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株洲距今多少年歷史

株洲距今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3-06-04 06:04:52

⑴ 聽過醴陵或株洲這兩個城市嗎

醴陵市(LI LING SHI)
醴陵位於湖南東部,隸屬於株洲市,羅霄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東界江西省萍鄉市,北連瀏陽市,南接攸縣,且緊鄰長株潭金三角經濟區。總面積2157.2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降雨量1719-1423毫米,無霜期305-279天。
醴陵盛產陶瓷、鞭炮煙花,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稱。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產地。瓷器是中國獨創的發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稱之為「china」。醴陵陶瓷生產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製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是全國重點糧食高產地區,長江流域第一個畝產過噸糧的縣(市)。醴陵自然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占總面積57%,有樹種396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有水杉、銀杏等13種,樹種以用材林、經濟林為主。1986年,油茶產量居全國第四位,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稱號。非金屬礦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螢石、粉石、石材等,金屬礦有金、銀、鉛、鋅、鎢、銻、鈾等。醴陵降水豐富,地表水充沛,境內地表徑流年平16.3億平方米;有淥水、昭陵河、澗江三個水系,大小河溪57條,總長914公里;大中小型水庫169座,大小山塘2.6萬口,發展淡水養殖業有著巨大潛力。
各項社會事業有新的發展,科技工作圍繞「科技興市」發展戰略,抓好了27項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編制、實施;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星火計劃」獎1項,申請專利33項,增長57%。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初等教育進一步普及,教育質量得到提高。文化、廣播電視、衛生、體育事業繼續發展。
醴陵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跡甚多。李立三、左權、耿飈、宋時輪等老一輩革命家及程潛、陳明仁等愛國將領,著名生物學家湯飛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家、知名人士都生長在醴陵這塊熱土上;農民瞿永壽被聯合國授予「國際傑出稻農」稱號。境內有風景名勝115處,其中,奇峰15處,洞穴22處,奇石30處,泉井48處。主要古建築有賀家橋的雲岩寺、市郊的清興寺、東門上的文廟、城東的梯雲閣、王坊鄉的平山寺、西山的淥江書院和宋名臣寺、市郊馬背嶺的起元塔、姜灣對岸淥水河畔的財源塔和東堡鄉的袁氏貞節牌坊。豐富的人文景觀,為發展醴陵旅遊事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株洲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本省衡陽、郴州兩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介於北緯26°03』05」~28°01』07」,東經112°57』30」~114°07』15」之間。株洲市現轄 天元、蘆淞、荷塘、石峰四區和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五縣市,以及113個鄉鎮。
長沙(湖南省會)、株洲、湘潭三市同處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長沙到株洲和湘潭的距離都是50公里,目前已經由高速公路連接。除了地緣上的緊密,三地在經濟社會上亦有相當多的聯系,「長株潭城市群」是長沙、株洲、湘潭的簡稱,其中株洲市是「長株潭城市群」中工業基礎最強的城市。「長株潭城市群」早在10年前,就已經啟動了包括金融改革、供電、交通、供氣、經濟技術開發區選址等十大工程,是中國第一個自覺地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試驗區。它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也是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中重點發展的城市群之一,國務院於2007年末已批准「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近年先後批准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成都、重慶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如今位於中部的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截至2006年,株洲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24個街道、66個鎮、46個鄉、1個民族鄉。

⑵ 株洲近代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的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年來,株洲實現了由一個縣屬小鎮向一座工業新城的跨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勤勞勇敢的株洲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圍繞「農業安市、企業富市、商貿活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市策,實施「開放強市」戰略,發揚「開拓奉獻,創業爭先」的株洲精神,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空前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各條戰線取得輝煌成就。據統計,株洲市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年的經濟總量超過改革開放以前三十年的3.5倍。1998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6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9.49億元。近幾年來,株洲市獲得了「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綠化城市」、「雙擁模範城」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等榮譽稱號。按照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19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實力測算,株洲位居第54位,在湖南省是除省會以外排名最前的城市,進入全國第二類城市之列。株洲市在經濟建設和其它各項社會事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工業建設突飛猛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株洲幾乎沒有工業。「一五」、「二五」計劃時期國家相繼安排了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廠等13個重點項目在株洲興建。這批重點項目的引進布點,不僅構架了工業新城,而且逐步帶動了株洲地方工業、勞服企業、鄉鎮企業和區街工業的發展,從而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建材等重工業為主,電力、煤炭、輕工、紡織、電子、塑料、皮革、服裝、制葯等多業發展的工業格局。現在,全市鄉以上企業已達1800餘個,其中大、中型企業62個;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69.17億元,比1949年增加約47萬倍。有色冶金、機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0%。1998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01億元,為1949年的5200多倍,在全國42個中心城市排名中,株洲綜合實力主要因為工業的快速發展而躍居到第26位。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針對株洲國有經濟、重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比例比重,以及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低的情況,株洲率先實施了企業勞動、人事、工資三項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搞好搞活國有企業的措施,一批支撐株洲工業發展的大中型企業又在改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被新聞界譽為「株洲現象」。特別是自1994年被列為全國首批「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以來,通過實施「三改一加強」、「抓大放小」和資本營運等措施,國有企業轉機建制、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國有資產的戰略性改組工作均邁出重大步伐。通過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全市已累計建立股份制企業1139家(其中注冊股份有限公司16家),注冊資本20億元,吸收增量資本28億元。其中株洲火炬火花塞有限公司、株洲慶雲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電廠)的股票先後上市交易。通過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並、破產、承包、租賃、分塊搞活等多種改制形式對資產進行重組,先後組建了南方摩托集團、國光瓷業集團、湘大實業集團等「三大集團」,千金葯業、火炬火花塞也正朝著集團化方向發展,以有色冶金、化工、鐵路運輸機械為依託的「三大產業群體」逐步形成,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冶煉廠、株洲硬質合金廠、株洲車輛廠、國光公司、湘大公司、千金葯業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等企業的利潤佔全市實現利潤總額的90%以上,一批中小企業在改革中成為市場的主體並逐漸走出困境。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實施再就業工程,確保了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和兼並破產等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從社保、財政、企業、社會四個方面籌集資金,保證了離退休職工退休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的及時發放。採取政策扶持、成立再就業服務中心、服務隊(站)和積極開展培訓、拓寬就業門路等措施,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48%。
農村經濟蓬勃發展。自從實行市帶縣體制以來,縣域經濟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民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生產獲得長足發展。1995年,株洲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季稻畝產成建制過噸糧的地級市,並連續四年保持了過噸糧成果。199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75.19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84.83萬噸,比1950年增加4.6倍;生豬飼養量增加18.54倍;水產品產量增加6.8倍;經濟作物達38.82千公頃。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產值的比重接近1/3,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接近1/2,二、三產業占農業社會總產值的4/5。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全市現有鄉鎮企業13.8萬家,從業人員65.8萬人,1998年全市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04億元。農林水利建設步伐加快。株洲已於1993年消滅宜林荒山,1997年實現全面綠化達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3.94%,森林資源蓄積量達1318萬立方米。到1998年,全市擁有各類水利工程11萬余處,其中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936座,山塘近10萬處。農田灌溉面積由1950年的126.66萬畝增加到219.64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200萬畝,旱澇保收率達90%以上。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已由1950年的5.15千瓦增加到90萬余千瓦,年農機集團承包面積超過40萬畝。科技興農意識不斷增強,全市現有各類農業技術人員1.2萬餘人,農業技術推廣站132個,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1.3%。

第三產業興旺發達。伴隨一、二產業的發展,株洲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199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3.8億元,比1978年增長2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達到35.5%。個體私營商業、餐飲業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個體商戶平均每年凈增1萬戶,已達到12.69萬戶,比1949年增加了800倍。商業網點已由解放前的幾百個發展到1998年的85600個,共有大小市場320個,連鎖店30多個,累計投資近40億元,涌現出蘆淞服裝大市場、鍾鼓嶺農副產品市場、中南摩托車大市場和攸縣皇圖嶺集貿市場等成交額過億元的現代化市場11個,以及株洲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煙草公司等達到大中型企業規模的商貿企業101家。一個多渠道、多形式、少環節的流通新格局已經形成。金融保險事業快速向前發展。1998年,全市各項存款年末余額已達167.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總額已達1148.5億元,分別比1978年增加79.36倍和223.83倍。保險收入已由1980年恢復之際的182萬元增加到1998年的2.9億元,增加158倍。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株洲的城市建設和工業建設相互促進、比翼齊飛,構成了株洲巨變的精彩華章。經過多年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日供水能力已達125萬噸,日煤氣供氣量達6.52萬立方米,用氣普及率達92.4%。城市的道路、橋梁、供水管道都隨著城市的擴大不斷延伸。園林綠化、環境保護事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以城市道路為重點的市政工程、以防洪排漬為重點的保安工程、以環衛、治污、綠化為重點的環境優化工程以及以路燈、燈飾為點綴的亮麗工程和安居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整個城市顯現出新的風采。城市通訊事業迅猛發展。1997年完成郵電業務量3.97億元,比1949年增加7928倍。電話交換機總量達到36萬門,電話機裝機總數23萬部,每百人擁有電話6部。全市電話擁有達到27萬戶,其中行動電話達到3.8萬戶,無線尋呼達到11.7萬戶。建成了河西新城區。全國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的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迅速,連續五年保持了30%的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區內有各類企業700餘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8家,截止1998年,累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億元,工業總產值55.03億元,財政收入47.41億元,出口創匯6509萬美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50年代株洲市積極利用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貸款86.86億盧布,創辦了一批骨幹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株洲市又通過利用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素質和效益。特別是近幾年實施的「開放強市」戰略,以企業的開放帶動株洲的開放,株洲市對外開放和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逐步加快,並取得了明顯成效。1998年,合同利用外資5097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9553.6萬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資到位7016萬美元,利用外國政府貸款2538萬美元。三資企業從無到有,健康發展。德國西門子、加拿大加普惠、日本雅馬哈等三家世界排名100強的著名企業落戶株洲,建有現代化的合資企業。目前正式投入營運的三資企業達114家,出口創匯9000萬美元,上交稅收1.78億元。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4.6億美元,比剛成立外貿辦事處的1963年增加75.9倍。出口品種由1963年的20多種增加到160多種,行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外向度由1978年的7.08%提高到14.33%,提高7.25個百分點。1984年,株洲被國家批准為全國33個出口商品綜合生產基地之一,1998年止全市已有51家生產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

閱讀全文

與株洲距今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