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西安事變的意義 西安事變的歷史簡介
1、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2、張楊兩將軍發動事變是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時就建議:「根據我兩年來的觀察,蔣可能抗日,他錯在瞎源先安內後攘外,你們在外面逼,我在裡面勸,內外夾攻,定能扭轉過來。」
3、中共中央堅持和平解決。中共中啟神簡央得知西安事變的消息後,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連悄褲召開會議研究。在統一思想後,派周恩來等領導人前往西安談判,一直堅持和平解決爭端。
4、西安事變也教訓了蔣介石。成為階下囚的蔣介石看到如內戰再起,他難免不死於南京的狂轟濫炸,因而於17日下令何應欽停止對西安的討伐。
5、事變的成功發動使他認識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幾十萬大軍所能阻擋,不得不正視歷史發展趨勢,擇善而從,答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談判,並當面向周恩來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齡、張學良全權代表他與周恩來解決一切。他回南京後,周恩來可直接去談判。
6、離開西安後,雖然違背諾言,扣押張將軍,陳兵潼關,但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內戰。而是以軍事為後盾進行政治分化。顧祝同進入西安後,未動兵刃,蔣介石又速派張沖趕赴西安,參加和周恩來的談判。隨後,蔣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廬山,最後在南京和周恩來多次談判,終於於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7、這一切變化都與西安事變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一直評價很高,認為是挽救國家民族一大危機,「成為當時停止內戰、發動抗戰的一個歷史上的轉變關鍵」。
❷ 西安事變的政變動機是什麼,結果如何,有何歷史意義
1、西安事變動機: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2、西安事變結果: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動兵變。
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即蔣介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3、西安事變意義: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戰的局面,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如何看待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它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提前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是中國由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是中國社會政治由專制到逐步民主的轉折點。由這一系列轉折,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同時,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辟了發展壯大的前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變剛結束,毛澤東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我們在西安事變中實際地取得了領導地位」。
❸ 西安事變的意義是啥
西安事變的意義是停止了內戰,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獲得了休整的機會。
西安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局出發毅然捐棄前嫌,將原來的抗日策略調整為聯蔣抗日;並在1937年2月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四項保證,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之後,又與國民黨進行多次秘密談判,終於促使國民黨在七七事變後公開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使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在全國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動下,蔣介石不得不暫時放棄反共內戰的錯誤政策。西安事變促使了國民黨政策的變化,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客觀上迫使蔣介石停止了剿共內戰之舉,爭取到了蔣介石抗日的承諾,使國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實現。
❹ 西安事變的意義
西安事變的意義是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各仔辯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張楊兩發動事變是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時就建議:「根據我兩年來的觀察,蔣可能抗日,他錯在先安內後攘外,你們在外面逼,我在裡面勸,內外夾攻,定能扭轉過來。」當張楊起事時明確表示:「捉了(蔣)之後,只要他答應抗戰,我們還擁護他作領袖。」
但是東北軍、十七路軍內部對如何處置蔣介石議論紛紛,統一內部思想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西安事變也教訓了蔣介石宴戚源。成為階下囚的蔣介石看到如內戰再起,他難免不死於南京的狂轟濫炸,因而於17日下令何應晌態欽停止對西安的討伐。事變的成功發動使他認識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幾十萬大軍所能阻擋,不得不正視歷史發展趨勢,擇善而從,答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❺ 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它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提前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是中國由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是中國社會政治由專制到逐步民主的轉折點。由這一系列轉折,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同時,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辟了發展壯大的前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變剛結束,毛澤東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我們在西安事變中實際地取得了領導地位」。
(5)如何看待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昭示出愛國、統一、進步的思想和團結合作、不怕犧牲的精神。為了牢記歷史,教育後人繼承和發揚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張學良將軍公館和楊虎城止園別墅為基礎,1986年12月,西安事變紀念館正式建成,並於「西安事變」50周年之際對外開放。
西安事變紀念館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次維修保護和陳列調整。尤其是2006年至2009年,國家投入了大量建設資金,對西安事變紀念館基礎設施、陳列展示、消防技防工程等進行了維修和改造,改造後的館容館貌煥然一新。西安事變紀念館重新製作了《歷史的轉折——西安事變史實陳列》《張學良公館舊址復原陳列》等五大陳列,並於2009年12月全部竣工並向遊客免費開放。
建館二十多年來,西安事變紀念館已累計接待參觀者近200萬人次。西安事變紀念館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陝西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安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紅領巾實踐教育基地和全國一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❻ 西安事變的背景 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西安事變的爆發,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張將軍在抗爭時期主張的「攘外安內」政策,因與蔣「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相左而直接導致了西安事件的爆發。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來陝西,以遊山玩水為名,布置大規模的剿共活動,期間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洛陽、西安、臨潼等地數次勸諫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
當時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張學良、楊虎城出於愛國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並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不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親臨西安督戰,致使張、楊處於抗日不能,「剿共」不願,苦諫無效的境地。
西安事變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提前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是中國由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是中國社會政治由專制到逐步民主的轉折點。由這一系列轉折,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同時,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辟了發展壯大的前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
❼ 西安事變的意義是什麼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行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上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同時它也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讓中日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此次事變也是中國有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更是中國社會政治由專制到逐漸民主的轉折點,而這些轉折點,也奠定了抗世祥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西安事變也讓中國共產黨取得了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更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返旅革命力量開辟了發展壯大的前景。
西安事變的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也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搜世搏的作用。
❽ 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西安事變是一次以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的 歷史 事件。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希望能幫到你。
西安事變經過介紹
西安事變是一場非常大膽的變革活動,當時張學良因為受到啟發而覺得國民黨的政策十分的不合理,於是屢次進言希望可以改變政策,並且暫時停止國內間的爭斗,共同面對真正的敵人日軍,但是蔣介石卻十分的頑固,甚至還因此撤掉了張學良的職位,這樣一來西安事變就發生了,那麼西安事變經過是怎樣的呢?
西安事變經過說起來還是比較復雜的,首先張學良召集了手下所以的軍隊,然後說明了這次兵諫的意義和時間,這表面他已經下了非常大的決心,而他將這次事變定義為兵諫,這個說法在西安事變的經過中也埋下了伏筆。第二天清晨張學良帶領著士兵准備將蔣介石扣押,活捉後又再次扣留了許多國民黨內部高官,這樣一來也預示著西安事變的經過已經正式開始了。
在西安事變的經過中還曾經險些爆發武裝沖突,國民黨勸說無效開始向各界申請進行討伐活動,張學良為了避免更加的沖突於是釋放了蔣鼎文。西安事變的經過同時也在 國際 上引起了很大的震驚,世界各國紛紛表示十分的驚詫,之後在張學良的公館內還進行了一場談判,但是張學良在周恩來的協調之下,終於讓蔣介石答應了停止國內爭斗的條件,雖然在西安事變的經過中是他親自扣押了蔣介石,但是在釋放的時候他卻要求親自護送蔣介石離開,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他被扣押在南京。
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
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張楊兩發動事變是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時就建議:“根據我兩年來的觀察,蔣可能抗日,他錯在先安內後攘外,你們在外面逼,我在裡面勸,內外夾攻,定能扭轉過來。”當張楊起事時明確表示:“捉了(蔣)之後,只要他答應抗戰,我們還擁護他作領袖。”但是東北軍、十七路軍內部對如何處置蔣介石議論紛紛,統一內部思想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中共中央堅持和平解決。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變的消息後,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連召開會議研究。在統一思想後,派周恩來等領導人前往西安談判,一直堅持和平解決爭端。
西安事變也教訓了蔣介石。成為階下囚的蔣介石看到如內戰再起,他難免不死於南京的狂轟濫炸,因而於17日下令何應欽停止對西安的討伐。事變的 成功 發動使他認識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幾十萬大軍所能阻擋,不得不正視歷史發展趨勢,擇善而從,答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談判,並當面向周恩來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齡、張學良全權代表他與周恩來解決一切。他回南京後,周恩來可直接去談判。
他離開西安後,雖然違背諾言,扣押張,陳兵潼關,但並不敢冒 天下 之大不韙發動內戰。而是以 軍事 為後盾進行 政治 分化。顧祝同進入西安後,未動兵刃,蔣介石又速派張沖趕赴西安,參加和周恩來的談判。隨後,蔣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廬山,最後在南京和周恩來多次談判,終於於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這一切變化都與西安事變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一直評價很高,認為是挽救國家民族一大危機,“成為當時停止內戰、發動抗戰的一個歷史上的轉變關鍵”。
西安事變對世界的影響
西安事變之所以被稱為一次重大的歷史變革,主要原因不僅是因為國內,而且西安事變對世界的影響也是存在的。張學良為了迫使蔣介石能夠答應停止內戰,策劃這次事變的發生,西安事變對國內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然而西安事變對世界的影響要怎麼說明呢?
西安事變對於世界的影響可以從多方面來說明,首先在西安事變之前,國際上就曾經組織過會議,針對世界法西斯這一事件也做了深刻的分析,認為在這種殘暴的列強主義面前,建立一條統一而且同步的戰線是十分必要的,那麼西安事變對於世界的影響就出現了。日本的侵略行為也屬於上述針對的問題當中,而西安事變主要就是想要達成一致的對外戰線,從而抵抗並且破壞掉日本的不良企圖,這樣看來西安事變對於世界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除此之外西安事變對世界的影響還可以從國際上形成的格局來說明。當時日本的野心是很大的,不僅是對中國就是對蘇美也存在假想,甚至曾經想要通過佔領中國而達到稱霸世界這個狂妄的目的,蘇聯對於西安事變也是極其關注的,若是西安事變並不存在,中國就有可能因為內戰從而導致被佔領的最後結局,到時候蘇美等國家是否還安然存在就是個未知的了。
上述西安事變對世界的影響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通過西安事變而導致遏制日本的侵略,也能使法西斯遠離各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