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誠信的歷史典故
一、曾子殺豬
這個故事很著名,大家應該都看過。
曾參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門買菜,兒子哭著鬧著跟她一起跑出來,媽媽就對兒子說:「你趕緊回家去,等媽媽回來後,殺頭豬給你吃。」
結果她回到家後,就看到曾參正在磨刀,准備殺豬,她就趕緊跑過去說:「我是跟兒子開玩笑,哄哄他穗滑而已,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就對他的妻子說:「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開玩笑的,因為小孩還沒有是非觀念,一切都是跟著父母學,都是靠父母的教誨。你今天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你欺騙他一次,他就永遠都不會再相信你了,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關於誠信的3個故事,讀完令人感動
二、季札掛劍
春秋時代,吳國有個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途中經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邀請他一起用餐。在進餐的過程中,徐國國君看上了季札腰間的寶劍,但沒好意思說。季札從國君的眼神中,也知道他很喜愛這把寶劍。但按照當時的禮儀,代表國家出使時必須佩戴寶劍,所以他就心想:「等我完成任務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結果等他出使歸來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季札就來到國君的墓前行禮,然後把劍掛在墓邊的樹上。他的隨從看了,就問他:「主人,你當時並未答應要把劍送給國君,並困族答且即使答應過他,現在人都去世了,也沒有必要把劍掛在那裡呀?」
季札回答說:「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就是說在我的心裡,已經承諾要送給他了,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了,就違背我內心的承諾呢?
關於誠信的3個故事,讀完令人感動
三、不失信於童
東漢時期,有個官員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非常講信用。他在擔任並州牧時,曾經到民間巡視,很受百姓歡迎。
當他到達西河郡美稷縣時,有一群孩子就跑過來對他說:「大人,您下次什麼時候還來呀?」他就大致推算了一下時間,然後告訴孩子們說,某月某天再到這個地方來。
等他巡視完,再返回這個地方時,比告訴孩子們的時間提前了一天。郭伋就對隨處講:「我們今天不能進城,因為會失信於孩子。」所以,郭伋就在野外的亭子里過了一夜,第二天才進城,而那些孩子也正在那裡等他。
看完這三個故事,我們真的感覺很慚愧,古人真的是做到了童叟無欺,縱使是小孩,也不願意失信於他們。而我們有時候失信於人,第一個念頭還在汪慧想找理由去解釋,為自己開脫,跟古人相比,真的是差太遠了。
㈡ 找歷史上誠信故事十個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謂的誠信就是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其實早在漢朝撰寫的《禮記·祭統》中提到: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歷史上關於反映個人誠信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關曾參跟韓信的。
沒過幾年的時間,韓信就受到劉邦的重視成為大將軍,之後還被劉邦封為楚王。等到他榮回故里之後,依然惦記著尋找那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老人。不但給了她很多的金銀珠寶,還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家中,照顧她的起居。
㈢ 誠信典故有哪些
誠信的成語典故簡短如下: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有:曾子殺豬、立木為信、一諾千金、一飯千金、宋濂借書。
1、曾子殺豬。
故事梗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兒子一邊跟著她一邊哭泣。他的母親(曾子的妻子)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後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到集市後回來了,曾子就要抓住一頭豬把它殺了,妻子制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與小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賴父母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他,是在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辦法。於是,曾子馬上殺豬煮了肉吃。
一個人誠蠢孝芹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慎毀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㈣ 誠實守信的典故
誠信猶如一顆青澀的果,你咬一口,雖然很苦,卻回味無窮,倘若你將它丟棄,便迅困伍會終身遺憾!下面為大家整理的是有關誠實守信的典故,歡迎大家閱讀!
烽火戲諸候
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失信於人的歷史成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周幽王為了讓自己的愛妃褒姒一笑,竟然屢屢點燃召集諸侯集合的烽火,久而久之諸侯就不在聽周幽王的號令了。這個故事和狼來了的故事非常相似,寓意失信於人後果是很嚴重的,弄不好會把自己的性命送掉。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尺乎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求職誠實故事
有一個求職者經過層層面試終於熬到了最後一關由總裁親自面試,這個求職者剛走進總裁的辦公室,總裁就興奮的走了過來緊緊握住這個人的手說:「小夥子,去年我在東湖遊玩我的女兒不小心掉進了湖裡,是你奮不顧身冒著生命危險救了我的女兒,沒有想到今天能在看見你」。求職者被這突如其來的歡迎儀式驚呆畝或了,因為他從來沒有救過這位總裁的女兒,於是他對總裁說:「總裁你好,我不是救你女兒的人,我想你肯定是認錯人了」。可是總裁依舊不依不饒,堅持認為就是這個小夥子救了自己的女兒。可是這位求職者始終否認自己做過這樣的事情,並且詳細的和總裁解釋。
總裁和小夥子堅持了一會一會,總裁輕輕拍拍小夥子的肩膀說:「你明天可以來我的'公司上班了」。這下子求職者總算明白了,原來總裁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考驗自己呢!如果自己不誠實這份工作肯定就完蛋了。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分析:「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毀。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畫家、藝術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分析: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是一筆不可忽視的巨大財富。對於企業、商家而言,經營人心是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此事亦可看出鄭板橋的智慧與幽默。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為信
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夜讀春秋
徐州兵敗後,關公與曹操約法三章,暫居曹營。
曹操敬重關公,為了籠絡他,賜給他珍貴物品,關羽卻拒之不受;幾日一宴請,關羽從不亂吃喝;給關羽大宅,關公卻將內宅分給老兵,自己住外間;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卻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無法,安排劉備的兩個夫人和關公同居一屋室。關公仍不動色,秉燭獨坐在門外,專心致志讀《春秋》,通霄達旦,毫無倦色。曹操想通過美色來詆毀關公,從而達到要挾逼其就範目的。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的信條在關公身上失去了靈驗。
關公夜讀春秋,通霄達旦給出三個信息:一是關公面對美色坐懷不亂,二是通霄甘做兩個嫂嫂守護衛士,三是《春秋》儒學道義對關公定力的影響。反映出的實質就是:不僅僅是關公對皇兄的忠義的承諾,更反映出關公誠實守信的品質本性,這一天性經《春秋》儒學道義的熏染,升華成華夏民族最寶貴的忠義誠信的道德典範。千古流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子殺豬
曾子,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子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子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妻子看到曾子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子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㈤ 在古代關於誠信的故事50字左右
『壹』 誠信小故事 50字左右
誠信小故事字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華盛頓與櫻桃樹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這件脊巧凱事並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4.汽車維修店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櫻喚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後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事其一: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貳』 50字以內的關於誠信的故事
1、誠信的花朵:有一個國王因為沒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誠實的孩子做王子。他對前來應招的孩子們說:「今天給你們一粒種子,三個月後,看誰能給我種出最美麗的花,誰就是王子了。」三個月過去了,聰明的或伶俐的孩子們捧著一盆盆五彩的花兒,前來參加最後的競爭。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淚眼漣漣:「尊敬的國王,我每天辛勤的澆水,細心的施肥,即使睡覺,也把花盆摟在懷里,但是,我卻什麼也沒種出來??」國王聽了哈哈大笑:「誠實的王子呀,你不會種出任何的花草,因為我給你們的,都是炒熟的種子呀!」故事中,孩子靠誠實做了王子。
2、賣火柴的小男孩: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寬昌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叄』 50字以內的關於誠信的故事。
誠信是每個人抄必不可襲缺的素質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一諾千金等等。
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和信守承諾。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一個基本准則。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華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質,已傳承數千年。誠信典故比比皆是,而關公就是影響最大的中華誠信美德的代言人。
誠的含義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誠」是一種美德。《名人名言》∶「誠即天道,天道酬誠」。言行須循天道,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意思為誠實。
信的含義
信《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肆』 古代有關誠信的小故事一百至一百五十字
古代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1、曾子殺豬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
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
2、千金不昧
清朝時,蘇州吳縣有個叫蔡林的商人,講信義著稱。有位朋友把千金寄存在他家,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不久,這位朋友病故了,蔡林就把朋友的兒子叫來,交還這筆重金。
朋友的兒子不願平白無故地接受這千金之資,便說:「家父生前從未對我提及這件事情。蔡林聽了,笑了笑說:「字據在我心裡, 不在紙上,這是因為你父親了解我的緣故,所以他沒告訴你。
3、立木為信
商鞅為了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西方誠信故事
1、門德爾松
一次,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白金漢宮為正在英國訪問的門德爾松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歡迎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來。
當門德爾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爾茲》這支曲子時,女王倍加贊賞,說:"單憑這一支曲子,就可證明你是天才。"
門德爾松並沒有喜形於色,而是安詳地對女王說:"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原來她妹妹芬妮亞也是個極有音樂造詣的作曲家,她寫了這首曲子,幾位兄弟不贊成署女人之名。
一致商定用門德爾松的名字發表。盡管門德爾松譽滿國內外,藝術才華出類拔萃,但他並不相奪人之美,貪他人之功為已有,表現出較高的素質和修養。
2、華盛頓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棵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
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伍』 50字關於誠信的小故事
1、誠信的花朵
有一個國王因為沒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誠實的孩子做王子。他對前來應招的孩子們說:「今天給你們一粒種子,三個月後,看誰能給我種出最美麗的花,誰就是王子了。」三個月過去了,聰明的或伶俐的孩子們捧著一盆盆五彩的花兒,前來參加最後的競爭。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淚眼漣漣:「尊敬的國王,我每天辛勤的澆水,細心的施肥,即使睡覺,也把花盆摟在懷里,但是,我卻什麼也沒種出來??」國王聽了哈哈大笑:「誠實的王子呀,你不會種出任何的花草,因為我給你們的,都是炒熟的種子呀!」
故事中,孩子靠誠實做了王子。......
2、賣火柴的小男孩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陸』 古人誠信的故事(簡短的)
1、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可以說周天子都拿她沒辦法,魯庄公與其過交戰,曹沫為將,結果連敗三仗,魯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齊桓公答應與魯國停戰會盟。可是在會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齊桓公,要齊桓公返還魯國因戰敗答應割讓給齊國的土地,齊桓公答應歸還。
事後,齊桓公並沒有因為曹沫採取不正當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約,真的把魯國割讓的土地還給了魯國,其實以齊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給他,魯國一點辦法也沒有,可齊桓公講誠信,如約交還了土地。
2、晉公子重耳因蒙難而流亡他鄉,當時很多諸侯國不接納他,最困難的時候介子推只能從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國後,楚國熱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時,楚國國君問他說:「如果你以後做了晉國國君,將如何報答我?」
重耳說:「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會有更稀罕的東西送給你,不過托你洪福,以後我如果做了晉國國君,假若我們在戰場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為回報!」後來,重耳果然作了國君,成了晉文公。
五年之後,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果然與楚國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確實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退避近百里以報楚國招待之恩。
3、魏文侯在與群臣飲酒,興致盎然,而此時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與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約當日要打獵,於是,他便「命駕將適野」。左右大臣驚詫道:「大家喝得正起勁,而又下著大雨,君侯又要去哪裡?」
魏文侯說:「我與虞人約好了今天打獵,雖然下雨不能打獵了,豈可因為自己喝得高興就不去跟人家說一聲呢?」於是便親自前往。魏文侯原為晉國臣下,後來和魏、韓、趙,三家分晉,獨立為侯,飽受傳統思想者詬病。
4、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5、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
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柒』 關於誠信的故事50字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㈥ 講誠信的典故除了《曾子殺豬》還有什麼
誠信的故事(一):
「一諾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十分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坦嫌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讓沒手來)之後,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僅不被重金所惑,並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察哪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我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㈦ 誠信的三個典故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自古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為瑰麗和燦爛的文化遺產,所以一一直以來關於誠信的故事有很多,以下為大家分享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一、曾子殺豬
這個故事很著名,大家應該都看過。
曾參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門買菜,兒子哭著鬧著跟她一起跑出來,媽媽就對兒子說:「你趕緊回家去,等媽媽回來後,殺頭豬給你吃。」
結果她回到家後,就看到曾參正在磨刀,准備殺豬,她就趕緊跑過去說:「我是跟兒子開玩笑,哄哄他而已,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就對他的妻子說:「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開玩笑的,因為小孩還沒有是非觀念,一切都是跟著父母學,都是靠父母的教誨。你今天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你欺騙他一次,他就永遠都不會再相信你了,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二、季札掛劍
春秋時代,吳國有個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途中經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邀請他一起用餐。在進餐的過程中,徐國國君看上了季札腰間的寶劍,但沒好意思說。季札從國君的眼神中,也知道他很喜愛這把寶劍。但按照當時的禮儀,代表國家出使時必須佩戴寶劍,所以他就心想:「等我完成任務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結果等他出使歸來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季札就來到國君的墓前行禮,然後把劍掛在墓邊的樹上。他的隨從看了,就問他:「主人,你當時並未答應要把劍送給國君,並且即使答應過他,現在人都去世了,也沒有必要把劍掛在那裡呀?」
季札回答說:「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就是說在我的心裡,已經承諾要送給他了,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了,就違背我內心的承諾呢?
三、不失信於童
東漢時期,有個官員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非常講信用。他在擔任並州牧時,曾經到民間巡視,很受百姓歡迎。
當他到達西河郡美稷縣時,有一群孩子就跑過來對他說:稿胡悉「大人,您下次什麼時候還來呀?」他就大致推算了一下時間,然後告訴孩子們說,某月某天再到這個地方來。
等他巡視完,再返回這個地方時,比告訴孩子們的時間提前了一天。郭伋就對隨處講:「我們今天不能進城,因為會失信於孩子。」所以,郭伋就在野外的亭子里過了一夜,第二天才進城,而那些孩子也正在那裡等他。
看完這三個故事,我們真的感覺很慚愧,古人真的是做到了童叟無欺,縱使是小孩,也不願意失信於他們。而我們有時候失信於人,第一個念頭還在想找理由去解釋,為自己開脫,跟古人相比,真的是差太遠了。
1、曾子殺彘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人們:家長對孩子不能信口開河,要言必信。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實無欺,否則父母將失信與孩子。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著她在她後面邊走邊哭。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准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2、烽火戲諸候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3、一諾鍵乎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做罩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狼來了
出自《伊索寓言》: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大夥兒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