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手工插秧
這可不是一兩句話可以描述出來的。
插秧前在農歷二三月左右(已記不大清了,有10多年沒插過秧了),農民們把精心挑選的谷種撒入一小塊精心耕耘過的育苗水田進行育苗。待長出秧苗並有一定高度時,農民們會施肥和施除草劑(現在是施除草劑,以前都是人衫臘談工地局寬去拔草)。插秧一般是在農歷四月中旬吧,這時秧苗都已經培育好了,大約30cm左右的高度。農民們首先是坐在"秧馬(一種木材做的專用於水田中的椅子)"上,將秧苗從育苗水田裡把秧苗拔出來(因為育苗水田裡的秧苗很稠密,需要拔出來重新插入水田)捆成小捆,再挑到待插入的水田邊,將那一小捆一小捆的秧苗均勻地拋入水田。
現在真正的插秧才開始了,農民們一個個戴著草帽彎著腰,卷著褲腿站在剛能淹沒小腿肚的水田裡。水田的底層是經過農民們翻了兩到三遍的土,然後存上水就泡成泥了,插秧時水田裡有大概10cm深的水。農民們拿起拋入水田的小捆秧苗,解開,放入左手開始插秧。每個人左手拿著一把秧苗,右手迅速地插著秧,在右手插或碰秧的同時,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時迅速地從一把秧苗當中「分秧」(就是分出一小撮,然後讓右手插入秧田),農民插秧時一邊插一邊往後退,能插的寬度大概有一米多寬,經驗豐富的農民(比如我的爸爸媽媽)插的秧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是很直的。插秧時還要注意腳在田裡盡量少挪動,因為腳挪動得多,腳印就多,踩出的泥坑也就多,而如果一株秧苗正好插在泥坑裡或是邊緣,就有可能在水的浮力下漂到水面上,那麼腳印的位置就會少一株秧苗。插秧時有時會有渾身柔軟的螞蝗附在小腿肚上吸血,膽子小的人會害怕,要是小女孩會叫出來,甚至被嚇哭;而膽子大的人會把螞蟥抓下來用草桿穿著翻過來,曬一段時間就死了。據說(不知真假)螞蟥的生命力很強,如果不翻過來,就是把它切成一段一段的,見了水,它的每一段又可以變成一隻新的螞蟥。
到了收獲的季節,看著沉甸甸的稻穗是很幸福的,不過有時也很痛苦,因為每年的夏天,真正風調雨順的年份很少,不是旱就是澇,也有很多時候是眼睜睜地看著快到手的糧食因為缺水而乾死,或者是眼睜睜地看著快到手的糧食被水泡著在田裡發芽。
2. 怎麼插秧.半天沒明白
查看機器序列。中國傳統的插秧工具──秧馬和蒔扶,已有近千年的使用歷史。宋斗鄭代蘇軾曾作「秧馬」,敘說了湖北農民使用秧馬的情景。使用蒔扶可以代替手工分秧,並將秧苗梳入泥中定植,直至20世紀50年代,某些地區仍在使用。中國水稻插秧機的研製工作始於年。年在蒔扶分秧方式的啟發下,首次提出體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的秧祥仔苗分插原理,從而在水稻插秧機的空宴頌研製上取得了突破,研製出水稻拔取苗移栽的第一代樣機。到年,各地推薦生產上使用的人力、畜力插秧機已達21種。年,第一台自走式機動插秧機「東風-2S」型通過鑒定定型並投入生產,每天可插秧15~2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