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做歷史材料題四個步驟

如何做歷史材料題四個步驟

發布時間:2023-05-28 11:48:08

❶ 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

高考文綜歷史大概都復習的怎麼樣了?對歷史後面的材料題心裡可有底了?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材料題題型

1、 從常規出題來看,它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針對某種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明確表態(是否正確;是否全面等)後再進行分析解答;

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

另一類則是一題中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後明確表態,然後分別進行論證

2 、從材料陳述看

一類是材料觀點直接給出

另一類是觀點間接(觀點隱含)給出

3、設問類型看:包含評述,評價,評論三種

(1)評價,即評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性質、地位、作用、積極意義或者影響等;

(2)評述則是把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史學觀點等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即邊敘述邊評價,或者先敘述再評價;

(3)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事件、觀點等進行分析、論證或評價

注意

(1)評價偏重於從史實中得出結論;

評述 類偏重於敘述史實;

評論 側重於運用辯證史觀或者唯物史觀,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的認識

(2)評價、評述類設問一般含有標志性的詞語,

如:評價、簡評、評述、說明、論證、如何解釋、你認為、你的看法、你的觀點、如何理解等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歷史材料題解題步驟

第一步:完整的閱讀材料,提煉觀點

提煉觀點,弄清幾個問題:

評論的客觀對象評論者的主觀認識是什麼?

有幾個觀點?

各觀點之間是什麼關系?

誤區:為了搶時間作答,沒有完整、准確的閱讀材料,斷章取義,隨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話當成題目要論證的觀點,導致全盤皆輸。

注意:①如果設問是:論證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觀點,只能同意。

②提煉出觀點後,一定不要急著下筆作答,花一分鍾左右的時間在大腦構思如何表態有利於你接下來的論證,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態。

第二步:陳述觀點並對觀點進行判斷表態

1、材料只有一種觀點怎麼表態

①同意或正確

②不同意或錯誤,陳述你的觀點

③辯證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做題慢的同學盡量避免這種答法,因為時間緊急,論證費時,不利於得分,做題快的同學可以嘗試,挑戰滿分

2、材料有多種觀點(出現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種。

②材料觀點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觀點。(其實材料中的多種觀點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觀點最好是綜合多種觀點。)

注意

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種,因為你不同意其中一種,有兩種可能:

A.與材料另一種觀點不謀而合,還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種;

B.材料的觀點你都不同意,那你為啥不直接說出你的觀點呢,用②這種方式呢?

2)如果設問是這樣的:「你同意哪一種,請說明理由」,而不是「評析材料中……觀點」。

原則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觀點了,但標准答案里沒有設計材料以外觀點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閱卷老師酌情給分,而酌情給分往往不會給太高。

第三步:對觀點進行論證

得分至關重要的一步,有同學想挑戰高分滿分,把重心放到小結上,或者想綜合多種觀點從更深的層面看問題,而忽視了論證過程,論證不充分,最終得分不高。12分為滿分,論證過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論結合

1、多角度

觀察你論證的觀點本身有幾個層次,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

2、史論結合

史實必須是明確具體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編造臆想的、偏門的,必須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歷史事件。

3 論證要嚴密,不要前後矛盾

誤區:認為多角度就是經濟、政治、 文化 ,因為我們平時做題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論青紅皂白見題就用。(思維的發散性)

第四步:小結,理論升華

大多數高中生都達不到分類法的第五個層次,而且此環節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費在此環節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 方法 :

跳出你同意的這個論點,運用辯證思維(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作者的立場等,對所有論點進行評價。

跳出此論點所涉及的具體國家、時間、問題,放到整個全人類歷史上看問題

小結:這類試題的答題基本要領是:

1.概括材料觀點。標明觀點出自哪則材料

2.選擇觀點並作出判斷,確定是立論還是駁論。

3.分段論述——

第一段:觀點表述;

第二段:論證;

第三段:結論(不能簡單重復總觀點,必須作內涵表述,上升到規律、本質、實質、正確做法)。

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和答題要求

1、立場要鮮明,論點要准確。

立場鮮明,論點要言簡意賅、開門見山、旗幟鮮明。

提出論點要注意三點:

一是不能寫成 短語 ,必須形成判斷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兩可;

三是不能長篇大論卻不知所雲。

論點准確,讀懂材料,准確、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觀點,然後圍繞這些(個)觀點提出自己的論點,要注意兩點:

一是不能完全拋開材料中的觀點,這樣就跑題了;

二是不能選取材料中某一觀點的部分觀點作為論點,這樣會導致論文的論點殘缺,進而導致論證角度狹窄,論證過程無法展開。

由於材料常以圖表、外語翻譯語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現,對於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組織語言能力的要求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訓練中務必下大氣力予以突破。

2、結構要完整,格式要規范。

結構完整,包括開頭、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決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論文)

在段落上,不得少於三個自然段,絕不能一段寫到頭

開頭為第一段,要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論點,如果題目有要求,還應該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幾種觀點。

正文至少一段,運用論據論證論點。

結尾為最後一段,要呼應開頭,但在語言上不能與開頭重復,最好能對觀點進行 總結 和升華。

格式規范,不能以問答題的答題格式來作答,語言不能條文化、序號化,不要寫類似於「觀點」、「論證」、「結尾」這樣的 提示語 ,每段開頭不要頂格,要空兩格。

3、邏輯要一致,語言要專業。

邏輯一致,論文的論據與論點在邏輯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關聯,應該以史實論證論點,論據要具有說服力,要能夠支撐和證明論點。

語言專業,論文的語言要符合歷史專業性要求,要使用專業術語,盡量迴避生活化、文學化語言。

4、角度要多樣,層次要分明。

論證角度的多少與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樣,從多個角度論證論點,一般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角度進行論證,也可從內因、外因或者客觀因素、主觀因素等角度進行論證,當然論證角度並非僅僅如此,要結合具體情況尋找論證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作為論據

層次分明,強調論證角度要鮮明,最好每一個論證角度都能單獨成段,並且把論證角度置於每段的開頭,可以把答問答題常用的提示語變通使用,如「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等,這樣便於閱卷老師看清論證角度。

5、卷面要工整,字數不能少。

書寫要認真、規范、美觀、整潔,不可潦草,不可寫得太小,更不可亂塗亂畫。

字數不能少,一般以200字以上為宜,字太少,容易導致論證不充分。


歷史材料題解題技巧相關 文章 :

★ 歷史材料題答題技巧

★ 歷史大題解題技巧

★ 分析歷史的方法,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思路

★ 高中歷史材料解析題答題技巧

★ 做歷史題材料題的方法分析

★ 初中歷史材料題的答題技巧方法

★ 初中歷史材料解析題解題思路和方法

★ 做初中歷史題材料題拿高分的方法

★ 高考歷史材料解題答題技巧

❷ 怎樣去做歷史材料題可有什麼方法

主觀題(材料題為主)1、總體思路:聯(聯系課本、筆記內容,尋找是否有依託的內容和觀點,然後迅速簡單記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證材料是否有課本提及的觀點,逐一標示出)→→聯(對材料與課本吻合的觀點,答題時盡量聯系用上課本觀點、專有名詞)2、具體步驟:明(明中心)→→審(審問題)→→劃(劃材料)→→聯(聯答題)(1)明(明中心):無論題目有多少問,都總是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明確中心後,每問都必須環繞此中心作答,不能脫離。明確中心方法有四:①瀏覽全部的問題,看從哪一板塊、哪一具體問題設題;②緊盯材料的出處:標題、注釋(尤其是時間、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據材料大意自己提煉。(2)審(審問題:三審一挖不分割):①審清題目能力要求(論?述?比?評?析?尤其是比,技巧性最高)②審全求答項及分值,依此定分點及觀點(答點≥分值)。尤其要注意結合**(如背景)列舉(或評價)**(如措施)此類問法,別忘記要答結合後的求答項;③審准答案來源及答題的范圍(如時間)、方向(政治?經濟?文化?),以防止答非所問。答案來源有以下三種情況:A、根據材料﹡﹡回答,則答案從材料中即可提煉完整;B、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則答案既要從材料又要結合課本所學提煉;C、請回答,則答案來源同②。④挖:盡量挖掘題乾的有效信息,答題時務必將之變為答案。例:07年廣東高考29要求用不同的符號將求答項、能力要求、答題范圍及方向在題干中一一標示出。⑤不分割:要將各問當作一個有機整體思考,因各問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3)劃(劃材料):根據問題中的求答項,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號及線條將各求答項觀點分別標示出來。要求:必須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煉觀點,尤其是短材料更應該如此,一句話往往包含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觀點。(一般以句號、分號、省略號為依據;尤其是要注意省略號兩側的語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縮寫)(4)聯(聯答題) ①運用好「聯→→找→→聯」公式②因各問環繞一個中心設題的,所以注意前後問是否有遞進關系,前面的問往往為後面的問提供答題的思維方向(或許,回頭就是答案)③簡潔作答:點多、面廣、話短(答案組織:A、擇錄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詞,但不宜過多抄襲長句;B、聯系利用課本的經典結論或觀點;C、自己歸納、提煉,盡量用上專有名詞、習慣用語。)④先概括(多用專有名詞、習慣用語),後分析;史論結合;⑤注意格式及版面:點化,標號,求答項等;整潔⑥不要串題(隨意對換題號);不要留空。

❸ 做歷史大題技巧有哪些

歷史學的認識成果,是世世代代的人們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記錄和 總結 ,是 文化 價值的結晶。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做歷史大題技巧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做歷史大題技巧有哪些

1、科學用語

答題時應該充分使用課本中現成的專有名詞和概念。

2、准確斷限回

"斷限",也就答是確定答題的范圍,即試題要求回答的是什麼,主要應該明確時間、朝代、國別以及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內容。准確的"斷限"是答題的第一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知識遷移

"知識遷移"是指將有關的歷史知識從這一知識結構中遷移到另一知識結構中去,只要多進行 思維訓練 ,開闊思路,具有一定靈活應變能力,就可以辦到。

4、史論結合

答好歷史問答題的關鍵是必須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表述上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基礎,又有適量的史實做為支持 ,而且史論之間的關系是一致的。

做歷史大題解題策略

1.閱讀史料,這是解題的第一步。閱讀的內容由材料和設問兩部分構成,閱讀時一定要認真,注意讀全。閱讀材料時,要先讀設問,後讀材料。先讀題目設問,給材料內容定位,明確答題方向、目標。

2、找材料與材料的結合點。結合點即一道材料解析題的主題。一般情況下,每一道材料解析題都有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將若乾材料結合一起。

3、找材料與設問的切入點。設問提出的是有關材料的問題,回答設問提出的問題離不開材料。所以,找到設問與材料的切入點很重要。我們應先在設問部分找出關鍵詞,然後在帶著關鍵詞去材料中找相應的關鍵詞或句。

4、從材料與教材中找相似點。我們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中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聯系,確認材料與教材的部分內容相聯系,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聯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斷准確,解題的大方向也就明確了。

歷史大題萬能答題公式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 +……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 方法 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做歷史大題技巧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歷史大題解題技巧

★ 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

★ 做歷史大題的步驟

★ 做歷史題大題的方法

★ 做歷史大題的技巧

★ 做文綜歷史大題技巧及方法

★ 做文綜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

★ 歷史大題的解題技巧

★ 做歷史題大題的思路實例講解

❹ 高中歷史綜合題歷史材料分析方法

高中歷史綜合大題閱讀時對信息量大的材料要藉助標點符號(特別是分號和句號)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次之間的聯系,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該怎麼做?我在這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一、常見的材料類型

在我們歷史考試中,我們發現的歷史材料分析題中的常見材料類型有哪些呢?

01

文字材料

這是最基本、最常見的。

可分為兩類:

一是典籍碑刻類。即從經典著作、歷史文獻、地方史志、名人文集、報紙雜志、銘文碑刻等文字資料中摘取的片斷材料。

二是文字作品類。即從詩歌、小說、劇本,溫聯、歌謠、傳說等資料中選取材料。

02

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實是文字材料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它以各種項目的數據為主體構成,將文字材料表格化。數據具有說服力強的特點,表格具有簡潔性特點,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達,使人一目瞭然,可以從數字的變化中分析出某些歷史特點。

但是單純的簡單表格題是有局限性的,數據的變化說明了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這是簡單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來的,考生必須用課本知識來回答。而信息量較大的表格則可避免這一局限。

03

圖片材料

把歷史地圖,有關歷史場面的圖畫。漫畫和歷史文物照片等作為材料。這類材料能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但純圖片材料題也受圖片的局限,只能借用來考查書本知識的記憶或運用課本知識辨別真偽,繼續增大難度的設問則無法根據圖片回答。

二、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步驟

做好歷史材料分析題可分為四步:審題、讀材料、鏈接、答題。

01

審題

拿到材料首先讀題,不要急於看材料,審題包括該題中有幾個要回答的問題,每個題的具體要求是什麼,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只有清楚了這些問題,才能帶著問題去讀材料,更有針對性地解答問題。

02

讀材料

讀懂材料是答好題的前提。一般情況下讀三遍,第一遍粗讀,大體了解時段、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內容;第二遍細讀,對材料去粗取精的簡單處理,找到材料的中心詞,找到材料之間的對比處,即關聯信息;第三遍重點讀,結合前後問題有重點地細讀材料,理解材料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閱讀材料正文的同時,還要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時間地點、人物、材料的出處。

03

鏈接

就是將材料與課文所反映的相關知識建立關系,判斷材料所反映出的歷史時期、歷史事件,該內容在教材中怎樣論述的,找准知識點,據此而建立答題的大方向,其次將材料與熱點問題聯系,知識點、材料相結合敘述回答。

04

答題

答題前請寫出簡單的題綱,即在草稿紙上大致寫一下幾個要點。答題時候①②③條列清晰的寫在答題卡上,切不可從頭到尾沒有順序的寫完。

三、歷史材料分析題中問題的四種問法

01

"根據材料回答"

答案根據材料的內容即可,不必回到教材,如果問的是根據這幾段材料回答,請綜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別寫出,不要籠統概括,否則是寫不完整的;

02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這類問題答案不能全從材料中得到,部分答案必須回到教材中去回答;

03

"根據上述材料談自己的看法"回答

將材料中涉及到的都拿來當作有效信息處理,理解和把握材料的中心詞是解答問題的關鍵;

04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即從所學知識出發探索歷史問題的答案,既不用教材的內容作答,也不用照搬材料原句,用自己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在語言表達上要准確,語言簡潔,層次分明書寫工整。

學會分析歷史事件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呢?

分析歷史事件應掌握4要素: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的演變過程。

例如「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高一《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第一目「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國的鴉片走私和中國的禁煙運動」講的是鴉片戰爭的原因;第一節第三目「鴉片戰爭的經過」講的是鴉片戰爭的經過;第二節第一目「中英《南京條約》」和第二目「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講的是鴉片戰爭的結果;第二節第三目「鴉片戰爭的影響」和第七節第一目「新思想萌發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發」講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呢?

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7要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系因素、對外關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如秦朝的統一:

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局部統一。

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民族聯系民族融合加強。

對外關系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個人主觀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過程呢?

關於歷史事件過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種方法

1、以時間系事法,以時間為軸心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邏輯順序進行歸納。

如鴉片戰爭經過4點:1840年6月,英艦封鎖珠江口,戰爭爆發——接著,沿海北上到達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軍擴大戰爭,一年內佔香港和東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求和,戰爭結束。

2、以空間系事法,以地點為紐帶進行歸納。

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點:廊坊、楊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歷史人物的活動來歸納。

如太平天國的防禦戰,就可以按陳玉成、李秀成以及他們兩人共同的行動來掌握。

如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就可以按照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四個人的活動來歸納。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結果呢?

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不外乎四種:

①成功。如:新航路開辟成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等。

②失敗。鴉片戰爭中國失敗、洋務運動破產、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等。

④勝而不勝,不敗而敗。中法戰爭,中國是勝而不勝,不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敗而不敗。

關於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應該從3個方面考慮:一個「是什麼」、兩個「為什麼」,即結果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影響呢?

1、分項分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響。

如鴉片戰爭:經濟影響——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政治影響——社會性質的變化、社會矛盾的變化、革命任務和性質的變化。

思想影響——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外交影響——由閉關鎖國到門戶洞開,獨立自主的中國開始淪落為一個主權殘缺的半殖民地國家,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之間的關系不復是主權國家間的平等關系,而是侵略與被侵略、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

清政府站在中國人民頭上發號施令,外國資產階級卻站在它的頭上發號施令,這就是那許多條約特權的實質。」

2、全面分析:一分為二,既要看到積極影響,也要看到消極影響或局限性,還要分清主次。

如鴉片戰爭的積極影響: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對後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就有積極影響;思想上——新思想的萌發。

如甲午中日戰爭的積極影響:政治上——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所以出現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經濟上——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思想上——出現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和農民階級樸素的反帝(「扶清滅洋」)思想。

3、國際化分析:中國對外國的影響,外國對中國的影響,中外結合思考。

如鴉片戰爭對英國和世界的影響:對英國,英國戰勝,憑借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傾銷商品,從中國掠奪原料,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世界,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環。

如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政治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上,近代工業產生[或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企業,或中國資本主義產生;思想上,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

4、轉化分析:就是要學會遷移和推廣,會轉化思維。有兩種情況:

一是特殊性影響轉化為普遍性影響,

如由鴉片戰爭的影響思考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侵華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由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影響思考中國古代統一的影響。

二是普遍性影響轉化為特殊性影響,

如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課本上講了對亞非拉的影響(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政治上——歐洲殖民者開始對亞非拉進行政治的控制和滲透;經濟上——經濟的剝削和掠奪;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

對中國的影響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從海路相繼來到中國邊疆進行侵略活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同時使明清統治者走向閉關鎖國。第二,明朝中後期,美洲高產農作物通過菲律賓傳入中國,為清朝人口快速增長奠定了物質基礎。第三,天主教從海路傳入中國,明清之際出現「西學東漸」局面。

5、學科交叉分析:學科之間的交叉影響,即歷史事件對政治的影響,對地理的影響。

❺ 高中歷史材料分析題怎麼做

做好材料解析題,首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做到融會貫通,並能進行知識遷移。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題策略。一般來說,解答材料解析題要遵循如下四個步驟:審題,讀題,聯系,作答。
1.審題
審題,就是審讀設問,明確問題要求,這是做好材料題的前提。很多同學在答卷時,一看是材料解析題,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讀材料。有的題即使有四、五則材料,也一氣讀完,然後再看問題。因為是先讀材料,後看問題,所以讀材料時幾乎是無目的地讀,盲目地讀,因此看問題後,有個別能得出答案,但多數則不能。無奈又得回頭再讀材料,這樣第一遍讀材料收效甚微,幾乎就是浪費時間。科學的解題步驟是,先看問題,以設問為指向,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讀材料,這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時省力,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材料型」,即「根據(或結合)材料回答」。這種問法的答案應該要通過解讀材料,從材料中直接或間接獲得,「論從史出」,切忌置材料於不顧而生搬課本知識,導致文不對題。二是「課本型」,即「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種設問方式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過聯系、回想所學知識才能獲得問題的答案。三是「結合型」,「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是近年來高考和平時模擬試題中普遍採用的提問方式,這類問題的答案不能全從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須要結合所學相關知識來回答。不同的設問方式,決定了思考問題的方向和答案的來源,務必要注意。
在審題的時候,還要認真分析問題中的限制性條件,包括時間、空間、領域(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質、結果、影響、意義等)等的限制。通過分析這些限制性條件,以明確設問的考查要求,並確定要具體回答的內容。以2009年浙江高考歷史第39題第(3)問為例:根據材料二、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蒸汽機的創制對歷史發展的直接影響。由「根據材料二、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問題屬於材料內容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的設問方式。再分析限制性條件:蒸汽機的創制,直接影響。這就告訴我們要分析的是蒸汽機的創制而非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是直接影響而非深遠影響。如此一來,要回答什麼,心裡就十分有數了。
有些問題的設問語言或直接來自材料,或比較艱深晦澀,有同學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遇有這種情況最好先進行問題轉化,把原問題轉換成比較通俗易懂的問題,以便利於組織作答。如以下一段材料:
「為什麼別的國家不採取這些法律(指英國法律)呢?這樣是否等於問為什麼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羅馬就不會。你可以回答: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們被栽培得還不久;……所以,試種一下吧!」
——伏爾泰關於英國制度的描述:《關於網路全書的問題》
問題:結合史實,談談你對材料中「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這句話的理解。
這個問題乍一看,不太好理解。但通過分析,我們可知「這些椰子」應該指的是英國建立的近代政治制度——代議制,「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也就是說,椰子的成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英國的代議制的建立也並非易事。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原問題轉化成:「結合史實說明英國代議制的確立經歷了一個艱辛的歷程,是長期斗爭與努力的結果」。這樣一來,答題的思路自然就清晰了。
2.讀題
讀題,就是研讀材料,並從材料中採集提煉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指蘊涵在材料中的、對題後設問具有針對性、對解答問題具有實用性的信息。通過研讀材料,准確而完整地獲取信息是做好材料題的基礎,而讀懂讀透材料又是准確、完整獲取信息的前提。一般情況下材料應讀三遍。第一遍粗讀,即通曉全文,大致了解材料所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內容。第二遍細讀,理清頭緒,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之間的聯系,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基本觀點等,初步建立起材料與設問之間的聯系。第三遍重點讀,即結合設問對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再進行重點閱讀和理解,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提取出能最終導向答題目標和契合題問要求的有效信息。
在閱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只讀材料正文,而不讀出處(多為文字材料)、題頭 (多為圖片材料)、提示語或註解 (多為表格、圖表材料)。其實,這些地方往往就蘊含著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能給我們以某種有效的暗示和引導,有時還能起到「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效果。如以下一段材料:
古代戰爭水平不高,崇山峻嶺、長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嶺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條件極佳的割據區域。……元代的省……無視歷來與劃界密切相關的幾條最重要的山川邊界一一秦嶺、淮河、南嶺、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陝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湖廣行省以湖南、湖北為主體而又越過南嶺有廣西;江西行省也同樣跨過南嶺而有廣東;……至於江浙行省,乃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鶴《犬牙相入還是山川形便?——歷史上行政區域劃界
的兩大原則》
問題:根據材料,判斷元代行省劃界的原則是什麼?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代採用這種劃界原則的原因。
在回答第一小問的時候,很多同學在閱讀完正文後便開始根據自己的理解答題,但往往詞不達意或答案不夠簡練。如果能夠多關注一下材料的出處——《犬牙相入還是山川形便?——歷史上行政區域劃界的兩大原則》,本題的答案就一目瞭然了。根據材料正文的內容表述,很容易得知元代行省劃界的原則就是「犬牙相入」。
另外,巧用標點符號有助於我們解讀材料。比如可巧用省略號。歷史學科命題在材料的引用方法上,有直引、串引、轉述、模擬四種形式,就忠實原文而言,最好是直引。可由於考試時間的限制,大段直引原文會增加考生的閱讀量,所以往往對原文有所刪略。而保留下來的文字自然是與命題者的考查方向緊密相關,尤其是對於要求概括材料內容的題目來說,每一個省略號的前後可能就都有不同的內容角度,可能隱含著重要的解題信息。如以下一段材料:
貞觀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漲,漂六百餘家。……十三日,詔曰:「暴雨為災,大水泛濫……諸司供進(進奉的財物),悉令減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廢。遭水之家,賜帛有差。」……九月,黃河泛濫……太宗幸白馬坂以觀之。
——《舊唐書》
問題:根據材料概括唐太宗應對災害的舉措。
本題材料總共有五個省略號,我們來分析這五個省略號前後的內容:前三個和第五個省略號之前均為介紹時間和災情,之後是唐太宗相應的措施及態度。運用這五個省略號我們就可以得出下列格式:時間、災情—相應的措施及態度,再結合題目要求及第三個和第五個省略號之後的關鍵動詞「悉令減省」「量事停廢」「賜帛有差」「幸白馬坂以觀之」即可概括出問題的答案:減省諸司進奉(戒奢從簡);減輕搖役;救濟災民;親臨災區了解災情。
同樣,鑒於考試時間的限制和考查的需要,命題者會精選材料並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設問。所以,不僅省略號有幫助概括的功能,其他如分號、句號也可以幫考生歸納、提取材料信息,在這里就不再舉例贅述。
3.聯系
聯系,就是鏈接教材,建立材料與教材及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課本型」的材料題自不待言,必須要聯系所學知識。這里注意的就是要能准確聯系相關知識,或能在教材相關的專題或某一歷史階段中通過辨別取捨擇其要端,揀取緊要的知識點來組織答案。
答案需來自材料的「材料型」題是否還需要聯系教材呢?也需要!盡管材料題都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特點,但不管材料有多「新」,它必定仍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貌離神合」於教材內容。在解答「材料型」題時,如能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中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定材料與教材的哪專題、哪節、哪一歷史階段、哪一知識點相關聯,就可以把材料置於這一專題、這一節、這一歷史階段或這一知識點的背景下來考察,如此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材料,挖掘深層次信息,並可誘發聯想、啟發答題思維,有時還可據此確定起答題的大方向,甚至直接從教材中尋找答案。即使已經充分提煉出了材料中的各種有效信息,如能進一步聯系教材和所學知識來對其進行印證,也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糾偏、加工和潤飾的作用,從而增強最終的答案的科學性。
4.作答
作答,就是要根據設問的要求,利用所提取的材料信息或所聯系的有關知識來組織答案,形成最後的答題語言。這是解答材料題的落腳點,是你之前所有工作效果的集中體現。沒有這一步,或這一步沒做好,之前的工作做得再漂亮也沒用。
作答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注意理清思路。落筆前先思量答題的思路和角度,力求條理分明、層次清晰、答案全面。
②注意語言的組織與表達。答題語言要經過認真斟酌、精心構思,不濫用文學語言,不「白話」連篇,不拖沓冗繁,要盡量用歷史學科術語答題,形成答題要點,努力做到准確規范、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③不要照抄材料原文詞句來答題,除非題目明確要求摘引材料原文作答,或這些語句本身已經較為明確的反映了材料內容、又符合設問要求。
④答好第一問。材料題一般有多個設問,設問之間常常互相聯系,第一問的回答是否准確,直接影響到下一問題的回答。
⑤注意分值。要根據各問的分值,看分作答,詳略有據。一般情況下,分值大的要詳盡回答,反之,則相對簡要回答。
⑥書寫規范工整。書寫答案時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號化、標題化。
段落化:一個問題有多個小問或需要分若干層次來組織答案時,每個小問或層次一個自然段。
序號化:一個問題有多個要點時,每一個要點前標一個番號,如(1)、(2)、(3)或A、B、C。
標題化:就是在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前面根據其要求加上一個小標題,如「原因」、「性質」、「意義」、「認識」等。一個問題有多個小問時尤其如此。這樣做等於告訴閱卷老師:「某個問題是答在這兒

❻ 怎樣做歷史材料題

讀——是解答的前提.閱讀理解材料是解題的必要前提,讀懂、讀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題的第一步\x0d1.先讀設問,後讀材料.先讀題目設問,給材料內容定位,明確答題方向、目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x0d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①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②讀懂、讀透材料.對材料的閱讀,一般情況下應讀三遍: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題的毛病.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擱置無效信息,並確定材料與相關知識的聯系,破解命題能力的考查方向

❼ 歷史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

歷史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
1、通讀材料、明確主題:
在命制一道材料題時,命題者往往是先確立一個主題,再圍繞這個主題去尋找材料、構思設問,所以,一般來說,每道材料解析題都會有一個主題。在解答材料題時,首先要通過瀏覽材料,盡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題意圖或材料的主題,這樣就能迅速調動所學知識點,從而使解題明確方向,集中思維,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礎。
2、分析問題、細讀材料:
在明確材料的主題後,接下來應該認真分析命題者提出的問題,通過分析設問句中的關鍵字、詞,明確作者問的是什麼,需要回答什麼。再根據這些問題,仔細地閱讀材料,力爭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題思路。閱讀的過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過材料的任何一個部分,包括題頭、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關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信息,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題所提出的問題絕大部分答案應該從材料中得出,因此這時應根據仔細閱讀材料後的思路,再次結合問題到材料中去尋找信息,把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都提取出來,寫在草稿紙上備用。然後把找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復的信息,根據所學知識,把這些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列好提綱,准備答題。
4、審查提綱、流暢表達在上述步驟進行完畢後,還要最後瀏覽一遍材料及其設問,審查自己列出的提綱是否正確或有無遺漏,最後就可以在試卷上動筆答題了。答題時一定要做到依據提綱,一氣呵成,言簡意賅,擊中要害,不可啰里啰嗦,言之無物,塗塗改改,答非所問。
5、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的相關要求:
(1)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
(2)文句要通順、平實、語言准確;
(3)在形式上做到「三化」:
①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
②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
③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❽ 怎樣做好歷史的材料題並有效地提取信息!

絕對原創,嚴禁轉載

如何做材料型歷史選擇題

做歷史材料型選擇題主要採用以下步驟:
第一步:分清題型結構。材料型選擇題的題型結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在選擇題的題干中引入一些材料,並根據材料設置備選項;第二種是題干里沒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為備選項;第三種是選擇題的題乾和備選項都引入材料。
第二步:審題。材料型選擇題的立體感和動態遷移感強,迷惑性大,認真審題,對材料型選擇題尤其重要。
(1)審題時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明確要求回答內容。
(2)注意細節,對材料來源及作者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來源及作者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
(3)找出試題中的條件限定語。
第三步:解答。
(1)進行定位,聯系所學知識,找出課本上與試題對應的具體知識點,把材料與教材相聯系。
(2)知識遷移,按題目要求,根據試題中的條件限定語得出答案。

【例l】日本編寫的《新歷史教科書》稱:「日本希望和平解決『中日間戰爭』(即日本在1937年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引者注),從1938年到1941年間多次通過各種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沒有成功。」當時的事實真相應該是
A.日本發動豫湘桂戰役,妄圖打通大陸交通線
B.日本「速戰速決」諸計劃破產,被迫改變對華方針
C.日本建立偽滿洲國,妄圖轉移國際視線
D.百團大戰後,日本希望同中國政府和平談判
【解析】B 本題主要是針對目前日本右翼勢力沉渣泛起,否定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國這一史實而提出的設計,目的是還歷史本來面目,讓學生對這段歷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本題題干是一段文字材料,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引者注,一個是時間,都是時間上的限定條件,特別是「從1938年到1941年」。根據這一時間可以排除A和C項,「日本發動豫湘桂戰役,妄圖打通大陸交通線」是在1944年;「日本建立偽滿洲國,妄圖轉移國際視線」是在1932年;D項中「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但與當時歷史特徵不相符。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可知,當時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於1938年被迫改變對華方針,對國民黨政治進攻為主。
【思維誤區】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會認為「和平方案」與「日本希望同中國政府和平談判」這一內容相符,誤選D項。這主要是由於審題不清和對歷史背景把握不準而造成的。

【例2】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軍參加正面戰場抗戰的是
A.《血戰台兒庄》
B.《千古奇冤:皖南事變始末》
C.《百團大戰始末》
D.《血色雄關:太原會戰紀實》
【解析】D 本題是以不同材料作為備選項,要求根據材料內容與題干要求對比進行選擇,這種習題的主要解法是找出題干中的條件限定語和中心語。在「反映八路軍參加正面戰場抗戰的是」這一要求中「抗戰」是中心語,「八路軍」和「正面戰場」是條件限定語,與選擇項比較就能得出答案。1937年,八路軍115師奉命開赴山西,參加太原會戰,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
【思維誤區】學生會誤選C項,沒有注意「正面戰場」。

❾ 歷史材料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

一、讀——讀懂問題,讀透材料。

1.先讀問題,後讀材料。先讀問題,搞清楚是幾個問題,讀懂在問什麼,帶著問題有目標地去讀材料,找到解答的關鍵。

2.讀材料要做到四讀:讀標題、讀題引、讀正文、讀出處。

幾類題型的答題方式:

(1)影響、評價、作用類:①此題型一般要一分為二,答正、反兩個方面,積極+消極,或進步性+局讓拆限性,除非題目明確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個方面。②問歷史事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想等方面的歷史影響時,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時理解、記憶。

(2)關系、聯系類:①兩者之間的關系:相互之間有聯系的可答二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等;單方面的關系(如A對B有什麼作用),積極的則答A推動了B,消極的則答A阻礙了B。②三者及三者以上的關系:A決定了B,B影響了C等。

(3)啟示、認識類:①扣擾滑銷緊本道大題的主題,將關鍵詞展開,可參考讀標題、緩游讀題引。②答案內容:一般情況下分為「重要性」和「怎麼做」兩個內容層次。

❿ 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技巧

以下是關於解題技巧,這些技巧對大家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大家在復習的時候,對於解題技巧也要詳細進行了解。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題型。它具有「製作巧、容量大、靈活性和區分度強」的特點。許多學生在考試中無從下手失分嚴重。那麼,怎樣才能解答好這一題型呢?我認為應掌握四個步驟,即:讀、找、思、答。

一、讀首鉛——是解題的前提

閱讀理解材料是解題的必要前提,讀懂、讀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題的第一步。

1. 先讀設問,後讀材料。 不少人認為要先讀材料,後看題目設問。事實上這樣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讀材料比較陌生,如遇到難懂的古文和外來材料易產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且在不了解答題要求和方向的情況下閱讀材料,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讀幾遍方可。所以,先讀題目設問,給材料內容定位,明確答題方向、目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 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

①看兩頭,找資訊。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用,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資訊。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以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資訊,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如1995年「三大發明題」開頭的《韓非子·有度》所載對回答第一問「司南至遲發明於什麼時候」就至關重要。

②讀懂、讀透材料。對材料的閱讀,一般情況下應讀三遍: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資訊。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題的毛病。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資訊,擱置無效資訊,並確定材料與相關知識的聯絡,破解命題能力的考查方向。

③閱讀材料時,還應注意從省略號兩邊獲取有效資訊。省略號刪去的是與答題無關的內容,省略號兩邊桐襪保留的內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隱含著重要資訊。

二、找——是解題的關鍵

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找」與「讀」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將兩者截然分開。

1. 從材料中找出有助於解題的資訊。

具體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長材料分成幾段,分別找出每段的資訊;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義;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話,就找出它的字詞,如時間、地點、人物、對事件的評價等要素。這樣層層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資訊。

2. 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相似點。

盡管材料解析題具有「新材料、新情況、新問題」的特點,但必定與課本有不可分割的聯絡。把材料中的重點資訊與課本中的重要史實和觀點相對照,確定材料所述與教材具體章節的關者輪好聯,這樣材料便與課本聯絡在一起;再深入讀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問題就不難了。

3. 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

讀材料是為了回答設問,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因為,「論從史出」,結論要從對材料的發掘、升華中得出。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互相對照;或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資訊;或從設問行文的資訊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然後,通過推測判斷得出答案。這樣,從設問到材料,再從材料到設問,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歷史材料題四個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