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人物如何評價自己

歷史人物如何評價自己

發布時間:2023-06-17 16:31:51

A. 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和方法是什麼

一、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原則與標准1.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原則是:是否推動歷史的發展,推動既肯定為主,阻礙既否定為主。標准主要有三條:一是看是否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歷史發展趨勢,既當是應該解決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願望;三是看是否推動生產力(或經濟)的發展。這三條標準是緊密相連.的、互為一體的。一般說來,只要符合第一條其它兩條也就順理成章了。2.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歷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國古代史上統一是順應歷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後為反帝)反封建;現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動生產力(或經濟)的發展。(1)中國古代史上的統一則是順應歷史潮流。人民不希望戰爭,但人民支持正義統一的戰爭來達到結束非正義戰爭的目的,像秦滅六國統一全國,從而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產,因而也就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繁榮,使秦朝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曹操統一北方,為後來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因此可以說:「秦始皇是一位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地主階級傑出的政治和軍事家」。他們都順應了統一的歷史潮流。(2)中國近代歷史上(1840年後)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就是要反對外來侵略,反對外國支持的封建以及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賣國政府,爭取民族獨立問題,而反對外來侵略則是首要任務,因為這時的主要矛盾是「中華民族同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因為只有把外國侵略者趕出中國去,把投降賣國的政府推翻,中國才有可能搞好經濟建設。不然,他們絕不會允許你發展經濟,成為反抗他們或同他們競爭的對手。像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他們都以反對外國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為首要任務。雖然在中外反動勢力的絞殺下失敗了,但使外國侵略者認識到:清政府是可以征服的,但對中國人民,正像八國聯軍侵華總司令瓦德西在寫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報告中承認「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義和團運動徹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也正是中國人民的不斷探索與抗爭救國的正義斗爭,使得帝國主義始終不能瓜分和征服中國,最終贏得了民族獨立。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則是在政治上維護腐朽反動賣國政府的前提下進行的發展經濟的運動或改革,它們在中國都失敗了。就是辛亥革命也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雖然最大的功績是推翻了君主制度,取得了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成果,但它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掌握國家主權的共和國,走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強國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外國資本主義決不允許你,此路不通,從而也進一步證明,發展經濟則是近代中國的次要任務,反對外來侵略和為外國政府服務的賣國政府則是首要任務。(3)中國現代史推動生產力、經濟發展則是順應歷史潮流。此時,階級矛盾已降為次要矛盾,現代史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即解決的中心問題是:落後的生產力與先進的社會制度,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只有發展了生產力、發展了經濟,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因此,凡是推動生產力(或經濟)發展的政策,如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土改運動、三大改造運動等,他極大的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推動了政治、思想革命和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而後來反右斗爭擴大化、反右傾斗爭、文化大革命等則不利於生產力、經濟的發展,因而它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所以它不是進步的政策或革命運動。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依據的觀點與採用的方法1.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的方法;要用歷史的觀點、客觀科學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為二的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點或不足;歷史的就是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在當時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過,一分為二對待他們。如功大於過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等。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秦始皇統一全國,結束了戰國分裂割據混戰局面,以及鞏固統一的措施,利於國家鞏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經濟發展,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願望;而「焚書坑儒」在加強中央集權有不可否認的積極作用,但也不能否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危害更大。它籍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破壞和阻礙作用。他修的長城,有阻止匈奴南下騷擾的作用,但也不乏有佔用勞動人民耕作時間和勞動力的不足之處。特別是他後來繁重的賦稅、搖役和兵役,殘酷的刑罰是導致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他的進步性、功績就在於它順應歷史潮流,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願望,利於生產力、利於經濟發展。再如康熙皇帝在維護邊疆統一方面無可否認具有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是主流、是大節。但大興文字獄則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事,對促進國家的好建議無法發表出來,這也無疑阻礙了經濟更快發展,也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也是他的過錯。用此觀點可以衡量唐玄宗功過個半,隋場帝過大於功。2.用辯證的方法、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即前功後過的如唐玄宗,在其統治前期,推行開明的政策,善於用人,使封建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後期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寵愛楊貴妃,導致政治腐敗,出現「安史之亂」,如人得了癌症一撅不振,封建社會從此由盛而衰。像近代的陳獨秀,世界史中的普列漢諾夫,以及林彪等都可以說明用辯證的方法、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評價更恰如其分。還有前過後功的張學良、李宗仁都可以用此法來評價更合適。3.具體的事物作具體分析的方法。把歷史人物所做的事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評價,如隋場帝雖過大於功,但在開鑿大運河這件事上,當時確有加重人民負擔、搖役過重的現象,但從長遠觀點來看,它的開鑿,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願望,也成為聞名世界的一項偉大工程。他三次派人去流求(即今天的台灣),加強了台灣與大陸的聯系,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左宗棠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但在收復新疆方面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錯。北洋軍閥政府沒有承認「麥克馬洪線」,此事也可以說利於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鞏固。張學良「東北易幟」,雖然服從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的國民政府,但在當時不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無疑對於維護國家在形式上的統一具有積極作用。革命導師和偉大領袖毛澤東,對文化大革命的發動亦屬於好人犯錯誤。他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救人民出水火,使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創建了一個新中國,證明他的功績遠遠大於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4.動機和效果統一的觀點,重點看效果的方法。我們堅持動機(主觀願望)與效果(客觀成效)統一的觀點,好的動機只要符合客觀實際一般說來應該有好的結果。如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當屬於此類。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採取了符合客觀實際的政策,因而順應了統一的歷史潮流,推動了經濟發展,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願望。但有的只要動機與客觀不符合,一般不會有好的結果。如王莽則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去解決土地兼並,緩和階級矛盾,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改制的措施不符合人民的願望,改制的內容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等違背了歷史發展規律,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恢復到奴隸社會的井田制;將奴脾變為私屬,使他們失去自由,淪為奴隸的地位。而土地兼並本身是封建社會長期存在的,從根本上來說它本身是解決不了的問題。因他的主觀動機與採取的措施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即不符合客觀實際,不順應歷史潮流,改制勞動人民不但沒有獲得利益,反而加重了人民負擔、加劇了階級矛盾,導致了綠林、赤眉起義爆發,推翻了他的統治。5.動機和效果統一的觀點,側重看動機的方法。像王安石變法,動機是富國強兵,政策措施可以說具有積極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當然最終失敗。失敗的原因是客觀上保證推行政策的措施不足、力度不夠,即用人不當;再加上遭到統治階級中的大地主大官僚等的反對。在其中,保守派司馬光作宰相,後廢除新法。但他的動機和取得的一定成效證明,他並不失為是一位地主階級的政治家和改革家。6.主觀和客觀分別評價的方法。即主觀目的和客觀作用分別評價,就是一分為二對待,用兩點論。如洋務運動,主觀上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前提下進行的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自救運動,延長其反動統治的壽命,雖然沒能達到此目的,但是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起了一些抵製作用。再者如戊戌變法,它是在維護清政府統治的前提下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雖然在那拉氏頑固派的破壞和鎮壓下失敗了,但它客觀上喚醒人民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探索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因而它是愛國和進步的,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以上等主觀與客觀分別評價則更科學、更符合實際。7.用階級分析的方法。(1)先進的階級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每一種社會形態末期和後一種社會形態處於上升發展時期的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階級可稱為先進的階級。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早期的奴隸主和奴隸階級;奴隸社會末期和封建社會早期的地主和農民階級;封建社會末期和資本主義社會早期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或者這些階級在本社會形態中掌握統治權而處於上升發展時期,都可算為先進的階級。他們是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產力的代表,他們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值得肯定的階級。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雖不掌握統治權,但他代表著歷史的發展方向,即以巨大的創造力改造著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就是他們那種不斷奮斗、探索的精神,使社會科技不斷發展。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阻礙他們積極性發揮時,甚至不讓他們生存時,他們不得己就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從而建立自己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極大的解放、發展了生產力,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2)落後的階級阻礙生產力發展,逆歷史潮流而動,將要被歷史拋棄。在某社會形態末期的統治階級往往是落後的階級。如中國明朝中後期,特別是清朝後期的地主階級;英國封建社會末期的斯圖亞特王朝;法國波旁王朝的統治階級,都已是落後的階級。他們採取的政策有很多都阻礙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甚至採取鎮壓人民的辦法。他們已成為反動的統治階級,最終被人民推翻,被歷史拋棄。他們實行的政策,如明朝的特務統治、八股取士;清朝的大興文字獄;英法的加重收稅等應予以否定。而且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甚至成為中國落後挨打的重要因素之一。(3)統治階級的政策,出發點是為本階級利益服務的,從本質上講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人類自進人階級社會以來,每個事件的出現都帶有階級性,每個人物(特別是統治階級最高統治階層中的人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都要考慮是否利於自己的統治,或者說是雖然有的統治者並不考慮自己的長期統治,而只圖二時的享樂,但他卻反映了本階級不代表勞動人民利益的實質,像秦二世、隋場帝等。就是開明的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措施,客觀上利於人民,但最終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長遠統治或今後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他們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的。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後,採取了一系列利於社會經濟或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措施,他順應了歷史潮流,從主觀上和客觀上都利於社會的發展,從而也維護了本階級和勞動階級的利益。只有無產階級作為統治階級時,才與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代表反映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因此,可以不容置疑的說,只有用階級分析的方法,才能更清楚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4)無產階級及廣大勞動階級是當今最先進的階級,是歷史發展的主人。雖然先進階級或代表先進階級的統治者推行的政策,順應了歷史潮流,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是值得肯定的,如法國和美國歷史上資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時的土地政策等,從某種角度講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利益的清政府,以及採取了很多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特別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但他們只是在某一歷史時期屬於先進階級。而當今的無產階級及勞動階級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主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奪取政權和探索中國革命道路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探索社會主義革命的三大改造等政策,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他們是先進階級的傑出代表,所在的階級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因此客觀的評價先進階級在歷史上的積極作用,能夠更好的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明確無產階級是當今最先進的階級,無產階級所擔負的歷史任務,為實現遠大的共產主義目標會充滿勝利的信心,並永遠不斷的為之奮斗,並為做好當前的每一件事而自豪,當好歷史的主人。8.用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觀點和方法。推動則肯定為主,否則相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在階級社會中則表現為階級斗爭。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階級則要採取革命的方式推翻代表舊的生產關系的制度。如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為發展生產力創造條件。或者用起義、武裝斗爭的方式迫使統治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即改革),在局部改變一下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人民得以生存,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如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1868^-1871年的明治維新,中國古代歷史上開明的統治者(皇帝或大臣)調整統治政策,都對生產力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應予以肯定。9.人民群眾與重要人物辯證作用的觀點。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起決定作用,重要人物在關鍵時刻起重要作用,或者說起加速或延緩、推動或阻礙的作用。如隋場帝的殘暴,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破壞了經濟發展,從而引起隋末農民戰爭推翻了他的統治,也使唐朝統治者接受隋亡教訓,採取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是人民推動了歷史的發展。諸葛亮的孫劉聯合抗操的建議在赤壁之戰中,阻礙了國家統一。秦始皇採取了滅六國、鞏固統一的措施。康熙皇帝評定內亂和反擊沙俄侵略的雅克薩自衛反擊戰,鞏固了邊疆統一。再如列寧在反動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要絞殺革命的關鍵時刻,決定提前起義。毛澤東「八七」會議上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論斷,秋收起義後的文家市決策,長征途中的停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主張等。我黨遵義會議最終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鄧小平在我國經濟將要走上崩潰的邊緣,代表我黨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果斷地提出: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而代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論,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使我國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設成就。「發展是硬道理」,因此可以看出,無產階級領袖是人民群眾的傑出代表,他們在關鍵時刻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決定人民命運的作用,舵手的作用。當然從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趨勢來說,廣大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綜上所述:對於高三尤其是文科學生來說,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高考選拔人才的需要,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它可以增強學習信心、節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評價時所採用的三條標準是相互聯系的,而第一條則是最基本的。抓住了第一條就抓住了牛鼻子,其它就迎刃而解了。

B.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如下: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2.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3.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C. 怎樣評價歷史,歷史人物

馬克思說過,「有了人,我們就開始有了歷史」,而且「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可見,人在歷史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一些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也應該正確地實事求是地給以敘述和評價。對歷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進行分析批判。」「老師應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正確的認識……」國家教委考試中心《歷史科考試說明》也明確地規定:學生要具有「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偏差,下面,本文就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談談我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標准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是牢牢把握其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到的推動或阻礙作用,依據對人民有利還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通常我們常見的具體標准有:是否完成了國家統一,推動了歷史發展;是否調整了政治經濟政策,促進了經濟發展;是否採取了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的措施;是否反擊了外來侵略,捍衛了國家民族利益;是否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是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等。
二、遵循歷史人物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復台灣、擊敗沙俄等,政績斐然,維護和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是不能因為功績顯著就完全對其大興文字獄的過錯視而不見、全盤否認。我們必須根據其在位時期的作為,一分為二地評價他。當然瑕不掩瑜,最後總體上我們還是認為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封建帝王。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如果站在今人的視野,封建制度是非常落後的,是一種剝削制度,因此,商鞅變法不值得被後人贊賞。但是,若把商鞅放在他生活的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奴隸制度已不能適應這樣的生產力現狀,歷史潮流呼喚一種新制度去取代舊制度,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商鞅變法則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應該對商鞅變法予以肯定,商鞅也算是比較成功的改革者。
3、階級性原則。
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例如,在《中國近代史》中,林則徐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他卻在民族面臨外來侵略時,堅決抗擊,決不妥協,他領導的虎門銷煙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因此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接下來,我以秦始皇為評價對象,作一個示範。
首先,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我們按照「一分為二」的原則,將評價內容分成「功績」和「過失「兩個部分。
其次,根據教材所學或材料信息,先在頭腦中搜索秦始皇的相關活動、事跡,如統一六國、派人開鑿靈渠、修築萬里長城、建立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焚書坑儒」、 增加賦稅、增重徭役等等。
再次,根據評價的原則,用科學標准作為判斷准繩,對其歷史活動逐一考察,分清哪些是功績、哪些是過失。例如:對於「修長城」,過分地役使了民力,使得很多人妻離子散,這自然是不好的。但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匈奴人時常向南侵擾,奪取沿邊漢人的財富,嚴重干擾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產活動,破壞了經濟發展。秦帝國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綴起來,成為一條統一的防禦線,保證了中原人民正常的生活、生產,是符合當時人民的利益的。因此,築萬里長城應該是秦始皇的功績。最後,根據評價的標准,「焚書坑儒」 鉗制思想、摧殘文化,不利於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因此,比較其得失,這一活動就應該歸結在過失當中。
然後,就是「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分別評述功績和過失。先寫出主要活動,再對這一活動作簡單評價。例如,在功績方面,寫出史實「滅六國統一全國」後,再對其簡單評價:「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心願。」
最後,就是用簡單的一句話總結性地評價歷史人物。例如,在功績和過失都分別敘述、評價完之後,比較功過得失,最後總結得出:「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創立者,功大於過,是我國封建社會有作為的皇帝。」
評價歷史人物既可以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情況,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際運用之中出現的問題相比,本文僅僅是比較淺顯地談了談皮毛,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廣大同行批評、指正。
如何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
在歷史課教學中,為了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情況,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與能力,經常會涉及到傑出人物的評價問題。該如何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呢?
一、堅持一分為二,辯證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為例外,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如對毛主席的評價,我們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卓著功勛,又應正視他在「文革」中的錯誤,並且是功大於過,功勞是主要的;又如拿破崙,在民族利益上,他反對外來干涉,保衛法國,具有歷史進步性,但他對外又實行侵略擴張,(客觀上有利於鏟除歐洲封建勢力,解放佔領地人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本性。
二、結合歷史處境,具體分析
傑出人物是時代的產物,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環境、階級歸屬、家庭背景、個人的性格特徵等相關聯的,因而應把傑出人物置於一定的歷史范圍作具體分析。
如岳飛,處於南宋面臨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他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其抗金主張在當時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是進步的,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再加上岳飛從小受「忠君」思想(其母在背上刻有「精忠報國」四個字)影響根深蒂固,結果造成了時代悲劇和個人的性格悲劇。對岳飛的思想和能力我們要具體分析,而不能脫離或超越當時社會發展的水平,用現代的思想去責備留下「遺憾」的英雄,更多的是要批判性地繼承和吸取教訓。
三、堅持唯物主義,客觀分析
傑出人物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但我們又不能陷入歷史決定論,而忽略了歷史人物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同時,對歷史人物的評判又應實事求是,重視確鑿證據,堅持唯物史觀。
如曹操這種人物的出現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和客觀要求,但他個人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卻主要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同時,初中歷史書對曹操的個人資料介紹不多,評價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的史實從哪獲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究竟是曹操還是梟雄?歷史史實不準確就可能評價不客觀、不公正、證據不全就可能有失偏頗。
總之,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聯系具體歷史背景作歷史的、階級的、辯證的分析。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秦始皇
秦王贏政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贏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其間的549年,諸候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破壞,大量田地荒蕪。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人民,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重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中原,恰是應人民所願,結束了相持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一個較為完善的封建制國家開始孕育而生。
戰國時期,由於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響了各地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齊、燕等國發行的是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過鏟形的布幣,秦和東周邊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度量衡是商品交換的工具,與國家賦稅相關,但由於各國的單位進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國之間的度量衡五花八門。為解決貨幣不通,單位不一帶來的諸多問題,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以秦國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為標准,度量單位改為十進制,並定期對度量衡進行檢查。
春秋戰國以來,由於諸侯割據,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於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差異。文字形體不一,造成了人們交流的不便和誤解,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文化以及思想交流產生了莫大障礙。
秦始皇在統一度量衡的同時,下令統一文字。規定以秦國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准字形,廢除六國的舊體文字。小篆不僅吸取繼承了六國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時還具有筆劃簡明的特點。較易推廣。此外,民間還流行一種比小篆更為簡易的文字——隸書。這便是我國今體文字的前身了。
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襲,並派遣蒙恬出兵討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脅之後,秦始皇又立即調轉矛頭,決心降服並大力開發越族地區,遷移近50萬人口到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績無數的君主,但同時也是世人認可的暴君。他生前為已享樂,不惜人力,每年動用數以萬計的刑徒(事實上絕大部分是無辜受害的民眾),頂烈日,冒嚴寒,長年勞作。總計共在關中修建了400多座離宮別館。關外和咸陽200里內各修建離宮別館400多座,宮殿270座。其中最著名還要屬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據說阿房宮方圓共有300里。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死後一樣能享有無與倫比的帝王生活。他剛繼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這座陵墓,一修就是幾十年,直至他過世。陵墓內除了藏有大量奇珍異寶,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個微縮的宇宙世界。墓室頂部紋有天文圖像,用大明珠鑲嵌,象徵日月星辰。並以各種昂貴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觀。為防止墓穴被盜,墓室周圍布滿機關,一旦觸動,將被暗箭射死。
為了長生不老,秦始皇先後幾次受徐福,盧生等人蒙蔽,為求長生不老仙葯而揮霍大量人力,財力。
此外,為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控制,實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他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收藏醫學,占卜以及種植的相關書籍,其餘一律上交消毀。凡是私藏或知情不報者,皆要受到誅連。除《秦史》之外,其餘六國史書皆未免於難。除儒家一派,餘下的各家學說均付之一炬。他還秘密審問四百多位曾暗中誹謗他的儒生,最後全部活埋。「焚書坑儒」是我國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浩劫,對我國文化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長期諸侯混戰的局面,完成前無古人的統一大業。也展示了自身的實力和形象,為後人在民族統一抵禦外敵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範和借鑒意義。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封建國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遺憾。如大興土木興建阿房宮,「焚書坑儒」等,其破壞性和負面影響,史學已有定評,不必細說。後人應引以為鑒,這也是我們評論秦始皇功過是非的意義所在。
快樂寶貝 2008-06-07 14:46 檢舉
始皇帝的功績,還需要說嗎?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況且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最後也明白了應該把江山交給扶蘇,由他來推行仁政了,讓老百姓喘口氣了。可惜天不假人壽,被趙高這個閹人亂政了。即使今天看來,為很多人詬病的秦之暴政,也確實因為始皇是個理想主義者,他很想把事情由他一個人做完全,而忽視了事物是發展的,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否則我們今天怎麼可能享受著都江堰、鄭國渠等的便利?
秦王贏政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贏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其間的549年,諸候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破壞,大量田地荒蕪。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人民,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重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中原,恰是應人民所願,結束了相持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一個較為完善的封建制國家開始孕育而生。
戰國時期,由於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響了各地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齊、燕等國發行的是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過鏟形的布幣,秦和東周邊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度量衡是商品交換的工具,與國家賦稅相關,但由於各國的單位進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國之間的度量衡五花八門。為解決貨幣不通,單位不一帶來的諸多問題,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以秦國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為標准,度量單位改為十進制,並定期對度量衡進行檢查。
春秋戰國以來,由於諸侯割據,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於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差異。文字形體不一,造成了人們交流的不便和誤解,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文化以及思想交流產生了莫大障礙。
秦始皇在統一度量衡的同時,下令統一文字。規定以秦國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准字形,廢除六國的舊體文字。小篆不僅吸取繼承了六國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時還具有筆劃簡明的特點。較易推廣。此外,民間還流行一種比小篆更為簡易的文字——隸書。這便是我國今體文字的前身了。
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襲,並派遣蒙恬出兵討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脅之後,秦始皇又立即調轉矛頭,決心降服並大力開發越族地區,遷移近50萬人口到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績無數的君主,但同時也是世人認可的暴君。他生前為已享樂,不惜人力,每年動用數以萬計的刑徒(事實上絕大部分是無辜受害的民眾),頂烈日,冒嚴寒,長年勞作。總計共在關中修建了400多座離宮別館。關外和咸陽200里內各修建離宮別館400多座,宮殿270座。其中最著名還要屬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據說阿房宮方圓共有300里。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死後一樣能享有無與倫比的帝王生活。他剛繼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這座陵墓,一修就是幾十年,直至他過世。陵墓內除了藏有大量奇珍異寶,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個微縮的宇宙世界。墓室頂部紋有天文圖像,用大明珠鑲嵌,象徵日月星辰。並以各種昂貴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觀。為防止墓穴被盜,墓室周圍布滿機關,一旦觸動,將被暗箭射死。
為了長生不老,秦始皇先後幾次受徐福,盧生等人蒙蔽,為求長生不老仙葯而揮霍大量人力,財力。
此外,為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控制,實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他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收藏醫學,占卜以及種植的相關書籍,其餘一律上交消毀。凡是私藏或知情不報者,皆要受到誅連。除《秦史》之外,其餘六國史書皆未免於難。除儒家一派,餘下的各家學說均付之一炬。他還秘密審問四百多位曾暗中誹謗他的儒生,最後全部活埋。「焚書坑儒」是我國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浩劫,對我國文化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長期諸侯混戰的局面,完成前無古人的統一大業。也展示了自身的實力和形象,為後人在民族統一抵禦外敵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範和借鑒意義。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封建國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遺憾。如大興土木興建阿房宮,「焚書坑儒」等,其破壞性和負面影響,史學已有定評,不必細說。後人應引以為鑒,這也是我們評論秦始皇功過是非的意義所在。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摘要:人類歷史源遠流長,眾多歷史人物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人類歷史的推動者。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所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關鍵詞:評價歷史人物 標准 方法 原則
《初中歷史新課標》要求,「學習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由此可見,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但是,對於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知識水平有限的初中學生,學會正確、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的學生以偏概全,要麼只看到人物的優點,要麼只看人物的缺點;有的以個人喜好為准,感情用事。
但是,對於人物的認識和評價你要真讓他們詳細的說一說,很多學生又說不清,對人物的認識要麼很膚淺,要麼是一棍子打死,總之,這種現象在初中學生中是比較普遍的,所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如何引導初中學生對一個歷史人物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呢?結合我的教學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
這個標准就是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這一標准比較抽象,可以在教學中循序漸進滲透,如學習商鞅變法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秦孝公死後,太子在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他被車裂而死。結合史實看,他的變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麼?」在學生討論回答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組織變法的商鞅雖死,但變法成功了,商鞅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對於推動戰國時期秦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可以說商鞅是戰國時期傑出的地主階級改革家,從而對商鞅和商鞅變法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教給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方法
首先要堅持以史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得出相應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也不能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歷史材料和史實。
如七年級歷史上冊歷史課本中關於秦始皇功過的評價:
功: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格局混戰的局面,符合人民的願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秦始皇對我國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巨大影響,是我國封建社會有作為皇帝。
過:但秦始皇又是個殘暴的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徵收沉重的賦稅、迫使百姓承擔繁重的徭役;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一分為二,具體評價歷史人物的功與過,既不要苟求,也不要溢美。
下面我們以評價曹操為例加以說明:一是要注意區分文學作品的曹操形象與歷史中真實的曹操。文學作品中,由於受到「忠奸論」與「正統」思想影響,將曹操醜化,評為亂世奸雄。戲劇舞台上定位之為「白臉」。問題出在文學作品脫離了當時具體的歷史環境,更多地是以個人的感情作為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違背了評價歷史人物的真實性與客觀性。二是要將曹操歷史作為中的「為政」與「為文」加以區分。政治上,曹操挾豪強之威,挾天子以令,注意發展生產,唯才是舉,掌握軍事計謀,運籌帷幄。文學上開創建安文學新氣象,作品流傳千古,如《短歌行》、《觀滄海》、《蒿里行》等,意蘊深遠。三是將「正統」思想與歷史人物對中國社會進步的客觀性加以區分。東漢沒落瓦解,非曹操之過,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發動戰爭兼並戰爭,當然給人民帶來困苦,此為過。「正統」思想不可以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只有認清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確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四是注意曹操為統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戰。此乃條件不成熟之舉。要求統一是歷史的進步,但違背歷史客觀,一意孤行,未能實現,此為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
再比如評價隋煬帝,我們不能因為他濫用民力、橫征暴斂、施行暴政就否定其一生。因為開鑿京杭大運河,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到現在仍然發揮著作用;還有科舉制的實行,更是開創了選拔人才的途徑。隋煬帝的這些創舉都是不容抹煞的,而學生往往片面誇大了其暴虐的一面,而忽視其進步的一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度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之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人物。
三、教會學生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分析
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會超越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所以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分析。不要苛求古人,避免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去評價古人。
如評價岳飛,我們稱他為「抗金英雄」而非「民族英雄」,是因為建立「金」政權的女真族從今天來講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岳飛,而應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認識到岳飛抗金也是他當時「愛國」表現,愛「南宋」這個「國家」。這樣,可讓學生真正理解岳飛,並正確客觀地評價岳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形成對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和完成的,老師要注意引導滲透,最終使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形成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D.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一般遵從如下:

一,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功或只看過。

二,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理解人物的一些過失。

第一,自己的立場。這就是為什麼太平道之亂會被叫做黃巾起義的原因。

第二,相對全面的了解此人的思想與行為。不應因為一兩件事對一個人定性。

第三,代入當時的社會背景。也就是這個人對於當時的社會所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第四,辨析判斷。從正反兩方面評價是必須的。段祺瑞對請願學生開槍屠殺,但是卻絕不投日。

注意事項:

要想對歷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評價,具體注意下列幾點:

1.特定的歷史背景。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人物同樣的活動如果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評估。

2.確定評估標准。我們看一個人物的活動或舉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僅從道義的角度去考慮。而要看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說人無完人,就是指對人物的評估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對歷史人物要考慮他的階級性和時代性。

4.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其實和他所屬的歷史時代有關,不管什麼時期的歷史人物,他都有他的歷史局限,因此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審視,必須在現代的基礎之上,加以當時歷史背景,這樣才能客觀、公正,這樣才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

E.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什麼

如下:

1、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功或只看過。

2、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理解人物的一些過失。

3、自己的立場。這就是為什麼太平道之亂會被叫做黃巾起義的原因。

4、相對全面的了解此人的思想與行為。不應因為一兩件事對一個人定性。

5、代入當時的社會背景。也就是這個人對於當時的社會所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6、辨析判斷。從正反兩方面評價是必須的。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作用:

學習歷史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時空觀念。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時空(背景)下進行評價。這是評價歷史人物的最基本觀念。

因為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思想觀念對人都有深刻的影響,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人物的歷史活動不可能超出時代的局限性,所以評價者要置身於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去評價歷史人物。

F.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

一、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說的就是從古代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身上吸取一些對當下政治有益的部分,而不是單純為了評價而評價,更重要的是發掘其對後世的現實意義,從中可以吸取哪些好的方面,去除一些不好的方面,使今人更好地看待我們的社會,看待他人與自己的關系,看待事業的成敗得失,從而升華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力量,這便是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指導作用。

二、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歷史史實的基礎上,用事實說話,讓事實說話
評價歷史人物說到底就是評價其一生的事跡及其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而這就要求對歷史事實進行負責任的考證和修訂,只有事實首先正確,才可能使結論正確,否則,基本史實不明,張冠李戴甚至存在「莫須有」的史實,則從中得出的結論一定是錯誤的。
我們所要評價的歷史人物,一般都會有眾多的歷史事件貫穿其一生,所以必須首先廣泛的了解、佔有這些基本的事實材料。通過佔有豐富的材料,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才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對正確的史實進行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必須堅持史論結合原則:論從史出、史由證來,這樣評價的歷史人物才具有真實性,可信性。
三、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將人物盡可能還原到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
我們不能拿今天的標准去評判當時的古人,不能從今人的喜惡出發,去不負責任地指責古人的缺失和錯誤,甚至拿今人和古人做牽強附會的類比,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做法。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
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一文中講到:「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這雖然是對孫中山個人作出的評價,但實際上,不苛求古人是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評價歷史人物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從歷史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列寧在《評經濟浪漫主義》一文中講得好:「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
四、評價歷史人物要做到一分為二,實事求是
鄧小平曾說過:「評價人物和歷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
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的評價,既高度贊揚了資產階級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空前成就,又對它所具有的弊端和腐朽的一面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只有一分為二看待歷史人物的功與過兩個方面,才能真正了解歷史人物,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此外,評價歷史人物還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時代性原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史料的發現可能會顛覆之前的某些論證,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發展性原則:人物是變化發展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對於不同的時代要賦予歷史人物不同的內涵;多邊性原則: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可能會產生不同評價,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評價也不盡相同,評價人的階級身份、個人修養、 知識儲備等不同也會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青史憑誰定是非?」「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歷史人物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功功過過都已成為過去,但是作為歷史工作者肩負著崇高的社會責任,必須以崇高的使命感和科學嚴謹的態度做好歷史人物評價這一重要工作,才能無愧我們的歷史,才能無愧我們的時代。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如何評價自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3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