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呂四港鎮屬於哪個市
呂四港鎮隸屬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是江蘇省重點鎮,是啟東市第一大鎮。地處黃海之濱,北枕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呂四漁場散漏。呂四港是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千年古鎮呂四港鎮是一個具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自古被譽為「黃海明珠」。有濃郁的「呂祖文化」,相傳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四次來此故得名呂四。又傳說古代這里棲息著大群白鶴,故又名鶴城。呂四港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呂四港東與日本肆喊、韓國隔海相望,距裂掘野日本神戶、韓國釜山僅約420海里。
『貳』 啟東有多少年的歷史
啟東歷史上曾分屬三個縣管轄。南部為新漲的沙地,只有的一百二十年歷史,史稱「外沙」,1928年設縣分治前隸屬上海市崇明縣;中部地區為「下沙」,在1941年前隸屬海門;北部呂四一帶,成陸時間最長,有千餘年歷史,在宋、元、明、清時歸屬海門,1942年前由南通縣管轄。馬相伯的《啟東設治匯牘》對啟東設縣過程有著詳細的記載。 在啟東,北部呂四一帶稱為「北沙」,南部和中部地區叫「南沙」。「南沙」「北沙」語言迥異,習欲有別。南沙人講的是啟海方言,與海門話完全一致,和崇明話相似,跟上海話相近,同屬吳語,而「北沙」人說的則是「呂四話」。 對於「南沙」居民的由來,比較主流的看法是「句容遷崇明,崇明搬啟東。」據明正德《崇明縣志》記載,崇明島初漲時,人煙稀少。696年(唐萬歲通天年),有黃、顧、董、施、陸、宋六姓在島上「辟草墾土,易而為田」,人口大多來自江蘇句容一帶。1025年(宋天聖三年),崇明新漲一沙有姚、劉二姓來居,名姚劉沙。1101年(宋建中靖國元年),三沙漲成,因「有魚鹽之利,民樂居焉。」句容人朱、陳、張三姓來此定居。清光緒以後,崇明島東北江中相繼漲出十來個大小不等的沙洲,於是外地特別是臨過的崇明、海門居民便陸續遷來開沙墾荒,繁衍生息。這些沙上人,便是啟東南部最早的居民,他們大多是崇明地主的佃戶。由此可以推斷「南沙」居民源於江南句容、遷自崇明的說法是極為可信的。然近代以來,「南沙」居民的主流大多是來自浙江嘉興湖州一帶。是太平天國時期為了躲避戰亂一路北遷的浙北江南人。就現在來看,長江口沙地的民俗文化和浙北也是極其相似的。 有意思的是,啟東南部沙地的居民潛意識里還常以江南人自居,自己分明居住在江北,卻還固守著江南的不少習欲。居然噱稱外地人為「江北人」,把聽不懂的話叫作「江北話」。這也正好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南沙」居民源自江南。 至於啟東北部呂四一帶的「北沙」居民,更是由來已久的復雜移民。「北沙」是啟東最早成熟的沙地,為長江入海口出漲的「東布洲」。唐朝時,呂四辟為鹽場。根據史料記載,這里的早期居民為流放於「胡逗洲」上以「煮鹽為業」的各地「流人」,當然也不乏從外洋漂來的各地漁民。其居民究竟源於何地,如今很難考證。但語言學家對於如今呂四話的研究,認為呂四話是古常州語。故將呂四話劃為吳語毗鄰片。從人類遷徙規律看,大凡人口流徙,總是與自然地理、行政命令、區別設置、社會經濟密不可分。在呂四,民間曾有這樣一種傳說:明朝洪武八年八月十三日,呂四地區發生海嘯,3萬人淹死。於是朝廷下旨,從白卯(今常熟)抽杜、盧、季、周、毛、彭等姓,連同祖宗枯骨,舉家遷往呂四,永不回原籍。因此,傳說呂四地區本籍就有這么幾個大姓,其餘都為後來遷來的客籍戶。
『叄』 江蘇呂四是什麼海域
黃海。
千年古鎮呂四港鎮是一個具有或桐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衫態坦,自古被譽為「黃海明珠」。呂四港鎮位於江蘇省啟東市,地處長江三角洲,黃海之濱,是聞名世界的呂四漁港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中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國家級歷史歷史閉岩名鎮。
『肆』 介紹呂四漁港的作文
呂四是全國四大漁港之一,也是江蘇最大的漁鎮.呂四的名稱來歷,有著她美好的傳說,據傳八仙中的呂洞賓游歷了東海之後,乘鶴來到「白水盪」,看到「白水盪」狂風惡浪,呂仙人用手中佛帚輕輕地一拂,頓時濤平水靜,草綠鶴舞.從此,呂洞賓在「白水盪」歷遊了四次,呂四由此而得名.在最後一次呂仙人又留下了坐騎丹頂鶴,故此呂四又名為「鶴城」.
啟東呂四港歷史悠久,中外馳名.早在民國初年,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呂四港者,將夾於楊子江北端處,應建立漁港也」.改革開放後,在這仙鶴落腳的地方,更是生機勃勃,氣象萬千,成為東方一顆燦爛的明珠.
呂四漁場,中國四大漁場、世界九大漁場之一,地近長江的出海口.冷、暖、咸、淡不同水系在此匯合,處於沿岸低鹽水系和外海高鹽水系的混合區.加以漁場水淺,緊靠大陸,大、小河流帶來的營養物質豐富水質肥沃,餌料豐富,魚群十分密集,盛產呂四帶魚、海蜇、鯧魚、鰻鱺、紫菜、黃魚、對蝦等系列產品,出口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我國近海天然優良漁場,也是念虧世界上少數幾個得天獨厚的優良漁場之一.
漁港一游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學六(4)班陳華娟你看過漁港公園的美麗景色嗎?知道漁港夜晚的迷人之處嗎?那跟隨我的筆,去享受這一美景,感受她的魅力吧!漁港公園是湛江美麗的主題公園之一。
我早聞其名,卻總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見其貌,未能與她親身接觸,只能在別人的嘴裡聽賞她的美麗。
今天我終於能與漁港公園親密接觸了,真正臨其境,觀其美了。
只有自己親眼觀看、親身感受才能悟出她的無窮絢麗,才能真正的觀賞到她的容顏,如此美麗,在我的筆下,只能淺陋的表達,遠遠達不到她的一半,褻瀆了她的容顏了。
漁港公園的設計主題構思為「漁人、漁港、漁船、漁家」,力求突出雷州半島漁民的形象、漁港的風情。
漁港公園展現給我們的是漁船文化與漁家生活,讓我們更能領悟漁民的生活,真正貼切現實生活。
更進一步的接觸,映入眼簾的是公園的大門,向公園南面的海洋路敞開。
接下來的是,被五顏六色裝點而成的巨蟒,在眾多花朵的裝飾下栩栩如生,騰空而出。
再放眼望去,一排排呈弧形種植的高大樹木環抱著小廣場,猶如母親呵護著她懷中的小寶貝,讓人覺得非常溫暖。
公園的點睛之筆「海之戀」雕塑,雕塑是用白色大理石一點一點精心勾勒出來的,條紋清晰,體現著漁民勞作時集體煥發出的力與美。
*** 的上半身肌肉條條緊綳,爆發著力量,這就是勞動的美麗所在。
漁民們健碩的櫻拿身軀與浪花,礁石融為一體,是湛江漁民以海為生的藝術寫照,漁民淳樸生活的寫照。
向前走近一點,我們看見了一個高高的黃棕色的鍾樓,這是公園的友誼景觀—「港灣鍾樓」。
它矗立在鵝卵石的平地上,凝視著無邊無際的大海,傾訴著自己的無邊思戀。
如此美麗的鍾樓後面,隱藏著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
這鍾樓啊,名脊高搭字可大有來頭。
這名字中的「港」字是指湛江港,而「灣」字指的是「廣州灣」,港灣鍾樓在這里將歷史和現在的湛江和廣為人知的廣州融匯在一起,預示我們與廣州相親相愛,與他並齊發展。
看了鍾樓,我們走下台階,望向浩瀚的大海。
海上的船紛紛點起盞盞燈火,與岸上霓虹燈交輝相映,海上金光閃閃,岸上銀光皎潔,勾勒著港城寧靜和諧,溫馨。
一艘巨輪正徐徐駛出港灣,航行燈一下下的打著,好像天空中的流星,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想像,指引人們不斷的前進。
海浪輕拍沙灘,發出「嘩嘩」的響聲,好似在吟唱動人的催眠曲。
溫柔的風吹拂著我,愜意極了!……——《指導老師:全鳳媛》
電白縣的「放雞島」,這個小島的形狀似一隻公雞,據說每次漁民出海就會在這個島放生一隻公雞來積德,也保佑漁民出海平安。
所以久了就叫放雞島。
小島離博賀港約二十多分鍾的航程,旅遊船比以往坐的豪華,船艙密封有空調,遊船在無風無浪中飛翔像座搖籃般舒服。
住在山上的木屋別墅,房間全是木結構和木料裝飾,面向無敵大海,居高臨下的望大海,與曾住過的文昌東郊椰林灣的海邊沙灘海景相比較,是另一種感覺。
放雞島屬私人島嶼,島主的發展理念本不錯,也初具規模,但軟體尚欠缺,本來可以把它建造成較高檔次的旅遊度假區,但總覺有點不傖不類。
就飲食而言,只有大排檔和快餐,燒烤之類粗糙的飲食,與那些具有浪漫色彩的觀星木屋格格不入。
碧藍的海和無居民的小島本是很有潛質的旅遊資源,如能更好利用,何必老遠飛到芭厘島或馬爾地夫去?中國人的錢總是讓外國人賺去了!海水浴對我並無吸引力,沙灘也並不太好,只是喜歡在小木屋裡看海,在觀海亭戀著黃昏日落的雲彩。
要看日出卻要附出很大的犧牲:要犧牲那個黎明前的好夢、要找尋觀日最佳景點、還要掌握和等待著日出時間,這是攝影發燒友干們的事。
我較難看到日出東方。
海島四面環海,即使三十多度高溫下也不覺得很熱,冒著驕陽也要爬上海邊岩石吹吹海風,作一回海誓山盟、海枯石爛的狀。
因為路途遙遠,去旅遊往往坐車時間多於遊玩的時光,但兩天行程也已可充分享受陽光與海灘及小島浪漫風情。
那天,爸爸和我一起去沈家門漁港玩. 漁港裡面好多熱帶魚呀.那些魚真漂亮!看到有人來了,它們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到東又游到西,游到西又游到東;游來游去的,真好玩啊! 爸爸說,下一次還要帶我來看熱帶魚!我好喜歡看那些魚游來游去啊!
美麗的漁港公園座落在湛江市霞山區的東面,它的西北面與湛江海濱賓館接壤,西南面與榮基大廈隔路相望,是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是外地遊客來湛江觀光的必經之處,是我們湛江人值得自豪和驕傲的一道風景線.走進漁港公園的正門,是一個半圓形的廣場,整個廣場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在廣場的中央是一座名叫「海之戀」石雕作品,它展現了湛江漁民出海勞作的情景,是漁港公園主題的點睛之作.石雕的後面是一排槐樹,像一排勇敢的戰士在守衛著這座雕像.廣場的右邊有一座古典設計的方形鍾塔,外牆是豬肝色的,有四層摟高,它的頂部有四個圓形的鍾面,每當整點時刻,它就發出洪亮的報時聲,像一位老人在向人們訴說著湛江的發展與變遷的歷史.最有趣的就是石雕後面的音樂噴泉了,每當夜幕降臨,音樂響起,在彩燈的照耀下,噴泉射出了五顏六色的水柱,這一排排的水柱隨著音樂的節奏起伏,時而高而有力,時而低而柔和,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散步的人們都圍攏過來了,他們圍著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發出一陣陣尖叫聲,頑皮的小孩不顧天氣的寒冷,跑到噴泉間嬉戲,他們個個的衣服都被水淋透了,可依舊是那麼高興……公園里的林間小道縱橫交錯,兩旁的樹木鬱郁蔥蔥,成群結對的小鳥在樹叢間歌唱玩耍,別提它們有多快樂了!在林間深處,有一個小湖,湖面水平如鏡,我拿一塊石頭往水面上一丟,只見水波一圈一圈地盪漾開來.啊!漁港公園多麼美麗啊!hpxjadt 2014-10-27
展開全部 今天,陽光燦爛,一陣風吹來,讓人感到一絲涼意。
我和爸爸媽媽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了漁港公園。
漁港公園里綠樹成陰,空氣清新,是人們休閑的好地方。
我們首先來到漁港公園的廣場上。
看見了廣場正中央的「海之戀」石塑,這座石塑雕刻著幾位漁民推著一艘小船正准備出海。
爸爸對我說:這座石塑代表的意思是:依稀的晨曦和淡淡的晨霧中,一群人民正准備出海,他們那健碩的身軀和浪花、礁石合為一體,高昂的船頭,正迎接那升起的太陽。
「海之戀」石塑的左邊是港灣鍾樓。
港灣鍾樓是按西方的古典風格設計的,外牆是豬肝色的,每到整點就會發出「當、當、當」的聲音,像一位老人在向人們訴說湛江的發展和變遷歷史。
漁港公園里還有一個大花園,花園里有許多鮮花和綠茵茵的草坪,一條小路蜿蜒地穿過花園,是人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我們在花園里走了很久,出來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了。
漁港公園真美啊!我喜歡漁港公園。
...
展開全部汕尾鳳山媽祖廟位於汕尾市區,是廣東著名的媽祖廟,是我國著名漁港之一的汕尾港的主要要標志性建築,是汕尾港發展史的見證和發祥地。
在廣東沿海以至港澳台地區的漁民、船工、商旅及其後代的心目中,有較高的知名度。
汕尾成為地級市以後,以鳳山祖廟為主體建成了粵東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鳳山祖廟旅遊區,經過十年的建設,鳳山祖廟成為人們訪問汕尾的必經之處。
鳳山上聳立的媽祖石像,是大陸目前規模最大、最為壯觀的媽祖雕像,知名度極高。
旅遊區目前還設有極具地方特色的《汕尾漁家風情陳列館》和《媽祖聖跡館》,還有《海陸豐戲曲臉譜園》等展示汕尾歷史文化的參觀項目。
媽祖民俗文化活動的恢復和發展,更使汕尾的鳳山祖廟成為廣東的媽祖文化中心社區。
隨著旅遊區各項配套的日臻完善和汕尾旅遊業的興起,鳳山祖廟已成為廣東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成為汕尾市主要對外窗口,近十年來,接待過眾多的美國、日本、西歐、東南亞各地的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和國內遊客的人數也逐年增加,目前達到50萬人次。
媽祖與汕尾有著特殊的關系。
幾百年前閩籍漁民飄洋出海為生,帶著保護神——媽祖到汕尾鳳山下建廟,開創基業,原中國致公黨主席黃鼎臣先生稱:「先有鳳山祖廟,後有汕尾港。
」據《海豐縣志》記工員載:汕尾港形成於明朝中葉之後,鳳山祖廟建於明末清初,清康熙年間解除海禁,汕尾港得到巨大發展,出其不意現「商旅雨集、舟楫如雲」的興旺景象,鳳山祖廟也因此於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得以擴建,整座廟宇採用粵東建築風格的三進兩面院布局,面闊三間,風火式山牆,硬山頂,主體建築面積840平方米。
民國期間,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獨具慧眼,擬將汕尾港列為商貿、港,寫入《建國方略》,因此造船、制幣、兵工等現代企業之創立,一時間,南北群賢畢至,中外名人咸集,舉世矚目,成為中國沿海一重鎮,故有「小香港」、「金汕尾」之美稱。
民國二十三年,鳳山祖廟再次重修。
1991年,汕尾市城區人民 *** 根據國家文物法批准鳳山祖廟為文物保護單位,翌年2月按風貌進行修復。
鳳山祖廟作為汕尾港歷史沒革的佐證,反映了當地古近代漁業、農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以及文化藝術,傳統習俗和民間信仰。
媽祖文化對於我國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社會學、神話學、宗教學以及移民史、華僑史、商貿史、建築史、醫葯史、藝術史、軍事史、沿海與島嶼開發史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鳳山祖廟是福建湄州媽祖廟在廣東的分靈宮。
媽祖原名林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州的一位傳奇人物。
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劉克庄曾有詩雲:」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州。
」她於宋建隆年間(公元906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歷九月九日「羽化升天「。
在她27年短暫的一生中,充滿傳奇色彩。
她秉性聰穎、智慧過人,善觀天象、救人濟民,尤其是屢次拯救海難,受到人們的尊重和信仰。
此後幾百年間,歷代皇帝出於種種原國,先後36次迭獎褒封媽祖,從」夫人「、」妃「、」天妃「、」天後「到」天上聖母「,最終確立了她作為中國唯一海神的至高無上地位,也使媽祖這一民間信仰的傳播范圍愈益擴大,幾乎遍及全國。
民間親切地稱她為」媽祖「或」娘媽「。
與此同時,她的名字伴隨著華僑飄洋過海,傳到世界各地,成為頗具貢界影響的海上女神。
鄉土告白 我曾落淚過的鄉度: 我看著你朝我走來,在微露的灰暗色中,明晰了輪廓。
呵,我落淚過的鄉度,你踏著那兒的宏光道一路延伸而蔓,沿途的碧草,枝葉上清明的雨滴。
我似望見了你的輝煌,那集薈萃於一身,覽奇觀望芸生的樂清啊。
我一轉身,瞬逝回到4000多年前,在東歐廣土上閃爍的智慧,那石斧,那石錛,那石矛,那石犁,還有那石墜。
這濃郁的墨土上,有過南宋開科狀元王十朋,元朝一代文豪李孝光,明代傑出兵器家趙士楨。
我彷彿從他們的偉業中明晰地望見了所有人自豪的表情。
前進必定擁有激浪,而你懷下的兒女們懷著他們的執著,堅定不移地破浪。
我們扮演著「弄潮兒」的角色,以敢為天下先而聞名四方。
我靜默著你縱身躍入時代潮流的前沿,悄然崛起於東海之濱。
我默然看著兒時奔跑的石礫路,不知在何時變得寬闊而平坦;我曾站在倒塌的古木屋前惋嘆,可轉眼間已成高樓。
歲月並不是玩笑,發展可以帶走太多。
我漠然穿梭在兩旁不可高低的樓房中,才頓悟原來渺小早已無存。
眼前的霓虹燈刺亮了我的視線,我才恍然發現曾經的荒土已是燈光閃爍。
來往的車輛,水似的穿梭,匆匆忙忙。
發現自己真的太幼稚,原來一切的一切可以改變得如此快。
像獨自推著行李,曾走過的歲月,回眸萬千瞬息。
對於雁盪山,我懷有深厚的鄉情。
我愛這片美麗的土地,像我的淚融於了它靈秀的土壤。
「寰中絕勝」的「東海第一山」,完完全全的天然韻味,清純得不受任何沾染。
你,因人而美;而我們,因你而傲。
如果10年前的你還是一葉扁舟,那麼,今日的你如似快艇;如果10年前的你是一隻不知名的鳥兒,那麼,今日的你可堪稱翱翔的雄鷹;如果10年前的你只是一片平凡的土地,那麼,今日我可以堅定地用輝煌來贊美你。
你用你懷下簇擁的林木,清淌的溪流,高聳的碧山,無聲地述說著你原有的一切天然的物種。
無論這世界再多麼惡劣,在你的鄉度里,總有一種源於原始的清新。
我不知該用怎樣的言語來傾城我們的濃厚。
你的山山水水,你的城城鎮鎮,你的條條油柏路,排排大高樓,家家小企業,個個漁港灣。
在我閉眼的當兒,似如泉涌激漾著我惟有的靈魂。
當我的足跡踏過你的土壤時,我會深深吶喊,我最幸福。
此刻,我傲然地屹立在你的懷抱中,我高揚著頭,泰然地環視著你的一切,飽含著你的柔美,溫情,堅毅與執著的土地,當我的淚融入你的土壤時,我看見那一方有流星劃過。
地平線的起點 尋求著一滴滴滑落的淚痕,尋覓一處處思念的土地,滿天的花蕾綻放開它的心扉。
踩在這片深厚悠遠的大地上,在地平線的交點,埋葬下我的深愛。
你曾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鎮,悄悄地在這片東海邊紮下深根。
瑟瑟的海風吹著一樽樽矮矮的小樓閣,路旁歪歪斜斜的小樹枝。
深褐色的泥土地上,我們踩下一串串不曾動搖的腳印。
你曾是茫茫土地上的一墩矮土,黯然卻又堅定。
傍著歲月的蹉跎,伴著年華的流逝,卻自始至終,沒有停下追逐的步伐。
多年後的你,正以驚人的,令人稱贊的速度,一點一滴的,展開了夢想的旅程。
迅速崛起的高樓大廈,彷彿一顆顆茁壯無比的萌芽,正以蓬勃,生機的形式,怒放著生命。
筆直交錯的公路,像一條條灰白色的綢緞,瀟灑地在這片土地上編織最絢麗的舞蹈。
鬱郁蔥蔥的樹木,好比鱗次櫛比的守護者,用閃爍著堅毅的目光,直直地眺望著地平線上第一絲灑在這片土地上的陽光。
潑墨似的青山,如大自然調色盤上最濃重的那一筆色彩,深深地鑲嵌在你的四周。
以巍峨,不屈的眼神,征服每一名他鄉人。
染色般的綠水,安靜得徘徊在深山腳下,蜿蜒曲折地,卻又不顧一切地,駛向希冀的遠方。
文人的筆墨揮寫不盡這份獨屬於你的壯美,騷客的紙硯留不住這場獨屬於你的舞會。
我相信你是一個安靜的江南女子,有著眉間淡淡的哀愁,有著指間殘留的墨香。
會將菊花醉成酒,會將詩情綴成舞。
你可以文靜,可以堅韌,柔中帶剛是你的本性。
你不會屈服於現狀和挫折,你會選擇義無返顧地奔向最美的地平線上。
也許你一直很平凡,很普通。
沒有那彌漫著古典氣息的老北京醉人,也不及那洋溢著物質氣息的上海那般誘人,你只是默默地,默默地,走著這條路。
當我重新踏上這塊難以忘懷的故土,它帶來了,早已經不是當年稚氣的它。
它長大了,成熟了。
可是我深刻得感受到,它那仍然豪情萬丈的血脈,在深褐的土地下緩緩流動。
它的夢想還在繼續,一直,一直,不曾改變過。
你的世界,很大很大,大得寫不下我對你的深情。
你的世界,很小很小,小得可以珍藏在我的心房中。
謝謝你給予我的一切,看著你朝夢想飛奔的身影,我們都笑了。
你一直很安靜,一直很執著。
有一天你一定會看得到,地平線上的交點,是如此的美。
樂清,小小的我,大大的你。
夢醒來,黃花未開,執著仍在,希冀仍在。
口袋裡的一枚笑容 淚水洗滌後再未展顏的天空,沉沉的思念帶起吹動的風,呼嘯翻過我十三歲這空白的一頁,夾雜一枚枯萎的笑容。
父母的愛有時像一個口袋,兜著我們晃悠,簡單而純粹。
一點點長大後離了口袋,才明白失去那種保護後只剩下無邊的空白與寂寞,扭曲曾經嚮往的臉。
生活像斷了線的風箏一...
美麗的漁港公園座落在湛江市霞山區的東面,它的西北面與湛江海濱賓館接壤,西南面與榮基大廈隔路相望,是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是外地遊客來湛江觀光的必經之處,是我們湛江人值得自豪和驕傲的一道風景線。
走進漁港公園的正門,是一個半圓形的廣場,整個廣場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
在廣場的中央是一座名叫「海之戀」石雕作品,它展現了湛江漁民出海勞作的情景,是漁港公園主題的點睛之作。
石雕的後面是一排槐樹,像一排勇敢的戰士在守衛著這座雕像。
廣場的右邊有一座古典設計的方形鍾塔,外牆是豬肝色的,有四層摟高,它的頂部有四個圓形的鍾面,每當整點時刻,它就發出洪亮的報時聲,像一位老人在向人們訴說著湛江的發展與變遷的歷史。
最有趣的就是石雕後面的音樂噴泉了,每當夜幕降臨,音樂響起,在彩燈的照耀下,噴泉射出了五顏六色的水柱,這一排排的水柱隨著音樂的節奏起伏,時而高而有力,時而低而柔和,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散步的人們都圍攏過來了,他們圍著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發出一陣陣尖叫聲,頑皮的小孩不顧天氣的寒冷,跑到噴泉間嬉戲,他們個個的衣服都被水淋透了,可依舊是那麼高興……公園里的林間小道縱橫交錯,兩旁的樹木鬱郁蔥蔥,成群結對的小鳥在樹叢間歌唱玩耍,別提它們有多快樂了!在林間深處,有一個小湖,湖面水平如鏡,我拿一塊石頭往水面上一丟,只見水波一圈一圈地盪漾開來。
啊!漁港公園多麼美麗啊!!!
海島風情早在小時候,我那還空盪盪的腦海中就被植入了一個深深的印象:舟山群島是中國沿海最大的群島,擁有中國最大的漁場和最多的漁村、漁港。
多少年過去了,曾經的這幾個「最」字一直令我對氣象萬千的「舟山群島」充滿了期待和想像,直到今年的炎炎夏日,才有機會登上這個美麗的海島。
舟山群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境內大小島嶼星羅棋布,1390座島嶼,宛如撒落在碧波萬頃東海洋面上的璀璨明珠,構成了「千島之城」的壯麗景色。
去舟山群島,唯有坐船,更增添了「島國」遼遠自在的風情,也許只有白居易的「忽聞海外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這兩句詩才能形容吧。
舟山的每個島嶼都是一個精緻「島國」,比較著名的有舟山島、朱家尖島、桃花島、嵊泗列島等。
其中,舟山島是舟山最大的島嶼,也是該市行政中心所在地,面積為476平方公里,為我國第四大島。
從島的任何一個角落出發,就可以看到一望無垠的大海。
那種清澈的藍色、無邊的蒼茫,讓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人們,忘卻了緊張、枯燥、挫折、榮譽和煩惱,讓一切都隨風而去,依海而逝。
當這個寒假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去了惠東的港口鎮,看到了風景秀麗、奇特的雙月灣,這里的景色讓我留戀忘返,為什麼讓我流連忘返呢?你們看了就知道了。
雙月灣非常的漂亮,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我就情不自禁的脫口而出:「真是太美了!」我看到了兩條彎彎的海岸線,形成了兩輪像小船似的明月,顧名思義,這里就被人們取名為雙月灣了。
雙月灣不僅像月亮,還像牛角、彈弓、夾子等等,我心裡想:「雙月灣真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地方啊!」我遠遠望去,沙灘上的沙子閃閃發光,再配上旁邊綠綠的樹林,真是美極了。
那天的天空格外的藍,陽光也格外的燦爛,燦爛的陽光照在海面上,蔚藍的海水就發出刺眼的光芒,海面上風平浪靜,海水輕輕的沖上海灘,又退下去,大海一望無際,兩個灣被一座鑲著紅瓦的小鎮隔開了,它們對峙相望,真是「兩輪明月相對出,雙帆兩片海中來。
」左邊的的海上面都是漁船,一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介紹呂四漁港的作文
『伍』 啟東市歷史多長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海門廢廳設縣;5月,通州改稱南通縣。今啟東中部地區時屬海門縣,隸屬於滬海道;北部地區時屬南通縣,隸屬於蘇常道。民國9年(1920年),崇明縣在外沙惠隆鎮(今匯龍鎮)設行政公署。民國17年(1928年)1月,應啟東人們要求,民國江蘇省政府作出決議,「崇明外沙應即設縣分治,定名『啟東』」。2月,國民政府作出「准予備案」的決議。3月1日,啟東縣宣告成立,縣治匯龍鎮,隸屬於江蘇省,下轄10鄉,居民33萬人。民國22年(1933年),啟東縣隸於江蘇省行政第七區。民國25年(1936年),江蘇行政第七區改為第四區,啟東隸屬第四區。[3]
民國29年(1940年)11月,新四軍挺進啟東,建立啟東縣抗日民主政府。16日,接管啟東縣政權,國民黨啟東縣政權到此結束。啟東民主政府最初設在匯龍鎮,後撤到江家鎮。民國30年(1941年)3月,日軍正式佔領匯龍鎮後,日偽炮製臨時偽政府——「啟東地方自治會」;啟東抗日民主政府在農村流動。9月,為對付日軍「掃盪」,抗日民主政府將啟東、海門兩縣合並為海東行署。12月,改稱海啟行署。民國31年(1942年)7月,崇明劃入,改稱海啟崇行署。9月,通東地區劃入,成立東南行署,駐地在聚星鎮。民國32年(1943年)4月1日,日偽正式成立偽政權「蘇北清鄉區啟東特區公署」。其管轄范圍是原老啟東區域,即崇海界河以南。民國34年(1945年)8月31日,日偽軍撤逃,日偽政權垮台。[3]
民國35年(1946年)1月,國民黨「還鄉」,在南通城組建啟東縣政府。10月起,隨國民黨軍進駐匯龍鎮。轄區崇海界河以南,即原國民黨啟東縣政府管轄區域。同年3~11月,民主政府將啟東、海門兩縣恢復建置,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12月,啟、海兩縣再度合並為東南行署,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3]
民國38年(1949年)1月,啟東、海門全境解放。兩縣恢復建置,劃海門的東部地區、通東的呂四地區歸啟東版圖,縣政府駐曹家鎮。5月起,縣政府遷至匯龍鎮,隸屬於蘇北行政區南通專區。1953年,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區,1968年隸屬江蘇省南通地區。[3]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啟東縣隸屬於南通市。1989年11月、12月,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先後發文,同意撤銷啟東縣,以原區域設立啟東市(縣級),仍由南通市人民政府管理,實行計劃單列。1990年2月15日,啟東召開撤縣建市大會,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人民政府、市政協掛牌,宣告啟東市正式成立。
『陸』 中國呂四港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發展歷程等情況的介紹
一、地理位置:
呂四港鎮是江蘇省重點鎮,是啟東市第一大鎮,鎮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地處黃海之濱,北枕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呂四漁場。
呂四港是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把原呂四、天汾、兆民鎮及志良鎮的4個村合並。
新呂四港鎮行政區域面積152.8平方公里,漁歌號子入列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自然條件:
呂四港鎮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海洋經濟重鎮。擁有20公里長的海岸線和10多萬畝灘塗養殖面積。
呂四漁場是目前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的海域,盛產2000多種海產品,是我國條斑紫菜、對蝦、文蛤的重要養殖和出口基地。
呂四港擁有2000餘艘海洋捕撈船隻常年進出港口,海洋捕撈產量占江蘇省的三分之一,擁有全國首批鮮活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是全國水產品深加工產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三、發展歷程: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建設呂四大港的設想,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們就開始對呂四港的建港條件進行研究。
(6)啟東呂四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呂四港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呂四有濃郁的「呂祖文化」氛圍,八仙之一呂純陽四次來此故得名呂四,相傳呂四又是仙鶴駐足的地方故又名鶴城。
具有1300多年歷史,有建於明朝的集慶庵,建於元末的三清殿、天主教堂宗教場所;具有啟東最古老的500多年的銀杏樹、呂四古井、清代進士李氏父子故居等文物古跡;
是著名建築大師陶桂林的故鄉;呂四的漁歌號子享譽中國。呂四風情區,地處江蘇省海洋經濟開發區的千年古鎮呂四港鎮。
呂四港鎮又名鶴城,緊靠南黃海畔的呂四漁場和呂四漁港,既有眾多的海洋水產資源,又有十分豐富的海濱旅遊資源。風情區景點主要有望海亭樓、垂釣中心、洞賓亭、海洋生物館等景緻;
開辟快艇海上觀光游覽、海灘踏浪覓蹤、踩文蛤曼舞及海味野餐、海濱游樂等項目,重點發揮漁港特色,使中外遊客甚至作家陳運和傾情領略「海文化」、「漁文化」的濃厚底蘊。
『柒』 啟東市歷史
啟東市是由江蘇省南通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地處萬里長江入海口北側,因沙洲不斷向東延伸,便由「啟吾東疆」之意而得名。
啟東全境系長江口不同時期河相、海相沉積平原。
漢朝以前為江口海域。
唐初,長江口漲出東洲、布洲。
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年),長江口外形成江弊念中島嶼,犯人被流放於此,從事鹽業生產。
與胡逗洲(今南通市區及通州平潮、西亭一帶)一起同屬廣陵郡,上隸於淮南道。
[3]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長江口東洲、布洲合並為海門島。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設政、場合一的地方管理機構「呂四場」,這是啟東境內首次出現行政管理機構。
顯德五年(958年),海門建縣於東布洲,上隸於通州。
海門縣域包括今啟東中北部地區。
至北宋至和年間(11世紀中葉),胡逗洲向東擴展,與海門島相接,形成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的「通呂水脊」(西至南通唐閘附近,東至呂四)。
[3]
元末至明朝中葉(14~15世紀),長江主泓北移,海門沿江地帶大面積坍塌,先後四遷縣治,僅留呂四一地。
由於民戶所剩無幾,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撤銷海門縣建置,改為鄉,並入通州。
[3]
清康熙末年(1720年盯卜罩左右),長江口北岸開始新的淤積。
在此後的200來年裡,許多小的沙洲逐漸並連形成啟海陸地。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劃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漲的10個沙,設置海門直隸廳,上隸於江蘇布政使司。
今啟東中部地區,時為海門直隸廳的東境。
雍正至光緒初年(1733~1875年),長江口北岸的惠安沙、楊家沙、永豐沙等13個沙洲陸續形成並連成一片,因臨近崇明,大多為崇明人開墾,稱崇明外沙(稱崇明島為內沙)。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崇明縣設崇海司巡檢署於九龍鎮(後更名為久隆鎮)。
崇海兩縣間開挖崇海界河,西起廟橋,經南陽村東流入海,南為崇明外沙,北屬海門。
與此同時,通海界河開挖完成,以南為海門,以北為通東(通州東部)。
今啟東分屬三縣的格局至此形成。
[3]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海門廢廳設縣;5月,通州改稱南通縣。
今啟東中部地區時屬海門縣,隸屬於滬海道;北部地區時屬南通縣,隸屬於蘇常道。
民國9年(1920年),崇明縣在外沙惠隆鎮(今凱鬧匯龍鎮)設行政公署。
民國17年(1928年)1月,應啟東人們要求,民國江蘇省 *** 作出決議,「崇明外沙應即設縣分治,定名『啟東』」。
2月,國民 *** 作出「准予備案」的決議。
3月1日,啟東縣宣告成立,縣治匯龍鎮,隸屬於江蘇省,下轄10鄉,居民33萬人。
民國22年(1933年),啟東縣隸於江蘇省行政第七區。
民國25年(1936年),江蘇行政第七區改為第四區,啟東隸屬第四區。
[3]
民國29年(1940年)11月,新四軍挺進啟東,建立啟東縣抗日民主 *** 。
16日,接管啟東縣政權, *** 啟東縣政權到此結束。
啟東民主 *** 最初設在匯龍鎮,後撤到江家鎮。
民國30年(1941年)3月,日軍正式佔領匯龍鎮後,日偽炮製臨時偽 *** ——「啟東地方自治會」;啟東抗日民主 *** 在農村流動。
9月,為對付日軍「掃盪」,抗日民主 *** 將啟東、海門兩縣合並為海東行署。
12月,改稱海啟行署。
民國31年(1942年)7月,崇明劃入,改稱海啟崇行署。
9月,通東地區劃入,成立東南行署,駐地在聚星鎮。
民國32年(1943年)4月1日,日偽正式成立偽政權「蘇北清鄉區啟東特區公署」。
其管轄范圍是原老啟東區域,即崇海界河以南。
民國34年(1945年)8月31日,日偽軍撤逃,日偽政權垮台。
[3]
民國35年(1946年)1月, *** 「還鄉」,在南通城組建啟東縣 *** 。
10月起,隨 *** 軍進駐匯龍鎮。
轄區崇海界河以南,即原 *** 啟東縣 *** 管轄區域。
同年3~11月,民主 *** 將啟東、海門兩縣恢復建置,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
12月,啟、海兩縣再度合並為東南行署,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
[3]
民國38年(1949年)1月,啟東、海門全境解放。
兩縣恢復建置,劃海門的東部地區、通東的呂四地區歸啟東版圖,縣 *** 駐曹家鎮。
5月起,縣 *** 遷至匯龍鎮,隸屬於蘇北行政區南通專區。
1953年,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區,1968年隸屬江蘇省南通地區。
[3]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啟東縣隸屬於南通市。
1989年11月、12月,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江蘇省人民 *** 先後發文,同意撤銷啟東縣,以原區域設立啟東市(縣級),仍由南通市人民 *** 管理,實行計劃單列。
1990年2月15日,啟東召開撤縣建市大會,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人民 *** 、市政協掛牌,宣告啟東市正式成立。
『捌』 呂四的建制沿革
▲1989年,南通市把呂四港開發列為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南通市開發呂四港辦公室」,負責規劃、協調開發呂四港的具體工作。同年10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呂四港為盯模二類口岸正式對外開放。
▲2006年5月,國務院將呂四港作為南通港擴大對外開放的港區,列入了國家「十一五」一類口岸開放計劃。
▲2008年年初,啟東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把申報臨時開放口岸工作作為江海聯動開發的重要內容來抓,積極與國家、省市相關部門溝通協調。
▲2009年5月11日,國家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呂四港區獲批成為臨時開放口岸,呂四海運綜合碼頭等4個碼頭獲准臨時對外開放。
▲2009年6月23日,啟東召開呂凱緩緩四港一類開放口岸申報動員大哪衡會,計劃在明年年底完成申報。目前,水域開放界定、聯檢大樓選址、可行性報告研究等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向海重工、啟亞船務等碼頭臨時開放申報工作也在同步進行。
▲2009年9月,交通運輸部規劃設計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共同編制完成《呂四海洋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同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啟東市沿海發展戰略規劃》。
▲2014年8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呂四港口岸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
『玖』 呂四導游詞
呂四導游詞
呂四是指江蘇省啟東市呂四港鎮,坐落於市西北角。現呂四港鎮由原呂四港鎮,天汾鎮,兆民鎮合並而來。人口約 17萬。呂四北臨黃海,西與海門市接壤。正在開發中的呂四港,即位於此。呂四一名的由來,按當地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四次雲游此地,當地居民為表紀念,命名為呂四。
呂四導游詞
它是一座城市的起點,古老而富有內涵,自唐代始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沉澱!古稱東洲,白水盪,見證啟東滄桑的歷史,古老而年輕的啟東因它而古老!
它是一座城市的永恆基調,延續和繼承了吳文化博大精深的血脈!
它是一座城市永遠的歸宿,先有呂四城,再有啟東市,從古白水盪到新東疆,一千年的風雨飄搖,海蝕江侵,卻依然屹立在吳域東方的最前端!
它曾經是三水匯流的中心地帶,江海捧出的諾亞方舟。在這片神滲世飢奇的沙洲上,每一段故事都那麼親切感人!每一個傳說都那麼令人心馳神往!
曾經一位風度翩翩的唐末道士—呂洞賓乘仙鶴而來,渡海雲而去,愛上了這片東瀛樂土,四來此地,從此造就了“呂四”的朴叢返素而自然的真名,眾多美麗的傳說更造就了呂四莫大的價值和分量,!
故事撲朔迷離,傳說若隱若現,似雲若霧地在老百姓代代相傳的口傳中不斷演繹神奇!
說不完的史話,道不完的風情,唱不完的山歌,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寶地上蔓延浸潤!
它是江海孕育的驕子,三水共同融合的結晶,在吳地文明的滔滔歷史長河中滋養生長,在風浪搏擊中漸漸長大,從此一個浪花擁簇的呂四開始了魔幻般的生命!
它是包容的,海納百川的品格造就了獨有的大千世界!
它是堅強的,無數次驚濤駭浪也沒有擊垮它!
它是博大的,用坦盪盪的心情擁抱藍天滄海!
它是寬廣的,讓自己在江和海的懷抱中盡情舒展!
它是無私的,讓人類把黃金海岸的資源和財富共享!
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墾牧公司,為天下之創舉也。
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鹽業公司,1908年,呂四煎鹽在荷蘭萬國博覽會獲得金質獎章。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保健酒公司—頤生酒廠。
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金獎的酒—茵陳酒
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所建築學校—志成土木建築學校
在這里誕生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唯一一座鯨骨橋。
無數的奇跡成就了呂四鎮一張可以張揚的名片,是呂四人永遠炫耀的資本!
它有江南水鄉婉約柔美的意境,兼有吳地煙波的`淡雅寫意,獨特的地理位置,江海的雙重唱,更增添了江南水鄉沒有的雄渾和豪氣,這里四季分明,風調雨順,水美物饒,魚躍鷗鳴,曾經麋鹿成隊,沙洲成群,水天一色,無限清平,宛如世外桃園,勝過蓬萊仙境。
自秦王李世民落泊返談秦潭被漁女救起,多少個鮮活飽滿的人物款款向這里走來!
初唐四傑駱賓王,討伐武則天兵敗歸隱白水盪。
道仙呂洞賓四來呂四,留下千年不朽的傳說。
五代吳越國國王錢鏐與吳國大將駕戰船幾百艘大戰於東洲。
北宋天禧5年范仲淹曾到西溪監鹽倉任職,這片鹽場也是他心繫的土地,身在“江海之上”的歷練,終於使他成為一代重臣。
據《明嘉靖海門縣志》記載,王安石在海門任職時間未滿一年,由於時間太短,未見政績記載,但志書肯定其“治聲籍甚”,就是說治縣有方,群眾反映很好。留下了:“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曉寒雲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閬苑仙人何處覓,靈槎使者幾時回。遨遊半是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的佳作。在廣闊而澎湃的波浪里他悟到了人生的境界和真諦,最終成為了一代宰相。
宋高宗趙構南逃至露御夾(今呂四東部一帶),天已昏暗,見貘貔廟中燈火無數,空中引導以渡,遂敕扁封王爵。賜廟號“錫允”,自是祈嗣者輒應,據民間傳說,當時南逃時候有一吳姓妃子因勞累暴死,草葬此地,後人修吳妃冢,鄉親們為她集資造了海神廟。
“渺渺乘風出海門,一行淡水帶潮渾,長江盡處還如此,何日岷山看發源。”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南渡歸宋,經過古海門所作的一首詩。 路過古海門白水盪,文天祥又作《漁舟》詩,記下此番經歷:“一陣風帆破碧煙,兒郎驚餌理弓弦。舟中自信婁師德,海上誰知魯仲連。初謂悠揚真賊艦,復聞欸乃是漁船。人生漂泊多磨折,何日山林清晝眠。”,道出了在風口浪尖里漂泊的人生。
清代乾隆年間的南通狀元胡長齡,酷愛呂四觀音山,一住就是八天,寫下了多首詩歌,其中一首《雨後登文星閣》遺留下來,“危樓懸樹梢,令眺幾人間,野水高於岸,溪雲俏比山,僧歸殘雨外,鳥語夕陽間,我欲從漁夫,依依未忍還。”領略了人間勝景後,對歸隱的渴望登峰至極!
清末狀元,家鄉人張謇,近代實業家,1894年返回老家,後接任通海團練職務,來此呂四場,面朝大海,萌發救國實業之情,從此南通春暖花開,並充滿豪情寫下了《東堤》詩:“西北天都曠,東南地更悠,映空蒿萬樹,竦遠屋如舟,倒鍤憑黃壤,看朝但白頭,明年年五十,晚年事農謀。”,老驥伏櫪的志向讓呂四成為他一手締造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起始地。
這里好水沃土哺育出多少風流人物。
明代嘉靖的探花崔桐,後來被任命為翰林大學士,朝廷最後任命他為禮部侍郎(即今天的文化部副部長),專門負責宮廷的禮樂和慶典。嘉靖皇帝昏庸無道,崔桐上奏勸諫,在金殿被御林軍毒打,悲憤失望的他終於告老回呂四,臨別的時候他從宮廷帶走了皇家的禮樂,回到了呂四,精通聲樂的他在皇家禮樂的基礎上加以修改,終於完成了這個著名的樂譜,這就是聞名的《呂四十番鑼鼓》,呂四十番鑼鼓演奏起來悅耳動聽,既有皇家音樂的高貴典雅,又有呂四漁民海浪搏擊的慷慨激昂,如今呂四十番鑼鼓已經被命名為非物質與文化遺產。
鶴城鄉賢彭大翼,明代文學家,50歲那年,由於官場黑暗,他終於告老回鄉,回到了呂四鎮,在呂四鎮的最後30年,他完成了他的巨著《山堂肆考》,全書共240卷,由於該書引據真實,文辭嚴謹,在乾隆年間被大學者紀曉嵐錄入中國最大的網路全書《四庫全書》內,珍藏於北京文淵閣,《山堂肆考》原版現珍藏於南通博物館靜海樓。
李芸輝,其子李盤碩。父子兩人在清光緒年間得中進士,這就是呂四人所說的父子兩進士。父子同中進士,是中國科舉考試的奇跡。中進士以後,父子兩人無意於官場,情願做閑雲野鶴,效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回到了呂四。在呂四創辦了鶴城書院,教授鄉人四書五經,這是呂四歷史上最早的學校,辛亥革命以後,廢私塾,興新學。鶴城書院終於不存在了,然而鶴城書院的大石碑還保存著,現藏於啟東檔案館。
陶桂林1893-1994年,享年102歲,生於呂四鎮陶家溝,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大師,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南昌大橋都是他的傑作,30年代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最高的建築物--上海國際飯店就是他建造的,他在呂四創辦的私立志成土木建築學校是我國最早的建築學校 (呂四桂林小學的前身),裡面的畢業生大部分成了我國著名的建築專家。其徒子徒孫讓本土成為建築之鄉揚名海內外。
呂四是文人雅士歸隱的藉口,是遊子魂歸故里的理由。佇立在海堤上,潮漲潮落的狀景引發了多少文人志士對人生的思考,進則兼善天下,退則獨善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