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上命名了多少年號

中國歷史上命名了多少年號

發布時間:2023-06-01 12:22:59

『壹』 歷史上的年號什麼時候開始的

歷史上的年號是從漢武帝即位後開始的。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與當代日本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

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1)中國歷史上命名了多少年號擴展閱讀:

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復雜。同一時期並存的政權,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

也有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例如後晉的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為開運元年。

3年後,後漢劉知遠稱帝,不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號在不同時期重復使用。

在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藩屬國,通常會延用天朝年號,如朝鮮、琉球為中國藩屬時,亦用中國帝王年號,是一種對天朝效忠的表現。

以古代朝鮮為例,明朝亡之後,除與清朝文書往來,內部官方文書俱用明朝年號,改用中國干支或國王在位紀元,至於民間仍有堅持採用崇禎年號者,甚有直到崇禎三百餘年者,與鄭氏一直採用明朝永曆年號,極為相似。

『貳』 中國古代歷史年號中國古代歷史年號

西漢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後元:前88年—前87年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鳳: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前74年 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節: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2年 神爵:前61年—前58年 五鳳: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黃龍:前49年—前49年 初元:前48年—前44年 永光:前43年—前39年 建昭:前38年—前34年 竟寧:前33年—前33年 建始:前32年—前29年 河平:前28年—前25年 陽朔:前24年—前21年 鴻嘉:前20年—前17年 永始:前16年—前13年 元延:前12年—前9年 綏和:前8年—前7年 建平:前6年—前3年 太初元將:前5年 元壽:前2年—前1年 元始:1年—5年 居攝:6年—8年 初始:8年—8年 新朝 始建國:9年—13年 天鳳:14年—19年 地皇:20年—23年 更始 更始:23年—25年
東漢
建武:25年—56年 建武中元:56年—57年 永平:58年—75年 建初:76年—84年 元和:84年—87年 章和:87年—88年 永元:89年—105年 元興:105年—105年 延平:106年—106年 永初:107年—113年 元初:114年—119年 永寧:120年—121年 建光:121年—122年 延光:122年—125年 永建:126年—132年 陽嘉:132年—135年 永和:136年—141年 漢安:142年—144年 建康:144年—144年 永憙:145年—145年 本初:146年—146年 建和:147年—149年 和平:150年—150年 元嘉:151年—152年 永興:153年—154年 永壽:155年—158年 延熹:158年—167年 永康:167年—167年 建寧:168年—172年 熹平:172年—178年 光和:178年—184年 中平:184年—189年 光熹:189年—189年 昭寧:189年—189年 永漢:189年—189年 中平:189年—189年 初平:190年—193年 興平:194年—195年 建安:196年—220年(蜀漢用至221年) 延康:220年—220年
三國
魏 黃初:220年—226年 太和:227年—233年 青龍:233年—237年 景初:237年—239年 正始:240年—249年 嘉平:249年—254年 正元:254年—256年 甘露:256年—259年 景元:260年—264年 咸熙:264年—265年 蜀漢 章武:221年—223年 建興:223年—237年 延熙:238年—257年 景耀:258年—263年 炎興:263年—263年 吳 黃武:222年—229年 黃龍:229年—231年 嘉禾:232年—238年 赤烏:238年—251年 太元:251年—252年 神鳳:252年—252年 建興:252年—253年 五鳳:254年—256年 太平:256年—258年 永安:258年—264年 元興:264年—265年 甘露:265年—266年 寶鼎:266年—269年 建衡:269年—271年 鳳凰:272年—274年 天冊:275年—276年 天璽:276年—276年 天紀:277年—280年
西晉
泰始:265年—274年 咸寧:275年—280年 太康:280年—289年 太熙:290年—290年 永熙:290年—291年 永平:291年—291年 元康:291年—299年 永康:300年—301年 永寧:301年—302年 太安:302年—303年 永安:304年—304年 建武:304年—304年 永興:304年—306年 光熙:306年—306年 永嘉:307年—313年 建興:313年—316年(為前涼沿用)
東晉
建武:317年—317年 太興: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太寧:323年—326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建元:343年—344年 永和:345年—356年 昇平:357年—361年 隆和:362年—363年 興寧:363年—365年 太和:366年—371年 咸安:371年—372年 寧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興:402年—404年 義熙:405年—418年 元熙:419年—420年 桓楚 永始:403年—404年
十六國
漢趙 元熙:304年—307年 永鳳:308年 河瑞:309年 光興:310年 嘉平:311年—314年 建元:315年 麟嘉:316年—317年 漢昌:318年 光初:318年—329年 成漢 建初:303年—304年 建興:304年—305年 晏平:306年—310年 玉衡:311年—334年 玉恆:335年—337年 漢興:338年—343年 太和:344年—345年 嘉寧:346年—347年 前涼 永元:320年—323年 太元:324年—345年 永樂:346年—353年 和平:354年 太始:355年—360年 昇平:361年—362年 太清:363年—376年 後趙 太和:328年—329年 建平:330年—333年 延熙:334年 建武:335年—348年 太寧:349年 青龍:350年 永寧:350年—351年 代 建國:338年—376年 冉魏 永興:350年—352年 前燕 元璽:352年—356年 光壽:357年—359年 建熙:360年—370年 前秦 皇始:351年—354年 壽光:355年—356年 永興:357年—358年 甘露:359年—364年 建元:365年—384年 太安:385年 太初:386年—393年 延初:394年 後燕 燕元:384年—386年 建興:386年—395年 永康:396年—398年 建始:397年 延平:397年 青龍:398年 建平:398年 長樂:399年—400年 光始:401年—406年 建始:407年 後秦 白雀:384年—385年 建初:368年—393年 皇初:394年—398年 弘始:399年—415年 永和:416年—417年 西燕 燕興:384年 更始:385年 昌平:386年 建明:386年 建平:386年 建武:386年 中興:386年—394年 西秦 建義:385年—387年 太初:388年—400年 更始:409年—411年 永康:412年—419年 建弘:420年—427年 永弘:428年—431年 後涼 太安:386年—388年 麟嘉:389年—395年 龍飛:396年—398年 咸寧:399年—400年 神鼎:401年—403年 翟魏 建光:388年-391年 定鼎:391年-392年 南涼 太初:397年—399年 建和:400年—401年 弘昌:402年—407年 嘉平:408年—414年 北涼 神璽:397年—400年 永安:401年—411年 玄始:412年—427年 承玄:428年—431年 義和:431年—433年 永和:433年—439年 南燕 燕平:398年—399年 建平:400年—404年 太上:405年—410年 西涼 庚子:400年—404年 建初:405年—416年 嘉興:417年—419年 永建:420年—421年 夏 龍升:407年—412年 鳳翔:413年—417年 昌武:418年 真興:419年—424年 承光:425年—427年 勝光:428年—431年 北燕 正始:407年—408年 太平:409年—430年 太興:431年—438年
南北朝
宋 永初:420年—422年 景平:423年—424年 元嘉:424年—453年 永光:454年—454年 孝建:454年—456年 大明:457年—464年 永光:465年—465年 景和:465年—465年 泰始:465年—471年 泰豫:472年—472年 元徽:473年—477年 升明:477年—479年 齊 建元:479年—482年 永明:483年—493年 隆昌:494年—494年 延興:494年—494年 建武:494年—498年 永泰:498年—498年 永元:499年—501年 中興:501年—502年 梁 天監:502年—519年 普通:520年—527年 大通:527年—529年 中大通:529年—534年 大同:535年—546年 中大同:546年—547年 太清:547年—549年 大寶:550年—551年 天正:551年—551年 天正:552年—553年 承聖:552年—555年 天成:555年—555年 紹泰:555年—556年 太平:556年—557年 西梁 大定:555年正月—562年正月 天保:562年二月—585年十二月 廣運:586年正月—587年九月 陳 永定:557年—559年 天嘉:560年—566年 天康:566年—566年 光大:567年—568年 太建:569年—582年 至德:583年—587年 禎明:587年—589年 北魏 登國:386年—395年 皇始:396年—397年 天興:398年—403年 天賜:404年—408年 永興:409年—413年 神瑞:414年—415年 泰常:416年—423年 始光:424年—427年 神麚:428年—431年 延和:432年—434年 太延:435年—439年 太平真君:440年—451年 正平:451年—452年 承平:452年—452年 興安:452年—453年 興光:454年—454年 太安:455年—459年 和平:460年—465年 天安:466年—467年 皇興:467年—471年 延興:471年—476年 承明:476年—476年 太和:477年—499年 景明:500年—503年 正始:504年—508年 永平:508年—512年 延昌:512年—515年 熙平:516年—518年 神龜:518年—520年 正光:520年—525年 孝昌:525年—527年 武泰:528年—528年 建義:528年—528年 永安:528年—530年 建明:530年—531年 普泰:531年—531年 中興:531年—532年 太昌:532年—532年 永興:532年—532年 永熙:532年—534年 東魏 天平:534年—537年 元象:538年—539年 興和:539年—542年 武定:543年—550年 西魏 大統:535年—551年 北齊 天保:550年—559年 乾明:560年—560年 皇建:560年—561年 太寧:561年—561年 河清:562年—565年 天統:565年—569年 武平:570年—576年 隆化:576年—577年 承光:577年—577年 北周 武成:559年—560年 保定:561年—565年 天和:566年—572年 建德:572年—578年 宣政:578年—578年 大成:579年—579年 大象:579年—580年 大定:581年
隋朝
開皇:581年—600年 仁壽:601年—604年 大業:605年—617年 義寧:617年—618年 皇泰:618年—619年
唐朝
武德:618年—626年 貞觀:627年—649年 永徽:650年—656年 顯慶:656年—661年 龍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6年 乾封:666年—668年 總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儀鳳:676年—679年 調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開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684年 嗣聖:684年—684年 文明:684年—684年 光宅:684年—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690年 載初:690年—690年 武周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692年 長壽:692年—694年 延載:694年—694年 證聖:695年—695年 天冊萬歲:695年—695年 萬歲登封:696年—696年 萬歲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697年 聖歷:698年—700年 久視:700年—700年 大足:701年—701年 長安:701年—705年 唐 神龍:705年—707年 景龍:707年—710年 唐隆:710年—710年 景雲:710年—711年 太極:712年—712年 延和:712年—712年 先天:712年—713年 開元:713年—741年 天寶:742年—756年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2年 寶應:762年—763年 廣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歷:766年—779年 建中:780年—783年 興元:784年—784年 貞元:785年—805年 永貞:805年—805年 元和:806年—820年 長慶:821年—824年 寶歷:825年—827年 太和:827年—835年 開成:836年—840年 會昌:841年—846年 大中:847年—860年 咸通:860年—874年 乾符:874年—879年 廣明:880年—881年 中和:881年—885年 光啟:885年—888年 文德:888年—888年 龍紀:889年—889年 大順:890年—891年 景福:892年—893年 乾寧:894年—898年 光化:898年—901年 天復:901年—904年 天祐:904年—907年
五代十國
後梁 開平:907年—911年 乾化:911年—915年 鳳歷:913年 貞明:915年—921年 龍德:921年—923年 後唐 同光:923年—926年 天成:926年—930年 長興:930年—933年 應順:934年—934年 清泰:934年—936年 後晉 天福:936年—944年 開運:944年—946年 後漢 天福:947年—947年 乾祐:948年—950年 後周 廣順:951年—954年 顯德:954年—959年 吳 武義:919年—920年 順義:921年—926年 乾貞:927年—928年 大和:929年—934年 天祚:935年—937年 南唐 升元:937年—942年 保大:943年—957年 中興:958年 交泰:958年 958年-975年:稱臣,去年號。 吳越 天寶:908年—912年 寶大:924年—925年 寶正:926年—931年 楚 無年號 南漢 乾亨:917年—924年 白龍:925年—927年 大有:928年—941年 光天:942年 應乾:943年 乾和:943年—957年 大寶:958年—971年 閩 龍啟:933年—934年 永和:935年 通文:936年—938年 永隆:939年—942年 天德:943年—945年 前蜀 武成:908年—910年 永平:911年—915年 通正:916年 天漢:917年 光大:918年 乾德:919年—924年 咸康:925年 後蜀 明德:934年—937年 廣政:938年—965年 南平 無年號 北漢 天會:957年—973年 廣運:974年—979年
北宋
建隆:960年—963年 乾德:963年—968年 開寶:968年—976年 太平興國:976年—984年 雍熙:984年—987年 端拱:988年—989年 淳化:990年—994年 至道:995年—997年 咸平:998年—100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興:1022年—1022年 天聖:1023年—1032年 明道:1032年—1033年 景祐:1034年—1038年 寶元:1038年—1040年 康定:1040年—1041年 慶歷:1041年—1048年 皇祐:1049年—1054年 至和:1054年—1056年 嘉祐:1056年—1063年 治平:1064年—1067年 熙寧:1068年—1077年 元豐:1078年—1085年 元祐:1086年—1094年 紹聖:1094年—1098年 元符:1098年—1100年 建中靖國:1101年—1101年 崇寧:1102年—1106年 大觀: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 重和:1118年—1119年 宣和:1119年—1125年 靖康:1126年—1127年
南宋
建炎:1128年—1130年 紹興:1131年—1162年 隆興:1163年—1164年 乾道:1165年—1173年 淳熙:1174年—1189年 紹熙:1190年—1194年 慶元:1195年—1200年 嘉泰:1201年—1204年 開禧:1205年—1207年 嘉定:1208年—1224年 寶慶:1225年—1227年 紹定:1228年—1233年 端平:1234年—1236年 嘉熙:1237年—1240年 淳祐:1241年—1252年 寶祐:1253年—1258年 開慶:1259年—1259年 景定:1260年—1264年 咸淳:1265年—1274年 德祐:1275年—1276年 景炎:1276年—1277年 祥興:1278年—1279年
西夏
顯道:1032年—1033年 開運:1034年—1034年 廣運:1034年—1036年 大慶:1036年—1037年 天授禮法延祚:1038年—1048年 延嗣寧國:1049年—1049年 天祐垂聖:1050年—1052年 福聖承道:1053年—1056年 奲都:1057年—1062年 拱化:1063年—1067年 乾道:1067年—1068年 天賜禮盛國慶:1069年—1074年 大安:1075年—1085年 天安禮定:1086年—1086年 天儀治平:1086年—1089年 天祐民安:1090年—1097年 永安:1098年—1100年 貞觀:1101年—1113年 雍寧:1114年—1118年 元德:1119年—1127年 正德:1127年—1134年 大德:1135年—1139年 大慶:1140年—1143年 人慶:1144年—1148年 天盛:1149年—1169年 乾祐:1170年—1193年 天慶:1194年—1206年 應天:1206年—1209年 皇建:1210年—1211年 光定:1211年—1223年 乾定:1223年—1226年 寶義:1226年—1227年
遼朝
神冊:916年—921年 天贊:922年—926年 天顯:926年—938年 會同:938年—947年 大同:947年—947年 天祿:947年—951年 應歷:951年—969年 保寧:969年—979年 乾亨:979年—982年 統和:983年—1012年 開泰:1012年—1021年 太平:1021年—1030年 景福:1031年—1031年 重熙:1032年—1055年 清寧:1055年—1064年 咸雍:1065年—1074年 太康:1075年—1084年 太安:1085年—1094年 壽昌:1095年—1100年 乾統:1101年—1110年 天慶:1111年—1120年 保大:1121年—1125年 北遼 建福:1122年 德興:1122年 神歷:1123年 西遼 延慶:1132年-1134年 康國:1134年-1143年 咸清:1144年-1150年 紹興:1150年-1163年 崇福:1164年-1178年 天禧:1178年-1218年
金朝
收國:1115年—1116年 天輔:1117年—1122年 天會:1123年—1135年 天會:1136年—1137年 天眷:1138年—1140年 皇統:1141年—1149年 天德:1149年—1153年 貞元:1153年—1155年 正隆:1156年—1161年 大定:1161年—1189年 明昌:1190年—1196年 承安:1196年—1200年 泰和:1201年—1208年 大安:1209年—1211年 崇慶:1212年—1212年 至寧:1213年—1213年 貞祐:1213年—1217年 興定:1217年—1222年 元光:1222年—1223年 正大:1224年—1231年 開興:1232年—1232年 天興:1232年—1234年 盛昌:1234年
元朝
中統:1260年—1263年 至元:1264年—1294年 元貞:1295年—1297年 大德:1297年—1307年 至大:1308年—1311年 皇慶: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至治:1321年—1323年 泰定:1324年—1328年 致和:1328年—1328年 天歷:1328年—1330年 至順:1330年—1333年 元統:1333年—1334年 至元:1335年—1340年 至正:1341年—1370年 北元 宣光:1371年—1379年 天元:1379年—1387年
明朝
洪武:1368年—1398年 建文:1399年—1402年 永樂:1403年—1424年 洪熙:1425年 宣德:1426年—1435年 正統:1436年—1449年 景泰:1450年—1457年 天順:1457年—1464年 成化:1465年—1487年 弘治:1488年—1505年 正德:1506年—1521年 嘉靖:1522年—1566年 隆慶:1567年—1572年 萬曆:1573年—1620年 7月 泰昌:1620年 8月-12月 天啟:1620年—1627年 崇禎:1628年—1644年 南明 弘光:1645年—1645年 朱由嵩 安宗簡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鍵 紹宗襄帝 監國:1646年—1651年 朱以海 監國魯王 永曆:1647年—1661年 朱由榔 匡宗出帝
清朝
天命:1616年—1626年 天聰:1627年—1635年 崇德:1636年—1643年 順治:1644年—1661年 康熙:1662年—1722年 雍正:1723年—1735年 乾隆:1736年—1795年 嘉慶:1796年—1820年 道光:1821年—1850年 咸豐:1851年—1861年 祺祥(未及行):1861年 同治:1862年—1874年 光緒:1875年—1899年、1899年—1908年 保慶:1899年4月 宣統:1909年—1911年、1917年7月1日至7月12日
民國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改紀年為「中華民國」,簡稱「民國」,以該年為民國元年。 中華帝國(袁世凱稱帝) 洪憲:1916年,為期83天。 偽滿洲國 大同:1932年—1934年 康德:1934年—1945年

『叄』 中國歷史著名年號

1.古代帝王的謚號,廟號,年號,尊號不要概念,要幾個簡單的例子,

漢高祖劉邦.謚號:高皇帝.廟號:漢高祖.年號:無.漢武帝劉徹.謚號:孝武皇帝.廟號:漢世宗.年號:元狩等11個.光武帝劉秀.謚號:光武皇帝.廟號:漢世祖.年號:建武等.蜀漢先主劉備.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無.年號:章武.隋文帝楊堅.謚號:文皇帝.廟號:隋高祖.年號:開皇、譽和銀仁壽.唐高祖李淵.謚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廟號:唐高祖.年號:武德.唐太宗李世民.謚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廟號:唐太宗.年號:貞觀.唐玄宗李隆基.謚號: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唐玄宗.年號:先天、開元、天寶.從謚號來看,有時也稱作唐明皇.趙昺.謚號:無.廟號:無.年號:祥興棚鋒.他是南宋的末代皇帝,元人沒有給他謚號和廟號.明成祖朱棣.謚號:文皇帝.廟號:明太宗(嘉靖時改為明成祖).年號:永樂.康熙帝玄燁.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清聖祖.年號:康熙.尊號的找不到,。

2.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年號

中國歷史上的年號,據統計數目在數百以上。梁啟超的統計是316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歷史紀年表》的統計是500多個。

中國的紀年,在漢武帝之前,只有年數,史家以王號紀年,魯隱公元年等。從秦惠文王開始實行改元,即把十四年更為元年,是因為五國相王的活動。有的時候就把漢文帝前元和後元稱為中國最早的年號,這是錯誤的,而且,這只是紀年方面的改進,不具備年號的真正意義。

改元後在位最短的國君:秦孝文王(3天)

改元後在位最長的國君:周赧王(59年)

改元後在位最短的皇帝: 金 完顏承麟(不到1天)

改元後使用年號時間最長的皇帝:清 康熙帝(1662——1722)

望採納。

3.中國歷代皇帝年號表

秦 (秦代帝王無謚號,以世代作為帝號) 始皇帝 贏氏 諱政 二世皇帝 諱胡亥 漢 太祖高皇帝 劉氏 諱邦 孝惠皇帝 諱盈 太宗孝文皇帝 諱恆 孝景皇帝 諱啟 世宗孝武皇帝 諱徹 孝昭皇帝 諱拂陵 中宗孝宣皇帝 諱詢 高宗孝元皇帝 諱奭 孝成皇帝 諱驁 孝哀皇帝 諱欣 孝平皇帝 諱衡 世祖光武皇帝 諱秀 顯宗孝明皇帝 諱庄 肅宗孝章皇帝 諱炟 孝和皇帝 諱肇 孝殤皇帝 諱隆 恭宗孝安皇帝 諱祜 孝順皇帝 諱保 孝沖皇帝 諱炳 孝質皇帝 諱纘 孝桓皇帝 諱志 孝慶宴靈皇帝 諱宏 弘農王 諱辯 孝愍皇帝 諱協(又謚孝獻皇帝) 三國 魏 太祖武皇帝 曹氏 諱操 世祖文皇帝 諱丕 烈祖明皇帝 諱睿 蜀 昭烈皇帝 劉氏 諱備 後主 諱禪(十六國時被漢王劉淵追謚為孝懷皇帝) 吳 武烈皇帝 孫氏 諱堅 大皇帝 諱權 晉 高祖宣皇帝 司馬氏 諱懿 景皇帝 諱師 文皇帝 諱昭 武皇帝 諱炎 孝惠皇帝 諱衷 孝懷皇帝 諱熾 孝愍皇帝 諱鄴 元皇帝 諱睿 明皇帝 諱紹 顯宗成皇帝 諱衍 康皇帝 諱岳 孝宗穆皇帝 諱聃 哀皇帝 諱丕 廢帝 諱奕 (無謚號) 太宗簡文皇帝 諱昱 孝武皇帝 諱曜 安皇帝 諱德宗 恭皇帝 諱德文 南北朝 宋 高祖武皇帝 劉氏諱裕 少皇帝 諱義符 太祖文皇帝 諱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諱駿 前廢帝 諱子業 (無謚號) 太宗明皇帝 諱彧 廢帝 諱昱 (無謚號) 順皇帝 諱准 齊 太祖高皇帝 蕭氏 諱道成 世祖武皇帝 諱賾 鬱林王 諱昭業 海陵恭王 諱昭文 高宗明皇帝 諱鸞 東昏侯 諱寶卷 和皇帝 諱寶融 梁 高祖武皇帝 蕭氏 諱衍 太宗簡文皇帝 諱綱 世祖孝元皇帝 諱繹 敬皇帝 諱方智 陳 高祖武皇帝 陳氏 諱霸先 世祖文皇帝 諱蒨 廢帝 諱伯宗 (無謚號) 高宗孝宣皇帝 諱頊 後主 諱叔寶 (無謚號) 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氏 諱珪 太宗明元皇帝 諱嗣 世祖太武皇帝 諱燾 高宗文成皇帝 諱浚 顯祖獻文皇帝 諱弘 高祖孝文皇帝 諱宏 世宗宣武皇帝 諱恪 肅宗孝明皇帝 諱詡 孝庄皇帝 諱子攸 前廢帝廣陵王 諱恭 (無謚號) 孝靜皇帝 諱善見 北齊 齊高祖神武皇帝 高氏 諱歡 世宗文襄皇帝 諱澄 顯祖文宣皇帝 諱洋 廢帝 諱殷 (無謚號) 孝昭皇帝 諱演 世祖武成皇帝 諱湛 後主 諱緯 (無謚號) 幼主 諱恆 (無謚號) 周 太祖文皇帝 宇文氏 諱泰 孝閔皇帝 諱覺 世宗明皇帝 諱毓 高祖武皇帝 諱邕 宣皇帝 諱贇 靜皇帝 諱衍 隋 高祖文皇帝 楊氏 諱堅 煬皇帝 諱廣 恭皇帝 諱侑 唐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氏 諱淵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諱世民 文德順聖皇後 長孫氏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諱治 則天順聖皇後 武氏 諱曌 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 諱顯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諱旦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諱隆基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諱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諱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諱適 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諱誦 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 諱純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 諱恆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諱湛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 諱昂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 諱炎 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 諱忱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 諱漼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 諱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諱曄 哀皇帝 諱柷 五代 梁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 朱氏 諱溫 末帝 諱友貞 (無謚號) 唐 庄宗光聖神閔孝皇帝 李氏 諱存勖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諱嗣源 愍皇帝 諱從厚 晉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氏 諱敬瑭 出皇帝 諱重貴 漢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劉氏 諱知遠 隱皇帝 諱承佑 周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氏 諱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柴氏 諱榮 十國-南唐 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李氏 諱昪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諱景 後主 諱煜 (無謚號) 宋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氏 諱匡胤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 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諱恆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諱禎 英宗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諱曙 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諱頊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諱煦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諱佶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諱桓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諱構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諱慎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諱敦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諱擴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諱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諱祺 瀛國公 顯 (無謚號) 建國公 是 (無謚號) 永國公 昺 (無謚號) 遼 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諱億 字阿保機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諱德光 世宗孝和庄憲皇帝 諱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諱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諱賢 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諱隆緒 興宗神聖孝章皇帝 諱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諱洪基 天祚皇帝 諱延禧 金 始祖懿憲景元皇帝 諱函普 德帝淵穆玄德皇帝 諱烏魯 安帝和靖慶安皇帝 諱跋海 獻祖純烈定昭皇帝 諱綏可 景祖武惠成襄皇帝 諱烏古乃 世祖神武聖肅皇帝 諱劾里缽 肅宗明睿穆憲皇帝 諱頗剌淑 穆宗章順孝平皇帝 諱盈歌 康宗獻敏恭簡皇帝 諱烏雅束 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聖武元皇帝 完顏氏 諱旻,本諱阿骨打 太宗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諱晟 景宣帝 諱宗峻 睿宗立德顯仁啟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 諱宗堯 熙宗弘基纘武庄靖孝成皇帝 諱亶 廢帝海陵庶人亮 字元功 本諱迪古乃 世宗光天興。

4.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年號

中國朝代歷史表: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堯舜禹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清朝--公元1644-1911年清朝皇帝順序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速記口訣: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代代往下傳。

5.中國歷史上使用年限最長的年號是什麼

自從漢武帝開始用「建元」紀年以來,中國皇帝的年號不僅成為封建帝王正統的標志,同時也影響著周邊許多國家,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當屬與中國接壤的朝鮮了。

作為中國最忠誠的藩屬國,朝鮮王國除中國處於戰亂和分裂時期之外,一直在使用中國封建王朝賜給的年號、頒發的歷書。如朝鮮李氏王國從太祖、定宗到光海君、仁祖,無一例外的尊奉明朝為「正朔」,所有文書也一律使用明朝皇帝的年號。

一般說來,國家滅亡以及皇帝去世,年號也隨之終結。但明朝皇帝朱由檢自殺殉國,明朝被清朝取代之後,已經完成歷史使命的「崇禎」年號,不但沒有被塵封,反而一直被朝鮮李氏王朝所使用,加上朱由檢在位時的十七年,前後累計超過二百年。

「崇禎」年號的使用時間,遠遠超過了在中國清朝時期被使用了六十一年的「康熙」年號,堪稱被中國皇帝年號使用年限之最。 明朝滅亡之前,朝鮮李氏王國鑒於清廷軍事和政治上的脅迫,被迫俯首稱臣,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雖然換了新主子,朝鮮王室卻對滿清政權不大「感冒」,相反更加懷念舊主。他們視清廷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

孝宗甚至以光復大明為己任,倡議北伐。他曾對大臣們說:「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後來,由於朝鮮財政困難,軍備薄弱,加上清朝連續出現順治、康熙兩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執政,北伐計劃一直沒有實施。

受清朝統治,使用什麼年號紀年,是一個非常敏感而又現實的問題。對此,不忘故主的朝鮮王室表現的有些陽奉陰違,除了對清廷的公文賀表使用清朝皇帝年號外,其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地方官上的疏章、箋文也如此。

據朝鮮《仁祖庄穆大王實錄》記載,在明亡前用崇禎年號,在明亡後用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在仁祖之後的歷代朝鮮國王《實錄》中,只書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紀年。

至於私人著述,其刻書所用年號則標以「崇禎後**年」。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竟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除了繼續使用「崇禎」年號外,李朝國王對明朝皇帝年號的尊崇也達到了極點。無論是文書、古印,還是馬牌、御畫,只要有明朝年號,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

同時,朝鮮李氏王室對於明朝的各種追思活動也與日俱增。仁祖時,每逢重要節日,宮中都要行「焚香望闕之禮」;肅宗時,自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之後又在後苑春塘台設「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

1749年(乾隆十四年),李朝王室又以明朝太祖(洪武)、神宗(萬曆)、毅宗(崇禎)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這種祭祀活動每年都會進行,一直延續到李朝末年。

6.中國歷史上使用超過30年的年號有哪些

建武(元年:25年六月 - 末年:56年四月)是東漢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一個年號,也是東漢的第一個年號。共計32年。

紹興-南宋皇帝趙構年號(1131年 - 1162年)32年

至元(元年:1264年 - 末年:1294年)是元朝時元世祖的年號,共30年。

洪武(1368年 ——1398年)31年

嘉靖 (1522年~1566年)45年

萬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萬曆這個年號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康熙1661—1722年)61年

乾隆1736年—1795年 60年

光緒: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的年號,1875年—1908年,34年

7.中國歷史上各代皇帝的年號及名字

歷代皇帝年號秦朝歷代皇帝年號始皇帝贏政(前259-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6 漢歷代皇帝年號6.1 西漢歷代皇帝年號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後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6.3 東漢歷代皇帝年號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庄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沖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7.1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7.3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歷代皇帝年號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岳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8.2.1.3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沖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發烏孤 康王 禿發利鹿孤 景王 禿發傉檀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沖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8.2.1.20 吐谷渾 參見吐谷渾首領列表 9 南北朝9.1 南朝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歷代皇帝年號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9.2 北朝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庄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歷代皇帝年號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11唐朝歷代皇帝年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高 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 淵 公元618年—公元626年 武德 太 宗 文武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世民 公元626年—公元649年 貞觀 高 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 治 公元649年—公元683年 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 中 宗 大和聖昭孝皇帝 李 顯 公元683年—公元684年 嗣聖 睿 宗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 旦 公元684年—公元690年 文明 大 周 聖神皇帝 武 曌 公元690年—公元705年 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 中 宗 大和聖昭孝皇帝 李 顯 公元705年—公元710年 神龍、景龍 殤 宗 李重茂 公元710年—公元710年 唐龍 睿 宗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 旦 公元710年—公元712年 景雲、太極、延和 玄 宗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公元712年—公元756年 先天、開元、天寶 肅 宗 文明武德大聖。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命名了多少年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