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從歷史中我學到了什麼

從歷史中我學到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05 19:01:19

1. 你從歷史里學到了什麼呢

據《舊唐書·魏徵傳》記載,早在千多年前偉大的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原句為:

太宗謂梁公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太宗對梁公說:“用銅當作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我把這三種鏡子當作寶貝,用來防止自己犯錯。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我們中華民族畢竟是世界人類文明的一部分,繼承和發展世界歷史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責無旁貸的重任,也是我們國家經濟建設高度發展和社會文明高度進步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這一點,從自身學習做起,從教育下一代重視學習世界史做起,創造學習環境和氛圍,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會看到一個更加繁榮強大、文明博愛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最高點。

2. 讀歷史的時候,我們學到些什麼

對高中歷史書的印象,除了需要背誦的各種年份以外,對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寫的特別清楚的,愛憎分明,除了應付考試以外,倒也沒有什麼太多興趣。很多時候,書中的評價,就好像幾十年前的電影一樣,濃眉大眼的就是好人,賊眉鼠眼的就是壞人,太片面、太絕對,完全不夠立體。作為十來歲的少男少女,被這樣的書洗腦之後,形成了思維定勢,認為有些事情、有些人就應該是那個樣子的。直到工作以後,再去看更多人寫的更豐富的歷史,彷彿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啊,事情竟然是那樣子的,這個人完全不是我想的那麼回事兒,有太多讓人驚掉下巴的事情了。太宗李世民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那麼我們又從歷史中學到了,些什麼呢?

1.了解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人們從歷史中了解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再通過歷史來反復驗證客觀發展的規律。

2.了解人性。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之間復雜的關系,造就了錯綜復雜的歷史。通過歷史我們學會了了解人性,人性也並非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的,而是復雜的、多面的。

3.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需要通過歷史的眼光去看待,用我們今天的價值觀去評判很多時候是不合理的。歷史人物無法超出自己所處的時代去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情,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也是難念的。

4.學會獨立思考。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中間會有粉飾和顛倒黑白的成分。但歷史不是一個人書寫的,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史料的互相應證,可以通過我們所了解的規律和人性去分析推理,去大膽猜測、小心求證。在這其中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兼容並續,去偽存真,同時撥繭去尋找歷史的真相。

5.學會看淡很多事情。

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在以後的歷史書中,會被怎樣的描述呢?會是一筆帶過,還是濃墨重彩?今天發生的一切事情,以後都會成為歷史,很多事情看淡一些吧!

3. 通過中國歷史這門課程的學習,談談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一: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第三: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4. 學習中國歷史文化感悟與收獲是什麼

中國文化在古代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並且不斷延綿傳承創新至今。近代以後的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對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其中形成於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於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明清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與政治民主化成為一個社會趨勢。

中國歷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相傳經歷了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先秦史》載:「吾國開化之跡,可征者始於巢、燧、羲、農。」

就文字而言,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甲骨文,近些年又發現更早期文字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

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邦建國之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5. 初中歷史學讓你學到了什麼

學歷史,看成敗,知興衰,總結經驗得失。很多中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總是認為,歷史不就是靠背書嗎?只要背得下來,記的知識點足夠多,歷史考試成績就不會差,學歷史和背書有什麼區別?那我還要學習歷史做什麼?

對於中學生來說,學習歷史課本的內容,靠背記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以及產生的影響的確不難,難的是通過學習歷史提升自己的學習知識的能力。培養今後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方向和落腳點,通過學習歷史得到屬於自己的知識。

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歷史能大概了解一個文明的進程,了解一些事件產生的影響,學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和教訓。尊重歷史,學習歷史,通過歷史朝代王朝的更替興衰,了解到一些歷史方向的走向,讓我們從中得到不同的感悟。

通過學習歷史,培養學生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習歷史知識,從歷史事件中找出一些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少走彎路。看他人的歷史和傳記,明自己的人生規劃,走自己的生活道路,留自己的人生足跡。

6. 從歷史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國度,歷朝歷代都有歷史記載的優良傳統,數千年以來對歷史的記錄連綿不絕。從有確切紀年的共和元年(前841年)開始算起,約3000年的歲月中,涌現了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紀事本末體等多種歷史體裁,《左傳》《國語》《史記》……等等史書互為補充,相得益彰。而且中華民族的史家傳統向來都是秉筆直書,前有著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太史公司馬遷,後有「發奮讀書誓為文化人,教育報國編著近代史;著書立說問鼎史學界,歷史遺著笑談場記」的陳功甫,使我們的歷史具有無聲的強大力量。

向來愛看史書的我,每次看完史書都感覺有所得,但又難以匯總凝練出來,無法清楚描繪自己從中到底學到了什麼?一直對自己問這么一個問題:「這么多歷史故事,我們能學到什麼?怎麼學?怎麼用?」

知名專欄作家陶短房先生在其著作《從歷史中我們能學到什麼》中給出了他的答案。

該書從史事出發,夠把眾多歷史事件進行橫向、縱向對比,把異同之處一一「肢解」出來,結合現代管理理念剖析如何借鑒使用相關知識。小至公司治理,大至國家管理,都談得通透暢達。

全文分為4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注公司的股權分配,第二部分主要談企業人才問題,第三部分涉及公共事務的管理,第四部分著重說領導藝術。各篇文章選擇的角度新穎,富於啟發,對歷史愛好者、企業決策者更好地理解歷史、理解當下,都會有幫助。比如,從劉秀燒信「令反側子自安」,來談如何處理部下有意跳槽的問題;從文彥博的「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談如何減小、沖破改革阻力;從桓溫北伐,談新官上任搞「標志性工程」的得與失……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對「九品中正制」和「唯才是舉令」的分析。不少人都是十分認可曹操先後下過的三次「唯才是舉令」,覺得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是歷史的倒退。真是如此嗎?

陶短房先生認為,三次發布「唯才是舉令」之時,都是曹操最需要人才,而人才最不待見曹操的緊要關頭。曹操圍繞「特定人群」制定「唯才是舉令」,就是為了為了最大可能成批爭取到的、最好用的人才。而「九品中正制」的出台年份是公元220年,此時曹操剛死,曹丕正忙著逼漢獻帝退位。「九品中正制」同樣是針對「特定人才群體」(門閥群體),目的也同樣取悅那些「最好用的人才」。

之所以區區幾年後,父子二人的用人標准截然不同,只不過因為世易時移,兩人身份不同,大環境不同,「人才」的對象不同而已。落到當下的環境中,具體的運用其實就是企業或單位如何根據形勢變換,去找人才、選人才、用人才罷了。哪個單位沒遇到這個問題?哪個HR不思考如何處理?

歷史不斷重新,從未遠離你我。

古人雲,「以史為鑒可知興替」「通鑒所以資治」。雖然現在已經是新常態了,跟以往的歷史都不同了。過去的歷史都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事件,過去的知識不一定能幫助我們預知未來。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之中去尋找當下的影子,借鑒古人的智慧,尋找我們的答案。

7. 我們可以從中國歷史當中學習到什麼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可以學到中國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興盛與衰敗,從中吸取教訓。
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我們應該學習中國歷史。
希望能夠幫到你。

8. 通過學習歷史,你有什麼收獲

對歷史、政治和經濟的興趣,將幫助你觀察到發生在一個國家的重大事件如何影響到其它國家。一個國家所發生的大事不隻影響到華爾街,也會對全球原物料和股票價格、甚至整個世界造成影響。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戰爭和政治的不穩定可以使原物料的價格上揚,金價也絕對會隨之上升。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不但會驅使金價上揚,幾乎所有的原物料也會跟著騰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我們總是會認為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充斥著各種高科技、互聯網,但是歷史發生的事會換一件衣服再次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

我們人類的身體和思想都保有著極大的慣性,人類進入智人時代也不過幾萬年,與漫長的人類進化相比是短暫的,所以人類學家早有定論:我們的身體還是在採摘時代,我們的大腦還停留在農耕時代。學習歷史可以更清楚地看清現在,把握未來。

(8)從歷史中我學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大多數學生都會認為歷史發展有其必然性,忽略了其中的曲折的一面。封建社會戰勝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戰勝封建主義,這樣讀歷史難免刻板。多關注一些歷史細節,讓歷史變得豐富,透過歷史的細節再去體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會更有收獲。

學習歷史就是去學習歷史中的人物做了什麼事,他們做的事產生了什結果。歷史的工作不只是還原史實,那更多是考古學做的工作。學歷史更多的是通過歷史中人和事的聯系,找到歷史向前發展的驅動力。

普通大眾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一種系統思考的能力,從多個維度來考慮事情,探尋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思維訓練,同時也更有樂趣。

閱讀全文

與從歷史中我學到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