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課堂如何詳略得當

歷史課堂如何詳略得當

發布時間:2023-06-17 15:32:38

Ⅰ 歷史教師講課技巧有哪些

作為一名專業的歷史教師應具備系統、扎實的高中歷史教學專業知識。本文就來分享一篇歷史教師講課技巧有,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歷史教師要拓展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基本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

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前提,高中歷史教師要學會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根據所授高中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方式。

近年來,在研究高中歷史新課程方面,也出版了一些專著,例如,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新課標資源庫?歷史卷》,新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課程歷史地理教學案例與評析》等;同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歷史教學專業期刊上也刊載了高中歷史新課標方面的許多學術論文和經驗文章,這些都是教師專業學習值得借鑒的資料。

2、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

作為一名專業的高中歷史教師,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是教學最基本的保障。首先專業教師要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地區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

高中歷史教師只有完整、系統、扎實、精深地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只有深入透徹地了解高中歷史新課標所列的主體教學內容及相互間的關系,才能明白它們在高中歷史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才能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觀全局地分析教材。

3、應具備寬闊的學術視野。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科學,它涉及到語文、政治、地理、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例如,「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等專題。這些都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專業教師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寬闊的'學術視野,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才有參與歷史學術問題討論的能力,使自己的專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影響,一位專業能力扎實、對教學認真負責的教師教出的學生自然成才的幾率高很多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提高教學基本技能的同時,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1、提高歷史教學反思能力

對教學而言,教師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有可能帶來外顯的教學行為的改進。可以說,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今,是否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已經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一條重要標准。

何謂教學反思?簡言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地位的提升大有幫助。

反思性學習是高中歷史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比如,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所定的本節課的目標理解得如何?學生對本節課會有哪些疑難點?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是否符合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和學生的實際等。

2、提高課堂課程資源的運用能力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對不同地區和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第一,提高歷史課程資源利用能力

老師要充分利用好人力資源。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要以生動的語言、得當的肢體動作、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其精深的歷史專業知識和對所授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專業能力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勾畫出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去吸引學生,或者運用多媒體效果進行教學,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歷史短片。

第二,利用好高中學生資源。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運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一些關於歷史課程資源,如收集歷史故事、外出旅遊參觀歷史遺址時的照片、報刊雜志中有關的歷史文章等。並進行課堂討論、組織歷史辯論會和故事會、編制歷史劇等形式,增強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和深入理解。

3、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課例教研和課題研究是高中歷史教研的兩種主要形式。

課例教研就是以「課」為研究對象的教研活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課堂實錄,即對課堂教學的全程記錄。課例研究主要關注的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行為,沒有關注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其行動缺乏理論的支撐,也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設計。因此,教師在課例教研的基礎上,還須提升為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在科學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並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系統、有序的研究。

綜上所述,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研究者。從歷史學科來說,研讀史家的學術論文,對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不失為一個極重要的途徑。研讀史家撰寫的論文,不僅能夠了解何為學術論文;而且也能進一步審視學術論文是如何寫成的,通過研讀史學論文,使歷史教師逐步掌握史家是如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史料來解決問題,最後進行歷史解釋的。讓學生比較容易的理解接受歷史這門課程。

Ⅱ 怎樣上好一節歷史課

怎樣上好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是課文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統一,是歷史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結合。

第一、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關聯,講清發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清塊狀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縱向(或橫 向)的聯系,突出關聯,講出「發展」來。所謂關聯,應該有三個方面:1.兩堂歷史課之間的關聯。2.一堂課 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3.歷史與現實的關聯。前兩點教參上多有說明,而後一種聯系,教師一般不夠重視。如 目前國內外重大新聞、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知識等,都可作為聯系課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章, 課謹蠢文中提到的首次用於戰爭的簡陋的飛機、笨拙的坦克、遠程大炮等武器,教學時可聯系現在先進的水陸兩用 坦克、隱形飛機、海灣戰爭中的「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教師略加講解,學生即可饒有興趣地了解到武 器發展的粗略歷史,明白現代技術的巨大進步給未來戰爭帶來的殘酷性。

第二,要有較好的課堂檢測形式。

不少歷史課缺乏檢測,即使檢測,也是一背了事。事實上,好的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有補充、深化作用。 在實踐中,我者嘗試了兩種形式的檢測:一種是巧妙利用板書,檢測基礎知識。在板書時,教師可對簡單而學 起來又易錯的地方,以填空題的形式列出,讓學生練習。另一種是設問答疑方式。可以採用教師提問題讓學生 解答,或學生提問題讓教師解答的方式進行。

第三、歷史教學要突出形象性與情感性特點。

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16歲的青少年。歷史課堂輪凱上,他們願意聽、樂於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 師授課時就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因祥桐陪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要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 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講歷史人物,則應突出人物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明 、突出。如講《火燒圓明園》一節,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了三天。黑色的雲團長達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飄盪在整個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滿了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發 生了日食一樣……圓明園,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傑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 ,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這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 更有對侵略強盜野蠻行徑的控訴。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張立新
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課。因為,小學沒有開設這門課,這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歷史只是一門副科。什麼是副科?就是與所謂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不是那麼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學生自然就會認為不必要那麼認真學了。這種陳舊思想,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新鮮感,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不少的困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級的第一節歷史課,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七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接觸過這個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對於一個新科目,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而教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生把這種好奇心和新鮮感繼續保持下去,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節導言課為例,談談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在第一節歷史課上,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向學生充分「推銷」自己後,直接就跟學生說:「這是我們的第一節歷史課,我們不學習書上的新內容。」學生覺得很奇怪:「不學習書上的內容,是讓我們自習嗎?」我說:「這節課我們聊天,我們就聊『歷史』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你不是在騙我們吧,『歷史』這兩個字能聊一節課?」學生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我說:「不信?我們看著吧。我們聊『歷史』這兩個字,不得不說『WWW』。」學生鬨笑:「老師,你不是教我們上網吧,什麼『WWW』,我們上網早就會用了……」我說:「此『WWW』,非彼『WWW』……」學生馬上被我風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那麼,什麼是『WWW』呢?」

什麼是歷史(What)?這是第一個「W」。學生恍然大悟:「哦,這就是老師說的第一個W」。接著,我讓學生討論什麼是歷史。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學生一開始面面相覷,後來便有幾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回答,有的講「歷史就是過去是事情」,有的講「歷史就是以前」,還有的講「歷史就是古代發生的事情」,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為什麼開始不敢說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同學有時把簡單的問題想得太復雜了,對吧?其實歷史這概念很簡單:幾千幾萬年前的事叫歷史,幾十年幾百年前的事叫歷史,你們的昨天,對今天來說,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記住: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啦!」。這樣學生明白了,原來過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稱為是歷史,自己也是歷史中的一個人。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被激發出來了。

為什麼要學歷史(Why)?這是第二個「W」。對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有了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經驗,此時,課堂氣氛有所活躍,學生的思維開始被激活,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增長知識,有的說可以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還有的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聽取了學生的發言之後,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同樣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你們想聽聽老師的觀點嗎?」學生大聲說:「想!」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給學生總結了兩個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學生說:「老師,這也是個理由,太簡單了吧?」我說:「我剛才不是跟你們強調了嗎,我們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如果不用考試,我們課堂還要學這門課嗎?這個不算理由嗎?」學生鬨笑,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了。我說:「現在的中考,歷史是一個必考的科目。以後上了高中以後,選文科的同學,歷史也是一個必考的科目」。

接著,我簡單地向學生傳達了這些年來的中考、高考方案,強調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性。經我這么講解,學生才開始明白:原來,歷史並不是他們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
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
在歷史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上好一堂歷史課,首先要把握好歷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其次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最後,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編者意圖。弄清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熟悉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其次掌握學生情況,有的放矢。由於學生基礎不一,教材撐握的深度應有分寸。否則是對牛彈琴。顯然這里所說的挖掘教材深度並不是越深越好。關鍵是不要做夾生飯。應做到深淺適宜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

二、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

抓好調動學生的廣度是區別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應試教育只注意調動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實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氣氛的好壞關鍵要看調動學生的廣度,要使每個學生都處在積極的學習之中。從目前情況看,課堂上滿堂灌,唱獨角戲的現象不多了。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仍覺束手無策,在課堂上仍看幾個尖子。教師提問,學生發言的,老是那麼幾個人,對大多數學生從不過問。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師生活動脫節。有些學生即使想主動學習,也因教學目標過高和方法不對胃口,只是騰雲駕霧,一堂課下來,不知所雲,收獲甚微。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全面考慮如何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課堂上要善於啟發各類學生,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把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個合格的教師。

三、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講練結合是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抓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是落實知識體現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堂課就做到訓練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這樣效果就會必然好。從當前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看完全沒有課堂訓練的課很少發現。主要是課堂訓練的密度不足,主導和主體一頭重一頭輕。在多數情況下,仍然存在著講的多,練的少,重灌輸,輕引導,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器。

一堂課應該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講、想、練三者不可偏廢,教師講給學生指出的方向,起到引導作用。重要的是學生要吸收,消化,讓學生能力有一定提高,做到學以致用。

四、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這里是就教學藝術給人的感染力而言,抓好教學藝術的度就是捉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學藝術差,效果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魅力就和我們看電視劇一樣。一部好的電視劇,如果只是乾巴巴地把角本讀給人聽,印象一般不會深刻。但如果配合角色、活現,就會給人終身難忘的深刻的印象。

總之,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度,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完整的評價標准,也不失為課堂教學所必須考慮的四個方面。它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你若能達到這一點,你的歷史課堂教學更會錦上添花。
如何上好歷史課的教學反思
1、保持歷史課的生動性,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無形中覺得很累,不願意開動腦筋,這時,生動通俗的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

(2)、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尊重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保障。

,在教學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是平心靜氣地指導他們重新認識和更正錯誤。這樣,從上第一節歷史課起,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合作關系和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建立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我在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總之,教師只有認真細致地去鑽研新課程所規定的內容,備好課和備好學生,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虛心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課,不斷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的進步、
什麼是一節好的歷史課
一節好的歷史課是什麼樣的?

我們能見到的評價標准有很多。有的面面俱到,從課前預習到課後檢測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目標要求;有的突出特色,或者強調自主學習,或者強調研究學習,或者強調情境學習……。眾說紛紜,很難有統一的完美方案。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讓老師來回答,去問問學生,一個學校那麼多歷史老師,你喜歡哪個?為什麼?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們就能總結出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老師該如何去做。據調查,學生喜歡歷史課的理由有:好玩、不枯燥;老師人很幽默,長得帥;能學會思考,增長認識;能解決學習的困難等等。這些話看起來很平常,但它揭示了學生眼中一堂好課的標准:引起學生興趣;贏得學生喜歡;提高學生能力;教給學生方法。做到了這幾點,一節好的歷史課就不在話下了。

一、引起學生興趣

「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距離學生年代比較遠,按照課本講出來往往變得很枯燥。不能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引不起學生興趣是導致學生厭惡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因。歷史課堂教學如果能夠合理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和歷史場景的體驗,實現歷史的「重演」,就能激起積極的學習情感,進而達到落實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歷史思維的培養目標。

我校宿春娣老師在《鴉片戰爭》一課就運用了情境創設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到《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英國貿易狀況》時,她是這樣說的:

英國欲將大機器生產出的商品打入中國市場,當面對著新奇的洋貨,一個中國家庭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兒子:爹爹,街上賣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親:好看管什麼用?結實才行。

兒子:那洋布又細又結實。

父親:光結實管什麼用,便宜才行。

兒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親:再便宜也要花錢,媽媽給你織,咱一文錢都不用花。

宿老師通過創設一個中國普通家庭關於英國輸入洋布的對話場景,生動再現了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的狀況。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了學生的實際認知和生活體驗,彷彿就是他們自己家庭每天都會發生的關於社會問題討論的再現,一下就拉近了距離。通過這段簡短的對話,把「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受到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 *** ,英國處於入超地位,不得不通過罪惡的鴉片走私來扭轉貿易逆差」的歷史結論讓學生在興趣中輕松地接受了,避免了傳統教學糾纏於「自然經濟」、「出超」、「入超」、「貿易逆差」等概念的枯燥教學。

我校欒艷老師在《太平天國》一課的講述時也運用了這樣的方法來突破難點。她是這么講的:

李富貴是個廣西桂平的農民,今年18歲。前幾年,他和同村的幾個夥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隨太平軍參加起義。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畝制度》頒布了,李富貴和夥伴們十分高興。

李富貴家裡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12歲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規定,他們家裡可以分多少田土?

一晃收獲的季節到了,不用交租給東家了,全家都很興奮,但又聽說除了留足吃的糧食,其餘的通通要交到天國的國庫去。娘發愁了,大姐年底該出嫁了,拿什麼去辦嫁妝呢?卒長說不用愁,這些費用都由國庫統一開支。

《天朝田畝制度》頒布沒多久,大夥的高興勁兒過了,很多人開始懶散,你說這是怎麼了?

看完「研習材料」和「情景再現」後,想一想,怎麼理解李富貴一家「高興、興奮、發愁、高興勁兒過了」這些心情?

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傳統講法就是引用《天朝田畝制度》的歷史資料,從太平天國的土地分配製度和產品分配製度來說明太平天國這個改造國家方案的革命性、局限性和空想性,進而證明這個方案行不通。這種教法對於難點的突破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能力,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從而使課堂變得枯燥乏......>>
如何上好歷史課
多講講聞人趣事,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或者說是小說杜撰

在講課的時候多穿插一些這樣的小故事我想會吸引很多同學的

在講到某個歷史事件的時候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甚至可以讓學生「穿越附身」到某個歷史人物身上,讓學生可以思考揣摩這一事件人物心理啊什麼的

甚至可以自己憤青一些,發表自己的言論,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一些看法。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節歷史課
高中歷史千萬不要給學生念書,學生不是第一天上學,而且辨別觀念開始成熟,時間一長上課效率會大打折扣(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高一歷史自學的)誤人子弟啊!!!

作為第一堂課,可以和學生隨便探討一些歷史問題(不要無聊的講些未解之謎——學生大都看過吧,某個人某件事或者現代生活折射的歷史等等)稍微跨學科沒關系,別扯太遠就行,切記和某一個人暢談或一個人誇誇其談,注意調動學生的好奇及探究心理,可以把一些高一歷史內容悄悄串進去,忌多。一談話形式的課堂氛圍會給你以後的教學帶來結實的基礎。

上面純屬作為一個學生的感受,我受過太多的害,不想更多的學生痛苦的「抉擇」,貌似嚴重了,O(∩_∩)O哈哈~!!放鬆沒那麼嚴重!

Ⅲ 如何指導初三學生做好歷史課堂筆記

如何指導初三學生做好歷史課堂筆記
一、為什麼要記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復習時補缺。做筆記是比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為筆記是一種永久性的系統性的記錄,對於復習已學過的知識非常重要,對於克服頭腦記憶儲存知識的局限性非常重要,
二、筆記內容是什麼
做課堂筆記是掌握知識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大部分學生卻不會做課堂筆記。做課堂筆記一定要有取捨,切忌抄板書,應在聽懂老師講解的基礎上,擇其重點邊聽邊記,努力提高聽課效率,力爭在課堂上解決知識問題。記筆記的過程就是對信息篩選、濃縮的過程,有利於鍛煉思維、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濃縮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聽課筆記,學生的思想進程與教師的思想進程必須一致,必須拋開與聽課無關的雜念,思想不能溜號,筆記內容要注意重點、難點、疑點、新觀點,聽課筆記可用自己的話,用關鍵詞和線索性語句、提綱挈領地記錄,這對加深理解、鞏固、積累知識、培養學習能力大有好處。
三、如何做效的課堂筆記
做好課堂筆記的有效辦法:一.預習與聽課結合起來.當預習的時候就可以摘抄下重點與難點.在上課時只不過進行補充.把主要集力放在聽方面.二.把聽課與復習結合起來.在聽課時必須緊跟老師的思維.或許你記下的是幾個詞或符號.為了在今後不會遺忘.必須把筆記進行整理.可見.記筆記不一定從聽課開始.也不是老師所講知識的照搬.應該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才會取提得滿意的效果.但是,如何作好筆記,筆記做在哪兒且仍然是個不小的問題。這關繫到如何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的問題。
學生的聽課筆記做在哪裡好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大多數教師指導他們的學生每人准備一個筆記本,把課堂上的重點難點記在筆記本上。書頭筆記比筆記本上的筆記更實用、有效。筆記記在書上,一是方便(便於記、便於看、便於復習),二是快捷(原文的題目、詞句不必抄寫,只需要該記的記在旁邊即可),三是清晰(和原文對照一目瞭然)。
如何應用筆記符號呢?
在書上的字里行間作筆記,最好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重點詞、短語及句子下劃線,也可以用五角星標出大事件、用三角形標出時間、用圓圈標出人名、用方框標出地點、用直線或水浪曲線劃出課文中的關鍵句等。事後要抽查學生的課本,一旦發現問題,當面指導。
哪些內容可以不筆記?
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內容,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初三學生課業負擔很重,往往是被動學習,忙於應付,一些好的學習習慣要教師反復強調、不斷督促才能養成。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對他們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Ⅳ 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和技巧是什麼

1、連接和發展思想

歷史是一連串事件的基礎,因此擁有正確的順序是成功的關鍵。這似乎很簡單,甚至無關緊要,但仍然很重要。因此,必須確保你的筆記遵循時間順序。你應該按主題劃分學習筆記,然後按年,數十年和幾個世紀劃分。

2、關鍵數據保留

許多歷史考試都包含與關鍵日期和姓名有關的特定問題。這意味著在學習歷史時,某些記憶技巧是必需的,應成為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抽認卡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因為它們使你可以快速測試保留級別並快速回顧。

3、電影

研究歷史時非常有效的另一種方法可能令人驚訝。看電影有精彩的電影和紀錄片描繪歷史事件。關於這些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們既有趣又娛樂。

4、獲得新的視角

由於學習歷史涉及記憶大量信息,因此有必要在面對真實考試之前測試你的知識。牢記這一點,多項選擇測試是檢查你是否正確記住特定信息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請你的朋友和同學與你分享他們的測驗,這樣你也將從他們的觀點中受益。

5、預習要充分

不管哪門學科,首先就是預習,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的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

Ⅳ 如何有效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祁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曉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

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

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

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

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

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

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

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

「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

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

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

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

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

(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

(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

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

(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

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

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

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

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

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

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

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

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

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 *** ,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

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

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

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

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

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

(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

(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

(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

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

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

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

成長=經驗+反思。

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

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

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

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Ⅵ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教師備課時,一要備學生,即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二要備目標,即明確教學目標;三要備教材,即明確課文的重點、難點內容;四要備教法,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類型,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認真備課,了解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只有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加強歷史教學的針對性,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只有選擇好正確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學科內容相當豐富,歷史教材是整個歷史過程的高度濃縮。因此,歷史課堂教學要注意詳略得當,要改變歷史教學過程中那種按歷史事件的時間、原因(背景)、經過、意義、影響、評價等程式化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緊緊抓住教學重點,層層深入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講述鴉片戰爭這一章節,要針對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及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這兩個重點,通過對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狀況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狀況的對比、分析、歸納、概括,得出鴉片戰爭爆發的歷史原因和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中國近代史為什麼是以鴉片戰爭開始為標志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著重點是對課文重點的闡釋,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的發展規律。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對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0分鍾的利用率,應講求質量,切忌面面俱到。
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的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在大力推行課堂目標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應著眼於能力的訓練,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加強能力訓練可以不斷促使學生鞏固歷史知識,培養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閱讀全文

與歷史課堂如何詳略得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3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