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張學良口述歷史是什麼時候采訪的

張學良口述歷史是什麼時候采訪的

發布時間:2023-06-01 11:56:40

⑴ 了解長輩歷史采訪稿

1.采訪稿了解長輩們是怎樣過年的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圍在桌邊一邊聊天一邊看電視。於是,我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問了一下爸爸媽媽小時候是怎樣過春節的。

我問:「爸爸媽媽,你們小時候是怎樣過春節的?」

媽媽一聽我問這個,一下子來了興趣,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我們小時候過春節,除了貼春聯,倒福,大掃除等傳統習俗之外,還要自己用糯米包湯圓,用石灰水刷牆,把客廳鋪滿松針呢!」

「噢,那你在過春節期間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麼?」我問道。

「當然是鋪松針嘍!我們在那時要上山采松針,要是運氣好,還能撿松果呢!撿完松針之後,我們就要等到大年夜再鋪上松針,然後要到初四才能把松針掃掉。那三天里,松針的香氣讓我們覺得非常舒服,以至於我們甚至不想掃松針呢!」

爸爸看到媽媽說完了,於是也急不可耐地講了起來。「我小時候過年要比你們講究多了,不僅要貼春聯,倒福,大掃除,還要祭祖,送灶,迎財神呢!那時我們過年,還要在小孩的枕頭下放糖,小孩起來之後把糖吃了就不會亂說話了。」講罷,便笑了起來。

「爸爸,那你現在改掉不會亂說話的毛病了嗎?」我故意問道。

爸爸聽後,不知如何是好,就故意傻笑。又嚴肅起來:「下一個話題!別問這個,真是的。」

「那你小時候過春節時最難忘的事是什麼?」我問道。

「當然是吃年夜飯嘍!那時候窮,平時早午晚飯幾乎都是清粥加鹹菜。只有在吃年夜飯時才能吃上魚肉。於是在那時,我們兄弟一等到年夜飯時就光吃肉,不吃菜了。」說罷,爸爸憶苦思甜地笑了笑。

「那你們有壓歲錢嗎?」我又問道。

媽媽笑笑著點點頭,拍拍我的肩膀說:「有呀,不過我們以前沒那沒多錢,爺爺奶奶就給我們一個大紅包。」

我聽了,心想:天啊!大紅包!裡面是不是有幾百幾千元啊?哇塞!我口水都要下來了。

媽媽好象猜中了我的心思,故意的咳嗽了幾聲,說:「李娟,別亂想。我們小時候,不像你們那麼幸福。一到新年,就給隱敏你們幾百幾百的。你媽我的壓歲錢頂多就是一兩塊。」爸爸也插過來說:「Me too。」(我也是)

「 哦,行了,訪談結束。」我喪氣的對他們說。

2.采訪家中一位長輩的經歷為題寫一篇文章

老師叫我們采訪長輩數仿的趣事,我就采訪了全家……

媽媽小時候到朋友家玩,那時沒有錢坐三輪車,更別說計程車了。那時,媽媽家住廣場路,到清明橋(朋友住的地方)有三公里。媽媽出發了,走啊走,就灶畢枝走迷路了,媽媽便哭了起來,在大街上哭,走來走去,也不知走哪去了,還好最後有個掃垃圾的大叔送媽媽回家了。

爸爸小時候跟爺爺一起上山抓蝦,爸爸一猛抓,「撲通」一聲掉進水裡,爺爺把爸爸扶了起來再抓蝦。黃昏了,爸爸爺爺回到家摸摸口袋,奇怪,鑰匙不見了,全身翻了個遍都沒有找到。「啊,肯定是掉進水裡了!」爺爺說著急忙跑上山,在水裡摸來摸去,因為水不太深,所以好找,過了幾個小時終於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鑰匙。

保姆阿姨五歲時,她爸爸叫她上山砍柴,阿姨從家裡拿起斧頭上山。到了半山腰,已經累死了,便休息了一會兒,阿姨休息好了使勁力氣砍樹。一砍,樹沒砍著,手倒砍傷了,好倒霉……

哈哈,一個比一個好笑,我可有了他們的把柄,以後不怕挨罵了哦!

3.采訪一個歷經事實的長輩作文怎麼寫

女孩都是家中的獨女,她們的離去,對雙方父母都是沉重的打擊。

15歲的王迎冰是申芳和張藝嬌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事發當晚哭了一夜,始終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同村村民、也是葯惠中學初三年級老師張小康回憶說,兩個孩子非常愛幫助別人,大家都喜歡她們,「這么早就走了,太可惜了!」「芳芳真是個好娃娃,她還准備星期六給奶奶買耳環,沒想到……」說起女兒申芳,申玉平哽咽起來。

他說,芳芳是個性格外向的孩子,特別孝順長輩。自己是司機,常跑外地,孩子她媽又在縣城打工,孩子和奶奶在一起,經常給奶奶做飯,父母回到家裡,她又陪著父母聊天、解悶。

在張藝嬌的日記本里,曾以「人生」為題寫過一篇日記,「人生是珍貴的同時也是短暫的,我要追求美好生活。」朴實的文字里,流露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

這名語文課代表,最拿手的就是寫作文。64歲的爺爺張志賢說,張藝嬌的父母一直在新疆打工,平時孩子就和奶奶爺爺生活在一起,孩子非常懂事,也很有愛心。

奶奶患有腦梗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一直忙前忙後,給奶奶喂飯、擦身。聽到孩子走的消息後,奶奶昏厥了好幾次,現在還在打點滴。

明知道自己不會游泳,15歲的申芳和王柱先後跳進水渠,營救落水同伴張藝嬌,最終因水流湍急,申芳和張藝嬌兩個女孩不幸遇難,王柱獲救。高陵縣教育局發出通知,號召全縣師生向申芳和王柱兩位救人者學習。

落水騎車過橋跌落2米深水渠申芳、王柱、張藝嬌都是來自高陵縣葯惠鄉東升村,三人不僅同為15歲、同在高陵縣葯惠中學上學、同上初一,更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每天上學、放學、寫作業幾乎都在一起。4月17日下午3時許,三人參加完學校的期中考試後,一同騎車回家。

後來,鄰村一同學找到他們三人玩耍,下午5時許,三人相約一起護送同學回家。約晚7時,返回途中,騎車經過村西南口的涇惠渠一小橋時,張藝嬌騎車拐彎時不慎摔倒,跌落2米深的水中。

渠中水流很急,張藝嬌一下子被沖出好幾米,她掙扎著大喊「救命」。救人。

4.采訪父母的采訪稿

我知道 用較多的時間尋找線索、收集資料,並擬訂一個完善的采訪提綱 一般的新聞報道也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記者應該善於研究分析資料,並以此為據寫出采訪提綱。

但這種資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

所以,只要記者精於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然而,單個的、相對獨立事實的深度對於深度報道是不夠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麼樣)上的探究,使背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成為深度報道采訪前期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過對社會現實狀態和發展變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能否准確、敏銳、富有遠見地選擇報道題材直接關繫到深度報道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記者對現實生活要有敏銳的嗅覺,對社會動態有明智的把握。

《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是以深度報道見長的專欄,那些看似冷點的新聞事件,卻正是一段時間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聞記者通過艱苦的調查研究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 其次,作好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聞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補充性的歷史資料、展示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資料、提供人物必要經歷的資料、數據性的事實等,收集並分析這些背景材料對深度報道采訪的前期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報道的全過程也有深遠的推動作用,包括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為了能獨家采訪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備了大量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點,然後直接打電話同基辛格的辦公室聯系采訪事宜,還當面向辦公室工作人員闡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訪的種種好處,最終使基辛格接受了獨家訪問。

最後,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使采訪得到完善的結果。

杜駿飛在《深度報道原理》一書中提到,美國內華達新聞學教授拉魯·吉爾蘭德曾在擬定采訪提綱方面推出了設計問題的輔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醒記者在設 計提問時應該涉及到下列一些具體的問題: 目標———你們(或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障礙———你們遇到過什麼難題嗎?目前的阻力是什麼? 解決———你們是怎樣對付這些難題的?是否有解決矛盾的計劃? 開始———這一設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根據誰的意見提出的? 當然,采訪提綱的擬訂還和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但確保問題的獨特、准確、連貫、創意、引人入勝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於思想的交談,具體的提問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

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麼 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麼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

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

誘導性提問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融洽關系的程度。因為誘導性提問容易使談話達到互不相讓的地步,但只要融洽關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話。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道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

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

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采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鍾,彷彿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

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

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1)選擇正確的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

這個視角可能是指宏觀的,把握事物相互關聯的全局視角;也可能是指記者個人情感、思想的視角;還可能是指在現場觀察時的微觀視角。總之,正確的視角加上細致的觀察,會讓記者獲得准確的、直接的、富有特徵的資料。

(2)做一個。

5.歷史事件采訪稿怎麼寫

發動西安事變、改寫中國現代史和中國人命運的張學良,日前以101歲高齡辭世,迄今未見任何他對西安事變的直接評價。

本報獨家取得張學良回憶西安事變的口述歷史紀錄,他親口追溯發動西安事變的心境和緣由,解開了影響中國和世局的大謎題,也澄清了歷來史家種種推敲和臆測。在口述錄音訪談中,張學良打開塵封了六十幾年的歷史現場,他說,西安事變兵諫後,蔣委員長親口向他說出:「我不剿共了。

我不剿共,跟 *** 合作。」中國的歷史,國共的命運從此改寫,中國 *** 與 *** 攻守易勢。

鑽研張學良事跡的業余史家郭冠英和旅美歷史學家唐德剛,在1990年取得張學良同意,就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幾個關鍵所在,以及張學良和蔣公的互動,做了一次錄音訪問。並將錄音稿整理後,交由本報發表。

這是張學良第一次就西安事變接受訪問,極具史料價值。對蔣公和西安事變前前後後的來龍去脈都有明白交代。

在訪問中,張學良主動承認民國20年九一八不抵抗政策丟掉東北,責任不在中央,責任在他。張學良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另有一個口述史計劃,但須在相關當事人去世後公開。

本報取得的這份錄音紀錄,約一萬余字,更顯彌足珍貴。(一)西安事變就是逼出來的! 自己選擇去剿共郭:從國外回來(1934年歐游回國),您為什麼願意去打 *** 呢?張:當時老總統實在說對我是不錯,我回來了他跟我講,他什麼事都跟我講,他說:漢卿,我知道你好玩,回來你不要再玩了。

第二樣,你選擇,出去以前,國內大家對你都不諒解,你選擇願意做哪樣事情。有二個事情,一個是劉黑七,一個土匪,那時鬧得很厲害,你去打劉黑七。

一個是你去打 *** ,到三省(豫鄂皖)。打土匪那是我不願,後來就是這么樣決定去剿共。

我自己選的。當時,汪精衛的意思是就讓我當京滬衛戍司令。

回來,我自己,良心話,願意當京滬衛戍司令,我跟老總統當時都說明白了,老總統他不答應我。郭:做侍從室主任?張:不是這個,這個大概一般人都不明白,東北軍是我的包袱。

我當時跟老總統說,不想帶東北軍,不幹了。我當京滬衛戍司令就不帶東北軍,講白,我想不帶軍隊,不幹了,是個包袱。

所以,這個包袱始終是我脫不掉的包袱。到最後原因還是這個包袱,一般東北軍人就是責備我這句話,你,跟蔣先生是這樣的關系,我們是跟你來的,我們現在是怎麼辦?無家可歸無處可去,中央也不要我們,連死了也不能領……,軍政部給的命令要我們領恤金,卻要回本鄉本土領。

那回到東北本土去領去?這不講理的事了吧?所以我這包袱就沒法脫啦。所以我當時真是國難家仇,東北這包袱沒法擺脫。

後來戴笠跟我講句話,他說當年我們都不諒解你說這話,東北軍是你包袱?現在我們也有包袱啦,也是一樣的。我這部下我怎麼辦?所以人啊,你,你們沒干過,你要有了部下,尤其是咱們中國,過去不是你當局長我作部下,明天還是沖著你來的,是這樣來的。

我當年當東三省總司令,我父親死掉,我沒有準備啊!我沒想干這玩意啊!唐:By accident(偶然)。張:天下事就如此,沒這准備,沒預備啊。

好像說,我不跟你說笑話嗎,我跟文人不接觸的,我說你是蛆蟲。你(文人捧的人)不起來,我們怎麼辦呢?我才不跟你們(文人),敬鬼神而遠之。

請你們三個人注意著,人啊,了不起的人一樣失敗,失敗成功不曉得……。自評一生:失敗郭:漢公,您覺得您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張:失敗。

郭:為什麼?張:我自己想我自個,我說我失敗。什麼原因?我年輕時完全憑我自己,沒跟人家商量什麼。

我除了有時很大很大的事,有一二次我跟王樹翰商量,我對他相當尊重,他是我秘書長,其他全憑我自己。我自己想我自己,我年輕時自己驕傲,經過幾次大事:郭松齡倒戈,我父親的死,這些大事我都度過。

郭松齡倒戈是很難度過的事,而我父親死是我最難度過的,內憂外患,我都得對付,那我也度過了。後來對中央的合作,這些事這么多年我做得很得意,尤其那時蔣先生差不多把北方的事完全交給我了。

我常常自個兒說翻手做雲,覆手做雨,差不多三分天下,不能說有其二,有其一了。北方事都交給我了,管理那麼多個省。

我那時才二十八九歲。所以我自個兒想起,我自個兒驕傲,我沒給人考慮好。

我從來不像別人考慮這件事將來是怎麼怎麼的,我從來不考慮,我就認為這事情我當做我就做。我自個兒有決心的時候,我都是這樣決心的。

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頭?我是不是為我自己利益?我是不是問心無愧?好了,沒有,我問心無愧,我沒有私心。我敢給你說,我做那件事(西安事變)沒有私人利益在里頭。

我沒做過與我私人地位、利益有關系的東西,我沒有。假使我自個有地位利益就沒有西安事變。

我跟你說,我大權在握,富貴在手,我什麼我都不要。所以,蔣先生也能原諒我。

我跟蔣先生是要錢?我是管他要地盤?我沒有。我犧牲我自己。

犧牲我自己為什麼?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要打了。我說我們與 *** 打什麼呢?都是中國人,打什麼呢?都是政治問題,不是不可談的嘛,所以後來談是我的主張。

而且我對介公講,我說 *** 你也剿不了。他說為什麼?我說 *** 有。

⑵ 九一八事變始末 今天是九一八,空中鳴響著警報聲「勿忘國恥」

有關「九龘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政策,中國多年來都流傳說:是蔣介石下令讓張學良不抵抗的,但後來又把不抵抗的責任都歸到張學良頭上。張學良替蔣介石背了黑鍋。現在中國的史學界正在對此進行澄清。下面專門介紹張學良晚年對此問題的說法。
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春鎮
張學良晚年多次談及「九龘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責任問題。他反復說明:「九龘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中央政龘府。他是在獲得自由的情況下談這一問題的。
日本廣播協會1990年采訪張學良時,張學良說:「九龘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龘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國民中央政龘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九龘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龘府。」
但日本廣播協會的采訪錄認為:「關於不抵抗政策,張學良極力證明並非蔣介石的責任。考慮到他現在所處的立場,不得不做如是說。」意指張學良身居台灣,出於處境,不能不這樣說,上述不能代表張的真實思想。
其實不然,張學良從來是好漢做事好漢當的性格。一般來說,他不大會屈從於形勢,言不由衷。特別是到了1990年,不僅蔣介石早已逝去,蔣經國亦已辭世,他已基本上獲得自由。是年6月1日,台灣政要張群等人和張學良的親友在台北圓山飯店公開為張九十歲生日慶壽,或可視作張學良獲得自由的一個標志。日本廣播協會采訪他是在這之後。
沒過多久,他即赴美訪游。假如說,蔣氏父子,尤其是蔣介石在世時,他談歷史問題還有所顧忌的話,這時他應是可以直言了。也正因為如此,他這時才主動邀請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教授「為他的回憶錄捉刀」。1991年張學良赴美在紐約期間,他又主動要求與哥倫比亞大學年輕留學生座談抗龘日戰爭歷史,由此引發了哥大口述歷史處與張學良合作,記錄他口述歷史的工作。
張學良:此事與蔣介石無關
張學良1991年5月28日在紐約曼哈頓中城貝公館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偕老報人李勇等八人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
張學良不止一次談及「九龘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問題,他都是這樣說的。他不僅公開答記者問如是說,即在私下對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樣是這樣講的。有文章說:「九龘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曾給張學良十餘件電報函件,令其不抵抗。張學良的部下王卓如、閻寶航建議他將這些電報妥為保存。後來張氏夫人於鳳至讓張學良赴歐考察時,特地保存在倫敦匯豐銀行保險櫃中。因為有這些函電,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夫人於鳳至即以此威脅,使國民中央政龘府和蔣介石不敢加害張學良。但有的學者指出:閻寶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陸,也寫過有關張學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將不抵抗命令原件存於匯豐銀行這樣的大事。
據為張學良所信任、替張氏記錄口述歷史的哥倫比亞大學緩基圖書館工作人員張之宇記載:「張氏曾自疚,告訴筆者:我是封疆大吏,中東路、『九龘一八事變』,對蘇、日關系,平時我有自主龘權,不能說有了事,就推卸責任。外間傳說我有(蔣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諭存在於鳳至手中,是扯談。於鳳至不是那種人。」張學良說:是我的責任,不能諉過他人
著名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應張學良之邀,為他錄載他的口述歷史。唐記載了張學良回答他詢問「九龘一八事變」不抵抗問題的一段談話。張學良與唐德剛談話記錄中,對「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記述:「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龘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里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
張學良說:「那個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沖突,他來挑釁,你離開他,躲開他。」他解釋當時他為什麼下令不抵抗:因為過去對日本的挑釁,一直「都擾森謹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當時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東北那麼大的事情,我沒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沒想到日本敢那麼樣來(指用武力侵佔整個東北)。我對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報也不夠。我作為一個封疆大吏,我要負這個責任。」張學良說明:「這就是我給你的解釋。不抵抗,不能把這個諉過於中央。」
唐德剛說:「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都說蔣公打電報給你,說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民族國家於不顧。又說你拿著個皮包,把電報稿隨時放在身上。」唐德剛探詢地問張學良。
張學良回答說:「瞎說,瞎說,沒有這事情。我這個人說話,咱得正經說話。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
張學良自述,「九龘一八事變」發生後,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龘府。這是對「不抵抗主義」責任最有力的澄清。

⑶ 張學良的抗日演講,怎麼感覺這么苦逼

不知道你所說的張學良抗日演講的所謂苦逼具體指的是哪些方面,經查詢,張學良此次演講的背景如下:
1931年日本在我國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到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1932年3月到4月,中國盼望了許久的國聯迅襪調查團,先後抵達上海和北平。 北平的東西長安街掛滿歡迎代表團和反對日本強占東北的旗幟和血書。在調查團下榻的北京飯店,巨幅的白布一落到地,上書中文,下書英文:「歡迎公正嚴明的國 聯調查團」、「中國人民擾昌皮為公理而死,絕不承認喪權侮國之條約」。在北平期間,張學良會見了調查團並介紹情況。
上述張學良抗日演講視頻就是在這樣緩差的背景下拍攝的。視頻中,張學良身著軍裝,帶有濃重的東北口音,時不時出現停頓。張學良在演講中斥責日本對 外宣傳東北不是中國領土的說法,宣言東北三千萬人民願意為他們的故鄉奮斗到最後一個人,同時也奉勸日本不要一意孤行,停止暴力。這段演講,既像是一種抗戰 宣言,同時更像是一種對國際輿論的表態。
《張學良口述歷史(訪談實錄)》(當代中國出版社)副主編、張學良研究專家王海晨認為,「視頻應該是1932年4月,在北平歡迎國聯調查 團的宴會上拍攝的。當時國聯帶來了很多專業的器材和拍攝團隊,所以才會如此清晰。而張學良之所以會停頓、結巴,很可能是在背稿子。」

⑷ 前幾年在美國發現的張學良檔案

是張學良把個人檔案捐給美國。相關報道如下:張學良1990年獲得自由後,不想以長期軟禁所在地台灣作為自己人生的最後歸宿,也不願將個人檔案留在台灣。為他做口述史采訪的哥倫比亞大學人員不失時機地建議張學良將個人檔案連同他所做的口述史料一起交給哥倫比亞大學收藏。哥倫比亞大學主動表示可以接受捐獻者的任何合理要求。
張學良覺得他所捐獻的個人檔案與自己同哥大進行的口述歷史有相當大的關系,最好要在2002年口述歷史公開發表此知猜的同時再對外展示。哥倫比亞大學同意了他的要求,決定將其所捐檔案封存到2002年再面世。另外,張學良十分擔心他捐獻的檔案會因為與眾多外國人的檔案混雜存放而失去特有的作用,天長日久會發生遺失或損壞,因此希望辟有專門存放的倉庫,並預先做出一個編目。哥倫比亞大學從來沒有為一位外國歷史人物專門辟設展室的先例,但也答應了。
1993年張學良移居美國夏威夷,1996年將個人檔案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珍本和手稿圖書館。1996年10月21日,張學良專屬檔案文物陳列室——哥倫比亞大學珍本和手稿圖書館新辟的「毅荻書齋」落成,舉行了一個小規模的儀式,正式開放在2002年。2009年,遼寧省檔案館森型從哥倫比亞大學徵集到55卷膠片3萬多幅照片的張學良檔案縮微復製件,主要包括張學良生平各個時期的通信、手稿、筆記以及私人文件、藝術品、學猛燃習資料、相片和出版物、剪報等。
哥倫比亞大學珍本和手稿圖書館還有孔祥熙、張發奎、胡適、黃郛等人的個人檔案的縮微膠卷,李漢魂個人檔案的復印件,陳果夫、孔祥熙、陳光甫、莫德惠、鄧家彥等人的照片、紀念品等。
是張學良把個人檔案捐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不能說在美國發現張學良的檔案。

⑸ 名人自律

1.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城內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原名周樹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裡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每當他氣喘吁吁地准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朴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讓魯迅留下深刻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十七歲時從三味書屋畢業,十八歲那年考入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後來又公費到日本留學,學習西醫。1906年魯迅又放棄了醫學,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學校教過課,成為中國新文學運好配動的倡導者。魯迅是中國文壇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魯迅全集》,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泛地在世界上傳播
2.口述歷史:張學良
細說身世

我們家本來姓李,不姓張。我們是大城人,原籍河北大城縣。

一九九零年三月,著名史學家唐德剛教授在台北采訪張學良時,張將軍追溯了張家的淵源。
「那後來怎麼改姓張了呢?」唐教授問道。

是這么回事,是張家的姑娘嫁到了李家,可是姓張的家裡沒有男孩子了,怎麼辦呢,就把我們李姓的男孩子抱了一個給張家,就這樣姓了張。

後來,我把我們李姓的祖宗都找到了。我曾跟我父親說。現在我們李家已沒有人了,你乾脆把我再過繼過去吧,我父親聽後還連連說「好」,可實際上也沒有再去做。 [
我降生的地名叫八角台,我實際上不是在地上降生的,我是在車上生的。你看,我的頭上都有疤,就是在逃難的車上碰的。我小時候有病,身體很不好,還吐過血。那時我母親又有病,沒有奶吃,她就把那高粱米飯嚼碎了喂我。我沒想到我還能活這么大歲數。
我原來不叫小六子,叫雙喜,這個名字有點來歷。

三歲那年,算命瞎子說我命太硬,克父母,必須到廟里許願,做佛門弟子,才能消禍免災。 [
母親於是把我許到廟里去當跳牆和尚。什麼叫跳牆和尚?就是許到這個廟里當和尚,然後再跳牆跑掉。
因為當了和尚,我就不叫雙喜了,就把雙喜做了個紙人放在廟里,我本人踏著一個板凳跳牆跑了。紙人的雙喜就放在了廟里,這樣我的名字就沒有了。出廟時聽到有人頭一聲喊什麼,我的名字就叫什麼,結果頭一聲聽人喊一個小孩子叫小六子。我說笑話,那時如果有人喊王八蛋,那我的小名就叫王八蛋了。

我四五歲時,父親歸朱子橋管,已當上管帶了,統友爛指領二百多人馬,駐防在新民府,訓練士兵。我是在新民府長大的。新民府離奉天一百二十里地,那裡駐有日本兵。有一回,當兵的去玩妓女,雙方打起來了,我父親的兵被日本人打死了兩個,父親火了,非叫兇手償命不可。那時由官府辦案,一個兵給賠了五百兩銀子。父親歷森更火了,過了三天,父親派人打死了三個日本人,一人賠了五百兩銀子。他說,我拿一千五百兩銀子不就完事了嘛牎這事鬧得很厲害。

不久,上頭就把父親調到遼源駐防,我原配就是那兒的人。在遼源,父親給我請了個英文教師。這個人我現在很想念他,我到他那兒去念英文,先生對我很客氣。你說這個英文怎麼念吧,他是廣東人,他老人家說廣東國語,教我念英文nine(九),就發音念作「狗」。那時候念英文,旁邊並沒有中國字註解,那我以為就是「狗」了。後來又念dog,他說這是「犬」,我腦子想,這「犬」與「狗」有什麼區別呢?我就想,nine可能是大狗。後來,慢慢地出現ninedogs,哎,它們兩口子怎麼堆到一塊兒去了?後來才知道nine是「九」。我這就是說,先生對我這樣的客氣,我有許多是自悟,也不能說是自修。

我小時候是有點兒小聰明,也非常調皮。那時念書,我們共三個人,一個表弟,還有一個堂弟,我們就抓著蒼蠅放在一個瓶子里,把粉筆碾成粉末,各人有不同的顏色,我是紅的,你是藍的,他是白的,蒼蠅就在粉末里撲稜稜,滿身是顏色。搞完之後,這就是我的兵了,看誰比誰抓得多。上課時,蒼蠅壞透了,我們的老師是近視眼,坐在那兒看書,蒼蠅飛來就落在他書上。他說,噢,這蒼蠅怎麼是紅的,而且這紅蒼蠅還撲撲地彈下不少粉末,這是怎麼回事?我們看見了這情景,都偷偷地笑,老師猜想一定是我們乾的,後來就翻我們抽屜,把蒼蠅都翻出來了,第二天就打手板。

白老師教了我近兩年,他就跟我父親說,你不要讓你兒子念書了,他總不是一個念書的人,他要干什麼,你就讓他干什麼好了。

翩翩少帥
那時,我們住的地方叫新民府,當時鐵路就修到這里,還沒有修到省府,新民府離省城還有一百二十里地,所以那時新民府很發達。

記得住在新民府時,有一次,人家過年送禮,抬來一大盒子香蕉,是青香蕉,大家說,這是啥玩藝兒?有明白的人說這是洋茄子。那怎麼吃呢?煮著吃,不行,不行,煮著也不好吃,太澀。有的說生吃,蘸著醬油涼拌吃,結果,涼拌也不好吃。

隨著父親的飛黃騰達,我搬進了奉天的大帥府。當我站在帥府門前時,不由得驚呆了:大門對面立著一座大照壁;外門兩側墩放著石雕抱鼓石,前有一對威風凜凜的石獅雕像;青石墊鋪的門階,寬敞整潔;滾圓高聳的廊柱,威嚴壯觀;而遮陽生陰的青瓦屋檐,朱漆雕花的鏤空柱子,又平添一股靈細的秀美。

「啊,好氣派牎」這不跟畫上的那些王公貴族之家一模一樣嗎?

大帥府的三少爺學曾最愛逗蛐蛐。有一次,他差孫大虎出府幫他去捉。不料,大虎與大西關稅捐局周局長的公子發生爭斗,雙方一場惡戰,大虎被周家僕人痛打了一頓,又被扭送到五斗局派出所。
所長一看,嗬,一窮小子竟敢對周少爺大打出手,這還了得。二話沒說,拿出一根皮帶對著大虎劈頭蓋臉地抽打起來,兩個巡警也一擁而上,大虎被打得嗷嗷慘叫。所長怕出人命,連連擺手喊停,說道:「押起來,找保再出去。」

大虎冷笑著拿起電話說:「好,好,我找保,我要七十九號牎」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都傻了眼,知道此人真的是有來頭的。

「這還了得,你們簡直沒有王法了牎」當三少爺學曾乘車直奔派出所,見到鼻青眼腫、口角流血的大虎時,怒氣沖沖地對所長喝斥道。

「請三爺息怒,求三爺息怒,這完全是誤會。」所長連忙賠罪,並上前替大虎松綁。
「啪牎啪牎」大虎給了所長兩耳光,抖起精神罵道:「我說我是帥府的,你們不信,還說三爺頂個屁,你們不是說誰也不怕嗎?」

我知道後,趕快赴派出所,向所長一再道歉:「帥府子弟缺少家教,給您添了麻煩,特來賠禮。」所長聞言,慚愧不已。

我向弟妹們說:為人要正派,千萬不要仗勢欺人。我們要和老百姓講團結,才能給老張家增光,否則,只能給爸爸抹黑。爸爸太忙,年紀大了,有時顧不過來,我要替爸爸管教你們。我是大哥,你們要聽我的話。 [

我十五歲那年,有一次,我父親跟我說:「你曉得嗎?你媽媽死的時候,留下幾萬塊錢,那個錢,在你姐姐手裡,那錢是留給你們三人的,不是單獨給你姐姐的。」我沖著我爸爸笑了,說:「你那幾個錢算什麼玩藝?別說那幾個錢,就是你再多的錢,我也沒看在眼裡。」我爸爸把眼一瞪,瞅瞅我。我說:「我能掙,而且比你掙得多。」我父親還說:「你好大的口氣牎」 [
一九一七年六月,我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結識了一些外國學者和教育家,以及一些英美籍的朋友,其中,任青年會總幹事的美國人普賴特成為他的終生密友。
在基督教青年會里,我一邊汲取西方文化。一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有一次,青年會為賑濟河北水災舉行義賣,有關資料還記載:「張學良身著紫色上衣,在會場往來穿梭,十分活躍。他手拿大把物品,逢人必勸購,他高呼『密斯特』,賣得最多。」

由於青年會辦得熱火朝天,上海總會的余日章、北京總幹事陳敬一、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相繼來奉天演講,我每次都參加,還在大帥府里盛宴招待。

一次,南開校長張伯苓來奉天青年會講演,提出一個「中國不亡有我」的觀點。 [

對他演講的題目,我幾乎要上台去罵他:「中國不亡有你?」我想,你這個混蛋,你算個什麼玩藝兒?可是仔細一聽,他演講的意思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說大家不要你賴我,我賴你,國家的事,大家都有一份,大家都有責任。我深受感動。

鳳命千金
那時,人家對我父親都敬而遠之,都叫土匪軍隊,都怕我父親。但遼源的商會會長於文斗,後來就是我的岳父,對我父親非常好,他慧眼看中了我父親。他說我父親可不是平常人,將來一定會有大發展。就這樣,我們兩家訂了親。我太太比我大三歲,那時,我根本不知她長的什麼樣兒。由於算是包辦婚姻,我跟我的原配太太不是那麼太合得來。

關於張學良同於鳳至的婚姻起源,於鳳至的侄子於兆瀛有詳實的回憶。他說:「有一天,我祖父請來一位算命先生。按照祖父的吩咐,每個人要有各自的卦。剛算完卦,忽聽外面報稱:『張統領到。』接著,我祖父就和張作霖談了起來。」

談話時,張作霖無意中翻閱卦帖,當他翻看到其中一個卦帖時,上面寫著於鳳至生於一八九七年,屬鳳命。
「鳳命」二字使父親眼睛為之一亮。他連忙仔細地打量了正在倒茶的鳳至。但見鳳至身材頎長,五官端正,特別是臉上一雙動人的鳳眼,更顯得端莊大方,精明能幹。父親滿意地看著她,自言自語道:「鳳至,好吉祥的名字啊牎鳳命,乃吉人之命。鳳至,鳳至,直到皇後為止。那麼,和她結合的人,一定就是皇帝了。」

不出三日,張作霖就托糧棧掌櫃張杏天來於家提親。

原來,張作霖回去後找他的下屬認真地推算了一番,確認將門虎子配以鳳命千金,乃是天造地合之良緣。
此時,張學良才八歲,於鳳至十一歲,女大男小不合常規,於家為此頗為躊躇,張作霖便又請好友顯泰說情,從中玉成。結果,終於如願以償,張、於兩家訂了娃娃親。
為了讓於鳳至將來做好少夫人,於文斗特意將於鳳至送到奉天女子師范學校深造。鳳至天資聰慧,以優異成績畢業。

一九一六年四月,於鳳至與張學良結為伉儷。婚後,於鳳至以其雍容大度、賢淑聰慧,漸漸贏得張學良的敬重。兩人興趣相投,相敬如賓,體貼關懷,感情日益融洽。
至於張大帥,對這位大兒媳婦更是寵愛有加。

張作霖治家嚴謹,大帥府里的規矩很多,也很嚴。比如說開飯,張作霖就規定:「過了晚上九點鍾,不管是誰,廚房一律不候。」

可是,有一年夏天,於鳳至和二小姐張懷英去看戲,晚上十點多鍾才回來,就讓廚房給准備點消夜。在朦朧的月色里,張作霖見一個廚師提著食盒走來,大聲喝問道:「這么晚了,給誰送飯?」廚師怯聲答道:「報告大帥,少奶奶和二小姐看戲才回來,還沒有吃飯呢。」張作霖一聽,忙說:「好,好,快給她們送去吧。」

我常跟太太說,你嫁錯了人。為什麼呢?我跟你說說這個道理,我是上戰場的人,那打起仗來,真不知道誰能回來誰回不來。
張學良同於鳳至育有四個子女:女閭瑛,子閭、閭、閭琪。其典故出自於《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琪焉。」
她生這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得了很重的病,爬不動了,是不治之症。那時,她母親還在。我岳母就和我的姨媽商量,說我太太有一個侄女,就要我娶她這個侄女,以便照料她的孩子。我跟他們說,她現在病得這么厲害,我要是真的娶了她的侄女,那我不就是這邊結婚,那邊催她死嗎?那叫她心中多難過。我說這樣吧,這事我答應,如果她真的死了,我一定會娶她的侄女,你當面告訴她,她自己要願意,願意她侄女給她帶孩子。她後來沒有死,所以,後來她放縱我,不管我,與這事多少有一點關系。

「於夫人跟宋美齡是結拜姊妹嗎?」唐教授問。

這倒不是。她隨我到南京時,又到了上海,我的太太拜宋老太太為乾娘,那時都興認乾娘,我太太是宋老太太的乾女兒。

演兵習武
我父親原本想造就我成為一個文人,而我卻想學醫,還想到美國去。
我說個你別笑話我的話,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即英雄。我還喜歡女人,喜歡跟女人在一起。我想自自由由地干點兒事,可一惹上政治,這事兒就不同了。

當時,我還認識一個人,叫陳英,當時任奉天車輛局局長,那時,我身體不太好,還常吐血,我真沒想到我會活這么大的歲數。陳英說,你這是肺病。我是上了他的「當」了,這傢伙對我說,你的身體很弱,英文也不怎麼好,數學這一套你都不懂,你上美國去能行嗎?再說,你要走了,不與你父親商量商量,多麼傷他的心,多不好啊。 他說,我給你出個主意好不好?你就跟你父親說,你要去美國學軍事,那他一定很願意。你只要到了美國,他能管得著你學什麼嗎?

我一想,這主意不錯,就跟我父親說要考軍官學校。結果,美國沒有去成,反而決定去報考保定軍校。我們是由段芝貴保薦的,由於考期已過,校方特意為我們四人另外加考了一場。考試時也真絕,我們四人互相對抄。但數學四個人都不會,主考官一看急了,趕緊拿出去找人代寫,結果,我們都考取了。但後來我沒有去就學,改入了東北講武堂。如果去了,那就是第八期,與陳誠是同學。

我入東三省講武堂,是給我父親激的。我跟我父親一說,父親大吃一驚,他說:「什麼,你要上講武堂?你別給我丟人了,你去不幾天幹不了,又出來了,那不是給我丟人嗎?」我一被激,就說:「人家能,他們能幹得了,我為什麼就幹不了?」我父親說:「好,你若能在講武堂畢業的話,你出來我就給你個團長當當。」

我父親教訓我一句話,他問我,你真要當軍人嗎?他說,你要想當軍人,就要把腦袋拉下來拴在你褲腰帶上。他那意思就是說,不一定是被打死,也許是被長官處死,要干,要當軍人,你就要把死字扔開,所以我腦子里一直沒有這個「死」字。在講武堂,我結識了教官郭松齡(茂宸),這對我以後的政治生涯及東北軍的正規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張作相是東三省講武堂的堂長,軍權都在他手中。可以這樣說,他待我父親,比我對我父親還要好。我曾見過我父親如何對待他,有時候都感到毛骨悚然。他那時都當師長了,我父親還對他說罵就罵,然而,他卻仍舊那樣,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兒。

張作相對父親忠心耿耿,但並非愚忠,他敢於直言,因而深得父親信任。張作相常在別人危難之際給人以幫助,因而在奉系中素有「忠厚長者」之稱。

張作相當時任二十七師師長,並兼任衛隊旅旅長。本來他想讓出這旅長職務,可是為了我,他不讓了。那時,我在講武堂還沒畢業,上第三學期,我就當上他的衛隊旅第二團團長了。不但當了團長,旅里的許多事,包括某人上任出進,他都要我來過問,那我也就毫不客氣,就等於我當了旅長一樣。所以,從我在講武堂當學員,從我當衛隊旅團長開始,我實際上成了張作相的代理旅長,他僅是名義上的旅長,我一直跟在他後面晉升,直到我自己拿到軍權。
他老先生當師長的時候,很節儉。我們那兒,早餐往往搞點雞蛋把它炒咸了,叫做雞蛋醬。他老人家早晨吃雞蛋醬,還留著一點中午吃,炒一個雞蛋還捨不得一下子吃完呢。
畢業後,我二十歲時就正式當團長了,我那部下還常跟我開玩笑,叫我「黃嘴鴨子團長」,意思就是還嫩著呢。
有一次,軍中兩名通譯跑到當地妓院白吃白嫖,人家告狀來了,我便下令將此二人在妓院就地槍決,並暴屍不收。但三四天後,妓院受不了了,說死屍擺在那兒,沒人敢上門,無法做生意了,這才收場。
還有,我們剿匪,打仗前一個小時,就下令不許尿尿,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你根本不知道。因為槍栓無法打開,凍上了,不用熱尿一涮,就打不開槍栓。

赴吉林剿匪是我實地參戰之始,也是我「剿撫並用」、從事和談之始

邂逅美齡
跟我打過仗的,吳佩孚是我最不佩服的。那人真是「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當年我想不通為什麼吳佩孚會得到這么大的名氣。當然,他是會寫點字的人,當年從軍的人大多是老粗。但說到他作戰,可以說毫無能力。所以,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叫我們把他打得稀里嘩啦。

那個時候,陝軍第一師師長姓張,參加了山海關之戰。該師在被我們打得最危急的時候,向吳佩孚求援了。吳佩孚就給張發來這么一個東西,他不是像我們軍隊下命令那樣,按一定的規矩來,而是隨心所欲地寫道:「張學良黃毛儒子算什麼東西?本大帥明天抵達前線,他立刻就得逃掉。」

我是怎麼拿到這個文件的呢?原來,張師讓我們打敗了,他的司令部被抄了,這東西被我拿到了。我看到這東西後大笑:「你吳佩孚這樣指揮軍隊,軍人怎麼去為你打仗?」我把這東西留下來,當寶貝放著,可惜在北京時搞丟了。

十二月四日,孫中山先生抵天津,隨同者有夫人宋慶齡及李烈鈞、戴季陶等人。碼頭上,人群簇擁,軍樂齊鳴,歡聲雷動;街道上,鞭炮震天,商民咸慶,夾道歡呼。孫中山先生抵津的當天,張作霖、馮玉祥、段祺瑞一同抵孫中山先生下榻的住所拜會。

第二天,孫中山先生來到張作霖家回拜,李烈鈞、孫科、邵元沖和汪精衛同行。孫中山從容地走下汽車,態度安詳,氣宇不凡,手執文明棍,緩步邁上台階。

賓主寒暄後,雙方開始會談。

「此次奉直之戰,賴貴軍之力,擊破吳佩孚,實可為奉軍賀。」孫中山先生稱贊道。
「自家人打自家人,何足為賀?」張作霖回應說。

李烈鈞見狀,解圍說:「事雖如此,但若不將國家之障礙如吳子玉等人鏟除,則欲求國家之進步與人民之幸福,終屬無望。總理孫公之賀,實有價值,亦惟公能當之也。」
李烈鈞寥寥數語,使張作霖非常高興,放聲大笑起來。孫中山先生乘機接著說:「協和之言是也,自民國成立以來,得我之賀詞者,亦惟雨亭兄一人耳。」
孫中山和張作霖的會見,雖然彼此之間政見不同,但相互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天津會晤後,張作霖曾對汪精衛說:我從前以為孫先生是個非常難說話的人,今日才知道他是一個溫厚君子。只是北京各國公使都不贊成孫先生,大概因為孫先生聯俄的緣故。你可否請孫先生放棄聯俄的主張,我張作霖包管叫各國公使都願和孫先生要好的。」

顯然,父親想用軟辦法使孫中山放棄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

一九二五年,劃時代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父親以「民族利益的保衛者」自居,積極支持這一反帝愛國運動。他還支持罷工工人的募捐運動,並親自捐款二萬元,奉系各省督軍每人捐款五千元,我捐款二千元。

那時,北京政府派我到上海,我帶著兩千人的學生軍隊,這是我辦的一個比講武堂低一級的專門造就軍士的班,就帶著那批學生去的。那時,我在上海最出風頭了。
十三日晨,我率隊到滬,派兵分駐華洋交界處,以示保護居民。

兩天後,我接見華僑學生會等各界代表。
我說,我此次來滬,一則因滬軍官沖突案;一則因西捕慘殺案。我亦屬國民一分子,很願以個人的資格,據理力爭。至於帶兵來滬一事,因在天津聽說滬案發生後,外國人紛紛征調海軍陸戰隊登岸保護治安。所以在我國領土,我亦不得不帶兵來滬,保衛華人生命財產。
二十二日,我委派旅長邢士廉為淞滬戒嚴司令,警察廳長常之英為副司令,並即日宣布:「為保護地方安寧秩序起見,華界戒嚴。」

赴滬期間,我與時為上海名門閨秀,尚小姑獨處的宋美齡首次見面,立即被她出眾的氣質所傾倒。若不是當時已有太太於鳳至,我會猛追宋美齡。大約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正在追宋美齡,且追得很兇,還跟著到了東京。

⑹ 張學良口述歷史的內容簡介

回首百年,張學良是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之一。本性最適合做一個聲色犬馬的公子哥兒,可現實偏要壓他一肩的戎馬戰事和國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幾成民族公敵;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統一戰線,他自己卻從此被幽禁半個世紀,也因此贏得了世人的敬重。他無限感慨地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國內雖然已經出版過很多有關張氏生平的書,但少見真正有分量有價值的。
本書由史學名家唐德剛先生擔綱完成,以張氏自述為主體,以唐德剛論張學良的數萬文字為輔,正好地彌補了以往各種圖書的錯謬與不足。更兼唐的論耐棗如說精闢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邊是研究對象的「自白」,一邊是研究者的「審視」,兩相對照著看,歷史變得更為真切、真實而生動。
張氏的口述,隨興而談,隨意而至,流於細碎,卻趣味盎然,更往往於不經意間昌啟,好比在歷史的鐵屋子裡,開出一片極窄的天窗,露出來的,是遍尋史書也不能得的真實。
在張氏印象里,張作霖吃飯,四菜沒湯;張作相節儉,一個雞蛋分兩餐;葉公超好色,顧維鈞風流;蔣介石只剩下了個派頭;汪精衛、陳壁君的奇妙夫妻檔;胡漢民發牢騷;孫中山一句話論東北局勢;郭松齡寧折不彎,吳佩孚浪得虛名;閻錫山見風使舵、張宗昌能戰、孫傳芳不甘寂寞;以及溥儀溥傑,沒落的皇室家族的種種……
在五光十色的中國近代史中,在百餘年當政者的公岩神私生活和政治成敗的記錄上,最多彩多姿的領袖人物「少帥」張學良將軍,應該是獨占鰲頭了。他那帶有濃厚傳奇性和高度戲劇化的一生,在民國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領袖中,真沒有第二人可與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後一記撒手鐧的西安事變,簡直扭轉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世界歷史
本書附贈訪談原聲原景CD光碟一張。

⑺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是誰下的命令

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命令是由張學良間接稿頃下令,蔣介石默認。

1931年11月以後,日本拒絕按國聯要求退回事變前原地,並意欲奪取扼守入關通道的戰略要地錦州。在錦州問題上,南京國民政府與張學良之間反復磋商逾月,蔣介石表示「錦州軍隊此時切勿撤退」;

張學良也表示「對錦必盡力設法固守」,並前後三次致電南京請示戰和決策及尋求援助,但始終不見援助,奉命守備錦州的東北軍將領榮臻更厲詞批評:「中央不撥一分糧餉,不發一槍一彈,只在發命抗敵,顯然有意徒令東北軍犧牲,故置東北軍於死地」。而張學良深知日本侵略野心欲壑難填,認為若無全國發動抗戰,僅東北軍孤軍作戰必然失敗,最終不抵抗而撤鏈慧入關內。

蔣介石和張學良等人為一己之私爾虞我詐難以同心抗敵,終令東北三省輕易落入日寇手中,亦使日寇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脹,其後果是蔣介石和張學良等人難以推脫的。

(7)張學良口述歷史是什麼時候采訪的擴展閱讀:

政策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按預定計劃炸毀南滿鐵路沈陽北郊柳條湖一段鐵軌,並誣為中國軍隊所為,隨後,關東軍炮擊北大營,並大舉進攻沈陽,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了……

面對日本的武裝進攻,東北地方當局毫無思想准備。1931年9月18日當晚,駐守北大營的第七旅高級軍官,自旅長王以哲以下,大都在外未歸,僅有參謀長趙鎮藩在營中。

日軍的進攻剛一開始,趙鎮藩就立即用電話向第七旅旅長王以哲報告和請示,隨後又直接向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報告,榮命令部隊不要抵抗,並和遼寧省主席臧式毅一起將情況急報時在北平就醫的張學良。

正在北平前門外中和戲院陪人看戲的張聞訊立刻趕回養病的協和醫院,接通榮臻電話後指示:「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沖突。」得棚敬答到張指示的榮臻隨即發布了一道極為荒謬的不抵抗命令,第七旅官兵必須「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對於正被日軍炮火猛烈攻擊的第七旅官兵而言,榮臻的命令完全是不可理喻。經過趙鎮藩反復請示,榮臻才算發了善心,同意讓第七旅在必要時可以向東移動。

次日凌晨3時第七旅向東突圍而出,有些軍官堅持服從榮臻的命令不肯離開,最後被士兵強行架走,電張學良,報稱:「日兵自昨晚10時開始向我北大營駐軍實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總算沒有以挺著死的方式為國捐軀。」

張對此表示認可,在19日同《大公報》記者談話時表示:「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槍械,存於庫房,昨晚日軍以三百人攻入我軍營地,開槍相擊,我軍本無武裝,自無抵抗。」不抵抗主義就此粉墨登場。

閱讀全文

與張學良口述歷史是什麼時候采訪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