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

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

發布時間:2023-06-04 05:10:46

⑴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當年國家的現狀需要改變。「文化大革命」給國家留下了嚴重的局面: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溫飽沒有解決,科技教育落後等。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

二、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國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新中國成立以後模仿蘇聯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產力。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

三、社會主義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1)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南巡講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⑵ 結合所學近現代史知識,談談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改革開放道路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道路,是因為改革開放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潮流,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總結我國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艱辛探索,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2)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⑶ 為什麼進行改革開放

為什麼進行改革開放
問題一:國家為什麼要進行改革開放1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2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中華民族實現復興的強大而持久的動力源。3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發展的大好局面4要在新的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5改革開放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

問題二:中國為什麼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70年代末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有其深刻的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背景。從國內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面對嚴重的困難,我們的出路只能是通過改革開放。從國際環境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我們的出路也只能是通過改革開放。鄧小平正是在科學分析國內國際發展的大勢,准確把握時代主題和人民願望的基礎上,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

問題三:為什麼要進行改革開放可憐一樓以為老美小日本現在就看得起你嗎。現在是這幫人當政當然什麼都好,以後如果換了別的什麼人,評價立刻會不一樣了。不信看著吧。

問題四:什麼是改革開放,為什麼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

問題五:為什麼要堅持改革開放根據中國的國情,現階段確實需要堅持改革開放,只有堅持走這條路,才能在現有發展的基礎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和諧穩定的社會中;全面搞好經濟建設,同時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如果,沒有改革開放,那是非常不幸的事,我們不能在閉關鎖國,要吸起歷史上的教訓;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政策,加倍努力,使經濟水平更上一層樓,才能對得起革命前輩頂著壓力堅持改革開放,是他們用鮮血和漢水換來的。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堅持改革開放,我們千萬不要錯過這歷史發展的大好時機。

問題六:國家為什麼要進行改革開放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拓寬天地,改革開放就是這個設想,實施證明也是成功的,不開放就像朝鮮一樣,老百姓就算有飯吃,也過不上品質生活。

問題七:1978年中國政府為什麼要實施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70年代末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有其深刻的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背景。從國內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當時,整個政治局面是處在一個混亂狀態;整個經濟情況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面對嚴重的困難,我們的出路只能是通過改革開放,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從國際環境看,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我們也只能是通過改革開放,帶領人民追趕時代前進的潮流。正是在科學分析國內國際發展的大勢,准確把握時代主題和人民願望的基礎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征程。

問題八:為什麼要堅持改革開放首先,改革開放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從理論上來說,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社會。隨著實踐的發展,它必然要經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從不發達到發達、從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在根本上是適應的,但也有不適應的地方。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這種不適應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從實踐上來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使古老的中華民族獲得新生。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回顧歷史可以看出,由於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們曾經在相當程度上照搬了蘇聯模式,沒有完全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當年「左」的錯誤的逐步發展,直接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而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會主義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中國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使我們清楚地發現了體制上的弊端,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認識到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正如鄧小平同志一針見血指出的:「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在這樣的背景下,改革開放不可避免地成為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從此黨和國家滿懷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用歷史和世界的眼光來看,30年前啟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30年後的今天,改革開放仍然是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黨心民心,是30年前必然要開啟、而今更難以倒退的偉大歷史進程。
其次,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
鄧小平同志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如果從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算起,改革開放則是中國近100年來的第三次革命。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廣闊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經過這場革命的洗禮,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與此緊密相連,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面貌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整個世界的面貌在相當程度上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世界公認的。
30年改革開放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探索,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0年改革開放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是完全正確的。沒有改革開放,中國就不可能取得這樣巨大的發展和進步,就不可能具有在今日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就不可能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歷史飛躍。事實雄辯地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而不能否認改革開放、放棄改革開放。
再次,改革開放過去、現在和未來始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人類歷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道路聯系在一起的。有道路,......餘下全文>>

問題九: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因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當代中國,要發展生產力,一方面要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另一方面要進行改革,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廣闊的社會空間.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一),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中國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我們必須進行體制改革.建國以後模仿蘇聯模式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改革是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
(二),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各種具體制度,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根本途徑.不改革,不進行體制創新,很多問題的解決就沒有出路.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適時地通過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全黨同志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觀點可自覺性.

⑷ 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做出"四個選擇

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正是由於這「四個選擇」實現了中國社會的三次歷史性轉變產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兩大理論成果。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的成立,被稱為「開天闢地的大事變」。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史。這部史詩,記載著中國共產黨不懈的奮斗和探索,訴說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作出的犧牲和貢獻。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解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指導思想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其先進性,最根本的是因為她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它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後,中國人民就在與眾多思想和理論的比較中認識到,這是能夠指導中國發展進步的科學理論。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堅信馬克思主義,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總趨勢。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共產黨宣言》發表後,席捲歐洲的1848年革命爆發。

馬克思恩格斯極為關注這場斗爭,認為這是可能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道路和准備基礎的革命。然而,無產階級革命在歐洲並沒有很快發生。

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認為「在這種普遍繁榮的情況下,即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力正以在整個資產階級關系范圍內所能達到的速度蓬勃發展的時候,也就談不到什麼真正的革命。

(4)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擴展閱讀:

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取得了多方面的執政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級人民民主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初新政權的建立過程看,新政權的建立一般經過三個步驟,先是建立軍事管制委員會,安定新解放地區的局勢。

第二步,協商產生臨時性政權;第三步,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正式的政權。政權的參與者來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經濟上,恢復了被多年戰亂破壞的國民經濟。1949年國民黨逃往台灣時,帶走了大陸多年積累的黃金、白銀、外匯和重要文物,留給共產黨的完全是一副爛攤子。有人等著看共產黨的笑話。這嚴重低估了共產黨人的能力。

我們黨內不光有經濟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確的政策調動各方面群眾的積極性。對農民,實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億多農民分得了七億畝土地;對工人,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國營經濟,使他們感到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了解放。

對民族工商業者,不光不沒收他們的資產,反而還通過加工訂貨等方式幫助他們恢復和發展生產。這些辦法,使國民經濟到1952年底就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還迅速解決了國民黨留下的嚴重通貨膨脹問題。

外交上,盪滌了帝國主義的污泥濁水。新中國建立前夕,黨中央還在西柏坡的時候,毛澤東就提出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其中一條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國防上,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武裝干預,戰火迅速燒到中朝邊境,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美軍還進入台灣海峽,直接干涉中國內政。

從1953年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又領導人民實現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為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保證了國家的經濟安全,能為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對於實現共同富裕有著重要作用,起碼使中國不會出現有的發展中國家的貧民窟現象。

改革開放使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很大發展,農村也全面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有人認為改革否定了當年的改造。這完全是誤解。當年改造建立起的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制度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改革是對原有基本制度的豐富和完善,絕不是要否定它。

新中國建立初期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也發揮著很大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使來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表達自己的訴求,實現真正的當家作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能使中國政治有穩定性連續性,避免多黨制國家無法避免的政治惡斗,協商民主能更好地凝聚全社會的共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少數民族群眾體會到各民族的平等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還領導人民為建設國家做出巨大努力,建立了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打下了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

實現了「兩彈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國真正的大國地位;中美關系接近導致整個西方世界同新中國關系改善,為後來的對外開放創造了前提條件;還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主義

⑸ 歷史和人民怎麼選擇了改革開放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的原因:

1、探索陷入困境與尋求改革新路,是中國改革開放戰略抉擇的根本動因。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部在探索中不斷演進的曲折發展史,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走自己的路」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可謂是走過一段艱辛的歷程。

2、正確判斷時局與頻繁出訪活動,為改革開放提供基本依據及外部動力。

中國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出台,與我黨對20世紀60~70年代國際時局發展變化的正確判斷分析是分不開的。「文革」結束後,「國內外大勢呼喚我們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3、「文革」後農村自發改革探索實踐,成為人民要求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

改革開放是決定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抉擇,既是歷史的選擇,同時也是人民的選擇。

(5)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擴展閱讀: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改革開放,是胡錦濤建黨90周年講話中提出的「四個選擇」基本論斷之一。站在今日改革時代,以改革相關理論闡釋改革開放戰略決策,固然不乏精彩之論。

但既言歷史選擇,則應立足史學研究視角,亦即重回歷史現場,考察梳理改革開放戰略決策歷史演進之脈絡,進而解讀歷史和人民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

通過對中國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歷史考察分析,可以發現改革開放戰略決策是「文革」後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歷史必然,既是國內社會主義探索演進大勢所趨之歷史必然選擇,亦是國際政治經濟發展變化大勢所趨之歷史必然抉擇。

⑹ 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的原因是什麼

提出原因:

一、當年國家的現狀需要改變。「文化大革命」給國家留下了嚴重的局面: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溫飽沒有解決,科技教育落後,這種局面需要改革、

二、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國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新中國成立以後模仿蘇聯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產力。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

三、社會主義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6)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擴展閱讀

實施背景:

1978年12月,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第一,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拋棄了「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第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多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會議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歷史為什麼選擇了改革開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