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歷史知識有什麼作用和用處
1、以史為鑒,可以使人知興替,可以知得失。
2、歷史學得好,對於語文也有很大的幫助,如寫作文當作素材。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歷史可以讓人奮進,讓人學習,讓人上進。
4、了解歷史才能知道社會原來這樣復雜多變,我們還需努力。
5、歷史的學習與借鑒,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
6、歷史讓我們把好的東西、主明的東西傳承下去。
『貳』 學習歷史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我們剛出生就開始了學習,只不過每個階段學習的內容都不一樣,像我們小時候,學習的如何走路,如何說話,也就是如何生存。等到了大些的時候 ,我們就要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直白一些,也是為了以後的生存。
那麼,就讓我們秉持理想信念,研讀歷史書籍,傳承先烈精神,為了夢想,繼續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加油吧!
『叄』 現在我們學習歷史知識到底還有什麼用
歷史知識能夠增長人的智慧,學習歷史能夠提高治國安邦的本領,學習歷史有益於個人的修養等等。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學習歷史還會有不同的作用。
所以,肯定性的答案能夠給出很多。
然而,在西方,受後現代思潮的影響,出現了所謂的後現代史學。
後現代史學具有否認歷史的客觀性、真實性的傾向,對歷史學的功用和價值也提出了質疑。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對為什麼學習歷史這樣一向勿容置疑的問題也感到困惑了。
學習歷史、從歷史中取得借鑒,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課題。
自進入人類社會以來,人侍做類就知道向歷史學習了。
梁啟超20世紀20年代講中國歷史研究法,在講到史學的起源時,對史學的最初形式作了想像的描述:「當人類之漸進而形成一族或一部落也,其族部之長老,每當游獵之隙暇,或值佳辰令節,輒聚其子姓,三三五五,圍爐藉草,縱談己身或其先代所經之恐怖所演之武勇等等。
聽者則娓娓忘倦。」也就是說,最初的歷史形式是傳說故事。
人們通過這些傳說故事,就能夠從歷史中汲取智慧。
「史」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的大事。
一般動物也有記憶和模仿的本能,但它沒有知識,它不能將第一代所積累的經驗傳至二代、三代,這是因為動物沒有「史」。
人類則不然,先代的生活經驗,能以記誦或記錄的形式,留傳後世,歷數百年數千年而不失墜。
人類文明之所以不斷進化,「史」的作用可謂大矣。
完全可以說,歷史意識的產生和歷史記載的出現,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的一個重要標志。
史之有用,大概誰都否認不了。
至於為什麼有用,中國傳統的史學理論很少上升到科學理性的高度,回答這個問題。
20世紀2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奠基人李大釗,以唯物史觀為指導,講述史學理論,指出:「橫著看人類,便是社會;縱著去看人類,便是歷史。
歷史就是社會的變動。」從而指出了歷史與社會的關系。
西方生機主義哲學提出,歷史為進化而存在,為生機開展而存在,歷史具有生命性,認為歷史、現實、未來都是一線下來、有機聯系的。
這一點與唯物史觀的認識有相通之處。
據此,我們可以認為,「歷史」具有二重性的特點:一方面,歷史是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事情就一去不復返了;另一方面,過去的事情雖然形式上過去了睜雹,但它的精神,它的影響有很多遺留下來,對現實、對未來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作用。
所以,如何認識歷史,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純粹的認識論或知識論的問題,而是關系著如何處理現實和開辟未來的問題。
同時,由於歷史與現實、未來有這種割不斷的聯系,所以,探索過去,對了解現在、預測未來是有幫助的。
《易傳》中說「彰往而知來」,道理就在這里。
認識歷史,必須通過歷史學才能實現。
歷史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當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關乎人的素質修養的學問。
無論從事科學研究,還是了解社會現實、制定各項政策、提高個體人文修養,離開了歷史學,都是沒有根基的。
80年前,李大釗說過:「研究歷史的趣味的盛行,是一個時代正在生長成熟、正在尋求聰明而且感奮的對於人生的大觀的徵兆。
這種智力的老成,並於奮勇冒險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進。」他認為,「立在過去的世界上,尋出來的新世界,是真的,實的,腳踏實地可以達到的」。
他把歷史比作「時」在人生世界上建築起來的一座高樓,登之愈高,無限的未來世界,才能看得愈加清楚。
史學對於人生修養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史學能夠陶煉人們科學的態度。
所謂科學的態度,一是尊疑,一是重據,而史學即以此二者作為寶貴的信條。
史學這種求真的態度,「熏陶漸漬,深入於人的心性,則可造成一種認真的習性」,以這種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這種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老早衡。
「這種科學的態度,造成我們腳踏實地的人生觀」。
李大釗這些話,雖很朴實,卻意味深長,值得重溫。
由此可見,一個國民,不能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一個領導幹部,更不能忽視歷史學的修養。
一個民族,只有重視歷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發展意識,才能胸懷寬廣,視野開闊,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追問
中國真正值得研究的學術領域確得不得 *** 的資助,沒人去研究,就算有人憑興趣愛好研究出成果卻也得不到承認,不能在專業權威刊物發表,中國學術將何去何從?
追答今日談及中國學術,津津樂道的話題,多為人文學科的學人及其學術,而當時所抱怨的,卻是經費多被自然科學佔用,與你道情形極為相似。
社會科學方面,多數還在囫圇吞棗,格義附會,達不到忠實輸入的程度,遠不及前輩學人對相關領域的認知把握。
雖然社會變遷提供了成功的經驗,甚至各種調查統計也漸趨出色,在此基礎上的理論總結卻嚴重滯後。
人文學問外國一面並未改觀,中國方面則反而更加偏好用外來間架填充本土材料,對內則不免愈有條理系統,去事實真相愈遠的偏蔽;對外則成不過證明別人的正確,敗適以暴露自己的無知,兩頭不討好。
『肆』 學習歷史到底有什麼作用啊
1、可以增長見識。
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能夠增長知識,了解到歷史上某一些人物事跡是怎樣的,歷史事件為何會是這樣的。
2、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歷史上很多人尤其是名人很喜歡閱讀歷史。比如李歷讓密在少年時代就喜歡閱讀《漢書》,深得楊素的贊賞。我們不論讀書還是與人交流,歷史知識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3、學習歷史可以培養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歷史的記載盡管是有些乏味的,但是讀下去會很生動有趣。
4、可以提信猜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如肢坦局果知道某些人物的事跡和典故,就會流暢自如的加以引用。
5、可以明白一些道理。這些道理說的過於抽象了,人們不會理解。只有比較具體且形象的事例來說明,才能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
『伍』 歷史對於我們有什麼作用
歷史對於我們作用如下幾點:
一我們可以了解社會發展史,能夠認識民族和世界歷史發展進程,從而有利於對我們人生坐標的定位。二我們從事的各領域的工作需要了解各行業歷史發展,從而對本專業形成正確的認知。三學習歷史有利於我們自身素質的加強和精神品質的培養。
簡介: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陸』 歷史學的價值和功能
價值:
1、歷史認識對現實社會具有重大的指導和影響作用。
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 深刻把握歷史, 認清國情, 為認識社會發展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據。
歷史發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的,歷史科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從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中揭示出必然的內在聯系,尋找規律性認識。並且,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只有認識一國的社會歷史發展狀況,才能認清該國的國情。因此,史學的社會功能、現實意義在於認清與把握國情,提供未來發展方向的可靠依據。
2、史學具有資治、借鑒、垂訓、治亂興衰的作用。
中國歷代統治者極其重視史書的修撰,把史學看作「經世致用」之學,並把史學與治亂興衰聯系起來。孔子認為 「《春秋》之義行, 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歷代統治者也大都注重歷史的教訓「以古為鏡」, 常言所說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指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3、史學具有的鼓舞、教育的作用,能振奮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歷史實踐表明,一個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強精神,是這一民族自我保存、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動力與源泉。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堪稱民族脊樑的偉人,他們的精神力量永遠鼓舞著後人振奮向前。
4、史學能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歷史經驗。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史學的功能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歷經曲折,積累了豐富的認識自然的經驗。我國古代有許多關於地理的著作,也出現了天人相關論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5、史學呈現了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使得人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增加各種各樣的知識。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絢麗多彩的文化,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世界上其他民族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學史可以增加各種知識,擴展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吸收中外優秀文化。
歷史的具體功能:
1、指導人們社會實踐的功能。
2、認識歷史發展規律、預見未來。
3、陶冶人們的品格情操和啟迪人們的智慧。
4、增強參與意識,提高執政水平,積極參加社會決策。
(6)歷史除了借鑒還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歷史學的科學特性
歷史學是科學。它的科學性的一般根據有二:除了指它的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還指它所承擔的任務。
歷史學研究的對象是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歷史運動事實和過程,作為歷史存在,是客觀實在的東西,它不以歷史認識者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具有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
歷史學的任務在於揭示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歷史研究是一種旨在探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特殊規律的認識活動。僅憑這兩條,歷史學就具有了一般科學所具有的科學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歷史學(基礎學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