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普通中學的學生由於其初中的基礎知識較差,學習方法欠佳。升入高中後一下就接觸那麼多的課程,讓學生無所適從,同時特別是在初中他們所謂的副科就更不能引起他們的重視。而歷史就是這么一門課程。那麼如何如何盡力提高學生學歷史的積極性就擺在我們的老師面前了。我覺得老師在這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老師的課堂教學。那麼該如何提高歷史教學呢?
1、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5分鍾是十分寶貴的。因此老師應該注意課堂教學,盡量讓學生在課上就把知識把握,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時盡量想辦法讓學生記住知識。我在開始上課時要講講學習歷史的方法,告訴學生上歷史課時必須弄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要學好歷史,就必須特別注意事實。要運用人物、地點、時間、事件和原因的對號方法,記憶歷史課中的有關細節。尤其還可以利用圖表記憶某些細節,這是個很有效的辦法。而地理環境可以影響一個民族的整個生活。因此,地理環境一直影響著歷史。學習歷史時,要從地理環境中尋求許多問及「為什麼」的問題的答案。同時,還經常結合歷史課內容具體介紹一些學習歷史的方法供學生借鑒學習如:
方法一:歸納法
比如將《南京條約》的內容濃縮概括為: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這就是非常有利於記憶的方法;再比如記憶五口通商時,可按由南往北的順序記為「廣廈福寧上」,不僅記住了五處通商口岸,同時也記清了其在地圖中的方位。
方法二:知識體系構建法
在講政治史的時候我就將第四單元和第五單元的20課及第六單元和新中國的外交結合起來,構建一個中國史的發展歷程。
方法三:歸納總結法
對學過的內容,要學會適時總結,使我們溫故而知新。
方法四:簡要概括法
簡要概括法就是將繁瑣復雜的內容條理化,提煉出要點,簡化它們,使知識易於掌握。
方法五:材料分析法
歷史材料有多種形式,有文字的、圖畫的,如課本中的大量插圖、史料等,我們要注意這些材料,運用這些材料,學會從這些材料中獲得歷史知識和信息。材料一般是輔助我們理解教材內容或者提供給我們一種觀點引發我們的思維;拓展我們的視野,激發學習的興趣。文字材料,先要讀懂,然後結合本節的內容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理解、分析和感受,從中獲得歷史知識。
方法六:歌訣記憶法
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快速記憶。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愛好。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密切相關。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就會成為一個雖然艱苦卻十分快樂的事情。在歷史課上,不時結合歷史課的學習內容講述歷史小故事,聯系實際談個人興趣愛好與歷史課的學習情況,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觀賞一些收藏品如:古錢幣、毛主席像章、玉器,介紹古錢幣知識等,以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
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必不可少的因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和愉悅的教學氛圍,才使整堂課在一個輕松歡快環境下進行,因此,多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學過程中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努力提高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讓每個同學知道老師很在意他們,期待他們成功,可使學生很自然喜歡自己,熱愛這門課,很自然就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很好教學效果。
總之,如何盡力提高學生學歷史的積極性是我們老師的一個課題。我們應該好好研究。
❷ 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學生的歷史素養,重要的就是歷史的思維能力。即讓學生通過對歷史主幹知識的學習,以相關的歷史學理論為指導,去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弄清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解釋歷史發展的重要現象,並根據歷史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提出自己正確認識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呢?教師必須認真地分析學生的知識現狀和能力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教與學,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並立即讓學生閱讀、整理能夠證實答案的相關史料,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機會去創造他們自己的歷史敘述和論據。多樣而適應學生的課堂教學和訓練,對學生歷史思維是最有效的培養。
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還首先要求教師善於研究教材、考綱;善於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我們的培養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所以,中學歷史教師的水平不僅僅在於自身的知識和教育教學的態度等。一位優秀的歷史教師,重要的是在對教材主幹知識的把握、考綱的研究、學生情況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分析重要的歷史事件、解決歷史問題。
❸ 歷史成績怎麼提高
一、熟讀課本
歷史對課本已有知識的把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視。所以,要與針鋒相對,課本是法寶。
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准確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盡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3、注重整理筆記,抄錄書里。很多同學沒有單獨的歷史筆記本,而是把筆記抄到書里,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系。有的同學還會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
4、分專題總結。這個在第二輪復習中老師也會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總結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會議之類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讀書看書更加有趣,還可以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二、歷史答題技巧:
1、把歷史事件,人物,觀念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放到當時的大背景來分析,不能主觀認為。
2、善於利用材料。今年廣西中歷史材料題其實只要把那段很長的材料分點概括出來就可以拿到滿分了。
3、術語運用准確,不羅嗦。很多同學答歷史題輕易犯羅嗦的毛病。後來老師告訴我,歷史標准答案中很少有敘述性的,都是下定義式的。所以答題要簡練而到點,才能節省時間,並且讓閱卷人更加"傾心",從而提高得分。
(3)如何提升學生歷史的擴展閱讀:
學習歷史的方法: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定要設法培養自己對歷史的興趣。
2、縱橫比較法。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麼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麼?又比如說華佗,他是醫學家,生活在東漢末年,那麼在別的朝代,各有哪些醫學家,他們有什麼成就。列一個表格,以免遺漏。意思就是要突破書上課程設置的限制,系統地分析,對每個朝代、每個領域做個總結。
3、把學歷史當成看故事。經常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或者電視劇,並且翻出課本對照看一看有哪些人物,他們有什麼成就等。
4、腦子里放電影。當你閑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睡醒後、散步時,想一想課本上的內容,看看能想起什麼,知識點都弄懂沒有?沒記住的,沒懂的,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這樣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越來越少。
5、區分重點和主次。要把書中的每一點內容都記下來是不可能。比如要看某個人的生卒年,因為要知道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但是如果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就不要記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為考試很少考到某個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記住了某個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較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那麼純粹的記住是沒意義的。
6、多看多列年代紀事表。這主要是幫助記住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
7、筆記很重要。記筆記是增強記憶的手段,也是對知識的提煉,便於復習。同時建議提前預習,這樣在聽課的時候就會比較明了。
8、適當作息。已經頭量腦漲,就不要再背了你可以到處走走,邊走還可以邊放放電影。
9、自己當當老師。設想自己如果是老師,會怎樣去上這堂課,怎樣去總結知識點。
10、及時做練習題。趁熱打鐵,當節的題目要馬上做。
11、多看《百家講壇》類的節目,可以在娛樂中學歷史,何樂而不為。
12、向身邊的人學習。我們身邊有不少人是歷史通,多跟他們接觸,耳濡目染,受益匪淺。
❹ 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高中歷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建立起對歷史發展的整體認識體系,通過史料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科學地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如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等,並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學科主幹知識為載體、以能力立意為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和章節訓練,使學生掌握重大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比較鑒別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揭示歷史發展規律及其相互聯系。判別歷史的主幹知識,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以現代意識和歷史學的社會教育功能為指導,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現實和《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及考綱,精心研究歷史發展的主幹知識,突出重點,然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歷史主幹知識的概念內涵,把握重要史實。這樣學生才能對中學歷史有一個大體認識,基礎知識才能在「教與學」、「練與評」的過程中較好地落到實處。
學生的歷史素養,重要的就是歷史的思維能力。即讓學生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弄清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解釋歷史發展的重要現象,並根據歷史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提高自己正確認識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地分析學生的知識現狀和能力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教與學,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同時還要求教師善於研究教材、考綱;善於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分析重要的歷史事件、解決歷史問題。
一般來講,學生必須具備以下歷史素養能力: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的能力;歷史的領悟能力;歷史的分析和闡釋的能力;歷史的研究能力;歷史問題的分析和做出決定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很好地實現中學歷史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在實際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缺乏基本的「歷史時間觀」,不能按時間順序思維。這樣學生在實際處理歷史問題的時候,是不可能准確分析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和解釋歷史的因果關系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歷史的時間觀」。「時間觀」的培養,是歷史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教與練,讓學生動手、動腦,通過點點滴滴的訓練提高能力。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不足,解答「歷史材料題」時困難重重。因此,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那麼,如何正確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學生閱讀歷史事件的能力,就是對歷史事件的認知、領悟能力,就是通過對所給的歷史文獻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的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得以開發,使他們通過閱讀,注意到歷史敘述中所顯示的人物動機和意圖,領悟歷史的敘述中的現象和本質。在閱讀歷史文獻時,特別要求學生避免用現今的觀點和價值標准判斷衡量歷史,而是要歷史地考慮事件的前後聯系和具體情況。
要促進學生對歷史的領悟,必須讓學生學會利用歷史地圖、照片和各種圖像資料,並進行分類、解說。在這種對歷史的感性認識中,確定歷史文獻或敘述的作者和來源、比較和對比不同的思想、價值觀及人物、行為和制度、區分歷史的事實與歷史的解釋、注意到各種各樣的觀點。並通過這種形象的認識,分析簡單和復雜的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比較相關歷史事件,從而一步步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
對歷史進行直接的探究,最能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高。探究歷史往往是在運用各種史料和接觸相反的看法時發生的。進行歷史探究最直接的方式是:鼓勵學生分析各種史料,讓學生思考這些材料是什麼人、什麼時間、為什麼和怎樣做出的,其證據的可靠性、權威性和可信性如何?從中反映出作者什麼樣的觀點、利益和背景?這些材料是對事件加以敘述的全部依據嗎?作者依據這些材料能做出什麼樣的解釋?從而使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評價歷史,最終提高歷史的闡釋能力。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歷史素養的又一種最佳手段。因為學生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正視歷史的時代問題,對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思想等聯系進行分析、思考,並加以比較,這些活動都會使學生更深入地參與歷史教學。例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為什麼最早興起於東南沿海?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就必須聯系中國古代明清的經濟、東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這里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其變化等知識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歷史問題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認識、評判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歷史學習不僅要了解過去,還要認識現實,所以採取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解決,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培養現代中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我們的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面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和中學歷史教學、高考的實際,歷史教師任重而道遠。但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能因這個目標實現的艱難而失去自信。因為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認為難以做到。
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任務艱巨,我們必須努力工作,絕不辜負時代的重託,學習歷史,服務當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❺ 歷史成績怎麼提高
1、熟悉教材
歷史屬於文科,所以高-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就是背書。 教材中的知識點是學好歷史的基礎,特別是歷史大事年表也要仔細背背,時間和歷史事件順序都要記好了,這樣才能記得又快又牢。
高一學生要反復看教材,每個知識點都要背熟。高-學生可以合上書回憶各章節的內容,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沒有記牢的部分就要再重新背誦。
2、培養學習興趣
高一學生想要學好歷史,就要先培養對歷史的興趣。如果喜歡這一料,自然就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樣自然會提高成績。相反,如果某科成績差,特別討厭這一科,即使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但是成績也不一定會很高。
3、抓住歷史框架
高一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都不了解什麼是框架。這也導致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會經常走一些彎道,也就不可能學好歷史。高一學生要善於整理歸納歷史知識點,完善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歷史,歷史成績才能提高。
4、歷史學習要精
高一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明白無論做多少題目,都是在鞏固練習歷史知識點。所以,高一學生不需要採取題海戰術,只要踏踏實實的弄清楚每一道 題目比什麼都強。歷史做題主要是檢驗背書的效果,看是否掌握所有的知識點。所以,當題目不會做或是做錯的時候,可以翻一番課本,對應每個知識點看哪裡沒有理解,務必弄懂下一次不要再錯。
(5)如何提升學生歷史的擴展閱讀:
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准確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盡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3、注重整理筆記,抄錄書里。很多同學沒有單獨的歷史筆記本,而是把筆記抄到書里,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系。有的同學還會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廣, 進而得分更高。
4、分專題總結。這個在第二輪復習中老師也會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總結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會議之類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讀書看書更加有趣,還可以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❻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提高現代中學生的歷史素養,方法如下:
一、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創新探究討論方式,建設高效課堂是提升中學生歷史素養的首要途徑。
(一)依據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創新思路,領悟教材編寫新模式,讓學生在設置的情境中體會歷史,在適度的問題中感悟歷史,以培養學生歷史素養。
(二)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討論式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又一種最佳手段。因為通過老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和讓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置身於歷史的思維之中、處於積極的課堂參與之中。
二、培養中學生自身素質是提高其歷史素養的必要條件。
(一)大量閱讀各種歷史題材的書籍、史籍等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聯系歷史電影或小說來了解歷史,培養歷史素養。
(二)關心時事,以史為鑒,學以致用是最高的歷史素養。
三、提升中學生的歷史素養,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重視。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歷史與社會學科具有一定的過去性特點,導致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時空距離,使得學生難以產生共鳴。同時,由於學生長期受生活環境和家長的影響,以及高考體制的束縛使他們對學習的被動應對,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
❼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動性
近幾年,新課程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並且相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此背景下,歷史教學也必須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方法。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課堂組織、指導、示範和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想讓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使課堂教學有成效,那就得首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①通過討論交流、搞實踐活動、小品表演、寫歷史小論文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如學習了關於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有關內容之後,讓學生評價歷史人物拿破崙。事先讓學生做些准備,通過上網、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教師印發一些材料等,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拿破崙進行評價,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每組推選一個代表闡述本組觀點。經過討論交流,激發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也學會了合作。②利用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短劇、圖片、音樂等創設情景,激發興趣。③運用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化中的優美篇章,提高興致。 二、創造環境,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活動就應以學生為主,這就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教師在組織歷史教學活動中就要注意創設小組學習的氛圍,要不斷豐富小組活動內容。如學生小組討論、自製教學圖片、組織小組間交流、小組競賽等;同時要強調學生小組活動中要尊重別人,虛心聽取他人意見,使小組成員人人有機會表達,人人受啟迪,小組成員共同進步;還要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小組成員共同分享榮譽等。 三、改進教學方式,體現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即一堂課應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根據不同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教學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前些日子,在泰安市省庄二中參觀學習時,發現他們嘗試讓「學生主持課堂」,整堂課由一至兩名學生來主持,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學生或讀或說、或搶答、或自學、或討論、或展示,氣氛熱烈,主動積極,課堂效果很好,名為「精彩主持」,確實達到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之目的,值得學習與借鑒。 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在歷史教學中也必須尊重學生,因為學生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師生平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肯發表自己的觀點,才有利於教師進一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向權威挑戰。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輕易說「不」, 更不要斥責,而應鼓勵。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表現在:在生活中,關心學生健康成長,注意學生的每個生活細節,增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用「真愛」「俘獲學生的心」,真正建立起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放下「心理負擔」,敢於和老師「較真」,真理才能在「愈辯愈明」中充分發揮其教育人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在歷史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注重知識的思維過程,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效搞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這是實施新課程標准教學行之有效的科學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