古能夠有效獲取古代人類是如何生活的,以及一些遺跡的重要價值。接下來呢就由本站我為大家揭秘改變歷史的十大考古發現,感興趣趕緊一起往下看!

改變歷史的十大考古發現

1、第一場化學戰

雖然現代戰爭公約禁止化學戰,但這並沒有阻止波斯人在公元256年左右進行化學戰。在進攻羅馬城市杜拉(現代敘利亞)時,波斯人在堡壘下挖隧道打破城牆。羅馬人在波斯人進入前建造了反隧道,但入侵者在整個隧道中帶帶修建了火坑。在火災中添加硫和瀝青會產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發現了許多殺死羅馬人的足跡。

2、阿什班班尼帕爾圖書館

在尼尼微(現代的伊拉克摩蘇爾)發現了阿什班班尼帕爾圖書館,這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為了建立一個知識和學習中心,阿什巴里帕爾國王下令收集美索不達米亞的所有書面著作。圖書館擁有3萬多塊刻有銘文的粘土石碑,使我們對包括亞述人、蘇美爾人、阿卡迪安人和巴比倫人在內的多個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安提凱特拉機制

被稱為古希臘的計算機,安提凱特拉機制是一個天文時鍾,精確跟蹤的運動,通過旋轉聯鎖齒輪,還有多個刻度盤。雖然它是在20世紀初發現的,但研究人員花了70年時間才弄清楚它的用途。考古學家們仍然不明白古希臘人是如何創造出這一裝置的。

4、沉陷頭骨墓

考古學家仍在爭論瑞典西南部墓地的用途,這個乾涸的湖床被非正式地稱為沉陷頭骨之墓,收藏了11具埋藏的頭骨,其中兩具木樁塞滿了頭骨。主要的假設是當地的游牧狩獵採集者在屍體開始腐爛後將屍體移到湖床上。一些人認為他們是敵人散裂的頭骨,帶回來是勝利的標志。

5、奧爾梅克巨頭

奧爾梅克巨大的頭顱是最獨特的考古發現,這很可能代表了奧爾梅克人的地方統治者。他們生活在墨西哥東南部,距今已有3000年之久。最高達11.2英尺(3.4米),重達50噸,相當於34輛大眾甲殼蟲!扁平的鼻子、豐滿的臉頰和個性化的頭飾,象徵著一位領袖。

6、羅塞塔石

羅塞塔石是進一步了解古埃及人的關鍵,考古學家破譯了他們的語言,石頭是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人口文字和古希臘文書寫的。自1802年以來,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展出的這塊石頭是迄今發現的最令人印象深刻但並非唯一的多語種銘文。

7、薩賽瓦曼

這座由兩萬人在70年前建造的巨型建築設計令人驚嘆,城堡的每一塊石頭都沒有任何迫擊炮或裝訂裝置。即使過了幾個世紀,這些石頭也被切割得如此精確,甚至連一張紙也不穿透不了。

8、死海卷

迄今為止最能闡明考古發現之一的死海卷是由一位年輕的牧羊人在傑里科附近的洞穴中發現的。主要是希伯來語,卷軸記載了500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2世紀),包括耶穌基督的誕生和隨後基督教的興起。其中一個卷軸——銅卷軸,甚至告訴研究人員在哪裡可以找到其他幾十個卷軸。

9、哥貝克利泰佩

有時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座廟宇,哥貝克利泰佩建於巨石陣之前六千年。在德國考古學家克勞斯施密特開始挖掘之前,這個考古奇跡最初被認為是一個標准墓地。他的直覺對他很有幫助,因為他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座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座建造的“山上的大教堂”。

10、納斯卡線

幾個世紀以來,納斯卡線終於在1927年被重新發現。在秘魯沙漠的地板上有大量的蝕刻,線條形成了動物的形狀,如猴子和虎鯨。只有從附近的山頂或在頭頂上飛行時才能看到,其中一些形狀延伸超過660英尺(200米),有些線長達5.6英里(9公里)。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它們為什麼會存在,但人們相信它們蠢掘蘆是為了某種宗教目的而存在的。

看完上述我為大家盤點的改變歷史的十大考古發現,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考古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古人類生活遺跡和遺物,一些不斷發現的考古甚至改變了人類對歷史的看法,對歷史有了進一步更深的了解!

Ⅳ 有哪些考古發現,推翻了人們對歷史的認知

隨著考古事業的推進,幾乎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著從地底下發現的不為人知的秘密,當然也有些很多被挖掘出來的史料都會推翻現存的理論,或者說一些既定的事實。甚至說有一些資料或者物件的出土都會推翻人們對歷史的認知,那麼這些典型的考古發現都有哪些具體的例子呢?

第三,阿房宮是一個爛尾樓。
本來人們已經普遍地認為阿房宮當時是被項羽所燒的,而且這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基本共識。可是經過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阿房宮的研究,發現在阿房宮的土層上面根本找不到被火燒的紅土,由此可見阿房宮並不是被火所燒的。而且綜合了各方面的證據,人們發現一個阿房宮只是一個爛尾樓,它只是剛剛開始建。

Ⅵ 臨潭縣有一座墓葬,出土兩個「詭異」鐵條,改寫了華夏的用鐵歷史

在日常生活中,鐵製品隨處可見,它不僅是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物質,而且還是人類文明的碩果之一,您可知道華夏的先民,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鐵器的嗎?您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下面就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7年8月,北京市的考古專家,在平谷區的劉家河,發掘了一處商代中期的古墓,並且出土了一件看起來十分奇怪的青銅鉞,因為它的刃部竟然被腐蝕了。後來,經過科學的鑒定,發現這件青銅鉞的刃部竟然是鐵。

這一結果讓專家們感到很興奮,按照時間推算,商朝中期距今約3300多年,而這件青銅鉞,就稱得上是國內發現的最早鐵器。但讓專家們感到遺憾的是,這並不冶煉而成的鐵,而是由隕鐵(流星雨帶來的隕石)磨製成的,只能說它是「最早的鐵器」。那什麼時候才有冶煉的鐵器呢?接著看我的揭秘您就知道了。

1990年2月份,河南省的考古專家們,在三門峽市清理並發掘了一處西周時期虢國墓,出土了一件長約30厘米的短劍。經過鑒定,這件短劍的柄部是玉的,而刃部卻是鐵的。又經過碳14的檢測,確定了該玉柄鐵劍距今約2800多年源知。

最讓專家們感到震驚的是,短劍刃部的鐵竟然是人工冶煉的,即從鐵礦石中提煉的鐵,然後再反復錘煉製造成劍刃,而這件玉柄鐵劍,就可以稱之為國內最「早」的冶煉鐵器。

您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中國最早的冶煉鐵器,就出現在2800多年前的西周?其實不然,時隔不久,考古專家們又有了新的發現……

2009年的時候,在甘肅省的臨潭縣,考古專家們發掘了幾處墓葬,也就是現在具有深遠影響的商代寺窪文化遺址。專家們在一座不起悄裂敬眼的墓穴中,清理出來了十幾件隨葬的陶罐,並且在陶罐下的泥土裡,發現了兩個十分奇怪的「東西」,這兩件東西有手掌長短,表面很粗糙,上面掛著黑褐色的銹跡,甚至用手一動啟慎,銹跡隨時都會出現「掉渣」的現象。

專家們都很疑惑,就將這「東西」提取出來,並採集了樣本,然後送到省城蘭州的科學院做鑒定。幾天後,鑒定的結果出來了,讓專家們都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兩件「東西」竟然是鐵。

這又是「隕鐵」嗎?經過清華大學和牛津儀器公司的科學家的分別鑒定後,確定了它們並不隕鐵,而是冶煉鐵,距今約3510左右。算一下時間就知道,這不僅是國內發現的最早的鐵器,而且還是最早的冶煉鐵器,您要知道的是,當時可是「青銅時代」,距離「鐵器時代」的到來還有將近千年的時間呢。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在35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就已經掌握了冶鐵的技術,至於當時是怎麼做到的,那還需要專家們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歷史的車輪一直滾滾向前,從平谷的鐵刃銅鉞,到河南的玉柄鐵劍,再到甘肅的兩個鐵塊,它們反映出的全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偉大,以及古代先民們無窮的智慧。我推測,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經過考古專家們的共同努力,或許又有一些新的「鐵器」將被發現,並再次改寫華夏民族鐵器文明的歷史。

Ⅶ 歷史時期考古

1.考古發現—史前時期

史前時代(約170萬-4000年前) 按照歷史年代,中國遠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時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時期人類的社會生活。

史前文化是指沒有文字記錄之前的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文化。考古學上的中國史前社會從發現古人類開始,下限為發現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盤庚遷殷之前的歷史時期;歷史學所指的中國史前社會是有了文獻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紀年之前的階段。

中國史前文化分期 中國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史前考古學著重從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古生物遺存來研究,歷史考古學則通過文字、銘刻、古建築等方面考察古人類的歷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青銅時代,也是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也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時期,一直沒有確實的考古和文獻證據。

夏啟、商湯、周武是三代開朝君王,對於三朝很多事件斷代的考證,即使從孔子開始就有文獻記錄,但疑問仍然很多。 青銅文化在夏商周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除了甲骨文,大量刻在銅器上的銘文也是重要的文字記錄。

史前時期即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中國境內人的發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關三皇五帝的傳說史,直到最後建立夏朝。這時期時間的跨度最大,從約170萬年前到公元前21世紀。

猿人包括雲南的元謀人、陝西的藍田人,後來的北京人的頭結構又有了新的進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製的石器,過著極為艱難的原始生活。 此後是母系氏族與父系氏族時期,母系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現在「姓」這個字就橫形象地體現了遠古的母系氏族的事實。

母系氏族在全盛期之後逐漸衰落,過度到父系氏族時期,同時,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也形成了,原始社會開始走向了解體。 編輯本段史前時代的三個階段 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是史前時期的初級階段,也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形式。

原始人群又可分為「猿人」、「古人」兩個階段。這一時期在考古學上屬於舊石器的早期和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賴慶仿採集果實和挖掘根塊為生,同時狩獵活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猿人還懂得使用天然火,改善了生活環境,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人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血緣家庭,若干個血緣家庭形成了較為鬆散的社會組織。

由於猿人脫離動物不久,所以其婚姻還處於雜交狀態。 古人的體質較猿人明顯進步,已接近現代人。

古人化石和遺跡分布更為廣泛,主要代表有大荔人、長陽人、丁村人及許家窯人等。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術有所提高,並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賴採集、狩獵。在此階段,婚姻狀態有所進步,先由原始雜交過渡到同輩群婚,再過渡到一個家族的男子與另一個家族的女子群婚。

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晚期。

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早期。 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

這一階段的打制工具有較大改進,並發明了弓箭。其生產部門主要是採集和狩獵。

人們學會縫制獸皮衣服,產生了原始的審美觀念和宗教。同時,出現了族外婚,形成以一個老祖母為核心的氏族制。

由於女子在採集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同一氏族的成員都是同姓的,子女也從母姓。

母系社會繁榮時期的文化遺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窯文化、屈家嶺文化及細石器文化等等。此時,生產力水平有明顯進步,磨製、穿孔石器取代打乎差信制石器;原始農業產生;家畜飼養、原始手工業及副業出現等等。

人們開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審美和宗教觀念繼續發展,並產生了最早的文字元號。

父系社會 中國進入父系社會的時間,大約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遺存代表有龍山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

此時在考古學上屬於新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時代的社會生產力水歲輪平比以往有較大的提高,其表現主要在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家畜飼養規模的擴大;制陶技術的進步;銅器製造的出現;絲織品的發明;手工業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形成等等。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男子在生產部門中突出地位的出現,原來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發生重大變化,男子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婚姻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父權制隨家庭出現而產生,財產按照父系繼承,世系隨父系計算。

父系氏族制形成後,私有制萌芽、產生。在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下,階級對立出現。

由此進一步導致原始社會解體,國家開始產生。

2.反映中國悠久歷史的考古發現有哪些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而現代人了解歷史的方式以考古發掘為主,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通過考古去改寫歷史」,由此可見考古對於我們認識古人的生活是極其重要的,而中國大地的土地下面就埋藏了千年的故事,在近百年的時間里,中國發掘了許許多多的考古遺跡,而有一些考古發現不僅震驚了全世界,還奠定了我國考古史的基礎。

法門寺舍利子震驚佛教及世界由於1981年法門寺的倒塌,國家決定重建法門寺,而在重建之前對法門寺進行了考古發掘,於是就發現了法門寺地宮,而在地宮中發現的最為重要的東西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的佛教人士,開啟了我國古代的時候在佛教的顯赫地步,後來這個舍利子在全世界的佛教聖地進行展示,引起了強烈的反應,開啟了佛類考古的篇章。編鍾的發現使我國的古音樂造詣震驚世界在1977年的時候,在湖北發現了一個超級大的墓葬,就是中國著名的曾侯乙墓,其中出土的最為著名的就是曾侯乙編鍾,共計有65件,重達2500公斤,並且最為神奇的是這個編鍾能夠獨立的完成音樂節奏的所有聲調,成為了古代聲樂文化的有力證明,將我國的音樂歷史推移了一千多年。

兵馬俑的發現成為世界第八奇跡在1974年,在陝西省發現了世界矚目的兵馬俑,並且證明這個巨大的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雖然距離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對於兵馬俑的挖掘以及考古工作依然在進行,由此可見其規模之巨大,同時也開啟了大家對於先秦時期的歷史濃厚興趣。七千年前的水稻發現證明了中國文明古國的地位在1973年的時候,在長江流域發現了河姆渡遺址,而在這個遺址裡面發現了七千年前的水稻遺存,震驚了世界考古人士,同時也發現了其他人類生活跡象,表明了在七千年前中國就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兩千年完整古屍表明了我國古屍處理技術之發達埃及木乃伊可以說是古人對於古屍保存比較好的一個類別,但是木乃伊通過了非常繁雜的步驟才完成,而在1971年發現的馬王堆漢墓女屍,雖然說經歷了兩千年的時間,但是女屍依然彈性十足,四肢還可以活動,內臟部分完整無缺,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稱為了二十一世紀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也讓大家認識了我國古屍處理技術之高超。金縷玉衣的發現表明了西漢文明璀璨奪目1968年,在河北滿城發現了著名的西漢大墓,而在這個墓穴裡面發現了舉世矚目的金縷玉衣,並且還是兩件,這種只在史書上才見到的記錄得以一睹真容,同時發現的還有西漢時期人們生活的其他用具,揭開了人們對於西漢時期人們生活狀態的認識。

第一個被挖開的帝王陵寢中國的皇家陵寢多數是被保護的,原則上是不允許打開的,而有一個皇家陵寢被打開了,那就是定陵,作為第一個被打開的皇家陵寢,在定陵裡面發現了明清時期的很多生活真實寫照,也奠定了明清考古的篇章。北京人五十萬年前的祖先1929年的時候,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五十萬年前的人頭骨,揭開了中國人類祖先的考古發現,不過由於戰爭的原因,所發現的頭骨已經遺失。

殷墟的發現解開了三千年的帝王盛景1899年的甲骨文發現開啟了殷墟的發掘,並且這個考古發現開啟了中國的近現代考古史,標准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讓我們認識到了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不過由於戰爭的原因,對於殷墟的考古斷斷續續,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對考古進行保護。莫高窟的發現開啟了黃沙考古歷史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的發現,使得這個在沙漠中埋藏了一千多年的文化寶庫被發現,並且建立了所謂的敦煌學,雖然已經過了一百多年,人們對於莫高窟壁畫的研究依然在持續著。

總結:其實不單單是中國的考古發現,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考古發現同樣非常重要,都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作為現代人,應該從文明的角度去認識他們。

3.史前文化的歷史考古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改寫了浙江乃至長江流域史前文明的歷史。

1973年夏天,餘姚當地群眾在興修水利時發現了一些陶片,從而發現了這塊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度達4米,疊壓著四個文化層的遺址。根據測定,遺址第四文化層的年代距今約7000年。它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搖籃。

一段巫山雲雨,改寫了亞洲文明史。

早在1985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萬波教授率領的考古隊,就在今天的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發現了一顆古人類門牙和一段下頜骨,與人類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巨猿和一百餘種脊椎動物化石,這一發現立刻震驚了世界。

我們發現的大量石器證明,中國的史前文明可以再向前推近100萬年。至於「巫山人」是猿還是人,只有等待更多的證據出現來證明……

/grptopicview_tid_.aspx?login=no

4.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有多久

在世界范圍內,考古學從誕生到現在,已走過近200年的歷程。按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概括為萌芽期、形成期與初步發展期、基本成熟期、轉變期、全面成熟期和繼續發展期。

萌芽期(文藝復興至19世紀20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點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的文物,調查歐洲古代遺跡、北美印第安人遺留下的古跡。從研究古物的意義上說,中國從宋代開始的金石學傳統可以被認為是考古學的萌芽,但並未涉及古代遺跡的研究,也沒有直接發展成為近代考古學。

形成期與初步發展期(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形成期以19世紀20年代北歐學者西蒙森和湯姆森相繼提出的「三期說」,即把古代按照生產工具的質料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三個時期的觀點,並由湯姆森按這一分期陳列博物館的文物,及發表專著進行闡釋為代表。地質學中按土質、土 *** 分地層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學,成為「考古地層學」,它使考古學的研究擺脫了古物學僅僅研究遺物形態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學的軌道。這一時期,在埃及、兩河流域和歐洲展開了一系列考古發掘,如對著名的義大利龐培遺址的發掘。

初步發展期(1867年至1918年前後)的考古發掘逐漸科學化,挖寶式的發掘受到批評。按層位發掘,准確記錄一切遺物的出土位置並將它們全部收集、充分及時地公布發掘成果為人們所推崇。與此同時,出現了被稱為考古學兩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類型學」,即根據遺物的形狀和紋飾的不同對其進行分類研究,以闡明這些遺物之間內在的關系。考古地層學的普遍應用和考古類型學的出現是這一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標志。考古學理論則主要是運用相關學科的傳播論和進化論。

基本成熟期(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20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的標志是考古學理論的豐富和創新、考古工作范圍的擴展和重大發現的增多。這一時期獲得了一批重要考古發現,在一些考古工作開展較早的地區,初步建立起考古學文化序列。此外,考古發掘和研究的地區從歐洲和近東向東擴展至中國和印度,拉開了這兩大文明古國近代考古學的序幕。

5.夏朝時期遺留下來了什麼著名文物

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村距離洛陽市約18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是夏代都城遺址.1959年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銅器如刀、爵、鈴等,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青銅器.

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村位於伊、洛二水之間,距離洛陽市約18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時代約距今3850-3550年,相當於我國歷史上的夏、商王朝時期.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和1928年安陽殷墟的發掘,證實了殷商的存在.對《史記·殷本紀》的肯定,必然引發出《史記·夏本紀》也為信史的認識.由此,20世紀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課題.1959年夏,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考古探索的序幕.源於網路分享。。。

6.考古時代的劃分

研究范圍 史前考古學以史前人類的遺跡、遺物為基礎,用考古學的方法來研究當時的文化面貌、經濟形態、社會生活和分期斷代,同時還要結合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和民族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來復原自然環境的變遷、人類體質的發展和社會組織的變化,並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上的應用,為分期斷代提供更具體的論據。

史前考古學的出現,突破宗教傳說和文獻記載的局限性,空前地延長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人類和古猿的分化以製造工具為標志,這是勞動的具體象徵。

史前人類的發展,從低級到高級,一直到文字出現,至少經歷了二、三百萬年的歷程。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平衡,史前時期的下限也頗不一致,象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進入歷史時期,中國在前16世紀的商代已出現階級國家,歐洲的古典時代開始於前6世紀。

有些地區的史前時期則延續時間更長,如新大陸的美洲可晚到16世紀,大洋洲晚到18世紀中葉,這些地區在殖民主義者入侵以前,統屬於史前考古學研究的范疇。 研究簡史 有關史前的傳說,在古文獻里也有所反映, 例如前8世紀古希臘哲學家赫西奧德的《勞動與時令》詩篇里,便把人類的發展劃分成黃金、白銀、青銅、英雄和鐵5個世紀;中國東漢袁康所撰的《越絕書》中也把人類使用的工具,分成石、玉、銅、鐵4個階段,這些只是根據古代傳說而產生的推理敘述。

至於從考古學上得到科學的認識,是從19世紀開始的。1836年丹麥學者C.J.湯姆森提出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分期,奠定了史前考古學研究的基礎。

1865年英國學者J.盧伯克,又把石器時代劃分成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1868年法國考古學家G.de莫爾蒂耶用考古學方法將歐洲舊石器時代文化進行分期,後來經法國考古學家步日耶的補充修改,直到今天還在沿用。

1892年英國學者A.布朗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劃分了一個過渡期,稱之為中石器時代。1877年義大利學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增加銅石並用時代作為過渡期。

於是史前考古學的時代劃分基本齊備。中國史前考古學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史前考古學基本上填補了時代和地區上的空白,取得空前的成績。

舊石器時代 在這一時代人類開始出現,生產工具以打制石器為標志,人類的體質具有原始的特徵。遺存與若干絕滅動物共存,其地質時代屬於更新世,從二、三百萬年前開始至一萬年前為止。

舊石器時代的時間最長,占人類歷史的99.8%。至於所謂在其前,尚有「曙石器時代」或「木器時代」等提法,都缺乏事實根據。

舊石器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由於地域和時代的不同,文化面貌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而有許多不同的文化和分期。關於舊石器時代的劃分,一般採用兩分法或三分法,即下部舊石器時代、上部舊石器時代,或早期、中期、晚期。

後者的劃分與人類體質發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個階段相適應。 在這個漫長的時間里,無論人類的體質還是文化,都是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

象火的使用,石器工藝的改進,骨、角、蚌器的應用,藝術作品的出現以及意識形態的發展等,充分反映從人類出現伊始,便在同大自然的艱苦鬥爭中不斷地改造世界而獲得生存和發展。歐洲舊石器文化發現豐富,文化系統和分期斷代比較清楚,早期遺存有阿布維利文化,阿舍利文化,克拉克當文化;中期遺存有莫斯特文化,勒瓦婁哇文化;晚期遺存有奧瑞納文化、梭魯特文化、馬格德林文化等。

其中有些文化還影響到北非和西亞。中國也同樣有豐富和自成系統的舊石器文化遺存,早期遺存有藍田人文化、北京人文化、觀音洞文化;中期遺存有丁村文化;晚期遺存有峙峪文化、山頂洞文化、小南海文化等。

美洲和大洋洲也都有舊石器文化,均屬於晚期的遺存。 中石器時代 也有人稱其為續舊石器時代。

其地質時代已進入全新世,屬於冰後期。此時歐亞大陸的氣候轉暖,與舊石器時代晚期顯著不同。

人類依然過著採集漁獵生活,使用打制或琢制石器,但磨製石器還沒有出現。文化面貌與舊石器時代晚期有類似之處,不過地域性的色彩更加濃厚,如以地中海沿岸為中心的中石器諸文化,可分為精石器文化和粗石器文化兩大群。

前者以幾何形細石器為代表,屬於採集漁獵文化,象歐洲的阿齊爾文化、塔德努瓦文化,均以幾何形細石器為主體,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的石刀,鑲嵌在骨木柄上作為復合工具使用。中國的中石器文化發現不多,如沙苑文化和靈井文化也都以細石器為特徵,是從細小的石核上剝下石葉,一般缺少加工,與前述幾何形細石器有顯著不同。

中石器時代大約開始於距今1萬年前後,延續的時間不平衡。例如西亞在公元前9000年已出現磨製石器,向新石器文化過渡,歐洲和中亞等地也有的延續到前3000年左右,丹麥的埃泰博勒文化就屬於中石器時代的殘存文化,其晚期出現的磨光石器和陶器是受了南歐新石器文化的影響,但還保留較原始的狀態。

新石器時代 這一時代的基本特徵是農業、畜牧業的產生和磨製石器、陶器、紡織的出現。嚴格地講,這時已從依賴天然賞賜過渡到生產經濟階段。

由。

7.什麼是考古學 待做 1 歷史時期與史前時期以有無文字來區分 2 單

史前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類歷史,歷史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有了文獻記載以後的人類歷史,主要是研究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歷史考古學必須與歷史學相配合,同時還要依靠古文字學、銘刻學、古錢學、古建築學等分支。歷史考古學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都以遺跡和遺物為研究對象,這是它們之間的共同性。

但由於歷史考古學必須參證文獻記載,而史前考古學則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可供依據,所以兩者的研究任務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學承擔了究明史前時代人類歷史的全部責任,而歷史考古學則可以與歷史學分工合作,相輔相成,共同究明歷史時代人類社會的歷史。

Ⅷ 中國有哪些改變了中國歷史學知識體系的考古發現

堪稱該時代中國4大考古發現的,非北京原人、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和敦煌藏經洞莫屬。北京人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發現(周口店)龍骨山出產動物骨骼化石。1927年步達生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這一年是周口店遺址正式發掘的開始。昌旁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隨後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在其率領下,發現大批石製品和人類用火痕跡,使北京人的文化遺存得到確認。"北京人"第一個頭骨的發現,結束了上一世紀發現的爪哇猿人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確立了以北京和爪哇猿人為代表的猿人階段在人類發展史中的地位。這是探索人類起源和發展的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在古人類學的研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殷墟甲骨關於甲骨文的發現最為流行的說法,是清末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於1899年發現的,他在買來的葯材「龍骨」上發現隱約的契刻符號,並聯想到很可能是一種已經失傳了的古文字。他去世後,劉鶚購買了其大部分甲骨,並於1903年,精選出1000多片,墨拓後編成《鐵雲藏龜》。之後,羅振玉和王國維的工作使甲骨文的研究成為一門專門學問,並受到國際關注。由於新的甲骨多發現於河南安陽,1928年董作賓等人前往安陽小屯(殷墟)進行調查試掘,准備大規模地工作。這是中國考古學誕生的重要標志。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其中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隨著對殷墟的考古發掘不斷深入,出土了大批遺物,包括珍貴的甲骨卜辭、青銅器、玉器、寶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文物,為研究殷商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在「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李鐵映說:「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是我國近代學術史上一樁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在甲骨文研究和甲骨學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中,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安陽殷墟發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殷墟科學發掘不僅推動了甲骨學研究的發展,還為今日考古學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學術界一批享譽虛迅老世界的考古學家,就是在殷墟的磨煉中成長起來的……甲骨文的發現為20世紀中國上古史研究的發展奠差升定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提了一千年。這對以往學術界的「東周以上無史」論和某些外國學者主張「中國文明只能上溯至公元前7、8世紀」的錯誤看法,無疑是一個有力的反駁…」漢晉簡牘1901年,斯文·赫定發現樓蘭古城,在城內獲取除大批漢魏和羅馬古錢幣、建築木雕、中原絲織品外,還有大量魏晉木簡。此後,在新疆羅布泊樓蘭遺址、民豐尼雅遺址和甘肅、內蒙古漢代居延烽燧遺址中相繼發現漢晉簡牘,尤其以1930年發現1萬枚居延漢簡最為重要。漢晉簡牘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漢代開通西域和設立河西四郡的新史料,由於出土簡牘保持著古人書寫的原始狀態,是未經後人輾轉抄寫改撰的第一手材料,因而至為寶貴。是研究中國秦漢、魏晉史的重要資料。敦煌藏經洞1900年,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籙在清理積沙時,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並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綉、絹畫、法器等文物五萬余件。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雖經帝國主義探險家和本國腐敗官僚的盜竊掠奪,藏經洞文物大量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其學術價值也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綜上所述,北京人的發現奠定了直立人在人類發展中的地位,提供了人類歷史至少有50萬年的令人信服的證據;殷墟甲骨文的發現改寫了商代的歷史;西北漢晉屯戍簡牘檔案以及居延漢簡的發現,提供了漢代開通西域和設立河西四郡的新史料;敦煌藏經洞寫經和古文書的發現,使敦煌學在國際學術界成為顯學。(後三者還被王國維列入近代古文獻的四大發現)(其實我知道此題本意就是讓敘述這四大發現,可是誰叫他非要問「考古」四大發現,不問「文獻」四大發現呢)另外,1920年開始,安特生等人對仰韶遺址的發掘,推翻了中國無新石器時代的一般認識;1909年起,科茲洛夫等在黑水城發掘,催生了一門新的國際學科-西夏學;這些都是該時期重要的考古發現

Ⅸ 考古隊勘探了一處遺址,哪段歷史將重新改寫

不僅如此,考古隊也並未在阿房宮遺址上發現任何大火焚燒的痕跡,要知道,雖然阿房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但是焚燒過後的痕跡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殆盡,這在與它同時期被燒毀的咸陽宮的遺址上發現了大片的紅燒土便是個明證。

現在讓我們翻回頭,再重新看一遍《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寢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注意,這里只是說項羽燒了秦宮室,卻並未指明燒的是阿房宮,綜合以上種顫塌種證據,“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可以休矣。

與考古改寫了多少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