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誰知道,廣西歷屆的高考狀元有哪些
廣西歷屆的高考狀元有南寧二中的青慈陽、南寧三中的黃迪舟、桂林市恭嘩沒姿城中學的孟笛蕭、柳州市柳州高中察旁的覃煜鑫等。
2017年廣西高考狀元:文科亂絕—南寧二中的韓思雨,總分681分;理科—南寧三中的方建勛和南寧二中的胡騰戈,分數為704。
2016年廣西高考狀元:文科—桂林市恭城中學的孟笛蕭,總分680分;理科—柳州市柳州高中的覃煜鑫,總分是708分。
2015年廣西高考狀元:文科—柳鐵一中的凌志宇,總分為672分;理科—全州高中的李忠明,總分為721分。
2008年廣西高考狀元:文科—南寧三中的黃迪舟,總分645分;理科—南寧二中的青慈陽,總分704分。
Ⅱ 狀元之鄉話臨桂
中國的科舉制度自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自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算起,至清末的1000多年裡,廣西共出了9名狀元,其中5位出自桂林市的臨桂,臨桂不愧為歷史上有名的狀元之鄉。
廣西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觀文就出自臨桂,自唐代以來,臨桂共出了5名狀元,2名榜眼,291名進士,被譽為「狀元之鄉」。 「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我國古代科舉的佳話。這一縣呢,說的就是現在的廣西桂林市的新區臨桂;「八進士」指的是臨桂曾經一年中了八名進士;「三科」說的是在光緒年間的三次科舉考試,臨桂就出了兩個狀元,這不僅震動了當時的大清朝野,也佐證了「山清水秀出才子」的千古佳話。
在桂林民間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先有臨桂,後有桂林」, 臨桂資格之老,據說有文物考古實證早在距今約3萬年前,臨桂就已經有先民在這里居住了,不管是真是假,在唐代官制中倒是把桂林稱為臨桂的。桂林古稱桂州、臨桂,從唐代開始,官制中一直把桂林稱為臨桂,民國初年改為桂林縣,1940年開始設桂林市。現在的臨桂縣建制始於漢代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111年,距今已兩千多年的歷史。
這是一塊人傑地靈、英傑輩出的寶地,自唐朝時的臨桂人趙觀文於公元895年考得狀元,成為桂林乃至廣西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開始,科舉制度下的臨桂共出了5名狀元、2名榜眼、291名進士,連續多個朝代狀元、進士人數均居廣西各縣之首,是名符其實的廣西狀元、進士之鄉。史載,明、清兩代廣西中進士711人,臨桂就佔了242人;廣西歷史上狀元及第9人,桂林佔了7人,臨桂又佔了其中一大半。
而在清朝,廣西一共中了陳繼昌、龍啟瑞、張建勛、劉福姚四位狀元,全都出在臨桂一縣,尤其是在龍啟瑞之後,「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的佳話,成為我國科舉史上的千古史話。據說當時在京城趕考的秀才們,一聽說對方是廣西臨桂人就立馬滿面笑容,紛紛請客吃飯交朋友,為的是以後行事方便,一時間,很多的臨桂秀才幾乎天天都有吃不完的飯局。
如今,徜徉在靖江古王城下,端詳著正陽門上的「三元及第」幾個大字,許多文人墨客都想試圖一解臨桂古代的狀元之謎,卻始終難以找到統一的答案。
有人說,是因為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造就了大桂林歷史上的狀元輩出,也有的說是因為桂林有狀元石,在桂林伏波山的還珠洞里有一呈圓錐狀的倒垂石柱,錐尖離地面約兩寸。相傳石柱可以伸縮,每當其下延與地面接觸一次,當地就會出現一位狀元,「岩石連、狀元出」,故稱狀元石。
明朝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507年,時任雲南按察司副使的桂林籍詩人包裕回桂林。據說包裕在游覽伏波山還珠洞時,靈光一閃,不僅詩興大發、題詩一首,而且大膽預言百年後必有桂林才子金榜題名、狀元及第。這一預言在清朝終於變成現實。這四個狀元就是:陳繼昌、龍啟瑞、張建勛和劉福姚。
包裕的預言在清朝果真變成了現實,歷史的傳說也許只是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反映,事實上臨桂多出狀元是與歷史上的大桂林讀書之風甚盛是分不開的。南朝時,著名詩人顏延之任始安郡太守,即在獨秀峰下修岩闢室讀經習文,開辟了整個桂林學風之先河。
隋唐時期,整個桂林興私塾、辦州學,隋開皇十六年也就是公元596年,桂林總管令熙,開設學校、推行教育,到了唐朝大歷年間,獨秀峰下建有桂州中學,成為當時廣西較早的官學,學風日漸濃厚,宋代擴建學府聘請名師講學,著名理學家朱熹就曾經被邀請做過重修靜江府學記,至清朝桂林學府得到皇帝的御書賜匾,其成就和影響為廣西之首。
當時各種各樣的學堂不計其數,至於各種各樣的私塾更是多如牛毛,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愛讀書的氣氛自然是相當的濃厚。據史載桂林古代的大小書院有13個之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桂林第一書院——宋代的宣成書院,它與清代的秀峰書院、經古書院、桂山書院等均為桂林有名的書院。濃厚的文化教育之風使粵西以賢達稱者代不乏人。 明清時期,桂林的靖江王城被選作貢院,也就是科舉鄉試的考場,一時間各地前來趕考的秀才雲集桂林。據說他們居住的科第堂即現在的桂林西華門旁的西華里很快就成了讀書一條街。
為幫助秀才們趕考,不少老百姓開起了客棧,如高升客棧、三元客棧、貢院客棧、及第客棧、文長客棧、登科客棧等等都是當時名頭響亮的招牌。從客棧的名字人們也不難感悟到當時桂林文風之盛。
在趕考的秀才當中,臨桂的秀才可以說是最引人矚目的,其中不乏很多的高手。這里,我們還不能不說一說一代大儒陳宏謀與其玄孫陳繼昌三元及第的故事。陳繼昌,清嘉慶二十五年中狀元,他是中國古代科舉史上最後一名三元及第狀元。在整個清代260多年,連中解元、會元、狀元的僅有兩人,陳繼昌便是其中一人。縱觀整個古代中國從隋朝至清朝實行科舉制度的1297年間,能夠三元及第的俊傑也僅僅只有13人。現在,人們在桂林靖江王城正陽門上看到的三元及第四個大字,說的就是陳繼昌的故事。
而陳繼昌的太太爺陳宏謀雖然只中進士未中狀元,卻是清代官至太子太傅、東閣大學士、宰相,且影響深遠的一代大儒。陳宏謀,字汝咨、號榕門,清代雍正元年春中恩科鄉試第一名舉人,同年八月中會試第108名,殿試又中三甲進士第9名。乾隆年間,歷官布政使、巡撫、總督至東閣大學士、宰相兼工部尚書,他是清代廣西籍官員中官位最高——宰相,任官時間最長——48年,任官經歷省份最多有12個省、政績卓著,也是民間影響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如今,坐落在臨桂新區四塘鄉橫山村的陳氏家祠、宗祠,彷彿還在傳頌著一代大儒陳宏謀及其家族的千古傳奇,同時也見證著桂林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源遠流長!
古老的臨桂縣不愧為歷史上廣西狀元、進士最多的一個名縣。如今,臨桂縣已成為桂林市的一個新城區,相信更多的狀元會一批批不斷涌現。(柅兵庚寅麥月整理)
Ⅲ 廣西歷來有「八桂人物勝江南」之說,歷史上的狀元郎有誰
科舉制度有「三元及第」的說法,人們將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三試連連奪魁高中榜首,稱「三元及第」。
據統計,在科舉制度實行的1300多年中,共出現過551名狀元,連中「三元」的只有14人。若將這些「三元及第」的狀元郎按籍貫劃分,則廣西、河北、河南、山東的人數並列全國第一,各有2人獲得「三元及第」殊榮。廣西「三元及第」者分別為臨桂人陳繼昌和宜山人馮京。因為「三元及第」數排名第一,廣西也因此得以超越傳統文化大省江蘇、浙江。由此亦可見廣西狀元的含金量之高。
韓琦
去世後,當朝皇帝還曾親到馮京府中祭奠,追贈其為「司徒」,謚「文簡」。馮京著有《灊山集》,可惜未流傳於世。陳繼昌中狀元後,歷任多省布政使、巡撫雖然官位顯赫,但他卻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潔。清嘉慶二十一年(816年),陳繼昌家中失火,房屋被燒為一空。後來,陳繼昌「三元及第」,被朝廷授予官職,有俸祿,還掌握錢財大權,但他卻一直沒有多餘的錢將家中房子重新裝修。
陳繼昌
直至清道光十年(1830年),陳繼昌從廣州北上經過家門,才用講學所得,留下了僅夠復建五間房的銀子。陳繼昌多任外放官,在職期間,他一直公正廉明,做了許多興利除弊、造福百姓的好事,尤在興修水利上,甚得百姓敬重。陳繼昌名滿神州,不但文采風流,在應對聯方面更是技壓群儒。辭世後,人們也紛紛撰輓聯紀念他。
Ⅳ 廣西有多少個狀元
10個。廣西有10個狀元,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均須投渣首狀,因居首者為「狀頭」而得名,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首府南寧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位於如核數中國華南地區,氏廳廣西東界廣東。
Ⅳ 廣西在歷史上出了多少個科舉狀元
唐大歷十一年(公元776年),桂管觀察使李昌巎創建府學於獨秀峰下,這是桂林歷史上第一座官學。桂林的第一個進士、晚唐詩人曹鄴就是從這里到京城趕考,步入仕途的。廣西的第一個狀元、桂林人趙觀文也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清順治年間,王城被廢,朝廷在此建立了廣西貢院,以利八桂學子應試科舉、求官報國。貢院規模最大時,共有5500間號舍,可見廣西雖地處偏遠,民間也是很重視教育的(徐悲鴻、胡適對此都有很高的評價)。整個清朝,一共開考了正科恩科112科,廣西因為先有南明抗清,後有太平天國,因戰亂影響,只開考了100科,卻考取了590餘名進士、4名狀元(4名狀元全是桂林人),進士中不乏陳宏謀、岑春煊這樣的重臣,陳宏謀被當朝皇帝稱為「嶺南儒宗」,岑春煊在民國初期還與孫中山一起被時人稱為「民國偉人」,這些評價是很高的。廣西考取的狀元數居全國第五位,其中更有科舉史上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獲得者陳繼昌,
Ⅵ 廣西古代12位狀元,哪位來自你的家鄉
廣西古代12位狀元,來自的家鄉如下:
1、趙觀文,桂林臨桂人,唐乾寧二年狀元,是廣西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後趙觀文深感官場險惡,遂急流勇退,辭官歸里。裴說,桂林臨桂人,唐哀帝天祐三年狀元,後因天下大亂,在向家鄉逃難的旅途中去世。
2、梁嵩,貴港平南人,五代十國南漢白龍元年狀元,梁嵩自幼勤奮好學,善詩文,代表作有《賦荔枝詩》、《代母作倚門望子賦》等等。王世則,桂林永福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狀元,王世則連續兩次殿試都中狀元,人稱「連科狀衡沒元」,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連科狀元。
4、毛自知,祖籍賀州富川,宋寧宗開禧元年,毛自知以「出兵抗金,恢復中原」作答,獲寧宗皇帝嘉許,親點一甲一岩禪名,狀元及第。陳繼昌,桂林市臨桂人,清嘉慶二十五年狀元,因應殿試而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聲名大振,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
Ⅶ 廣西第一大狀元村,至今有1300多年歷史,共走出26名進士1名狀元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就像是一位溫柔美麗的姑娘.但凡是她所摸過的地方,都將會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在廣西省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上有個——秀水村。這個村莊地處「南蠻之地」廣西的東北部有著湘、桂、粵三個省交界,從唐朝以來的1300多年裡,秀水村裡的毛氏家族人才濟濟,這裡面考取狀元的有1人,考取進士的有26人,因此還被世人譽為「「狀元之鄉」,乃是當之不愧的「狀元村」。
「狀元村」給遊客的第一印象是一種既安靜純朴卻又充滿生機,這村內外都有著自然美、寧靜美,、格調美,美得無與倫比,經歷了1300多年的 歷史 變化,蘊含著秀水人理想特質的「包漿」 巧奪天工,散發出唯美的香味,讓人沉迷其中。
秀水村是以秀峰山為中心環山而建立的,有著嶺南山清水秀的秀美,由於此村是藏在遠離朝代更替、 社會 動盪、市井喧囂的地區,可可謂是「世間桃花源」。古村裡的建築仍然保留著唐、宋、明、清和近代建築的風格,在秀水古村的青石板路上漫步。
每天晨鍾暮鼓和清脆的讀書聲一起打響,一派安靜致遠的淳樸,可像個世外桃源啊!村裡的狀元樓位於秀峰山腳下,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整個村子的靈魂之地,據調查統計,從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到現在,這個村裡考上全國很多重點大學的人數就有120多人。
所以現如今這里一直都是眾多高考學生的托福勝地,一定要來這里走走,沾沾這里不一樣的福氣。村裡不但著成千上萬的名木古樹,也有好幾口泉眼,上千年以來,泉水從未乾涸過,川流不息的泉水一直為村裡提供了生命之源。
並且其中有一個泉眼所在的山洞還是以前的學堂,那個洞里冬暖夏涼,因此很適合學子們前去學習,在秀水村裡人才濟濟,上至年邁的老人,下至年輕婦女和小孩,隨時隨地都可以捧書就讀,提筆書寫千百篇文章。
在這個村子繁盛之際,有著古戲台、祠堂以及書塾書院,村內至此仍保存著改朝換代的皇帝所賜封和官府賀贈的各種牌匾,號稱有著中國古代文化靈魂的文教史博物館,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最古老村莊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村裡村民們住的地方,主要是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的古式建築,直到現在依舊保存得很好,所以秀水村現在又有著''宋元明清古建築露天博物館''稱號,許許多多的民居現在依舊有著當地村民在裡面居住。
村裡有個古泉池,人們在這個池子旁邊還建了個古戲台,在夏天,村民們就便於在泉水邊坐著一邊乘涼,一邊欣賞古戲台上的精彩表演;在冬天,泉水的水面有著煙霧的籠罩,將古裝戲表演得淋漓盡致,所以秀水村可真的是 歷史 文化豐富深厚,風景民俗淳樸淳美,很具有廣西特有的唯美田園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