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拯是個什麼官
包拯最大的官也就是 開封府尹 樞密副使 禮部尚書了。開封府尹相當於北京市長 怎麼說在當時也算個正省部級吧。
樞密副使 樞密院(宋時最高的軍事系統 但實權不大 又調兵決策權 無統兵權 可那時候最高軍事長官是皇帝=軍委主席 那樞密院機構就差不多=軍委副主席 樞密院副使也就是軍委委員到正大軍區職這一一個級別 略比省部級大一些。
禮部尚書 這個不用說了吧 職能相當文化部鄭裂外交部 現在部級吧 那時候算大的了 。這一算起來 怎麼說也是個中央大員了。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物:包拯(999—1062),字希仁,生於宋朝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東縣解集鄉包村。天聖年間進士,歷任大理監事、建昌知縣、轉和州稅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遷殿中丞,監察御史。後任於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1061年任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杜絕吏奸,不畏權貴。
王朝、馬漢是清代石玉昆所著的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中的虛構人物。據書中記載,該4人是開封府包公的四大侍衛,與張龍和趙虎合稱為開封四勇士,職務六品校尉。
公孫策,古典名著《三俠五義》 中的文學人物,北宋開封府主簿師爺,包拯的得力助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設計製造者,懂醫術,心思縝密,和藹善良,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人稱再世諸葛。
拓展知識:
1.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
2.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喊昌閉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迅缺、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謚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3.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
2. 包拯在當時具體是什麼官職,放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官
包拯是宋朝人,他所處的開封古稱汴京,是宋朝的國都,包拯是開封知府,那麼他就相當於市長一職。
一、包拯簡介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
包拯當時仕途最高點是樞密副使,大約是正二品的官銜,比包拯曾經做過時間最長的開封府府尹還要大一品。雖然這個官職聽起來很不錯,但是樞密副使手中並沒有實權。因為能夠調動天下兵馬的權利還是在皇帝手中,還有就是當時的三司戶部,這個官職要比之前的樞密副使要好,起碼這個官職還是有一些實權的,雖然只是管經濟的這一塊地方。
但是要說權利最大的還是開封府府尹,當時的整個開封都是在包拯的治安之下,而且下面州衙辦不了的案子,都要交給開封府,在後來包拯從宋神宗的那裡要到的御札三道,更是擁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力,哪怕是當時的王爺也能被包拯判刑。
而且我們也都知道當時的包拯權利也是挺大的,而且包拯當時斷案非常的清廉,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之所以包拯有這么大的權利,也是因為給他權利的讓放心包拯,堅信包拯不會利用權力做不好的事情。
3. 包拯是幾品官職
包拯的官職是正六品,知府級別,就是大宋王朝王城開封府的府尹。這是他最大的官職,而大於這個官職的,都是虛職。這從包拯審案時穿的官服,就能看得出來,他就是正六品的官。
知府就相當於現在的市長,開封府發蠢或正生的一切吏治民生案件,就是包拯管理審理。歷史上的包拯包青天,確實剛正不阿,人相當正直,是個好官清官。但很多案子,卻是後人編撰的,像鍘美案、鞭打龍袍案、狸貓換太子等等。
包拯軼事典故帶悔
1、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國時,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2、團畝嘉祐四真
宋仁宗嘉祐年間,富弼為相,歐陽修任翰林學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學為侍講,集天下之望。當時士大夫相傳道:「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4. 歷史中的包公是怎麼樣的官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1027年考上進士,歷任建昌知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監察御史、龍圖閣直學士、京東轉運使、河北轉運使、開封知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1062年去世,享年64歲。
從包公的履歷,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一生豐富的經歷,和仕途的順利,他是當過大官的,比如御史中丞,這在宋朝已經是言官的最高職務了,比如三司使,是最高財政長官,比如樞密副使,相當於三軍副司令。由此可知,在當時,包公是一位位高權重、聲名赫赫的人物。那麼,作為官員,而且是作為官職很大的官員,包公在當時有什麼具體的表現和作為呢?
包公是當時最廉潔的高官。1040年,包公出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端州產硯,名氣很大,稱端硯,是朝廷貢品。那些權貴,均以得到端硯為榮。因此,在端州任職的官員,似乎找到了一條陞官的捷徑,紛紛打著納貢的幌子,以多出數十倍的數目徵收,假公營橋猛私,拿著公家的東西去結交打點。
包公到端州後,為了減輕農民負擔,自斷這條陞官捷徑,全部減去多餘的徵收,僅徵收進貢的數目。他還在端州衙壁上寫下:「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他認為做官當除貪欲,謀正道,以做清官為榮,敏缺橋以做貪官為恥,他當了三年知州,「歲滿不持一硯歸」。
包公是當時最不講情面的御史。皇帝宋仁宗寵幸張美人,張美人的堂伯父叫張堯佐,進士出身,在地方任過推官、知州,在朝中任過龍圖閣直學士、給事中,張美人想光大自己的門楣,多次吹「枕頭風」,希望宋仁宗提拔自己的伯父出任宣徽使。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宋仁宗把提拔張堯佐為宣徽使的方案拋了出來,誰知,御史包公當場表示反對,使宋仁宗的提議未獲通過,而且包拯說話時,由於情緒激憤,唾沫星子還濺了宋仁宗一臉,弄得很沒面子。後來,當張美人問及此事時,宋仁宗發怒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公是御史嗎?」
包公是當時最孤獨的大臣。包公做官行事,只論是非,不論利害,只論榮辱,不論得失。包公任過很多要職,很多門生故吏和親朋好友找他打招呼、批條子,希望傍著他得到好處,但一律被嚴詞拒絕,他的心裡只有朝廷綱紀和百姓冷暖,那些門生和親朋,誰也別想通過他撈到任何好處,所以,「故人、親黨皆絕之」。去世前,他還在遺言中說:「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就是後代中做官的人,如果體育活動受賄,死了都不能埋到祖墳中。於是,大家紛紛離他而去。
在人情關系的力量遠遠勝過綱紀國法的官場,包拯形影相弔,門可羅雀,顯得十分孤立。然而,孤獨一生的包扮友公,卻是那些貪官污吏眼中的煞星,他也因此名垂青史。
5. 包拯是幾品官
請問包拯是幾品官,權力大嗎?
反正包拯不是史上所說的包相爺,史載他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不過宋代控制軍隊極其嚴格,並沒有多少實際調動部隊的能力)。
死後追授禮部尚書,為銀青光祿大夫,宋制諸銀青光祿大夫,簽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少傳、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開國縣公,柱國,為從二品。北宋時君主比較開明,即使官員品級不高,其實也有說得上話的時候。
包拯的官是幾品?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啊?誰能給我說詳細點-網路
包拯做過的最高職位是樞密副使,中央決策機構的9個成員之一,按照宋史來看,樞密副使是從二品官。
包拯史載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不過宋代控制軍隊極其嚴格,並沒有多少實際調動部隊的能力)。 包拯任開封府尹的時悔橘候,是正三品官。
包拯在任開封府尹前是江寧府尹(從三品)後於嘉佑二年升任開封府尹(正三品)。 開封是首都,所以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
死後追授禮部尚書,為銀青光祿大夫,宋制諸銀青光祿大夫,簽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少傳、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開國縣公,柱國,為從二品。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
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
改知諫院,多次論劾鍵罩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謚孝肅。
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稿前鬧」。
宋朝包拯時期,有哪些官職?各幾品?
1 宋朝官職
宋太祖南征北戰統一中國之後,許多投降的割據政權遺留的官職一時沒法肅清,造成宋朝官職最多最繁瑣,成為後代效仿的榜樣,從此官員越來越多,百姓越來越苦。
宋國的幹部從正一品到從九品,分為18個級別(本朝好像是25級),從楊家將,水滸和精忠岳傳中可以留意一些官職的設置。
正一品有如下官員:太師,太傅,太保,丞相,少師,少傅,少保,親王。
潘美就當過太師,是文官裡面最高的人物了,還有蔡京也是太師,對了,秦檜也是太師,怪不得古裝戲裡面太師都是反角。
從一品主要是樞密使和郡王,還有太子太保等。
岳飛被收了兵權之後,就和韓世忠張俊一起當樞密使,岳飛後來被 *** ,追賜的鄂王稱號也屬於郡王一級。
正二品的官有太尉和參知政事(就相當於宰相)
水滸裡面逼反林沖的高俅就是這一等級,基本上是武官的最高職位,可見宋朝以文官為重。
從二品是御史大夫,六部尚書和金吾衛上將軍以及節度使。
正三品是翰林學士,散騎常侍等
從三品有御史中丞,開封尹,上將軍,護軍,正議大夫、通奉大夫 )以下的官僚就又多又濫啦,沒有耐心的請跳過
通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書監,諸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承宣使,開國伯,上輕車都尉,為正四品。 太中大夫,保和殿、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侍制,左、右諫議大夫,權六曹侍郎 七寺卿,國子祭酒,少府、將作監,諸衛將軍、輕車都尉,為從四品。 NX?% #63
中大夫,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協忠、中侍大夫,開國子,上騎都尉,為正五品。 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內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翊衛、親衛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開國男,騎都尉,為從五品。
朝議、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尚書左、右司郎中,國子司業,軍器監,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諭德,入內內侍省、內侍省都知副都知,宣慶、宣政、昭宣使,拱衛、左武、右武大夫,入內內侍省、內侍省押班,樞密承旨、副承旨,驍騎尉,為正六品。 hTmg\eKe>
朝請、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右文殿、秘閣修撰,開封少尹,尚書諸司郎中,開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將作、軍器少監,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飛騎尉,為從六品。
朝請、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尚書諸司員外郎,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開封府司錄參軍事,樞密副承旨,樞密院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醫,太子侍讀、侍講,兩赤縣令,雲騎尉,為正七品。
承議郎,左、右正言,符寶郎,監察御史,直顯謨徽猷、敷文閣,太常、宗正、秘書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說書,內符寶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醫官,合門宣贊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諸率府率,親王府翊善、贊讀、直講,判太醫局令,翰林醫效、醫痊,武騎尉,為從七品。
奉議、通直郎,七寺丞,秘書郎,太常博士,樞密院計議官、編修官,敕令所刪定官,直秘閣,著作佐郎,國子監丞,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國子博士,大理司直、評事,訓武、修武郎,內常侍,開封府諸曹參軍事、軍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縣令,兩赤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令,太史局五官正,中書、門下省錄事,尚書省都事,為正八品。
宣教、宣議郎,御史台檢法官、主簿,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寺、監主簿,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太祝,太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局,合門祗候,樞密院逐房副承旨,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郎,太子諸率府副率,親王府記室,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軍事、監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京府、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軍事推官,諸州簽判,節鎮、上中下州錄事參軍,京府諸曹參軍事、軍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丞,諸州上中下縣令、丞,兩赤縣主簿,尉,諸府諸曹,節鎮、上州諸司參軍事,節度副使、行軍司馬,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丞、直長、靈台郎、保章正,翰林醫愈、醫證、醫診、醫候,三省樞密院主事,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為從八品。
包拯當年是幾品官啊
這個難說!你得問清楚是哪一時期的!比如前期,包公他老人家不過是知縣、知州,頂多六、七品官。
不過以後倒是步步高升。而其中最高的時候,擔任龍圖閣大學士,權知開封府,不久遷三司使、樞密副使,哇!這個厲害了!開封知府,那該等價於今北京市長;而三司使等價於今財政部長,在當時號稱「計相」,所以演義中稱包公為「相爺」,大約可以理解了;至於樞密副使就更威風了!約等價於今國防部副部長,想當年建國初期, *** 中央任命的國防部副部長都是元帥級別!這個,總的來說,品位大約在正二品到從二品之間。
不過,品位雖然不高,權勢大著呢!有這么大的權勢,再配上包公的剛正不阿,傳說中的「包青天」就此新鮮出爐!。
包青天是幾品官員
包青天最大官職為樞密副使。品級為正二品。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
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5)歷史上包拯是什麼官擴展閱讀
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
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包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樞密副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包拯
包青天是幾品官?
包拯確實稱謂是 龍圖閣直學士,還有就是權知開封府(相當於北京市代市長),還有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
為什麼叫權知開封府呢 因為宋朝 開封府府尹是由太子兼任的!
你可以想像一下權知開封府的權力了,可以說2點:1可當堂判死 就是說當場可以把判完的犯人殺了,這樣的部門全國也沒有幾個的,其他州府的死刑犯都要報送刑部,會同三法司復查然後報送皇帝才可以執行的!
2.開封府可以監察全國的刑事案件,大家都知道越級上訴什麼的還有管轄地問題的,在這里開封府可以不受限制的,可以接管全國各地的刑事案件!並有權處理!
而 刑部 大理寺 都察院 也就是所謂的三法司 只有權審理復查案件,沒有直接審理案件的權力。就說這么多,你就可以看出開封府的地位了!
所以看人不要看官職,而要看到實際的權力大小,就像是GMD時期的中統,軍統一樣,一個少校斃了一個上校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請問宋朝的包拯是幾品官職啊?
包拯資料,包拯介紹
包拯做過的最高職位是樞密副使,中央決策機構的9個成員之一
按照宋史來看 樞密副使是從二品官
人物姓名:包拯
政治家
[北宋·政治]包拯
包拯(999—1062),字希仁,生於宋朝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東縣解集鄉包村。天聖年間進士,歷任大理監事、建昌知縣、轉和州稅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遷殿中丞,監察御史。後任於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1061年任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杜絕吏奸,不畏權貴。
其父包令儀是進士,任七品虞部員外。1027年,包拯29歲考中進士,初授大理監事、建昌知縣。由於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包公便棄官在家奉養雙親。數年後父母相繼去世,他把父母葬於城東,在墓旁守孝三年,居家長達十年之久。
1037年,包拯39歲重登仕途,出任揚州天長知縣。次後又到端州(今廣東肇慶市)知郡事,後任監察御史、直學士、樞密副使等職,於1062年在開封病逝,終年64歲,死謚孝肅。遺著有《包孝肅奏議》。他在端州任職期間,功昭百代,政跡赫然,挖井取水、築堤防洪、開荒耕作、發展農業、儲糧防飢等等,至今為後人所敬仰。現今肇慶市還遺有包公、包公井、七星岩題字等等古跡,可尋包公當年風采。而「包公擲硯化硯州」等等故事更是為人所稱道,世代相傳。
他在38歲時寫過一首詩,此時正在守孝期間,未登仕途。「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燕雀喜,草盡兔狐愁;古牒有遺訓,無貽來者羞。」
從這首充滿人生哲理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包公有「不墜青雲之志」。而「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此是包公為官准則,做人要正直,為官要清廉。「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欲成國家棟梁,為國為民建功立業,須經歷萬千磨難,頂天立地,何懼狂風驟雨,狂魔亂舞?粗良之鋼,絕不能作釣魚之鉤!「倉充燕雀喜,草盡兔狐愁。」此是包公從政目標,致四海昇平,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倉庫充盈,燕雀歡喜;除盡雜草,開荒種植,令兔狐處藏身而發愁。「古牒有遺訓,無貽來者羞。」他時刻警戒自己要遵從聖賢訓誡,清廉正直,為國為民竭力,勿使自己遺臭萬年,讓後人唾罵羞辱。
他在家訓中如此告誡後世子孫:後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於堂層東壁,以詔後世。「大塋」便是指祖宗墓地,即現在的包公墓。如此苦心,無非要使墓土成為一片凈土,使千秋萬世子孫皆清廉為民,不負祖訓民望,上無愧於蒼天,下仰然於良心。果然,後來的包綬、包永年生前均為官清正,死後葬儀簡朴,不愧為包公子孫。
包公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鐵面無私,拯萬民於水火之中,實乃一大善人。不單英明決斷,處理冤屈,替百姓申不平,而且不畏權貴,極力主張「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他憂國憂民,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姦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於國」的「素有才能,公正廉明之人」。在經濟方面,他一方面主張壓縮開支,另一方面主張不能苛剝平民。在國防和對外政策方面,包拯主張民富國強,改善邊防措施,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他不單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法律專家,也是當時影響最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當然的,世人皆對他奉若神明。
明間傳說包公乃天上文曲星下凡,所以手下猛將如雲,輔助大業。「日判陽間不平事,夜審地獄冤屈案」。文有公孫策,武有展昭。兼有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等於公堂前侍奉在側。公孫策,清於觀人之術,醫卜星相、奇門數術,無一不通,且才思敏捷;展昭,本為游俠,稱「南俠」,武藝超群,行俠丈義。後追隨包公,受皇帝贈「御貓」,御前四品帶刀侍衛。
包公在眾人扶持下主持正義,屢破奇案要案,為律法一片「青天」。
包青天任開封府府尹時是幾品官?
從五品。
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復職刑部郎中、知江寧府。 同年十二月,被召任權知開封府,遷升右司郎中。
權知開封府時,包拯疏浚惠民河。惠民河也稱蔡河,原自東京至通許(今屬河南),直達淮河。後為了水運之便,又自新鄭引閔水匯入,使之流量大增。時惠民河常漲水為患,大水時「門關折,壞官私廬舍數萬區,城中系栰渡人」。
包拯查知河水泛濫的原因乃「中官世族築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遂毅然下令,將所有跨河修建的樓台、花園、水榭全部拆毀,使河水得以暢通。有些權貴持偽增步數的地券與包拯相爭,包拯皆通過實地測量、驗證,揭示其偽,並上朝劾奏,要求嚴懲。
(5)歷史上包拯是什麼官擴展閱讀:
歷代評價:
1、士大夫語曰: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
2、歐陽修:拯性好剛,天姿峭直,然素少學問,朝廷事體或有不思。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但其學問不深,思慮不熟,而處之乖當,其人亦可惜也!
3、趙禎: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陰幸也。
4、司馬光:①拯進士及第,以親老侍養,不仕宦且十年,人稱其孝。 ②向者仁宗時,包拯最名公直。 ③拯為長吏,僚佐有所關白,喜面折辱人,然其所言若中於理,亦幡然從之。剛而不愎,此人所難也。
5、劉敞:識清氣勁,直而不撓;凜乎有歲寒之操。
6、張田:仁宗皇帝臨御天下四十年,不自有其聖神明智之資,善容正人延讜議,使其謀行忠入,有補於國,卒大任以股肱者,惟孝肅包公止爾。
7、包順:平生聞包中丞朝廷忠臣。
8、李燾:拯性峭直,然奏議平允,常惡俗吏苛刻,務為敦厚。雖疾惡甚至人情所不及,即推以忠恕。不為苟合,未嘗偽色辭以悅人。不作私書,至於干請,無故人親黨一皆絕之。居家儉約,衣服器用飲食,雖貴,如初官時。
9、朱熹:復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剛毅。
10、王稱:拯為人不苟合,未嘗偽辭色以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亦皆絕之,人多憚其方嚴,仕已通顯,奉已儉約,如布衣時。
6. 包拯的官職是什麼
北京市長兼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部長
或副總理
【包拯仕履表】天聖五年(1027年):大理評事,知建昌縣(不赴),監和州稅(不赴)。
景祐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長縣。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包拯生平簡介慶歷三年(1043年):監察御史里行,勾當東排案司。
慶歷四年(1044年):監察御史,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
慶歷六年(1046年):京東轉運使。
慶歷七年(1047年):直集賢院,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慶歷八年(1048年):刑部員外郎,河北轉運使(未及上任),三司戶部副使。
皇祐二年(1050年):天章閣待制,兵部睜謹員外郎,知諫院。
皇祐四年(1052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高陽關路都悉碰基部署安撫使。
皇祐五年(1053年):知揚州(後知廬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嘉祐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吵正,知江寧府(後權開封府)。
嘉祐三年(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兼理檢使,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
嘉祐四年(1059年):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
嘉祐六年(1061年):給事中,禮部郎中(後禮部侍郎),三司使,樞密副使。
嘉祐七年(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
包拯最高是禮部尚書
而禮部是管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的
就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兼副總理
希望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