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七年級歷史表格怎麼寫

七年級歷史表格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6-07 06:08:19

『壹』 初中發表格家族歷史沿革怎麼寫

1、首先初中表格家族歷史寫家庭歷史情況這個主題形式講述家庭成員,與家庭有怎樣的關系。
2、其次家庭中祖孫三代人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地位等各方面出現的變化。
3、最後回憶包括工作經歷、所見所聞以及祖輩艱苦創業、撫兒育女、先人掌故、前輩逸事、坎坷經歷等。

『貳』 歷史列表怎麼做

介紹幾種常用的歷史列表方法�

中學歷史教材內容龐雜,同學們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列表可以使所學歷史知識通過歸類、概括,提煉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歸納重要知識點,使所學知識簡約化、條理化、系統化、完整化,幫助同學們從錯綜復雜的歷史事實中,認識歷史縱的發展規律和橫的普遍聯系,培養同學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歷史列表法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好的歷史簡表可以起「歷史教具」的直觀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一、歷史列表法的種類�

(一)大事年表:

課後大事年表中的歷史知識,是要求同學們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重點內容。但僅靠掌握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習需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對重要的歷史知識進行篩選、細化,重新排列組合新的大事年表,對課後大事年表中的歷史知識進行補充。

1、綜合大事年表:

以時間為序,將課本提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重要歷史事件排列在一起,列成一表,即綜合大事年表。如中學歷史課本每冊課後的大事年表。

例1: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宋朝建立,南朝開始�

439年 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北朝開始

485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例2:世界史部分大事�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2、中外綜合大事年表: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近年高考增加了大量中外歷史對比的內容,列中外綜合大事年表(在某個同一時期內的發生的中外歷史大事),可以起到中外歷史比較作用,從中探索中外某個歷史階段的規律性和特殊性。�

例:1920——1922年間中外歷史綜合大事年表�

時間
中國史大事
世界史大事

1920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爆發

1921
中國共產黨成立
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2年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

全國代表大會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結束

華盛頓會議結束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二)專題歸納表:

圍繞某一歷史事件或將散見於歷史教材中的同一類別或具有相同性質的歷史事實,按照歷史的諸要素(時間、地點、內容、結果、性質、意義等)列專題簡表。它要求歷史事件的完整性,不一定按照時間順序列表。�

1、圍繞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列表。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按戰爭發展的進程分成三個階段以時間為序列表。第一階段(1939年大戰爆發——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意、日、法西斯暫時處於優勢階段;第二階段(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束)戰爭進一步擴大和德、意法西斯被迫轉入防禦階段;第三階段(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潰滅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勝利階段。如歸納李鴻章歷史活動的幾個方面,可從創辦洋務、賣國投降、鎮壓革命等方面歸納列表。(表略)�

2、將散見於教材中的同一類別或具有相同性質的歷史事實列成表。如中國封建社會歷朝(代)農民戰爭;中國古代土地賦稅制度的變化;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文學藝術;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共產黨召開的重要會議;世界近現代史上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國際社運史中的三個國際等等。�

例1: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簡表�

名稱
頒布時間
主要內容
結果和意義

初稅畝
前6世紀初
按畝收稅。
促使耕地由國有轉向私有。

編戶制度
西漢時期
編戶齊民依據資產多少承擔賦稅、徭役、兵役,征稅項目有田租、人口稅和更賦。
加重了農民負擔,養肥了統治階級。

租庸調制
始於北魏,發展於隋,興盛於唐
每年交納一定穀物叫租;交納定量絹、布,叫調;不服徭役的可納絹、布代役叫庸(唐起)。
客觀上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國家強盛,但未觸及地主階級的利益。

兩稅法
唐朝�(780年)
每戶按資產交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一年分夏秋兩次收稅。
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是我國賦稅制度和一次重大改革和進步,使唐朝收入有所增加,農民負擔相對減輕。

方田均稅法
北宋

(1069年)
按照每戶佔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
增加國家田賦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一條鞭法
明朝�(1581年)
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合起來,折成銀兩,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多寡分擔。
是我國賦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農民負擔相對減輕,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攤丁入畝(地丁銀)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
1712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數作為徵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的辦法,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
廢除人頭稅,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鬆弛,隱蔽人口現象減少。對我國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表2:�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中的三個國際簡表

名稱
主要

領導人
成立時間
地點
意義

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
馬克思

恩格斯
1864年
倫敦
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推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新階段。

第二國際
恩格斯

列寧
1889年7月
巴黎
推動歐美工人政黨的合法斗爭,促進歐美工人運動的發展。

第三國際

(共產國際)
列寧

斯大林
1919年3月
莫斯科
指導並推動了世界各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的發展。

3、國別史簡表:

為了弄清某個國家的歷史發展線索和規律,將世界各國的歷史按主要事件,以表格的形式歸納為簡要國別史。這種表格只需列出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主要內容及在本國歷史上發生的影響即可,要求簡單,一目瞭然。(表略)�

(三)比較對照表:

把性質相同或相反的歷史事實分成若干歷史要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即比較對照表。

1、橫向比較對照表:把同一時期發生的中外歷史事實或世界各國之間的史實進行比較,即橫向比較對照表。�

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特點簡表�

國別
帝國主義特點

美國
托拉斯帝國主義

英國
殖民帝國主義

法國
高利貸帝國主義

德國
軍閥的、容克的、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

俄國
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日本
帶有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2、縱向比較對照表:

把處於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的有密切聯系的歷史事實進行比較對照。如世界史上幾次大改革,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比較等等。�

例: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比較對照表�

名稱
起止

時間
爆發形式
爆發根本

原因
作戰范圍
戰爭性質

一戰
1914—1918年
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
帝國主義為了爭奪世界霸權殖民地
主要在歐洲
帝國主義戰爭

二戰
1939—1945年
突然襲擊
與一戰基本相同
歐、亞、非洲同時進行
初期主要是帝國主義戰爭,但戰爭具有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性質,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使戰爭演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四)統計表:

生產經濟發展情況,物價變化,戰績等可用數字統計的方式列表,它使某個歷史問題具體化。如解釋戰爭時期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次戰消滅敵人的人數;國統區「法幣」貶值的情況、中國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等等。目前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類別的統計表成為高考的重點和熱點,應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表略)��

(五)圖示表解法:

以簡明扼要的圖示方法說明某一歷史問題,有時不必標明歷史年代。�

例: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構成:� / 御史大夫

皇帝 — 丞相 —— 郡縣(郡守縣令)�

\ 太尉

(六)比例年表:

將時間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表示的圖表。如中國歷史第一冊和第二冊課後附的《中國歷史紀年表》就是這種情況。(表略)��

二、列表的要求

1、列表要類目明確,系統聯貫,類目不清,分不出重點與非重點,也不能體現某一事件的完整性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的表格列得是不成功的。

2、簡潔明了,重點突出,切忌符號繁雜,語句羅嗦,只有這樣表格才能起到它的「直觀教具」的作用。

總之,歷史列表法是一種具有很多優點的學習方法,它著重培養同學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創新能力及在高考中的應變能力,它能將散見於教材中的歷史知識更加系統化,易於掌握,不易混淆,有利於培養同學們形成清楚、完整的歷史概念,從而提高同學們的歷史素質和學習水平。

『叄』 七年級上冊歷史復習總結,人教版(最好有表格)

2010-2011學年度七年級(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 元謀人: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1、距今時間: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2、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3、生產生活狀況:會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4、結論: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二、北京人:
1、距今時間: 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 2、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裡 3、體質形態:保留猿的某些特徵(手腳分工明顯,能直立行走)。
4、生產生活狀況:(1)會打制石器(2)過著群居生活(3)會使用天然火,並會保存火種。
三、山頂洞人:
1、距今時間:距今約3萬年 2、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
3、體質形態: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
4、生產生活狀況:(1)會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2)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漁獵為生。(3)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4)使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 (5)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
第2 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兩個代表:
原始人類 距今時間 發現地點 生產活動 生產工具 生活活動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約七千年 長江流域 浙江省餘姚市 農業:種植水稻;
畜牧業:飼養家畜;
手工業:製造陶器,製造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磨製石器、骨器(耒耜耕地)、木器 主食大米,住著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已經挖掘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約五六千年
黃河流域 陝西
西安 農業:種植粟和蔬菜;畜牧業:飼養豬狗,漁獵;
手工業:製造彩陶(有最早文字雛形—刻畫符號),紡線織布制衣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器、木器 主食粟(小米),副食魚、肉、蔬菜;住著半地穴式房屋,屋內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也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大汶口文化: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圖
代表文化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用火 生產活動 觀念 社會組織
北京人 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徵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採集
狩獵 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 距今約3萬年 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人工取火
採集
漁獵 懂得愛美,死後埋葬 氏族
第3課 華夏之祖
一、為什麼中華民族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答:炎帝、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幹部分。
二、黃帝貢獻:1、聯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結成聯盟,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2、建造宮室; 3、製作衣裳; 4、挖掘水井; 5、發明舟車。
三、黃帝為什麼被稱為「人文初祖」?
答:1、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2、他的妻子嫘祖養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造字、伶倫編樂譜。因此,後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四、禪讓制的實質: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
五、原始社會的解體: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標志著漫長的原始社會的結束,奴隸社會的形成。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答:桀、紂殘暴失民心;商湯和武王仁義之舉得民心;任用賢人(伊尹、姜尚),聯合周邊小國。
二、夏商周的政治
1、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2、夏朝設置了各種國家機構(包括政府機構、軍隊、刑法和監獄等)標志著早期國家的產生。
3、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
(2)內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封他們為諸侯。②諸侯的義務: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方式: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
(4)意義: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三、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亡國之君 重要功臣
夏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1600年 陽城 禹 桀
商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亳,後幾經遷都,至盤庚遷殷才穩定 湯 紂 伊尹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鎬京 周武王 周幽王 姜尚
東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農業、畜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1、青銅製造業:(1)出現:原始社會末期 (2)盛行:商朝(燦爛時期)—西周(種類更加豐富。(3)商周青銅鑄造的特點: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分布廣。(4)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5)獨特的青銅文化:成都平原的廣漢「三星堆」文化(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
2、陶瓷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商朝時期,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
3、玉器製造業:玉虎、玉兔
二、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1、農業:(1)地位: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品種已基本完備。
(2)特點:①後代稱為「五穀」的農作物,商周時已經齊備。 ②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③青銅農具,西周時已有。
2、畜牧業:品種豐富,圈欄飼養,專門牧場(商王室和貴族)。
3、商業:交通發達,都城繁榮。
三、奴隸的悲慘生活:這時的燦爛文明是以奴隸的悲慘生活為代價的
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東周建立及歷史分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到洛,史稱「東周」。(2) 分為春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和戰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兩個時期。
2、著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注意:齊桓公(標志葵丘會盟—春秋時期第一霸主);晉文公(標志:城濮大戰勝利)
3、齊桓公成霸因素(1)經濟:盛產魚鹽,經濟富庶。(2)政治: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3)軍事:改革軍制,組建軍隊。(4)口號:以「尊王攘夷」為口號,在政治上贏得聲譽。
4、影響: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但在爭霸戰爭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
二、1、戰國七雄:齊(最東)、楚(最南)、燕(最北)、韓、趙、魏、秦(最西)。
注意:三家分晉:形成韓、趙、魏。 田氏代齊形成了齊。
2、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魏—趙); 馬陵之戰(魏—齊);長平之戰(秦—趙,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本課相關成語:退避三舍、卧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注意是哪場戰爭的)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
一、經濟上: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牛耕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著名的都江堰:(1)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 。 (2)地點:成都平原岷江中游。(3)意義: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後人贊嘆李冰的功勞勝過大禹。
二、政治上——商鞅變法
1、時間:公元前356年 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展變法。
3、目的: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以便在群雄爭霸中保持不敗地位。
4、內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國家承認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獎勵軍功(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④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第8、9 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
一、文字的演變
時間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戰國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書、帛書
材料 龜甲、獸骨 青銅器 竹簡、絲帛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歷法、醫學和文學的成就
天文 古書記載的最早日食發生在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在周朝;商朝甲骨文有許多關於日食、月食的記載,經現代科學家驗證,都很可靠。
歷法 相傳夏朝就有歷法(夏歷);商朝的歷法更為完備(一年12個月,閏年增加一個月)。★戰國時期,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這是立法上的重大成就
醫學 (春秋戰國之際)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沿用
文學 (戰國末期)屈原的代表作是《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音樂 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湖北隨州出土的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學派 時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內容
儒家(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春秋 孔子 《論語》 (1) 思想主張:提出「仁」的學說;主張
「愛人」,「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
殺。(2)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謙
虛好學、溫故知新。(3)文化成就:《論語》
一書是由弟子整理的孔子言論;《春秋》一書
時孔子根據魯國歷史編成的。
戰國 孟子 思想主張:提出「春秋無義戰」,籠統反對一
切戰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可持
續利用資源(環保意識)。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戰國 莊子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墨家 戰國 墨子 」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
「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法家 戰國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兵家 戰國 孫武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運用三家觀點解決問題:儒:說服教育;道:順其自然;法:嚴格的規定和有效的懲罰。
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10課 「秦王掃六合」
一、 秦的統一:
1、條件:(1)春秋時期的戰爭使人們嚮往統一。 (2)各地區、各民族聯系加強(必要條件)。(3)商鞅變法,為兼並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經過: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陽 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
3、意義: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從此,統一始終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類 別 措 施 影響
政治 (1) 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
(2) 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 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經濟 (1) 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
(2) 統一度量衡 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國家統一。
思想文化 (1)統一文字 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維護了國家統一。
(2)焚書坑儒 摧殘了文化,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軍事 (1) 反擊匈奴,北築長城。
(2) 開發南疆(統一嶺南,修築靈
渠)。 保護了中原農業生產,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秦朝疆域廣大,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 秦始皇評價:我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君主(史實);但也有殘暴的一面(史實);
總體功大於過。 功:①完成國家統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③統一車軌、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 過:①焚書坑儒,摧殘文化。②徭役繁重,賦稅沉重。③刑法嚴酷,生活腐化。
第11課 「伐無道,誅暴秦」
一、秦的暴政(秦亡的根本原因)
1、徭役繁重2、賦稅沉重3、刑法殘酷 4.秦王統治殘暴(秦二世更加殘暴:趙高「指鹿為馬」)
(秦朝的暴政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苦難,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 農民軍起義
1、第一階段:陳勝吳廣起義(揭竿而起)
(1)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②直接原因:遇雨誤期
(2)經過:①時間:公元前209年 ②起義地點:大澤鄉 ③口號:「伐無道,誅暴秦」 。④政權建立:在陳建立張楚政權
(3)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2、第二階段:項羽劉邦起義
(1)項羽:①戰役名稱:巨鹿之戰 ②時間:公元前207年
③特點:以少勝多 ④作用:大敗秦軍主力。(破釜沉舟)
(2)劉邦:直逼咸陽,滅亡秦朝。
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三、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是漢高祖。
★相關成語: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故事:鴻門宴。
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一、文景之治(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稱為是「文景之治」——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治世」)
1、原因:①漢初的形勢:經濟蕭條、國家貧困。②總結秦朝亡於暴政的教訓。
2、措施:①注意發展農業生產,減輕人民的負擔; ②提倡節約;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類別 措施 效果
政治 「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主父偃的建議) 諸侯國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
思想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建議)(2)長安舉辦太學,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 儒家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經濟 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 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軍事 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大規模反擊匈奴。 解除了匈奴對北方的威脅保護中原的經濟文化。
★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這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四、東漢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陽 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光武中興」)
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一、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習俗:過著游牧生活,逐水草遷徙。
2、統一:秦漢之際,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產的發展:畜牧業興旺發達;冶鑄業也發展起來;學會農耕,開始墾田種谷—進入鼎盛。
二、匈奴與漢朝的和戰
時間 西漢初年 漢武帝時期 漢元帝時期
形勢 經濟蕭條、國家貧困 經過文景之治,國力強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韓邪單於向漢朝稱臣
政策 和親:把皇室女子作為公主,遠嫁匈奴,每年送給大量穀物和紡織品。 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漠北戰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騎兵年年揮師南下,和親沒有根本上解決匈奴的威脅 漠北之戰,匈奴受到沉重打擊,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 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比漢初的和親與漢元帝時期的和親,有什麼不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總結: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經濟、政治、軍事、思想)
第15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含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通西域
時間 時期 目的 意義
公元前138年 漢武帝時期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了解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公元前119年 漢武帝時期 與西域各國進行友好政治經濟交往 加強了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3、西域都護的設立:(1)時間:公元前60年 (2)職能:總管西域事務。
(3)意義:標志著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以主要運輸絲綢到西方而得名)
(1)路線: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西亞——歐洲
(2)意義: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作用。
2、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
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一、造紙術
1. 紙的發明:西漢早期——甘肅天水漢墓(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2.造紙術的改進:東漢時期——蔡倫(「蔡侯紙」)
3.造紙術的傳播: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對世界文化傳播有巨大貢獻。
二、《九章算術》和地動儀
1、《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時期,總結了春秋戰國到東漢時期的數學成就。
2、地動儀:東漢時期,張衡——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三、醫學
1、華佗(神醫):漢代,製成麻醉葯劑「麻沸散」——世界醫學史的創舉、編成醫學體操「五禽戲」。
2、張仲景(醫聖):東漢末年,《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我國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發明和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華佗製成「麻沸散」;《九章算術》里的某些成就。
第17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一、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1、佛教的傳入
①起源:古印度 ②傳入: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③傳播:統治者的提倡和扶植(東漢明帝時興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④教義:人死後能夠轉生來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難,虔誠地信佛,來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⑤影響:佛教的傳播,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2、道教的興起(土生土長的宗教)
①興起時間:東漢時期 ②創始人:張陵 (稱老子為「太上老君」)
③教義:主張修身養性,煉制丹葯,以求長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④影響:道教對我國文化的發展也有深遠影響
二、司馬遷和《史記》
1、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史學成就:(1)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
(2)成為後世紀傳體史書的典範。
3、文學成就: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三、轟動世界的秦兵馬俑:
泥土燒制,秦漢時期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18課 三國鼎立
一、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比較表
名稱 背景 時間 作戰雙方 結果
官渡之戰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長期混戰,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公元200年 袁紹——曹操 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軍,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 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想要統一全國;南方劉備、孫權勢力有所發展。 公元208年 曹操——孫劉聯軍(諸葛亮、周瑜等)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意義: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三國鼎立的形成
國號 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魏 220年稱帝 洛陽 曹丕
漢(史稱蜀) 221年稱帝 成都 劉備
吳 222年稱王(229年稱帝) 建業 孫權
四、三國經濟的發展
1、魏國: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北方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2、蜀國:絲織業興旺,蜀錦行銷三國;
3、吳國:造船業發達,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現在的台灣),加強了內地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第19課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西晉的興亡
1、西晉的建立(三國滅亡順序:蜀、魏、吳)
(1)時間:265年,西晉代魏; (2)建立者:司馬炎; (3)都城:洛陽
2、西晉的統一:280,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
3、西晉的滅亡
(1)原因:①統治集團腐朽(智力低下的晉惠帝無力治理國家)。②內部混戰,國力耗竭(「八王之亂」)。 ③五胡內遷,起兵反晉。
(2)滅亡:公元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力量滅亡了西晉。
二、內遷的各族:(1)開始時間:東漢末年(2)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3)民族界限日益縮小。
三、淝水之戰
1、背景:①南方: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②北方:氐族人苻堅建立的前秦政權強大起來,統一了黃河流域。(任王猛為相)。
2、經過:(1)時間:公元383年(2)作戰雙方:前秦——東(3)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3、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東晉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江南經濟的發展
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1)自然條件優越;(2)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遷人口,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主要原因。(3)江南戰爭較少,社會比較安定。(4)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5)統治者的開明政策。
2、表現:①大量的荒地被開墾為農田。 ②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③農業技術的進步: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得到推廣。④小麥推廣到江南地區。
3、影響:南北差距逐漸縮小,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第20課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
439年,在東北地區興起的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黃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漸成為大趨勢(孝文帝改革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洛陽: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強對中原的統治。
(2)漢化政策:學漢語;穿漢服;用漢姓;與漢族聯姻;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
(3)作用:北魏孝文帝的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
第21、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類別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貢獻
數學 南朝 祖沖之 《綴術》 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一千年。
農學 北朝 賈思勰 《齊民要術》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地理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 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書畫 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 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是「書聖」。
繪畫 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石窟藝術 北朝 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注意事項
復習:
1. 要理清知識脈胳,合上書也能知道每一課的題目是什麼,裡面講哪個時期,有哪些大事、主要內容和人物。
2. 注意教材中每一課的「動腦筋」,真正弄懂為什麼。
3. 注意《點金教練》中一些大題的思路。
3. 本提綱可以幫助復習和記憶,但只是基本綱要,還是要以課本為主。
4. 一些相似的知識,自己進行歸納。
考試:
仔細審題,不要貪快。時間充足,選擇題至少要用25分來完成,大題要考慮好再動筆,但不要留空白不做(即使拿不準也要嘗試回答)。
1. 回答大題時,先寫「答」,內容要有條理性,按題目的要求回答。最好分段,不要一題寫一大段。
2. 大題實在不會或拿不準時,先回到前面選擇題去看一下有沒有相關內容。或者在開始做卷前,先瀏覽一下大題,做到心中有數。
4. 回答問題盡量全面,如問原因時,通常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歷史原因、現實原因等(不一定每個題都全部具備);評價人物,要看到兩面,既要有評價,也要有史實說明。
5. 選擇題小技巧:
問歷史事件或事物產生的根本原因時,答案通常是和經濟因素(生產力)有關的。
問統治者實施某種措施的根本原因或目的,一般是加強控制或鞏固統治之類。
當你初步選擇一個答案時,先看看其他答案是不是更合適,選最合適的。
附: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要求記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建立時間、都城、開國君主)。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 秦 西漢 東漢

魏 西晉 十六國 北魏 東魏 北齊 隋
西魏 北周

東晉 宋
齊 梁 陳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歷史表格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