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讓學生理解一節課的歷史知識

如何讓學生理解一節課的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3-06-06 05:32:40

A. 如何指導初中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

一、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即樂學、會學。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一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要把方法教給學生。基於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將學習材料以學生樂於學習的形式呈現出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線索。例如,需要收集哪類材料,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及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自主的去思考、去學習,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減少,走向自主學習。
為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教師要增強語言和教態的親和力,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其次是運用新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如電腦教學法、情景復現方法以及歷史研究教學法等。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帶者問題閱讀課文、查閱資料、仔細觀察課文圖畫和形勢圖等,提示或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訓練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史實。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演課本劇、討論,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並通過查找資料、討論探究,進而學會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探究、合作
探究式學習是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它要求把學習設計在相對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當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回答這些問題,使學生構建起寬厚而靈活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技能,成為有效的合作者,並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學生在積極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越頻繁,合作就越成功。在不斷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探究式學習在歷史教學中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激疑啟思(創設問題情景)――確定問題――引導探究――交流討論――歸納論點――啟迪反思。在教學實踐中,精心設置問題情景,喚起學生學生學習動機是關鍵,之後在引導學生搜集、整理、分析、運用資料的基礎上,採用討論、辯論的方式交流,形成合作學習的夥伴關系,在合作交流中使問題得到解決。在川教版歷史教材中,每節課後都設有「學習與探究」可以設置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例如在學習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時,可以安排一節活動課,「尋訪絲綢之路」。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即歷史小組、語文小組、地理小組、生物小組,並指導他們去分頭搜集資料,確定小組長。上課時,由各小組長完成相關內容的發言。歷史小組介紹絲綢之路上的名勝古跡,如西安市、鳴沙山月牙泉、敦煌莫高窟、陽關、玉門關、樓蘭故地、火焰山等,再現了絲綢之路的歷史風貌。尋訪名勝古跡、真正觸摸的歷史,歷史就不再是抽象的過去,而是實實在在的今天。地理小組則向全班展示絲綢之路的地形、地貌特點及古今地名考證,河水、南山、蔥嶺等古地名的釋讀,這是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基礎。絲綢之路從黃土高原出發,跨越黃河,經由河西走廊進入茫茫戈壁灘,然後向西南亞延伸,顯示了我們祖國征服自然的決心和勇氣,並且密切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語文小組搜集大量的詩歌,如王之渙、張籍、王瀚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和《使至塞上》,王昌齡的《從軍行》,在課堂上朗讀,活躍了課堂氣氛。生物小組從生態環境的保護出發,重點探討了絲綢之路上繁榮一時的小國樓蘭消失的原因,體現了「人類必須愛護自己唯一的家園――地球」這一主題。最後,各個小組將搜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小組共同撰寫一篇調查報告,以調查報告的質量作為小組的集體成績。整節課,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探究、合作,既掌握了新知識,又培養了積極進取的探究精神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導學生藉助其他學科知識進行立體思維
歷史知識包羅萬象,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歷史學科直接或間接地與其他學科內容相關聯,而各學科綜合化又是課程改革的趨勢。因此,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有關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立體思維,將孤立分散於各學科中的知識以歷史為中心加以整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將有利於學生構建起寬厚靈活的基礎知識,有助於培養起現代公民應具有的人文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地圖指導學生形成歷史時空觀念,靈活運用詩詞等文學作品,讓學生了解歷史原貌、體會人物情感、並合理使用相關學科內容讓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知識等。例如在上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時,我分別以曹操的《蒿里行》和《龜雖壽》兩首詩,引出東漢末年的社會現狀以及曹操暮年依然懷有的一統天下的壯心。接著出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希望在提高學生對中國深厚文化底蘊認識的同時,也使學生能客觀評價曹操,明白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時代中,誰能結束軍閥混戰的現狀,誰能讓百姓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誰就是那一時代所呼喚的真正英雄。可以說正是由於語文、地理學科在這節課中的綜合滲透,才體現出了歷史學科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中的獨特作用。當然指導學生掌握多學科立體思維的方法不能靠一節課來完成,必須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要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利用每節課進行觸類旁通,久而久之,就會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和進行多學科整合的能力。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學生愛學歷史、會學歷史的關鍵。教無定法,只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學習能力本身的培養的方法都是值得探索和實施的~

B. 紅色故事是最生動的教材!該如何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的歷史

其實讓我們的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通過教材去讓孩子了解歷史。

我相信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通過教材了,尤其是在歷史課上的時候,我覺得歷史的教材裡面必須要把這段歷史寫的非常詳細,這樣的話,孩子們或者學生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尤其是家長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可以挑選紅色故事,這樣的話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過去了解我們中國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以及不同的時間有哪一些名人名句。

C. 淺談怎樣讓學生學好歷史

淺談怎樣讓學生學好歷史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淺談怎樣讓學生學好歷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常單純地傳授知識。這樣的課堂,對於課本知識要點來說,教師的任務是完成了,但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是否真正把握了歷史知識的蘊涵?他們是否真正了解了歷史的真諦、掌握了歷史、能把握現在甚至去展望未來呢?我們都知道,歷史是富有興趣的一門學科,本應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很難做到。如何最大限度地煥發課堂生命活力?如何實施更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歷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業發展,讓學生不為「掌握」而學習,而是通過學習去了解歷史?這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探索,有了點滴的體會,下面談談自己的幾種教學感悟:

一、善於利用風俗習慣和鄉土史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若只是照本宣科,只重知識,不重趣味,不加以積極誘導,課堂上就不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學生對於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都比較熟悉,課堂上如果能把歷史同風俗習慣結合起來,不但能豐富他們的知識,加深對風俗習慣的了解,同時還能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如講到「春秋五霸」時,就可以和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聯系起來。「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與清明節合二為一,有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之推,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飢。文公復國後,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另外,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歷史都有著特殊的濃厚的感情,因此在講課時,根據教材內容適時插入一些涉及家鄉的史實,不但能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增強對家鄉無限熱愛的情感,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一來,充分利用鄉土歷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看似枯燥無味的歷史知識講活了,把歷史學科的趣味性、現實性、情感性和人文性的一面展現給了學生。正是因為開展這樣的教學,所以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也隨之得到了提高。

二、創設有效的情境教學法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情境教學所創設的情境,是人為有意識創設的、優化了的、有利於中學生發展的外界環境,這種經過優化的客觀情境,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中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不僅能影響中學生的認知心理,而且能促使中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學習,從而引起中學生本身的自我運動。

運用情境教學首先需用「著眼發展」的觀點,全面提出教學任務,而後優選教學方案,根據教學任務、班級特點及教師本人的素質,選擇創設情境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生活展現情境;設疑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情境;表演體會情境;多媒體演示情境。將情境教學法運用於歷史教學過程中,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質量非常有利。「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教師本人的素質,選擇適當的創設情境的途徑,及時把握情境設計的時機和切入點,達到情與境融合的效果,真正發揮地理情境的感染作用。我們也應該注意,任何嘗試都不要只注重形式,而應考慮學科特點、注重實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教育改革的誤區,使教育改革朝著良性軌道發展。

三、將歷史教學通俗趣味化

通俗的課堂,趣味的演講,一定可以激勵學生去追尋和感悟歷史的真諦。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對通俗的語言是更加容易接受的。教條的知識教學一般來說容易使學生們產生厭倦的感覺,而富有激情的通俗講法則會引人入勝。易中天老師憑借他豐富的知識、極富激情的通俗講法,使眾多的人對三國充滿了興趣。若我們在教學中也能把歷史教學通俗化,那麼學生對歷史的情趣就會更加濃厚。所以運用最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所需要講授的歷史知識與學生自己的實際學習生活最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尤其是尋找到與每個學生息息相關的情感突破點,是一節好的歷史課的重要之處。

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自己的歷史,他們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進行創造。這樣一來,誰對歷史了解得更為深刻和透徹,誰能夠把歷史體現得更為現代化,誰就更可能成功。實際上,偉大的時代必定具有歷史感,偉大的人物也必定具有歷史感。只有平庸的人才會把歷史和時代相隔離,也只有那些平庸之輩才會對歷史任務般的學習不屑一顧。何況歷史本身就是一部連台大戲,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有動作,有懸念,有高潮,充滿戲劇性,豈能不讓人興趣盎然?

總之,每位歷史教師都能引導學生創造出精彩,使我們的課堂彌漫著生命的氣息,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拓展內容】

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

在現代社會中,學習已成為人生的重要需求。從適應與發展兩大任務出發,樹立自主型的學習觀,自覺地、能動地、有目的地從事學習活動,「懂學」、「會學」,已成為時代對人的迫切要求。

歷史教材學生粗略都能看懂。在歷史領域里,「知」與「不知」的矛盾並不突出,更多的是「知」得多與少、深與淺的差異。對於歷史學習而言,學生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藉助參考書(《辭海》、教師用教學參考書、教輔書籍等),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創造性地學習,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選擇信息的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進而達到認知目標、技能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和諧統一呢?首先,要把握一個根本點:准確、完整、系統、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歷史基礎知識。其次,要抓住兩個觀點:①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地歸納整理,構件完整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②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地認識歷史,包括科學地評述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人物,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等。具體的學習方法,下面按現行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的各個組成部分依次予以說明。

一、關於教材「說明」的學習

1、利用「說明」明確教材內容上、下限,合理劃分歷史階段。

2、利用「說明」明確教材體例和學時,按教材體例構建知識體系,按學時合理安排和調整學習時間。

3、利用「說明」明確學習要求,如教材每章開頭筐內的引言和正文內容必需掌握;教材中的地圖、圖畫、表格、文獻資料前標有星號的必須掌握;練習題為必作作業等。

二、關於教材目錄的學習

教材目錄是教材的總綱,是教材知識體系的主幹。教材目錄的學習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目錄,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階段性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比如,《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共五章,除第五章專題介紹近代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與階段劃分無關外,其餘四章明確標志了世界近代史的四個階段,依次為: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從節題上看,第一章包括兩方面內容: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及其在上層建築領域的反映(第一、二、三、四節),早期殖民活動(第二節);第二章包括三方面內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到來(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第三節),民族解放運動興起(第六節);第三、四章均包括資本主義發展、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列強的殖民擴張和爭奪四個方面的內容。綜合分析四章內容,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世界近代史的四條基本線索:資本主義發展史、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史、民族解放運動史、國際關系史、其中第一條線索是起主導作用的、體現歷史發展進程本質的主流,因此說,世界近代史是資主義產生、發展並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度的歷史。

(二)利用教材目錄,結合教材內容把握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比如,《中國近代現代史》下冊第六章標題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它高度精煉地概括了1956—1966年中國歷史的階段特徵是「探索中曲折前進」,是探索性、曲折性和前進性的統一。聯系教材內容具體分析,一是進行了正確探索:破除了對蘇聯經驗的迷信,八大正確方針政策的制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開展整風運動聽取黨外人士的批評與建議,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國民經濟等;二是探索中出現了失誤和遭受了挫折:反右派的斗爭的嚴重擴大化在理論上產十不良影響,八大二次會議的總路線忽視了客觀規律,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使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三、雖然探索道路是曲折的,但總的趨勢是向前發展的: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巨大。在此基礎上還可進一步深化認識: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制定必須結合和反映中國的具體實際,才能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反之就會造成失誤或遭受挫折;在今天的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三)跨章節讀目錄,利用教材目錄把握歷史專題知識體系,進行歷史專題史學習。以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史專題為例,按目錄進行知識歸類,其知識體系為:

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三章第三節);

2、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上冊第四章第四節);

3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影響下的1918-192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下冊第一章第一、二、四節);

4、二戰後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下冊第四章第二節);

5、20世紀50-80年代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下冊第五章第二節);

6、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下冊第六章第一節)。

一經按目錄順序歸納,該專題歷史知識體系的內容及其階段劃分就一目瞭然了。可見,利用教材目錄進行歷史專題學習,既便於專題知識的梳理和歸納,構建專題知識體系,又便於明確專題歷史發展的階段性進而歸納階段特徵,是一種便捷的學習方法。

三、關於引言的學習

高中歷史教材編寫以章為教學單元。每系開頭在框內有一段引言,其內容各有側重,目的在於幫助我們從宏觀上掌握有關歷史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言的內容必須掌握,以培養清理基本線索、抓住階段特徵的能力。

(一)利用《中國古代史》的引言,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如第二章引言指出:夏、商、西周分別是我國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和鼎盛時期;第三章引言指出春秋和戰國時期是我同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這兩章引言即指出了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又揭示了我國奴隸社會形成、發展、鼎盛氣瓦解和封建制形成的基本線索。

《中國古代史》文化部分共6章。這6章的引言結構一致;均補充歸納了該階段文化發展的原因,點明了該階段文化發展的特點,概要歸納了該階段文化發展的表現。以它為提綱,擴而充之,即可系統、完整地掌握該部分教材內容。以第18章《隋唐文化》引言為例:

1.隋唐文化發展原因:隋唐時期,我國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2.特點:輝煌燦爛。

3、表現:

①科技(建築、雕版印刷、天文、醫葯)世界領先;

②哲學、史學名家輩出;

③宗教興盛;

④文學藝術光耀千古;

⑤體育空前興盛。

(二)利用《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引言,把握與該章內容有關的國際、國內形勢及該章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注意把中國歷史放在當時世界歷史的大環境中加以考察,明確世界歷史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以下冊第一章引言為例:第一段概要歸納了當時國內政治形勢:階級關系變化,國共對峙局面出現;第二段指出美日在中國爭奪;第三段指出國際形勢變動(德日法西斯勢力瘋狂發展,共產國際錯誤地制定「搶先」策略)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三)《世界近代現代史》的引言實際上是該章內容的導讀提綱,通過它即可把握世界歷史某一發展階段的基本內容和歷史發展線索。比如:下冊第五章引言實際上就介紹了構成20世紀50-80年代世界歷史的四個方面的內容:

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第一節):

①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相對穩定,高速發展;

②20世紀70年代後期進入「滯漲」階段;

③80年代結束「滯漲」,進入低速發展時期。

2、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第二節):

①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的蘇東國家改革多有失誤,效果並不明顯;

②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

3、國際關系:

①美蘇爭霸導致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第三節);

②兩大陣營逐漸瓦解(蘇聯企圖控制中國,中蘇關系破裂;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美國霸主地位動搖。第三節及第一節第二目)。

4、民族運動的發展:

①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徹底崩潰和第三世界的興起(第四節);

②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亞洲經濟的發展(第五節)。

上述四個方面的內容實際上也就是20世紀50-8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四條基本線索,以線索串聯內容要點,就能有效地把歷史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有利於弄清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

D. 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怎樣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全面的歷史觀呢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深厚底蘊的四大文明古國。因而,對我國歷史的研究能使學生們對國內歷史大事件與發展有全面的了解,那也是歷史教學基本要求。與此同時,史學理論一方面能使學生們更加全面了解歷史大事件和歷史知識點,另一方面還可以遭受各種各樣歷史名人和體制的影響啟發。

激發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的觀念

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環節中,極為重要的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產生以史為鏡的態度,激發學生根據歷史時間關心實際邏輯思維,從而運用自己的思維,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因而,在具體歷史的教學課程中,老師也必須重視塑造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學生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和歷史大事件的實質,讓學生充分體現古往今來全線貫通,以古為今。

E. 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

一、讓學生學會閱讀歷史資料
學生現在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是教科書等文字資料。如何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資料,是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為此,必須把握好「讀」這一關,提高學生讀的能力和效率。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做到:拿到教科書時,先閱讀目錄和說明部分,了解本冊書的主要內容,分清單元,宏觀把握教材,建立粗略的知識框架。對於課文,則要求學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瀏覽課文,搞清有幾目內容,有哪些專欄,有哪些圖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細讀每段課文,概括出主要內容,找出基本的歷史知識要點,並向全班介紹;再次,精讀重要段落,結合小字、圖片、史料、表格、注釋,加深理解,解答疑問。經過一學期的培養,學生能比較迅速地統攬教材,把握到知識要點,從而為課堂節約了大量時間,使師生可以充分地進行其他的教學活動。
二、讓學生學會記憶歷史知識
歷史新課程的目標之一就是「知識與能力」。有些教師認為現在根本就不需要學生去記憶歷史知識,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新課程摒棄的是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並不反對知識的記憶。試想,如果學生連新中國於何時成立都說不上來,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嗎?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博聞強記,在腦海里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儲備,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素質。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就是教會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和技巧,堅決避免死記硬背。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其不同的記憶方法,發現並掌握其規律,合理加工處理知識信息,探究便捷的記憶技巧,有利於提高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效率。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相關技巧,供學生借鑒,如我們熟知的諧音法、圖表法、形象記憶法、理解記憶法、比較記憶法等。例如在教《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這一課時,記憶方法是把年代、人物、事件列出來簡化,教學生這樣記:三三三即三個歷史年代、三個歷史人物、三件歷史大事。三個歷史年代:1207年、1271年、1276年;三個歷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歷史大事:蒙古國建立、元朝建立、行省制設立。這些做法都短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使學生不再為記憶而苦惱。
三、讓學生學會系統地掌握歷史知識
歷史學科的每一部分內容都是相互聯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並不彼此孤立。教師要注意教會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納入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掌握:一是掌握「橫」的線索,可尋找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或不同方面歷史事物之間的聯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響,並進一步歸納出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徵。如學習唐朝,應注意把握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各大專題,在大專題下又可分為若干個小專題,如經濟專題下的生產力、生產關系、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在小專題下再進一步細分,如手工業下的紡織、陶瓷、冶鑄等;二是掌握「縱」的歷史線索,可尋找同一大專題或小專題下的各時期中外歷史相關內容進行聯系綜合,分析其相互關系,比較其異同點,分析其異同的原因、影響,並嘗試將各部分知識遷移重組,形成「縱」的專題線索,如一個朝代的興亡(建立、鞏固、發展、衰落、滅亡),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和演變,不同時期的經濟狀況等。當然,在實踐過程中,應注意「縱」「橫」交錯。如果學生能像教師那樣把教材分析透徹,既做到宏觀把握,又做到微觀細研,那麼教學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
四、讓學生學會聯系現實和「學以致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在現實與歷史之間建起一座橋梁,拉近二者的距離,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大大得到激發,使學習效率大幅提升。為此,在教學中作了以下方面探索:備課時,先到網上去瀏覽相關的網頁,搜尋最新的考古發現、時事熱點、歷史評論、精美的圖片等等,然後整理篩選,做成電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如學習三星堆文化時,筆者就下載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最新圖片和考古推測,學生學習時興趣十足;學習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注意聯系了台灣的有關時事,讓學生認識到台灣自古就是中國固有的領土,處在大陸中央政權的管轄下,從而有力地批駁了台獨論;對於電視台新上演的歷史劇,則讓學生根據真實的歷史情況進行評點;利用學校組織春遊的機會,對參觀地點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述等等。以上做法,充分拓展和利用了網路、古跡遺址、影視等課程資源,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結合現實學習歷史,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讓學生敢於質疑
隨著歷史學科研究的不斷突破創新,一些歷史觀點和結論,已經明顯的過時,甚至被證明是錯誤。因此,教學中必須教育學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歷史事件、判斷歷史結論、評價歷史人物,大膽地對教材的某些觀點、有關參考資料、練習題、教師的結論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和主張,並有理有據地加以論證或駁斥,不能盲從「權威」。對教材中沒有下結論或結論模糊的歷史問題,則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發表自己的見解,並結合史實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論證。同時,注意向學生介紹當前學術界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等。通過這些做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面對著素質教育的興起和新課程不斷改革和深化的今天。各地相應對原來的課堂模式進行改革,新的教學模式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但是,作為農村初中歷史教師,應該看到農村裡的學生生源差、學校設備差,城市裡學校的教學模式不能照搬。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立足於本校學生的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鑽研教材,認真設計教案,上好每一節歷史課,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創新,努力提高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學生理解一節課的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