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玉門關在哪裡
甘肅省敦煌市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區約90公里,西距羅布泊約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遺址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
核心區以小方盤城遺址為中心,呈東西線性分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0.5公里。現遺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長城遺址18段,已對遊客開放有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和當谷燧周邊漢長城遺址。
(1)歷史玉門關在哪裡陽關擴展閱讀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主要景點
1、漢代烽燧
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2、碑文長廊
烽火台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漫步在長廊里,既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3、南湖和葡萄長廊
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地民俗。
4、絲綢之路
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說到陽關,就不得不提它和絲綢之路的關系。絲綢之路開辟時,商隊從長安出發,到敦煌進行補給後,再從兩個關口出發,陽關就是其中一個。
經過陽關後,商隊穿過沙漠,到達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於闐,接著經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到達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後,和從玉門關出發的商隊會合,再到塞琉西亞,最遠到達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區。
『貳』 玉門關和陽關的歷史的資料
玉門關和陽關在甘肅
『叄』 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在哪裡
陽關位於河西走廊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鄉「古風灘」上。因位於玉門關南部而得名陽關。陽關始建於漢武帝丁原時期,是河西兩關之一。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陽關也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口,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是陽關杜威的治所。魏晉時期,這里設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逐漸被廢棄。舊《敦煌縣志》年,玉門關、陽關合稱「兩關遺存」,列為敦煌八景之一。
老朋友要遠行,要去黃沙遍地的邊疆。這時,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你。有千言萬語可說,卻只能說一句話:喝完這告別酒吧!永別了,所有的牽掛和祝福早已融化在這杯酒里。這首詩描述了一個非常常見的離別。它沒有特別的背景,卻有著深深的告別感。因此,它適合在大多數其他宴會上演唱,後來被納入樂府,成為一首流行而持久的歌曲。
『肆』 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指的是哪兒呢
相信大家對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王維的詩十分的了解了,畢竟每個人小學都學過。但是不知道是否了解文中所指的陽光到底在哪裡呢?
可以說與古代的景象完全不一樣了。但是通過王維的詩句,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在古代的時候陽關是有多少多麼的寂寞荒涼的一個地方了。所以說古代的,文人墨客紛紛寫詩詞來描述陽關這個地方。
『伍』 玉門關和陽關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玉門關南,是出塞必經之地。
提起陽關,人們馬上會想到一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這首傑作,可謂千古絕句,經配曲吟唱,廣為流傳。
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敦煌八景之一。
而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盪然無存,僅存一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讓後人憑吊。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沙灘,這里沙丘縱橫,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當地人稱為「古董灘」。在古董灘沙丘之間的礫石平地上,散布著許多古代的錢幣、兵器、裝飾品、陶片等古遺物,分布廣泛,隨手可撿。所以當地人有「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除此之外,這里還殘存部分房屋、農田、渠道等遺址,當大風過後,這些遺址清晰可見,引人矚目。古董灘面積約上萬平方米,面積大、散布文物豐富。1972年酒泉地區文物普查工作隊勘察古董灘四十道沙梁後,發現了大片版築遺址。經挖掘、測量,這里的房屋基礎排列清晰整齊,附近有斷續寬厚的城堡牆基,還出土了大批遺物。從遺跡及文物分布來看,在古代這里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方。此挖掘發現與《新唐書·地理志》及敦煌遺書《沙洲圖經》等史料記載的漢代陽關位置相符合,考古學家根據史料考證,認為現在的古董灘就是古代陽關的關城所在地。至於陽關何時何因被掩埋,至今還無從考證。
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凄涼悲惋,寂寞荒涼。今日的陽關,不再是王維筆下「西出陽關無故人」凄涼委婉的代名詞,陽關一帶已是敦煌最大的葡萄基地。站在烽燧高聳的墩墩山上,舉目遠視,綠樹蔥蔥,一派塞上綠洲的好景色。
玉門關
關名。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陽關,玉門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車沿著215國道向西行駛,翻超阿爾金山,就可以到達青海省的柴達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薩。今天前往玉門關景區,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以及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形態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這些景物與藍天、大漠、綠草構成了一逼遼闊壯美的神奇畫面。提起玉門關首先要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一段歷史,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確保絲綢之路安全與暢通。大約公元前121年---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陽關、玉門關。
對於漢玉門關的關址,歷來看法不盡一致。唐宋時期的一些古籍,如《括地誌》、《元和郡縣圖志》等,均認為在唐壽昌縣(今敦煌市南湖鄉壽昌故城址)西北118里。敦煌遺書《沙州圖經》、《沙州城土鏡》、《壽昌縣地境》等認為在唐壽昌縣北160里。本世紀以來,依據敦煌西北80公里許的小方盤城所出「玉門都尉」等漢簡,許多學者認為該城即漢玉門關。還有人認為最早的玉門關在敦煌之東,或即漢玉門縣(今玉門市赤金鎮)附近,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李廣利伐大宛後才遷到敦煌西北。近年,甘肅省博物館、敦煌市博物館依據敦煌馬圈灣等地烽燧遺址所出漢簡以及當地地形、驛道相關位置等考證,玉門關應位於臨要燧東側,玉門候官燧(馬圈灣)西側,似在小方盤城西11公里的馬圈灣遺址西南O.6公里處,通往西域的古驛道從此高地中間穿過。但關城遺址尚未找到,或已毀壞無存。以上盡管看法不一,但均認為漢玉門關位於敦煌西北,終漢之世沒有改變。敦煌漢長城沿線烽燧遺址所出大量的簡牘亦證明了這一點。
『陸』 請問陽關和玉門關一樣嗎它們區別在哪
陽關和玉門關不一樣,兩者南北呼應,坐落在甘肅省敦煌市。二者的區別如下:
1、地理位置不同
陽關在玉門關的南部。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與玉門關南北呼應。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區約90公里,西距羅布泊約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
2、歷史發展不同
陽關在歷史發展中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個縣城,而玉門關遺址則保存完好。
玉門關是古漢長城的關隘之一,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與玉門關不同的是,陽關自西漢建成以來從未遷移,但漢代以後,它逐漸從一個軍事關卡變成了陽關縣。
3、特點不同
玉門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是漢長城的一部分;而陽關在玉門關的南部,並不是漢長城的一部分。
『柒』 玉門關在哪裡
在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的戈壁灘上。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在敦煌縣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西域的和闃玉就是從這里傳入中原的,故名「玉門關」。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東西方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了保證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大約於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 「兩關」,即陽關、玉門關。玉門關成為漢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綢之路北路上的關隘。
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跡,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矗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關城全用黃土夯築而成,面積為633平方米。城垣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西、北牆各開一門。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有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以北是 疏勒河故道。東西走向的長城蜿蜒逶迤,一望無際。在東西長城的南邊,還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長城,繞過玉門關的西側,向南直達陽關,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中轉及郵驛之路。
(7)歷史玉門關在哪裡陽關擴展閱讀: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漢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歸,上書曰:「臣不願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張岱《夜航船》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玉門關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捌』 古代時期的玉門關是現在的哪裡
隋唐時期,玉門關遺址從敦煌西北部遷到敦煌以東的瓜州金昌縣。根據中國古代佛教法中衛世宗創始人玄奘所寫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記載,玄奘大師西行求經,於629年秋到達瓜州金昌城,後為甘肅安溪鎖陽城。玄奘渡過葫蘆河,在河上經過玉門關。所以一般認為隋唐時期的玉門關位於鎖陽以北30公里,即疏勒河上的雙塔堡附近,安溪縣以東50公里。隋唐時期的玉門關地址後來移到漢玉門關以東240公里,處於交通樞紐的位置,東連酒泉,西接敦煌,南接瓜州,西北接益州,地形險要。
今天去玉門關景區,可以欣賞無盡的戈壁風光和虛幻的海市蜃樓;戈壁上造型逼真的天然卧佛和沙生植物。這些景色,金色的沙漠和綠色的草地,襯著藍色的天空,構成了一幅廣闊而壯麗的神奇畫面。提到玉門關,首先要說一下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日益繁榮。大約從公元前121年到公元前107年,漢武帝下令修建「兩個城門」,即「陽關」和「玉門關」。
『玖』 玉門關在哪裡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美玉經此輸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
玉門關名稱的來歷有一個傳說。相傳絲綢之路暢通之後,西域諸國的商隊絡繹不絕地經此入關。於闐國的特產「和田玉」也源源不斷地經此運往內地。於闐國王為換回中原王朝的大批絲綢,派了官兵,專門押解運送玉石。官兵押運了幾次後,就出現了怪事--馱運玉石的駱駝一進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運官對此束手無策。一個拉駱駝老人告訴押運官:「駱駝入關生病,事出有因。咱們長年途經此地運玉石,從未祭禮關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運官問:「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消病除災,確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說:「用上等玉石,在此城關門上鑲嵌一圈,這樣關樓就有了光彩,關神也就高興了。」押運官按老人的建議辦了,駱駝災病果然消除,平安到達了長安。關城因為城門砌了一圈閃光的玉石從此就稱為玉門關。
玉門關的設立,始自西漢武帝時,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秦漢以來,好戰的匈奴對漢民族威脅很大。漢初,匈奴東敗東胡,西逐大月氏,占據河西,並以河西為基地,屢犯漢境。漢王朝開始曾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希圖換取暫時的安寧。漢武帝時,放棄了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擊了匈奴右部。同年,漢分河西為武威、酒泉兩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設張掖、敦煌兩郡,同時建玉門關和陽關。從此,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為西漢王朝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關隘。
西歸漢以後,內地通往西域及歐洲諸國的通路打開了,中國特有的絲綢源源不斷運往西方,西方的音樂、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從此傳入中國。人們習慣把東起長安(西安),聯絡亞、歐、非3大洲,遙遙數千里的交通大道稱為「絲綢之路」。這條路自敦煌以西分為兩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北經玉門關、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南經陽關、安南壩,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門關和陽關也就成為絲綢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關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將的重要停息站。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跡,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關城全用黃土夯築而成,面積約600多平方米。西、北兩面各開一門,城垣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上寬3.7米,下寬4米,南北牆下寬4.9米。城頂四周有寬1.3米的走道,設有內外女牆。城內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馬道,靠東牆向南轉上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只存斷垣殘壁,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從敦煌去玉門關旅遊,只有走戈壁灘上汽車軋出的便道。旅客租用越野車,要請當地熟悉路線的向導帶路,以防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