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是什麼
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是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隆重開幕,這一天是卡爾•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中國青年在團的帶領下,成為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一支堅強力量。
第二時期是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團組織受到嚴重破壞。1927年5月10日,共青團也在武漢召開了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青年抗日先鋒隊等青年抗日救國團體。 於1935年12月發布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進一步明確共青團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青年的革命組織」,這一時期內,團於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中心任務是爭取團結更廣大的勞動青年,在黨周圍積極參加土地革命,參加紅軍和工農武裝,為建立工農政權而斗爭。
第三個時期: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時期,共青團在1935年實行改造以後,團組織中斷了10年之久。1949年4月11日,中國新民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1953年6月11日在北京召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主席作了重要講話,祝賀青年「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大會把這「三好」作為今後青年的工作方向。
第四個時期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1964年6月11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國民經濟出現好轉的形勢下於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共青團建立以來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正式代表2396名,列席代表927人。 這次大會通過了新團章,號召全國廣大團員青年為建設祖國而勤奮勞動和學習。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共青團組織遭到破壞,被迫停止活動,粉碎「四人幫」後,1978年10月16日,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共青團「十大」在北京召開,被迫中斷12年之久的共青團開始恢復。
我只摘了一些重要內容,要想想看全部上網路,「共青團」就有了。
2.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歷史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歷史: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施存統等8人正式發起建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派出了許多黨員去加強對各地團的早期組織的領導工作。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開幕,中國共青團正式成立。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發表了《大會宣言》,並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2)共青團四個歷史階段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
中國共青團是在中國共產黨及其三代領導集體的關懷下發展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行動指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壯大,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前列。
有著光輝的歷史。在建立新中國,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進程中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為黨培養、輸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青團根據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緊密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開展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新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長。
3. 中國共青團的發展史
中國共青團的發展史: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施存統等8人正式發起建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派出了許多黨員去加強對各地團的早期組織的領導工作。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開幕,中國共青團正式成立。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發表了《大會宣言》,並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根據2019年5月官網顯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下設12個中央機構及21個直屬單位,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共有共青團員8124.6萬名。
其中學生團員5795.1萬名,共有基層團組織357.9萬個,其中,基層團委20.4萬個,基層團工委1.6萬個,團總支16.5萬個,團支部319.4萬個。
(3)共青團四個歷史階段是什麼擴展閱讀:
1983年9月13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了短文提到:團徽的設計者李國靖,1987年10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人物專訪《自己動手裝點前進的里程碑——訪十三大代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文中介紹到常沙娜的事跡時說,還有共青團員胸前的團徽,也是由她設計的。
在團中央書記處委託下,1994年1月5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成調查組,開始了一場跨度40年、涉及海內外的艱難調查。
最後,團徽設計者的問題逐漸清晰了1956年4月,團中央向各級團組織徵集團徽的設計圖樣和詞曲作品,同時還通過當時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鍾靈在部分專業美術工作者中開展徵集工作。
當時作為中央美院實用藝術系的青年教師常沙娜參與並負責該院校內的團徽圖樣的設計徵集工作,1957年5月9日團的二屆五中全會和5月下旬舉行的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曾將所徵集的設計圖樣展出以徵求與會者意見,但與會者均認為沒有令人滿意的作品。
1958年的一天,團中央書記處提出由《中國青年》雜志社的美術編輯綜合幾個設計圖樣的長處。當天,美術編輯李國靖擔負這一任務,並很快交了3幅設計圖。這3幅設計圖經團中央書記處討論後,決定刊發於1958年第8期《中國青年》雜志封底,向全團進一步徵求意見。
1959年初,李國靖又根據要求將三幅設計合並成標准圖,把第二圖樣上寫有中國共青團5個字的綬帶放到第一圖樣中去,而團旗則參照第三圖樣的方案進行修改,使團旗有飄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