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7-9課)
【 #教案# 導語】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准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篇一】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要點:趙州橋、唐都長安、雕版印刷術、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訓練: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從史學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從而提高學生對唐詩、散文、書法、雕塑等方面的興趣和欣賞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隋唐文化中每一項科技成果無一不是經過發明者無數次試驗,鑽研、認真學習前人成果取得的,我們要學習他們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趙州橋、雕版印刷術信臘、唐詩
教學難點:
1、李白、杜甫、白居易、詩歌特色。
2、趙州橋在世界橋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自隋統一,結束了幾百年的割據分裂狀態,至唐滅亡,期間雖也發生過一些戰爭,但總的來看,國家處於相對安定的局面下。從開皇之治,經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大,中外交往頻繁。各族人民經過共同努力,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高峰,無論是在科學技術、醫學還是在詩歌、建築、繪畫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和偉大的創造。本節課,我們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現。
我國有一座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跨度最長的敞肩圓弧石拱橋。你知道它的名字嗎?設計並主持建造這座橋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想碰仿一想,他是誰呢?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板書笑坦纖)
1.趙州橋
(1)隋唐建築藝術的特點?
(2)趙州橋是誰主持修建的?是何時修建的?
(3)趙州橋在世界橋梁有什麼地位?
2.唐都長安
大明宮含元殿是唐朝皇帝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出現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是石頭書的拓印技術和印章技術相結合而發明的。我國四大發明是什麼?
2.現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剛經》
3.隋唐醫學的發展
由於雕版印刷術的廣泛運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詩能夠保留下來,唐詩內容豐富,我們今天也才能讀到的唐朝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百萬首詩歌。下面我們學習輝煌的唐詩藝術。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1.唐朝詩歌的黃金時代
我國自古至今都有詩歌,為什麼說唐代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呢?
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涌現了許多傑出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2.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總結:
「詩仙」:李白:盛唐豪邁奔放,清新飄逸
「詩聖」:杜甫盛唐到衰氣魄行渾,沉鬱悲悵
【篇二】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唐朝顏真卿、柳公權、閻立本、吳道子,理解他們的藝術風格和特點。知道莫高窟的藝術地位。
2、過程與方法
掌握學習藝術類人物的基本方法,學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知識的歸類與整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藝術來源於現實這一基本道理,理解創新和繼承的關系,知道藝德對藝術家的重要意義。認識莫高窟是世界上的藝術寶庫之一,以激發自己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
難點: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隋唐文化輝煌燦爛,成果豐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隋唐文化在科技以及文學方面的的成果,現在我們通過幾個問題來復習一下: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
當時世界上的城市?唐都長安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千金方》是誰寫的?葯王孫思邈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各有什麼特點?
李白——豪邁奔放,清新飄逸
杜甫——氣魄雄渾,沉鬱悲愴
白居易——直白如話,通俗易懂
過渡——除了科技和文學,隋唐文化在藝術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節課我們要講的就是隋唐的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石窟藝術以及歌舞藝術的成就。首先來看書法。
二、講授新課:
(一)燦爛奪目的書法與繪畫
1、書法
導入——說到書法,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位大書法家王羲之,他被稱為書聖,代表作是《蘭亭序》。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第一個高峰,隋唐的書法家繼承前人的成果,再加以創新,創造出了很多新書體,把我國的書法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那麼隋唐時期的書法家有那幾位呢?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
(1)歐陽詢
歐陽詢是由隋入唐的大書法家,被稱為唐朝楷書第一人。他先學王羲之,後學北朝碑刻,融會貫通,創造出方圓兼濟、嚴謹勻稱的新書體,世稱「歐體」。代表作《九成宮碑》
(2)顏真卿
顏真卿是繼王羲之後我國書法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他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創立了雄渾敦厚的新書體,人稱「顏體」,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代表作《顏氏家廟碑》。
(3)柳公權
柳公權是和顏真卿齊名的大書法家,世稱「顏柳」。他的字方折峻麗,骨力勁健,代表作《玄秘塔碑》。
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有什麼不同?
顏——雄渾敦厚(肥厚)
柳——骨力勁健(瘦勁)人稱「顏筋柳骨」
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為後人稱頌,是不是就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字寫得好?
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為後人稱頌,並不僅僅是字寫得好,還在於他們的人品高,在安史之亂事件中,顏真卿挺身抗擊安祿山,叛軍用宰相的職位誘惑他都沒有背叛國家。柳公權借談筆法勸諫唐穆宗(穆宗政僻,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穆宗怠於朝政,柳公權以書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進諫。從此「心正筆正」說一直流傳至後世。柳公權在「侍書中禁」時敢於直言或婉言進諫的行這,於此可見一斑。)。
這說明,人品與書品是緊密相關的,只有人、書俱佳,才能贏得後人的贊頌。
【動腦筋】
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嚴謹,法度精密。據說,宋朝人將他們二人的楷書用作印刷字體,稱之為「微軟雅黑字」。我們課本中,就有大量微軟雅黑字,請看它們與顏柳的書法有什麼相似之處?(都是方塊字,且結構嚴謹,平穩端莊,大小均衡等。)
過渡——歐顏柳都以楷書著稱,唐朝的書法不僅楷書好,草書也有很高的成就。
(4)草書——張旭(草聖)、懷素(僧人),他們的書法用筆瀟灑有力,奔放流暢,一氣呵成,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過渡——隋唐有很大大書法家,也有很多的畫家。
2、繪畫
(1)特點:隋唐繪畫出現了什麼新特點?
宗教畫富有現實生活氣息,人物故事畫、山水畫、花鳥畫已大量出現。(魏晉南北朝盛行純宗教畫,沒有生活氣息)
(2)畫家:隋唐對後世影響較大的畫家有哪幾位?他們的繪畫各有什麼特點?各有什麼代表作?
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他的畫筆力剛健,人物神形兼備,代表作有《步輦圖》。這是一幅有重要價值的歷史畫卷,它描繪了唐太宗接見向唐朝求婚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真實地反映了漢藏兩族友好親密的關系。
吳道子——世稱「畫聖」,善畫寫意畫(即用筆不求工細,但求神態)。他的畫,注重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他用狀如蘭葉或狀如蒓菜條的筆法來表現衣褶,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圖》。這幅圖又叫《釋迦降生圖》,描繪的是釋迦降生後,他的父親凈飯王和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天神的情景。
講解唐玄宗派他到嘉陵江寫生的故事,說明吳道子畫技的高超。
過渡——隋唐的畫不只有畫在紙上的,莫高窟里的壁畫也非常精美。
(二)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
導入:我們學過魏晉南北朝的那幾個石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
(1)概況——莫高窟座落在甘肅西部的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的斷崖上,自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開鑿,相傳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請工匠開鑿了第一個窟,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唐朝時大大擴展,武則天時已修建到一千多佛龕,所以又稱「千佛洞」。其中十分之六七的洞窟是隋唐時期開鑿的。
(2)藏品:
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若把壁畫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敦煌莫高窟現存的492個洞窟繪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其中有的飛天長2。5米,也有的不到5厘米。這些飛天好像不受任何約束,姿態千變萬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豐富的想像力。
彩塑——像兩千身,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庫。
佛經、文書——《金剛經》
(3)地位—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過渡——隋唐人信佛,但青燈古卷的人畢竟少數,歌舞才是唐人的最愛。
(三)盛大歡騰的樂舞
1、概況:大量吸收西域各族和周邊國家的樂舞再加以創新
2、特點:氣勢恢宏——發展到十部樂,那是演出陣容龐大,一部樂就要五十多人,二十多種樂器。講解坐部伎和立部伎。
風格多樣——軟舞和健舞、優美和諧、鏗鏘熱烈
3、代表作:
秦王破陣樂——為歌頌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即帝位後,由呂才協音律,魏徵等作歌辭,他自己親制《破陣舞圖》。貞觀七年(633年),命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人披甲執戟而舞。舞隊擺出各種陣勢,伴奏音樂「聲震百里,動盪山谷」。
霓裳羽衣舞——相傳最早由西涼節度使所獻,後經唐玄宗潤色並製作歌詞,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響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贊此舞「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胡旋舞——舞者身體轉得像旋風一樣快(講解41頁右上角白居易寫胡旋舞的詩)
劍器舞——詩人杜甫兒時看過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幾十年後都難以忘懷。
【動腦筋】
結合課外了解的知識,猜猜當時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是誰?楊貴妃。
(四)隋唐文化繁榮的原因
1、隋唐經濟繁榮,如唐朝時期分別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局面,為隋唐的文化繁榮打下了物質基礎;
2、唐朝的科舉制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也促進了文化的繁榮;
3、唐朝統治者的政策開明;
4、唐朝時期對外交流頻繁,這種交流也促進了隋唐文化的繁榮;
5、唐朝人的生活豐富多彩等。
【板書設計】
一、燦爛奪目的書法與繪畫
(1)書法:隋入唐:歐陽詢——方圓兼濟,嚴謹勻稱
唐朝:楷書:顏真卿——雄渾敦厚
柳公權——方折峻麗,骨力勁健
草書:張旭(草聖)、懷素
(2)繪畫:展子虛
閻立本
吳道子——畫聖
二、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
(1)地點年代:甘肅敦煌隋唐
(2)內容:壁畫、彩塑、佛經、文書
(3)地位: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三、盛大歡騰的樂舞
(1)特點:氣勢恢宏,風格多樣、優美和諧、鏗鏘熱烈
(2)代表作:音樂——秦王破陣樂
舞蹈——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劍器舞
【篇三】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這一時期民族政權並立的基本史實,包括:少數民族政權遼、西夏、金的先後興起,陳橋兵變及北宋的建立,遼宋戰爭和澶淵之盟,宋夏和戰,宋金戰爭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飛抗金,宋金議和及對峙局面的形成。通過學習,把握民族政權並立這一特殊時代的基本脈絡。
【教學重難點】
女真建立金和岳飛抗金是一個重點內容。
如何正確評價澶淵之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看過電視劇《天龍八部》吧?喜歡看嗎?
2、你能說出其中的喬峰是什麼人嗎?(他的身份),你還記得在這部電視劇里都提到過哪些政權嗎?
3、對,有遼、西夏、大宋、大理,看來喬峰、段譽他們生活在一個多權並立的時代,歷是否真的存在過這樣的一段時期呢?——有,大約從C10初到1276年元滅南宋再度統一中國,在近三百年時間里,祖國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權此消彼長,征討並合,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活躍時期,也是我國古代歷民族政權相對比較復雜的時期,就讓我們翻開那個時代的歷史畫卷,了解並立的各個民族吧。
二、教授新課
(一)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
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分裂動盪,再到遼、宋、夏、金等民族政權並立,中國古代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其特點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
1.契丹的興起
(政權名稱:遼,建立者:阿保機,都城: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民族:漢,建立者:趙匡胤;都城:東京-開封)
(2)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怎樣加強了自己的統治?(「杯酒釋兵權」)
宋朝建立後,有沒有統一全國呢?(沒有)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但隨之而來的是幾個民族政權並存的局面,要認識到北宋政權並不是一個統一了全中國的王朝。
過渡:因為這時北方還有兩個軍事力量十分強大的政權——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於是形成了遼、宋、夏之間有和有戰的並立局面。
(二)遼、宋、夏的和戰
學生閱讀51-52頁內容,先根據「動腦筋」討論回答第1題;然後根據教師的提示,劃書並回答第2題:
1.對於澶淵之盟怎樣評價?
(他們說的都對。對於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屈辱的,所謂「歲幣」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削弱了自己的國力。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結束了宋遼之間的戰爭,使雙方邊境轉入相對穩定和平的狀態,互相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有利於後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完成49頁「練一練」:澶淵之盟是(B)之間的和約。(B——北宋與遼)
3.西夏的建立
(民族:黨項建立者:元昊都城:興慶(寧夏銀川))
過渡:當北宋與遼走向衰落時,東北地區靺鞨族的後代——女真族興起並建立了國號為金的政權。從此,女真族的金政權和漢族的宋政權之間又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
(三)金和南宋對峙
1.金的建立(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會寧(黑龍江阿城)——後期遷到中都(北京))
2.金先後滅了哪兩個政權?(遼、北宋)
公元1126年,金軍乘大學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軍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宗室後妃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滅亡,歷把這一事件稱為「靖康之變」。
3.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滅亡後,它的「皇族」趙構重建政權,後來定都臨安(杭州)。由於臨安在東京之南,史稱南宋。)
4.岳飛抗金
岳家軍打勝仗的原因是什麼?(他們為正義而戰,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機智靈活。)
5.宋金和議
②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五篇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1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 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製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 故事 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感想,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製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其統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重點]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鉛陪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思路]
課前導學
1.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製作相關的 手抄報 、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遲枝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 總結 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表格從整碼激敏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後,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
西周後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2
中華 文化 的勃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說。孔子在 教育 和文化上的貢獻。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後質疑,教師給與點撥。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春秋、戰國主要思想家簡介、人物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山東被譽為一山一水一聖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黃河。同學們,這一聖人指誰?(學生回答出孔子,從而導入課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書)
1)思想:
(指導學生看孔子像及其學說)回答: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何學說?
學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教育:
(指導學生閱讀53頁第二自然節)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C教育學生 學習態度 老實,要謙虛好學。
D時常復習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編定了哪幾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什麼書?(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詩經》《尚書》《春秋》《論語》
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世影響巨大,被譽為我國歷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同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誰呢?(學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老子插圖及 說明文 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它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板書)
(列表讓學生看書來回答表內內容,也可先問學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麼,最後拿出事先准備的表格來總結。)
(之後,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派的學說對戰國時期的封建統治者最有用?)
三、小結: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主要歷史條件是什麼?
四、作業:課本57頁填表題
附:板書設計
一、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經》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二、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學說。
2、對教育的貢獻: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溫故知新
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
3、他編訂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叫《論語》
三、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四、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實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A:實行法制;B:主張建立君主-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六、兵家---創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還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七、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3
《三國鼎立》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於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後者以多敗於少,這是為什麼?請大家評論,我們先 說說 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准備,後由學生發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於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裡?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後由學生發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了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
最後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於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4
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5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和發現的歷史意義。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體質特徵、發現的意義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和了解我國境內其他古人類遺址。
2.過程與方法
(1)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等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培養查閱歷史資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北京人。
難點:理解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
[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徵。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系,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遞進關系,先介紹北京人的發現,再闡述北京人的特徵和發現北京人的意義。
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跡三四百處,遍布全國大多數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左右。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跡,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2.學情分析
(請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3. 教學方法
閱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系對比法。
[教學准備]1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圖片等。
學生:自學教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s教師活動E學生活動6設計意圖b
導入新課H展示女媧摶土造人、亞當與上帝、古猿人的圖片,問題:
1.人類是怎麼產生的?
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誰?-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回答問題。r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慾,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課)g1.我國最早的人類g
展示《元謀人復原圖》《元謀人使用石器圖》《元謀人勞動復原圖》」,提出問題。
(1)元謀人生活在哪裡?
(2)元謀人的體質有哪些特徵?
(3)元謀人懂得哪些技術?
(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觀察並搶答:
(1)雲南元謀縣。
(2)牙齒碩大、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復雜。
(3)製造工具和使用火。
(4)會不會製造工具。
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發現
活動與探究
假如你是導游,你將如何向遊客介紹北京人的發現?
動腦筋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展示化石的圖片)
(2)北京人的特徵
展示《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北京人狩獵場景想像圖》,分組並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①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你們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麼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提出問題:北京人製造的石器有什麼用途?
③根據《北京人狩獵場景想像圖》,講述北京人勞動的情景。
④討論北京人過群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火對北京人生活有什麼作用?
⑥北京人的發現有什麼歷史意義?
3.動動手:今天我們學習元謀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把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標識在《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播放《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的動畫。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五篇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完整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5篇精選合集大全
★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教案範文5篇
★ 初中七年級上冊 《秦統一中國》教案精選範文5篇
★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學教案設計
★ 初中七年級歷史《大一統的漢朝》教案設計
★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範文5篇
★ 初中部編版七年級上冊 《遠古的傳說》教案優秀範文5篇
★ 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合集大全5篇
★ 初一歷史教學計劃集錦5篇
③ 初中歷史教案設計
初中歷史教案設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一、本課地位:
我說課的內容是-的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課本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營西域(自學內容)。
漢朝對外交往充分體現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與滲透,而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向外傳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內容作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絲綢之路作為本節課的主線,增加了對絲綢之路變遷和衰落的探討,以史為鑒,談對當今拿液塵的啟示。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歷史的熏陶,為現實服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網路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路,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三、本課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消禪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與結果,絲綢之路的路線與意義及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與啟示等。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路的自主學習,學會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學會交流,增強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通過繪制絲綢之路路線圖培養歷史空間感及動手能力。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絲綢之路對今天的啟示的交流,培養探究能力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祖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
(2)通過學習張騫等人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於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討和今昔對比,汲取歷史教訓和營養,以史為鑒,強化環保意識和對祖國一些方針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開發,改革開放等)。
四、本課重點: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1、張騫通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朝對外交往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著開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課的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本課的主線,並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在此當中絲綢之路的形成和意義及衰落又是重點的重點。
五、本課難點:
由於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的難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對當今的啟示。
六、教學方法設計:
根據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網路探究課的形式。以webquest為載體,這是目前採用較多的一種網路探究的形式。在網路逐漸普及的時代,信息更為廣泛,老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教學當中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節課通過webquest平台,學生自學、搜集資料、討論、動手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在此當中我特意設計了這樣兩個環節:評價、作品與交流。
如何有效的評價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習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評價,一方面學生可以更為明確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更有利於對學生的鼓勵和對教學效果的檢測。
教學目標
1、武王伐紂的經過、性質;西周的分封制、等級制的內埋仔容及作用;西周的農業和手工業的狀況;國人暴 動,共和行政,西周的滅亡,東周的建立。
2、通過學習武王伐紂這一戰爭的原因和經過,讓學生分析這場戰爭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師引導學生對武王伐紂原因、經過、性質的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理論。同時使學生了解歷史朝代的演變和更迭;通過對西周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學習,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西周奴隸制經濟發展之所以迅速發展,是成千上萬的奴隸的辛勤勞動所換來的。從而樹立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主人這一正確的史觀。
教學重點:武王伐紂;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級制
教學難點:分封制
教法設計:
因為本課相關資料較多,可讓學生事先預習,以學生討論分析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課堂教學設計:
一、武王伐紂
1、紂王的暴 政
建議教師讓學生回憶夏桀的暴 政,使學生理解凡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違背人民意志實施暴 政的統治者最終都會遭到人民的反對的。
2、周國的強盛
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周國強大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周的發展、強大是周人經過艱苦奮斗,和特別是重視人才的而得來的。
3、武王伐紂
教師讓學生閱讀有關武王伐紂的故事,同時引導學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讓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商湯滅夏桀的原因,用比較的方法,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周勝商敗的原因?然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武王伐紂是一次正義的戰爭?:(①商紂王的暴 政,使商朝統治已成為歷史發展的絆腳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斷反抗和陣前倒戈。②周武王順應民心,聯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紂,解除了商紂對奴隸和平民的殘 暴統治,有利於歷史的進步。③是否順應民心,是否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衡量正義與非正義戰爭的重要標准。)
二、西周政治、經濟的發展
1、周的建立
時間、建立者(區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議教師給學生講解西周的並不是當時的名稱,而是歷史學家為了研究加以說明,為以後如西漢、東漢等名詞的講解打下基礎。
2、分封制和等級制
讓學生帶著[周朝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諸侯?它們與周天子之間的關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問題閱讀教材並加以討論:學生能夠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鞏固奴隸主的政權。周朝對建國功臣、親屬和先世的後代等進行分封。諸侯與周天子的關系是:周天子是的統治者,諸侯是天子的臣屬,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見天子,並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天子作戰(即聽王令,納王貢,隨王征,見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疆域廣大的奴隸制國家。
3、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⑴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⑵手工業的發展
結合夏商農業和手工業狀況,請同學比較並概述一下西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有什麼特點。在學習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後,教師應結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隸制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廣大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基礎之上;是建立在對奴隸的壓迫和剝削之上的。(介紹《詩經》中《碩鼠》、《伐檀》)
三、國人暴 動和西周滅亡
1、國人暴 動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周厲王暴 政的並解釋"國人暴 動"、"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名詞後,可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在介紹完"共和行政"後,師生一起討論"國人暴 動"對西周的影響。
2、西周滅亡
讓學生講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3、東周建立
時間、建立者、都城。建議教師結合西周、東周具體名稱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學生講解西周的並不是當時的名稱,而是歷史學家為了研究加以說明,為以後如西漢、東漢等名詞的講解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臘在神話、歷史、戲劇、建築、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羅馬在歷史、建築、雕塑、語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過對希臘、羅馬藝術的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世界古典文化的鑒賞能力,並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和判斷歷史現象的能力。認識到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希臘羅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而奴隸制經濟的繁榮,為希臘羅馬文化創造了物質條件。
3、通過對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戲劇和歷史著作等的學習,使學生明白它們不僅極具文學和史學價值,更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從而成為西方藝術創作的源泉。通過介紹古代雕刻和建築,使學生知道古希臘的人體雕塑至今仍是人類形體美無可企及的標本;領略古羅____築設計的巧妙和構造的宏偉。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荷馬史詩》,希臘劇作家,學者亞里士多德,羅馬史學,拉丁語。
2、難點:要分門別類條理清楚。
教法設計:啟發誘導法、導讀法、講授法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欣賞視頻資料古希臘、羅馬的建築、雕塑等(激發學習興趣)
在借鑒古代東方文化的基礎上,古希臘人通過探索、思考和想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古羅馬人繼承發展了古希臘文化,並把它廣為傳播,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
一、希臘神話、《荷馬史詩》(板書)
1、古希臘神話由什麼組成?
(課前可安排積極分子搜集一些資料,上課提問時由他們回答)展示圖片
識記荷馬(展示圖片)
2、歐洲最重要的長篇文學作品是什麼?作者是誰?
(啟發)誰能講講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話故事?
學生根據課外見聞積極發言(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擴大了視野)
3、古羅馬人在史詩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維吉爾的有關資料
(過渡)古希臘人在戲劇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臘戲劇(板書)
(質疑)古希臘兩位的戲劇家是誰,他們被尊稱為什麼,代表作有哪些?
(質疑)希臘史學開西方史學之先河,那麼古希臘有哪些歷史名著呢?
展示藝術家們的圖片
三、歷史名著(板書)
(質疑)古希臘、古羅馬有哪些歷史名著,作者是誰?
(引導)我們中國有哪些歷史名著呢?
(聯系中國史,對比記憶。)
(過渡)古希臘、古羅馬在許多科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的科學家(板書)
(質疑)古希臘、古羅馬出現了哪些科學家,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識記亞里士多德,一學生朗讀他的名言並分析。
(過渡)下面我們來欣賞古希臘、古羅馬建築和雕塑藝術的成就。
五、(視頻資料)建築和雕塑(板書)
看錄像欣賞,(提高對古典文化的鑒賞能力。)
(引導)古希臘、古羅馬建築和雕塑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就你的見聞,你還能舉出其
他例子嗎?
(啟發)這些成就是什麼人辛勤勞動的成果?
(過渡)我們對拉丁字母並不陌生,比如漢語拼音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拉丁語。
總結歸納並舉出其他例子。
思考回答。
(明白這是奴隸制經濟繁榮的體現)聯系以前所學知識,思考回答。
六、拉丁語(板書)
(回憶)拉丁字母是從什麼字母逐漸演變的?它對世界有何影響?
(展示)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表。(讀表格列舉出幾種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主要文化成就,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成就分別是什麼。
教學要求
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經歷了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變革與成熟的過程。
2.知道古代中國土地制度的構成。
3.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並能舉出典型史實加以說明。
4.認識到古代中國以先進的農業文明聞名於世,小農經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知識梳理
一、農業耕作方式變化
1、原始社會,中國農業處於刀耕火種階段。在西漢時,中國南方依然採用耕種前用火燒,耕種後用火除掉雜草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發達地區已經採用了牛耕技術和鐵制工具,古代中國農業的耕作方式鐵犁牛耕在這一時期形成。
3、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鐵具農具的數量也大大超過前代,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東漢時,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它既便於牛耕的普及,也有利於山地的開墾。
4、唐代出現了結構更為完備的曲轅犁,它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淺。
農業耕作技術的改進,使農產品的畝產量逐漸提高,推動了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但小農戶個體經營方式制約了農業耕作技術的革命性發展。
二、土地制度的構成
1、原始社會,實行土地公有制。
2、奴隸社會,實行土地的國有制(井田制),實質上是土地私有制。
3、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佔有。
4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有三種類型:即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主導,農民佔有的土地較少,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比較典型的是北魏到唐前期的均田制。
合作探究
一、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後,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二、古代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基本含義
1、特點:小農經濟,也可以說是自然經濟,它的特點一是分散,二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用來自己消費或絕大部分用來自己消費,而不是進行商品交換,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產生時間:但小農經濟並不完全等同於自然經濟,自然經濟主要與商品經濟相對。小農經濟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下,自然經濟早在原始社會就產生了。
3、形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4、影響: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後,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一、課標要求
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中國近現代以來物質生活習俗方面變化的具體表現;
通過觀看課件和課外收集資料,掌握改革開放後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了解其原因;
總結歸納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情況,培養歸納的能力;
回憶已學知識,透過變化的現象看到本質,培養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前調查、查找資料,及學生自主課堂展示(輔之教師所提供的材料)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
(2)通過整理和歸納材料,在對比分析中理解變化的原因,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隨著西方的文明沖擊,中國社會逐步近代化的歷史發展趨勢,認識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使得人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感受祖國發展的同時,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三、學習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半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問題分析能力。且本課與人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有一定的體會感受,通過使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和材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難點在於這些社會生活與習俗變遷背後的原因,因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探討影響這些變遷的因素。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衣、食、住和社會風俗等方面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發生變化的基本史實。
難點:結合已學內容,認識影響中國近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因素。
④ 初中歷史《百家爭鳴》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迅轎遲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歷史《百家爭鳴》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百家爭鳴的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觀點,認識到百家爭鳴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結合史料進行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百家爭鳴的影響,提高合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充分感受儒家和道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感受古代學者的思想智慧對後世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觀點。
【難點】
百家爭鳴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孔廟及衍聖公府的圖片,提問: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及所學知識回答: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家始祖。
之後我會進一步追問,那孔子到底有哪些成就才能獲得人們如此的尊敬呢?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背景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紀錄片《世界檔案》的中百家爭鳴的片段,引導學生思考:戰國時期的社會狀況是什麼樣的?
學生回答:戰國時期,舊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進一步瓦解,新的封建的社畝李會制度逐步確立。
過渡: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思想領域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其中儒家、道家等學派影響較大,那他們的觀點到底是怎樣的呢?
(二)主要學派
1.孔子及儒家學說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孔子的紀錄片,引導學生仔細觀看視頻並結合教材以歷史小記者的身份介紹:孔子的一生是怎樣的?
學生明確:孔子,名丘,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過渡:孔子的一生周遊列國,著書立說,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先師,那孔子有哪些思想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傳承呢?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論語》的相關史料,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思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又有哪些思想主張?
學生結合史料及教材明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時在政治方面主張德政,反對苛政;教育教學方面提倡「有教無類」,還提供了很多教學原則及方法。
教師總結:後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後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過渡:相對於儒家的積極入世和強調仁義道德,老子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那麼他的觀點又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2.老子和道家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老子的圖片,引導學生結合照片和課前搜集的資料簡單介紹老子的生平。
學生明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著有代表作《道德經》。
過渡: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視的,他的思想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道德經》的.史料節選,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思考:老子的思想主張有哪些?
學生明確:老子崇尚自然,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和民心,強調精神自由。
教師補充:儒家和道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其他學派也紛紛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治國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於是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我們把這種局面稱為「百家爭鳴」。
(三)意義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百家講壇》中百家爭鳴的片段,提問: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那麼它帶來了哪些影響呢?請學生結合視頻內容,以歷史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8分鍾的討論。
小組代表回答:它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當時各家學派帆清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提出各種治國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榮。再者,百家爭鳴中形成的大膽思考、自由討論的學術風氣,也有力地促進了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的發展。
教師補充總結:百家爭鳴為中國古代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採用系統歸納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知識點。
2.作業:思考儒家和道家思想在當今社會有哪些繼承和發展的體現,搜集資料,下節課分享交流。
四、板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百家爭鳴的含義,掌握百家爭鳴產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
2、學會用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看待歷史問題,用科學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
二:教學方法:
利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探究思考;
教師有條理的講解歷史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並給予恰當及時的評價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重點:
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難點:
諸子百家的思想;對後世文化的影響
四:新課導入:
同學們,上課了,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歷史上的大聖人孔子,同學們還記得孔子是哪一學派的嗎?——(眾答:儒家)
對,那同學們想一想除了儒家這一學派,還有其他派別嗎?——(眾答:有)
對,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春秋戰國亂紛紛,諸子百家鬧哄哄」,大家可以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到春秋戰國的哪兩種局面?——(學生:亂,鬧)
那在這樣一個亂紛紛的時代里,諸子百家們到底在鬧什麼?諸子是誰?百家是什麼?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在今天的新課《百家爭鳴》中找到答案,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8頁
五:講解過程(板書和講解)
百家爭鳴——標題
1、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諸子百家的百家爭鳴的定義
一:定義:
諸子百家:(子是對人的尊稱,諸子指的是孟子,荀子,莊子等人,百家指的是這個時候的學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那了解了諸子百家,同學們知道百家爭鳴是什麼意思嗎?有請。。同學起來回答一下,你是怎麼樣理解的?——學生答:不知道或者明白
好,那下面老師和大家說一下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就是各派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開館講學,推銷自己的治國理念,產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
現在老師出一道考題:古代歷史上的百花齊放指哪一個歷史事件?百家爭鳴
下面我們來說第二個問題,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每個思想的產生都有其相應的背景,在剛剛那句春秋戰國亂紛紛,諸子百家鬧哄哄中,體現了百家爭鳴的其中一點背景是什麼?(眾答:亂)
對,但是我們在分析一個歷史事件的時候,要學會全面的分析,今天我們就從經濟、政治、社會三點來分析他的背景。
下面我們來學習最重要的第三點內容,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請同學們預習三分鍾後和老師一起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三、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同學們預習好了嗎?同學找到答案了嗎?(學生:找到了)好,那現在我們一起來完成。
四、分組討論:
在諸子百家中,同學們最喜歡哪一個派?最想加入哪一個派成為他們的弟子?為什麼?現在同學們前後兩排討論一下,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討論中。老師走到學生中看學生們討論的情況,並適當的給予引導)
同學們討論討論好了嗎?下面有請。同學起來,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學生一:我喜歡儒家。)好,這位同學回答的非常的好,他從儒家的思想,和教育方面的貢獻說了他的觀點,分析的很全面
(學生二:我喜歡墨家。)這位同學分析的的很好,他的角度很新,從現代意義的角度,分析了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給我們現代人的影響,還有國家的角度,人才的培養方面。很有見解
(學生三:我喜歡道家。)這位同學是從現代社會自身的角度看,大家都知道,現在社會是一個功利的,追求自身利益的社會,想一些詞就可以看出,走後面,灰色收入、潛規則,社會很黑暗,但是我們可以借古人的觀點凈化自己的思想)
(學生四:我喜歡法家)這位同學的觀點很好,法律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准則,現代社會的依法治國,從國家的高度看待這思想,很好。
為什麼要組織同學們討論發表不同的觀點呢?就是要讓大家學會正確的分析歷史問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歷史現代自身來全面的看待問題、要又新穎。有眼光的學習歷史、
(分組討論:辯證唯物主義、結合歷史現代自身、全面——板書)
五、課堂小結
下面我們來回顧一遍這節課的內容,講了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定義,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重點是表格的內容,同學們一定要熟記。
六、課後作業
這節課的課後作業就是復習黑板上的內容,下節課提問、另外一個作業就是抄寫表格里的內容)這節課就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⑤ 初中歷史教案設計三篇
【 #教案#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 考 網為大家准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篇一】初中歷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臘在神話、歷史、戲劇、建築、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羅馬在歷史、建築、雕塑、語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過對希臘、羅馬藝術的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世界古典文化的鑒賞能力,並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和判斷歷史現象的能力。認識到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希臘羅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而奴隸制經濟的繁榮,為希臘羅馬文化創造了物質條件。
3、通過對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戲劇和歷史著作等的學習,使學生明白它們不僅極具文學和史學價值,更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從而成為西方藝術創作的源泉。通過介紹古代雕刻和建築,使學生知道古希臘的人體雕塑至今仍是人類形體美無可企及的標本;領略古羅**築設計的巧妙和構造的宏偉。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荷馬史詩》,希臘劇作家,學者亞里士多德,羅馬史學,拉丁語。
2、難點:要分門別類條理清楚。
教法設計:啟發誘導法、導讀法、講授法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欣賞視頻資料古希臘、羅馬的建築、雕塑等(激發學習興趣)
在借鑒古代東方文化的基礎上,古希臘人通過探索、思考和想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古羅馬人繼承發展了古希臘文化,並把它廣為傳播,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希臘神話和亂念並《荷馬史詩》:
一、希臘神話、《荷馬史詩》(板書)
1、古希臘神話由什麼組成?
(課前可安排積極分子搜集一些資料,上課提問時由他們回答)展示圖片
識記荷馬(展示圖片)
2、歐洲最重要的長篇文學作品是什麼?作者是誰?
(啟發)誰能講講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話故事?
學生根據課外見聞積極發言(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擴大了視野)
3、古羅馬人在史詩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維吉爾的有關資料
(過渡)古希臘人在戲劇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臘戲劇(板書)
(質疑)古希臘兩位的戲劇家是誰,他們被尊稱為什麼,代表作有哪些?
(質疑)希臘史學開西方史學之先河,那麼古希臘有哪些歷史名著呢?
展示藝術家們的圖片
三、歷史名著(板書)
(質疑)古希臘、古羅馬有哪些歷史名著,作者是誰?
(引導)我們中國有哪些歷史名著呢?
(聯系中國史,對比記憶。)
(過渡)古希臘、古羅馬在許多科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的科學家(板書)
(質疑)古希臘、古羅馬出現了哪些科學家,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識記亞里士多德嘩跡,一學生朗讀他的名言並分析。
(過渡)下面我們來欣賞古希臘、古羅馬建築和雕塑藝術的成就。
五、(視頻資料)建築和雕塑(板書)
看錄像欣賞,(提高對古典文化的鑒賞能力。)
(引導)古希臘、古羅馬建築和雕塑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就你的見聞,你還能舉出其
他例子嗎?
(啟發)這些成就是什麼人辛勤勞動的成果?
(過渡)我們對拉丁字母並不陌生,比如漢語拼音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拉丁語。
總結歸納並舉出其他例子。
思考回答。
(明白這是奴隸制經濟繁榮的體現)聯系以前所學知識,思考回答。
六、拉丁語(板書)
(回憶)拉丁字母是從什麼字母逐漸演變的?它對世界有何影響?
(展示)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表。(讀表格列舉出幾種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小結
【篇二】初中歷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武王伐紂的經過、性質;西周的分封制、等級制的內容及作用;西周的農業和手工高世業的狀況;國人暴 動,共和行政,西周的滅亡,東周的建立。
2、通過學習武王伐紂這一戰爭的原因和經過,讓學生分析這場戰爭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師引導學生對武王伐紂原因、經過、性質的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理論。同時使學生了解歷史朝代的演變和更迭;通過對西周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學習,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西周奴隸制經濟發展之所以迅速發展,是成千上萬的奴隸的辛勤勞動所換來的。從而樹立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主人這一正確的史觀。
教學重點:武王伐紂;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級制
教學難點:分封制
教法設計:
因為本課相關資料較多,可讓學生事先預習,以學生討論分析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課堂教學設計:
一、武王伐紂
1、紂王的暴 政
建議教師讓學生回憶夏桀的暴 政,使學生理解凡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違背人民意志實施暴 政的統治者最終都會遭到人民的反對的。
2、周國的強盛
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周國強大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周的發展、強大是周人經過艱苦奮斗,和特別是重視人才的而得來的。
3、武王伐紂
教師讓學生閱讀有關武王伐紂的故事,同時引導學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讓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商湯滅夏桀的原因,用比較的方法,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周勝商敗的原因?然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武王伐紂是一次正義的戰爭?:(①商紂王的暴 政,使商朝統治已成為歷史發展的絆腳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斷反抗和陣前倒戈。②周武王順應民心,聯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紂,解除了商紂對奴隸和平民的殘 暴統治,有利於歷史的進步。③是否順應民心,是否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衡量正義與非正義戰爭的重要標准。)
二、西周政治、經濟的發展
1、周的建立
時間、建立者(區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議教師給學生講解西周的並不是當時的名稱,而是歷史學家為了研究加以說明,為以後如西漢、東漢等名詞的講解打下基礎。
2、分封制和等級制
讓學生帶著[周朝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諸侯?它們與周天子之間的關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問題閱讀教材並加以討論:學生能夠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鞏固奴隸主的政權。周朝對建國功臣、親屬和先世的後代等進行分封。諸侯與周天子的關系是:周天子是的統治者,諸侯是天子的臣屬,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見天子,並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天子作戰(即聽王令,納王貢,隨王征,見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疆域廣大的奴隸制國家。
3、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⑴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⑵手工業的發展
結合夏商農業和手工業狀況,請同學比較並概述一下西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有什麼特點。在學習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後,教師應結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隸制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廣大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基礎之上;是建立在對奴隸的壓迫和剝削之上的。(介紹《詩經》中《碩鼠》、《伐檀》)
三、國人暴 動和西周滅亡
1、國人暴 動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周厲王暴 政的並解釋"國人暴 動"、"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名詞後,可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在介紹完"共和行政"後,師生一起討論"國人暴 動"對西周的影響。
2、西周滅亡
讓學生講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3、東周建立
【篇三】初中歷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堂,學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張騫通西域、班超經營西域;絲綢之路對中外交往的作用;漢與日本朝鮮交往的史實。通過觀察書中的《張騫通西域路線示意圖》、《絲綢之路示意圖》,在看圖中引導學生注意圖例的運用、識別地理方位、線路走向等,培養學生使用歷史地圖的技能。
2.通過學生設計漢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詔書、結合《張騫出使西域圖》設計情景對話、比較張騫班超共同點等活動鍛煉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整理、歸納技能和運用材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從張騫、班超的經歷可以看出有作為的人都具有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面對困難鍥而不舍的頑強鬥志。教育學生只有有信心、恆心才能取得成功。
通過秦漢中外交往的史實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應該為輝煌的中華文明驕傲自豪。
教學重點:張騫和班超出使西域、絲綢之路
教學難點:絲綢之路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漢初疆域》〈漢強大時的疆域〉讓學生比較兩副圖在領土范圍上的不同。為什麼到漢朝中期西漢疆域擴大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方。這就是今天要了解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漢初的西域
漢朝玉門關、陽關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鄰的中亞各國,統稱為西域。這里有三十六國之多。這些國家大多人數很少,最多的烏孫人口是36萬。這里的居民有的經營農業,有的從事畜牧業、各國語言不同、各自獨立。西漢初年,匈奴勢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國。
2.張騫出使西域
提問
(1)匈奴是如何統治西域各國的?舉例說明。
(2)西漢初年西漢政權與匈奴關系如何?
(3)匈按控制西域對西漢有什麼影響?
(4)西漢與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貴族在征服西域的過程中,對待當地人民十分殘 暴。(舉例說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帶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貴族趕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虜了大月氏國王,取下頭顱做成飲酒的器具。)匈奴貴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強烈憎恨。西漢初年經濟尚未恢復,國力不足,白登之圍後被迫對匈採取和親政策,以避免匈奴的--擾。匈奴控制西域並以此為據點進攻西漢使西漢邊疆不得安寧。匈奴成為西域和西漢共同的威脅。
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文景之治,西漢在武帝統治時國力雄厚,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決定放棄和親政策用武力戰勝匈奴。他了解到月氏人對匈奴統治者無比痛恨的情況就決定派人聯絡大月氏,並和它結盟東西突擊匈奴。可是派誰去呢?漢武帝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決定下詔書招募。(讓學生分組擬寫漢武帝招募人員自願赴大月氏的詔書,包括目的、人才的條件、會遇到的危險等。)
在這種情況下,張騫應聘。(由學生介紹張騫應聘前的簡單情況。)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看書中《張騫出使西域圖》老師進行講解,然後要求學生發揮設計一段漢武帝與張騫的對話。(提示:可描寫漢武帝的囑托、勉勵,張騫表示不辱使命等。)
張騫率領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餘年。雖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從未丟棄漢朝的"節"。後來張騫終於率領部屬逃離了匈奴,找到大月氏。十多年來,大月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意東還,再與匈奴為敵。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歸國。在歸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一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脫身回到長安。(可由學生補充內容)
張騫這次出行歷時十三年,受盡磨難,但未能完成使命。張騫是不是白去了?(同學回答老師歸納)張騫雖然沒有達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產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漢朝往來。張騫把這些情況,詳細地報告給漢武帝。為了擴大漢朝的政治影響,與西域各國建立聯系、交換物產,漢武帝派遣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率領300人組成的使團,訪問諸國,西域各族政權派人跟隨漢使到漢朝答謝,漢朝同西域各國終於建立了友好關系。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經濟文化的交流。(展示漢與西域的物質往來圖)
3.域督護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這是西漢派駐西域的總監護,是進行軍事、行政管理的長官,其職責是管理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這說明我國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乾地方西漢時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說明新疆已納入中國的版圖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請同學們談談你如何評價張騫?
答案提示:
第一:個人品格--具有探險精神,百折不撓的意志,強烈的責任感等。
第二:歷史影響--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域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
二、絲綢之路
利用多媒體課件介紹絲綢之路的路線。
提問:
(1)為什麼這條商路被稱為"絲綢之路"?
(2)絲綢之路對中國和世界有哪些影響?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國是最早開始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中國的絲織品迄今仍是中國奉獻給世界人民的最重要產品之一,它流傳廣遠,涵蓋了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種種貢獻。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經由此路西傳,故此稱作"絲綢之路",簡稱"絲路"。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維持,對中西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區域建立了聯系,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
三、班超經營西域
到了東漢,西域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漢初匈奴分 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了東漢。北匈奴貴族則經常率領騎兵南下掠奪,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國勒 索繁重的賦稅,切斷了西域和東漢的交往。為了恢復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復對西域的管轄,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師形象的講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學生補充。
2.甘英到達波斯彎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後,安息人由於擔心中國與大秦直接通商道路開辟後會影響他們傳統的商業利益,所以故意向甘英誇大海道的險惡,甘英因而沒有再往前走。但是,他熟悉了沿途的地理和風土人情,為後來中西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同我國直接友好交往的開始,這是中西交往的一件大事。
提問:在張騫和班超兩個傑出的歷史人物身上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答案提示: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面對困難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矢志不移的頑強鬥志。
四、漢和朝鮮、日本的友好交往
早在3000年前,中朝人民就有密切往來,東漢時期,朝鮮半島上的各國同我國關系密切,文化交流加強,漢朝的鑄銅和制漆技術傳到朝鮮,朝鮮的名馬等物產也傳到中國。從很早的時候起,中日兩國人民就駕小舟飄洋過海,互相往來。兩漢時,日本的100多個小國有30多個和漢朝有往來。東漢光武帝時,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光武帝贈給一枚"漢倭奴國王"金印。中國的鑄銅和制鐵技術,也在這時傳到日本,日本還發現了兩漢時期的銅鏡。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張騫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倆堅韌不拔勇敢無畏的精神。絲綢之路的開辟與暢通,一方面加強了新疆同內地的聯系;另一方面使中國絲織品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大大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我國和朝鮮、日本的友好交往,反映了古代中國的先進文化對東方各國產生的深遠影響。
板書設計:
兩漢經營西域和秦漢對外關系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漢初的西域
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護府
二、絲綢之路
三、班超經營西域
四、漢和朝鮮、日本的友好交往
⑥ 有關初中歷史教案三篇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重難點分析
【重點難點精講】
重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的侵華罪行
(1)燒、殺、搶、掠。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後,一路燒殺搶掠,攻入北京;在圓明園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鎊。放火焚燒圓明園。
(2)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火打劫,共割占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難點
中外反動勢力勾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指纖(1)背景:①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太平天國的北伐和西征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②太平天國運動妨礙了英國工業品在中國的傾銷,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③中外反動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勾結起來。
(2)表現:①1860年,侵略者成立「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②1860年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③1864年,中外反動勢力圍困天京。
(3)結果: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常考熱點質疑
1.示例:
(1)在近代,為什麼說沙俄是我國最凶惡的敵人?
(2)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給後人留下了怎樣的教訓?
2.質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系統概述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佔領南京,並改名天京,建立起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正當太平天國與清王朝進行殊死搏鬥時,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於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聯合發動了侵華戰爭,因為它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故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的侵華罪行主要是:①對中國人民進行屠殺和搶劫,並放火焚燒圓明園。②對我國領土的掠奪,沙俄趁火打劫,割佔中國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洋槍隊」,對太平天國展開全面反撲,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了。
夏、商、西周的興亡教學案
【學習目標】
1、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2、夏商周的更替(∨)
3、西周的分封制(∨)
【中考考點】王位世襲制替代禪讓制七上p20能力要求:識記
夏茄逗沖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七上p20—23能力要求:識記
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能力要求:識記
【知識梳理】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沒有經過部落推舉,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
二、夏商周的更替表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主亡國之君
夏約公元前16XX年陽城
(河南登封)桀
商公元前1046年幾次遷都,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河南安陽)紂
西周公元前771年鎬京
(西安)周幽王
三、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鞏固的統治
②內容:把和、分封給親屬、功臣,封他們為。諸侯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③作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自主檢測】
一、選擇題
1、人類最初並沒有自私心理,自私觀念是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而產生的。禹傳子,「公天下」變成「家天下顫殲」說明()
a.分封制代替禪讓制b.分封制代替世襲制
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d.禪讓制仍在繼續
2、夏朝的建立時間和建立者分別是()
a.公元前27XX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XX年;啟d.公元前2070年;啟
3、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中國歷出現的最早的國家距今已有()
a.XX年左右b.30XX年左右c.40XX年左右d.50XX年左右
4、XX年5月17日,百載難逢的奧運聖火,走進了千年古城紹興,並以大禹陵為起點,經歷了名副其實的文化之旅。大禹()
a.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b.自稱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d.是治水英雄,最早實行禪讓制
5、(XX•揚州)「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時期實行的()
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
6、在夏商周時期,出現了桀、紂、周厲王等三個有名的暴君,在他們統治期間的共同特點是()
①貪圖享樂②統治殘暴③百姓怨聲載道④治國有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孔子周遊列國」,與「諸侯」「列國」的產生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
8、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
a.黃帝時期b.堯時期c.舜時期d.禹時期
【拓展視野】
1.(江蘇南通卷)下列我國古代的哪一制度開始於夏朝()
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
2.(河北中考卷卷)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與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關()
a.分封制b.世襲制c.禪讓制d.郡縣制
【學法指導】
熟記朝代順序——夏商和西周,通過繪製表格比較記憶三個朝代的信息(時間、都成、建立者和亡國者)。特別注意夏朝出現的「世襲制」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內容、作用)。
明清前期的科學技術—嶽麓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課標內容]
①知道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等名醫名著。
②以長城、北京故宮為例,感知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教學目標]
明長城;北京城及故宮;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天工開物》;明朝時,我國傳統科學技術仍處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①通過觀看有關影視資料或閱讀有關材料,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通過對本課最後一段大字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在觀看有關錄像資料、閱讀有關材料或聽取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努力獲取有效信息。
②通過對課中題和課後題的思考、討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具體途徑。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長城和北京故宮是世界上偉大工程,《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是古代傑出的科技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學習李時珍、宋應星等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分析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明長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宮;③李時珍和《本草綱目》;④《天工開物》。
難點:為什麼自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在閱讀、觀賞的基礎上,以問題討論為主要教學方式開展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明長城和北京故宮
1、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明長城
2、世界城市建築藝術的傑作:北京城
二、《本草綱目》
1、明朝傑出的醫葯學家李時珍
2、「東方醫學巨典」《本草綱目》
三、《天工開物》
1、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2、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⑦ 誰有好的初中歷史教案,給一份來做個參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主宰巴黎和會的三巨頭、《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內容、凡爾賽體系的構成和作用。國際聯盟的建立、華盛頓會議的背景。《九國公約》的簽訂、主要內容和作用。
能力目標:
1.通過揭示美、英、法等國在巴黎和會上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爭奪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地位分析帝國主義外交政策的能力。
2.通過對凡爾賽體系不牢固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3.揭示美國在《九國公約》宣稱的「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的完整」的旗號下,向中國擴張的企圖,培養學生透過社會現象來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訂的掠奪性條約。凡爾賽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2.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美國通過這次會議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說明強權外交的後盾是綜合國力的競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凡爾賽和約》。②《九國公約》。
難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矛盾。
教學方法
講述法,輔以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屏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是一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正式投降的地方,是一戰重要的見證物,說起「一戰」,我們先復習一下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個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戰爭的性質?戰爭的結果?
一戰德國投降
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時間:1914年—1918年;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矛盾斗爭的結果;性質:帝國主義戰爭;結果: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而結束。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一戰是結束了,但帝國主義的矛盾解決了嗎?戰後由於德奧成為戰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斗爭又從戰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就這樣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唇槍舌戰開幕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講授新課:
一、戰後的「新秩序」(板書)
1919年1月,戰勝國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和會。
27個國家參加會議,面對即將到來的和會,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如意算盤。但是爭奪總是要憑資本,按實力去較量的。
教師問:那麼經過了這一場時達4年多之久的世界大戰,列強的實力對比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戰敗,暫時退出了爭霸的行列,並淪為被宰割的對象;(2)作為戰勝國,英法實力也遭到削弱,但它們還分別在海軍和陸軍方面保持優勢。(3)美日成為一戰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在一戰期間共賺380億美元,黃金儲備佔世界的40%,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經濟實力急劇膨脹。日本在亞洲奪取了新的霸權利益。
戰後列強的實力發生了變化,那麼這就要按新的實力對比去重新建立戰後的新秩序,於是便有了巴黎和會。各國懷著各自的私心。
[教師引導]現在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敘述巴黎和會召開的概況。
[學生看書]……
[學生敘述]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後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和其他弱國在和會上處於完全無權的地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重重,使和會持續了五個月。(用投影界示巴黎和會的三巨頭)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中國是否參加協約國一方?1917年段琪瑞北洋軍閥政府在日本的慫恿下,也對德宣戰,現在當然應列入戰勝國的行列。北洋軍閥政府的代表也趕到了巴黎。那麼戰敗國代表來了沒有?
[學生回答]沒有。
[教師引導]這么多國家,是否部有發言權?
[學生回答]不是,有權對和會決策的,真正起操縱作用的只是英、美、法三個大國。
[教師引導]為什麼?
[學生回答]因為這三國力量最強大,外交的後盾是國家的實力。
[教師講解]美國總統威爾遜,此人原是大學教授,後來當了校長,又當了總統,人稱「百靈鳥」。他帶來了非常漂亮的被稱為「世界和平綱領」的「十四點原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被稱為「狡猾的狐狸」,這個圓滑而狡黠的政治家,完全代表英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他最輕視已發生十月革命的俄國。既主張處分德國,又不主張過分削弱,即實行大陸勢力均衡政策,讓歐洲大陸的各國家之間互相牽制,誰也別太強,好讓英國控制歐洲大陸。一戰前就是由於德國發展太快,不但嚴重威脅了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還提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要求,英德矛盾才急劇尖銳。現在呢,情況變了,德國戰敗,只要能削弱它,使之既不能與英國抗衡,又能牽製法國,那麼恢復英國控制歐洲大陸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他已78歲高齡,說話聲音沙啞,外號「老虎總理」。他曾以18次倒閣成功而著稱。克里孟梭是個典型的復仇主義者。他的野心是重建歐洲大陸霸權,為此法國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國。他曾經說過:「我是如此喜歡德國,所以我希望有兩個德國。」針對當時巴黎和會這種情況,在和會開幕時,有識之士就曾預言:「和會組織並不復雜,無非是說克里孟梭當主席,勞合·喬治為總顧問,威爾遜為秘書長,如此而已!」折中局面終於成了現實。另外,義大利曾加入同盟國,1915年同英法簽訂了倫敦密約,得到了戰後滿足其領土要求的承諾,參加到了協約國一邊作戰。盡管一戰中,沒打過幾場勝仗,但其野心卻不小,不僅希望英法實現其承諾,而且含有新的領土要求。日本在巴黎和會上被稱為是「沉默的小夥伴」,日本對歐洲事務不感興趣,只想保證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就這樣,經過近半年的爭吵,1919年6月28日,在凡爾賽宮舉行了對德和約的簽字儀式,故稱《凡爾賽和約》。
[板書]2.《凡爾賽和約》的簽訂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共同來看一下《凡爾賽和約》的內容。
[投影顯示]
領土 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軍事 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
政治 德國承認並尊重奧地利的獨立
賠款 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
殖民地 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教師講解]關於領土問題,第一,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第二,薩爾區由國聯代管15年,期滿後經公民投票表決,決定歸屬。薩爾煤礦由法國開采15年。這個薩爾煤礦,其煤炭蘊藏量相當於法國全國煤炭蘊藏量的40%。第三,規定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岸50千米以內地區為不設防區(指圖強調萊茵河非軍事區的空間概念)。第四,承認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的獨立,尤其是大波蘭的建立(看圖)。波蘭得到波茲南、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及上西里西亞的部分領土,還得到穿過西普魯士的所謂「波蘭走廊」的狹窄出海口,但澤被宣布為國聯管理下的「自由市」,從而使德國的領土被分割為兩部分。
關於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加以瓜分。用的名義是「委任統治」,實質就是重新瓜分,而且使列強對殖民地的瓜分和佔領披上「合法」外衣。那麼德國原在山東的一切特權和膠州灣的租借地讓給誰了呢?
[學生回答]日本。
[教師提問]對此,中國人民有什麼反應?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爆發了五四運動,北洋軍閥政府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教師講解]關於軍事問題,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
關於賠款問題,在巴黎和會上並沒有完全解決。決定由協約國成立的「賠款委員會」決定其賠款總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條約的內容來說明該條約的實質。
[學生回答]《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實際上是對戰敗國德國的一場掠奪。
[教師說明]和約使德國喪失歐洲本土上1/8的領土,1/10的人口,還壓上巨額賠款。列寧一針見血地指出:「《凡爾賽和約》是駭人聽聞的掠奪性和約。」毫無疑問,《凡爾賽和約》極大地傷害了德意志民族的感情。這為以後希特勒、法西斯復仇主義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難怪當時就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20年後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人們不得不承認:《凡爾賽和約》種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教師引導]同學們,根據和約的規定,我們能否由小見大,一起來分析出巴黎和會的實質。
[教師明確](師生共同分析)從條約規定來看,尤其是關於殖民地的處理,我們再次證實,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此外,從軍備限制的內容上,我們又可以看出其反蘇的性質。列強們在和會上就如何對付蘇俄達成了協議,即實行經濟封鎖,制定武裝干涉的計劃。從1919年春到1920年,協約國對蘇俄進行的三次武裝干涉的計劃就是在此時制定的。所以,我們說這次會議又是指揮反蘇戰爭的司令部。
[教師引導]除德國以外,還有哪些戰敗國呢?
[學生回答]還有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等。
[教師說明]確實如此,因此在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以上各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這些條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新秩序。
[板書]3.凡爾賽體系的形成
[教師引導]總而言之,凡爾賽體系調整的是帝國主義在西方的關系,那麼這個體系靠什麼來維持?
[學生回答]國際聯盟。
[板書]4.國際聯盟的成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課本上的相關內容,提煉出有關國際聯盟的有效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國聯是根據和約規定在1920年1月成立的;(2)美國沒有參加國際聯盟,所以它被英國和法國控制。
[教師講解]美國領導人自認為,以自己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的實力,可以「領導世界」,但是由於美國在海軍方面實力不如英國,陸軍方面實力不如法國,因此在戰後的第一輪較量中,「溫文爾雅」的教授總統最終敗給了「老奸巨猾」的資產階級政客。這再次說明外交的後盾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由此可見,表面上看,戰勝國達到了目的,德國被押上了審判席,戰敗國和弱小國家遭到了隨心所欲的瓜分,維持國際秩序的國際聯盟也成立了,但是,由於戰勝國強迫戰敗國承擔了全部戰爭責任,對戰敗國而言,這種和約是無法接受的,之所以接受了,是形勢使然。因此,和約雖然簽字了,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消除,再次發生戰爭,重訂和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幾乎所有的人都看到,《凡爾賽和約》所構築的國際安全體系孕育著極大的不穩定性。沒有資格參加和會的列寧評價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約束維系的整個國家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參與主宰和會進程的法國人、戰時的聯軍統帥福煦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和會期間的另一位巨擘、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你們可以奪走德國的殖民地,把它的軍隊減到僅夠建立一支警察部隊的力量,把它的海軍減到五等國家的地位,這一切終究毫無意義。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麼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曾任英國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說:「這是勝利者所做的蠢事。」事實證明,他們的評價可謂切中要害。和會剛剛結束,德國人就喊出了「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
即便如此,有權主宰和會的戰勝國卻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進行補救。法國人沉醉在虛假的和平之中,英國人也以為歐洲大陸的均勢已經恢復,而威爾遜則喜滋滋地回到華盛頓,向國會販賣他的國際聯盟體系。他要求美國人民大膽地參加國聯,「接受領導世界的責任」,可美國人卻不領情。參議員威廉·波拉對威爾遜說:「你的和約不會帶來和平,它離和平很遠、很遠,我們如果根據過去判斷未來,(那麼,可以肯定)它將帶來戰爭。」美國參議院拒絕批准和約,戰勝國苦心經營的凡爾賽體系剛剛開張就被撕開了一個口子。
由此可見,巴黎和會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列強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凡爾賽體系的建立,是在英法取得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重建了資本主義世界在西方的新秩序。它反映了幾個主要戰勝國按新的實力對比取得了暫時的妥協。但是它不但不能消除矛盾,而且加劇了很多矛盾,同時又產生了很多新矛盾。尤其是美國在巴黎和會上未取得預期目的,而且遠東亞太地區帝國主義還未按實力對比進行新的調整。不久,他們再次坐到談判桌旁,展開舌戰,這就是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板書]
[教師引導]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請大家回答:一戰期間,哪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獨霸中國?
[學生回答]日本。
[教師引導]當時在中國,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最為尖銳?
[學生回答]美國和日本。
[教師講解]1902年《英日同盟》簽訂,在英國的扶植下,日本成為東亞的霸主。一戰期間,日本在遠東的勢力急劇膨脹,幾乎獨霸中國,並佔領了德屬太平洋群島。巴黎和會,更加強了它在這一地區的優勢地位。而美國隨經濟實力的增強,必然要打破日本的獨霸。再加上巴拿馬運河的通航,使美國到太平洋的航程縮短,所以戰略重心轉移到遠東亞太地區。日本的擴張不僅與戰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發生嚴重的沖突,同時也威脅到英國在東亞的利益。為爭奪霸權,三國掀起海軍軍備競爭。日本將國民收入的50%造無畏艦,直接影響英國海上霸權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由美國倡議,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
[教師引導]下面請同學們看書,看完之後,概述華盛頓會議的內容。
[板書]2.華盛頓會議的內容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在這次會議上,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屬地的權益。接著,美、英、日、法、意簽訂了《五國條約》,規定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為5∶5∶3∶1.75∶1.75。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原則。這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板書]3.華盛頓體系的形成
[教師分析]《四國條約》的簽訂體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聯合與美國對抗的威脅,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擴張掃除了障礙。根據《五國條約》,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噸位比例是5∶5∶3∶1.75∶1.75。請同學們思考,《五國條約》的簽訂,最大的獲益者是誰?(學生回答:美國)使美國獲得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英國的海上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對日本來講「3」已經不少了。《九國公約》的簽訂對中國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美國代表在解釋「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時說:「中國為一有主權獨立之國家,在有效條約所限制之內,中國有行政之自由。」就是說,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絲毫沒有改變。可見華盛頓會議上的遠東霸權之爭,最重要的是對中國的爭奪。關於中國山東的問題,由於中國爆發五四運動,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此問題在會外得以解決。(閱讀材料小字,進行了解)
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三個主要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在美國居主導地位,中國被宰割,日本受抑制的基礎上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遠東亞太地區的統治秩序。可見,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獲利最多,日本受的限制最厲害,中國受的傷害最重。因此華盛頓體系隱含著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美日矛盾加劇;英日分歧擴大;中國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尖銳。這些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華盛頓體系的崩潰。
[教師小結]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通過這兩次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板書]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教師分析]下面我們就此體系的形成作一簡單的分析。經過華盛頓會議,資本主義世界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秩序也得到了安排。它同凡爾賽體系一起,構成了戰後資本主義國際新秩序,即通常所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種新秩序,代表著資本主義世界在國際關系領域的重建。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之時,是資本主義列強對世界領土的再一次爭奪。當這場大戰已經嚴重影響到資本主義本身的穩定性時,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進行重新安排,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各大國都是帶著各自的計劃,來到談判桌前的,經過激烈的交鋒和妥協讓步,它們又不得不部分放棄自己的計劃,接受這兩次會議對世界新秩序的整體安排。從《凡爾賽和約》到《四國條約》《九國公約》,都是首先具有這種資本主義世界整體性安排的特點;而國際聯盟和《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規定,又是20世紀政治整體化趨勢的一種最初的反映。
這種情況說明,戰爭和相對的聯合,都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不同政策。而它們採取哪一種政策,取決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發展的特定形勢。當涉及到不同利益國家或國家集團間的矛盾和沖突變得不可調解時,戰爭就不可避免了。而當戰爭危及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基礎時,不同國家或國家集團間的相對聯合就會取代戰爭。在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穩定各自國內的經濟政治秩序,避免革命,也會加強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聯合。在世界現代史上,這種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聯合趨勢,將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但在第一次大戰後的國際環境下,這種資本主義的聯合還僅僅是開始,因而是不成熟和極不穩定的。
第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並沒有改變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資本主義列強剝削和壓迫廣大落後國家和地區。因此,資本主義大國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斗爭更加成熟,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主獨立運動已經開始沖擊這種資本主義的新秩序。而處於資本主義包圍下的蘇聯,卻能打破外來干涉和顛覆,也說明了社會主義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不穩定性。
第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最大問題是,它不但沒有消除各大國之間的矛盾,而又還埋下了更大沖突的種子。特別是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取得統治和對外擴張。在戰勝國中,對勢力范圍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國間的深刻矛盾。這使得資本主義的新秩序從一開始就引起了種種的不滿,20世紀20年代這個新秩序逐漸瓦解,到30年代又為新的國際危機所替代。正如福煦所預言的:「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第3課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活動與探究
1.根據過去學過的內容,敘述山東問題的由來。
(參考資料看課後「自由閱讀卡」)
2.觀看歷史題材影片《我的1919》,簡要談一下你的觀後感
⑧ 有哪些很好用的初中歷史教輔
對於歷史學科來說,基本是記憶性的內容,可以按照教材的章節或者歷史年份記憶一些歷史事件,初中教材幫就是很貼合教材的一本教輔書,講解了教材中的重難點,可以用這個教輔書結合教材使用來學習歷史會比較好
⑨ 初中九年級歷史優秀教案
九年級是一個重要的學期階段,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利用好歷史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對比或者類比,充分進行聯想,就可以產生很好的課堂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初中 九年級歷史 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級歷史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古代埃及與金字塔
2、古代巴比倫與漢謨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與種姓制度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對金字塔建築歷史的思考與探索,從而形成獨立思考,得出結論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漢謨拉比法典內容的分析,提高辯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亞非文明的了解,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從而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
【教學重點】
1、金字塔的建造
2、漢謨拉比法典
3、印度的種姓制度
【教學難點】
1、古代文明為何產生在大河流域?
2、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認識。
【教法設計】
1、導入:
利用導言中獅身人面像的 故事 ,讓學生領略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燦爛而神奇的文明,並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導入新課。
如果不游覽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說是到過了埃及。從開羅西行數公里,來到吉薩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築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東側,便是獅身人面像,它以誘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遊客。胡夫的聖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來這里巡視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發現採石場上還留下一塊巨石。胡夫當即命令石匠們,按照他的臉型,雕一座獅身人面像。石工們冒著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細刻,終於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臉長五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上刻著「庫伯拉」聖蛇 浮雕 ,下頜有帝王的標志--下垂的長須。一隻耳朵,有二米多長。「怪物」--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頭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兒的嗎?
2、「金字塔的國度」:
在學生發言(講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礎上作最後 總結 :
(1)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這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話。
(2)金字塔的建築,從古到今都給人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體現古代埃及創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提問「兩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和尼羅河流域相比,有什麼共同點?」由此使學生認識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產生長的共同規律。
4、「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向學生強調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發祥地。關於種姓制度,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及相關材料,最大限度地從課文中獲取有關種姓制度的知識信息。
5、最後,利用教材上的亞非文明地圖,對全課進行總結。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學會從課本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方式、 方法
2、本節課有較強的地理概念,建議教師充分利用地圖和相關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鼓勵獨立思想和發表不同見解,培養學生勤於動腦的習慣。
【板書設計】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隸主階級殘酷剝削奴隸的歷史見證)
古代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公開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現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嚴格維護了奴隸主階級利益)
相關 文章 :
1. 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2. 初三歷史教師教學計劃
3. 2019九年級歷史老師工作計劃
4. 2019初三新學期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5. 常用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⑩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制定了系統的教學目標 ,制定了課堂教學結構的流程圖 ,我整理了關於 七年級歷史 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 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 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製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 故事 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感想,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製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推翻其統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重點] 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 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教學思路]
課前導學
1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製作相關的 手抄報 、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 總結 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表格從整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後,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後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3、課堂小結:多媒體顯示歷史坐標圖,對本節課內容作一個概括總結。
4、開發思維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5、自我測驗
利用選擇題和材料題兩種題型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作一個了解。所以,選擇題主要是基礎知識的再現,材料題是一個知識拓展題。向學生提供了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處境,加深對討論問題的理解。這部分採用搶答的方式,使學生有興趣參與進來,主動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附:板書設計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5、禹死後,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6、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4、 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後期,5、 政局混亂,6、 發生了國人暴動,7、 趕走了周厲王,8、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初中歷史教學歷史影視資料研究
一、影視作品的內涵
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料通常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存在,對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從一定程度上採用復原的方式進行拍攝,能夠將歷史演化中一些重要的革命性事件進行具象化的展現。不過這種影視資料並不一定遵循教科書上的闡述,有時會結合各種歷史資料甚至各種稗官野史等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虛構。但是這些歷史影視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依然具有積極的作用。對此,歷史教師在選用歷史影視資料時,需要進行認真篩選,和課文知識進行巧妙結合,從而讓這些歷史影視資料在歷史教學中凸顯重要的價值。
二、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影視資源教學的必要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引入歷史影視資料,對於促進學生興趣的提升、積極性的增長具有積極作用,而且這種直觀的視覺感官刺激也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和學習歷史,非常適合歷史教學應用。
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通常是通過板書或者口述方式來教學,知識會相對枯燥,從而影響到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歷史影視資料不斷豐富,這些資料將聲音、圖像和歷史知識進行了有效綜合,能夠在教學中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激發初中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2.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雖然歷史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將初中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在理解上卻存在著很大困難。因為歷史知識中還有部分抽象的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往往更加困難,從而阻礙學生的學習。
3.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
在新的課程標准體系下,初中歷史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情感以及認知能力同樣極為重要,如果將歷史影視資料引入其中,就能夠讓這些情感的培養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歷史課程大多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史,這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發明等視頻資料,從而增強學生對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勵後輩不斷超越前賢。
三、引入歷史影視資料教學需要規避的問題
1.影視資源利用原則
(1)嚴謹性
歷史教材的內容對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進行篩選,大多都是蓋棺論定的。但是影視資料為了增強作品的吸引力,往往在介紹正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借鑒很多稗官野史的內容,甚至為了引發爭論還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如果將這些資料全盤照收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就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所以需要對這些歷史影視資料進行適當的剪裁和說明,引導學生正確地掌握知識。
(2)時間性
歷史影視資料種類很多,而且同一個歷史題材在不同時期都有相應的影視片段,對此教師需要對不同時期的歷史影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讓學生能夠了解真實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歷史影視資料的利用效果。
2.講解和直觀展示要充分結合
歷史影視資料的直觀性較強,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夠讓學生從頭至尾關注下去,可是這種直觀性不能夠讓學生自己觀看,教師要結合歷史影視資料的內容對課程進行講解,等講解到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時,才播放一些歷史影視資料的片段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不是將歷史影視資料通過多媒體教室向學生從頭至尾地播放。另外,教師在講解中穿插歷史影視資料之後,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總結。尤其影視資料中可能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簡介,教師也要旁徵博引,引用不同時期歷史專家的觀點進行綜合論述。
3.防範歷史影視資料濫用問題
歷史影視資料只能夠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方法,不能夠將其作為教學的核心過程。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對歷史影視資料進行篩選,只有到講解內容的環節時才播放相關的歷史影視資料進行例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歷史影視資料的教學價值。否則,一味地濫用歷史影視資料,不僅不會給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認識,反而使之變得膚淺,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就更無從談起。
作者:卞斌 單位:江蘇省宿豫區實驗初級中學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相關 文章 :
1. 初一歷史的優秀教案
2. 中華書局七年級上歷史教案
3. 中華書局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教案
5.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