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高歡這個歷史人物
北齊神武帝高歡(496年-547年),鮮卑名賀六渾,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景縣南)。北朝東魏權臣。因祖犯法,遂移居懷朔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北,一說內蒙古固陽),成為鮮卑化漢人。他曾參加杜洛周起義軍,繼歸葛榮,為親信都督。後叛降爾朱榮,
並收編六鎮余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他竭力調和漢胡關系,依靠鮮卑族和漢族高門,擴充政治實力。普泰二年(532),一舉消滅爾
朱氏殘余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逼走北魏孝武帝,另立孝靜帝並挾其遷都鄴城。高歡專擅東魏朝政16年。其子高洋取代建立北齊,追
高歡為獻武皇帝。
❷ 我國歷史上究竟存不存在西魏和東魏這兩個朝代
在比較詳細一點的王朝表中,將北朝分為了5個政權,分別是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其中寫到西魏的建立者是元寶炬,東魏的建立者是元亶。這對歷史沒有深入了解的人會產生巨大的誤解,認為北周是宇文泰推翻了西魏的建立的,北齊是高洋推翻東魏而建立的。
實際上,中國在某些特殊的王朝上也會將姓氏用上。例如三國時期的魏國名義上是220年曹丕稱帝建立的,但是實際上卻是曹操建立的。於是,人們就用曹魏這個詞,就可以將曹操的歷史的概括進入。再比如,劉裕建立的宋朝和後來的兩宋同名,人們就用「劉宋」這個稱呼。
❸ 歷史上的高歡和魏孝武帝,有著怎樣的愛恨情仇
歷史總有異樣的聲音:侯景叛魏到底是被迫還是主動?一直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不妨從當時的情況來進行分析:不論是高歡奪權還是侯景叛東魏,都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這要從侯景與高歡的關系說起。
他們二人的關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六鎮叛亂前夕,那個時候二者是好友,六鎮叛亂改變了他們的關系。爾朱榮趁六鎮之亂招募豪傑,以圖大志,侯景與高歡二人紛紛前往投奔。
於情,高歡屍骨未寒,侯景叛魏降梁,實屬不
❹ 東魏建國多長時間
立國16年。
東魏(534年―550年)北朝的朝代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以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為別都,高歡坐鎮晉陽遙控朝廷,有今河南汝南﹑江蘇徐州以北,河南洛陽以東的原北魏統治的東部地區,[1] 僅有一位皇帝,約十七年。北魏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利爭奪。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權。534年,權臣高歡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願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關中投奔關隴軍閥宇文泰。高歡擁立年僅十一歲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孫元善見為帝,即東魏孝靜帝,東魏開始。高歡掌權期間土地兼並情況嚴重,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尖銳,且屢敗於勁敵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靜帝禪位於高歡之子高洋,東魏滅亡。
希望採納!謝謝!
❺ 西魏宇文泰和東魏高歡,哪個厲害呢
當然是西魏的宇文泰綜合實力更強。
但是在宇文泰和高歡的時期,高歡的軍事實力是大於宇文泰的。不過高歡不擅長治理國家,他輕視漢族的人。而西魏的宇文泰由於地處關中地區,鮮卑人口不足,想要擴充軍隊不能全靠鮮卑人,於是採取確保漢人和鮮卑人有同樣的權利。因此後期西魏的實力大幅度增長。後來由於宇文泰的治理,到了北周時期綜合國力遠勝北齊。最後北齊被北周所滅。
宇文泰和高歡的戰斗,宇文泰走到了最後。高歡死後高洋襲位,建立北齊。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所滅。北周統一了南方。
❻ 北魏是怎樣分裂成東魏和西魏的
北魏的分裂過程:
公元531年,高歡乘機攻佔洛陽,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歡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願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關隴軍閥宇文泰。同年,高歡立年僅十一歲的元善見做了皇帝,即孝靜帝,並遷都於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這就是東魏政權。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與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由,即魏文昭帝。國號「大魏」,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南梁對立,建都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政權實由宇文泰掌握。這就是歷史上的西魏政權。北魏正式分裂為東﹑西魏。
(6)歷史上高歡在哪裡建東魏擴展閱讀:
東魏、西魏對峙的格局並沒維持多久,東魏高歡執政至公元547年死,期間土地兼並情況嚴重,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皆尖銳,屢敗於勁敵西魏宇文泰。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權勢更大。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而亡,高洋再繼任父兄之職。
公元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掉東魏皇帝元善見,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齊」,建立了北齊政權,東魏滅亡。
公元551年,西魏皇帝元寶炬死,長子元欽嗣位。公元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元寶炬四子元廓即位,稱元年,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運動而被迫改復姓拓跋。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公元557年宇文護迫使魏恭帝禪讓於宇文覺,建立了北周政權,西魏正式滅亡。
❼ 歷史上高歡、高洋、高長恭,和高思繼、高懷德、高懷亮有何關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對古代的姓氏有個大致的了解,主要有兩方面需要注意,其一就是戰亂年代人口流動很大,世系很難得到傳承,所以跨越年代很大的世系很難保存下來,這個時候偽造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其二就是姓氏自先秦時期發展過來後二合為一,有一段混亂期,改姓以及賜姓比較常見。
基於此,我們來看看題目中涉及的年代,從南北朝到五代十國,中間隔了隋唐,這就是三百多年的歷史,中間的世系其實早已經斷了。所以能確定的只能是南北朝時期高歡、高洋和高長恭之間的血緣關系,以及五代十國時期高思繼、髙懷德和高懷亮之間的血緣關系。
高行周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名為髙懷德,生於926年的後唐時期,髙懷德跟隨父親高行周征戰,也立下了不少戰功,後來在跟隨柴榮南下攻打南唐的時候立下了不小的戰功。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髙懷德成為殿前副都點檢,娶了趙匡胤的妹妹燕國長公主,成為趙匡胤的妹夫,982年去世,被追封為渤海郡王。
在《楊家將演義》等小說中,髙懷德還有一個弟弟名為高懷亮,很早就跟隨在趙匡胤的身邊,算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到後來被遼朝的耶律沙所殺。
綜上,我們看這三個人的關系:高思繼是髙懷德的祖父,而高懷亮是虛構的人物。
❽ 建立東魏的高歡是漢族還是鮮卑族啊,東魏的統治階層是漢人還是鮮卑,漢人在東魏和北齊地位怎樣
高歡高歡(496年—547年),字賀六渾,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景縣南)。世居懷朔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東北;也作綏遠固陽),成為鮮卑化的漢人東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實際統治者。 (也就是說他是漢人)
高歡集團是依靠六鎮鮮卑貴族,尤其是以懷朔鎮鮮卑貴族的支持起家的。他也爭取漢族的門閥世族參與政權,作為政權的第二種支持力量。因而他認定自己的政權,應該是鮮卑人的政權,這個政權應該最大限度地保證鮮卑貴族的利益。 (鮮卑族在統治中占更重要的地位)
高歡還企圖調和當時相當尖銳、緊張的鮮卑與漢人的關系,下令軍中「不得欺漢兒」。他告誡鮮卑人,要懂得怎樣使用漢人,說:「漢民是汝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為凌之?」對飽受鮮卑貴族欺負的漢人,他又換了一副腔調,說:「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汝安寧,汝何為疾之?」(《資治通鑒》卷一五七)高歡的這些方法,並不能促進民族關系的融洽,解決當時頗為尖銳的民族矛盾。 (可以看出漢人是被鮮卑族欺負的)
http://www.yueshuwang.com/kuaiyan/1/1256/289568.html
❾ 東魏的開創者
元善見 (東魏孝靜帝),其實大權掌握在丞相高歡手上。
❿ 南北朝時期的東魏丞相高歡可以被稱為高王嗎
歷史故事——曇花一現的東魏
北魏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奪。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權。530年(永安三年),魏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見機會殺爾朱榮,榮侄爾朱兆起兵赴洛陽,殺死孝庄帝,立元恭為帝(魏節閔帝)。532年(太昌元年),原爾朱榮部將高歡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滅潼關以東的爾朱氏勢力,殺節閔帝,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權落入高歡手中。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不願作高歡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長安,投靠宇文泰。十月,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趕元亶下台,立元善見為皇帝,即魏孝靜帝,魏孝文帝曾孫,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即位於鄴城,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年僅十一歲。由於年幼,由權臣高歡輔政。
535年(永熙四年),宇文泰在長安立元寶炬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為東﹑西魏。高歡以原六鎮流民為主,建立強大武裝,自己住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為東魏第二政治中心。
高歡(496年—547年),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出身於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兵戶之家,高歡出生時,母親韓期姬就去世了,他是由姐姐常山君高婁斤和姐夫尉景撫養長大的。由於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鮮卑軍人,高歡成了個完全鮮卑化的漢人。當時這樣的破落戶子弟,遑論什麼前途,單就生活而言,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歸順葛榮,成為親信都督。後叛降爾朱榮,並收編六鎮余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滅爾朱氏殘余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歡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高歡自居晉陽(今太原西南),遙控朝政。專擅東魏朝政16年。爾朱榮認識高歡時,對高歡能讓馬乖乖站著讓他清洗,十分驚訝,高歡表示軟硬兼施才是唯一方法,爾朱榮對他記憶十分深刻,開始拔擢他。後來,高歡幾個兒子有次面對一團繩索難解,其中次子高洋一刀砍斷,高歡十分高興。此為「快刀斬亂麻」一語由來。
546年(東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統十二年),東魏丞相高歡率率大軍十餘萬人圍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城池的攻堅戰。八月,西魏以韋孝寬為並州(治玉壁)刺史,率軍鎮守玉壁。不久,東魏丞相高歡親率其部眾自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西南)出發,向西魏大舉進攻。九月,東魏軍包圍玉壁,以引誘西魏軍出戰。韋孝寬據城固守。十月,東魏軍攻城,晝夜不停。韋孝寬隨機應變,竭力抗禦。東魏軍在城南築土山,欲居高臨下攻城。韋孝寬縛木加高城樓,使東魏軍不能攻入。
東魏軍改變戰術,挖掘10條地道,集中兵力,攻擊北城。韋孝寬則挖掘長溝,切斷東魏軍的地道,並派兵駐守,待東魏軍挖至深溝時,即將其擒殺。韋孝寬又在溝外堆積木柴,備好火種,發現東魏軍在地道中潛伏,便將木柴塞進地道,投火燃燒,還藉助牛皮囊鼓風,烈火濃煙,吹入地道,地道中的東魏士卒被燒得焦頭爛額。東魏軍又用「攻車」撞擊城牆。韋孝寬用布匹做成帳幔,隨其所向張開,攻車撞之,布受沖擊立即懸空,城牆未受損壞。東魏軍又把乾燥的松枝、麻稈綁到長桿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燒帳幔,試圖連玉壁城樓一起焚毀。韋孝寬把銳利的鉤刀也綁到長桿上,等火桿攻擊時,即舉起鉤刀割之,把正點燃的松枝、麻稈全部割掉。
東魏軍又轉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條,用木柱支撐,然後放火燒斷木柱,使城牆崩塌。韋孝寬在城牆崩塌處用柵欄堵住,使東魏軍無法攻入城內。高歡攻城不克,遂派人勸降,亦被韋孝寬回絕。高歡軍攻城50天,士卒死亡7萬人,精疲力竭,用盡心計,仍未攻克,高歡急得舊病復發,遂於十一月初一,解除對玉壁的包圍,撤軍。戰後,魏文昭帝元寶炬晉升韋孝寬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忠郡公爵,以獎其守玉壁之功。
高歡善於玩弄權術,權勢益大,權傾朝野,令孝靜帝天天都提心吊擔,對高歡頗為畏懼。高歡執政至547年死,期間土地兼並情況嚴重,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皆尖銳,屢敗於勁敵西魏宇文泰。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繼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坐鎮晉陽。擊潰叛將侯景,以反間計亂梁,拓兩淮之地,收復河南,在短期內團結東魏統治階層,順利掌控了東魏政權。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將軍的身份兼相國,封齊王,並加殊禮,即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作為人臣而言,其權位幾乎已臻頂峰,高澄遂與親信們開始密商正式奪取元氏政權。權勢更大,曾在朝堂之上因孝靜帝抱怨其被高氏控制生不如死而怒罵孝靜帝「狗腳朕」,並讓手下毆打孝靜帝。
武定七年(549年),年僅二十九歲的大丞相高澄被他的廚奴刺死,事出倉猝,朝中一片混亂。這時,23歲的高洋挺身而出。當時的高氏臣僚對高洋基本上都是心存輕視,然而,高洋在平叛時所表現出來的臨危不亂、鎮靜從容,以及隨後的一系列政治措置,讓那些輕視他的臣僚大吃一驚。武定八年(550年)五月,高洋一到鄴城,就派司空潘樂、侍中張亮、黃門侍郎趙彥深等人去見孝靜帝,要他遵循天意,仿效堯舜,禪位給齊王。然後由楊把早已擬好的禪位制書遞了上去。孝靜帝含淚在制書上簽了名,又與嬪紀告別之後,即被趕出皇宮。高洋遂登基稱帝,年號天保,國號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