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我的歷史課

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我的歷史課

發布時間:2023-06-14 07:34:14

⑴ 如何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

初一的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方法還停留在小學階段,沒有接觸過歷史學習,有可能連歷史是做什麼的,怎樣學,怎樣考試都不道,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了解歷史學習,培養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才會變成主動性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開學第一堂課就要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明確歷史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考試的題型,學習的方法,做題的方法,讓學生對歷史形成一個概念。要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自由學習,自由表達。孩子們剛從小學來到一個新環境,從心理上來講一定會有怯生生的感覺,如果再遇到一個凶神惡煞般的老師,估計首先就會從心裡抵觸了這門課,試想他怎樣去進行以後的學習呢?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創造,給他們一個自由表達的環境,讓他們自由的去講自己想講的話。在確實出現錯誤的情況下,我們告訴孩子正確的就行了,而不是批評他:「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怎麼這么笨!」
孩子喜歡學習了,我們要教給他們合適的學習方法。歷史是一門社會科學,光讀懂不行,必須有良好的記憶。告訴他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你都記下來,考試肯定沒有問題。記憶方法有很多,像重復記憶法,俗語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還有聯想記憶法,可以聯想到自己看過的一些歷史故事,或者歷史電視劇等等。這些都是提高歷史成績的的一些好的記憶方法。
作為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補充課堂知識學習的習慣。讓那些愛看書,愛上網的同學充分利用自己的愛好。隨時收集相關資料,可能會大大增加他們對歷史學習的關注度,也可以大大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發言機會。課堂將氣氛濃厚了,活躍了,也會帶動其他學生參與進來,相信歷史課堂會成為更高效的課堂。還要逐步培養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小學的學生已經基本懂得怎樣小坐合作,我覺得這不是太困難的事,關鍵是引導學生合理分工,發揮特長,主動參與,在參與中享受成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另外還有很多的學習習慣要培養,比如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 ,預習的習慣 ,認真聽課的習慣 ,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課後復習的習慣......,這些習慣其實也是所有學科的學習所學具備的良好習慣。
葉聖陶說: 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任何一種習慣都需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初一學生年齡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要想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必須下一番苦功不可。教師要趁熱打鐵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今後的教學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⑵ 歷史課怎麼上最吸引學生,怎樣才能讓大家都滿意

多講點課外的歷史,比如國民黨抗日這事,歷史書上一帶而過,有時候穿插點有趣的小故事,比如林彪平型關戰役後因為穿日本服裝而被國民黨軍隊誤認為是日本人,槍擊了他,所以身體不是太好,就去蘇聯養病了。講歷史要說真話,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興趣。偶爾貫穿點小野史之類的。用ppT到網路上截取一些歷史圖片,比較給力的網站就是鐵血網。
語言要生動幽默,而不是刻板。給學生講題和講課時候是兩個概念,講題的時候語言要鏗鏘有力,著重講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講課一定要多講有趣的歷史。

⑶ 如何激發中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一、上好起始課,誘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的一半。「歷史是副科」,不少學生尚未學習就有此認識,帶著這樣的心態去學習怎麼能有起色呢?所以說要使初中歷史教學有一個好的起點和基礎,上好起始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精心准備,在課堂上要深入地討論和講述學習歷史的目的和意義,糾正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的不正確的認識,引起學生應有的重視,這是誘發學生興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實證明,如果教師能把起始課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橫生,容智怡情,賞心悅目的話,那將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把學生的心緊緊地栓住,使他們懷著無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我上起始課時,往往用圖片和錄像把學生有所了解的歷史人物展示出來,讓學生自由地討論和評價,然後我再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正本清源,幫助學生去偽存真,使學生深深地認識到「歷史並不是死記硬背的」。因此,一節精彩的起始課將會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二、 幽默的語言,觸發興趣
語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學手段,語言的魅力是一堂課的關鍵。一句幽默的話語,既像「興奮劑」一樣調動學生積極性,又像「調料」一樣調節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如講鴉片戰爭清朝的腐敗無能時,用幽默的語言講述「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學生聽講,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敗無能,官僚的愚昧無知,中國的封建落後。教師應有目的地藉助幽默地語言傳授歷史知識,啟迪思維,打破課堂的沉悶,讓學生在會心的笑聲中主動學習和思考。
三、 質疑設問,引發興趣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習新知識,實際上就是設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把它擺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先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後激勵他們去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又一村」後,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快感,這種快感又能引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問題時,才能引起他們的思維的積極性,巧妙地質疑設問,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打開學生心靈之窗,從而引發學習的興趣。
四、運用歷史故事,激發興趣
歷史是一門有血有肉,內容豐富,同時趣味性又很強的學科。它包括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下人物的動態和事件的發展。因此,它是有情節有過程的,是有善惡是非和喜怒哀樂的,歷史本身就含有構成故事的各種因素。初中歷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實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只有條條框框,不見情節和過程,那麼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對新鮮事物尤其感興趣。根據這一興趣特點,
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將歷史知識揉入故事情節中,把史實故事化,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這樣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最終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勝境。例如在講授《春秋五霸》時,我插入了「老馬識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嘗膽」等成語故事,在講《戊戌變法》時,我穿插了「康有為如何擺脫慈喜太後追捕的」那段驚險刺激的歷史,學生興趣相當濃厚,從而輕松地掌握了這些內容。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歷史內容忠於歷史的真實,不能隨意編制一些情節內容,以虛構和編造來換取學生的興趣。
五、 貼近生活,聯系現實,深化興趣
由於歷史學科所講述的內容大都遠離現實生活,而初中生知識范圍狹小,抽象思維能力較低,所以許多歷史問題是很難理解的,時間久了,他們總感到歷史教學老是陳年老帳,盡放馬後炮,中看不中用,會產生厭煩情緒。事實上歷史與現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延伸,是正在譜寫的歷史。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及時捕捉歷史教學與現實聯系的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事實證明,一旦歷史與時事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學生的情緒馬上會高漲起來,興趣被激發,學習氣氛變得非常活潑。

⑷ 歷史課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賴於興趣。」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則指出:「教學方法必須依據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興趣。」諸多跡象表明,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就所教學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認真備課
(一)樹立學生為上的信念
長期以來,歷史作為一門「副科」處於一種不公正的學科地位,歷史教學也因收到歧視而被人忽略,很多教師都把歷史當成一門「背誦」學科,上課照本宣讀、吹牛,讓學生勾勾劃劃,課後死記硬背,從而使廣大學生覺得歷史課枯燥乏味,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這種不負責任的教學方式大大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只會養成學生讀「死書」的習慣,扼殺了學生的發展潛能,喪失了歷史的學科價值。
作為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牢固地樹立以學生為上的教學信念,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以學生為目的,本著樹人、育人、發展人的宗旨,將歷史學科的知識、趣味、審美、思想等內涵點點滴滴滲透進學生的心理。為此,教師要增強對學生的責任意識。責任心是愛心的集中體現,表現為對業務的鑽研和一絲不苟的精神。我們歷史老師應以教學為事業,不斷總結經驗,精益求精,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培養學生,提高其歷史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使他們充滿探究歷史的興趣。同時,教師的認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帶動學生的認真,言行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充實課堂教學的材料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課前,教師要充分准備,多方面挖掘課堂教學的材料。
1、 挖掘引人入勝的故事
初中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抽象思維的能力還不夠強,他們學歷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若能穿插有關歷史小故事的講解,必能大大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使學生充滿興趣。如講述秦滅六國時可插入「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教學「三國鼎立」時可介紹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講東北抗戰時可讓學生了解楊靖宇的英雄事跡等等。故事具有親和力,它能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有時一兩個故事的講解對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2、 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這是充實課堂教學材料的又一方法。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倡導下,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已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但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少教師仍擺脫不了一元論思維的影響,進而使學生也深受其害。在這個多極化、多樣化的世界裡,我們應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教學,用最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對於歷史教材中出現的人、事、物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向學生提供一個嶄新的視野,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如在講評秦始皇、蔣介石這些時代豪雄的是非功過時可在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後進行歸納;學習「春秋戰國的紛爭」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心得與推論,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3、 聯系當前的社會與生活
歷史是事物發展的反映,初中歷史主要是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闡發的人類發展史,與現代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將歷史課堂與當今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關注人類、關注生命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認識到人類各個時期的歷史其內在聯系的緊密性、一致性和連貫性,提高他們對當前社會的認識。同時,人們趨向於對與自身距離較近的事物感興趣,從當代生活中攫取材料,能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促進學生的思維。如講述原始社會的「氏族」時,可聯系「家庭」這一概念,尤其是農村中的孩子大多能在「氏族」中找出中國傳統的「家」的許多特徵。又如通過日軍侵華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日本高層的種種作為和我國國民強烈的反日情緒的現狀。
二、 巧用語言
首先,組織上要做到形象有序。形象即通俗生動,有序指富有邏輯。一個好的老師應是一個語言家,能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將所述之物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富有趣味性的話語表達出來;同時注意語意上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小故事,教師在講述時就要注意語言的運用,為此教師要提高語言的修養,通過閱讀、說話、寫作等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對於課文中的歷史事件,教師都要將它發生的背景、起因、經過、結果、影響等講清楚,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便要講到傳教士和義和團,課文所述很簡略,教師要輔之以相應的課外閱讀材料,將它們有機地組織到課堂教學結構中去,還學生一個詳盡、豐滿、生動的史實。
其次,情感上要做到動人心弦。一個出色的教師必須要有演說家一樣豐富細膩的情感,要善於控制場面,掌握情感流露的火候與分寸,既能煽人以情,又能啟人心扉。我們教學的對象是數十個情緒狀態不同的學生,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利用音量、語速、語調、停頓等因素駕馭語言,控制學生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裡。」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因而,無論說明、論理,還是敘事,都要滲透進教師的情感,從中表明教師的立場或態度。如講述「火燒圓明園」時,教師可用滿懷憤怒和深情的語氣向學生描述英法聯軍殘暴的場景,閱讀近代史中簽訂的條約的內容時可用果斷的語氣表現侵略者的蠻橫,或用沉重的語氣反映給中國帶來的巨大危害。
最後,思想上要做到發人深省。一個真正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對事物有明晰的洞見,對歷史事件與人物能進行鞭辟入裡的分析,對學生的不足與需要明察秋毫、熟稔於心,能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以啟發、教育和指導。這就需要教師有充分的人生歷練,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有持續不怠的精神追求,從而為自己積累豐富的人生體驗,形成一種成熟的思維方式和人格。學生也往往對一個有思想而善於教導的老師懷有崇敬和依賴,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從思想上影響學生。如中國歷史上屈原、司馬遷、譚嗣同等英雄人物的事跡,教師可通過剖析他們的內心世界來感染學生。又如通過引導學生對各個朝代興亡原因的歸納,進而讓學生深思振興中國的「良方」。
三、 各種教法
教育家奧蘇伯爾說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這是教學的最高原則。」課堂上,教師教學的內容和氣氛是不斷變化的,為達到教學目的,教師須靈活採用各種教法,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點面結合,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少數的幾種教法也極易讓學生摸透教師的脾性,教師要使課堂保持吸引力,就要使出層出不窮的招數、想盡辦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反應,我們可以採用各種教法教學歷史。如原始社會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用討論法,列舉黃帝時人們的發明用搶答法,對夏商周青銅器等手工藝品的欣賞用講述引導和情感熏陶法,春秋戰國的紛爭用開故事會法,戊戌變法用自學答題法,其中康有為駁斥榮祿用表演法,還有課外閱讀材料輔助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師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善於創新,使歷史教學永遠保持新鮮和活力。
四、 師生互動
真正的教學不是教師單向灌輸的過程,而是師生不斷交流促進的過程,學生的主動參與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竭力創設使學生勇於探索、樂於探索的寬松民主的和諧的氣氛,在此,教師須注意兩點:
(一)對學生施以人文關懷
《周易》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個課堂,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裡面聚集著形形色色、性情各異的學生,一個咳嗽、一句發言就能引起他們間一系列的心理變化。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們的言行舉止、神情衣著的細微變化中敏銳地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閱讀他們的內心話語,並用語言、神態、動作等手段去暗示他們、啟迪他們、關愛他們。如對上課不專心的學生加以婉言規勸,看到學生自己購買了歷史課外書,對其加以肯定和贊賞等,學生往往能在教師的關注中找到自信。
(二)鼓勵學生適時反饋
學生的反饋在教學中至關重要,課上,什麼環節需要追加深入,什麼知識需要反復分析,什麼內容可以省略跳過,都要針對學生的反饋來進行。教學對象的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各有不同且不斷變化,教師在教學前不可能預料到學生的所有情況,課堂上一味地演「獨角戲」會讓學生感到教師忽略自己的存在,進而對其「表演」漸生倦怠,直至充耳不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言、坦白和表現,同時耐心細致地傾聽,用年輕的心態去跟學生對話,從而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整合。
五、 及時作業
很多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都忽視作業這一環節。科學學創始人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的最大障礙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及時作業對於學生及時掌握當天知識、有效學習日後知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孔子言:「溫故而知新。」通過作業,學生不僅能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印象,而且有時能從中悟出新的涵義,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對某個知識的興趣,極大程度上與他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密切相關。因而,教師平時要嚴格要求學生,布置適量作業,督促他們按時完成,養成其嚴謹治學的態度。
總之,教師要本著「愛人、育人」的職業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歷史教學中優化教材、語言、教法、師生關系等各種因素,挖掘自身潛力,重塑歷史課形象,讓學生滿懷興趣地去學、去研、去思。[好研網]

⑸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近幾年來,歷史考題發生了很大變化:題量大,知識面涵蓋廣,知識點運用靈活性強,大多問題要求聯系時政熱點,史論結合。如果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則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對歷史學科產生抵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很難駕馭學生,改進教學方法,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成績的提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提高歷史學科成績,興趣是打開成功大門的一把鑰匙。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觀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有數以萬計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優秀的成果、精華。如果教師能把精彩的歷史故事、活鮮的歷史人物引入課堂,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學習歷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魅力。 2.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唱獨角戲,對牛彈琴,整個課堂氣氛既沉悶又壓抑,學生失去學習的生機和活力。現代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導,學生演,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戰略大決戰》這一課時,我設置疑問,復習導入: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內戰?人民解放軍運用什麼戰術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解決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承上啟下地講授:隨著決戰時機成熟,解放軍進入戰略大決戰階段,然後由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第一步:先讓學生在書上做標記,A.東北——遼沈戰役——「關門打狗」——解放東北全境;B.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淮海戰役——「中間突破」——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C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平津戰役——「瓮中捉鱉」——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後小組討論;三大戰役為什麼選擇以東北為突破口,遼沈戰役為什麼要先打錦州,陳毅的話說明了什麼?為什麼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後採用同桌一小組—師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由我歸納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那種活潑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膽的質疑都得到了發展,教學效果顯著。 3.採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生情並茂,如臨其境,它以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人,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明清反侵略斗爭》這一課時,把「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之戰」的故事情節通過影視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又如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充分利用地圖,並設計成動畫,在屏幕上展現了三條不同顏色的航海路線,這樣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地圖的運動中輕松地掌握了這三位航海家遠航的起止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科目涉及不同歷史人物,不同歷史事件。在歷史課教學中,採用師生互講故事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課時,我就講了「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的故事,使學生明白了晉文公和楚庄公為什麼會先後成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講述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在城門「懸目賞金」和「處罰太子師傅」的故事,從而增強對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的認識。有時讓學生講析自己熟悉、喜歡的歷史人物,如在講到《明清時期文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喜歡《三國演義》中哪一人物、《水滸傳》中的好漢,描繪一下《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長久保持學習興趣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充滿自信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贊美學生,使其形成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關,我們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見,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交往中,適當贊美學生,會產生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勵代替批評,以贊美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地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責怪、埋怨有效得多。 總之,在歷史教學課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融為一體。

⑹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60

一、 創設民主課堂,進行情感交流
這幾年筆者和很多人一樣注意到一個現象,社會上流行「歷史熱」,百家講壇上各位專家受到許多人的追捧,很多中學生不喜歡上學校開設的歷史課,卻很大方地花錢買易中天的書看。就內容來說,筆者認為他們的講課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把歷史當作過去曾經存在過的人的歷史,帶著強烈的感情來講述歷史,講述活的人的歷史。在講述地過程中注入了講述者個人的理解和見解,姑且不論這種見解正確與否,它至少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筆者認為,這就是一種很好地激發歷史學習動機的方法——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麼學生自
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學科上了。而這是真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第一步。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動機中最重要和最重點的部分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就是求知慾和好奇心。求知階段的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尤為強烈,只要能把其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和激發出來,那麼他們就會自動地去學習和發現問題。在我的多年教學實踐中,認為創設問題情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在教學中經常提出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攀登,可以激發和強化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到法國的《人權宣言》時,其中有條規定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時就向學生提問:你們在以前也學過法律常識,都知道我國法律當中也規定:公民的財產權利不受侵犯。那麼《人權宣言》中規定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是進步的,還是有局限性的呢?問題一提出就馬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展開積極的討論,並闡明自己的理由。最後老師總結指出:《人權宣言》和我國法律的制定背景是不同的。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財產權利不受侵犯是基於我國財富相對比較平均這個現狀基礎之上的。而《人權宣言》是法國大資產階級頒布的。當時的情況是,主要社會財富大多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而廣大下層人民群眾卻非常貧窮,宣布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對於廣大下層人民群眾沒有實際意義,它只是保護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所以《人權宣言》中宣布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是有階級局限
性的。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充分激活學生求知慾望,比教師平鋪直敘地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動機
中學歷史教的是過去,但過去的事情是無法重演的,這也要求教師必須藉助其它輔助手段,幫助學生認識歷史。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是其中一個必然的選擇。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創設歷史情境,增強歷史課的活躍性和師生的互動性;可以補充資料加大容量,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增強歷史課的滲透性和開放性;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師生角色轉換,增強歷史課堂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多媒體可以圖、文、聲、畫並茂,填補教材空白,變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材內容。它在綜合處理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動態為靜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學習歷史的最大的缺陷是歷史不會重現在眼前,而多媒體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遺憾。
例如講「鴉片戰爭」一課,教師先投影出鴉片戰爭前中國和世界形勢圖,接著播放影片《林則徐》中有關禁煙的片斷,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英國與中國相隔萬里,它為什麼要來侵略中國?鴉片戰爭的爆發是不是由林則徐禁煙引起的?如果不是,那麼英國侵略中國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於是學生就會帶著問題主動閱讀教材,展開討論,尋找答案。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大激發,就把以前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愉快的學習。
四、強化學生成功感,深化學習動機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策略。所謂「成功的喜悅」是指學生達到預定目標的一種愉快的感情體驗。當學生從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時,就能產生「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每一個學生從內心來說,也都希望能得到教師的肯定或表揚,這有利於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美國的蓋茨也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 基於這一點,我們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對其多加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享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能使學生產生再接再勵、積極向上的力量,這一點是絕不能忽視的。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認真態度和一定的期待性,特別是鼓勵,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學生取得點滴成績時,教師含笑點頭,學生會因此信心倍增,這種信心可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尤其是學習困難生,他們也有一種「不能比別人差」或「要勝過別人」的心理,更應善於發掘他們的閃亮點,那怕是很微小進步,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應及時予以鼓勵。這些都能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起到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在學校教育當中,培養與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手段和方法還有很多種,需
要廣大同仁在教學實踐中去發現、去創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哪種教學手段、哪種教學設備,這一切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教師們真正意識到激發學生歷史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並學有成效。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個人能力也會有更大的提高。

⑺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享受歷史課

一、用生動通俗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講到商朝的「炮烙之刑」時,我說:「商紂王創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強迫『犯人』在銅柱上行走,『犯人』剛踏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腳板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搖晃兩下,站立不住,就『撲通』一聲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燒死了。」這樣,學生彷彿「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治的認識。
二、讓學生表演歷史劇,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在講「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先讓五名學生扮演歷史劇中不同的角色,來表演「中共一大召開」的歷史片斷,再現歷史事件的過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又出示圖示說明:中國共六黨成立的條件和歷史意義。這樣從而使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便於理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三、引入恰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講「吳越爭霸」時,結合「卧薪嘗膽」的故事,教育學生只要發憤圖強,吃苦耐勞,就一定能夠成功。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又如學習「商鞅變法」時讓學生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教育了學生。第二單元學完後,組織學生舉行講故事比賽,學生不僅故事講得好,體會也寫得好,不僅得到了啟示,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四、積極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學習「破解彩陶之謎」這個內容。先由圖片引出話題,再結合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對彩陶有一定的了解,然後讓學生根據三幅彩陶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彩陶盆上人們手拉手的圖案,體現了人們什麼樣的生活情景?學生討論的很激烈,進行了大膽的想像,他們都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短時間內便創造出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學生真正做了課堂的主人,享受到了歷史課堂的快樂。
五、採用歷史故事教學法激發學習興趣
在歷史課教學中,要想給學生營造一個快樂、活潑的課堂氛圍,採用典型歷史故事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里所說的歷史故事並不是隨便選取一個故事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興趣、年齡特徵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而且是耳熟能詳的故事。在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故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並運用相關理論,得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由教師加以總結。例如講述《三國鼎立》時,先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歌,隨後問學生就如你生活在東漢末年你渴望什麼?你會幫助誰?為什麼?導語的巧妙設計及構想,即有助於課堂教學,同時也是課堂創新的一中體現。創設歷史情境,感悟歷史。歷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讓學生身臨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將是書本上所做不到的。當然情境的創設離不開書本沒否則那就是憑空捏造了。如講述西周分封制是怎麼一回事。學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來重現當時的情景,雖然表演有一點難度,但只要教師事先指導還是可行的。學生表演完了,不用教師講,大夥基本上都明白了什麼是分封制。相反讓學生看兩遍書,然後提問什麼是分封制,好一點的學生把整段課文讀了下來,對不對呢?當然對,要不然教材就有問題,然而過後你要再問他什麼是分封制,他保證回答不上來。而學生表演參與之後相當長時間內,他都不會忘記。這里對學生參與後得出的結論,應該給予及時的評價,對於教新穎的觀點,應及時表揚,同時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真正地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活潑。
六、尊重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現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別人對他們的感受。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是平心靜氣地指導他們重新認識和更正錯誤。這樣,從上第一節歷史課起,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合作關系和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建立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多種形式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歷史有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以後就願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去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真正減輕老師和學生的負擔,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

⑻ 如何讓學生愛上歷史課

1.如何讓學生愛上 初中歷史 課
初中歷史教學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並積極吸取歷史經驗教學。

歷史學科與其餘的課程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對於初中生來說,學好歷史最大的動機就在於興趣,對於沒有興趣的學生而言,要想提升他們的歷史知識水平很難。

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歷史的獨特文化氛圍,以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一、現階段我國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分析1.外部因素歪曲歷史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都受到了現代科技的影響,手機、電腦等現代化產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現代媒體的快速傳播,學生在接收各方傳來的信息。

雖然學生在歷史學習當中獲取了一些歷史信息,但是對歷史的認識仍然不夠全面。有些影視作品為了增加收視率,對其中涉及的歷史知識肆意篡改,導致學生長期處在歪曲歷史信息的渲染下,難以正確、全面地認識我國的歷史,造成心理上的錯誤認識。

這是我國現代歷史教學當中十分不好的現象。2.學生學習歷史方法不恰當,死記硬背較普遍經過長期的調查和分析,我國大多數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不是因為對其有興趣,而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

學生對歷史的學習,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總是那麼枯燥無味,教師應該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出現這樣的狀況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歷史,陷入厭學狀態。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經過實踐調查發現,很多的優秀教師,在課堂上和生活上都能跟學生成為很好的朋友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狀態,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興趣。

以孔子為例,他在教學的過程中,與他的學生就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正是這種理念的影響,朱熹的學生陳淳才能作出《北溪字義》。由此可見,教師對於學生的引導不僅僅體現在教學上。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才能充分發揮「教學」的意義。要想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就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使得學生對教師教的內容產生興趣,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信心。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授的過程當中,還要堅持師生平等的觀念,創建公平、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不斷探索。

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能讓教師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朋友。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功底,還要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保持高尚的品質。

初中歷史教師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由衷地喜歡教師的引導,喜歡教師的教學風格。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許多教師。

其中,有些教學的成績較理想,有些教學水平一般。但是,最終對學生影響較大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都對學生較好,用心來教育學生。

教師要多運用鼓勵性的話語來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學生只有感覺到教師在重視自己,才有學習的動力。3.教學內容故事化在我國的教育制度下,初中學生正好處於敏感的青春期,此時他們的興趣愛好已經形成,個性特點突出。

教師要充分抓住他們的這一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將歷史教學與 歷史典故 相結合,還可以穿插歷史名人的事跡,來增加歷史課文的可讀性,營造一個故事性的歷史課堂。

在輕松的環境當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歷史知識信息。例如,在講初中歷史當中「上古人類文明」內容時,教師可以查詢一些上古時期的神話,或者運用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來引出史前時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必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歷史知識點的講解營造氛圍。

4.有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界已經引進了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校園也已經成為數字化的校園。在多媒體教學下,不僅帶來了高效率的課堂,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充分調動聽覺、視覺等感官,充分參與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提前准備一些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影視作品、圖片、游戲等,在課堂上播放,或者帶領同學來做。

例如,教師在講「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環節的內容時,可以搜集一些關於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紀錄片,或者較為真實的影視作品,如《狼牙山五壯士》等。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要時刻注意,選取的材料不僅要緊扣主題,還要具有真實性,不然會給學生產生誤導。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是引導學生認識歷史、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

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穿插 歷史故事 ,建立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達到初中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
2.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
初一的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方法還停留在小學階段,沒有接觸過歷史學習,有可能連歷史是做什麼的,怎樣學,怎樣考試都不道,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了解歷史學習,培養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才會變成主動性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開學第一堂課就要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明確歷史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考試的題型,學習的方法,做題的方法,讓學生對歷史形成一個概念。要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自由學習,自由表達。孩子們剛從小學來到一個新環境,從心理上來講一定會有怯生生的感覺,如果再遇到一個凶神惡煞般的老師,估計首先就會從心裡抵觸了這門課,試想他怎樣去進行以後的學習呢?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創造,給他們一個自由表達的環境,讓他們自由的去講自己想講的話。在確實出現錯誤的情況下,我們告訴孩子正確的就行了,而不是批評他:「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怎麼這么笨!」

孩子喜歡學習了,我們要教給他們合適的學習方法。歷史是一門社會科學,光讀懂不行,必須有良好的記憶。告訴他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你都記下來,考試肯定沒有問題。記憶方法有很多,像重復記憶法,俗語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還有聯想記憶法,可以聯想到自己看過的一些歷史故事,或者歷史電視劇等等。這些都是提高歷史成績的的一些好的記憶方法。

作為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補充課堂知識學習的習慣。讓那些愛看書,愛上網的同學充分利用自己的愛好。隨時收集相關資料,可能會大大增加他們對歷史學習的關注度,也可以大大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發言機會。課堂將氣氛濃厚了,活躍了,也會帶動其他學生參與進來,相信歷史課堂會成為更高效的課堂。還要逐步培養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小學的學生已經基本懂得怎樣小坐合作,我覺得這不是太困難的事,關鍵是引導學生合理分工,發揮特長,主動參與,在參與中享受成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另外還有很多的學習習慣要培養,比如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 ,預習的習慣 ,認真聽課的習慣 ,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課後復習的習慣。。,這些習慣其實也是所有學科的學習所學具備的良好習慣。

葉聖陶說: 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任何一種習慣都需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初一學生年齡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要想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必須下一番苦功不可。教師要趁熱打鐵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今後的教學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讓學生愛上初中歷史課
歷史課內容龐雜,學生不易掌握,缺乏學習興致,長期以來,歷史課被看作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詞,尤其是初中歷史課程,許多學生、家長更加不重視。

如何改變人們對歷史課的偏見,真正讓學生喜歡歷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擺在每個歷史教師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談談讓學生愛上歷史課的妙招。

一、活用、巧用歷史新教材 歷史教材是學生進行系統性學習最直接的工具。隨著歷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認為新教材版面活潑,圖片清晰,主題鮮明,時代感強,且不再講究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善於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為教師提供了適宜的教學素材和信息,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和空間,益於教師打開思路、選擇方法,追求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但毋庸諱言,許多一線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仍是照本宣科,認為只要把課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識無保留、無差錯地傳授給學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理念與新課改是格格不入的,長此以往,我們的課改將流於形式,甚至夭折。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聖經》,教材只是一種工具和中介,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重新認識和理解教材,實現教材觀的轉變,真正樹立「教材是範例」的嶄新教材觀,即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是學生發展的「文化中介」,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旨在引起學生的認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義建構,而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對象和內容。

同時,教師使用新教材要有創造意識,把握好教材的彈性,能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重組、取捨、再創造,使教材更適合自己及學生。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和諧的課堂環境,使老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每一個學生,愛生如子,聽取學生合理的建議,尊重學生的感情和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把學生看成和你一樣的需要人格尊嚴,需要維護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平等對待學生,與他們民主相處,即使他們犯有錯誤,進行教育,也必須尊重他們,創設一個比較寬裕、安全的心理環境,讓學生坐著與你談話;課堂上每天送給學生一句鼓勵的話語,每天送給學生一個善意的微笑,把真誠和鼓勵、關懷和愛護、尊重和依賴帶給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可親、可敬的老師形象,打造和諧課堂。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在一種愉悅、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敢於質疑、敢於爭論,個性化的思維、情趣、愛好、特點有張揚的空間,自我滿足得以實現。有很多以前被認為是「差生」的,在別的課堂上不被搭理的學生,在我的歷史課上卻有出色的表現,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護,像一株株不再害羞的幼苗迎著陽光茁壯成長。

同時,教師的角色也要漸漸發生變化,從單純的教學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以科學的方法訓練學生,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逐漸提高。身為新世紀的歷史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積極努力探索最佳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社會培養時代需要的有理想、有見解、有個性的人才。

三、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改下,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中學教師教育不需要「成品」,未來社會更不需要只會念經的「和尚」,封閉、正統、僵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早已成為過去。

更新教學觀念,發展學生的個性,對歷史教學來說更為重要。在學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該以學生的無知和被動來建立自己的權威,而要把學生當作具有無窮潛能的資源來開發,敢於把學習工具交給學生,將探究知識的心理歷史還給學生;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開發與引導,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做一個簡單的帶路人,而應融入其中,以自己的知識和道德修養,使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創造的活力。

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要認識到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客觀事實基礎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只有自覺地更新教育觀念,跟上時代要求,才可能在教育實踐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創新和發展。

其次,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專業素質。教師是學生學習時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使用頻率最高的教育資源。

教師應靠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由喜歡老師到喜歡課程,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歷史是一門與自然、社會、人類活動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歷史老師肩負著學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責任,因此他的人格和行為都要力求做學生的榜樣,這就要求他們向著「完整型」的標准努力。

四、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 教師要會營造歷史情境,培養學生情感體驗,激發探究興趣。在講授中國古代史,秦漢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的時候,我讓學生扮演羅馬商人,然後問他:「你要經絲綢之路到。
4.如何讓學生喜歡學歷史
是一直困擾很多歷史教師的現實問題。

除了提升個人素質、幽默風趣、創設情境,我們還能怎麼做? 深入一線的初中歷史教師都很困惑:歷史課是學生最不願學的科目之一。學生認為,歷史課屬常識課——既然是常識,不學也罷。

究其原因,學生的回答無外乎兩點:一是「內容枯燥」;二是「聽天書一般,沒意思」。這兩個原因,前者是客觀的,問題在教材;後者則是主觀的,問題的關鍵在教師。

曾幾何時,學習歷史的目的似乎就是記住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和重大意義,記住祖宗的各項發明創造,難怪有學生感慨:歷史真枯燥,歷史真難學!還說,「背」歷史最難的是時間。這是本末倒置,不難才怪!學歷史干什麼?唐太宗早就告訴我們了:以「史」為「鏡」。

要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活」起來,就應注重學生結合歷史與現實進行討論、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只有當學生明確了學習歷史的意義時,他們學習內驅力才能增強,才會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讓歷史課成為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又受思想教育的一門課,需要教師把握好上第一堂歷史課的時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第一堂課中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明白學習歷史課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意義。

比如講到學歷史可以使人明智,教師可以提問: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是我國古代的明君,你知道他明智的原因嗎?就是他注重「以史為鏡」,注重吸取前人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使自己很少犯前人犯過的錯誤。由此,在輕松的氛圍中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歷史,認識到學習歷史的現實作用。

總之,無論運用什麼方式方法或手段,都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活」教「活」學歷史。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教師素質的提高,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深厚的歷史功底,通過對歷史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對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應用,歷史可以鮮活起來,《歷史》課程的教學也可以生動起來,從而使歷史學科煥發出本來具有的盎然生機。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我的歷史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