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興京是哪裡的

歷史上興京是哪裡的

發布時間:2023-05-28 21:30:25

❶ 清朝沒入關以前在哪裡定都

清朝沒入關以前先後在盛京(今沈陽)定都

1616年,努爾斗帶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建都。
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
1625年,努吵稿爾哈赤遷都沈陽。
1634年,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
1644年,清朝入關,定都北京,以盛京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空碰蘆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

❷ 清朝的盛京在哪裡

遼寧省沈陽市。

盛京是清朝(後金)在1625至1644年的都城。即今遼寧省沈陽市。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曾在此置沈陽中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

天命六年三月,努爾哈赤占沈陽。四月,由興京(遼寧新賓)遷都東京(遼寧遼陽),十年又遷都至盛京(遼寧沈陽)。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並在沈陽著手修建皇宮。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盛京」。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為留都。順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故沈陽又名「奉天」。

(2)歷史上興京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盛京是沈陽的古稱,沈陽是清朝建立政權的第一個京都。盛京的名稱是清初後金上層統治者入關之前就確立的。

「盛京」的滿文叫「木克頓和屯」木克頓意為興盛之意。和屯是城郭。按漢語習慣,將此滿文譯為盛京二字。

後金大漢努爾哈赤,從東京(今遼陽)遷都沈陽。後來其子皇太極於一六三四年(天聰八年)將沈陽正式命名盛京。

7200年前人類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西漢時期沈陽已具有城市輪廓,稱為「侯城」唐代改稱「瀋州」。

遼代,向瀋州移民,並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金代,仍沿用「沈洲」之名。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管轄。由於沈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中國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

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歷史。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1625年清太祖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並在沈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 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為陪都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

1929年,奉天市改名為沈陽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盛京

❸ 清朝最早在哪建都

清朝最早在興京-赫圖阿拉建都。最後在北京建都。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3)歷史上興京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除北京外還有三個城市做過清朝的首都:

1、赫圖阿拉故址:

第一個首都:興京——赫圖阿拉。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將首都定在了赫圖阿拉。赫冊陸磨圖阿拉是滿語,翻譯成漢語就是平頂小山崗的意思,這是滿族建立政權後的第州斗一個首都。

1634年,皇太極將赫圖阿拉尊稱為「興京」,意思是清朝興起的京城。赫圖阿拉故址在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不過可惜的是,由於損毀嚴重,其城體建築已經幾乎不存了,只剩下了一些城牆遺跡。

2、遼陽:

第二個首都:東京——遼陽。

1621年,努爾哈赤攻克遼陽後,在遼陽實地考察了一番,決定遷都遼陽。不過,他要遷進的不是遼陽舊城,而是打算重新修一座新城。於是,努爾哈赤命令人在遼陽城東太子河東岸修建了新城,新城建好後,努爾哈赤為新城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東京。

3、沈陽故宮:

第三個首都:盛京——沈陽。

1625年,努爾哈赤又想要遷都沈陽,由於距上次遷都才不過四年,親王貝勒都極力反對。不過在努爾哈赤眼裡,一切反對悉腔統統無效。

同年,努爾哈赤強行再次遷都,將都城遷到了沈陽。從此,沈陽成為了清朝在關外的最後一個都城。1634年,皇太極將沈陽改成為「盛京」,意為清朝繁盛的都城。

❹ 中國歷史朝代都定都哪裡

夏:斟鄩(河南洛陽偃師西)、陽翟(河南禹州)、帝丘(河南濮陽西南)、夏邑(今河南商丘東)、安邑(山西夏縣西北)、原(河南濟源西北)、老丘(河南開封東北)、西河(河南安陽東南)。

商:亳(河南商丘)、西亳(河南洛陽偃師西)、囂(河南鄭州西北)、相(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西亳(河南洛陽偃師西)、奄(山東曲阜)殷(河南安陽)、朝歌(河南淇縣)。

西周:鎬京(陝西西安長安西北)、成周(河南洛陽)、犬丘(陝西咸陽興平東南)、南鄭(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雒邑(河南洛陽)

秦: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漢:洛陽(河南洛陽東)、櫟陽(陝西西安臨潼東北)、長安(陝西西安西北)

東漢:雒陽(河南洛陽東)、長安(陝西西安西北)、許昌(河南許昌)

三國時期:【魏】許昌(河南許昌)、洛陽(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蜀】成都(今四川成都)【吳】建業、建業(江蘇南京)。

西晉:洛陽(河南洛陽東)長安(陝西西安西北)。

東晉:建康(江蘇南京)

隋:大興(陝西西安)、洛陽(河南洛陽)。

唐:長安(陝西西安)、武周神都洛陽(河南洛陽)、洛陽(河南洛陽)。

北宋:東京(河南開封)

南宋:南京(河南商丘)、臨安(浙江杭州)

遼:上京臨潢府(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金: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城西南)、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歸德府(今河南商丘)。

元:大都(元京師,北京)

明:南京 (江蘇南京)、北京(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興京(遼寧新賓西)、遼陽(遼寧遼陽)、盛京(遼寧沈陽)、北京(北京)。

(4)歷史上興京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長安與洛陽的角色互轉

漢朝是劉姓王朝,有劉邦(高祖)建立的前漢和劉秀(光武帝)建立的後漢之分,後世史學家習慣將前漢稱為「西漢」、後漢稱為「東漢」,此叫法即因各自都城方位不同而來。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封「漢中王」。在「楚漢相爭」中,劉邦打敗了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定鼎天下。當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初都洛陽,群臣擁護,認為「其固足可恃也」。

但不久,劉邦改變了想法,將洛陽設為陪都,而定長安城為首都。原來,謀臣張良的分析起了決定作用。《漢書·張良傳》記載,張良認為洛陽「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長安則「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到了建武元年(公元25年),洛陽終於迎來轉機,由「著名陪都」轉正為東漢的「著名首都」。這年冬十月,劉秀與王莽的更始政權決裂,在鄗(今河北高邑)登基稱帝,為表明自己的劉姓正統和漢家重興,仍以「漢」為國號,此即東漢。劉秀確定洛陽為首都(東都)後,設長安為陪都,稱為「西都」。

❺ 歷史上每個朝代的都城 今是哪兒

中都,現在的北京。

❻ 古代盛京是現在的哪裡

盛京,是清朝(後金)在1625年至1644年的新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禪輪即今遼寧省沈陽市。

明末努爾哈赤攻下遼東後把首都由興京遷到遼陽,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因畏懼明軍悔哪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中衛,並在沈陽著手擴建皇宮。

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盛京」。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盛京為留都。順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盛京城設奉天府,故沈陽碧襲碼又名「奉天」。

❼ 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同朝代的都城分別在哪裡

【五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公元前2070年)

『黃帝』有熊(今河南鄭州新鄭)
『顓頊』帝丘(今河南濮陽)
『帝嚳』帝丘(今河南濮陽)、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舜』永濟(今山西運城永濟)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東)
陽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斟?(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原(今河南濟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北)
西河(今河南安陽東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亳(今河南鄭州)
囂(今河南鄭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東曲阜)
殷(今河南安陽)
朝歌(今河南淇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鎬京(今陝西西安長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陽)
犬丘(今陝西咸陽興平東南)
南鄭(今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陽)梁悶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謹大(今甘肅天水西南)、平陽(今陝西寶雞東南)、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涇陽(今陝西涇陽西北)、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晉』: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新田(今山西侯馬)、屯留(今山西屯留縣南)、端氏(今山西沁水東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陳丘(今河南淮陽)、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
『齊』:臨淄(今山東淄博)
『燕』:臨易(今河北雄縣)、薊(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
『魯』:曲阜(今山東曲阜)
『鄭』:新鄭(今河南新鄭)
『趙』:晉陽(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邯鄲(今河北邯鄲)
『魏』:安邑(山西夏縣西北)、大梁(今河南開封)
『韓』: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宜陽(今河南洛陽宜陽西)、陽翟(今河南禹州)、新鄭(今河南新鄭)
『衛』:沫(今河南淇縣)、曹(今河南安陽滑縣東)、楚丘(今河南安陽滑縣東北)、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陳』:陳(今河南淮陽)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東定陶)
『吳』:吳(今江蘇蘇州)
『越』:會稽(今浙江紹興)
『杞』:杞(今河南開封杞縣)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蘇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廣東廣州)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漢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祥渣豎吳』(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
武昌(今湖北武漢)公元265年--公元267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漢)』(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漢(前趙)』(公元304年~公元329年):離石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蒲子(今山西隰縣)、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前涼』(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後趙』(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國(今河北邢台)、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龍城(今遼寧朝陽)、薊(今北京城西南)、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後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龍城(今遼寧朝陽)
『後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肅榆中東北)、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苑川(今甘肅榆中大營川)、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
『後涼』(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涼』(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廣武(今甘肅蘭州永登)、樂都(今青海樂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姑臧(今甘肅武威)
『北涼』(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肅高台西北)、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
『西涼』(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肅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寧夏固原)、統萬(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龍城(今遼寧朝陽)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長子(今山西長治長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齊』(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
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陳』(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大興(今陝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西京長安(陝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904年
東都洛陽(河南洛陽)公元657年-公元736年(與西京並重時期)
公元904年-公元907年
【少數民族政權】
『吐谷渾』(公元4世紀初---公元663年約350多年
伏俟城(今青海湖西22.5公里)
『吐蕃王朝』(公元6世紀--公元9世紀(877年)約300年
匹播城(今西藏瓊結縣)
邏些城(今西藏拉薩市)
『渤海』(公元669年--公元926年)
東京龍泉(今黑龍江寧安縣東京城)
『南詔』(公元738年---公元902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大長和』(公元902年--公元928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大義寧』(公元928年--公元937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後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909年—公元913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後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936年—公元937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
『後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
[十國]
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後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楚:潭州長沙府(今湖南長沙)
南漢:廣州興王府(今廣東廣州)
閩:福州長樂府(今福建福州)
吳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
吳:揚州江都府(今江蘇揚州)
南唐:西都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東都江都府(今江蘇揚州)
南平(荊南):荊州江陵府(今湖北江陵)
北漢:太原(今山西太原)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江蘇南京)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臨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少數民族政權】
『遼』(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雲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興慶府(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東南)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西遼』(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袞(別稱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南,即唐代碎葉城)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元冬都,今北京)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上都(元夏都,今內蒙錫林浩特南)公元1263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今江蘇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興京(今遼寧新賓西)公元1616年--公元1621年
遼陽(今遼寧遼陽)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
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25年--公元1644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華民國】

南京公元1912年1月1日-公元1912年4月2日
北京公元1912年4月2日-公元1928年6月8日
南京公元1927年4月18日-公元1932年1月29日
洛陽公元1932年1月29日-公元1932年12月1日
南京公元1932年12月1日-公元1937年11月17日
重慶公元1937年11月17日-公元1946年5月5日
南京公元1946年5月5日-公元1949年4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公元1949年10月1日-至今

❽ 古代中國每個朝代都有都城,古中國的歷代都城分別是哪裡

一、夏

1、陽城,今河南登封;

2、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3、陽翟,今河南禹州;

4、斟鄩,今河南洛陽偃師;

5、商丘,今河南商丘;

6、帝丘,今河南濮陽;

7、綸城,今河南商丘東;

8、原,今河南濟源;

9、老丘,今河南開封杜良鄉國都里村;

10、西河,今河南安陽東南。

二、商

1、亳,今河南商丘南湯;

2、囂,今河南鄭州;

3、相,今河南安陽西;

4、耿,今山西河津;

5、庇,今山東菏澤鄆城;

6、陳留,今河南開封;

7、奄,今山東曲阜;

8、殷,今河南安陽小屯;

9、朝歌,今河南淇縣。

三、西周

1、岐周,今陝西寶雞;

2、豐京,今陝西西安;

3、鎬京,今陝西西安;

4、成周,今河南洛陽;

5、犬丘,今陝西咸陽。

四、東周

洛邑,今河南洛陽。

五、秦朝

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六、西漢

1、洛陽,今河南洛陽;

2、櫟陽,今陝西西安;

3、長安,今陝西西安。

七、新莽

常安,今陝西西安。

八、東漢

1、洛陽,今河南洛陽;

2、許昌,今河南許昌。

九、三國

1、魏:洛陽,今河南洛陽;

2、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3、吳:建業,今江蘇南京。

十、西晉

洛陽,河南洛陽。

十一、東晉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二、南北朝

1、南朝:宋、齊,梁,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2、北朝:北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後遷洛陽(今河南洛陽),西魏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東魏都鄴(今河南安陽)。北周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北齊都鄴(今河南安陽)。

十三、隋朝

大興(今陝西西安),後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四、唐朝

長安(今陝西西安),後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五、武周

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六、五代

後梁都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西京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唐都洛陽。後晉都洛陽,後遷開封(今河南開封),後漢都開封(今河南開封),後周都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

十七、北宋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十八、南宋

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遷行在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十九、遼朝

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後遷中都(今北京)。

二十、金朝

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後遷都燕京(今北京),南京(今河南開封),末遷歸德(今河南商丘)。

二十一、西夏

興慶(今寧夏銀川)。

二十二、元朝

大都(今北京)。

二十三、明朝

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後遷順天府(今北京)。

二十四、清朝

北京(今北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❾ 努爾哈赤是哪裡人現在叫什麼地方

從現在角度說努爾哈赤是遼寧省撫順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興京,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

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沈陽。液臘備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於沈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謚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9)歷史上興京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原是元朝斡朵里萬戶府的萬戶,明永樂三年(1405年)應明成祖朱棣的招撫,入京朝貢,封授建州衛指揮使,後掌建州左衛,晉升至右都督。

宣德八年(1433年),因教授明都指揮僉事裴俊,被阿速江等衛「野人女真」殺死。其子董山是努爾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揮使,後晉升右都督,與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衛、建州右衛,成化三年(1467年)以屢掠遼東人畜,被明朝斬殺。

建州三衛遭到明軍殘酷征剿。董山的長子脫羅及其子妥義謨,先後襲職,多次進京朝拜明帝,貢獻方物。董山鬧毀的第三子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是努爾哈赤的四世祖。

錫寶齊之子福滿,後被清朝追尊為興祖直皇帝。福滿第四子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氣,生三子,長局正為努爾哈赤,次為舒爾哈齊,幼為雅爾哈齊。

❿ 康熙年的興京是指哪個地方

興京1616~滑畝1621為後金都城。原名赫圖阿拉,又作赫圖阿喇、黑禿阿喇,皆為滿語對音,意為信褲森「橫崗」。故址在今遼寧純型省新賓縣西老城村。
萬曆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稱帝,定赫圖阿拉為都城。天命六年(1621),遷都於遼陽。天聰八年(1634),尊赫圖阿拉為興京。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興京廳,移錦州府通判駐此。光緒三年(1877),移治興京廳於新賓堡,改理事通判廳為撫民同知廳。宣統元年(1909),升為府,領通化、懷仁(今遼寧桓仁)、輯安(今吉林集安)、臨江(今吉林渾江)四縣。民國初年,廢府為縣。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興京是哪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