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解答歷史問題

如何解答歷史問題

發布時間:2023-06-08 07:29:40

1. 如何回答好歷史問答題。。。

多看書,看後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回憶一到兩遍差不多就記住了。還有平時在看書時就要多注意書上的表達方式和語言,多用書上的語言就差不多可以避免羅嗦了。至於分析材料,記住答案在拆材料中找,要想拿高分,如果時間充足的話就一句一句的看,明白每句話的含義後歸納總結一下,再按照題目要求結合書上相應的知識點回答就差不多了。熟能生巧,關鍵在多看多練,祝你成功!

2. 歷史認識類題目怎麼答

歷史認識類題目答題思路:

第一是「讀」。

一是讀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歷史現象或問題;二是讀懂設問的指向和規定,明確設問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啟示,這是解答好試題的前提。

第二是「找」。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或問題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對此類歷史現象或問題的基本知識,並分析產生這些歷史現象和問題的原因,這是解題的關鍵。

第三是「提」。

根據前面所找出的歷史現象或問題的原因,提出今後應該怎樣做,努力的方向是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避免什麼,這是答題的落腳點。

一般而言,此問題與前面幾個設問聯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這一問答案與前面答案的協調。

規律總結:

做這類題的主要思路是:

一是緊扣考查主題或話題,切忌空談理論,要具有針對性。

二是要從歷史的角度,客觀地、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

三是要從今天認識的角度,強調其現實性意義和借鑒意義。

從組織答案的思維要求看,一般分三步解答:

首先,點出定性認識。對材料及前面幾問進行系統歸納,找准「題眼」。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材料涉及的歷史問題的相關因素初步分為「益」「害」兩方面。

其次,抓關鍵,切要害。對材料涉及的內容進行提煉,並上升到理論高度。

最後,注意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來組織答案,要有歷史借鑒和現實指導意義。

從設問提示角度來看,一般採取專項分析:

(1)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改革和革命,政黨組織派別和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可從國情、領導階級及其實施的方針策略、群眾支持或擁護程度等方面思考。

(2)經濟方面,主要包括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模式、經濟措施、工業化道路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可從符合國情、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適時調整政策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文化制度(政策)、傳統與現實、繼承與發展、主流與支流、本土與外來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從以下三點思考:

①如何對待,從在批判中繼承、發展等方面思考;②如何認識,從文化活動或思想的地位、對國內和國際的影響等方面思考;③從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方面思考。

(4)外交方面,主要包括國際組織、多邊關系、雙邊關系和世界格局等方面的內容。可從外交政策的改變取決於國家實力、國家利益,國家間的合作有利於各國的發展等方面思考。

3. 歷史問題怎麼答

沒有平白無故的問題,碰見了問題一定要找准(問的核心)是什麼?比如問你中午吃的什麼? 你就要回答吃了面或者米飯等等,但是不要回答今天怎麼去吃的,為什麼去吃。一點用沒有! 歷史也是一樣,拿到題,看它材料,對應的是哪一段歷史,出自於哪個年代,這樣,這個年代的大環境,大事件你起碼腦子里有個印象。 其次,有了大背景後,范圍縮小,針對於這個材料本身去作答,想一想這個材料到底想問你什麼?這個問題有哪些方面影響,因為事物都是有聯系的,影響一個歷史事件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當時的地理條件,經濟條件,階級條件,甚至天氣都會影響,從多方面下手分析出來,把重要的點寫進去。這不僅僅是歷史怎麼答,掌握了方法後,你其他文科都會用的上!

4. 歷史材料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

一、讀——讀懂問題,讀透材料。

1.先讀問題,後讀材料。先讀問題,搞清楚是幾個問題,讀懂在問什麼,帶著問題有目標地去讀材料,找到解答的關鍵。

2.讀材料要做到四讀:讀標題、讀題引、讀正文、讀出處。

幾類題型的答題方式:

(1)影響、評價、作用類:①此題型一般要一分為二,答正、反兩個方面,積極+消極,或進步性+局讓拆限性,除非題目明確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個方面。②問歷史事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想等方面的歷史影響時,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時理解、記憶。

(2)關系、聯系類:①兩者之間的關系:相互之間有聯系的可答二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等;單方面的關系(如A對B有什麼作用),積極的則答A推動了B,消極的則答A阻礙了B。②三者及三者以上的關系:A決定了B,B影響了C等。

(3)啟示、認識類:①扣擾滑銷緊本道大題的主題,將關鍵詞展開,可參考讀標題、緩游讀題引。②答案內容:一般情況下分為「重要性」和「怎麼做」兩個內容層次。

5. 各種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

歷史科目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文科了,然而考生這部分的失分現象卻很嚴重。答題技巧能夠提高得分率,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各種歷史選擇題解題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種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

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1)兩種表現形式:一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2)審題方法: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三是在做題時要准確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3)解答方法:①採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②運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麼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識是果。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同學們利用這些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作出判斷。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諸多原因中起關健作用、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質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產力、經濟基礎、社會存在、階級本質、客觀規律或是事物的內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發展變化的各種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原因。而在人為和自然因素、內因和外因中,人為因素和內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與根本原因並列於題中。另,命題中「最主要的原因」實踐中等同於「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近期表面現象,不經過中間事物和中介環節。一般是分析出時間關系或邏輯關繫上最為接近的因素。

4、主觀原因:是指在歷史事物的諸原因中,與事件中俄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因素。

5、客觀原因:是指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6、「主要目的」「根本目的」: 「主要目的」是指當事者想要達到的各種境地和希望實現的各種結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當事者從其階級本性(立場)、階層(集團)利益、民族利益或所處的歷史環境等方面出發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解答這類選擇題的關鍵之一就在於正確理解它們各自的含義。

歷史做錯選擇題的「十種表現」

1.忽視題干所給時間(時期)匆忙答題。

2.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深層的含義思維不到位。

3.歷史基本史實掌握不牢固。

4.歷史的階段特徵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歷史與地理的結合缺乏空間思考。

6.比較和遷移歷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分析能力欠缺。

8.歷史事件因果關系與結果混淆。

9.不能准確區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題干中的關鍵詞語。

高考歷史主觀性試題解題技巧

一、能力要求—三大條目

①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考試要求」即題目要求,應首先審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這樣能使我們在閱讀材料的過程當中有較大的目的性,減少盲目性。

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認真閱讀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對材料進行分層,在卷面上對相關信息進行圈劃和批註。注意要求裡面的「最大限度」。

③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准確、合理的解讀。

在前面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根據材料各層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層次哪些信息是事件特徵描述,哪些是事件原因表述,哪些是事件結果或意義表述。

二、基本機構—兩大部分

①材料:涉及歷史知識或 熱點 知識的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

②問題:主要有五大類:

(1)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

(2)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

(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

(4)對比兩則(或兩則以上)材料說明,指出異同點(或各自特點)。

(5)綜上,簡述??的啟示(或得出??認識)。

三、答案類型—兩類分法

①據答案來源分

(1)來源於材料的答案:指從指定材料中概括、歸納或摘錄的答案。

(2)來源於課本的答案:指出自課本的原話、某種觀點、認識或看法等。

(3)來源於自己組織的答案:多指根據相關歷史知識自己歸納答案。

②據答案內容分

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來源於課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和部分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說明、指出。

開放性答案:指來源於自己組織的答案。如:啟示題和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題。

四、解題技巧——三個環節

1.讀——解題的基礎

(1)讀設問

一是粗讀,大致了解所需回答的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因為設問的實質是為解析材料確定方向,這樣在閱讀材料時能夠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二是精讀,在讀完材料後做答前。

這遍審題要注意五個方面:

①信息來源或者答案出處:表述為:依據材料;依據所學知只;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依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②答題要求:分析、概括、列舉、說明、比較等。③核心詞(答題語):原因、影響、特點、 措施 等。④限定詞:時間、地點、答題范圍、答題角度等。⑤審分值,正如量體裁衣,我們答題也要根據分值寫要點。

特別提示

①依據設問類型,確定答案應該來自課本還是材料:(1)「根據材料回答」:概括歸納材料;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教材;

(3)「根據材料獲取什麼歷史信息」(含圖片信息題):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地提煉信息(按照是什麼、為什麼、什麼影響等層次遞進);

(4)「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認識或啟示」:根據材料,逐一分析,史論結合,生成新結論,談評價、 經驗 教訓,切記不能沒有根據的隨意空談;

(5)「材料說明了什麼問題」:不能從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據材料所涉及的現象,結合課本 總結 出本質。

歷史學科基本的要素為時間,因此大家無論在回答任何題目時都要在時間上做一個准確的判斷。沒有時間就沒有歷史,也就沒有了歷史學科,也就不可能對任何歷史問題作答了。

(2)讀材料

①讀引言(題引):

考試一般都採用專題式或者主題式命題方法,即一道題目都有一個中心和主題,體現命題者的立意和命題意圖。而體現命題意圖的直接呈現方式是題目的引言材料。閱讀引言可以使我們快速明確爺題意圖和題目考查內容,因此閱讀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題的鑰匙,有利於我們揣摩命題意圖,形成正確的答題思路。

②讀材料正文:

這是讀題的核心任務,一般要求閱讀材料在兩遍以上,在閱讀向過程當中要動筆圈劃關鍵詞、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

還應注意從主體材料(正文)的開頭、結尾、省略號兩邊、分號、句號獲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長,試題只能摘錄其中一小部分,從某句開始摘錄到某句為止。這開頭和結尾兩句,當然得考慮為答題服務;省略號刪去的是與答題無關的內容,省略號兩邊保留的內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隱含著重要信息;分號和句號的個數往往意味著材料要點的層次和個數。

③讀材料出處:

材料的出處作為材料的組成部分,往往暗含歷史信息,根據材料出處的判斷,我們可以和教材的相關內容建立起相應的聯系,因此在以後的考試中要高度重視。2.找——解題的關鍵

(1)閱讀全部材料之後,要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題都有一個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題的一些材料觀點完全相反,它也是圍繞一個中心而設計的。找出了中心,然後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相似點。盡管材料解析題具有「新材料、新情況、新問題」的特點,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掛靠在一起。掛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3)找出材料與設問的關聯點,體會命題者的意圖。材料解析題是「史論結合」的典型題目。讀材料是為了回答設問,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因為「論從史出」,結論要從對材料的理解、發掘、升華中得出。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一定是從材料出發的。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相互對照。或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行文的信息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然後通過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在找材料與設問的關聯點時,領會命題者採用這些材料的意圖至關重要。

3. 答——解題的落腳點

規范答題——要做到」六化」:

(1)答案要做到「三化」:要點化、條理化、專業化。

①要點化:面要寬、點要多、話要短,高考閱卷就是看點給分。詳略得當,一看分數多少,二要點到為止,不要糾纏在一點上啰嗦太多,言多必失。

②條理化:分析原因、條件或影響時要從根本一直接;內因—外因;客觀—主觀;積極—消極;政治、經濟、 文化 和事件當事各方等方面,辯證思考,全面分析。先後順序清晰,層次分明。

③專業化:要盡量避免「大白話」,盡可能地用歷史學科語言作答,做到科學性、准確性、嚴謹性,這樣做可以起到言簡意賅、一語中的的作用。 特別提示

① 根據題目的「核心詞」或「答題語」形成答題思路:

原因(背景):主觀一客觀;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

影響(評價):積極—消極;直接—深遠等; 作用:由近及遠,直接—間接—深遠等。

變化(趨勢):由??到??;越來越??等。 ②其他答題基本思路: (1)先材料後所學知識;

(2)先材料表層信息後概括性語言; (5)先史實後結論,史論結合等。

③ 切記答案一般不要照抄原文,高考閱卷明確規定照抄原文沒分,一定要稍做改動和概括。如果出現材料和課本不一致的情況,還是要以材料為准。 (2)書寫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號化、規范化。

①段落化:每一大問的答案獨成一段。每一大問要分解設問,列表規劃,列成幾個小

問題,防止漏問。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漏答現象,也有利於卷面保持整潔。還能方便閱卷老師對號入座,快速閱卷。

②序號化:答案要點用序號標明,這樣答案一目瞭然,便於閱卷老師迅速閱卷和判分。

③規范化:書寫要正規,好多省份採用的是網上閱卷的方式,書寫潦草更不容易得分,要保持卷面整潔。男生字小些,女生要寫的大寫。


各種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相關 文章 :

★ 歷史選擇題解題技巧

★ 高考歷史選擇題解題思路技巧方法大全

★ 高三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 文綜歷史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 高考歷史選擇題的9個答題技巧

★ 高三歷史材料類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 做歷史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 高考歷史各種題型答題技巧與模板

★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有哪些

6. 如何解答歷史主觀題

第一.中考歷史主觀題中經常出現類似於這樣的設問:「讀了以上材料後,你有哪些感想?」,「這段材料對我們有哪些啟示?」。我們姑且把這類題型稱之為「啟示類」歷史主觀題,這類問題往往要求應試者呈現對於歷史材料的主觀感受或要求應試者對歷史素材進行理性規律的提煉。
第二.啟示是指從歷史中所總結出來的可供後人借鑒、少走彎路的認識。啟示類主觀題通常是通過「啟示」、「借鑒」、「經驗教訓」、「認識」、「對策」等引導詞來提問,要求學生就某一個特定的歷史問題總結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它一般出現在主觀題的最後部分,來檢測考生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知水平、歷史感悟能力。啟示類主觀題是歷史學科中最能體現「以史為鑒」、「學以致用」原則的題型,它雖然所佔分值不大,但是非常吻合新課程理念、符合新中考方向,很有生命力。
第三.1、「啟示」一般由「經驗教訓」而來,因此,回答「啟示」,就答「經驗與教訓」
2、談「認識」,有如下幾情況:
(1)對問題的總體掌握,實際就是對教材知識、所給材料的高度概括;
(2)對問題作出簡要的分析評價,對這類「認識」教材中往往有現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時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關評述,然後再依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進行適當的補充;
(3)由某一具體問題,談對某一類問題的看法;
(4)通過歷史問題對相關的現實問題作出預測;
(5)經驗教訓、啟示。
第四.解答的基本步驟是:
1、從材料中擷取有價值的事例或現象,2、由具體事例或現象抽象提煉出一般規律,3、把從材料中提取的一般規律和學生實際生活及國家、社會的現狀結合起來,提出對解決現實問題有益的做法或思路。
第五.在復習和應考中,要抓住重點,緊扣題意發揮,簡練概括,多角度思考,注意與時政熱點問題相結合,以提高解答這類題目的有效性。
例1問答類啟示題:
近現代探索史的感想 :1.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中國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的歷史事件有哪些?你從中國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答:(1)特點:中國的近代化與挽救民族危亡相合;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方案;學習的過程從學習科學技術、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2)歷史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 (3)啟示:中國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具有憂患意識,進取精神,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靠借鑒別人的成果,照搬別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須結合中國實際走中國特色的近代化之路。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要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要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例題2:材料類啟示題:
閱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商鞅變法剝奪舊貴族的特權,損害他們的利益,舊貴族無不痛恨商鞅。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是守舊人物。他們一面誹謗商鞅,一面唆使太子觸犯法律。商鞅詳細調查了公子虔和公孫賈的罪行,並根據法令割掉了公子虔鼻子,在公孫賈臉上刺上圖紋,保證了新法的貫徹。
材料二:……商鞅率軍多次擊敗魏國軍隊,奪回了魏國佔去的土地。……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守舊派誣告商鞅謀反。商鞅被捕後車裂而死。
材料三:商鞅被殺後,法令並沒有廢除,強大的泰國最終一統天下。
請問你能從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案:(1)最高當權者的支持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2)改革必然會碰到守舊勢力的阻撓和破壞,因此改革者要具有不怕困難、不怕阻撓決心和勇氣;(3)改革措施的貫徹執行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證;(4)能否順應時代潮流,能否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改革是否成功的最終決定因素。
另外在初三年級進行總復習的時候,老師最好以專題的形式對這類題進行歸類,比如戰爭類的認識與啟示、近代史探索的感想、發達國家經濟如何迅速發展的啟示、改革的啟示等。

7. 歷史問答題怎麼答怎麼分析題目

一、問答題的種類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選例並圖解如下:[例題]根據史實說明近、現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原因。中國各種主要政治勢力對兩次戰爭的態度如何?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麼?高考試題均由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和求答項構成。但在題文中有時有合理省略的情況,合理的省略無損於題意。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 「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3.解問答題的讀、審、答(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3)答案規范化。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不會概括,羅羅嗦嗦寫了一大篇,不得要領,看不懂他究竟說什麼。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例1: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淪為半殖民地的同時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歷程。概括指出在19世紀中葉至1919年的近代化歷程中,中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構成以及教育、科技諸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時間界定和要求回答的內容。時間是近代前期,內容是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的構成及教育、科技五個方面。據此分析,這一時期的變化體現在:從政治制度方面看,表現為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建立起共和政體。從生產方式來看,從封建的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從階級結構來看,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從教育來看,教育內容和方式都在發生變化,集中體現為新式學堂的出現。科技方面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參考答案:(1)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2)產生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3)產生了資產階級、工人階級等新的階級。(4)出現了新式學堂。(5)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例2:中國近代化是指中國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對中國近代化演進層次的論述,史學界有多種觀點。一位著名史學家認為:中國近代化先後經歷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三個時期,並沿著三個層面向縱深延伸。根據所學知識,結合以上觀點回答下列問題。(1)「觀念轉變」「器物變革」「制度變革」分別指什麼?(2)以上變革對中國社會各產生了什麼重要的積極影響?解析:本題從近代化的層次性立意,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和對史實的運用能力,解題時首先理解近代化的三個層次,其關鍵在於利用時間限制篩選事件,「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應指新思想的萌發: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指洋務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涉及的事件較多,要考慮全面。第二問答題比較簡單,注意語言要簡煉,條理要清楚。參考答案:(1)「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辛亥革命。(2)影響:①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引導人們關注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②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的擴張。③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於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清末新政對中國的近代化在客觀上起了一定作用,也使人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面貌。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答題技巧,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途徑之一。技巧的運用要靠平時去練、去實踐。筆者淺談旨在說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取得好的成績。
這樣可以么?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解答歷史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