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田姓的介紹
田氏出自陳氏,因古代「陳」、「田」讀音相近,陳國公族陳完(田完)奔齊後遂以田為氏。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媯滿為陳侯與公爵同等,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時,陳宣公殺太子禦寇,逃於齊國。陳完為人謙遜有禮有賢名,齊桓公賞識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並封他田地。陳完為隱姓氏而改稱田完。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他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呂氏齊國(姜齊)成了田氏齊國(田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⑵ 田氏歷史資料和現狀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媯滿為陳侯與公爵同等,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時,陳宣公殺太子禦寇,陳完逃於齊國。
陳完為人謙遜有禮有賢名,齊桓公賞識他,就命管工程的官並封他田地。陳完為隱姓氏而改稱田完。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呂氏齊國(姜齊)成了田氏齊國(田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公安部權威發布」百家姓戶籍人口,田姓人口已超700萬,成為全國第三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人群主要分布在黔渝、湖南西部、廣西北部、雲川東部、魯豫鄂大部、皖蘇北端、晉冀京津、陝寧、甘肅大部、內蒙古中部、遼寧西部、黑吉大部、新疆西北和伊犁等地區。
(2)田姓歷史上的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有關"田"的成語:
1、瓜田李下
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2、滄海桑田
意思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人世間事物變化極大,或者變化較快,也形容變化久遠。
3、解甲歸田
脫下軍服,回家種地,指戰士退伍還鄉,亦引申為下崗。
⑶ 田姓的起源是什麼田姓祖先是誰
田姓始祖:田完(陳完)
田姓源出有:
1.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仆,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設置的官位,與田地農耕無關,而是專職負責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田仆上士十有二人。」在田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仆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古音讀作chén(ㄔㄣˊ),今讀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2.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正,亦稱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輔政召公所設置的官位,就是專職管理農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部長,主要負責管理井田之公畝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
在田正、田畯、稷、田官、大司田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等,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古音讀作chén(ㄔㄣˊ),今讀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於姚姓與媯姓, 舜帝有虞氏後裔,此為漢族田姓的大源流。
出自虞舜(姚重華)之後齊國官吏媯完(田完)後裔,屬於以王侯身份為氏。舜帝以姚為姓,其後子孫即以父姓為姓。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出於姚媯陳一支的為北海王、陳留王,乃舜裔齊田之後
4.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之邑許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許田,是春秋時期周王朝設置在魯國境內的一個專門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規定的用來進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時,各諸侯國君和百官們所住宿和舉行重大典禮之地。
在許田之管理吏員、僕役中,有以其職責所在為姓氏者,稱許田氏,其後裔子孫後引衍為單姓田氏、許氏等,該支田氏古音讀作diàn(ㄉㄧㄢˋ),今讀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與媯陳之田無任何關聯。
5.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虢國之邑桑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桑田,是西周時期虢國之邑,因盛產桑蠶和絲紡織業發達而著稱,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東北部地區,其地在史籍《左傳·僖公二年》中有記載:「虢公敗戎於桑田。桑田,虢地。」
虢國滅亡後,其地盡歸強晉版圖。原居於桑田之故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桑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桑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6.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田公它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荀子·非十二子》中楊倞注引《世本》記載:「楚平王孫有田公它成。」
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熊棄疾(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的支庶孫,其後裔子孫以其先祖名字為姓氏,稱田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7.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都城新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史籍《左傳·成公六年》中記載:「晉遷於新田。」在晉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新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世代相傳至今。
8.源於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黃湜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明朝初年,有一著名的輔佐明惠帝(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黃湜,因他提出了廢削諸藩之權,引發了靖難之禍。黃湜,公元1350~1402年,字子澄,分宜大崗山澧源村人,是明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提出「削藩」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黃湜被明成祖朱棣殺害後,他的兒子黃彥修為避禍改名換姓為田終,隱居在今湖北省咸寧一帶,其後世子孫世代沿襲稱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3)田姓歷史上的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名人
1.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後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2.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3.唐肅宗時將田穰苴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田穰苴為橫山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4.田單,戰國時期臨淄(今屬山東淄博)人,戰國名將。樂毅伐齊,齊國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單用火牛陣大敗樂毅而復國。
5.田因齊,戰國時齊國開明國君,史稱威王。他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招納學者,百家爭鳴,便齊國極一時之盛。
6.田贊,戰國時期齊國大夫,他因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去拜見楚王而被記載於《呂氏春秋》。因譏諷楚王楚王窮兵默武而出名。
7.田文,戰國時齊國名臣,他輕財下士,門客三千,號孟嘗君,為「戰國四君子」之一。
8.田駢,戰國時思想家,齊國人,他治學黃老,借道明法,講學稷下,善於雄辯,與慎到齊名。
9.田忌,戰國時期齊國人,因以「下對上、上對中、中對下」的完美戰術賽過齊王,因而被人贊不絕口,名亦留青史。
⑷ 田姓起源和來歷
出自媯姓,媯滿之後,為陳氏所改。據《史記·田完世家》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齊桓公封媯完於田地,其後子孫以地為氏,稱田姓。相傳帝舜當天子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讓他們在媯汭河邊居住,他們的祖孫有留在媯汭河一帶的,就是媯姓。周武王滅周後,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孫)。武王封媯滿為陳侯,史稱胡公滿、陳胡公。春秋時,陳桓公的弟弟在陳桓公死後殺死了太子免,自立為陳歷公。太子免的兩個弟弟欲報殺兄之仇,就趁陳歷公去蔡國時把他殺了,兄弟二人相繼為國君,就是陳庄公和陳宣公。陳宣公晚年打算立寵姬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禦寇殺了。陳歷公的兒子叫陳完(為媯滿的第10代孫),他同禦寇的交情很好,禦寇被殺後他怕被株連,便逃到了齊國。齊桓公就將他封於田地。陳完因為逃到了齊國,不願用原來的國名為氏,遂以采地為氏,改稱田氏。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他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齊國成了田氏齊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⑸ 田姓起源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田正,亦稱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輔政召公所設置的官位,就是專職管理農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部長,主要負責管理井田之公畝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
最高長官稱田正,亦稱稷,由王族貴胄擔當,下屬按九州各分派有田官,每一田官下還設有中士二人,史一人,丞一人,徒四人,統一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天官府司,就是召公管轄的官衙。後世歷朝歷代所稱的「社稷」,就是由此而來:社,宗廟也,稷,田正也,合稱就是整個王朝、國家的象徵。
這在史籍《左傳》中記載:「田畯,田大夫也。稷,田正也。稷為田官之長。」後來,在東周時期各諸侯大國亦仿設有類似的官職,但皆稱為「大司田」。例如在典籍《管子·小匡篇》中就記載:「盡地之利,臣不如寧戚,請立為大司田。」
(5)田姓歷史上的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世系
黃帝(1世)→昌意→顓頊→幕→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帝舜(10世)→商均→箕伯→強余→虞頡→虞思→有龍→壽旰→叔儀→康仲→祖媯→發→媯方→振→維→壽固→敖→勝→元捷→偃→姑猛→公允→藺→慎叔→野→無執→菑→叔正→獻子→亞壽→原壽→夢延→閼父→媯滿(43世)→皋羊→突→圍戎→寧→孝→靈→燮→圉→佗→田完(53世)(黃帝第53世孫,舜帝第43世孫,媯滿公第10世孫田完,卒謚為敬仲)
⑹ 田姓氏起源是什麼田姓祖先是誰,田氏發展如何
早在兩千七百年前,東周春秋時期的陳國(現今河南省淮陽縣城關一帶),陳厲公之子陳完,二十八歲時(公元前690年),陳國發生兵變,父親和叔父被殺,他從陳國逃往齊國(現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五年後,齊桓公執政,睞於其才能,讓其做卿士(古代高官),但陳完不願再像他父輩那樣做官被害,就當了個主管手工業的下級官吏。陳完在齊國定居後,不願再以陳為姓,遂改為田姓,以此傳世後代,才有了田氏家族,田完就是中國田氏祖先的第一人。田完雖是陳國落難公子,在齊國只做了個小官,但到了他的第八世孫田和,卻做了齊國的宰相。公元前391年(距今2407年),他廢黜齊康公自立為王。原來的姜(太公子牙)氏齊國遂改為田氏齊國——史稱田齊。田氏在齊國執政一百八十四年,歷經八位國君。其中最短的執政九年,最長的達四十四年。田氏治國有方,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使齊國在春秋後期和戰國時期分別稱為五霸之一和七雄之首。後因官場腐敗及諸多原因,被秦始皇所滅。齊國是戰國七雄中被秦最後滅亡的一個國王。齊國最後一個國王叫田建,國家滅亡後,王公貴族被強遷至現河南省輝縣古城一帶。田建的孫子田安後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濟北(位於現今山東省泰安市)王。西楚滅亡後,田建失去王位,其子孫後代改為王姓。秦國之前在河南居住的王姓都是田氏後裔。秦朝末年,義軍起義,田氏家族中有八人裂地稱王。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孫武(史稱兵聖)、孫臏(齊國軍師)都是田氏後裔。田氏祖先田完的四世孫無宇(輔佐齊庄王執政)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田乞、次子田書都做了齊景公的大夫(二品官員)。田書伐莒有功,被封到樂安(今山東省惠民縣),賜姓為孫,田書改為孫書,孫書生孫憑。其後,凡是認孫武、孫斌為祖先的孫氏後代及其家族都是田氏後裔。西漢末年的宰相王莽(後做了新朝的皇帝)也是田氏的後代。王莽生於西漢末年的魏郡(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原籍山東章丘龍山鎮平陵城)。他年少時跟隨叔父田獵生活。田獵後來做了漢朝的大司馬,統領軍隊。王莽的姑母又當了漢元帝的皇後、漢成帝的皇太後。他們家族中先後有九人被封侯,五人出任大司馬,是西漢最顯貴的家族。在姑母太後的支持下,王莽先後當了大司馬和宰相。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後,平帝死後,王莽代天子攝政,稱為攝皇帝。他把自己兩歲的外甥劉嬰立為太子。公元八年即攝政3年,王莽自立為天子,做了皇帝,改國號為新,把原來的皇帝降為定安公。王莽在位15年,活了69歲,他治國有方,國力強盛,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君。田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46位。(在宋代編寫的百家姓中有564個姓),所以田姓在我國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640餘萬,佔全國人口總數千分之四左右。如今,田姓在全國分布廣泛,以河南、四川、山東、河北、江蘇等省為多。上述五省田姓約佔全國漢族田姓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還有百分之五十七的田姓人群分布在其他省市,以及台灣、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也有姓田的。總之,陳姓是舜帝為姓的後代,田姓是陳姓所改,孫姓是田姓所改,王姓也是田姓所改,王姓同宗。所以,中國歷史上的田姓是一個具有四千多年的古老大姓之一,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與繁榮貢獻巨大功勛卓著。
⑺ 田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田氏出自媯氏,跟陳,胡兩姓出自一脈。陳國(位於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滅亡後,陳胡公後裔陳完逃到齊國,後以田為氏。得姓始祖為陳國公族陳完(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人)。
宋朝時期,田姓大約有5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74%,排在第二十七位。田姓的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田姓總人口的1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河北、山東。
明朝時期,田姓大約有3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5%,為明朝第六十七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西、山東、河北。
當代田姓的人口已近520萬,為全國第四十六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貴州四省,大約占田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布於四川、湖南、陝西、山西、湖北,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
(7)田姓歷史上的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聖王後人——舜的後裔媯滿為陳侯,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媯完時,陳國宜公殺太子禦寇,媯完與禦寇私交相厚,媯完恐禍及己,便逃於齊國。
媯完為人謙遜有禮,一向很有賢名,齊桓公很賞識他,就任命其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並封他於田地。其後子孫就以采地為氏,稱為田姓。他們尊田完為田姓的得姓始祖。
⑻ 田姓的始祖 田姓最早起源於哪個省份
田姓始祖:
田完。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聖王後人——舜的後裔媯滿為陳侯,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時,陳國宜公殺太子禦寇,媯完與禦寇私交相厚,陳完恐禍及己,便逃於齊國。陳完為人謙遜有禮,一向很有賢名,齊桓公很賞識他,就任命其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並封他於田地。其後子孫就以采地為氏,稱為田姓。他們尊田完為田姓的得姓始祖。
田姓的起源
田氏出自陳氏,因古代「陳」、「田」讀音相近,陳國公族陳完(田完)奔齊後遂以田為氏。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媯滿為陳侯與公爵同等,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時,陳宣公殺太子禦寇,逃於齊國。陳完為人謙遜有禮有賢名,齊桓公賞識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並封他田地。陳完為隱姓氏而改稱田完。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他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呂氏齊國(姜齊)成了田氏齊國(田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田姓的源頭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陽,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因此田姓最初的播遷應該是由山東開始。自「田氏代齊」之後,田姓進入了第一個發展壯大時期,田氏齊國共傳八王,子孫繁衍不可勝數。自秦統一全國後,齊國田姓王族星散各地,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規模遷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後裔趁農民起義之勢而起,狄(今天的山東省臨沂)人田儋自立為齊王參與了秦朝末年的戰爭。漢朝初年,漢高祖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強行將關東豪族遷至關中的陽陵(今陝西省境內),此事在《漢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山東地區的田姓豪族因之遷入此地。之後有一些田姓人遷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滿城北)。西漢今文易學的開創者田何是淄川(今屬山東省淄博市)人,後來遷至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田姓人這一時期主要的傳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數民族的田姓在西漢時已開始見諸史籍,《後漢書》、《晉書》、《華陽國志》等史書都記載有田姓的少數民族首領。北魏時,田姓已在新疆出現,現有出土於吐魯番的北魏時期的兩通「田氏墓表」為證,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銘文「交河郡鎮西府兵曹參軍,但旻天不弔,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銘文「鎮西府兵曹參軍紹賢,但旻天不弔,春秋刑有九,寢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時,田姓人生活的范圍更廣,千唐志齋博物館收藏的「南海郡番禺縣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誌銘並序」說明,在唐朝時,廣東省已經有田姓人在那裡生活。宋朝時,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范圍就更大了,據有關資料所載,原來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聖是閩、粵的田姓始祖,這支田姓的後裔後來分別遷徙到福建寧化、長汀,廣東興寧、海陽和達埔等地。
⑼ 誰知道田姓的來源主要分布在哪裡
田姓是我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姓之一,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8%,尤其是河南、四川、山東、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田姓佔全國漢族田姓人口的43%
田氏最初發源地是今山東省境。自秦國吞並齊國後,田姓最初是向西、北之地遷播。漢初,田氏貴族,曾先後裂地稱王,但不久均被滅掉。為了清除各地反叛勢力,維護漢朝統治,漢高祖強遷關東豪族於關中的陽陵(今屬陝西),田氏貴族也就不得不遷入此地。再後,田氏族人又有遷徙至北平(相當今河北、天津一帶)。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這段時間里,田姓的郡望又有信都(今屬河北)、范陽(今屬河北)、穎川(今屬河南)、汝陰(今屬安徽)、並州(今屬山西)、易州(今屬河北)、汾州(今屬山西)、袞州(今屬山東)等地。可見,漢至隋唐之際,田姓已基本上分布於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宋時,田氏南遷繁衍於今福建、廣東等地。據有關資料所載,田希聖為田氏閩、粵始祖,原居浙江杭州,4傳至田衍,移居福建寧化,2傳至滋茅,徙居福建長丁;芝英遷廣東興寧。田滋茅子松崗,於宋末遷廣東海陽,後徙達埔,為大埔開基始祖。明清之際,田姓便播及大江南北廣大區域。總之,從歷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⑽ 田姓的來歷
1、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仆,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設置的官位,與田地農耕無關,而是專職負責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
2、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正,亦稱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輔政召公所設置的官位,就是專職管理農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部長,主要負責管理井田之公畝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
3、源於姚姓與媯姓, 舜帝有虞氏後裔,此為漢族田姓的大源流。出自虞舜(姚重華)之後齊國官吏媯完(田完)後裔,屬於以王侯身份為氏。
4、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之邑許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許田,是春秋時期周王朝設置在魯國境內的一個專門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規定的用來進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時,各諸侯國君和百官們所住宿和舉行重大典禮之地。「許」,賦也,願也;「田」,祭祀之田、朝拜之田、典禮之田也。
5、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虢國之邑桑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桑田,是西周時期虢國之邑,因盛產桑蠶和絲紡織業發達而著稱,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東北部地區,其地在史籍《左傳·僖公二年》中有記載:「虢公敗戎於桑田。桑田,虢地。」虢國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
6、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田公它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荀子·非十二子》中楊倞注引《世本》記載:「楚平王孫有田公它成。」
7、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都城新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史籍《左傳·成公六年》中記載:「晉遷於新田。」周簡王姬夷二年(公元前584年)農歷4月,晉景公姬孺將晉國都城遷至新田(今山西侯馬西北城),位於臨汾盆地南沿,西南有峨嵋嶺,南有絳山,均為中條山余脈。
8、源於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黃湜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明朝初年,有一著名的輔佐明惠帝(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黃湜,因他提出了廢削諸藩之權,引發了靖難之禍。黃湜,公元1350~1402年,字子澄,分宜大崗山澧源村人,是明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提出「削藩」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10)田姓歷史上的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田姓名人
1、田文鏡
田文鏡 (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時大臣。原隸籍漢軍正藍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漢軍正黃旗。監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歲的田文鏡出仕縣丞,升知縣、知州,歷二十餘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內閣侍讀學士。雍正帝即位後,深受寵待。
2、田九成
(?—1397)明初陝西沔縣(今勉縣)人。明初農民起義軍首領,他在陝西勉縣,以白蓮教組織農民起義。洪武三十年(1397)與沔縣吏高福興、僧李普治策劃起義。
因人告發,李普治被捕,便率眾起義,自稱漢明皇帝,年號龍鳳。高福興稱「彌勒佛」,王金剛奴、何妙順等稱「天王」。攻破略陽(今屬陝西)等地。據川陝險要,聲勢頗盛。後為明徵西將軍耿炳文鎮壓。
3、田光
田光(?—前227年),戰國時期燕國人,史書記其「邑之東鄙人也」(即邢台新河縣西千家莊人),燕之處士。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素稱燕國勇士,亦稱節第二十編俠。時人譽為智深而勇沈的「節俠」。為燕太子丹謀劃刺殺秦王,並舉薦了荊軻。