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提高歷史學科課堂討論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歷史學科課堂討論的有效性

發布時間:2023-06-07 15:44:48

㈠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歷史長期以來被定義為副課,各地中考對是否考歷史科目無統一標准,考試分值也偏低,這對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形勢嚴峻。如何吸引學生,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激發情感,讓孩子感到學習歷史是一種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使學習成為一種需要是學習的根本動機,讓學生喜歡上這一門課程,感到學來有趣,學來有用,學有所得,學習的動機才會加強。
在教學中,教師要准備一些歷史小故事,用豐富的內容吸引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把學生引入歷史學習的天地。例如:在上《鴉片戰爭》一課時,講述清朝官員用馬桶對付英國洋炮的歷史故事,初聽這個故事,學生會感到好笑,教師在學生發笑之後,提問學生:馬桶抵抗得了洋槍洋炮嗎?中國官員為什麼會犯如此愚蠢的錯誤?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長期的閉關鎖國,盲目尊大,導致官員如此迂腐。鴉片戰爭的結果,給今天的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通過這樣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這是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一步。
二、開展競賽,讓孩子感到學習歷史是一種競爭
在對歷史知識的復習中,傳統的復習方法就是讓學生通過反復,達到記憶的目的。學生在重復的過程中,常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慾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
因此在期中期末復習時,可以准備一些典型練習題,把全班學生分為男生女生兩大組或幾個組,進行各組之間的歷史知識大比拼。為了回答一個問題,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去翻閱課本、小組討論交流熱烈,這種模式既可增加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對初中學生特別適用。當然,必要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也是要准備好的。
三、創設情境,讓孩子感到學習歷史是一種體驗
活動化的教學首先要求設置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然後開展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的教學活動,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比如在《三國鼎立》這一課時,學生在探究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時,總有點全面。學生一般會認為火燒赤壁是戰爭成與敗的關鍵,而忽略對主觀原因的分析。
為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可以安排一次角色扮演活動,挑選三名學生,分別扮演曹操、周瑜、諸葛亮,表演赤壁之戰前的一個片斷。這個角色扮演活動效果很好。因為歷史角色的台詞把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融於人物對話和身體語言之中。學生們也喜歡參與這種類似於穿越的活動,同時也有展示機會,通過角色扮演活動,把曹操的自負、輕敵,也把孫、劉的聯合、同舟共濟積極應對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四、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教師的滿堂貫和一言堂。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是一個好的方法。還以《三國鼎立》這一課為例,教材中涉及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戰爭勝負的原因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原因,可以採取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時接下來,把學生分為若干組,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原因,集思廣義,形成較全面的答案。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回答會有條理性、會較全面,由於是自已動手的成果,對知識點的掌握會很牢固。這種合作活動形成模式後,他們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習的動力。
五、善加肯定,讓孩子在學習歷史中獲得成就感覺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評價。這種激勵往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點、學習水平,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做出針對性的評價。例如在每節課的復習環節,將一些簡單內容設計成問題提問那些基礎差的學生,這些問題他們肯定能順利回答出來,這時教師及時表揚,讓其他同學用熱烈的掌聲為他們喝彩,讓以前聽慣批評的他們覺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揚的優點,他們感覺自己也能抬起頭,挺起胸,充滿了自信,慢慢消除厭學情緒,同時也就喜歡歷史這門功課。對於優秀學生,教師在表揚的同時可以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來提問他們,讓聽慣表揚的他們正視自己,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不足,自己還需要努力。這種因人而異的激勵方式可以讓每一位同學正確地給自己定位,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並且向這個目標努力奮斗。
探究課堂有效性的課題,是落實課程改革要求,是提升教師素養要求,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途徑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以學生為本,教學要貫徹人文關懷,要平視學生,換位思考,要讓學生真正在歷史學習獲得進步,只有把握好這一關鍵點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㈡ 怎樣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加強對歷史課程標準的運用,吃透課標
歷史課程標準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依據,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尺。理解、掌握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是進行教學的基礎。可以說研究透歷史課程標准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如:我們可以重點研讀課程標準的本體部分(即內容標准部分)的陳述,通過使用不同的行為動詞,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層面的內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劃分,這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主要依據。從面做到有的放矢。為我們的有效教學打好基礎。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認同歷史學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授課中我發現如果學生學習動機明確,興趣濃厚,自然產生求知慾,課堂效率就高。「每個年輕的心靈里,都有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關鍵在於老師怎樣去點燃。每當在歷史課上講到有意思的歷史典故時,平常不聽課的學生也能夠認真聽課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你,甚至還能夠認真思索教師的問題並試著回答。這也讓我意識到應依據我校學生的特點首先得讓學生聽你的課,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到學生學會了什麼,掌握了什麼。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比如:可以創設好的情境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講到必修一政治史《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先提到熱播的電視劇<漢武大帝〉讓學生談一下漢武帝的主要功績然後進一步引入新課。當然,在講到枯燥無味歷史知識時,也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入手,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例如講到「靖康之難」時,引入學生熟悉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提問「為什麼金庸把其中的主人公要取名為郭靖,楊康?」在學生激烈討論後得出結論「為了提醒後人不忘靖康之恥辱」。如歷史必修三《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中講改革開放的必要性時,可用近期電視正播放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各種專題片來進行教學,用今昔變化的對比得出改革開放對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的重要性,進而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讓學生明確學習歷史,可以引發我們對過去及現在的思考,真正能「以史為鑒」。也就是讓學生重視歷史科目他才會主動去學習。
三、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落實課堂教學有效性
當前,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面對新課程,我們常常苦惱於資源的無處尋找,事實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接觸課程資源,但是沒有從宏觀上加以把握,沒有明確地進行分類,使用時目的性不強,缺乏系統化……難以產生宏觀效應」。②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先從教材入手,反復推敲、體會,根據學習目的要求,學生的實際,對教學內容整合、裁剪,突出重點、難點;之後以教材為核心,以現實生活為切入點,從內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現實中的教育資源,使教學不再局限於教材。那麼我們身邊的課程資源都有哪些呢?
「教學資源分為有形資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組織等,和無形資源,包括社區文化、社區認同感及歸屬感等。」③
(一)、挖掘物質資源,體現歷史多樣性
與其它學科相比,歷史課程資源具有豐富性、生動性和現實性的特點。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實物、報刊、文學作品等不同類型的物質資源,充分體現歷史的多樣性。
(二)、開發人力資源,展現歷史鮮活性
在課堂上人力資源的開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師的教,一個是學生的學。首先,教師是資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亞夫說過「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教師有怎樣的學科教育觀念,其次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水準。」④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和紀連海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我們的學生。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我們的課堂死氣沉沉、昏昏欲睡。學生怎麼能不跟著死氣沉沉、昏昏欲睡呢?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注意個人的積累和修養,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讓學生愛上你的課,愛聽你的課。
其次,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不是按照成人的意圖和對成人生活方式的復制來成長的,他們與課程接觸時,時時刻刻都在用兒童的眼光去理解、去體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經驗,這些鮮活的經驗又會給課程帶來新鮮血液,成為課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⑤那麼怎樣開發學生資源呢?還是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導入部分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興趣培養,僅有興趣培養而沒有能力落實還不是學生資源的開發,要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積極地尋找有意義的東西,促進學習的進步和自身提高。
四、在授課過程中實現角色的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過去我們一直把學生放在客體的位置,強調接受學習。他們從不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而是被動地接受,使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思維受到扼制。其實,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引導者,即老師不再局限向學生問問題,而是引導學生提問題;從傳統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休,與學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動研究,從「舞台劇的主角轉變為導演」。最終在教師轉換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
我的想法是:「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我們可以通過演講等形式來點評歷史。可以通過教師播放的影視圖片來感受歷史,通過學生編演的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加深認識。有條件的話,我們也可以通過參觀名勝古跡等實地參觀走進歷史。通過學生自己查找資料,進行演講、表演,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教師也可在學生的活動中毫不吝嗇的運用贊美之詞來肯定學生,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教師發現課堂中稍瞬即逝的創新閃光點;藉助現代教育技術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提高了學生對事件的認知深度、水平,思維得到全面釋放提升,雖然缺少了教師滔滔不絕的精彩講述,但教學效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五、要有較好的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是檢驗一堂課有效性的重要內容,它可以讓教師及時的掌握學生的本堂課的學習情況。不少歷史課缺乏檢測,即使檢測,也是一背了事。事實上,好的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有補充、深化作用。當然課後測驗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實踐中,筆者嘗試了兩種形式的檢測:一種是利用多媒體檢測基礎知識。針對學生較容易出錯的地方,及幻燈片以選擇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讓學生練習。另一種是課後的測試,當然及時的批改也是一項重要的環節。以讓學生形成反復記憶加強認知。
六、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法國牧師納德•蘭塞姆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反思將會使更多人獲得成功。教學反思對於每一個教師的成長都有著十分重要意義,它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重新審視,對成敗得失進行思考判斷,它不是簡單的回顧,而是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足進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尋找解決方法,並在隨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使課堂教學趨於優化,從而達到最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有必要進行及時有效的反思。
總之,提高教學有效性關鍵在於學生主體的調動,作為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實實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追求每一節課的高效,才能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歷史。
當然,如何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每個從事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都會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這里我只是談了自己一點很淺顯的認識。希望我們所有的歷史教師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學方法,共同提高我們的育人事業。
最後筆者用余文森教授的一段話來結束本文內容:「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我們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優秀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㈢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的喜愛遷移到對教師所教內容上,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筆者一直認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朋友。教師要以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教師和學生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後,在教學時就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礎上將課堂效率發揮到最大,教學效果就更加顯著。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指師生關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際關系。課堂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學生也不再是唯命是從的士兵。師生之間可以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合作討論、彼此爭辯、暢所欲言,師生都將成為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合作夥伴。師生之間應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語言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從而和諧共進。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融洽,有利於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師要真正做到發揚民主,與學生平等對話;主動接觸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求得師生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感到教師既可敬又可親,是他們的良師益友,使得學生更加積極認真地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否則,就算你上課上得再精彩,說得天花亂墜,效果也不會很明顯。更重要的是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採納學生的建議,因為接受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要求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推動教學改革的主要動力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我們只是猜測他們需要什麼。就像主持人一樣,要滿足觀眾的需求,就要了解觀眾的口味,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斷突破。服務對象參與服務項目建設,有利於服務水平的提高和服務質量的保障,這是商業領域成功的秘訣,也是今後學校成功辦學的策略。學生對教學提出建議,教師進行演繹,或指導學生自己為自己上課(通過角色的交換,學生能力提高更快),要求教師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教師,這樣有利於加快教改步伐,推動教改的進步和發展。
二、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吃透知識,更應該先准確地把握《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稿)》的方向,掌握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握學生的思維起點,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教師在平常備課時,一定要非常熟悉課本,明確重難點,並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需要備學生。要時時想到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輕鬆快捷地熟記知識點、如何解題又快又准。例如: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教學,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發生的一次產業革命,本身的重大變化就是以電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業動力結構發生了重大改進,使工業發展的動力更強大、持久和穩定,所以,學習本課主題可從電力的廣泛應用為切入點,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再概括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點。對這些特點的了解是深入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意義的先決條件。因此,可以讓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兩次工業革命的對比,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加深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設計,先易後難,先慢後快,這樣才能做到好學生能吃飽,後進生能吃到。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這樣才會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而且針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盡量鼓勵學生參與目標的設計,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例如,在學習巴黎和會的性質時,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就是通過學生對巴黎和會簽定的一系列條約內容的分析、探討的活動認識到《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定的掠奪性條約,從而得出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集團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這一重要結論。
為保證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歷史的學習特點對學生實施探究性教學。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採用小組「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通過查閱報紙、報刊雜志、書籍以及利用網上資源收集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針對學生收集的信息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到了相關知識,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法西斯的殘暴本性,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斗的重要性,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確立起為人類的解放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還培養了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三、避免盲目趕進度
歷史學科教學內容較多,古今中外,錯綜復雜。許多教師為了在中考前贏得更多的備考時間,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拚命趕進度,也不管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知識要點。以後復習時,學生不明白又重新上一遍課。筆者個人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一來並沒有真正贏得時間,反而很被動。還不如一步一個腳印,平時上課就把知識落實到位,穩扎穩打。二來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歷史科與其他學科一樣,知識之間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好(特別是事件的背景),直接影響後面知識的理解。不懂的內容越來越多,學不懂就不想學;不想學就更不懂,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內容,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不應該盲目地趕進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並不是對教材作大的調整,而是指一個單元需要多少課時完成,每課時內容分配,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每節課講多少內容,講到什麼程度。這些都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強求一定要完成多少任務。例如我們在學習《法西斯勢力的猖獗》時,由於初中生缺乏對經濟危機方面知識的積累,使之對濟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加速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嘗試製作了一張「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簡表,使學生在鞏固本課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總結、歸納歷史知識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課「經濟危機」,又誘使學生思考下一課有關二戰的內容,逐步掌握知識間的聯系及課程編排的意圖,形成階段性的知識系統。
科學地安排好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有選擇地採用多媒體教學
每節課都採用多媒體教學,這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太切合實際的,並且耗時較多。我們只能有選擇地將一些難理解的、抽象的、有危險的、知識量大的課題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為多種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個興奮點,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如講「新航路的開辟」內容時,對於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且容易混淆。筆者在課堂上使用自製的多媒體課件,先用地圖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著分別用四種不同顏色的動畫箭頭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並配以聲音講解,然後將各知識點歸納成對比表,展示給學生,接著顯示相關練習題進行測試。學生學習後,效果很好,大多能講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但有的教師嘗到多媒體的甜頭後,便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運用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其他常規媒體的運用。事實上,任何教學媒體都有所長,也有所短。盡管多媒體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媒體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直觀教具、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等。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多媒體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結合,優化教學。
五、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堂練習。現在學生手裡都有多本練習冊,有些習題多次重復,還有些題超綱過難,重復的習題學生厭倦,過難的習題給學生增加負擔,喪失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篩精選習題,避免學生浪費時間,做無用功。並且講評時,要根據大部分學生的要求,沒必要逐一講解。大部分學生明白的可以不講,個別不明白的同學可以課後單獨輔導。學生平時測試或考試時,教師也應該一起考。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講解時才更有針對性。
要想切實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這要求我們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得當,我們的課堂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㈣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

歷史課,作為一門有著自身特色的學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想要做到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與數學、外語等其他學科比起來,的確有著自身的特點。下面,就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來說說我的一些觀點,好壞與否,還請各位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
首先,一切知識的良好接受與吸收,都需要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對其擁有「濃厚的興趣」。有了這種濃厚的興趣作為前提,那麼接下來的一切學習過程,都是事半功倍的。這就涉及到如何讓學生對課堂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歷史,並不僅僅是教科書一樣,用乾巴巴的文字描述著和讀者毫無關系的陳年舊事,它的精彩和精華之處,早就通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小說、演義、戲曲、評書、電影電視的形式,把過去發生過的故事生動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而這些形式,恰恰是最吸引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所以教師在講解當堂內容的一開始的部分,完全可以找一段與本節課的主要教材相關的歷史故事、小說片段對同學們進行講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慢慢將話題,引入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中來,讓他們對本節課的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本節課的課堂效率。
其次,充分的利用現在教育教學技術。圖片、視頻等的表現形式,相對於文字而言,更加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而促使他們仔細觀看、觀察和聯想。所以,在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更需要教師在平日里努力練習製作多媒體課件,將一堂課當中所能涉及到的圖片、視頻資料(紀錄片、電影等的精彩片段)提前製作在所需課件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應用,相信可以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多閱讀,增加學生們的人生閱歷。歷史,有時候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和生命體驗,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內在的原因和邏輯關系。而這一點,恰恰是所有初中學生的短板,他們大多處在13-16歲的年齡,收到年齡的限制,其很難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去對歷史課本中的一些事件、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思考,這一點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當然這一因素想要得到改善,是需要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我自身的感受是,自己在中學時代所理解不了和無法認同的一些知識點,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再回過頭來思考當時的問題,很多就都自然而然的變得理解和認同了。所以,閱歷也很重要。
當然除了以上三點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影響著歷史課堂的效率,比如教師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講課語言的生動和形象程度,教師本身在學生們心中的威信和受歡迎程度等等方方面面。這就需要每一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細心、用心、耐心,鑽研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歷史的課堂效率。

㈤ 如何運用史料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有效性

一、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與史料進行有效對話

不論是傳統教育還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都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學
生的主體地位,
把課堂交給學生,
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
通過獨立思
考、合作討論等方式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體驗整個研究的過程。同時,學生也
能在此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培養自學的習慣,
最終更
好地達成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
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而本人在教學中往往
是通過史料為載體,
用不同的設問,
創設相應的情境,
讓學生作為歷史事件的參
與者去體驗歷史發展的脈絡和走向。

如在《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的教學中,為將三個區域集團用一
條線索串聯起來,
讓學生體驗三個區域性集團的建立和特點,
我設計了三個情境
問題:

1


2004
年法國歐歌葡萄酒公司要出口一批葡萄酒到德國,你覺得該公司要
向德國交納關稅嗎?他們會用什麼貨幣進行結算?」

2


2006
年法國歐歌葡萄酒公司對外貿易擴大,該公司向北美自由貿易區的
美國出口了一批只徵收
5%
關稅的葡萄酒,公司還想讓美國出面協調其向加拿大
出口的葡萄酒也只交納
5%
的關稅,你覺得美國有可能做到嗎?」

3


2008
年法國歐歌葡萄酒公司值北京召開奧運會之機,進一步打開了中國
市場,以
10%
的關稅把酒出口到了中國,公司還想讓中國出面協調其向亞太經
濟合作組織成員國出口的酒也只交
10%
的關稅,中國能做到嗎?」

通過以上三個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與史料進行的有效對話,並設身處地、一
步一步深入三個區域集團的發展過程,
並思考其中不同。
這一過程
「提倡學生自
主學習」

「主動學習」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學生發展為本,更貼近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史料

教材內容無論從知識的掌握、
還是應對高考都是最為重要的文獻,
教材中的
每一段文字、
每一張圖表、
每一幅插圖乃至每一段引用的史料都是非常值得我們
研讀的內容,只是它們各自掌握的程度要求不同而已。怎樣來處理好這些知識,
特別關鍵的是怎樣運用教材的這些資源來增強歷史學習的有效性,
使學生增加思
維含量,學生不是背課本,而是思考和研究課本。

在《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兩種方法:一是
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讀教材,讓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本節課要講的教材內容,
去解決教師的設問。這樣就將教材內容材料化、問題化,就是「史論結合」的具
體運用;
二是直接將教材中的有關的內容作為史料引用,
並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
生思考、分析,並與學生互動。

比如在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
的教學中,
我就引用了教材中的
一段文字作為材料:

材料二

北美自由貿易區啟動後,
美洲的經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並沒有
到此止步,
按原來的設想,
北美三國將把自由貿易協議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廣,

便最終建成以美國為中心的美洲自由貿易區。

——人民版《必修二》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材料二並與材料一比較,概括出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特點。

其實,
只要以新課程的理念重新對教材進行統率,
把教材作為一本最直接的
史料,靈活運用,就能達到鍛煉學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文字表達的能力。
教師不再教「死書」
,學生也不再「死學」
,就能更好地體現出教與學的有效性。

三、引用的史料類型要多樣化,更要為教學三維目標服務

單純的文字資料會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時間長久就失去了研讀史料的興
趣;
單純的圖片資料則會讓學生眼花繚亂,
影響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過多的史料
會拖累課堂授課進度,影響一節課重、難點的突破;太難的史料閱讀,既會影響

學生掌握歷史知識,
還會挫傷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如此這些問題,
要求我們
在選擇史料時一定要精挑細選,
保證史料類型既要多樣化,
又能夠幫助學生順利
的理解史實,達成教學目標

㈥ 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什麼是有效課堂?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我從教以來一直在努力思考,實踐和探索的兩個問題。」對於什麼是有效課堂,不少的教育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標准和看法。本人贊同這樣的觀點: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歷史教學之後,學生在知識、心智顯性和隱性等方面多多少少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學生有無收獲、進步或發展(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標。
我們現在所講的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不管我們的教學觀怎麼變,教學理念或教學手段怎麼更新,我們所關注的有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應該始終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更應關注教學中人的生存狀況,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況。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而有效課堂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利用好課堂40分鍾,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於學,自主學,學會學。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
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項事物感興趣,就會主動地接近它、思考它,就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的一個重要環節。
1。在實踐中,我常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感和產生興趣的導語或者採用新穎的導入方式導入新課,如講太平天國運動時,請學生回憶初中時學習了太平天國運動後的印象,結果大家七嘴八舌瞎灶的討論起來;在講戊戌變法運動時,我則一開始就在黑板上寫了戊戌戍三個字要同學們認,然後導入,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也落實了基礎知識。
2.歷史本身是生動的、豐富的、有趣的,但寫在歷史課本上後,許多東西已經變得十分枯燥。我在講授中國近代史時引入一些聲像資料片段,如林則徐、南京大屠殺,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祥隱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活躍,把以前被動的學習變成了主動、愉快地參與,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精心設計啟發性問題,創設新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謹神廳能力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他人(教師與學生)的幫助,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一理論的核心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時,教師必須充分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思、想、做、練的過程中提煉信息,掌握方法,學會運用和創造,不斷發展自己。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作為示範;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歸納討論結果,輪流表述,表述時注意史論結合;教師則對學生的思維過程作出評價,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實踐教學雙邊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
三、指導學生編寫學習提綱、歸納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授之以漁」是我國歷代教學的經驗結晶。從現代教學論來認識,「教
學」的真正含義應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學習,才是傳授了打開信息之鎖的鑰匙。
閱讀教科書是獲取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智能
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科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我規定學生在新課前要預習,並編寫學習提綱;課後,則對全課知識進行歸納小節,明確該節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
由於歷史學科內容龐雜,需記憶的東西多, 學生在初讀時容易遇到許多
障礙,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差、閱讀不得法,把握不住要點,該記憶的內容沒有掌握。
在起始階段,我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並做出示範,如《五四運動》一
節,我先指導學生閱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讀完後,讓學生歸納這幾段主要表述的中心意思是背景。然後再仔細分析每段的中心意思也就是運動的背景包含有幾
層。在逐步把握了本節的基礎知識後,引導學生分析該節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並對知識體系進行歸納和概括。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學生逐漸掌握了方法。指導學生整理、歸納歷史知識,可以達到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的目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先仔細閱讀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它們所處的地位,才能把知識點有效排列起來。這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確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識結構的枝幹上,從而使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構成基礎知識的立體之樹。其次,學生在編寫提綱時,必須對教材進行分析、歸納、概括,通過思考使教材內容變得條理化、要點化,這無疑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既閱讀能力、歸納綜合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綜上所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從興趣培養入手,使學生「樂學」、「想學」;要以思維能力培養為主要方法,使學生掌握程序性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想學」的內在動力;要以自學能力的培養為主要途徑,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真正學會學習。只要使學生「樂學」、「想學」、「會學」,就能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完成歷史教學的目標。

㈦ 例說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㈧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是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課程標准應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積極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內容應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而這一切的實現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因此教師的行為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學生興趣,掌握學習方法
興趣的培養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前提。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就會自主的去學習歷史,自然而然就能更好的學到更多知識,學得好又反過來激發學生興趣,形成良性循環。可見,興趣是一種神奇的內驅力。正處於青春期的初中學生有著豐富的好奇心,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以通過表演朗誦等形式。像電視播的有關的歷史講座,例如「百家講壇」很多人都愛聽,這是因為講座講得生動、睿智、幽默,並且結合了個人的理解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與反思。教師導入新課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力求新奇,緊貼主題。教師要上好歷史課,就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歷史課堂。因此教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口才、專業的素養,還要為學生與歷史搭建溝通的橋梁。
歷史學科除了具有生動、趣味的特點外,還具有容量大、難以記憶的特點。因此,要學好、學透歷史,就要掌握學習歷史學科的科學方法。初中生這個群體還不能自主地掌握和形成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我們歷史教師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歸納和比較是學歷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教會學生掌握、運用。比如,對於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內因、外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等;對一些具有關聯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中外歷史上的改革等,通過比較加強認識和理解。此外,還有分析法和總結法也是學習歷史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初中生只有真正學會了這些方法才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順利地完成初中學業,為今後高中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能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的同時增長智慧、陶冶情操。
二、不斷探索,努力構建適應新課程的歷史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不僅僅是一種靜止的、穩定的教學「結構」或「程序」,更是包含著理論基礎、教學目標和運作、教學程序、教學策略、教學對象、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等若干要素,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同時又呈現著動態開放特徵的系統。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歷史課堂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徵:如凸現學習主體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與活動構建還有合作探究與個性發展。基於以上要求,我認為應該構建以下的歷史教學模式:
1.多種教學方法相互結合模式,可以將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圖示法和讀書指導法等的一系列教學方法相互結合,相互穿插。師生從提供背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中能自主學習,收獲知識。
2.情境體驗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情境與體驗結合起來,突出強調營造有利於學生創新發展的良好土壤和環境,置學生於豐富復雜的教學情境中,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使學生跨越時空、地域的鴻溝,從內心自然接受和形成歷史感官。
三、合理及時做好課堂檢測,提高學習的效率
課堂練習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及時鞏固和檢測學生本節學習收獲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教師要合理及時地做好課堂檢測,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合理的做好課堂檢測,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是利用多媒體檢測基礎知識。針對學生較容易出錯的地方,用幻燈片以選擇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讓學生練習。
2.課堂練習要從既定的教學目標出發,為鞏固所學的教學內容服務。
3.課堂練習要有層次、有梯度,練習內容從易到難,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4.注意和其他學科的整合,歷史老師在設計問題時,必要時問題的設置要注意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這樣,學習歷史的同時也復習了其他學科知識,課堂效果會更好。
四、有效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能力
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教學重中之重的任務,而能力的培養是基於一定的知識水平上,因而必須加強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並尋找正確的切入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外歷史等歷史知識不僅量多繁雜,各種歷史知識互相聯系,互相影響,要學好須掌握方法。其中,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把要求記住的時間,地點,人物,事跡等通過熟讀教材,歸納整理出來製成表格,這樣做使知識得到消化,使之簡化與系統化,更方便於記憶,分析,總結。如學習中國近代史,把近代化各個階段的人物事件影響等製成表格進行分析,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其中的規律而不至於思路混亂。除了表格歸納法、還有整體歸納法、史論結合歸納法、知古鑒今歸納法,可以運用這些歸納法,掌握好歷史知識結構。此外,運用歷史地圖進行教學也是一種重要方法。古人雲:「左圖右史」,說明地圖,地理是很重要的。具體地運用地圖來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生學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並規范答題,達到知識與能力共同發展。
以上的這些方法是本人的個人見解,當然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但需要謹記的是:無論是何種方法,我們都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歷史課堂才真正具有有效性,才真正具有教育意義。

㈨ 如何更好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

一、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情境教學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的開展具有更多的便利性條件。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創設有利於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內容,創設相關度較高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效果能夠更大的提高。通過情境教學的應用,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激發其愛國主義的同時也使其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要結合學科教學自身的特點,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並完善其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其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巧設問題牽引,啟發學生探究
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認知情況,將教學內容的關鍵節點通過問題的形式來牽引學生思考,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掌握知識、遷移技能。例如,一教師在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相關內容時,先用新聞視頻和材料的形式將該段歷史的信息展現給學生,讓同學們對該時期的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然後適時地提出了幾個相關問題:(1)什麼是經濟特區?「特」在什麼地方?(2)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怎樣的積極意義?(3)改革開放與清朝末年列強通過條約讓中國開放通商口岸有怎樣的本質區別等等。這些問題選在學生容易疑惑或者難以承接的認知節點,這樣才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和思考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三、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

在新課標下,高中歷史分為若干個模塊,每一模塊是一特定的主題,該模塊內容以該主題為核心展開。在模塊的設計上,都有著鮮明的指向性和目標性,這些都為教師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指導。高中歷史教學中,以模塊設計作為教學的基礎,通過教師的引導,使模塊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將模塊的主題內容不斷地豐富,通過獨立模塊的學習及其不同模塊之間內在聯系的講解,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脈絡,便於其更好地了解歷史,提高其歷史學習和應用的能力。新課標的貫徹執行,使得教師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下,教師應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推進其課堂教學,使得高中歷史模塊教學呈現出多種開端、多系列和多層級的特點。以模塊教學內容為基礎,根據教學需求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並完善其教學方式,使得歷史教學更具開放性。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資源更為豐富、可以使用的教學方式也更為多樣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這種多手段和多種資源綜合應用的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

㈩ 淺談如何用好中學歷史課堂中的討論法

一、形式多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討論法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不然就會空泛而論。討論法教學一般的程序是:學生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討論題目;在學生對教材已經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掌握重點,認清難點,提高認識,從而使學生在更高一個層次上把握教材,提高能力。討論教學法可操作性很強,但在具體實行過程中,如果過於僵化、呆板,一成不變的形式出現,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其效果,因此,應該注意課堂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二、周密計劃、精心設計 

討論教學法特別要做到有計劃、有準備。有計劃,就是要求教師對本學期運用討論法的場次、時間、討論的問題事先進行安排。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討論題。精心設計討論題,是一節討論課成功的前提。一道好的討論題,既要進扣教材的重難點,又能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感。討論題可以是分析題,也可以是綜合題、評價題、比較題、歸納題、概括題。比如,可以按學生座位分成幾個討論小組,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每組推薦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也可以根據學生觀點的不同,分成不同的派別,各派之間進行辯論;還可以按班級原有的學習小組,根據老師課前分發的預習提綱分頭進行准備,課上推薦代表進行發言,等等。形式上的多樣化,使學生總有一種新鮮感,有利於調動其參與積極性,又避免了討論時冷場現象的出現,同時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協作精神的培養。

三、合理使用討論法 

討論法雖然有許多優點,但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宜多用。這是因為:第一,初中生還欠缺開展課堂討論應有的自學能力和足夠的歷史知識。由於初中生年齡尚淺,接觸歷史課的時間不長,歷史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深、廣,史學理論膚淺,歷史概念淡薄,不能有效率的搜集史料和對史料的提煉、應用能力低,這就大大地制約著他們對許多歷史問題的深層次認識和研究。第二,開展課堂討論往往要佔用較多的教學時間,內容多,教學進度緊,這是許多教師在運用討論法等新教學方法時感到難以妥善處理的問題。誠然,我們必須改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但是,對於初中生來說,自學能力還必須有一個培養、發展的過程。

總之,小組討論教學法是一種現代「以學為本」的新型教育觀,能讓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中體會到學會學習、合作分享的快樂,實現「輕負高質」的遠景。遠離無效課堂,實施有效教育是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也許教師永遠不會到達教育的最高境界,但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可以離最高境界近點,再近點……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歷史學科課堂討論的有效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