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亞、海口的歷史有介紹嗎或者哪裡能查到詳細的
三亞好 三亞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海南省風景名勝最多而又最密集的地方,在約兩百公里的海岸線上,密布亞龍灣、大東海、鹿回頭公園、天涯海角、海山奇觀、南山文化旅遊區等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她不僅具備現代國際旅遊五大要素——陽光、海水、沙灘、綠色植被、潔凈空氣,而且還擁有河流、港口、溫泉、岩洞、田園、熱帶動植物、民族風情等各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在國內外堪稱一絕。 三亞古稱崖州,也稱鹿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筆洞三亞古人類遺址等都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三亞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境內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田園、風情等十大風景資源。2007年北京奧組委宣布三亞成為08北京奧運會國內火炬傳遞的第一站。 三亞旅遊特色 東方夏威夷 三亞海灘風光三亞被稱為「東方夏威夷」,它擁有全海南島最美麗的海濱風光。 這里有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灣」亞龍灣和大東海、三亞灣等優質海濱,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海藍沙白、浪平風輕。 生猛海鮮 在三亞,海鮮坊里的海鮮都是現撈現做的,格外新鮮。梅花參和鮑魚是三亞特產,也是海味中的極品,無論如何要嘗嘗噢。 水上運動 三亞海域終年溫暖,風平浪靜,適合進行帆板、游泳、滑水等水上運動;海底珊瑚地貌保持良好,潛水是再好不過的了。近年來,蜈支洲島逐漸成為一個潛水熱點,據說那裡以前曾是軍事區,所以水質保持完好,被稱為「南中國海最純凈的樂土」。 三亞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風景區位於天涯鎮的馬嶺山腳下,距三亞市區約26公里。其前海後山,風景獨特。步入游覽區,沙灘上那一對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長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兩石分別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樣,意為天之邊緣,海之盡頭。「天涯海角」就是由此得名的。奇石「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各自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里融碧水、藍天於一色,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詩如畫。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為海南一絕,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 南山文化旅遊區 南山文化旅遊區面朝南海,坐落在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城市——三亞市的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最南端的山。南山歷來被稱為吉祥福澤之地。據佛教經典記載,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為了救度芸芸眾生,發了十二大願,其中第二願即是「常居南海願」。唐代著名大和尚鑒真法師為弘揚佛法五次東渡日本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並建造佛寺,傳法佈道,隨後第六次東渡日本終獲成功。日本第一位遣唐僧侶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陸中國,駐足傳法。中國傳揚千古的名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則更道出了南山與福壽文化的悠久淵源。 鹿回頭山頂公園 鹿回頭位於三亞市南部3公里的海邊小山上,伸向南海、狀似坡鹿。這里三面臨海,四季山青,以其美麗的神話傳說聞名於世。主峰海拔275.1米。現在,鹿回頭山頂已建設成一座美麗的山頂公園,並根據這個美麗的傳說在山上雕塑了一座高12米,長9米,寬4.9米的巨型雕像。三亞市也因此被人們稱為「鹿城」.這里山岬角與海浪輝映,站在山上可俯瞰浩翰的大海,遠眺起伏的山巒,三亞市全景盡收眼底,景色極為壯觀。 西島 西島又名玳瑁島,西瑁島,位於三亞灣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居民3千多人口,世代打漁為生,是海南省沿海僅次於大洲島的第二大島嶼。 落筆洞 落筆洞旅遊風景區,屬三亞市八景之一。在三亞市荔枝溝鎮境內,距三亞市區約15公里。洞在印嶺的一座奇特獨秀的小山峰上,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口高約12米,寬9米,深18米,洞頂逐漸升高約22米。洞的中央,有兩根鍾乳垂吊,形如巨筆懇空。傳說古時筆尖水滴不斷,人若能手接此水,便會文思敏捷,揮筆成章,或發財致富,延年益壽。洞底地上數塊平面大石形如硯台,傳說此乃「神仙」用的筆硯,「落筆洞」由此而得名。兩根「巨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現洞頂僅存半截殘跡。大石周圍怪石嶙峋,形狀各異,一眼望去,好像許多學子圍觀席地而坐! 落筆洞的摩崖石刻甚多。刻在壁上的「落筆洞」三字有尺余大,經考證為元代海北海南道宣尉雲從龍所題。「落筆洞洞洞筆落」、「尖峰嶺嶺嶺峰尖」的刻字,順念與倒念都是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落筆峰有眾多的酷肖馬、犬、猴、龜等石景,洞的周圍還有不少如房如閣的溶岩洞,有名的「仙郎洞」 (又名仙姑洞房)、「仙女洞」,各具特色。 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 我國海南島三亞附近海域,生長著大片美麗的珊瑚礁,吸引著大批中外遊人。為了保護這里珍貴的珊瑚礁資源,經國務院批准,這里被定為國家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護區。 三亞大小洞天風景區 大小洞天風景區(原海山奇觀風景區、古稱鰲山大小洞天),位於三亞市區以西40公里的海濱,總面積22.5平方公里,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大小洞天風景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這里,崖洲灣弧弦百里、碧波萬頃,鰲山雲深林翠,岩奇洞幽,遍布神工鬼斧,大小石群。山海之間宛如一副古樸優美的山海圖畫。歷代文人騷客莫不鍾情於這一方山水。 海棠灣 海棠灣其實只是「半灣」,地處三亞市海棠鎮與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交界處,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本來一個完整的海灣一分為二,屬於三亞境內的一半取名海棠灣,屬於陵水境內的那一半海灣名稱為土福灣,三亞這邊就叫海棠灣。兩處「半灣」岸線合計總長25公里。 蜈支洲島 蜈支洲島坐落於三亞市北部的海棠灣內,距三亞林旺鎮後海村2.7公里,北與南灣猴島遙遙相對,南鄰號稱天下第一灣的亞龍灣,距三亞市中心30公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38公里,緊鄰海南東線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快捷。 蜈支洲集熱帶海島旅遊資源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於一體。全島呈不規則蝴蝶狀,面積1.48平方公里,東西1500米,南北1100米,蜈支洲島的海岸線全長5.7公里,南部最高峰海拔79.9米。島東、南、西三面漫山疊翠,85科2700多種原生植物鬱郁蔥蔥,不但有高大挺拔的喬木,也有繁茂葳蕤的灌木;不但有從恐龍時代流傳下來的沙欏這樣的奇異花木,還生長著迄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號稱「地球植物老壽星」的龍血樹。寄生、絞殺等熱帶植物景觀隨處可見。臨海山石嶙峋陡峭,直插海底,驚濤拍岸,蔚為壯觀。中部山林草地起伏逶迤,綠影婆娑。北部灘平浪靜,沙質潔白細膩,恍若玉帶天成。 蜈支洲名稱的由來 蜈支洲島古稱牛奇洲島,在海南設立三亞市的時候,政府部門在核實各地地名的時候,當地漁民提供了一種說法,認為該島很象一種名為「蜈支」的海洋生物,遂將該島改名為蜈支洲島,並沿用至今。 早在1986年廣東省政府按照《地名管理條例》把這個島命名為牛奇洲島,2006年按照有關規定正式命名為牛奇洲島。 另一說是蜈支洲島又名情人島,其名字的由來,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年輕人在海上打魚,突遇風浪把船打翻,將他漂到一座荒島上。在島上,他以打獵為生。一天,他到海邊打魚,忽然發現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沙灘上拾貝。他到這里這么久從來沒有發現過人,她是從哪裡來的呢?這時姑娘也正望著他甜甜的笑呢!姑娘主動上前與他聊了起來。原來她是龍王的女兒,因為貪玩跑到岸邊。 兩人聊的特別投緣,從那以後倆人約定每天在這里見面。日子一天天過去,倆人誰也離不開誰了,後來倆人就在一起生活了。 轉眼一年過去了,小龍女想家了,可是她已經離不開小夥子了,但又怕父王知道此事後會怪罪。最後倆人商定,由小龍女回去把此事告訴龍王,請求他成全他們倆,三天後在他們最初見面的地方再重逢。自從姑娘走後,小夥子每天都站在那裡盼她回來。三天很快過去了,小龍女還是沒有回來。小夥子心急如焚,每天站在海邊大聲呼喊姑娘的名字。 原來姑娘回去以後把她和小夥子的事情告訴了龍王,龍王大怒,下令把她關了起來,不準她再到人間。姑娘日夜思念小夥子,終於有一天趁看守不備跑了出來。龍王很快知道了,在後面緊追不放。眼看著這對痴情男女就要相擁了,在後面緊緊追趕的龍王大怒,大喊一聲將兩人變成了兩座大石頭。 千百年過去了,經歷了潮起潮落洗禮的兩座大石頭,依然矗立在那裡,靜靜相望,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對痴情男女,把這里叫做「情人島」。現在,這里也成了青年男女耳語、聽濤的好地方。 三亞風光古崖州城 崖州古城,即現在三亞市崖城鎮,位於三亞實習40多公里處。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來德州、郡、縣鈞設在這里。今天的崖城,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名勝古跡繁多而成為海南旅遊勝地。 伊斯蘭教徒古墓群 伊斯蘭教徒古墓群位於三亞市藤橋鎮東溪村東3公里處,屬唐、宋、元時期文物。 椰夢長廊 椰夢長廊是環三亞灣修建的一條著名的海濱風景大道,有「亞洲第一大道」之稱。三亞灣濱海大道——「椰夢長廊」與三亞市區連接,交通便利。其沙灘坡度平緩,曲線優美,海水清澈見底。冬可避寒、夏能消暑,是以熱帶海洋風光,中國傳統文化、南國民族風情為特點的國際一流避寒和休閑度假勝地。 呀諾達熱帶雨林 是名符其實的三亞後花園。景區北與五指山、七仙嶺比肩相連;東眺南海萬傾波濤,美麗的海棠灣近在咫尺;與南中國第一溫泉南田溫泉僅一水之隔。在三亞市最新修編的旅遊總體規劃中,本景區位於大三亞旅遊規劃中的生態景觀軸上,是「三亞旅遊圈」的「金三角」地區。 三亞其他的主要旅遊景點:亞龍灣 ·天涯海角 ·蜈支洲島 ·三亞南山 ·大東海 ·三亞揚帆 ·西沙群島·三亞灣 ·南山佛教文化苑 ·西島海上游樂世界·黎村苗寨 ·鹿回頭公園 ·南山大小洞天 ·三亞珍珠文化館 ·分界洲島 ·猴島 ·永樂群島 ·東西玳瑁洲 ·古崖州城 ·南山金玉觀世音 ·南田溫泉 ·蝴蝶谷 ·椰夢長廊 ·錦母角 ·海山奇觀 ·十一屆亞運會南端點火台 ·落筆洞 ·海底世界探秘 ·南山寺·天涯熱帶海洋動物園 ·永興島 ·東島 ·亞龍灣海底世界 ·三亞愛心大世界 ·小東海環球潛水基地 ·貝殼館·西海岸鐵路 ·白色亭 ·禪悅苑 ·長壽谷 ·城市樂園 ·俯高憑凈 ·吉祥鍾亭 ·南山別院 ·南山不老松 ·仁王門 ·三諦橋 ·十八羅漢 ·緣起樓 ·水南村 ·崖城孔廟·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千年曙光全球直播點 ·西沙海戰烈士陵園 ·三亞河鳥類自然保護區 ·東島海域 ·觀日岩 ·熱帶雨林廣場 ·海月廣場 ·藤海海灣 ·七連嶼 ·石島 ·椰城海鮮美食廣場 ·野豬島 ·文化會展中心·小魚溫泉 ·鴨公嶼 ·銀嶼 ·南天一柱 田園小魚溫泉 「田原溫泉水都」位於三亞市鳳凰鎮東3公里處的水蛟村,從三亞市驅車15分鍾左右便可到達。 在您一踏上從鳳凰鎮去往水蛟村的路上,便開始了此次的心靈之旅。道路兩旁椰樹、檳榔樹相互輝映,黎族風情的低矮茅草房屋相映其間,在樹的空隙處有山竹籬笆圍成的小地方,種植的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過房前,雞、鴨悠然自得的相互追逐嬉戲。村落之間是成片的稻田和香蕉園,一串串的香蕉被掩映在葉子下和著輕柔的風歡快的唱著,水牛搖擺著尾巴晃悠在田地頭,村民頭頂著斗笠躬腰勞作在田間,光著背只穿著褲衩的孩童們在村頭的池塘里摸魚戲鬧著。
2. 海南有什麼歷史呢
遠古到唐代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中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
唐代改郡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後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明清時期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新中國成立時期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別稱瓊崖、瓊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標志著海南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2018年6月3日,經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調研、統籌規劃,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
3. 海口市什麼時候成立的
海口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
「海口」一名最早出現於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曾設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瓊州口,民國初期的海口鎮。
從漢代起,海口地屬廣西;明代公元1370年,海口劃歸廣東。唐代公元627年,海口始隸屬於瓊山縣。
1926年12月,海口從瓊山縣劃出,獨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
1956年,國務院將海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瓊山兩市合並,成立新海口市。
4. 海南島的歷史
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大約在人類出現的第四紀,由於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於此後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5. 海南省歷史最悠久的是哪一座城市
海南省儋州市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也獲得過「全國文明示範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等稱號,這座城市歷史悠久,有很多是宋代之前的遺址,例如漢代伏波井、東坡書院、中和古鎮等等,另外還是海南西部重要的樞紐,經濟、交通的中心。
6. 海口的歷史沿革
海口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海口」一名最早出現於宋代,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上隸屬瓊山縣,名稱沿革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瓊州口等。
秦末屬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海口地屬珠崖郡,屬交州刺史管轄 ,三國時期屬廣州,西晉時,屬交州 。隋屬揚州。唐屬嶺南道,後屬南漢,宋屬廣南西路,元時先後屬隸屬湖廣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廣西行中書省 。公元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以後隸屬廣東省 。
1858年6月27日,正式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增開瓊州、潮州等六口 。
1926年12月9日,海口從瓊山縣劃出,獨立建市,稱海口市政廳。
1929年8月23日,海口市政廳改稱海口市政局。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政局,地域劃歸瓊山縣管轄。
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
1956年,國務院將海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市。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瓊山兩市合並,成立新海口市 。
歷史長河,載述海口市漫長曲折的發展歷程,也記述海口市光榮的革命傳統,展現豐富的人文史跡景觀。有始建於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的古代軍事遺址——明代海南衛所在地城門樓的府城鼓樓,為紀念明代瓊籍名賢王佐而建於1567年的西天廟,為紀念為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歷史名人冼英而始建於1583年的冼太夫人廟,為紀念明代瓊籍清官海瑞而始建於1589年的海瑞墓園,為傳播文化、培養海南子弟而始建於1710年的瓊台書院,為紀念被貶謫來海南島,傳播文化推動海南文化發展和交流的唐代名臣李德裕和宋代名臣李綱、李光、胡銓、趙鼎而始建於1889年的「五公祠」,為抵禦外侮而於1891年建成,與天津大沽口、上海吳凇口、廣州虎門炮台並稱中國清末四大炮台的秀英炮台等歷史古跡;有始建於1919年的中共瓊崖黨、政、軍主要領導人馮白駒出生地的馮白駒故居,有1926年6月召開的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而始建於1926年的中山紀念堂,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解放海南犧牲的2萬多烈士而建於1951年的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紀念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瓊崖紅軍改編為抗日獨立隊而始建於1952年的雲龍改編舊址,為紀念解放海南渡海作戰英雄烈士而建於1957年的金牛嶺烈士陵園,為紀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赴瓊指導武裝斗爭而英勇就義的中共廣東省軍委書記李碩勛而建於1986年的李碩勛烈士紀念亭等革命名勝。
2007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海口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7. 海南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17-18]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公告宣布,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建立地級三沙市,政府駐西沙永興島。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位置境域: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島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的大雪梨,長軸作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
西沙群島地理位置介於北緯15°46′—17°08′,東經111°11′—112°54′之間;南沙群島地理位置介於北緯3°35′—11°55′,東經109°30′—117°50′之間;中沙群島地理位置介於北緯13°57′—19°33′,東經113°02′—118°45′之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南
8.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的歷史
海口鎮
(雲南昆明市西山區轄鎮)
海口鎮位於西山區南端,螳螂川畔,因是滇池西南的出水口而得名,東臨滇池、南接晉寧、西連安寧、北與本區的碧雞鎮毗鄰。全鎮總面積17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416畝。轄11個農村村委會、74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委員會。鎮內有中央、省、市、區屬企業63家,全鎮總人口近10萬,城鎮人口50678人,農業人口24395人,流動人口1萬餘人。鎮內居住著漢、回、彝三個世居民族。回族聚居在里仁村委會,是西山區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彝族分布在雙哨村委會和白魚村委會的祿海新村。
公元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佔雲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贍思丁主滇後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疏通螂螳川(即海口河)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余頃,皆為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昆明人莫不為賽典赤.贍思丁崇敬,海口一名也系賽典赤.贍思丁賜予,1253年以前海口並無名,賽典赤在疏通螂螳川後海口人民即請賽典赤賜名,以前的人叫滇池不是滇池叫'海'所以賽典赤賜予'滇之水口'即滇池的出水口,所以就有了現在的海口一名!
明、清至民國時期海口為昆陽州轄地。1953年土地改革結束後,為適應經濟建設形勢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昆明市省會中心城市的作用,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縣合並,將市內5個區調整為4個區。撤銷昆明縣建制,原縣轄8個區調整為五、六、七、八、九區,由市政府直接領導,次年1月將玉溪專區昆陽縣的第三區(海口)劃歸昆明市,改為第十區。
1956年又將一、三區合並為盤龍區;二、四區合並為五華區;五、六區合並為官渡區;七區改稱龍泉區;八、九區合並為西山區;十區改稱海口區。同年,安寧縣由楚雄專區劃歸昆明市,改為安寧區。此時,昆明市轄2個城區,5個郊區,共7個區,即: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龍泉區、海口區、安寧區。總面積3363.36平方公里,年末人口為822506人。
1958年,富民縣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劃歸昆明市,1959年4月,曲靖專區宜良縣和嵩明縣的部分礦區劃歸昆明市,設立明良礦區,9月該區撤銷,分別歸還原所屬縣。10月,龍泉區並歸官渡區,撤銷安寧區,復設安寧縣;海口區改為海星人民公社,劃歸安寧縣.1961年4月,劃歸西山區. 改為海口人民公社,駐地中新街。
9. 海南有多少年歷史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大約在人類出現的第四紀,由於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台。據文獻資料,"珠崖"源於"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於海南島古部落的綉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塗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而下垂〕,因而得名;"瓊台"源於"境內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台,遂稱為瓊台。而根據考古工作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200處遺址和歷史文獻來推斷,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島,並有人類活動。據《瓊州府志》記載,秦代海南屬其遙領的范圍,沒有任何建制。西漢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儋耳,珠崖兩個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僅設一個縣叫「朱盧縣」。南北朝梁武帝時,設制為州,稱「崖州」。隋朝時設臨振、珠崖兩郡,唐代設崖州、瓊州、振州、儋州、萬州五個州。到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無大變更。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民國初期,海南廢道設公署,後經改行政督寨區、特別行政區。解放後,海南改為行政區,設行政區公署,1988年建省,稱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變,自漢初在瓊崖置郡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著朝代變更,地名也常有改變,故海南地名有稱「崖州」、「瓊州」、「瓊崖」。在詩文和題詞中,有稱「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現,民國之後普遍使用,其正式作為海南地方政區的稱謂是解放後的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為省,稱「海南省」,簡稱「瓊」。
滿意請採納
10. 海口市的由來
海口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海口」一名最早出現於宋代,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設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瓊州口,民國初期的海口鎮。
從漢代起,海口地屬廣西;明代公元1370年,海口劃歸廣東。唐代627年,海口始隸屬於瓊山縣。
【1926年12月】,海口從瓊山縣劃出,獨立建【海口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
1956年,國務院將海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瓊山兩市合並,成立新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