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上海城有多少年歷史

上海城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3-05-28 01:47:43

㈠ 上海確切的建城年份是哪一年

上海建城的紀念日又是哪一天呢?上海建城歷史到底有多長?答:早在1990年,史學界圍繞鉛槐「上海建城年代」問題舉行了數次研討會。當時,爭論的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上海建城的標志;二是上海建縣的確切年代。關於上海建城的標志,大致有三種意見,分別是:以元代上海建縣為標志,以南宋上海建鎮為標志,以唐代華亭設縣為標志。經茄辯過討論,專家們認為,元代上海建縣作為上海建城的標志比較合適。建城標志問題暫決後,自然要斷定上海建縣的確切年代。對此,多數專槐納友家都傾向於上海建縣的確切年份為1291年8月19日(元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己未)。由此可以斷定,上海建城歷史已超過700年。其實,通觀上海發展史,可以發現,「上海」是一個外延逐步擴大的概念。初為浦名、酒務名、鎮名,繼為縣名,最後成為市名。上海得名於「上海浦」,本是吳淞江下游南岸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名始於何時,不詳,但北宋文獻中已有記載。1032年(北宋天聖十年),官府在上海浦邊設立酒務,名曰「上海務」,專門徵收酒稅。南宋咸淳年間(1265年—1274年),又設立上海市舶提舉司,不久形成上海鎮,屬松江府華亭縣管轄。隨著經濟的發展,上海鎮逐漸成為蕃商雲集的濱海大港。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松江知府仆散翰文以華亭縣地大戶多、民物繁庶難理為由,提議另置上海縣。1291年8月19日,朝廷批准劃出華亭縣東北的長人、高昌、北亭、新江、海隅五鄉,分設上海縣,轄境東西廣160里,南北袤90里,官民田地山池塗盪共計22062頃4畝,領戶72500餘。自此,上海成為一個縣級的獨立行政區。到了明初,上海縣躋身 「東南壯縣」之列。由此可見,以上海建縣作為上海建城的標志,是較為合理的

㈡ 請問上海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縣,稱為華亭縣;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東北又有青龍鎮。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選擇今天黃浦外灘為停靠碼頭,河西岸於是逐漸出現一座城市取代青龍鎮,成為新的港口和商業中心。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里商船雲集,熱鬧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設立行政縣,到明朝已成為國家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並建起了第一座廠。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一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上海被開放成通商口岸,隧進一步淪為國際殖民地。外國資本的入侵壟斷了上海及東南沿岸的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上海的商業、金融、紡織、輕工業和交通運輸。同時,民族工商業也開始成熟起來。上海不僅成為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國家的工業命脈。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劃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鹽縣地域置青浦縣和前京縣。唐時將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縣治設在今松江縣境內,天寶五年(746年),在今青浦東北的吳淞江南岸設置了青龍鎮,直屬華亭縣。青龍鎮原是三國時吳孫權建造和停泊戰艦的場所。青龍港是吳淞江下游的起點,是唐代對外貿易的新興港口,航運船隻不僅可抵沿海和內河重鎮,而且可直達日本、朝鮮。

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著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龍鎮更見發展。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志》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青龍鎮雖如此繁華,但當年作為華亭一個海口的上海,仍然是個荒涼的漁村。後來因為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作為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宋熙寧年間(l068一l077年),貿易中心轉移到華亭東北地區,這里形成居民點,由漁村變成初具規模的小鎮。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設立鎮治,並派鎮將駐守。因地處上海浦西側,便稱「上海鎮」。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澉浦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門設在後來的上海縣署內,即今小東門方浜南路的光啟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縣」,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這時,上海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區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至l840年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縣東界川沙,南鄰南匯,西接青浦,北連寶山。縣城內有街巷63條,商店林立,鮮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失敗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裡布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第三款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接著,英國又以「理定善後事宜」為借口,於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簽訂了《虎門條約》。「條約」第九款規定:「在萬年和約(指《南京條約》)內言明,允許英人攜帶眷赴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華地方官必須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擬於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國人租賃。」同年l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到任。他根據《虎門條約》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劃出一塊土地作「居留地」,專供英國僑民使用。宮慕久居然以為華洋分居能避免「糾紛」,默許巴富爾的要求。據此,巴富爾在11月l4日發出通告,宣布上海於1843年ll月l7日正式開埠。

在上海被迫開埠後的一百多年裡,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上海,他們在上海競相設立租界。先是英國於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繼而美、法也分別於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後來英、美租界合稱為「公共租界」。整整一個多世紀,上海成了外國侵略者「冒險家的樂園」。

在19l9年的「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學生和各界人士舉行全市性罷工、罷課、罷市斗爭,顯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臨時特別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㈢ 上海市有多少年歷史

1930年7月,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申。四、五世紀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櫻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唐朝置華亭縣。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江浙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純頌族大城市。

上海市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轄16個市轄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上海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二。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做弊數達到7642家。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排第一位。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設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㈣ 上海市歷史簡介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敬野鍵西部即已成陸。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

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公元脊伍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近代上海明代中葉,上海已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亮巧業中心。公元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

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

㈤ 上海的歷史

上海歷史悠久,系1986年國務院頒布的第二批38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劃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漢代,繆縣政為婁縣。今金山縣境內的海鹽縣,漢時為劉濞的封國,此地煮海水以制鹽。這種鹽稱散鹽,質量好而量多,都被運往吳都(蘇州)集散。和海鹽縣發展同時,由拳縣也在發展之中。由於局部地體下沉現象存在,海鹽部分淪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後海鹽縣被迫向南遷移。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鹽縣地域置青浦縣和前京縣。唐時將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縣治設在今松江縣境內,天寶五年(746年),在今青浦東北的吳淞江南岸設置了青龍鎮,直屬華亭縣。青龍鎮原是三國時吳孫權建造和停泊戰艦的場所。青龍港是吳淞江下游的起點,是唐代對外貿易的新興港口,航運船隻不僅可抵沿海和內河重鎮,而且可直達日本、朝鮮。

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著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龍鎮更見發展。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志》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青龍鎮雖如此繁華,但當年作為華亭一個海口的上海,仍然是個荒涼的漁村。後來因為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塌雀作為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宋熙寧年間(l068一l077年),貿易中心轉移到華亭東北地區,這里形成居民點,由漁村變成初具規模的小鎮。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設立鎮治,並派鎮將駐守。因地處上海浦西側,便稱「上海鎮」。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澉浦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門設在後來的上海縣署內,即今小東門方浜南路的光啟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縣」,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這時,上海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區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到l840年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縣東界川沙,南鄰南匯,西接青浦,北連寶山。縣城內有街巷63條,商店林立,鮮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失敗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裡布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第三款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接著,英國又以「理定善後事宜」為借口,於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簽訂了《虎門條約》。「條約」第九款規定:「在萬年和約(指《南京條約》)內言明,允許英人攜帶眷赴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華地方官必須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擬於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國人租賃。」同年l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到任。他根據《虎門條約》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劃出一塊土地作「居留地」,專供英國僑民使用。宮慕久居然以為華洋分居能避免「糾紛」,默許巴富爾的要求。據此,團雀早巴富爾在11月l4日發出通告,宣布上海於1843年ll月l7日正式開埠。

在上海被迫開埠後的一百多年裡,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上海,他們在上海競相設立租界。先是英國於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繼而美、法也歲洞分別於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後來英、美租界合稱為「公共租界」。整整一個多世紀,上海成了外國侵略者「冒險家的樂園」。

1853年,上海「小刀會」響應太平天國革命,舉行武裝起義,反對帝國主義和清政府封建王朝,佔領上海城,堅持斗爭十八個月。在19l9年的「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學生和各界人士舉行全市性罷工、罷課、罷市斗爭,充分顯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臨時特別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㈥ 上海有多少年歷史

上海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可能只有數百年,但追溯上海的歷史,則會驚奇地發現它的歷史並不短。據考證,在距今5000年前的菘澤文化時期,上海地區已成為長江三角洲平原,上海的先民就已在此留下了足跡。

春秋時期的上海,屬吳國,戰國時期的上海先屬越國,後屬楚國。楚考烈王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別稱「申」就源出於此。

上海的另一個別稱「滬」,源於「滬瀆」,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捕魚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這一帶被稱為「滬瀆」。

「上海」這一名稱的真正由來始於宋代,當時的上海,已開始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在今外灘至十六鋪的黃浦江中,它的西岸有個上海鎮,這些便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

元代的上海鎮已有很大的發展,並設立了市舶司。此後,上海鎮又升格為上海縣。明代的上海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紡業中心,商業經濟日趨發達。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了海關。清乾隆、嘉慶年間,上海逐漸成為中國的貿易大港和漕糧運輸中心,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1843年,在鴉片戰爭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強迫開辟為通商口岸。1845年,英國首先在上海設立了租界。之後,美國在上海設立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上海設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並為公共租界後,上海實際上被劃分為華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後100多年裡,上海成了外國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傾銷商品,搜刮原料、錢財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險家的樂園」之稱。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成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租界收回。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經過上海歷屆政府與人民長期不懈的答春改造和建設,上海成為新中國的重要的工商業基地。

改革開放後的20年(1978-1998年),特別是1993年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上海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成為中國的經濟、金融、科技、信息、文化中心,一座國際化的現代大都市正在形成。

(6)上海城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G60科創走廊核心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申。四、五世紀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唐朝置華亭縣。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浙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

上海市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轄16個市轄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上海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二 。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642家,位列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設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與安徽、江慧彎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面積6340平方公里,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前舉悶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3年,全市平均氣溫17.6℃,日照1885.9小時,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㈦ 上海確切的建城年份是哪一年

上海歷史悠久,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上海,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沖斗緩為楚國春申君封邑,開始建城。「申城」 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城市。後來申城城址幾經變遷,地名已經過多次更改。終於在三國時期於佘山附近固定了下來,並更名散模為「華亭」,唐朝設縣,同時華亭縣北部的上海鎮也逐漸發展起來。元朝至元二十八銷脊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鎮建獨立縣。此日定為上海建城紀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㈧ 上海的歷史

上海,簡稱滬,地處中國漫長海岸線的最正中,亞洲第一大河長江的入海口以及亞太城市群的最核心。 上海市標
上海全市面積為6340平方公里;2010年經濟總量達1.69萬億;常住人口2302萬,其中戶籍人口1412萬,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一、二月最冷,最低氣溫為-5℃至-8℃,通常七月最熱,最高氣溫達35℃—38℃。每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是梅雨季節。 上海古時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特別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 上海市建城歷史始於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即公元1291年8月19日,朝廷批准上海建縣。此日定為上海建城紀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黃浦江上帆檣林立,中外船舶,來往如梭。但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100多年中,腔困啟上海成為帝國主義對華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重要據點。1842年,英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將上海列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以後,美、法帝國主義也相繼在上海強辟租界,那時的上海作為「冒險家的樂園」慘遭帝國主義的各種掠奪。但同時由於租界提供了市民免於反動政府,軍閥以及歷史戰亂的侵襲打擾的相對自由安全的環境,加之作為自由貿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項民族產業得以迅猛發展。此外自由開放的環境也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商賈貴族文人墨客革命者等等各色人等的大量湧入,至20世紀伍如初,上海的人口已相當於中國其他三大城市之和並成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以及遠東的金融貿易中心。

春秋時屬吳,吳滅後入越;越王無彊大敗於楚,後成為楚國春申君的封地(故上海 松江府全境圖(清嘉慶)別稱「申」)。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今蘇州)並轄有疁縣(今崑山)、由拳縣(今嘉興)和海鹽縣等。疁縣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其餘尚未成陸),前207年疁縣改名婁縣。晉時松江(吳淞江)居民創造一種竹編捕魚工具「扈」,又因江流入海處稱「瀆」,松江下游一帶被稱「扈瀆」,後又改「扈」為「滬」。唐天寶十年(751年),吳郡刺史趙居貞上書,奏請劃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設華亭縣。宋淳化二年(991年)松江淤淺,船泊支流「上海浦」。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尺顫),華亭縣在上海浦西岸設「上海鎮」。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格為府,翌年更名松江府,轄華亭縣(一府一縣)。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華亭縣部分,設上海縣,均隸於松江府。上海縣縣治在今黃浦區,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1]明宣德五年(1430年)應天巡撫駐蘇州,管轄南直隸(江蘇和安徽全境),上海縣歸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清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上海縣歸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設江蘇省和安徽省,從清朝前期開始,上海屬江蘇省(巡撫駐蘇州)下轄的蘇松太道[2]的松江府。江蘇海關(簡稱江海關)由雲台山(連雲港)移來,江海關總監由駐南京的兩江總督兼任。
近代

①開埠至1912年 舊上海主體:租界與華界劃分圖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依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上海在1843年辟為五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國、美國和法國陸續在上海設居留地。道光二十五年(1845),應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 Balfour)要求,在租界內設江海北關(「新關」、「洋關」),辦理向外輪徵收關稅等事,由江蘇省蘇松太道兼管。咸豐三年(1853),英人乘小刀會起義之機強占江海關。次年,上海道吳健彰與英、法、美駐滬領事簽訂協定,允由三國各派稅務司一人,掌管江海關。同年七月,少關稅務管理委員會成立,開外國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國海關惡例。太平天國戰爭期間,1855年小刀會劉麗川、1860年6月太平軍賴文光、1862年初太平軍李秀成共進行了三次佔領部份上海的戰役。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機構工部局,事實上演變成獨立於清朝行政與司法管轄權外的租界。此後,上海形成了2個租界與中國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黃浦、靜安和虹口、楊浦兩區南部沿江地帶主要是公共租界(英美租界);盧灣、徐匯兩區的核心區域主要是法租界;長寧則是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而閘北和南市兩片中國管理的區域(華界)則被租界分割互不相連。開埠後的上海迅速成為亞洲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被稱為「十里洋場」、「東方巴黎」、「魔都」、「遠東第一都市」。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戰火波及,並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系,為時至今日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②北洋政府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前後,清朝舊勢力尚未徹底清除,民國新勢力尚且稚嫩,軍閥當道,政府幾近癱瘓,社會無序混亂。上海的租界卻如國中之國獨享平和,甚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發展速度。1912年至1936年可謂上海租界高度繁榮的階段。民國初,租界以外的閘北和南市(華界)屬江蘇省,1927年民國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區設上海特別市,歸屬中華民國行政院直轄,同時並入江蘇省上海縣、寶山縣17市鄉。1930年7月,改稱上海市。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今盧灣區興業路76號召開,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別召開中共二大和四大。1925年5月30日,由於日本內外棉紗廠廠主槍殺罷工工人(顧正紅),上海學生、市民聚集在最繁華的商業街南京路上的老閘捕房門前抗議,英國巡捕開槍射擊,造成了五卅慘案,引發全國性反英運動。1927年4月12日,在閘北發生了四·一二事件,國民革命軍第26軍對工人糾察隊強行繳械,造成大規模流血,開始了國共分裂。

③國民政府時期 1928 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上海成為全國經濟與金融中心。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東北製造九一八事變後,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於楊樹浦引翔港的三友實業社門前被中國工人毆打,挑起一·二八事變,中日兩國在閘北區激烈的軍事沖突持續一個多月,以至於南京國民政府也暫遷洛陽。1937年8月13日,蔣介石調動約70萬中國軍隊(包括大部分精銳),在上海附近與日軍展開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雖然中國軍隊付出了極大代價(陣亡33萬人,空軍損失過半,約全國1/3兵員),但最終實力占優的日軍仍然擊敗了中國軍隊,佔領上海除租界外全部地區。抗日組織鐵血鋤奸團也同時針對漢奸、日軍,展開一連串可歌可泣、熱血澎湃的斗爭 。淞滬會戰期間,公共租界的北區及東區(今虹口、楊浦)作為日軍防區和勢力范圍,和華界一樣受到重創。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中區及西區則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孤島時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對英美宣戰,隨即日軍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佔領。後日本將租界「交還」給其扶持的傀儡汪精衛政權。1943年初美英與重慶國民政府改訂新的條約,放棄在華租界,標志著具有一個世紀歷史的租界在法理上不復存在。1945年上海光復,到1949年5月,一直由國民政府接管統治。1946年,國民政府統領的中華民國國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爆發大規模內戰。1949年5月28日,解放軍擊敗國軍後控制上海全境,許多與國民政府及海外機構有關的人員、財產和機構追隨國民黨撤離上海。

今日的上海是全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上海的工業總產值佔全國十分之一,進出口總額佔全國三分之一,金融業GDP居全國之首,稅利約佔全國五分之一。上海是西太平洋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城市,上海港貨運吞吐量居全球之首。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歷史綜述
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外國的船隻從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 當今上海行政劃分圖
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要求劃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並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區劃分為不同的管轄區,租界以南的華界被稱為南市,同時,蘇州河以北老閘(宋代建)和新閘(清代建)一帶因大量貧苦農民的流入,逐漸興起,形成北市。1910年清政府頒發《城鄉自治章程》,上海縣合城南境、老閘、新閘、江境廟區域為上海城;另設蒲松鎮、東涇鎮及12鄉。1914年,上海改城為市,蒲松鎮也改為蒲松市,另設閘北市、洋涇市,合稱19市鄉。1926年孫傳芳督江蘇省,成立淞滬商埠,分全境為上海、閘北、浦東、滬西以及吳淞5區。 國民政府成立後,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范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從此上海市與上海縣分離。1930年又改特別市為市,轄吳淞、引翔、閘北、法華、滬南、塘橋等17個區,全市面積527.5平方公里。城市范圍東達浦東,西至靜安寺、徐家匯,南趨龍華,北達寶山路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蘇南、蘇北行暑,後由江蘇省管 市中心擴大圖
轄。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撤消新成、江寧設立靜安區;撤消提籃橋區、榆林區並分別並入虹口、楊浦兩區;析上海縣置閔行區,析寶山縣置吳淞區,次年又撤消浦東縣。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80、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為進一 步改革開放,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合並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合設新的閔行區。20世紀末,松江縣、青浦縣和金山縣也改為區。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2001年奉賢縣和南匯縣撤縣建區。2009年為了更好的開發浦東地區,合理配置地區經濟與社會資源,綜合優化總體布局,促進社會協調健康發展,撤南匯區並入浦東新區。2011年6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上海行政區劃調整,同意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設立新的黃浦區。時至今日,上海全市共轄17個區、1個縣。

㈨ 上海有多久的歷史有多久

上海地區,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後又析出寶山縣。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1277年升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新近發掘的松江廣富林將上海歷史極大推前。
1927年設立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
「申」、「滬」由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稱上海為「滬」,又稱申城。

閱讀全文

與上海城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