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課如何用好多媒體技術

歷史課如何用好多媒體技術

發布時間:2023-06-16 10:12:38

『壹』 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上好初中歷史課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將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它對於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其它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現代化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已經走進初中歷史的課堂,並以其特有的優勢改變了歷史課任憑老師一張嘴、一枝筆、一幅掛圖進行課堂教學的傳統形象。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歷史課堂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當中的恰當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是歷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新知的動力。心理學研究也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可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而歷史學科一直被學生認為是一門較為枯燥乏味的學科,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那麼教學效果自然就會提高。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
在教學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學資料(包括資料數據、聲音、錄像等)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空內,使學生增加接受知識的信息量,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的空間,為學生分析問題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增強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了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們能直觀地感知歷史時間的演進、地域空間的變遷、歷史人物的活動、重大事件的發展、社會形態的演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同時運轉,感性認識與理性有機結合,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如講《甲午中日戰爭》內容,可播放電影《甲午風雲》中的這樣幾個鏡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上奮勇抗敵,壯烈烈國;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避戰自保」;慈禧太後籌備六十大壽慶典,大肆鋪張;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全軍覆滅。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時間里就毀滅在日本侵略手裡呢?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聯系李鴻章退縮避戰、慈禧太後鋪張浪費的鏡頭,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因此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拓展了教與學的時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歷史的變化發展過程,並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媒體提出新問題、新思路,推動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歷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計算機走進歷史課堂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首先,計算機具有強大的多媒體功能,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圖形、動畫、發聲等功能,能夠增加歷史教學內容及過程的趣味性,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走入過去的時光,重溫歷史事件。其次,計算機存儲量大、准確性高、直觀性強、處理速度快等特點,為歷史教師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提供了更先進、更有力的手段。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歷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運用多媒體教學有許多優勢,但同時,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首先,教師的教育思想落後,也就是說教師對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這種教育改革還沒有徹底理解。
其次,過分講求形式,盲目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傾向。許多青年教師不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注重實效,認為運用多媒體手段就是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就越能顯示教學水平,一味盲目使用,從而忽視了傳統教學手段。為了上一節歷史教學示範課,常常為一支粉筆,幾張幻燈片就能解決的問題,也牽強地使用多媒體,而要花費幾倍甚至於幾十倍的精力去製作或請人製作多媒體課件,結果反而破壞了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效果無明顯增強。
第三,沒有從本質上突破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是把板書製成多媒體教學框面,加上一些音像、聲響等多媒體,只是讓書本搬家,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而沒有真正的實質內容。
第四,多媒體課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多媒體的運用並沒有真正把它應有的優勢發揮出來,沒有體現它的發散式思維的培養和啟發式教學的運用,還是線性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沒有利用多媒體起到更大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第五,歷史教師計算機技術不嫻熟。在製作課件交互性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都難以在課件教學中實現,更不用說人機交互了。
三、在歷史課堂中有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建議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地進行歷史教育,而從歷史學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現性的特點和較其他學科更為嚴重存在的「師講生聽」的狀況看,如何實現多媒體技術為歷史學科教學目標服務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運用,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轉變觀念,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變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整合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教師如何教的問題,而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整合到歷史學科中,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是轉變不重視多媒體技術在人文學科中運用的思想或認為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太麻煩、太難的畏難情緒。二是要轉變已經把多媒體技術僅僅看作是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社會變革的動因,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將「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深刻變革,並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相聯系的。
(二)學習先進教育理念
目前歷史計算機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缺乏科學理論和先進理念作為理論基礎。對中學歷史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改進具有指導意義的有:
(1)
三大傳播理論。 ①「 四大要素決定論 」——
貝羅認為,傳播過程有四個大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傳播的效果是由四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共同決定的。②「傳授雙向互動論」——施拉姆認為,傳播過程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傳者和受者都是傳播的主體。受者不僅接受信息而且對信息做出積極的反應。③「傳播五
W 論」——拉斯威爾認為:要描述什麼叫做傳播,可以概括成五 W : wh0 ,傳播者是誰; What ,傳播內容說什麼; Which
Channel ,傳播的通道是么途徑; TO whom ,接受者是誰,即對誰說; With What Effect ,傳播達到什麼效果。
(2)兩種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與「建構主義」,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紐厄爾等,基本觀點:①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形成,要通過學習者的主觀作用來實現。新學習的知識必須附著在原有知識結構的「附著點」上。只有學習者將外來的刺激同化於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才能發生有效的學習。②學習憑智力與理解,絕非盲目的嘗試。③學習過程是信息加工過程,人腦好似電腦,應建立學習過程的計算機模型。認知理論認為新知識一定要以舊知識為附著或拋錯點,認知的發展過程是同化、順應、平衡。
這兩種新教學理論要求歷史教師開發教學課件時做到:①利用多媒體優勢,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歷史教學軟體必須引導學生把已學的歷史知識與將要學習的歷史新知識建立起緊密地聯系。對舊歷史知識的整理科學越明晰,越有利於新知識附著,使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勢充分發揮。

②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特長,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既要符合青年學生求知慾強,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又要創設比較好的情境和情緒體驗,引出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寓教於樂。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和調用功能,在課堂上展示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文字、畫面、聲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本以外的內容或本學生的前沿知識。這就對教師的素質進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專業知識,更要在信息技術運用上「采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真正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發揮到及至,達到「授人以漁」、「點石成金」的效果。③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參與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因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有些教師往往增大教學容量,一味追求高、深、難,把學生視為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的本來意義,甚至加重學生的負擔。課堂教學採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除了讓學生廣泛地獲取歷史知識,開闊視野外,更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其實,教師要把節約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大膽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博採眾議。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不僅要研究歷史之「然」,而且要研究歷史之「所以然」。如果課堂教學能讓課本知識延伸,就能達到高層次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真正發揮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
(三)正確處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關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要想取得應有的最佳效果,必須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使用。針對教學中的具體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一般而言,像圖表、地圖、短小歷史影片、歷史圖片等資料、內容,可以藉助於多媒體工具來展現,這樣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對於一些板書,一些啟發式的提問,一些討論,則不必樣樣都採用多媒體工具來設計。有些通過老師的口頭表達,更容易與學生溝通,和學生產生共鳴。甚至有助於老師的課堂即興發揮,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內容的需要,選擇多媒體手段,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我們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應從歷史課的授課類型和歷史教材內容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同時還要從初中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而心理學又告訴我們如果長時間單一做某種活動,會使人感到疲勞。),科學地運用多媒體使多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適當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設計一些人機對話類型的討論題、思考題,通過師生對話,學生討論,多媒體展示,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也會感到有有張有弛精神也會非常飽滿,也就不會出現冷場的現象了。總之,「教就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用什麼先進的教學手段都必須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四)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講授仍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的語言、教態、情感對初中生起著巨大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無論多媒體技術怎樣發展都不應該也不可能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教師表情以及身體、語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因此,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不是老師撒手不管任憑計算機牽著學生走。我認為教師要時刻對課堂進行宏觀調控,同時應該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強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創設一些情景引導自學、思考和分析,使教師能按自己的需要組織教學,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不是受課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因此,如何用好多媒體關鍵在教師。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不是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可見,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起主體作用,媒體仍起中介作用。
(五)中學歷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加大教育投資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變革,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給每一位教師帶來挑戰,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對教學形式的需求也越來越新穎多樣,這就需要每個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書本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教學技能。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每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自覺地加強信息技術知識方面的學習與提高,隨時關注它的發展動態而不至於落後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會作、會用,更要用好。另一方面的事實是,目前還有許多學校沒有這方面的條件,利用多媒體從事教學還無法實現。即便是有條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師,偶而利用而已。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它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惟有國家或當地政府加大對這方面地教育投入。
總之,我們只有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正視傳統歷史教學手段中的實用價值,二者相互結合,使它們互為所用、相輔相成,並在教學中自覺克服多媒體教學的消極方面,才能正確合理的使用它,最大限度的為提高歷史教學效果服務,從而真正進入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教學時代。

『貳』 如何運用多媒體突破歷史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摘要: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教學中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於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突破教學重難點。

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輔助教學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優化課堂教學,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對我們教學過程的各環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多媒體;網路技術;運用;突破教學

由於多媒體技術具有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以及擁有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因此,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既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成為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1]。

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利於創造優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進而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1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著力點

1.1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要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親自參加學習實踐,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2]。

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教學信息,容易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

1.2突破教學難重點

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使用多媒體,應恰當、准確地把握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演示契機,為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突出訓練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有效地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服務,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3]。

如書60頁的場景1,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在備課、課件的設計和製作應精心設計和准備,才能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當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1.3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利用多媒體技術,要充分啟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性和操作能力,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瞬間展示大量的信息,及時把新信息傳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

這樣,多媒體的使用就具備和發揮了發展學生思維的功能。

1.4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在教學中,應廣泛藉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

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准確、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及反饋信息的方法和途徑[4]。

教學中用黑板能生動地講清楚的問題,最好不要去搬弄計算機,過多過濫的電子板書容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另外,教學過程是十分復雜的細膩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構建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多媒體是沒生命和情感的物體,所以談不上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隨時隨地有針對性地與學生交流,必要的分析過程和運算推理過程還應通過板演充分展現給學生。

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做到認知與情感的統一,使用計算機在課程教學中真正起到輔助的作用。

『叄』 如何有效地開展中學歷史多媒體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登陸」廣大初中校園。不少中學歷史教師尋找將歷史學科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整合的途徑,進一步發揮遠程教育技術設備和項目資源的優勢,提高遠程教育及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水平。教學方式的轉變是現在教學改革最重要的特點。如今的教學方式已由原來單純的書本、教師傳授、機械記憶型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啟發引導、實際探索型。這種對課程的研究性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考驗教師與學生對信息的收集、掌握和運用的能力。我就多媒體技術和中學歷史教學相結合的問題談談看法。
一、實現中學歷史多媒體教學的先決條件
1.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應改變強制與約束,給予更多的鼓勵,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再加以啟發與引導。在過去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反復強調基礎史實的重要性,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歷史課對學生來說有時就成為一種折磨。眾多的歷史事件,以及事件的時間、背景、人物、過程、意義等各方面知識堆疊在學生腦中,最終就成了一團「糨糊」,因而張冠李戴,鬧出各種匪夷所思的笑話。歷史不同於其他學科,歷史具有先前性和不可改變性,稍微一錯就可能鬧出笑話。因此我們不應該強迫學生學習,機械背誦那些條條框框,而是要引導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尋求好的學習方法。
2.深化教師的引導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引導者,其責任不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生如何學習更加重要。引導學生更自主地進行學習主要通過精心設計課堂語言、充分利用教具、組織各種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來實現。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製作課件時需在學習資源的選擇、問題的設計上加以注意。比如在設計初中歷史課本中對唐太宗的評價這一章節時,我們可以利用從網上下載的文字、圖片、資料和專著來更加形象生動地說明他的功和過。圖片、動畫、視頻的設置,使得歷史人物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具體的形象。
3.強化教師與學生的合作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過程,離開任何一方,都不能稱為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網路上下載的資源製作圖文並茂、新鮮有趣的歷史課件,讓學生享受新事物所帶來的無窮樂趣,從而引導學生鍛煉自己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為了深入地挖掘知識中潛在的問題,全面地了解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意義及影響,教師完全可以和學生一起製作課件,共同欣賞課件,共同探討歷史問題。再難解決的問題,再具有爭議的事件,再難以理解的章節,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不僅如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可以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去解決,因而師生合作顯得極其重要。
二、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教師「授人以漁」
傳統歷史課堂的「滿堂灌」做法和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做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局限於一些較有趣的歷史故事,甚至把精力放在一些並無根據的野史上,對於真正的史實和歷史事件卻缺乏基本的認知。顯而易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因此,歷史教師就要准備更多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新的學習方法。
2.學生練習「自漁」
如果學生從課堂上感到課本所羅列的知識有限,想要了解更多的內容,那麼知識、信息的網路就成了他們的天堂。學生對上網瀏覽和網上閱讀有了興趣,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會隨之增強,學習的勁頭就更大了,學習起來比原來得心應手。用這樣的方法上課,就可避免原來那種教師講著沒意思,學生聽著也沒意思的現象。
3.慷慨的積極評價
在教師的示範和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濃了,學習自主性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歷史課就變得有新意了,學生成績的進步也會更明顯。這時教師就應該給學生積極的評價,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到自己的價值,這樣更加自信的他們就能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中學歷史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不能代替課堂教學
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時候不能忽略課堂交流,不能完全以計算機代替老師。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輔助作用,幫助老師更好地組織課堂,更加靈活地把握課堂。上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師生的互動時間與情感交流的時間。應該是教師駕馭計算機技術,而非教師跟從計算機技術。我們一定要釐清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顛倒,否則就達不到輔助教學的效果。
2.師生的合作和互動必不可少
多媒體教學是合作學習的過程,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一起合作,共同研究,共同進步。這樣計算機技術才能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在上活動課的時候,可以分組討論,可以分工合作,教師分組、分工,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文字、圖片,最後師生一起討論、總結、評價。
3.積極示範和指導是關鍵
鑒於學生動手能力和先天條件參差不齊,教師應對個別學生進行認真指導和單獨輔導,使得學生之間的差距盡可能縮小,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教學的好處,認識到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提高成績和學習興趣,更大的作用在於培養和激發動手能力。
總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課堂會更加多姿多彩,師生的合作和互動也能夠更上一層樓。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課堂將更加豐富多彩,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將更加科學有效,教育定會向著科學先進的方向不斷邁進。

『肆』 如何將多媒體技術與歷史課程有機的結合

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是枯燥的「黑板+嘴巴+粉筆+教材」的平面模式,教學組織形式單一,缺乏教學互動,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如何改變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弊端,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成為高中歷史教師一直在探討的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這一問題有了解決之道,即把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多媒體將圖、文、聲、像有效結合,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優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談談幾點心得和體會。
一、提高認識,明確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歷史記錄的是過去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場景,遠離現在,因而與現實有距離感,使得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無法擺脫抽象乏味的說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很高的積極性,這就給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帶來相當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能讓教師的教學變得方便、快捷,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說來,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有如下幾點:
(一)多媒體技術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上很多時候會出現以下現象:教師講得津津樂道,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照抄板書,死記硬背;有的學生乾脆趴在課桌上呼呼大睡……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師觀念陳舊、方法老套,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等。多媒體技術利用它的視聽互動功能,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音、影視資料等素材,創造圖文並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教學環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觀古今於一瞬」,它能較好地解決歷史的過去性,使「死」去的歷史在學生面前「活」起來,把學生帶入相關的歷史情境中,給其以身臨其境般的感受。這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覺得歷史不是枯燥無味的史實堆積,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動畫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來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單調、枯燥局面,使歷史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趣味盎然。例如,當學習必修一「鴉片戰爭」這一知識點時,筆者通過一段短短的影片,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重返歷史。這不僅增強了教學的生動性,拉進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對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和影響有了更具體、更深刻的理解。
(二)多媒體技術有利於整合知識,擴大容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現行的高中歷史教材內容涉及面多而又「蜻蜓點水」,教師採用傳統的講述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講解、拓展知識點,板書佔用的時間太多,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少,有些知識難以用語言講清,因而教學很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效率不高。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控教學節奏,適當整合教學內容,可以節省講解和板書的時間,加大課堂容量,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或幫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間想像能力,變單純聽覺為主的學習方式為視、聽、思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過去許多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衷。例如,在學習必修二「新航路的開辟」這一內容時,對於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筆者通過多媒體課件分別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並配以聲音講解,這樣處理能讓學生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建立起空間感覺,效果還不錯。
(三)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是新課改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但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探究式教學受到極大限制,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難以培養和提高。教師利用網路廣泛收集歷史資料,然後使用多媒體技術盡量重現歷史場景,復原歷史舊貌,再藉助逼真的歷史情景,巧妙地設置歷史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極好地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選修一「王安石變法的歷史作用」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就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①假如你是個農民,王安石變法給你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變化有哪些?②假如你是個富商或地主,王安石變法的哪些內容與你的利益有直接關系?③假如你正在部隊服役,王安石變法給你的軍旅生涯帶來的變化有哪些?學生被置於北宋社會環境之下,探究問題的興趣極高,能力隨之得到培養。

閱讀全文

與歷史課如何用好多媒體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