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年級上冊歷史一課一練18課答案
第18課昌盛的文化課後訓練強化卷
1.佛教傳入我國後,很快受到封建統治者的積極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一切苦難,來世可以得到幸福�
B.佛教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C.人的靈魂可以脫離肉體永遠存在,轉生來世�
D.佛教對封建國家統治人民有利�
解析:所謂根本原因,是實質性的A、C兩項是佛教的基本主張;B項是佛教的影響;D項是佛教在我國得以傳播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答案:D
2.如果要查閱「楚漢之爭」的內容,可找( )�
A.《後漢書》 B.《春秋》� C.《史記》 D.《尚書》�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歷史著作的了解情況。如果了解歷史著作敘事的起止時間,則不難看出正確答案。�
答案:C
3.下列人物在《史記》中沒有記載的是( )�
A.秦始皇 B.陳勝� C.漢武帝 D.班超�
解析:《史記》記錄的是從黃帝到漢武帝年間的歷史,班超是東漢人,故在《史記》中無記錄。�
答案:D
4.右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作者,其著作是( )�
A.《史記》� B.《春秋》� C.《漢書》� D.《左傳》�
解析:題圖人物是司馬遷,而其代表作是《史記》。�
答案:A
5.東漢明帝派使者去西域求( )�
A.道法 B.佛法 C.法治 D.長生不老�
解析:西漢張騫通西域後,佛教經絲綢之路逐漸傳到中國。東漢明帝派人到西域就是為求取佛經。�
答案:B�
6.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下列有關兵馬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泥土雕塑烘乾而成的
B. 是否能把七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後面的答案發給我。急需。謝謝
七年級上冊課後練習題答案:
第一課
看圖說一說 P2
原始人類遺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區。
想一想 P4
火的作用有:1照明,從而擴大生活領域。2、禦寒。3、熟食。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有利於攝取食物營養,促進人類體質,尤其是大腦的發展和健康。4、火可以幫助人么驅逐野獸,增強人類自衛和狩獵能力。
自我測評
(略)
第二課
比一比 P8
1、 使用時間不同。打制石器廣泛應用於舊石器時代,磨製石器則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特徵
2、 製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僅僅是將石塊打製成形,而磨製石器是將打製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稜角而製成的,因而刀部鋒利,器形規整。
3、 勞動效用不同。打制石器比較粗糙難用,而磨製石器精緻好用。
4、
議一議 P10
相同點: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開始了農業生產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
不同點:二者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半坡聚落位於黃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於長江流域;房屋結構不同,前者為半地穴式房屋,後者為干欄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種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種植水稻。
材料閱讀 P11
走出洞穴蓋房定居,使人們進一步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環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第三課
想一想
(略)
材料閱讀((原文大意)P17
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遠古時期的部落,相互雜居在一起,通過相互接觸、交往,它們之間的差異逐漸消失,相同的地方增多,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華夏族。
自我測評 P17
出現了物與物之間的交換現象。人們開辟集市,以物換物,互通有無,從事一些簡單的交換活動。
第五課
想一想 P22
(1) 啟在禹的幫助下培植個人勢力,樹立了較高的威信;(2)禹死後,啟先後打敗了伯益和其他不服從的部落,正式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
禪讓制是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推舉首領的制度,開始於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時。
王位世襲制是指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世襲王位,或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是一種「家天下」制度。
議一議 P25
(1) 統治者要勤於政事,愛護百姓,政策應該符合人民心願;用人應做到唯才是舉,廣納諫言。(2)荒淫無度,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材料閱讀P27
材料一講述的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
材料二講述的是「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
自我測評 P27
1.C 2.東周建立是在公元前8世紀70年代
第六課
想一想 P31
當時的刑罰主要有用刑具把雙手銬起來,關監獄、活埋、割鼻,另外還有墨面、斷足、斬首等。
材料閱讀 P33
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自我測評 P33
夏商西周通過軍隊、刑法的暴力鎮壓和思想上的禮儀教化等雙重手段統治人民。
第七課
想一想 P35
(1) 齊是東方大國,有魚鹽之利;(2)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3)順應當時政治形勢,打起「尊王攘夷」的旗號
每課一得 P39
了解「卧薪嘗膽」的故事,懂得立志的重要性:立志是越王建立霸業,立志可以實現個人的抱負,立志可以為國家作更大貢獻。
材料閱讀 P39
(1) 秦國用賄賂、威脅的手法破壞合縱,各個擊破;(2)秦國採取「連橫」的策略破了「合縱」;(3)五國間「朝秦暮楚」立場不堅定
第八課
想一想 P42
「公作」時勞動者沒有人身自由,被強制集體勞動,生產的收獲物全部上繳,因此它們沒有生產的積極性,而消極怠工;「分地」時勞動者個體耕作,能夠支配一部分自己的勞動,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因此勞動者生產積極性高。
自我測評 P45
商鞅變法簡表
變法措施分類
具體措施
富國的措施
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
強兵的措施
獎勵軍功
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
第九課
想一想 P47
種類繁多,工藝高超,鑄有花紋裝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有的青銅器氣勢極其宏大。
自我測評 P49
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於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第十課
想一想 P50
同意。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知識、能力與品德可以讓他人學習、思考。孔子的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的主張和謙虛、好學的精神。
材料閱讀 P53
(出自《論語.為政》,大意是,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學習上聰明的態度啊)
啟示我們在學習時,來不得半點虛偽,只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才有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果一知半解或不懂裝懂,就得不到提高。
自我測評 P53
學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政治思想
墨家
墨子(墨翟)
《墨子》
兼愛,非攻
儒家
孟軻
《孟子》
仁政,民貴君輕
法家
韓非
《韓非子》
「法」治,中央集權
道家
莊周
《莊子》
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第十一課
材料閱讀 P57
進一步說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自我測評P57
(1) 防洪、灌溉並舉,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2)維護了生態平衡,保護了自然環境;(3)具有科學性,並代表了當時世界先進的水利工程水平;(4)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類征服自然、協調與自然關系的成功典範。
第十三課
想一想 P65
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趨勢,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秦採取了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
材料閱讀 P68
秦朝的統治非常殘暴。廣大農民的徭役、兵役負擔沉重;刑法嚴酷;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秦朝的暴政使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在這種情況下,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秦末農民戰爭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第十四課
想一想 P71
(1) 國家的政令無法統一;(2)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受到阻礙;(3)各地區的人們交流困難或無法交流
自我測評 P73
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官職是世襲的;而郡縣制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第十五課
想一想 P76
「推恩令」巧妙在漢武帝不費一兵,不費寸土,就削弱了諸侯封國的勢力,使之無法與中央對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對此不僅沒有反抗,還對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閱讀 P78
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第十六課
材料閱讀 P85
(1) 同意第一種看法。因為長城的修建是一種消極被動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了閉關鎖國的作用;同時長城把游牧區或農耕區隔開,阻礙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
(2) 同意第二種看法。因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成為西漢在西域的傳播站;對匈奴的進攻起了屏護作用,保證了漢朝同西域的交通暢通,所以說具有關鍵意義。
第十七課
議一議 P87
(1) 造紙術發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不利於文化的傳播。(2)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特別是蔡倫改進造紙術,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使紙日益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3)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第十八課
說一說P95
秦始皇陵兵馬俑再現了當年秦國軍隊統一六國的宏大場面和威武雄姿,生動的表現了秦始皇的烜赫軍勢,展現了一種開拓進取的精神面貌。
材料閱讀 P96
《史記》由五部分組成:本紀十二篇——記述帝王的事跡;世家30篇——記述諸侯的事跡;列傳70篇——記述重要人物;表10篇——編排時間與事件;書8篇——記述典章制度
第二十課
想一想
(略)
材料閱讀 P106
1、 曹操採納賢士建議,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經濟上注意發展農業生產,保證軍糧的供應;2、袁紹驕傲輕敵,聽不進正確意見。
自我測評 P106
1、
名稱 時間 交戰雙方 結果
官渡之戰 200 曹操——袁紹 曹操以少勝多
赤壁之戰 208 曹操——孫劉聯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
2、(1)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逐漸形成了曹操和袁紹兩個對立的強大軍事集團。(2)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步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3)208年,曹軍與孫劉聯軍決戰於赤壁,曹軍大敗,退守北方,無力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鞏固;劉備占據四川,並取得漢中。(4)220年,曹丕自稱皇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至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第二十一課
想一想 P108
大批北方人口南下,為南方補充了大量勞動力,並且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豐富的生產經驗;同時北方人民還和南方人民共同勞動開發,從而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材料閱讀 P112
《漢書》所記載的內容反映了江南當時開發不夠充分,生產力水平較低,但由於江南地區本身物產豐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卻不富有。而《宋書》所記載的內容則說明了江南在這時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出現了跟以前不同的情況,不僅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且農業發展還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江南成為當時全國最繁榮富庶的地方。
自我測評P112
江南經濟之所以得到發展,其原因主要有:(1)南方戰亂較少,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淝水之戰東晉的勝利,再次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南方經濟的發展進程沒有被打斷。(2)人口南遷為南方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3)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4)南方一些統治者實行了一些有利於生產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的發展。(5)江南地區自然條件的優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而且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優越,而黃河流域開發後過度砍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第二十二課
想一想 P115
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後的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到了中原漢族先進的文化,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了解。
自我測評 P116
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1)遷都洛陽;(2)實行漢化政策。改穿漢服,學說漢語,採用漢姓,同漢族通婚。
第二十三課
自我測評 P120
科技成就簡表
項目
人物
成就
數學
祖沖之
推算出圓周率的精確數值:3.1415926<∏
<3.1415927
農學
賈思勰
《齊民要術》:我國北方農業生產技術的總結
地理學
酈道元
《水經注》:技術河流1252條以及河流沿途情況
第二十四課
找一找 P121
王羲之書法藝術特點是:字端莊清新,絢麗華貴,有「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美稱。
自我測評(略)
C.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知識與能力訓練答案
基礎訓練
1. D2. B3. D4. A5. B6. B7. D8. C9. C10. D11. 12. B13. 14. B 15.時 間 人 口 墾 田 糧 倉 得出結論 人口激增 墾田擴大 糧倉豐實
體現特徵 社會經濟繁榮
導致因素 隋文帝勵精圖治: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提倡節儉、以身作則。 16. 問題一:(1)中心:洛陽;北端:涿郡;南端:餘杭。(2)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問題二:胡曾認為:大運河的開鑿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他對大運河的開鑿持否定態 度。皮日休認為:大運河的開鑿利大於弊,因為數百年後南北往來仍然依賴它。他對大運河的開鑿基本持肯定態度。
問題三:同意胡曾的觀點。理由是:大運河的開鑿和隋煬帝巡遊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 力,消耗了大量的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是隋煬帝暴政的體現,也是導致隋朝在農民起義被推翻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觀點。理由是:隋朝開鑿的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的交通和鞏固 隋朝對全國的統治。大運河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拓展與探究
問題一:可從地理因素(氣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勢等)、經濟發展因素(農業發展、 商業貿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